花儿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花儿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第1张

"花儿”又名“少年”,别称“野曲儿”,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上、撒拉、东乡、保安以及汉族中的一种民歌。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高原民歌,它风格质朴,曲调优美,表达感情强烈,情调明快,具有浓郁的乡上气息,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花儿”是各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的最好形式。无论是田问劳动的阿哥,拔草的柰妹,为生活潦倒走他乡、奔口外的受苦人,千里跋涉的脚户哥,黄木泛舟的筏客子,猎手,牧人,工匠……都是“花儿”和“少年”的创造者、传唱者。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往往不禁纵声“漫”起抒发心底衷情的“少年”,在劳动间隙,抬头远眺,山峦叠障,浮云缠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图画之中。人们放开粗豪的喉音,哼唱本地的山歌,声音粗涩,但俺不住歌里的真情,纵然生活困苦,但得之千先天的情感,并不因生活的压抑而涡灭,这是高原人民的心中的歌。

“花儿”是一种形式短小的歌体,“柰花儿虽短意思深”。它不仅语言朴素凝练,意味深长,而且善于选择准确、生动、形象的宇眼,表达完整的内容。“花儿”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传唱,全靠口耳相传,语言通俗、流畅、清新明朗,节奏明快富于音乐性,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凝练得像珠玉般的完整。另外色彩鲜明,状物写景,富有诗情画意,激起听者的想象,自有一种音韵回环的兴味。甘、青、宁由于其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生活在穷山僻壤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这里的人民都具有艰苦卓绝的忍耐性与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因此,“花儿”格调的悲壮、声音的高亢颤动、形式的单纯,都是从游牧民族的歌唱脱胎而来,不同于其他山歌的靡靡之音。虽然在内容上也是以歌咏爱情为主题,但是直率豪迈的气概,流露于音色字眼之间,充分地表现了明朗爽快的“西北精神”,与其他各地的民欧大异其趣。

“花儿”在内容上有倾诉苦情的“花儿”,有抒发爱情的“花儿”,有反抗封建婚姻的“花儿”,有宣传革命的“花儿”……

各族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追求,在“花儿”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倾诉苦情的“花儿”,内容大都是揭露日益深重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黑暗现实,诅咒抨击统治阶级的罪恶。诉苦花儿是凝结着穷苦人民血和泪的苦歌。它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讲述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下的悲惨生活。

流血流汗的整一年,

不够交官家的粮款;

叫三声“胡达”哭老天。

苦日子哪一天才算完。

像这样的诉苦花儿还有很多,歌中蕴含着穷苦人民流徙经年受苦受累仍不够交官家的粮款捐税而悲天呼地的愤怒之情,并倾吐了对官家朝廷的刻苦仇恨和强烈诅咒,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花儿”的名称,来自千爱情,生活在西北高原上的男女青年,经常用民歌作为传情达意的手段,向对方倾吐自己的爱情。

在歌中,男方亲呢地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

于是,称呼情人的名词,就变成了这种民歌的名称了。“花儿”与“少年”这两个富于情感的名称,也反映了这种民歌在内容上的基本特点,因此,情歌在“花儿”中的比重是很大的。爱情“花儿”是以爱情生活为内容,但爱情作为人们的生活内容,又同其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又是一个社会生活的窗曰,通过这个窗口展现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爱情“花儿”反映的生活面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丰富得多,广阔得多,其中包括赞美艳丽青春,表达热恋爱慕之情的,和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以及阶级压迫等诸多内容。

把“花儿”称作“少年”,这就明白无误地点明了爱情“花儿”所表现的一个内容,即赞美艳丽的青春,这是爱情萌动初期恋爱者对对方青春、模样以及人品的称赞,以此来表达内心的爱慕之情的。

“歌是心意的流露”。“花儿”被歌者们比作是“心上的话”,是“开心的钥匙”,把赞美同自己含蓄求爱的心意结合起来。

旧社会,劳动人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出外糊口,当脚夫、笺客子等苦工的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夫妻或情人的生离死别。于是表现痛切思念和离别之情的“花儿”也就像雨催蘑菇大量涌现出来。如:

半圆的锅儿烙馍馍,

蓝烟儿把庄子罩了,

握着面手送哥哥,

清眼泪把嗓子洗了。

恋人或夫妻的离别是最掀动人真情实感的时刻,“清眼泪把嗓子洗了”,把离别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在无奈的情绪里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因素。

旧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由于受“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束缚,往往不能如愿以偿,相恋的不能结合,结合的又往往是不相称的,这就上演了一幕幕的爱情悲剧。“花儿”《姣姣女》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一个哀怨的爱情故事,由一个算命盲人编成“花儿”,在民间广为传唱。

姣姣女是当地出名的美人,结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这却遭致她的婆婆不满。这一年,轮到他家出兵役,她丈夫应征入伍。丈夫临别之际,对自己心爱的妻子放心不下,离别时委婉托母亲要善待姣姣女。他母亲假意应承,她丈夫这才和姣姣女洒泪依依惜别。

丈夫走了以后,婆婆认为虐待姣姣女的时机已到,命她每天放羊喂猪,把她当下人看待,稍不如意,就用鞭子抽打,姣姣女遍体鳞伤,苦不堪言。姣姣女忍受不了这种凌辱、虐待,想回娘家躲避一时,然而她的婆婆却找了许多事让她做,拖延时间,不让她回娘家。婆婆唱道:

“不叫你去,等到三斗三升的莱籽黄了,再叫你去。”

于是姣姣女只好含泪独自一人在无垠的田野中犁地、撒种、施肥、锄草、收割,凄凉地唱道:

“月亮哥,给我照亮来呀!喜鹊哥,给我作伴来呀!”

终于菜籽收获了,婆婆这才大发慈悲,允许姣姣女回娘家。

然而婆婆却命姣姣女只能:

“翻穿破皮袄,头戴烂毡帽,足著西藏皮落蹄(西藏以牛皮自制的笨拙皮靴),驾着老狗拉着破车回娘家。”

姣姣女从娘家回来,婆婆反而变本加厉地虐待她,姣姣女不堪忍受婆婆的茶毒,在荒山苦工之际,自缢树林之中。当天夜晚,月明如画,所以月亮光下的婆罗树上,至今映有姣姣女的影子。这个哀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

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

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切地表达。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

一、宋《宣和画谱》中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兽畜、花鸟、蔬菜。

二、南宋邓椿《画继》中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

三、明陶宗仪《辍耕录》中分为佛菩萨像、玉帝君王道像、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任务、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驴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切地表达。

绘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

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

绘画的发展:

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

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

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明初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证,至明嘉靖、万历年间,经济文化趋于繁荣昌盛,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

传统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得以总结,并蕴含着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领域灿烂繁盛,并产生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明代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绘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

明代绘画前期,有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由戴进、吴伟创立的“浙派”绘画。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谢环、李在、边景昭、吕纪、林良、戴进、吴伟、张路。

明代绘画中期,苏州崛起“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声势煊赫的“吴门画派”,弘扬文人画传统,唐寅、仇英兼取“院体”、文人画之长,形成新的面貌。

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

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

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扩展资料:

绘画风格

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绘画的本质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静物画或风景画)、影像绘画、抽象画、有叙事性质的、象征主义、情感的或政治性质的。

历史上有一大部分的绘画被灵性主题及概念所主导,这些绘画形式由陶器上的神话角色到西丝汀教堂的内壁及天花板上的圣经故事场景都有,它们会透过人类身体本身去表达灵性的主题。

耗时最久的画: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半的时间才完成的罗马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上的画作。这幅画的面积超过900㎡。 

最昂贵的画:毕加索的著名油画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在美国纽约索思比拍卖行被拍卖,并最终以创纪录的104亿美元(包括竞拍者的额外费用)的价格成交,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绘画”。

最大的画:1995年4月由美国的学生制作的一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绘画,其面积广达71278㎡。

最小的画:画家鲁东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和试验,成功的开创了超小幅油画。他的一百多幅超小幅油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娴熟的技巧,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中国西部山区山民古朴、原始的生活现状。这批精美的艺术珍品,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成人高考专业

培养目标

绘画成人高考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人体素描、色彩、绘画材料分析、油画人体、写意花鸟、人物白描、透视、艺用解剖、创作

报考条件

1、专科起点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

2、高中起点本科: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周岁。

3、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周岁。

参考资料:

-绘画

走进李五 感情慈善

走进李五,首先介绍一下李五。

李五(1386-1457),名英字俊育,号自然,为明闽南著名富商,著名慈善家。 明·宣德年间(1426~1434年)晋江凤池(池店)人,生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卒于天顺二年(1457年),享年72岁。祖父李景贤1329年由龙岱(晋江洋埭李村)移居廿九都和凤池乡(今晋江池店)。 李五自小随兄经商,后承兄业,往来于江、浙、漳、广一带。家乡土地肥沃,水陆交通方便,李五利用其优势,发动里人和邻村的村民种蔗榨糖,大构仓

舍,榨季时大量收购外运。在一次暴风雨中,李五一座糖仓倒塌,数天后清理仓库,发现被泥土覆盖没有溶失的黑糖,色变为灰白,其味更清甜。因之,他把制糖最后一道工序采用泥土覆盖,生产出赤砂糖,其质量明显优于其他蔗糖,销路越来越好。李五是凤池人,所卖糖的产地又以凤池为主,故称“凤池糖”。 李五以南糖北运为主,兼营闽南特产龙眼、荔枝等果干及各种土特产,从村西“桅头尾”古渡头装船,过吟啸桥,经晋江水系,出溜石六陡门,入晋江,用大船销往海内外,尤其江、浙、京、津为多。然后以丝绸、棉纱及京货南运,分发给各家妇女纺纱织布,再把织成的丝绸和棉布转销海内外,其利润倍增。苦心经营数十年,渐成富甲诸邑的闽南殷商,日后在郡城购地建大宅院。 李五富甲泉郡,但“为人性纯而姿丰,言温而气和,韬光不仕,好义乐施。有衣食不能自给者,辄周之以粟帛;有纷争不能自解者,必断之以公正。故州人莫不慑服,举以义长者目之,是名日以彰大”。 宣德二年(1427年),李五献巨资,把村中始建于宋代的福海堂,扩建为三间三进左右护厝的歇山顶建筑。寺中有假山石窟式罗汉台,供十八罗汉、白猿、鹦鹉,是晋江惟一仿效佛教石窟文化的寺庙。今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五还慷慨解囊,铺筑途经家乡的泉安古大道中的石板、修吟啸桥、桥亭桥,保证道路畅行,益泽万民。重视教育,创办桂岩书院,让村中学子就学,其子孙十二世文武科第蝉联。宣德年初,李五与四兄建凤池李氏家庙,其建筑与众不同,既保留闽南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原的样式。 李五还增修洛阳桥。 根据《泉州府志》等史书及碑文记载:北宋·郡守蔡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在洛阳万安渡始造石桥后,北通江浙,南接漳广,使南北往来者免以舟楫。洛阳桥自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以来,虽屡有重修,但因桥南没有增高,每遇秋潮暴起,“水涌桥落石没,而渡者罔克济”,往还之客仍需乘船过渡,险象丛生。 明·宣德六年(1431年)正月,新到任的泉州郡守冯祯“欲始起修桥之图”,和晋江县尹刘珪共议把桥墩增高,以彻底解决潮水淹没之苦。由于工程巨大,地方财政困难,但“艰其人须焉”。其左右极力推荐:“惟俊育可以成其议。” 冯祯偕同刘珪召李五至庭,言明其意:“……故予必于尔乎,期之欲尔殚心戮力以就事,尔为何如?”李五慨然应允曰:“某志固在是,而未果行。今值守命,奚以辞!”李五“资豪甲里中,而急为义”,遂割其财,鸠民力,费金万计,并请僧正淳董匠事,越三载告竣。“而厥桥聿成,高增其旧丽几半寻,横空卧流”,水波莫漫。半寻即四尺,“几半寻”即三尺多。 乡人记其事迹,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勒《赠陇西李公俊育重修洛阳桥序》碑于洛阳桥头。碑历久倾坏,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新镌刻,更名《凤池李俊育公增修洛阳万安桥碑记》,附于桥南蔡忠惠(襄)祠内。 明·宣德九年(1434年),李五修桥后又做第二大善举———重修六里陂。用一年多的时间,在迂回曲折40余里的工程中,挖沟,筑陂(堤),修堰,建陡门。由池店镇华洲旧村的后桥陡门,引凿江淡水沿陂灌溉千顷水田,使晋东平原减除旱涝之患。六里陂在郡城南关处,途经永靖、和风、永福、沙塘、聚仁五个里,是当时晋江最大水利工程,国赋民命皆焉。 明·正统六年(1441年),萧元吉适以官游入闽,闻公(李五)善,陈文请旨,英宗钦赐“乐善好施”金匾。 明·正统九年(1444年),浙江宁波鄞县瘟疫蔓延,传服泉产“凤池糖”(赤砂糖)可治之,刚好李五到此卖糖,即开仓施糖。因讨糖者日多,应接不暇,他找一泉水最多又交通方便的水井,每日倒糖于井中,任民众自行汲取,不日病疫得到控制。民众感其恩德,把该井称为“李五恩公井”(现尚存)。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浙江鄞县又遭灾饥,乡民背井离乡,不少人饿死,李五怜之,再次开仓赈灾济困。民众感其恩,塑像建祠祀之。 李五还为建泉州东狱庙捐米150石。同时他屡次在东狱赈饥布施,百姓欢声盈野。 李五纪念馆1988年创设于晋江池店村凤池李氏家庙,以文献及实物介绍明代富商李五乐善事迹。展厅面积280平方米。 凤池李氏家庙始建于明初,历代多有重修,现为三开间两落闽南风格建筑,保持明崇祯年间重建旧规。内存有明代《赠陇西李公俊育重修洛阳桥序》碑刻、《乐善好施》匾额及多副颂扬李英的柱联。

我们要向李五学习, 感情慈善

哈哈 太简单了

» » [原创] 走马观花甘川陕 屈指行程三千三

[原创] 走马观花甘川陕 屈指行程三千三

主题贴

大中

小发表于 2007-3-19 20:34

[原创] 走马观花甘川陕 屈指行程三千三

(2616 KB)

[原创] 走马观花甘川陕 屈指行程三千三

2007-3-19 20:39

前题:

游历甘、川、陕回到家能静下心来写这篇旅途记事,已经是第90天了。闲遐时站在地图面前,13天中所经历的那段短暂的时光在脑海中一幕幕上演,特别的事件、特别感悟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在成堆的照片里一遍遍审视甘、川、陕那片土地时,只能用“魂牵梦绕”、“回味悠长”这2句成语寄托此行,这算不算是甘、川、陕的“后遗症”呢?

我是个喜欢简单、自然、快乐、外敛且内心情感丰富的人。工作时,全身心投入,争金夺银。休闲时,全身心放松,自由自在。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30岁以前还是个“毛头小伙”、“黄毛丫头”,是比较“傻气”的。而真正开始懂得工作、知道生活的黄金时间从30岁开始算起,就那么20多年。这几年,单位的人在慢慢减少,工作压力在无形中加大,我和同事们各自承担了好几摊工作,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回到家还要读书学习,辅导督促孩子的功课,心里还要时常惦念着父母。人到中年,身累、心累、浑身累呀。

各种压力大了,就要寻机释放,情感压抑长了,就得宣泄。而我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常回家看看,常出去转转。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阅万人数,阅万人数踏前人步。此行程原计划是:踏前人步,行千里路,走革命圣地—延安。不料想,事先的约定成了空谈。于是,便和另一个朋友—张军踏上了另一条征途:走马观花甘川陕。

此次出行,日日兼程,饱览了南国的精彩华章,感怀了民族文明的久远,体味了先辈征战的悲壮,重温光荣梦想,聆听故国苍桑,一路寻去,领略了风光无数和风土人情,体验了艰辛和欢乐。

旅行时间:

本人:2004年7月28日­~ 8月9日,共13天。

张军:2004年7月28日­~ 8月8日,共12天。

驾驶车辆:五羊本田125。珠峰光阳150。

行程路线:

本人:金昌→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兰州→永靖→东乡→临夏→合作→临潭→卓尼→岷县→舟曲→武都→文县→九寨沟→平武→青川→广元→宁强→勉县→略阳→康县→宕昌→漳县→渭源→临洮→兰州→金昌。

张军:金昌→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兰州→

永靖→东乡→临夏→合作→临潭→卓尼→岷县→舟曲→武都→文县→九寨沟→平武→青川→广元→宁强→勉县→汉中→留坝→凤县→两当→徽县→天水→武山→陇西→定西→榆中→兰州→金昌。

行驶里程:本人:3300公里。张军:3500公里。

拍摄照片:180余张。

游览景点:

本人:刘家峡、当周草原、腊子口、万象洞、九寨沟、白马藏族风 情、古阳平关、武侯祠、武侯墓、马超墓、哈达铺、遮阳山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21:11:18编辑过]

★ 读万卷书 行万里途 阅万人数 踏前人步 走真由路 ★

★ 轻风车影 云游四方 追荒八野 笔耕不辍 乐在其中 ★

UID46196 帖子1571 精华 阅读权限中级权限 注册时间2007-2-2 最后登录2008-5-25

沙发

大中

小发表于 2007-3-19 20:40

[原创] 走马观花甘川陕 屈指行程三千三

上篇 山大沟深的甘肃南部

A在阴雨中我们出发了

2004年7月28日,甘肃金昌是个阴雨沥沥的坏天气。早晨7点多在北京路口吃完牛肉面,穿好雨衣,在出发前一刻钟静心等待张军到来,不一会儿,张军来了。8点整,镍都实业公司楼顶的大钟响了,像是出发前一声枪响,伴着悠扬的报时钟声,摩托车低沉的轰鸣声掩饰不住即将奔向甘川陕的欢乐,怀揣着激动和对未知天地的憧憬,我们东征的旅程开始了。

天气凉,心情爽。吸着透肺入脾的清凉空气,迎着扑面而来的霏霏细雨,我们款款离开金昌。在路口处加足了油,驶上212省道,在摩托车轰轰的吼声中,我们一路马不停蹄奔上312国道,以1小时40分钟到达武威市。

在武威市高坝乡,我们又吃了点早餐。等待张军换好后轮内外带后,我们驾车向着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0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