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北风俗风情的特点200字

关于陕北风俗风情的特点200字,第1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北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左传>"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说明很早以前,红枣就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1、猪头祭枣树

  民间风俗。除夕时,陕北枣乡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枣树。祭时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确边浇边回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好多?”“结的数不清。”要是孩子发笑,跟在一旁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2、吃枣的 各种 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

  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

  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

  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红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

  3、在陕北,还有一种别致有趣的求子习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别人家“偷”枣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责怪,佯装没见,而且内心祈祷着他们如愿以偿,枣(谐“早”)得贵子。陕北以产枣驰名远近,每到秋季,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枣子,这里的枣子个大、肉厚、核小、色浓、味甜。民间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产上,赋予枣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蕴,祈求早得贵子。

谈一谈渐行渐远的陕北民俗文化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我们最为熟悉最具陕北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悄悄地消失、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先是山丹丹这个最具陕北意象的花种已到了绝迹的地步至少难寻——现今在陕北的山地里要寻找一株山丹丹已真的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记得儿时在家乡的大山上山丹丹是随处可见的地棱、地畔、陡坡、峭崖边红艳艳的山丹丹就开在那背洼洼里。乱垦乱牧大概是山丹丹濒临灭绝的元凶。真的今天若有外地客人向我提出要看一下山丹丹还真让人手足无措——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多么响亮的歌曲一首歌既唱红了山丹丹也唱红了陕北。只是我不知道山丹丹现时还开在陕北的哪些地方 还有羊群——那曾经构成西部田园牧歌风景的羊群也随着封山禁牧一声令下一笔勾销了——我无意于否定国家的法规政策相反我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赞成者——哦真的那些被圈在圈落里的羊子委实是没有多少动感因之也缺少美感的田园牧歌只有在原野里才能看到就像羞红只有在少女的脸上才能看到一样。现时的一些杂志、一些电视剧里表达陕北浓郁风情的西部景致画面都是从过去的资料里翻新的…… 以上是一些纯意象的具体到一些最具陕北文化、最能代表陕北特色的东西也像雪线一样正在消失……

先说最最能代表陕北文化的民歌吧。早在1994年我在发表于《陕西日报》的《陕北民歌如水》文章里提出过陕北民歌亟待繁荣丰富陕北民歌的传唱与创作正在滑坡——作为与俄罗斯民歌、美国黑人民歌齐名的三大世界民歌之一的陕北民歌的滑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才是陕北民歌的悲哀、陕北民歌的危险所在。陕北民歌其实是陕北人最最珍贵、最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而在现时陕北民歌的创作却委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虽然我们也看到了陕北民歌走进大学校园、陕北民歌走进都市以及十大陕北民歌手竞赛产生——然而唯其创作才是民歌再生与鲜活的唯一源泉。引不起政府重视没有充足专门的财力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业的创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陕北民歌发展的瓶颈。而越是原生态的越具有特色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是在云南丽江观赏纳西族部落文化和在西双版纳观看民族风情舞时心里格腾一下回想起我自己的陕北文化的并由此想起了这个题目并竟自有些后怕起来——创作的萎缩必然引起本体的萎缩一个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物体是迟早会枯朽的。 再说剪纸吧。陕北剪纸的细腻与传神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剪纸都无法比拟的。而随着生活的好转以及观念的转变陕北剪纸也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36格木窗换成了透明的玻璃贴炕围子的土墙被白灰泥子取代陕北剪纸由此没有了张贴的地方也由此没有了生存的土壤那些陕北剪纸的创作者、那些十来岁的农村女娃娃、那些农村婆姨她们早已经没有了剪纸的思想她们在想些什么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陕北剪纸就这样令人痛心地失宠了…… 那些为了生存走乡串户的陕北说书艺人们也走在物质与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化的夹缝里。电视的普及让这些说弹拉唱艺人的生存更加艰难——哦打开中央三套就可随意欣赏曲艺节目谁还有功夫听陕北艺人的说书。唉终有一天这陕北说书也会停留在音像店的磁带里停留在陕北老年人的记忆里。 陕北社火多好呀但那勾灯、转九曲、二鬼摔跤还有谁愿意在一个村落里组织还有谁愿意扮演。 诸多的陕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祖国文化大花园中最鲜艳的奇葩之一是五千年黄河文明流传下来的精神精粹。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着十分宽广的包容性。黄土文化精神过去曾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设奉献着青春和力量它是黄土文化的一条脊梁是红色文化的一张颜面。现在同样熏陶着青年一代使青年一代具有黄土般的纯朴、勤劳、奉献精神。

而今厚重的陕北文化正在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就让我们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的儿女们从现在开始去重视她、保护她、发展她、传承她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研究、传播、创新陕北文化的使命。

十大催人泪下陕北民歌:

1、黄土高坡

2、走西口

3、三丹丹花开红艳艳

4、东方红

5、三十里铺

6、想亲亲

7、信天游

8、对花

9、翻身道情

10、绣金匾

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反映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陕北农民在山坡上犁地时,犁到了地畔,要牛回转身再犁,便带着音乐高声唱道:“噢,回来!”牛也就听话地转了身子,这应该是原始的陕北民歌。另外一个例证就是陕北的《打夯歌》:“咳哟咳哟,咳哟咳哟,调哟么来着。哼!哼咳!”一长串虚调,反复唱,这无疑也是最古老的陕北民歌之一。

类似的例证还有《踩场歌》(踩场,是陕北农村原始的打场方法,不用梿枷打,而是把收获的庄稼铺在场上,吆几头牛在庄稼上来回踩将颗粒全部踩下来)歌词:“哞哞来,好好来,好好来来好,来来好好来,好来来。”曲调悠扬轻松,也是一边赶着牛,一边反复唱。

以上的例子,足以说明陕北民歌是从生活和自然中滋生和形成的,它贴近这块土地,贴近生存的环境,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近北方人的性格,特别是男性汉子们的性格,反映出北方的男人和女人性情刚烈,激情而有活力。

陕北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映生活底层,也就是陕北人所说的受苦人的素材和生活情趣颇多。因为,受苦人的生活单调,但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底蕴厚实,表现方式多以自娱自乐,比如赶车的爱唱《赶牲灵》,掏炭的爱唱《掏炭歌》,种地的爱唱《受苦人》,这些都是在干活之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呼声和愿望。

十大催人泪下的陕北民歌有《满天的花满天的云》、《拉手手亲口口》、《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黄河船夫曲》、《东方红》、《三十里铺》、《赶牲灵》、《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1、《满天的花满天的云》是电视剧《血色浪漫》的插曲,由常馨内填词、作曲,这首歌以纯洁真挚的爱情为主题,浸透着相思的色彩与味道。

2、《拉手手亲口口》是一首著名的地方民歌。流传于中国陕西及山西省。

3、《一对对鸳鸯水上漂》是王二妮演唱的一首歌曲,于2015年1月21日发行,收录在《我从西边来》专辑中。

4、《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歌曲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5、《东方红》是陕西民歌中经典的革命爱国歌曲。歌曲的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

6、《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优秀陕北爱情民歌。该歌曲根据陕北地区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

7、《赶牲灵》是一首陕北的地方民歌。在山大沟深的陕北,赶牲灵的人们笑对人生,用生活创造了这首歌曲。

8、《信天游》是由刘志文、侯德健作词,解承强作曲,程琳演唱的歌曲,收录于程琳1987年发行的专辑《新歌·1987》。

9、《跟你走》(又名《走西口》)是电视剧《走西口》的主题曲,由车行作词,郭晓天作曲。

10、《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由李思命、王向荣、石占明演唱,李思命作词、作曲。这首歌又名《黄河船夫曲》,为陕北老船工李思命在民间词曲的基础上编创而成。

  陕北民风习俗:

  1、转九曲

  “转九曲”民间也称“转灯”,它属于一种民间风俗性祭祀活动,人们为得是求神灵保佑,在一年内驱逐邪魔,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好。

  转灯一般设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进行,部分村庄也有固定日子,如正月初五、初七、初八、十三等,也有不少村庄在正月闹起秧歌后,或外村秧歌队进行慰问之时,随便进行,没有固定日期。

  2、妇女习俗

  以前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陕北男主外,女主内的风俗习惯已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以后妇女得到彻底性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关于禁忌,有的逐渐被抛弃破除,有的被纳入精神文明的行列继续沿用。

  3、民俗与红枣

  红枣是陕北的一大特产,主要分布在陕北的黄河沿岸和无定河下游地区,它栽培简单,适应性强,结果早,见效快而又耐旱,民间有“天旱收葛针”之说。红枣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也特别高,被人们称为“果中之王”,是人们延年益寿的营养补品;度荒充饥的救命食品;馈赠亲朋的美好佳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商品经济的发展,枣乡人民经过多年的论证,引技术、进设备、走上红枣产业化的新路子,以红枣为原料加工成的蜜枣、熏枣、酒枣、烤枣、滩枣、香酥枣、豆沙枣、紫晶枣、枣酒及枣汁等,产品畅销不衰,并在各地大中城市拥有了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广大枣农靠红枣过上了红火美好的日子。

  陕北的清涧1995年还被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等单位正式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4、民俗与毛驴

  提起毛驴人人皆知,特别是佳县米脂驴驰名各地。

  毛驴是陕北农村中一种普遍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之一,陕北人祖祖辈辈都离不开它,不管其历史追溯到什么时期,它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是甚大的。

  总之,毛驴在生产习俗和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农民都愿养它。

  5、民俗与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主义的极度崇拜和尊重,相信并崇拜超超自然的神灵,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折射、虚幻的反映,并之为行动的准则,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的异常活动,天气的反常的现象,这一切分别是由动物的生活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变换所引起。但在过去落后的年代里,人们往往误认为这某种异常的出现,是某种事情凶吉的前兆,是神鬼对人凶吉的警告和启示。所以某些人利用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用它来偏财诈钱,欺骗人们。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经过科学家们的深解细研,对此类的变化有着科学的论证。陕北的信仰和禁忌其多甚广,随着俩个文明的不断发展,流传在民间的部分信仰已被逐渐破除,部分已被纳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已成风俗。

  6、修庙会

  过去的陕北因受天灾人祸的侵袭,人们普遍崇拜神灵,所以各地普遍修起了许多庙宇,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平均每个村庄拥有庙宇两座,有的修建的还特别豪华。

  修庙宇首先由会长提议,并召集全体村民商量通过后在选好的地址上,请阴阳先生通过摆罗盘、定方位,然后选择个黄道吉日方可动工。

  7、庙会

  古老的陕北因自然条件恶劣,天灾时有发生,加之人祸并举,几乎把老百姓推进了地狱之门,所以,饱受多灾多难折磨,过着贫穷痛苦的老百姓出于崇拜、相信超自然神灵的强欲心理活动,利用宗教这一民族信仰,在各地修建起大大小小不通的庙宇,如玉帝庙、观音庙、老爷庙、娘娘庙、财神庙、龙王庙、山神庙等等,这些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也盛大,目前有的还没国家及省市县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延安的清凉山、佳县的白云山、榆林的青云山、神木的二郎山、镇川的黑龙潭等多不可举,求神灵保佑期盼过上一个家庭平安、吃穿有余、安居乐业的美好幸福生活,然而千百年来在各地逐渐形成了一种庙会文化。

  8、抽签打卦

  庙堂内的神像默默无言,享受着人们的敬奉的香烟,钱财,可是人们要知道神灵提示的吉凶、福祸就须到神像前抽签问卦。

  抽签:签用竹竿制成扁状形,并刻上有上上、大吉、中平、中下、下下等字和签号,然后装入签筒。抽签时香客首先跪在神像前,点香、烧裱后,叙述抽签原因后,短期签筒缓缓地摇动,反复几次,最后跳出来一根签来,然后根据签号到签谱查阅此签的内容方可得知神灵给你的“提示”,有事因签没抽好重新抽一签直至理想为止,不过最多抽三签。签各庙有各庙的签,其数量也不同,内容也不一样。

  卦:卦是用柏木制成,长约五至六寸,粗一寸左右,按乾、坎、垠、震、簨、离、坤、兑八卦排列,制成八面,上面分别写上具体内容,当然各庙又有各庙的卦。

  抽签、问卦,源远流长,至今在陕北的各个庙会上盛行不衰,求子治病、升官谋望、家寨行人、经商婚姻、祈雨赐福等等,都要抽签问卦。

  9、戏俗

  提起唱戏,对于每个善被人来说都十分感兴趣,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别爱看,不光在戏场里看,在家里端着饭碗就电视里播放的还放不过去,老年的那古典戏久看不厌,年轻的那年代时管不烦,被称“戏迷”绰号的随处可见,到处都有。

  陕北的戏剧种类也很多,大戏有秦腔和晋剧两种,基本都是古典的,演这种戏需演职人员较多,而服装道具也复杂,表演艺术较难,一般只有大戏班才能完成;而小戏却很多,基本上都是现代的,有道情、眉户、秧歌剧、婉婉腕、小品、二人台、三句半、快板等等,演这些剧目演职人员较少,服装道具简单,表演艺术容易,除了大戏班演一两台综合性文艺晚会外,大都由小型的戏班在演。

  10、贴倒福

  福是衣丰食足,美好欢乐,和睦团结的象征。多余人们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见方的大红纸上写几张或在市场上买几张大大的福字颠倒贴在门窗或窑内的墙壁上。相传把福字贴倒了,就寓意“福到了”。

  倒贴福已成为中华民族恩华的又一景观,同时也符合我们民族期盼吉祥如意的心理状态,深受国人的喜爱,所以一直沿袭至今,久盛不衰。

  11、行吃

  提起“行吃”(讨饭)这个话题,大家便会说那是家里太穷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我所说的行吃和社会上那些行吃的表面形式基本一样,而含义却大大不同,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的一种民俗。

  之前人们处于唯心主义的想法,把孩子的生死存亡交个上帝保佑,部分贵族的娃娃等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在大人的引导下到别家“行吃”直到十二岁的时候。

  12、破土

  “修窑盖房,一世最忙”。当你选择好合适的地方需要修窑盖房时,首先请风水先生(阴阳)通过“罗盘”(指南针)的方式来定方看向,看是否能修造,如能并在动土修造的这一天,主人要带香裱,祭食,祭酒到所选好的地方点香、烧裱、供祭食、叩头祭祀,向当地土神告知,将要在此动工修造,求神灵在今后的修造的日子里,保佑人畜平安、顺心顺意,然后就可以动工了。这种流传千百年的风俗习惯人们称为“破土”。

  另外,在丧俗中,打坟墓之前也要举行同样的仪式,也叫“破土”。

  13、献土

  献土,民俗又称“安土神”。而土神,民间又称是“家神”,它的“人物”是保佑这家人的平安,若这家人万一有什么灾难,就是靠土神来“搭救”,所以人们对新修的住宅,或是住了多年的旧居都要举行安土神仪式。

  安土神是有一定的时间,是借助土神还位时才能举行。

之一

 故乡的陕北如今杂树乱草早已经盖遮住了人们习惯性印象里黄荒秃圪的山脊,山野沟渠偶尔也多了雀燕嬉鸣,甚至有了鹤*鱼水和咕嘎涩叫的野鸽和野鸡,脑海里就下意识生出了春风陪我好回家的畅快与急匆,一直潜藏在心深处那舍不得抛弃的温热悲怨竞被意念于随意中捡起,情,随着时光的波涛起伏越来越沉重,心,却被北上的车轮移送的更加轻松、甚至有些甜蜜。

故乡那些无法释怀的幕幕奇趣往事像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顺映眼前,那永远错落前后的八处乱漂又香涩各异的袅袅炊烟;那土基或青砖箍叠而成又冬暖夏凉至夜间又被柴禾烧得烫心烙肺热梦伴眠的窑洞;那门前屋后粗古高俊不输轩辕庙院古柏的老槐树和那每逢清明在老槐树苍枝上用井绳捆吊的结实而又被欢男乐女荡得高远的骚情无比的秋千;那永远被当家男主人拴在腰间的旱塬酷似土井的能够收集雨水而解渴年余的带大锁的水窖;那阳婆婆底下活得自己都感觉楘乱而又泼烦但偶有眼前幼儿稚孙路过却能健跃去抓揪小鸡鸡弄的尘土飞扬的爷爷们和那满街窄巷乱浪胡奔的懒猪撵脏猫疯狗逗闲鸡及悍驴细观犟牛反刍出涶沫四飞的风景。

田庄镇后巷自然村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北边沿最大的一个村镇,我虽然因父母在外地工作而没有生在这个地方,却在这个甚至全镇都没有杂姓只有葛姓独大的镇子上度过了人生最初最艰难和最甜蜜的时光,这里确实是我的故乡,因为我爷、我爸和我都在家族里论辈排行老大,按族规老大自然任职族长,又因为我这些年一直在外地讨生活,只有在家乡有红白事理的时候才回归一顾,那些牵情陈忆虽然时新偶鲜,但那些至亲村族已经是相当陌生,每每回归在缺少不了的许多各种诚情实意的问候声中穿街过巷入窑后把已经够老的心安置在热炽的土炕上,既然我老咧,那么或早或晚已经习惯了被称做老葛的我于这里永远贪占黄土一丘便是最终的归宿。

春风不解情缘不懂凡心硬叫思念淡扰红尘,虽然游子浪迹千里万里,乡情却固化成一种甘甜和馨香时刻缭绕在心间丝丝缕缕滋润魂魄,那些故乡时的磕磕碰碰间或着外乡时的坎坎坷坷疏诱成我为老无所荣仍义无反顾的男人,任世间嘈杂喧嚣铺天盖地,功名与利益的份争已经能够让我的心静默如烟并永远蕴藏该有的那份质朴和坦荡,我早已习惯了跌倒爬起,我早已习惯了一无所有,我早已习惯了一伤再伤,我早已习惯了夜孤寂慰,那些砖窑土院黄墙芜村的辗转反侧和那些仓促的背起行囊浪迹天涯的夜不能眠已经成为换取一段如水过往的红尘陌上,偶尔于人生黄昏写夕晖,细品咂嚼已斑驳且释怀的记忆,多少风花雪月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化作成天际梦幻般的流云,岁月流逝吐呐并刻划出无情印痕也已谈若浣纱柔波荡无漾,往前踏迈的感觉依然感受着轻快并感悟着恩赏。

在尘世间辗转飘渺数十载,滚滚红尘已经悄然改变了容颜,落寂尘埃诉说坎坷独白。承受多少泪水?淌过多少艰辛与汗水的河流?割伤多少欲翔羽翼?是否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不再陶醉于炫彩奇异的短暂梦乡,任岁月冲刷茫茫烟尘,飘零最后一抹云彩,畅意晚香夕阳。

踏雪而行追逐着梦美风景中的甘畅微笑;抚星而动释放着心中理想里的狂傲希望。白天的宣泄已被黑夜吞没,一切都在悠静的茶杯中沉淀,敷衍着灵魂绝壁的虚伪,任性着如痴如醉倾听谎言的陶醉。默默守候离经叛道后的艰涩,碧天一袭渺茫了悠韵回绕着六弦古琴的流渗。

悠悠梦深情思绕魂,爱与恕吟尽人间无限事,执着了虚伪的眷恋,父母四目相望模糊了人间悲喜难了情,演泽着孤院人稀夕阳斜。无奈的残酷令人窒息,匆匆圆满这孤寂途程,那怕空囊归家侍父母,也以虚笔诉孝强百倍,忘记白天的阳光与夜晚的星月痴悬,何不情归故里?

佛曰:穷也好,富也罢,斩尘念而净俗;得也好,失也罢,抛四空而彻悟。虽然晶莹剔透了低吟浅韵之禅语,却没忘记为化缘巧舌如簧而费尽心机;为放斋稀粥似镜而投机取巧;为执寺挖空心思而勾心斗脚;为素餐争皿大小而冷眉横恶。佛门净地且伪空,吾心向佛焉婪净? 清冷的家乡把只能烂在肚子里的曾经用笔提起,饮愤独孤醉无语,闭目沉心让起伏的 情感 冷却回流腔腑,爱与恨左右着人性的善良与柔弱。

走过了太长的道路才知道珍惜,尝过太多的滋味懂得回忆,生命中除过亲情、爱情、友情、还有依门守望安祥期盼浪漫温馨令人终生难以忘怀的乡情,长大了,变老了,那乡情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想起它就不再愁苦与清寂,脑海里尽是乡乡浓稠,不论人多大多老,乡情依然如四季对天地花草般眷恋,梦依旧,怎能忘记那时隐时现恰似呼唤永远铭镌于心底的甘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风急雨骤,与乡与亲的染情坦诚和牵挂便是醉人心扉的相知洒脱逝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不论红尘寂繁,随乡与随亲的沉厚厮守和居业便是劫魂动魄的偎恋精彩触动,生命在时光的飞逝里辗转轮回,乡愁炼就相思的牵挂,思绪在深遂辽阔的天地展翅翱翔,乡恋煅就相拥的留守,人生如戏又非戏,那回不去的美好才是最原始最能勾人魂魄的至纯至美的天堂。

不改初衷的牵挂虽不能如茶清新又醇香,却占据身心令人念念不忘那份萦绕揪扯永远的祈祷和祝福,情依旧万山难阻,心依然三世不变,深信没有终世相约的守候就没有清醒的懂得,深知没有融血的执着就没有坦然的固守,看似无言却牢牢牵绊着我的柔情款款回归,多少绝美的故事都比不过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的盖世厮守,留一片净土于心,相邀我爱、爱我和我恨、恨我的人们去共享这一世合围的生命盛宴,或许可以重新和家乡的土窑热炕和一草一木及一砖一檐共诉衷肠,及至我化骨成灰潜入尘土去厚重我那古老而神奇的故乡!

之二

太阳被冻的有些僵冷,背洼洼的残雪有些羞怯,那些塬上曾经乱舞狂鸣的鸟儿也没有了踪影,街巷边上的老树赤裸着抖动抽搐枝条,乡音声声入耳却少了许多曾经在内心里咀嚼回味的亲切,虽然少时就离开了家乡,因为我在我们这一辈里排行老大是未来族长的原因,每次回归就少不了要接受到许多许多各种情意的问候,就这么穿声过街入窑,把心已经够老的自己安置在热炽的土炕上。

百岁的二爷驾鹤西去,我又回来了,仿佛就该与死亡有约,于是,便带着身后跪着的众多我不认识的弟弟们,看我那仪表脱俗已八旬的老父亲恭敬笃诚地放声哭大大。

 巷道边上放置了两排小板凳,一边稍高的板凳上坐着三爷、五爷和他们已经都当了爷爷的儿子们,他们几乎人手一支燃着的香烟,耳朵上又基本都夹着一支备用的香烟,另一边低些的板凳上坐着几个祖奶奶和都已经是奶奶的小妈们,他们是按时出来晒太阳的,今天天气阴沉,太阳时隐时现,冷风打着呼哨顺巷飞过,其实他们是以晒太阳的名义出来晒那经年养成的习惯的。

因了二爷仙逝,他们就有了重新拾揽记忆的话题,爷们在大声重调讲说咀嚼二爷过五关斩六将的美好雄壮时,仍不忘把自己的喝米汤尿湿炕也演义成某种像极了故事或传奇的美好雄壮,他们吐出的烟都随风跑咧,讲说的曾经的曾经却飘进后辈的耳中成为了其实就是故事的 历史 ;奶们则在细声柔语的议论着二爷可能有过或压根就不曾有过的风流韵事,但她们却硬给个高人俊的二爷整出了她们理想中的真风流,就因为这风流,她们便生出了扭扭捏捏的窃笑,甚至脸上都飞飘出苹果红。

他们好像不情愿为刚过世的二爷悲哀,因为在他们看似平淡得随意的心里清楚自己常眠之日很可能随时便会降临,既然都有该死的那一天,又为什么非得把自己弄得神神经经、惜惜慌慌呢?虽然他们都活的有些不耐烦,但是他们又确实都很不情愿借故舍弃这份楘乱人的不耐烦。

该是吃晚饭的时侯了,锣鼓器乐响起,他们就生出了孩童般的焦急,因为这是为二爷仙逝唱演的大戏,他们又是非到场不可的观众,那就端着饸饹边吃边看,让一切入眼钻耳进肚的东东都留在或藏在心里吧。

镇子没有了记忆中的熟悉,却多了诸多 时尚 的不得不熟悉的熟悉,兄弟姐妹天南地北的聚集,老母依旧强势地依从了老爸为他二大大丧葬的铺张、甚至是胆大妄为的浪费,老母就这么一辈子口齿严历的领导了老爸一辈子,却往往是老母陶醉于看似很有威严的唠叨着,仍不得不一次次屈从于老爸可爱的放肆。

老爸是个腹书千丛的老学究,平日里非常严谨却不失慈祥,就是每每老家遇什么红白喜丧,本来就准备奔跑的老爸被他那一帮子众多本家弟弟一声接一声的“老大”的恭维,便生了火箭加了助推剂般瞬间神奇提速,这时刻的父亲就生出了带有尊严的百分之百可爱。

爷爷辈都长寿的让后人熬煎,却架不住时光的可憎,而今只留下近百岁的三爷和五爷,三爷仍然孤苦零丁的见日晒着孤单的太阳,五爷依然在前呼后拥里守着孤独的火炉,老爸老妈已经老了,我也被人习惯性的称为老葛,咋就没有感觉似的一下子都老了呢?既然都老了,那么,老了的我们离这古老的村庄和这村庄的黄土地还远吗?

之三

天阴,眼潮,我已在回归的路上,车轮急促如此刻心境,昨天傍晚,我那腹书千丛礼孝仁义德基本锈满胸怀的老爸电话告诉我他又要趁着清明张狂地给他那以百岁年龄乘龙驾鹤西去的二爸立碑以礼上训下而昭示与众,为这件事我那词严语强的老母却真真顾不得再以长时间不间断狠狠地批驳老爸的放肆,老母正伤心欲绝为他那于昨天中午以青壮责重年纪去逝亲侄儿刘民生凄痛而神乱,我不得不急匆匆从西安赶回老家陪二老料理诸烦杂事并参加命苦苦命的民生表哥的葬礼,近几年我似乎真的老咧,每每被招回家乡基本上是参予老亲老戚们的丧葬,仿佛我已经真的与死亡亲近并与死亡有约。

车窗外阴厚雾重,明天清明,我已经不指望今天会习惯性看到那总觉老旧乏鲜的太阳,车轮碾压道路的声音好似皮撕肉裂般惨苍,这闹心的声音把我的记忆诱引回了三年前的某天:那是为以百岁之寿逝奔冥界的二爷开祭抬猪走街游巷时,顺排在我身后且有点陌生的某个小弟告诉我有个老太婆一直跟着献牲的队伍盯着我看,回头,那是我泪眼盈盈的大妗子,上前捉手问候,欲请大妗子去我在故乡的家小息,却受到了她老人家的冷脸,唉,她还在为我大舅过世我未亲归致丧生怨呢,陪了笑脸,受了浅骂,终把她老人家请进了家中。

大妗子的到来带入窑洞满满的悲伤,原来二表哥民生因吐血已经住院在西安,七十八岁的大妗子是一大早徒步十余里到镇上给西安住院的表哥打钱的。大妗子生于大户人家,是娘家奶干娇女,嫁给遇灾荒从山东乞讨到陕西的我外爷的长子,却一生没有开怀生养,无奈抱养了书生、民生和玲儿二子一女,儿女长成,娶妻生子的书生变成了白眼狼,隔墙而住却与大舅一家老死不相往来,玲儿远嫁她乡,只这病秧子民生守在身边有孝不移。

二十多年前民生妻留下一至十岁的二子一女随修铁路的工人捍卫她那神圣绝俗的爱情去咧,从此民生数寻无女敢嫁愿嫁于他就一直再未续娶,陪二老在众亲属的帮衬下把三个孩子供养成大学生,且都在外省结婚居家,到了享福之时,却是大舅过世,民生多病齐发,让大妗子泪泡沧心仍不得不奔波四方。泪一块流了,话一块说了,大妗子该回去了,妈妈、我、大妹和二妹各拿出数百元钱塞入她手以示互慰,送至街上又买了些条烟斤茶箱面瓶酒弄得她老人家于哭声中踏上回家的山路,大妗子远去的身影已成若隐若现的小点点,我母子、母女都是住足抛泪,这泪中有爱,有悔,甚至有些揪心扯肺的疼痛。

谁又能想到,比我大两岁的因治疗久服药用钱而拖穷至底掉衰家,亦让亲戚儿女救济无奈的表哥民生被病痛苦苦折磨了近三年,终是于昨天中午一口气吐出再未收吸回腔,就这么结束了他那酷似多灾多难中国式的忧怨生命,就这么留下年过八十岁的大妗子去了冥国,而留给世时不多亦病魔缠身孤苦零丁大妗子的是一屁股可不还和非得还的沉重债务和满腔无法排挤的悲伤与无望,这让一生争胜好强的大妗子如何接受?

太阳仍未穿被云层,涩凉混惑空宇依旧永存,逆境与苦旅、悲哀与疼痛、理解与倾听、忍耐与宽容、沉默与暴发,相遇与相识、相知与相爱、相恨与相离,岁月年轮碾碎凝固的思绪,坦余一抹美丽的印痕,留下来的只有暮然间欲追欲远的无奈,无需完美,青石碑上一个名字和两个日期便是生与死轮回的真正人生。

没有顾得上习练装傻,没有来得及学会放下,狂风暴雨的奏鸣,烈日炎炎的沐浴,数九寒天的互偎,那些沉淀在心底的柔软酷守和迟暮盛情的不弃思念成就了贯穿一生浓烈而纯粹的不老牵挂,都随着时光划过的痕迹赫然呈现在眼前,一春又一春的草醒花绽难抵冬去冬又来的枯萎凋零,如流星划过,似灵魂坠落,带走被看淡瞧轻了的人情世故与世事无常。

诞生于泣哭与喜悦里,离别于悲泣与怨伤中,生命在启程之前是否选择好了归宿?虽无法控制却仍想控制自己的生与死,昨天,今天,明天,合眼长眠却构筑出了了终结,徒将平庸与显赫葬土丘坟。

实际上,有个家,有点快乐间或的苦愁就是一世,都言不必过份苛求,都说不要太多奢望,却都暗地里搏奋着要让自己鹤立鸡群而出人头地的呈祥龙凤,硬是欢天喜地的把自己苦逼进颓废和堕落、铜臭和浮躁里,辛苦收获着值得回味的曾经,倾命奔向未来无妄的恐怖,无可奈何花落去,恩恩怨怨总纠结,终归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两茫茫,经世,还是宛如一曲跌荡起伏的歌谣么?还是人生沉淀和生命积累的晚唱吗?

千秋温柔里那个真实地近乎痴傻的你和我宛如扮身妆脸的戏子,活生生演绎了一场轮回的梦幻,生与死是一幕畅快的过往,只是传说中还有天堂和地狱,最终去向,仍然要拷究灵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1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