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雕塑对比

中外雕塑对比,第1张

  中国原始时期的雕塑艺术,大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上。最初的雕塑可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算起,这是中国雕塑的序幕。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独立意义上的雕塑作品。当然,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渡时期。距现有的考古研究资料来看,远在一百万年以上,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出现了原始人类,现在我们称之为“古猿人”。如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云南的“元谋猿人”、陕西的“蓝田猿人”等等。他们居住在洞穴之中,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大约在二十万年前,“猿人”进化成“古人”,过渡至母系氏族社会,如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等等。“新人”时期大约在距今五万年前,如内蒙的“河套人”、四川的“资阳人”等等。而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距今有七千年以上,最有代表性的上“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等。至此以后,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出现了统治和被统治,继之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人与猿的区别在于在劳动中创造了生产工具——石器。在以上所述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的祖先从简单打制石器,到把石器磨光并分类使用,是从劳动实践中变化发展而来的。同时,精神文化层面的装饰品也随着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而愈加美观。最早的雕塑萌芽,可以算作原始石器,有大量的精细石器具备了雕塑的性质。

  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出现了陶器。它们造型丰富、纹饰多样,既是生活中的必需日常用器,也是可以欣赏的艺术品。这时的陶器还没有脱离实用的目的,但它对后期的青铜器、象形器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它与其实用价值密不可分,从工艺手段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动物外形为器皿,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质鹰鼎,高 36 厘米,以鹰身为鼎体、以二足为三个支点,器形饱满,为此类雕塑与器皿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二是装饰部分的雕塑,它们有的以配件的形式出现,如盖钮、把手等;有的以表面浮雕等形式出现。题材有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瓶人头像,可谓中国早期人物雕塑的开端,作者巧妙地将陶瓶的口部塑成一个人头像,制作细腻,形象生动。三是小型动物或人物捏塑,这种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体小巧,带有浓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猪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七千年了。尽管作品只有 63 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却非常生动,可见雕塑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腻。

  中国的历史发展由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这中间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夏禹是在约公元前 21 世纪黄河流域最大部族的统治者,从他以后,确定了王位的世袭制。商代的跨度大约在公元前 16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其仍然是部落性质的国家。商代后期迁都安阳,由于当时地名称为“殷”,所以史称商后期为“商”。再后来是建都西安附近的周代,史称“西周”,迁都洛阳是周代后期,史称“东周”,东周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代。这一期的跨度大约在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221 年。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7 世纪的河南二里头文化现象。与原始陶塑的性质一样,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实用器物。有历史学家将夏、商、周称为“青铜时代”。这些大量的青铜器为奴隶主所占有,也是某种统治、权威、财富的象征。

  从形式上大致可以将青铜器的雕塑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① 是以动物现象为主题造型的青铜器,如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站立的 鸮 鸟圆目大睁,坚实有力,外表装饰有其它动物纹样的装饰;再如湖南 醴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变形的因素,铸造技术精细。 ②是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常见的有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如河北平山中山国都遗址出土的人物座三连灯,以人物造型为灯具的主体结构,神态自然。③是相对独立的青铜造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站立人物像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高 172厘米,加上基座高达262厘米,面部形象简洁,整体感较强,整个外形上有比较精致的装饰。据考证,此类雕像非为明器,可能与祭祀所用的器物相关。再比如河南洛阳出土的玩鸟顽童雕像,其面部表情生动,非常写实。这些青铜器虽在性质上仍属工艺品(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属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构成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点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从整体风格上看,商代青铜器比较端庄、沉重,气质伟岸;西周前期、中期的作品比较华丽、装饰繁缛,形象怪张,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笼罩其上;而西周晚期则比较写实,不再咄咄逼人,装饰上也相对简洁了一些。

  另外,在这个时期还有用石、玉、陶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这类雕塑的目的在于祭祀、日常生活用品、服饰等方面。其中以玉雕最为突出。据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人们很喜欢佩带玉器,除了审美意义还兼有道德伦理上的含义。商周墓中经常会有玉雕的佩饰品,有玉鳖、玉虎、玉人等等,以简洁明快的手法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特征。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坐形,高 85厘米,周身饰饕餮兽面纹,头上钻孔,以利穿绳佩带。再如陕西宝鸡西周墓出土的玉雕鹿形,姿态可爱,尽管体形很小,但其刻画却十分传神。西周时期的国都在陕西长安一带,近年来该地有很多类似的文物被发现。

  春秋晚期的墓葬已大量使用陶俑替代人殉葬。山东林淄的出土陶佣只有 10厘米左右,外表加施彩绘。此外,在湖南、河南、湖北等地的楚墓中,还发现有木雕人俑,形体概括、简练,注重体快的整体效果。这一类殉葬品都为“明器”,有些在制作上比较粗糙。

  春秋、战国时代的其它雕塑作品,文献上有零星记载,但实物已无处可见。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雕塑艺术范畴是建筑中使用的配件或装饰,这一类作品最常见的是瓦当,一般都有各种纹样的浮雕,以动物、云气、几何纹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雕塑者群体已开始明朗起来 ,随着手工业的发达起来,专门对铜、玉、石、古、木进行加工的行业明显比以前分工更细,并有专门管理“百工”的人员和机构。

  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建立秦王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秦代的雕塑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秦汉时期的总体雕塑风格比较恢宏 ,强调力度和气势。

  虽然在整个雕塑史中,秦代只占据着短短的十五年,但只一个兵马俑的出现,就足以改变中国雕塑史。它出土于 1974-1976年,主要以兵俑和马俑居多。体态与真人等大,数量众多,神态各异;自是有立、有跪,有驭手、射手;由军官、士兵之分。马俑形象写实,身材矫健,可见当时雕塑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致、对塑造技术支精通。这些秦始皇百万大军的缩影都是用陶土烧制而成,不论是造型、塑造、烧制等各个环节,都是一件庞大的工程。一般采用模制加手工塑型的技术,分段成型,整体焙烧。其陶泥制的细腻、烧成火焰均匀、过程当中变形较小,烧成后外表用颜料彩饰。作品注重面部形象刻画,据说万千兵马俑没有充样、雷同的,可用“栩栩如生”这个词来形容。从人物结构上看,比例合适,动态自然。秦俑的单件作品都有很强的动作个性,有的手持利剑,有的伫立凝视,有的坚定刚毅。但整体上不在乎细节变化,不是完全照搬现实,在躯方头圆上有强烈的体块对比、疏密变化、动静之别。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秦代兵马俑的出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显示出我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很高的雕塑艺术水平,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前进了一大步。总的来说,秦代兵马俑对我们研究那一段历史、促进后代的雕塑艺术之进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同秦俑同时发现的另外一个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就是铜车马。这些铜车马比秦俑要小些,为铸铜而成,做工更为精细,即以考究。青铜雕塑艺术始自商周,像这样的铜车马,是空前罕见的。

  同样,由于秦代的大兴土木,使我可以从许多现存的建筑构件遗物上了解当时的雕塑艺术。秦代的瓦当艺术可以说是小件浮雕艺术之精品,大致上可分为卷云纹和动物纹,构思巧妙、变化多端。动物纹瓦当充满了雕塑趣味,由“子母鹿纹”瓦当,表现一直带着孩子的活泼腾跃的母鹿,在只有十厘米的空间内,把生气盎然的生命浓缩起来,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俗话说“秦砖汉瓦”,是指秦代的空心陶砖,多是以龙、凤或狩猎、农耕的图案。这种风格特点,在秦代的铜镜纹饰中也可以欣赏得到,这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品种,自秦代开始愈加精美。其浮雕装饰纹样,无一已不是飞动活跃的,这种艺术特征对后来的魏晋六朝时期有很大影响。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魄力的一个时期,自秦朝统一中国,一直在盛衰变化中持续了四百余年。汉风气势,我们可以从现存的雕塑清楚的看到。如西汉霍去病墓,至今还存有一批杰出的石雕艺术作品,它们是为纪念西汉名将霍去病而创作制造的。“马踏匈奴”高 190厘米,作者用隐喻的手法,借战马的形象来体现霍去病的威猛和战功卓著,充分体现出纪念性雕 塑的概括性。整个雕塑浑然一体,四肢之间没留空间,增强了体、量的沉重感。

  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完整的有十二三件,其体积之大,风格之独特,在中外雕塑史上都是罕见的。公元前二世纪,是汉武帝当政的时代,郭力比较强大,工艺技术、艺术水平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风格也正是体现了当时的雄厚气魄,石雕采用巨大整体石块,就其自然外型加以艺术处理,灵活使用圆雕、浮雕、线刻的表现手法,使之完全服从于雕塑的整体造型。比如“卧虎”,在虎形上运用了寥寥几条简单的阴刻线,就表达了它的内在精神。

  这组石雕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挖掘、整理、保护起来,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光辉一页,它给人们带来五穷的艺术享受和创作启迪。

  西汉也有大量的陶俑陪葬。陕西杨家湾就出土了数千件彩绘陶俑,有人有马,阵容整齐。但这些陶俑体积较小,大都在 50-60 厘米高,这可能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再者,这些陶俑的做工也远不如秦俑大部分比较模糊、型相类同。“汉承秦制”,相比之下,汉代比之秦代的厚葬之风有所减弱。汉代的明器雕塑在题材上更为广泛,为了使死者能在阴间依然享用生前的生活环境,开始大量出现陶制的粮仓、猪圈、锅灶、房屋以及鸡、鸭、狗、猪等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事物。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制陶工艺的进步,有许多陶质明器都外挂了赭色釉和绿色釉。这些明器也为研究当时的农牧业、社会结构等提供了形象佐证。

  西汉的工艺装饰性雕塑也十分发达,其一为铜镜装饰。这一时期除了与前代大体相同的云雷纹、蟠龙纹以外,比较流行使用吉祥语,如“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等;乳钉纹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乳钉之间有人物、鸟兽等等。其二,西汉的金银嵌镶工艺也比较发达。是在铜制器物上嵌镶金、因、松石等不同材质的装饰,在填以黑漆,曰“错金银”。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为“错金银”博山炉,虽微熏香用的实用品,但其炉盖雕制成层次重叠的造型,这在汉代也十分盛行。

  西汉的玉雕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型雕刻艺术之一。常见的有带钩、印牛、头饰、玉佩等等,以随葬品玉蝉、玉猪等。这些小型玉雕小中见大、选材精良、造型完整。

  我们还可以从当时的建筑装饰构件上看到雕塑艺术的成就。史籍中所记载的建筑实物已荡然无存,“秦砖汉瓦”为我们提供了推想空间。西汉瓦当场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再满足与仅仅实用,而是趋向于把生活用品制作得更艺术化。比如当时的铜油灯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从现在的出土文物看,各种地位的人们所使用的灯具也有很大差异。最为著名的是出土于河北满城的“长信宫灯” , 以一个神态安详的少女形象为灯体 , 双手托起灯罩;结构很巧妙,整体为空腔以免烛烟四处散漫。再比如有一些随身佩带的腰饰、头饰或玉佩等,都是小型雕塑精品。云南省晋宁出土的“双人舞饰牌”,以镂雕的形式表现了两位翩翩起舞的人物,脚下踩着一条扭曲转动的长蛇,整个形象饱满而浪漫,结构紧凑。

  东汉时期,豪强争斗激烈,社会因素很不安定。两个世纪中,厚葬习俗成风,所以留至后代的墓室有很多保存完好。为使墓穴坚固耐久、多使用材质较好的石料构筑其框架,并在石材外表浮雕以历史故事、植物动物,或把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雕刻记录下来。其中最为优秀的有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的一组浮雕,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车马出行、宴乐游乐等场面,还有些是神话传说、鬼怪迷信一类。所使用的雕刻技术多为阳刻,将人物形象以外的部分铲平剔下,使物象凸现于石面。再就是山东的孝堂山祠和肥城张氏墓其画像石的特点是使用阴刻,以凹线勾勒形象外缘。

  河南南阳是东汉皇帝刘秀的老家,当地的富豪官员、皇亲贵戚众多。从后来发现的石雕、画像后可以看当显官贵族们的奢华生活。现在的“南阳汉画像博物馆”藏有千余件保存基本完好的墓石壁雕。南阳汉墓浮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粗犷、中期熟练、晚期的风格不及前两期。趋于软弱。其手法多为阴线凿刻,题材广泛。此外,江苏徐州、陕西绥德、四川岷江沿线等地区都有较为丰富的汉代墓石雕刻。四川的彭山、乐山、重庆等地有不少崖墓,这种墓壁上的装饰被凿棵成高浮雕纵深可达20厘至40厘米。

  在出土的墓俑方面,四川远比其它地方(包括洛阳),都更加丰富。在四川成都附近出土的一件说书俑,表情极为生动,刻画出说书艺人的情感瞬间和他的典型特征,并配合以夸张地肢体动作,加强了人物的神态动势。在其他地区也有优秀的东汉时期雕塑被发现,如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使全世界为之轰动。这匹奔马三足腾空,以足落在支撑点上,雕塑家巧妙地将底座设计成一只飞燕,象征“天马行空”的潇洒。整件作品为铸铜而成,虽只有34.5厘米高,但它的气势却是雷霆万钧、不可一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

  中国在历经秦、汉四个世纪的一统局面以后,又重新回到了分足割据的状态。所谓三国就是曹氏父子建都洛阳的魏国(220-265),建都南京、由孙权统治的吴国(229-265)以及汉室后代刘备统治的蜀国,他的称帝是在(221-263)。这期间鼎立存在了四十年,战争频仍,但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生存的威胁也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艺术成果似未受太大影响。

  佛寺的兴建在东汉时已经被正史所记载,造像活动也因此而展开。自晋代以后,造像活动大肆盛行,甚至当局不得不出面干涉,限制其不加节制的耗费人力和物力。

  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时期的雕塑实物,多为墓葬明器。如安徽毫县一带的曹魏宗室墓葬,就有珍贵的砖雕艺术,其造型简洁明快,刀法熟练,显示出雕刻艺人的才华。

  蜀国和吴国被魏所灭以后,魏国的司马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统一而短命的西晋(265-316)。但由于西晋的统治腐朽无能,被北方各少数民族所破,这些少数民族被统治者成为“五胡”。随之天下大乱,除了“五胡”、“十六国”的民族争斗,西晋政权旋即倒台东晋王朝(317-420)趁乱建立于建康(今南京),统治者为西晋宗室司马睿。之后的局面更加复杂,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被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继“十六国”以后分别建立,成为“北朝”,直到公元六世纪的这一段,就是南北朝时代。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市佛教雕塑艺术得以巨大发展。印度佛香属“犍陀罗式”,有希腊末期艺术和波斯艺术的影子,其特点是造型比较纤美,衣纹皱褶紧贴身体。传入我国以后,即被中国雕塑家所融汇贯通,形成独特的中国佛像风格,使这种泊来艺术逐步具备了民族化特征。

  佛像艺术的第一种为石窟形式,以北方地区为主,由丝绸之路传入内地。甘肃的敦煌石窟、炳灵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等等,都有明确的年号题记;一路开凿的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江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等。

  甘肃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僻远,未受战乱的更大影响,所以其千佛洞的建造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干扰。但当地土质疏松,不宜于雕刻造像,只能以泥塑代之。这也是中国佛像艺术的特点之一。敦煌莫高窟的建设规模巨大,从十六国到北朝这一时期的塑像来看,匠师们已把人物形象渐渐中国化,并在造型审美尺度上趋向于当时的流行形式,与同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秀骨清像”之特点基本保持一致。它的后期作品开始出现唐代的风格迹象,受内地影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服装、饰物等方面;再是色彩上,重彩浓抹,表现技法日渐成熟。

  麦积山石窟的得名是由于它的外形似麦垛,位于甘肃天水。同样,由于石质的问题,麦积山也不宜于雕刻佛像,属北齐时期的作品较多。相对而言,麦积山石窟雕塑更加生动和世俗化,在众多雕像当中,有面目秀美的佛像、有低声耳语的供养人、由活泼生动的比丘还有虔诚苦修的老僧以及狰狞怒目的金刚力士。这些泥塑的制造工艺十分精湛,选材讲究,虽未经焙烧但历经千余年仍未损坏。

  云岗石窟群位于山西大同,石窟延绵有一公里,大小石窟(龛)约千余个,规模庞大。云岗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是北魏时期,充分利用了当地石材的特点;体魄巨大、形象庄严,具有摄人魂魄的体量感和空间感。主佛高达13.7米,立于石窟中主要位置,为云岗石窟群的第一作品;第二期造像的尺寸明显比第一期要小,但更加注重形象刻画,人物动态也更加活泼;第三期已近尾声,时间拖至六世纪初。当时的大规模开凿工作已经停止。这一时期的人物形象及衣饰装扮已完全中国化,“褒衣博带”式的中原服装形式已经普及。

  河南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力经东魏、北齐、隋、唐多个朝代之开凿,作品庞杂,遗留作品也较多。可惜的是,解放前被外国列强盗去了许多造像以及头、手臂等局部,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宾阳中洞是龙门石窟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北朝时期有史实可查的,其形制结构与云冈昙曜五窟相似,窟内饰有莲花、飞天、云气等图案,气氛神秘、纹饰华丽,但无琐碎之感;莲花洞内的石雕莲花特别突出,窟内主佛像为站立姿势,手臂的雕刻尤为动人,,似有柔软弹性之感;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较大的一个,历史年代也较早,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洞内壁面上雕满了小佛龛,几乎每龛都有造像题记,中国著名的书法碑帖“龙门二十品”中,古阳洞中的就有十九品。

  南北响堂山石窟依据后人追记碑文可证为北齐时开凿,位于河北省磁县。北响堂山除北齐外,后来的隋、唐、宋、明各代叶逗留有作品。此处石窟被后人毁坏或改造的地方较多,比较明显带有北齐原有风格的,是大量图案浮雕。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大类雕塑作品当属陵墓雕塑。曹魏时期,尤于墓葬推崇简易,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陵墓未有雕像被发现。

  南北朝时期,墓前雕像有所恢复,一般都在墓前设置一对或多对石兽。这种悖常为“神兽”的想象中动物形象,被成为“麒麟”,有的似狮虎,却右翼,被称为“避邪”。这种石雕一般都比较庞大,姿态宏伟,整体感较强,又较为浓厚的汉代遗风。现存遗迹多为南北朝时作品,江苏南京周边比较多见。其中最为杰出的是江苏句容石狮村梁南康简王萧绩墓前的石雕群,造型简洁,体积感强,最能代表当时的艺术风格。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各处大兴土木,广建佛寺,佛像和与之相关的造像被大量制造。单尊可移动的佛像,都带有“背光”,一为装饰、二为其坚固。陕西博物馆收藏有多件北魏时期作品,背光的反面,也已浮雕的省时刻出佛经故事。山东博物馆、北京博物馆以及山西、河北等地也都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单件佛像。此外,为了供养方便,易于携带,当时还生产了大量小型鎏金铜像,制作精美,雕刻细腻,不亚于大型雕塑的气魄。

  建筑、工艺、雕塑等造型艺术家,在中国古代一般都与匠人等同,被史籍记载者很少。象戴逵、戴颙父子,被以雕塑艺术家记载下来的为数极少。戴氏父子活跃于四世纪至五世纪,名震一时。他们也都长于绘画,与僧佑、蒋少游等雕塑名家一起,对造型艺术之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隋代的统治历史仅有三十多年( 581 — 618 ),是隋文帝杨建在夺取北朝政权以后,又消灭了南朝的陈朝而建立起来的。这一朝代又恢复了中央集权,曾在短期内出现了农、工、商繁荣富强的局面。佛教亦然为思想统治的主要工具,大力恢复被北周武帝毁坏的佛寺和雕像。炀帝继位后,造像之风更盛。除以十几万计的小型佛教雕像以外,还继续开早石窟,几乎遍布全国。隋代的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济南玉函山石窟等处。其造型上的主要特点是,普遍较前代更为健硕,体态丰满。但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是弱点,就是比例上的失衡,一些作品明显的在结构和比例上不够合理,如莫高窟的 427 库的隋代菩萨像,头颅显大。这是一个过渡性发展时期,国家统一以后,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社会发展急剧变化,是南北朝末期经隋向盛唐的转折阶段,可以说,我国的雕塑艺术由隋代拉开了更加灿烂的序幕。

  唐代的雕塑艺术,与前代的形式几乎相同,主要体现于宗教造像、陵墓随葬。但这一时期,随着工艺技术之发展,在材料运用上更加丰富,除石雕、木雕、陶瓷外,还大量使用夹苎、铸铜等工艺材料。

  唐王朝的统治长达三个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继开国元勋高祖李渊之后,明君太宗李世民采取各种兴国措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唐玄宗时达到盛唐的顶峰,其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广泛流播于海外,并吸收融纳了一些优秀的外来影响;“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败,以至公元907年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五代十国的产生,终止了唐王朝的统治。

  由于唐代延续时间较长,其艺术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的漫长过程,所以后人在研究唐代文化时,往往将其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初唐前期的雕塑风格,基本上还残留着前代(北朝及隋代)的痕迹。初唐后期就开始出现兴盛的征兆,但对女性的塑造仍不及盛唐时那么活泼动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们的宗教观念也发生变化,盛唐时的整体社会面貌比较乐观豁达,佛教艺术也出现世俗化倾向,绘画、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非常之大,主要还是体现在石窟、摩崖石刻方卖弄。现存的遗迹多集中于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等。

  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时期所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所塑造的菩萨造像,从形象上和装扮上,基本上依据当时美人的典型形象,其座姿出现了一腿盘起、一推下垂的半倚坐式。世俗化的美丽已打破了宗教禁锢的气氛,更为强调艺术效果,似与参拜者对话。我们可以把同时代著名人物画家张萱、周昉等人的作品与之相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体态比例上、仪表外形上更加具有活力。比之于前代宗教雕塑艺术的肃穆与出世,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的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继有博大凝重的一面、又有典雅鲜活的一面;继又威武有力的一面、也有柔和细腻的一面唐代的人物雕塑很注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处理群雕的人物关系时,很好的把握了人物之间的内在情感交流。比如佛主与弟子迦叶、暗阿难三者的塑造,就有多种形象变化,两个人物一老已少,一个汉族人形象,一个是印度人形象,尽管都表露出虔诚的神态,但仍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之不同。再比如护法力士像,其职司决定了他们强力威武的形象,面部表情激烈、四肢肌肉发达,更加衬托出菩萨的慈祥。不同性格的人物塑像是群雕人物关系动静结合,突出中心,符合了雕塑美的形式法则。

  龙门石窟唐代雕刻,占其多数。它的优点在于基本上保持了唐代原作的原貌,而敦煌的作品有很多是经后代艺人整修过的。这一时期的雕像普遍宏伟庞大,体型饱满。以盛唐时完成的奉先寺为代表,中央大佛(卢舍那大佛)高17 14米,与之并列的另外8尊雕像也都在10米以上。大佛有明确年代题记(672年),据传说大佛的面部是参照了武氏则天的形象雕凿的,这种传说并非完全不可能,在佛像台座上的题记中记录着:“ …… 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有许多石窟的中、晚唐作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希腊是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

苏格拉底曾说:

“宁愿被误判死刑,也不逃离开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片美丽的水域哺育了一个智慧和强健的民族,有持续迁徙和混合所产生的希腊人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令使人无限倾慕的文明

神话与希腊艺术——神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写照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蕴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只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

人体与希腊艺术——人的自我意识的伟大觉醒

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的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艺术的辉煌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首先是爱琴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间)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和伊奥尼亚人到达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

迈锡尼文化”。

克里特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在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间。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

然后是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这一时期为希腊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期是几何纹风格的陶期,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的陪葬用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

绘画:陶器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器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绘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期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绘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后来,在古典后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蓝。古风时期的有名建筑是埃吉娜的雅典娜神殿、以弗所的阿尔忒密斯神殿。

雕刻: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人物通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后期雕刻开始出现新的因素,产生了一些较为生动自然的男人体,这种男人体雕像被统称为“阿波罗”。创作于公元6世纪的《荷犊的男子》便是古风时期的杰作

其后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古典时期的围柱式建筑的各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总的趋向是简练合理。这一时期建筑的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雅典卫城重建于古典初期。它包括山门、巴底农神庙、尼开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巴底农神庙长70米,宽31米,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采用多利亚柱式,檐壁又采用伊奥尼亚式的浮雕饰带,东西三角楣装饰着高浮雕。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与装饰性、内容与形式取得了高度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伊克瑞翁神庙有苗条秀丽的伊奥尼亚柱式,它的南侧有一组女像柱,姿态轻盈,形象端庄,完全没有负重的紧张感。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

米隆是古典初期雕刻家。他的作期造型准确,对人物内在的骨胳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传达。他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在一个固定的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木胎包以黄金、象牙刻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托小胜利女神、一手执盾的姿态,受到同时代人及后人的崇拜。此外他还为雅典卫城广场创作了一座雅典娜持矛的雕像,高达9米,据说在海上便可见到镀金矛尖的闪光。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期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主动,既衬托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古典后期,雕刻开始侧重个性的刻画,表现人的个性和感情,人物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这种性格化的描写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西特列斯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他的人物总是处在恬静、愉悦的期氛中,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亲切、诗意的感受。他喜欢描写神话人物,如快乐而潇洒的萨提尔,含蓄而优雅的赫尔麦斯。他也塑造了最早的全裸女人体《尼多斯的阿芙洛底德》,他那优美而流畅的人体表现很快就征服了观众。

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珀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他的人物头部往往处在强烈的扭动中,眼睛深凹,眉骨突出,嘴张开,嘴唇饱满而弯曲,通过面部大的起伏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强烈的不安、激奋、痛苦、渴望的感情。《尼奥贝》群像可能是他的作品,雕像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人物的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的复杂表情。

留西波斯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他提出了人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为1∶8的标准。与波留克列特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人物既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体期、又有复杂的感情和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塑造的神话人物《赫拉克列斯》表现了处在休息中的英雄,肌肉发达的身体与沉思的面部表情形成对比。

最后便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马期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希腊各城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征服与扩张,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本土地区仍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技巧更为成熟。《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舒展旋转的动作、生动自然的体态、迎风飘动的衣纹表现出胜利者喜悦的心情。人物面向海洋,伫立于船首形底座上,安放在悬崖峭壁,与环境交相辉映,构成有机的整体。

在埃及地区,风俗化雕刻流行。雕刻家表现了大量下层人物形象,如流浪汉、渔夫、乞丐、醉汉等,也着重于生活细节描写,如《小孩与鹅》表现了儿童与动物嬉戏的生动情节。

小亚细亚地区的柏加摩斯是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中心之一,在这里史珂珀斯的悲怆风格得到了继续发展。《柏加摩斯宙斯祭坛》是其代表作。这一祭坛是为了纪念对高卢地区的征服而建的,期中祭坛浮雕表现了众神与巨人之战的情节,战斗的场面十分激烈。还有一组高卢人的圆雕,表现了强悍的异族人被打败后的倔强、痛苦,如《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罗德岛的《拉奥孔》在风格上接近柏加摩斯风格,表现了悲剧性情节中人物的痛苦扭动和挣扎。

希腊化时期,肖像雕刻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歌颂帝王和独裁者的肖像。这些肖像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非凡的个性,出现了理想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倾向,如《亚历山大肖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诗人、作家的肖像。

纵观各个时期的作品,可以总结出古希腊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希腊的奴隶制不同于埃及,带有较多的民主和自由的色彩,故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广大自由民族阶层的理想和要求。第二、古希腊美术和古希腊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古希腊美术家是照生活中的人来描绘塑造神的,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颇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神人同性同体。第三、希腊重视表现现世生活的乐观,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欢乐的

第四、希腊是个航海国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艺术风格,较开阔,不保守。第五、古希腊的艺术家把肉体的万没看作是神明的特征,对裸体的崇尚是人本主义的产物,表现完美的人体当作最高的理想。第六、古希腊的建筑强调明快节奏,讲究匀称的构图。

然而,当罗马征服希腊,希腊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就被罗马所取代。这是否意味希腊艺术的消逝不! 古希腊艺术永不消逝!

在军事上,罗马人是胜利者,然而,在艺术上,他们却是希腊人的

“俘虏”古希腊艺术一直影响着罗马艺术,也一直影响着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马克思曾说:

“……他们还能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书中提到:

“没有希腊和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因此在西方文化界,存在 “

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可见,古希腊艺术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由其是对欧洲

文艺复兴末期,希腊题材和风格的诠释,中世纪的神话故事就是以罗马诠释为蓝本的最早的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雅典生活的西方人还以为现在叫希罗德阿提库斯剧院的地方是苏格拉底学院呢著名画家拉菲尔曾画过不朽的作品《雅典学院》柏拉弟奥修建的别墅平面图象一个希腊十字,它的主廊选用了爱奥尼亚柱式,整个结构都按照规矩核准确计算的尺寸行事的此外,仔细分析这个建筑之后,人们还发现了在罗马建筑中潜藏着希腊要素

希腊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多种形式的在芭蕾艺术中,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早熟的时尚尼任斯基在它的《法乌努斯》中,采用了一种希腊味道非常浓的风格,内中希腊要素令人感受强烈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

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以神话为例,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罗马的神祗便同希腊的神祗结合起来。如罗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诺则等同于赫拉。至于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等则直接进入罗马神话,连名字都没有变。

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 、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虔诚敬神的宗教态度 、遵纪守法的习惯风气 、求实致用——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建筑艺术方面则以圆为主。

当然,古罗马文学也并非全是古希腊文学的仿造品,因为它毕竟是罗马社会的产物,其采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在西方学术界,古罗马文学被认为是广义的拉丁文学的一部分。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其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却也缺少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诗歌

早期的古罗马诗人中颇多全能型作家。诗人埃纽斯(前239-前168)不仅改写和创作过悲剧,而且还写过戏剧和4至6卷讽刺诗。他的史诗《编年史》追溯罗马的历史,始于埃涅阿斯的经历,止于作者生活年代的战争,洋洋18卷篇幅,不过已基本散佚,仅剩不到600行传世。从文学史角度看,《编年史》摈弃了古老的神农格,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步音长短短格。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模仿荷马的痕迹。埃纽斯对古罗马文学影响深远,西塞罗、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响,他被尊为“古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

普劳图斯(约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腊文,是共和时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相传普劳图斯著有戏剧130部,但据考证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笔,其他均系后人伪作。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其主要作品包括《孪生兄弟》、《俘虏》、《商人》、《驴》、《蝗虫》等。

泰伦提乌斯(前190年-前159年)生于迦太基,本是奴隶,后来获释。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剧不如普劳图斯的滑稽有趣,在当时仅受到有教养的观众喜爱。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

罗马的雕刻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三、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 、佛拉维贵夫人像等。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 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

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古希腊雕塑艺术通常被分为4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5世纪),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古典时期(公园前5世纪至前4世纪),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1、荷马时期:几何风格的艺术

  由于荷马史诗在这一阶段汇集而成,并且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精神面貌,所以史称“荷马时代”。荷马时期的开始,是以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半部南下为标志的,约在公元前12世纪末到11世纪。这个时期由于多利亚人的南下,克里特和迈锡尼文化遭到毁灭,希腊文化必须从头开始。这个时期是希腊神话的形成期,也是希腊雕塑艺术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的特征是稚拙,质朴。

  从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近四百年时间里,遗存的艺术史料甚少。有一些几何造型的随葬小雕刻品,故它又得到了一个跟季克拉迪时代相同的名称——“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的雕塑:古风的微笑

  真正古希腊雕刻史的首页应从古风时期开始。因为古希腊雕刻中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公元前6世纪的几乎所有雕像,都一方面残留着埃及艺术的影响,一方面又似乎要摆脱这种影响。解剖学的真实,体积和运动的表现,向雕塑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时期的雕塑有两种形式,即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或者是男性与女性的标准,说明这两种原则在审美效果上有阳刚与阴柔的差异。多利安式充满理性,倾向于对比例的遵循;爱奥尼亚式崇尚秀雅,喜好装饰。古希腊艺术家认为一尊人像既表现出人所具有的美,又表现出宇宙世界的和谐。

  人们从保存下来的属于古风时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窥见人类幼年时代的文明成就。古风时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体立像。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3、古典时期的雕塑:和谐美的范本

  古典时期是希腊雕塑艺术的繁荣期,在这样一个理性相对觉醒的新时代,希腊雕塑才以其鲜明的个性创新意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的构建,艺术作品从此不再是大量充斥着祭司巫祝预言、咒语的神性作品,而成了有关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艺术品。代表了古希腊艺术最大成就的雕塑,反映了古典时期希腊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古典前期(公元前490至前450),古典盛期(公元450至前410),古典后期(公元前4世纪)。

  1、古典初期:严肃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展现了一个过渡时期的特点,虽然在很多方面已具备了古典素质,但仍然没有脱离古风的形骸,显得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因此被称为“严肃的样式”。

  (1)建筑中的雕塑

  古典初期的建筑和雕刻延续了古风样式,以多利安式为主埃吉拉岛上主祀月神的阿亚神庙上的雕刻品是集中在东西山角额上的高浮雕,取材于特洛伊的战变,其人体塑造较为真实合理,解剖基本准确。不过,动态虽欲自然,却还是有勉力为之的感觉,,及时在千钧依法的紧要关头,人物脸上都挂着千篇一律的微笑。如东三脚额墙上的《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受伤的战士》等,就把这一点显示的非常清楚。

  然而,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雕刻,展现了建筑浮雕古典化历程的完成式。人物众多,动态复杂,然而每一个方面都得到了准确细致的刻画,又毫不妨害其整体性。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已能情节气氛协调;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挂着“古风的微笑”了。这种进步反映了古希腊艺术走向成熟境界。作为主题,神像雕刻在神庙建筑上当然不能缺少,有机结构的空间观念植根于古希腊艺术家对和谐美的理解——部分必须与整体协调——这个原则一开始就支配着建筑物上雕刻造型的安排。

  (2)圆雕

  独立的圆雕作品也基本上完成了古典花的历程。原来置于垂直轴上的正面或侧面的雕像,变成了在空间中转动的体积,同样存在着多利安式风格和爱奥尼亚式风格的区别,前者有渐渐上风的趋势。如《德尔斐的驮者》,尽管只是一尊立像,却完全消除了古风时期的呆板与僵硬,使人感到浓郁的生命气息。

  (3)雕刻家米隆

  米隆是古典初期最的雕刻家米隆的艺术创作时期主要在公元前 5 世纪 70 — 50 年代,是菲狄亚斯的年长前辈,他的艺术实践对新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米隆塑造了一系列体形优美、富有活力、富有动感的运动员或神话人物形象。

  他的青铜雕像《掷饼者》,历来被视为解决传统雕塑艺术中动与静的典范实例通过表现一个参加比赛的掷饼者处于正要投掷的一霎那状态的形象把人体动作的自然性和动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借以体现古代希腊的运动员们的进取精神。雕塑家用静止的形体暗示了运动的连续性他的著名群雕《雅典娜和马尔叙阿斯》,使运动成了揭示情绪力量的媒介,一个有从容不迫的高贵,一个有惊慌失措的卑琐

  2、古典盛期:崇高的样式

  古希腊雕塑最有魅力的时期,开始于“崇高的样式”时代,随着男性多利安精神的胜利,在雅典,纪念碑雕刻从古风样式中脱颖而出。这种雕刻具有宏伟的性质,即比例的宏伟。通过对“数的和谐”的感悟,古希腊艺术家按照严格的比例,在一些即使几英寸高度小雕刻的作品中取得了无限崇高。。歌颂生命中的崇高,宣扬英雄精神的人的形象:肯定人的生命自由,让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自身意志的顽强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1)菲迪亚斯

  古典盛期的雕刻家一菲迪亚斯为最大代表。他的作品气势宏大,形象沉静安详而又精悍有力,提供了古典雕刻接近完美的理想主义典范,可以说,从古风时代以来的希腊雕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最终都汇集于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他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故乡雅典度过的,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在他领导下重建了雅典卫城,完成了众多的雕刻装饰杰作。 整个雅典卫城的建筑雕塑艺术,尤其是巴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塑,体现了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它标志着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说过,“它们好像年年常春的神物,能够摆脱岁月的折磨;在它们的结构之中,似乎蕴藏着某种永生的活力和不死的精神。” 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是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而温雅。菲狄亚斯塑造的奥林匹亚的宙斯之美不仅使传统的观念益增光辉,而且同神妙的自然也相宜不悖,这正是他崇高艺术的精华。菲狄亚斯胜过一切希腊雕刻家而为后代人怀念和赞美的,正是他身上体现的希腊艺术的精髓:忠实于自然,同时善于净化自然;模仿自然,同时又善于在模仿中驰骋想像力,表现理想。菲狄亚斯正是理想化的巨擘,在他的生前死后,古典风格的特性一直支配着希腊雕塑艺术。

  (2)波利克勒特斯 波利克勒特斯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使用材料都是青铜,现在看到的是大理石复制品。他认为人体的比例要依靠“数”的关系。人体最理想的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波利克里托斯对人体比例结构的探索,实际上是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的一种程式化现象。他受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美”体现在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之中的观点的影响,曾著有《法则》一书,专门论述人体比例。 体现伯利克里托斯理论的雕像是《持矛者》和《束发运动员》,雕像还从力学上探索和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人体的重心都落在右脚上,左脚因此获得了解放,为适应人体重心的平衡,人体各部分的动作与肌肉也随之作了相应的塑造,表现出力量的美。

  3、古典后期,优美的样式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雕刻的理想主义时代。这个时代以公共性的建筑雕刻为主,是对以雅典精神为代表的希腊价值观的整体表现。到了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雕刻进入转折时期,预示了希腊化时代自然主义的崛起。在雕塑上减少了由神话主题所支配的戏剧化的崇高造型,而借神话演绎人的悲欢,表达了悲怆的或婉约的个人情绪。

  风格化的人类心灵表现,见于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史珂普斯的作品,良人分别代表了古典后期两种不同的 审美倾向,前者代表了女性化的甜美风格;后者代表了情感性的悲剧风格,从此,爱奥尼亚式与多利安式的造型理想共同汇入于人类情绪的表现浪潮。 (1)普拉克西特列斯 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人物,降低了神性的隔膜感,形象富有真实人体的美丽和女性固有的美;姿态恬静,表情愉悦,充满健康的活力和亲切的诗意。普拉克西特列斯充分发挥大理石质地细腻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个人体具有女性肌肤的丰满圆浑的美感。这种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是《赫尔美斯与奥尼索斯》,它对以后的希腊雕刻风格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们在评论希腊雕刻时,往往把巴特农神庙的雕刻比作壮丽的史诗,而对普拉克西特列斯所雕作的那些男女裸体雕像则喻为迷人的抒情诗。在他所有迷人的作品中审美价值最高、最迷人的是《尼多斯的阿弗洛蒂德》。作品表现阿弗洛蒂德手提衣衫,即将入浴,人物姿态处理采用了典型的希腊“歇站式”,雕像表现了优雅高贵的美。

  (2)利西普斯 (公元前4世纪—?) 利西普斯是古典时期最后一位重要雕刻家,擅长青铜雕刻 ,利西普斯是位大胆的革新者,善于处理空间,精于掌握瞬息变化的运动姿态,表达人物的个性。他首创了有鲜明空间和着重长宽高三方面的雕像结构和表现复杂动作的方法。他加深了对人体的研究,测定了新的人体比例标准,创作了8∶1的规范,在审美观上倾向于灵巧纤长,人体有细长轻捷之感,具有新的审美理想。他的名作有《刮汗污的运动员》,这件作品人们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十分完美,所以是公认的古希腊雕刻中第一件真正的圆雕。

  4、希腊化时期:人表现形式的全音阶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扩行动,希腊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历史上,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雕刻仍然是希腊化时期主要艺术成就。在这一时期,古典时期和谐的 审美宗旨被淹没于表现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浪潮中。利西普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情感风格被进一步离析,成为人的表现形式的全音阶——欢笑与悲伤,柔情与放纵,痛苦与死亡,以及人的老年与幼年的形象,汇成了自然主义的大合唱,此时,神人同形同性体系中的人,才表现出他们的丰富性。

  在人性表现的要求下,大理石的硬度消融了,让位于对人的生命充满理想却不失热情的表现。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和《拉奥孔群像》。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被成为代表了希腊艺术理性美的典范,雕刻家把菲迪亚斯的单纯与和谐,普拉克西特列斯艺术的优美和抒情,以及琉西帕斯所总结的人体美标准,造化般的结合到了一起,让希腊人体艺术的造型原则及其所有的审美理想得到了一次完美的总结作品具有金字塔的型制,S形的曲线构成,静脉端庄的面部表情,集优美,典雅,崇高于一身,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希腊人体雕像是纯洁无暇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赏识”。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是一尊纪念性雕像,为颂扬希腊军队的丰功伟绩而作。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雕塑充分体现出 神情坚毅的胜利女神坚定地站在船头乘风破浪 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

  《拉奥孔群像》是希腊雕塑的最后一件杰作。作品显示了古典艺术在人类各种斗争经验中的平衡力量——痛苦于抑制,激烈于沉静,动态与稳定——可以说,种种趋向于对立的极端要素,都被协调到了某中“合适”的范围,形象的说明了古希腊艺术对和谐美的理解。拉奥孔的表情更是耐人寻味,莱辛认为,这中表情体现了希腊艺术的最高法律——美,雕塑家不愿意以激烈的感情来牺牲美。温克尔曼认为,这中表情体现了希腊艺术对“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追求,他说这尊雕像的特点在于“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伟大仿佛经过衡量,均匀地分布于人体结构”。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魄,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艺术家。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希腊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瓶画与建筑,它奠定了情节性绘画的基础。建筑中出现了柱式建筑,而雕塑基本处于形成时期。

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先后出现了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瓶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和植物纹样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尼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其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瓶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一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多利亚式没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为鼓出,好像人的肌肉在负重,有一种紧张的情况下稍稍突起的效果,显示出承受压力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气氛。柱头简单,由方形柱冠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柔美。它有柱基,柱身比较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回槽也更细密、更深。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个感觉匀称轻快。古罗马的建筑师认为柱式与希腊人对人体的崇拜有关,即多利亚式是对刚强的男性人体的模仿。而伊奥尼亚式是对柔和的女人体的模仿。以后的希腊人还在这两种柱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式演变过来的,只是柱头更为华丽,像一个花篮。这种样式主要流行于小亚细亚地区。

雕刻:古风时期开始出现大型圆雕和建筑装饰雕刻,但雕像仍多处于正面的呆板、僵硬阶段,显然还受埃及程式化的影响,但又不及埃及雕刻成熟。人物直立像一根柱子。女性的衣纹刻成一根根平行线。为追求生动的表情,人物脸部都带有微笑的表情,这种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称为“古风的微笑”。人物通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古风后期,艺术家竭力摆脱东方程式,创造新的形象,开始出现健美的青年男人体,后来被人称为“阿波罗”。这些男人体比例匀称,肌肉表现根结实,许多细部运用了熟练的圆雕手法,有了较强的立体感,但人物仍然是正面直立,脸上带着古风的微笑。在雅典卫城出土的《荷犊者》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它描写了一个农民肩背着一只可爱的小牛犊,把它献给神的情景。小牛的表情生动,人物的双臂表现得结实有力。在雅典卫城出土的一组女子雕像反映了古风末期雕刻技艺水平的发展。这些少女脸上的微笑已不再是那种公式化的笑,而是显得自然、亲切,衣饰和人体的描写具有了生动和谐的韵律。

古风时期的浮雕也很发达。希腊人把浮雕理解成介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艺术形式,使它既有绘画构图的多层配置处理,又有雕塑的体积感。希腊人用浮雕来装饰建筑,在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檐壁以及柱廊墙壁上都用浮雕来装饰。为造成建筑所要求的效果,他们广泛采用了高浮雕。科尔弗岛上的阿尔忒密斯神庙三角楣上的浮雕是古风时期的代表作,三角楣的正中是正在奔跑的美杜萨,为了在三角循的两边安插人物,雕刻家仅仅是把两边的人物机械地缩小,人物的脸部都带有古风的微笑。埃吉那岛的雅典娜神庙的装饰浮雕是古风末期的代表作,它的人物表现出较高的写实技巧,人体的解剖关系也比较准确。它表现的题材是特洛伊战争,人物的脸上却保留着与这一题材不符的微笑表情,但对人体动作的刻画比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向古典时期过渡的色彩。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尤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古典时期的围柱式建筑的各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总的趋向是简练合理。这一时期建筑的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雅典卫城重建于古典初期,它是希腊人为纪念他们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而建的。新的卫城耸立在高150米的山崖上,地势险要陡峭,它既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城堡,又是主神庙的所在地。卫城的各部分建筑顺应山崖的不规则地形分布在山顶,它包括山门、巴底农神庙、尼开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巴底农神庙采用了希腊建筑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围柱式建筑,神庙建立在一个长约70米、宽约30米的三级台基上。它的屋顶是人字形坡顶,东西两端有山墙,是古希腊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柱子采用了多利亚式,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东西三角楣有高浮雕装饰,檐壁采用了浮雕饰带。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伊克瑞翁神庙以活泼轻巧为特点,它的柱式是苗条秀丽的伊奥尼亚式,它的南侧有一组女像柱,姿态轻盈、形象端庄,完全没有负重的紧张感。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刻家。这一时期,希腊雕刻形成了理想化的脸型:椭圆形的脸、直鼻梁、平展的额头、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嘴唇微微鼓起,下唇比上唇丰满,嘴角微微下垂发髻刻成有组织的波纹,人物表情宁静而严肃。

皮弗格拉斯和米隆是古典初期的雕刻家。皮弗格拉斯善于表现人物的运动,作品以自然生动、和谐的韵律著称。但他没有可信的作品流传下来,有人认为鲁多维奇宝座的浮雕是出自与他同一流派人之手,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上看到与他相近的风格特征。宝座的背面刻着阿芙罗底德从海水中诞生的情形。阿芙罗底德从海中升起,两个山林水泽女神扶着他,构图完全对称,人物动作平静而富有节奏,阿芙罗底德湿体透衣、山林水泽女神下垂的衣纹显示出身体的曲线,整个画面充满着和缓的音乐感。米隆的作品造型准确,对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传达。《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他表现了竞技者在掷出铁饼前的一瞬间的动作,由此而表现出整个运动的连续性。在这里,米隆也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使另一只脚可以自由曲伸,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中的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风格,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木胎包以黄金、象牙刻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持矛、一手托着胜利女神的姿势,她的身旁放着盾,盾的内侧面刻着《众神和巨人作战》,外侧面刻着《希腊人和阿玛戎之战》。这座雕像立在神庙的主室,是雅典国家威力的像征。此外,他还为雅典卫城广场创作了一座雅典娜持矛的雕像,高达9米,据说在海上便可见到镀金矛尖的闪光。

菲狄亚斯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做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三角楣装饰雕刻取自希腊神话中有关雅典娜的故事,东三角楣是雅典娜全副武装从她父亲的脑袋里诞生出来,众神为之欢呼的情景;西三角楣是雅典娜与波赛顿竞选雅典保护神的故事。这些高浮雕由于18世纪炮火的破坏,已被严重损坏,但它们的残片仍然很精彩,其中《命运三女神》姿态优美,薄而柔软的衣服下透出丰满的胸和结实的身体,斜倚的女神有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小腹。女神的衣纹处理特别精彩,纤细而又繁密的衣褶随着人体结构而起伏,仿佛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轻盈的纺织物包裹着温暖的肉体。

巴底农神庙的饰带浮雕也是出自菲狄亚斯的设计。浮雕环绕整个神庙,全长520多米,高1.1米,它表现了雅典每4年一次的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大游行。构图从西面开始,分头从南北两面同时向东面前进。队伍的开始是整装待发的青年们,接着是奔驰的马队和战车队、老人、乐师和带着酒坛子的青年们。东面是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那里有一些少女和迎接游行队伍的城市长老们,最中央是雅典娜女神与众神以及男女祭司。整个浮雕包括近500人。100多匹马,虽然场面庞大,构图仍保持着浑然一体的完整与和谐,人物的穿插、动作的快慢起伏富有韵律的美,给人以优美和清新的感受。这组浮雕充分体现了雅典全盛时期的时代精神,那些意气风发、英俊健美的青年体现出处在上升时期的雅典的朝气。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亚斯的同时代人,他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他还从力学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人体重量由一只脚承受,另一只脚稍提起,使身体产生弯曲和变化,显示出各部分的复杂关系。他的雕刻《持矛者》就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强调艺术作品的规范化,显示出在结构比例上的厚重有力、无可挑剔的准确,但多少受到形式上的束缚,使他不能创造出像菲狄亚斯那样动人的作品。

古典后期,由于希腊社会矛盾的上升,社会的动荡不安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忧郁的阴影,在艺术中理想的光环消失了,艺术风格由崇高的英雄气概和雄健有力转向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倾向,人物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雕塑技巧更加成熟,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更加重视,这一阶段标志着希腊雕刻艺术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他的人物总是处在恬静、愉悦的气氛中,脸上带着沉思的微笑,动作平稳,轮廓具有女性的柔美,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亲切、诗意的感受。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主要作品,他把赫尔墨斯与小酒神的关系表现得很亲密,洋溢着一种诙谐轻松的情调,人物的身体柔美,具有女性化倾向,整个人体修长,头、躯体、下肢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使身体形成“S”形。普拉克西特列斯充分发挥了大理石的质地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用大理石表现柔和的皮肤。他强调的不是肌肉的力量,而是一种虚幻浮动的光影,在赫尔墨斯的眼窝里似乎有一种梦幻的美。

《萨提尔》表现了一个漂亮潇洒的青年,他的尖耳朵和卷毛头、微斜的眼睛暗示出他半人半羊的身份。他正靠在树于上休息,姿态轻松、优美、自然,好像沉缅于梦想,他的嘴角挂着略显狡黠的微笑,显示出他爱跳爱动、愉快调皮的性格。

从公元4世纪开始,在希腊雕刻中出现了女子裸体圆雕,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是希腊雕刻中第一件全裸女人体。他表现了女神正要下海沐浴的情景,她亭亭玉立,一手向前、一手把衣服搭在花瓶上,左脚稍稍抬起,重心落在右脚上,整个身体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身体的光洁与衣服的厚重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珀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他的雕刻是疾风骤雨,充满着运动与不安。他的人物头部往往处在强烈的扭动中,眼睛深凹。眉骨突出、嘴唇饱满而弯曲、嘴角微张,通过面部大的起伏,造成阴影的效果,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不安、痛苦、渴望的表情,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但又很真挚,不做作。

《妮奥贝群像》是史珂珀斯作品的摹制品,表现了尼奥贝正在拼命保护她最后一个小女儿免遭阿波罗之箭的情节。尼奥贝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她的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的复杂心情。

留西波斯是古典后期最后一位重要的雕刻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提出了人的头部与身体全长之比为1:8的标准。与波留克列特斯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人物既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体魄,又有复杂的感情与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塑造的神话人物《赫拉克列斯》表现了处在休息中的英雄,肌肉发达的身体和深思的面部形成对比。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张与征服,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融,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冲破了原来的区域性限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它的影响远达印度的键陀罗艺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内,希腊艺术与当地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以不同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本土地区仍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但在技巧上更加纯熟,在题材上也有很大的开拓。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为了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海战而建造的。作者将底座做成战舰的船头,雕像面对着大海,迎面吹来的海风使女神的衣服紧贴身体,向后扬起。女神张开的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出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女神的衣纹刻得很深,造成较强的阴影。衣纹贴在身体上的螺旋形变化加强了人物的动感和生命力。

《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的造型具有古典的理想美,它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既有菲狄亚斯的庄严崇高,又有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优美抒情。它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在埃及地区,雕刻倾向于世俗化的描写,表现日常生活场面的题材十分流行,出现了大量下层人物的形象,如流浪汉、渔夫、乞丐、醉汉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小孩与鹅》表现了天真可爱的儿童抱住一只鹅,而鹅极力挣扎,两者相持不下的情景。雕刻家抓住了这一情节,使作品充满了情趣,耐人回味。

小亚细亚地区的柏加摩斯是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中心之一,在这里史珂珀斯的悲论风格得到了继承、发展,柏加摩斯的宙斯祭坛是其主要代表作品。这一祭坛是为了纪念对高卢地区的征服而建的,祭坛浮雕长120多米,高2.3米,由115块大理石接成,以高浮雕的形式表现了众神与巨人之战。构图异常庞大、复杂,众多的人物在激烈搏斗,肌肉强健的躯体在战斗中相互纠缠,旋风般的运动、暴风雨一般的激情、夸张的情绪、强烈的明暗对照、紧张扭动的躯体、飞扬的衣服使画面充满着激昂的热情和悲剧性的气氛。人物深凹的眼窝和微张的嘴、充满痛苦和渴望的表情体现出它们与史珂珀斯的联系。

一组表现高卢人的圆雕,如《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表现了懔悍、粗野的高卢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在受伤倒下之后的坚毅、痛苦,在失败时的倔强不屈。雕刻家对异族的风貌特征、强悍的性格作了真实的刻画。

同一类风格的作品还有在罗德岛出土的《拉奥孔》,雕塑表现了拉奥孔与他的两个儿子被两条大蛇缠住,正在极力挣扎、痛苦不堪的情形。但这里所表现的肉体的痛苦多于内心世界的激动,外在气氛、戏剧效果的追求胜过对心灵活动的揭示,因而显得不够深沉、含蓄、朴实。

希腊化时期的肖像雕塑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对肖像的需要非常广泛,艺术家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增强了,在肖像艺术中出现了英雄化和个性化的倾向。如《亚历山大肖像》把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塑造成一个俊美而健壮的青年。他既有军人的刚毅轮廓,又有学者的睿智和高深的修养,是一个战士和学者的双重形象,是勇敢与智慧的统一体。《阿里斯托芬像》形象生动,这位喜剧大师有着稀疏的头发。宽阔的额头、深深的皱纹,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目光正视前方,表现了他一生的不懈探索,那紧闭的嘴唇仿佛就要吐出幽默而尖刻的语言。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希腊是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

苏格拉底曾说:

“宁愿被误判死刑,也不逃离开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片美丽的水域哺育了一个智慧和强健的民族,有持续迁徙和混合所产生的希腊人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令使人无限倾慕的文明

神话与希腊艺术——神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写照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蕴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只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

人体与希腊艺术——人的自我意识的伟大觉醒

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的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艺术的辉煌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首先是爱琴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间)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和伊奥尼亚人到达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

迈锡尼文化”。

克里特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在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间。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

然后是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这一时期为希腊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期是几何纹风格的陶期,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的陪葬用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

绘画:陶器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器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绘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期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绘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后来,在古典后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蓝。古风时期的有名建筑是埃吉娜的雅典娜神殿、以弗所的阿尔忒密斯神殿。

雕刻: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人物通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后期雕刻开始出现新的因素,产生了一些较为生动自然的男人体,这种男人体雕像被统称为“阿波罗”。创作于公元6世纪的《荷犊的男子》便是古风时期的杰作

其后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古典时期的围柱式建筑的各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总的趋向是简练合理。这一时期建筑的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雅典卫城重建于古典初期。它包括山门、巴底农神庙、尼开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巴底农神庙长70米,宽31米,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采用多利亚柱式,檐壁又采用伊奥尼亚式的浮雕饰带,东西三角楣装饰着高浮雕。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与装饰性、内容与形式取得了高度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伊克瑞翁神庙有苗条秀丽的伊奥尼亚柱式,它的南侧有一组女像柱,姿态轻盈,形象端庄,完全没有负重的紧张感。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

米隆是古典初期雕刻家。他的作期造型准确,对人物内在的骨胳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传达。他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在一个固定的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木胎包以黄金、象牙刻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托小胜利女神、一手执盾的姿态,受到同时代人及后人的崇拜。此外他还为雅典卫城广场创作了一座雅典娜持矛的雕像,高达9米,据说在海上便可见到镀金矛尖的闪光。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期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主动,既衬托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古典后期,雕刻开始侧重个性的刻画,表现人的个性和感情,人物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这种性格化的描写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西特列斯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他的人物总是处在恬静、愉悦的期氛中,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亲切、诗意的感受。他喜欢描写神话人物,如快乐而潇洒的萨提尔,含蓄而优雅的赫尔麦斯。他也塑造了最早的全裸女人体《尼多斯的阿芙洛底德》,他那优美而流畅的人体表现很快就征服了观众。

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珀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他的人物头部往往处在强烈的扭动中,眼睛深凹,眉骨突出,嘴张开,嘴唇饱满而弯曲,通过面部大的起伏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强烈的不安、激奋、痛苦、渴望的感情。《尼奥贝》群像可能是他的作品,雕像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人物的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的复杂表情。

留西波斯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他提出了人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为1∶8的标准。与波留克列特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人物既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体期、又有复杂的感情和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塑造的神话人物《赫拉克列斯》表现了处在休息中的英雄,肌肉发达的身体与沉思的面部表情形成对比。

最后便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马期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希腊各城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征服与扩张,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本土地区仍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技巧更为成熟。《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舒展旋转的动作、生动自然的体态、迎风飘动的衣纹表现出胜利者喜悦的心情。人物面向海洋,伫立于船首形底座上,安放在悬崖峭壁,与环境交相辉映,构成有机的整体。

在埃及地区,风俗化雕刻流行。雕刻家表现了大量下层人物形象,如流浪汉、渔夫、乞丐、醉汉等,也着重于生活细节描写,如《小孩与鹅》表现了儿童与动物嬉戏的生动情节。

小亚细亚地区的柏加摩斯是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中心之一,在这里史珂珀斯的悲怆风格得到了继续发展。《柏加摩斯宙斯祭坛》是其代表作。这一祭坛是为了纪念对高卢地区的征服而建的,期中祭坛浮雕表现了众神与巨人之战的情节,战斗的场面十分激烈。还有一组高卢人的圆雕,表现了强悍的异族人被打败后的倔强、痛苦,如《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罗德岛的《拉奥孔》在风格上接近柏加摩斯风格,表现了悲剧性情节中人物的痛苦扭动和挣扎。

希腊化时期,肖像雕刻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歌颂帝王和独裁者的肖像。这些肖像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非凡的个性,出现了理想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倾向,如《亚历山大肖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诗人、作家的肖像。

纵观各个时期的作品,可以总结出古希腊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希腊的奴隶制不同于埃及,带有较多的民主和自由的色彩,故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广大自由民族阶层的理想和要求。第二、古希腊美术和古希腊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古希腊美术家是照生活中的人来描绘塑造神的,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颇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神人同性同体。第三、希腊重视表现现世生活的乐观,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欢乐的

第四、希腊是个航海国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艺术风格,较开阔,不保守。第五、古希腊的艺术家把肉体的万没看作是神明的特征,对裸体的崇尚是人本主义的产物,表现完美的人体当作最高的理想。第六、古希腊的建筑强调明快节奏,讲究匀称的构图。

然而,当罗马征服希腊,希腊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就被罗马所取代。这是否意味希腊艺术的消逝不! 古希腊艺术永不消逝!

在军事上,罗马人是胜利者,然而,在艺术上,他们却是希腊人的

“俘虏”古希腊艺术一直影响着罗马艺术,也一直影响着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马克思曾说:

“……他们还能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书中提到:

“没有希腊和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因此在西方文化界,存在 “

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可见,古希腊艺术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由其是对欧洲

文艺复兴末期,希腊题材和风格的诠释,中世纪的神话故事就是以罗马诠释为蓝本的最早的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雅典生活的西方人还以为现在叫希罗德阿提库斯剧院的地方是苏格拉底学院呢著名画家拉菲尔曾画过不朽的作品《雅典学院》柏拉弟奥修建的别墅平面图象一个希腊十字,它的主廊选用了爱奥尼亚柱式,整个结构都按照规矩核准确计算的尺寸行事的此外,仔细分析这个建筑之后,人们还发现了在罗马建筑中潜藏着希腊要素

希腊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多种形式的在芭蕾艺术中,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早熟的时尚尼任斯基在它的《法乌努斯》中,采用了一种希腊味道非常浓的风格,内中希腊要素令人感受强烈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

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以神话为例,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罗马的神祗便同希腊的神祗结合起来。如罗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诺则等同于赫拉。至于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等则直接进入罗马神话,连名字都没有变。

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 、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虔诚敬神的宗教态度 、遵纪守法的习惯风气 、求实致用——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建筑艺术方面则以圆为主。

当然,古罗马文学也并非全是古希腊文学的仿造品,因为它毕竟是罗马社会的产物,其采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在西方学术界,古罗马文学被认为是广义的拉丁文学的一部分。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其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却也缺少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诗歌

早期的古罗马诗人中颇多全能型作家。诗人埃纽斯(前239-前168)不仅改写和创作过悲剧,而且还写过戏剧和4至6卷讽刺诗。他的史诗《编年史》追溯罗马的历史,始于埃涅阿斯的经历,止于作者生活年代的战争,洋洋18卷篇幅,不过已基本散佚,仅剩不到600行传世。从文学史角度看,《编年史》摈弃了古老的神农格,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步音长短短格。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模仿荷马的痕迹。埃纽斯对古罗马文学影响深远,西塞罗、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响,他被尊为“古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

普劳图斯(约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腊文,是共和时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相传普劳图斯著有戏剧130部,但据考证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笔,其他均系后人伪作。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其主要作品包括《孪生兄弟》、《俘虏》、《商人》、《驴》、《蝗虫》等。

泰伦提乌斯(前190年-前159年)生于迦太基,本是奴隶,后来获释。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剧不如普劳图斯的滑稽有趣,在当时仅受到有教养的观众喜爱。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

罗马的雕刻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三、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 、佛拉维贵夫人像等。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像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摩西`,拉斐尔的`圣母子`,这都是历史上不朽的绘画及雕塑作品,这三位大侠也被后人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全世界后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就在文艺复兴期间,为了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歌特(gotic)出现了,

  15世纪中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於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忘怀,

  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为歌特(gothic)

  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虽然歌特(gothic)这个词中带有贬义,但在中世纪(歌特)时期,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这个时**育出的

  这点似乎15世纪的意大利人也是不能否认的。其中最有名的当算是法国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於建,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

  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同样宗教在哥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於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

  从字面上理解歌特基本上有三种意义,

  其一表示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

  其二,在文学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之冒险故事;

  其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哥特文化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开始于七十年代末期朋克(PUNK)摇滚的音乐浪潮,

  当后者渐渐退去的时候,哥特文化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幸存了下来。

  哥特文化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

  在音乐上它承袭了七十年代欧美朋克(PUNK)摇滚的音乐风格

  在艺术上表现为一种对十二到十六世纪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强烈复古倾向

  在文学上演变为那种隐郁和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

  哥特文化实际上倾向于那种非暴力的、和平主义的、被动的、宽忍的生活态度。

  但在许多媒体中却将它错误地理解为那种极端暴力的,仇视少数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边缘文化。

  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

  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一、古希腊艺术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

二、各个阶段的特点:

1、荷马时期

这个时代的史料匮乏,很难得到有效的信息,只能由出土文物加以判断。在希腊世界各地,都有带几何风格花纹装饰的陶器出土。

这些纹饰遍布陶器表面,包括几何状的线性纹、鸟兽纹和人行纹,大多数的殉葬陶瓶是表现葬礼、或者死者的英勇的场面,有些描绘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这个时期为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古风时期

古希腊和东方世界的频繁交流使得该时期的古希腊艺术深受东方世界艺术的影响,古风后期,古希腊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建筑材质上,石质逐渐取代木质材料。雕刻艺术上,为了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人物造型上常采用微笑姿态,被称为“古风的微笑”。

同时,在写实技巧上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瓶画绘画上,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相继出现。

3、古典时期

一般把古典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初期(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50年)、古典中期(公元前450年-公元前410年)、古典晚期(公元前4世纪)。

建筑上,这个时期著名的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百都斯的赫拉神庙、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等相继开建。公元前4世纪产生了三大柱式中的最后一种柱式-科林斯柱式。

雕刻上名家辈出,菲底亚斯、波留克列特斯等诸多雕刻名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绘画上,形成两个主要的画派:昔克翁画派和雅典画派,透视等技巧亦取得不小的进步。瓶绘中的红绘风格技法进一步发展,更产生了白底彩绘技法。

4、希腊化时期

这个时期,东方地区的古老文明和古希腊艺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艺术从服务公共社会转向服务王公贵族。小亚细亚的帕加马成为希腊艺术的中心,城市建设颇受重视,城市中心有原先的神庙变成贸易广场。

雕刻艺术开始在各地繁盛起来,由之产生了诸多地域学派:希腊本土、亚历山大里亚、帕加马、罗德斯等学派。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帕加马宙斯祭坛有着精美的浮雕,绘画上,装饰性质的壁画和独副绘画都很发。

扩展资料:

古希腊艺术发展的卓越部分:建筑与雕塑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大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腊在艺术方面的发展也非常深远,古希腊的戏剧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戏剧是从群众性节目的歌舞和祭祀表演中发展起来的,大多数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古希腊最著名的剧作家,“三大悲剧作家”爱斯奇里斯、索福克利斯,尤里比底斯和喜剧作家阿里斯托劳。爱斯奇里斯的作品充满了高昂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他的著名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一个神,因为看到了人类受到宙斯的惩罚,生活在黑暗之中。他非常同情人类,于是**了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宙斯因此就把他捆绑在高加索的悬崖上,白天让鹰啄食他的身体,晚上再让伤口愈合。如此日日的折磨他。但普罗米休斯毫不屈服,陷入了无以复加的悲惨境地。

其他的一些剧作家也有各自的特色,及富有艺术魅力。因为在希腊的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用。所以爱斯奇里斯被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古希腊的人非常重视城邦的建设和对神的祭祀,因而在建筑和雕塑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希腊早期的代表性建筑物主要是神庙。主体大多是以长方形,周围围绕着圆形的柱廊。大多可分为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

然后而多利亚式神庙,是以雅典卫城的雅典庙神庙为典型代表,廊柱粗壮,厚重朴实。科林斯式的廊柱柱头多以卷叶型,装饰风格多为华丽精巧,雅典卫城的奥林比昂神庙是t它的重要代表。

爱奥尼亚式廊柱,大多是以纤细有柱础和涡卷式柱头装饰,雅典的伊利盎神庙是代表性建筑。

希腊后期的建筑多与雄伟富丽为主要特征。在亚历山大港外的灯塔,高百米多,塔上的灯光可照射到40公里以外,被疑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古希腊的雕刻艺术也是有很高成就。在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的雕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独立的人像,主要包括神像,个人肖像和艺术人像。

另一种是附属于大型建筑物的装饰性浮雕或雕塑。非常著名的有“掷铁饼者”、“雅典娜神像”等。它们在艺术的表现力上极为生动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的希腊雕塑艺术也逐渐向大型化发展,同样被列为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罗德岛“太阳神像”高约30多米。它经历了12年才完成,可惜在地震之中被摧毁。

非常著名的雕像“拉奥孔群像”,他生动的刻画了拉奥孔父子与巨蛇搏斗时,面部痛苦绝望的表情以及全身肌肉紧张挣扎的一种状态。

古希腊的艺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也为现代艺术的源头和艺术的灵感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荷马时期

-古风时期

-古典时期

-希腊化时期

(一)着重掌握

1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古典盛期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古典时期希腊美术崇尚理想主义与写实作风相结合的艺术原则,这时的建

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经典建筑散发着和谐、明朗、端庄的气息;经典雕塑洋溢着庄重、优美、和谐、生动的气息,

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2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

① 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 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③ 古典时期

a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b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

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c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

品。

④ 希腊化时期

a帕加马城:宙斯祭坛;

b罗德岛派:拉奥孔群像;

c雅典:狄摩西尼;

d亚历山大里亚:努比亚少年、拔刺的少年;

e希腊本土: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二)掌握

1洞穴艺术的特点、涵义、功能和内在意义。

特点:一 表现对象以动物为主;二表现手法大多为写实。

①洞穴艺术的涵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艺术。主要指涂绘在岩洞深处石壁上的绘画作品,同时也包括在那里发现的浮雕等作品。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和法国南部拉斯科地区是洞穴艺术荟萃之地。

②洞穴艺术的功能和内在意义: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与原始人类为祈求狩猎成功而进行的巫术活动有关;还有的强调记事作用。种种解释都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概括全部意义。

③阿尔塔米拉洞(Altamira):是西班牙工程师索特乌拉及其女儿于1879 年在西班牙北部山区发现的一座长约300米的大洞, 著名的史前洞窟壁画便绘于主洞顶部。壁画绘有30余只动物,手法写实,线条简练,形象生动, 其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要数充满着蓬勃生命力的强劲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成为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的绝唱。

④拉斯科(Lascaux):规模更大的洞窟遗址,被西方人誉为“史前的西斯廷大教堂”,是旧石器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其洞顶和大部分通道两侧岩壁上刻画大量的野牛、野马、驯鹿等动物。画像重叠,形态各异,可看出这些画作历经了多代人之手。据测定最早的壁画的距今3万年左右,其他大量的壁画创作于公元前14000年左右。在拉斯科洞中,许多壁画往往深藏在黑暗的洞道里,远离洞口的生活区,有的还是处于很难立足的岩壁洞顶端。

2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类别及特点:

① 金字塔:

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马斯塔巴是一种用泥砖构筑的低台建筑;后来被宏伟壮观的角锥型金字塔代

替。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早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最为有名。其中胡夫金字塔的规模最为宏大,高度近150米。

金字塔结构简单、单纯、稳固。在天际的轮廓下,金字塔巨大的体量与一望无垠的沙漠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人类创造力与自然界的充分交

流,也反映了一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气氛。

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被希腊人称为斯芬克斯,象征着王权神授的观念。

②雕塑:

法老像一般用质地坚硬的岩石作材料,制作上遵循严格而系统化的工作程序,形成所谓的正面律,即人物无论站着或坐着,都须正面

对着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海夫拉坐像》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贵族、官吏及劳动者雕塑虽然也采用了严格的程序化制作方法,但相对于法老雕塑要更为生动、自然和贴近现实生活。如《村长像》、《书记员》。

③墓室浮雕和壁画:

二者都采用层叠的横向画带形式。画面中人物大小及位置不是根据透视要求处理,而是由社会地位的尊卑来决定;造型上遵循着眼睛、肩

胸正面,脸、腿和手为侧面的惯例。着色的原则为男子一律红褐色,女人为淡**。如壁画《梅杜姆的野鹅》细致、逼真得犹如标本,创作者

把写实与图案化的处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既有平面装饰效果,又不乏一定的生动性。

3埃及新王国时期美术的新格调:

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美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许多方面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形式规范,而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种注重表达人

间温暖与平和的、更富于人情味的艺术风格,与受到较为严格形式规范控制的传统美术的生硬、刻板作风有相当大的区别。这时的美术家享有

较多的创作自由,敢于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例如《阿赫纳吞雕像》。

4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建筑技术领域的成就:

罗马人在建筑技术领域内所取得的独创性成就为拱券技术和混凝土。

5罗马帝国时期在建筑上的辉煌成就:

①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建筑:

a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b神庙:罗马万神殿;

c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d民间建筑:银婚屋。

②帝国晚期的罗马建筑:

a君士坦丁凯旋门;

b戴克里先宫;

c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6宗教在印度美术中的影响:

在南亚次大陆,孤绝的自然疆界、持续的外族入侵和复杂的人种构成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文化。印度就象一个博物馆,汇集了多种信仰、习

俗、宗教,印度美术也成为各种宗教的诠释者和传播者,渗透者错综复杂的意识内容。随着各种宗教的兴衰、更替,印度美术展开了风格演变

的历程。印度美术本质上是宗教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浑然一体。

印度宗教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佛教被尊为国教,从此佛教美术日臻繁盛,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才让位给印度

教美术。

7日本绘画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①飞鸟至贞观时代(6-9世纪):绘画代表作是木版漆画《舍生饲虎图》(7世纪);

②滕原时代至室町时代(10-16世纪)

滕原时代的典型风格定朝式;

用日本手法描绘日本风光的大和绘;

绘卷物:女绘《源氏物语绘卷》、男绘信《贵山缘起绘卷》、《伴大纳言绘词》;

肖像画:腾原隆信《源赖朝像》;

著名画僧雪舟《冬景山水图》、《烟雨山水图》。

③桃山、江户时代(16-19世纪)

狩野派代表人物狩野永德;

汉画派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

光悦—宗达—光琳派创造的日本美,光琳的代表作《红白梅花图》、《燕子花图》;

浮世绘:开创者菱川师宣,最有影响的是葛饰北斋,其代表作有《神奈川巨浪》;

8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从公元8世纪起,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已逐步形成。外形上是穹顶与几何体的简单组合。伊斯兰建筑成就最高的是清真寺。光塔高耸是清真寺

的标志。基布拉、圣龛、宣讲台、喷泉是清真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建筑本身没有纯粹的定式,装饰的复杂繁丽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装饰。一类是建筑结构本身的装饰,用外露结

构法,让拱券骨架暴露在外,产生一种构成的美,或者变化拱券样式。另一类是墙面装饰,运用多种材料贴面。装饰纹样从几何纹、动植物纹

到文字纹样变化无穷。在平整的表面,通过色彩对比和纹样连续,给人以变换无穷的视觉印象,整座建筑浑然一体。

(三)了解

1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的时间、旧石器时代美术类别及代表作。

①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5万年至1万多年之间。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外国美术作品大致分为两种

类型:洞穴艺术和小型雕塑。

②洞穴艺术包括壁画,如拉斯科洞、阿尔塔米拉洞、三兄弟洞等洞穴壁画;浮雕,如法国持角的维纳斯等。

③小型雕塑艺术有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法国《莱斯普克的维纳斯》等。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遗迹:

主要遗迹有北欧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区的岩画,代表作分别为《人物、动物、鱼、舟》、《五个弓手》。

3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和陶器成就:

①巨石建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

②陶器:造型优美,纹样众多,抽象化的几何纹样占主导地位。纹饰活泼、富于变化,同时又不失内在的统一性,与淘气形制也配合得十

分默契。

4苏美尔美术遗迹:

① 苏美尔塔庙遗址;

② 祭祀者群像;

③ 金牛头竖琴。

5阿卡德美术遗迹:

① 阿卡德国王青铜头像;

② 纳拉姆幸王记功碑。

6新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美术遗迹:

① 古地亚人的头像;

② 汉穆拉比法典碑。

7亚述美术遗迹:

① 萨尔贡二世王宫;

② 萨尔贡二世王宫守护神;

③ 《猎狮图》;

④ 《垂死的母狮子》。

8新巴比伦美术遗迹:

① 空中花园;

② 巴别塔;

③ 伊什塔尔门。

9波斯美术遗迹:

① 大流石接见厅;

② 波斯波利斯王宫平台浮雕带。

10埃及艺术的著名艺术遗迹:

①早期王朝美术遗迹:

《纳美尔王石板》;

②古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金字塔:马斯塔巴、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吉萨大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雕塑:《海夫拉坐像》、《村长像》、《书记员》;

d墓室浮雕和壁画:《梅杜姆的野鹅》。

③中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礼庙;

b方尖碑;

c谢努塞尔特三世头像。

④新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

b卡尔纳克神庙;

c卢克索尔神庙;

d阿赫纳吞雕像;

e壁画《两个公主》;

f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11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及主要美术遗迹;

①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首次把拱券构造与围柱相结合,使建筑物具备某种纪念碑的气度;

②主要遗迹:陶棺雕像、罗马城的象征青铜雕塑《母狼》、墓室壁画《渔猎》。

12古罗马的主要美术遗迹:

①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a希腊和埃特鲁里亚风格相结合的神庙:福尔图娜·维律里斯神庙;

b肖像雕塑流行:<携两位先人头像的贵族>;

c壁画《花园》、《桃子与玻璃缸》、《庞培城壁画》。

② 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a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b神庙:罗马万神殿;

c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d民间建筑:银婚屋;

e雕塑:圆雕奥古斯都像、高发女子、图拉真皇帝、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等;浮雕通常与凯旋门、记功柱和祭坛结合在一起;

f法尤姆版画;

g镶嵌画。

③ 帝国晚期美术遗迹:

a卡拉卡拉像;

b君士坦丁大帝头像;

c君士坦丁凯旋门;

d戴克里先宫;

e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13非洲主要美术遗迹:

①撒哈拉岩刻和岩画:圣公绵羊;

②尼日利亚地区的诺克文化;

③西非古伊费王国旧地的青铜像:费伊王后像;

④尼日利亚贝宁古国的雕塑:公主头像、吹角号的人;

⑤土著部落美术:守卫偶像、面具。

14美洲美术的基本情况:

①北美印第安美术:巨蛇土丘;

②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美术:金字塔广场、奥克梅克巨石头像;

③中美洲玛雅美术:乌斯马尔修道院、奇琴伊察古城、浮雕、壁画;

④安第斯山区的印加美术:太阳门、马丘比丘城、雕塑。

15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 萨那拉特狮子柱头;

② 巴尔胡特佛塔;

③ 桑奇大塔、树神药叉女;

④ 犍陀罗美术:卡特拉坐像;

⑤ 马土腊美术:马土腊立佛像;

⑥ 阿旃陀石窟。

16印度古代印度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南式神庙风格:凯拉萨那特神庙、岩壁浮雕恒河降生、青铜雕塑舞王湿婆;

②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德干式神庙风格:凯拉萨神庙;

③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北式神庙风格。

17日本建筑、雕刻遗迹:

① 寺庙建筑采用中国样式:法隆寺金堂、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金堂、室生寺五重塔;

② 雕刻:释迦三尊像;

18伊斯兰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著名的清真寺:萨迈拉清真寺、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

②宫殿: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③陵墓:泰姬陵。 (一)重点掌握

1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①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美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高大、宽敞和明亮,充分体现当时的宗教精神, 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哥特式教

堂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交叉肋拱和尖拱配套构成教堂的骨架,利用扶壁抵挡拱顶的侧推力。彩色玻璃窗代替外墙,教堂因此迷漫着神妙莫测的光

线。哥特式教堂是宗教教义和美学观念紧密结合的典范。比如,巴黎圣母院里面正中的玫瑰窗象征天堂。正立面水平方向分为三曾,暗示三位

一体。

②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法国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英国坎特伯雷主教堂;意大利米兰主

教堂。

(二)掌握

1巴西利卡教堂的基本特点:

巴西利卡是罗马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作会堂、法庭或市场,平面呈长方形,由中堂和两个侧廊组成。中堂宽敞,侧廊比较低矮狭

窄。中堂支撑着的墙面上饰有镶嵌画,高处有侧窗采光,屋顶采用木架结构。这种建筑形式后来成为基督教堂摹仿的范本。教会对巴西利卡式

加以改造,在中堂的一端增添向外突出的半圆形龛作为后殿,祭坛等设在它的前方。教堂入口的门厅设在相对的一端。中堂列柱产生稳定的节

奏感,伴随着信徒走向圣坛。这样的空间安排显示了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尊严。后来中堂与后殿之间又增加了耳堂,于是就形成了十字形平面(

拉丁十字式)。

2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①罗马式建筑的代表:法国克吕尼第三教堂、圣塞尔宁教堂;德国施派尔教堂;意大利米兰圣安布洛齐教堂、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

比萨主教堂;英国杜汉姆主教堂;

②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罗马式教堂有明显的拉丁十字平面。恢复了砖石拱券。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墙塔楼。教堂的外墙十分简朴,没有装饰,屋顶上建有一

座或多座塔楼。罗马建筑的建筑师发明了肋,用肋构成屋顶支架,肋间填以轻巧的石料,减轻了顶部的重量。肋拱、把钟塔组合到教堂建

筑中,这是罗马式教堂的两大贡献。

3罗马式雕刻的主要遗迹及艺术特色:

①主要遗迹:奥顿主教堂门楣上的浮雕《最后的审判》、莫萨克圣彼得堡修道院南门中柱《先知像》、费丹扎教堂高浮雕《大卫像》

②罗马式雕刻的特点:罗马式雕刻各具特色,而总体上具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表现性。

4哥特式雕刻的代表作:

沙特尔教堂西门雕刻、兰斯主教堂雕刻、瑙姆堡教堂雕刻、木雕《哀悼基督》、皮萨诺父子的雕刻。

5哥特式绘画的代表作:

①沙特尔、博韦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画;

②乔托的成就及代表作《哀悼基督》;

③杜乔具有舞台空间感的绘画:《基督进入耶路萨冷》;

④具有北方宫廷风格的马尔蒂尼的《圣母领报》。

(三)了解

1早期基督教美术的主要内容:

①地下墓窟:壁画善良的牧羊人

②巴西利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罗马的老圣彼得教堂、罗马的圣萨比那教堂、克莱塞的圣阿波利奈教堂;

③穹顶结构的集中式教堂:罗马的圣科斯坦萨教堂;

④镶嵌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

⑤石棺雕刻:巴苏斯石棺浮雕。

2蛮族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萨顿胡钱包盖;

②兽头;

③爱尔兰—撒克逊手抄本风格。

3拜占庭美术的主要成就:

①建筑:圣索菲亚教堂(综合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两种形制)、圣马可教堂(希腊十字式)。

②镶嵌画:《查士丁尼与随从》、《西奥多拉与随从》、《基督变容》、《上十字架》;

③圣像画:《符拉基米尔圣母》;

④壁画:《基督在地狱边缘》。

⑤雕刻:斗形柱头。

4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美术成就:

两幅圣马太像代表的两种手抄本风格。

5奥托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木雕《杰罗十字架》;

②青铜浮雕《堕落后的亚当与夏娃》。

6贝叶挂毯从侧面反映了罗马式绘画的特征。

7国际哥特式的代表人物:马尔蒂尼是国际哥特式的初创者。林堡兄弟是其代表人物。 (一)重点掌握

1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影响:

①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在15实际前四分之三左右的岁月中,摆脱着中世纪的规范,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现象和

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

②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我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

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

③样式主义美术

拉斐尔去世之后,一批年轻美术家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

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这一美术现

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

④影响:由意大利确立起来的具有再现性倾向的古典美术的基本原则,一直影响着以后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6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