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诗主要情感

咏古诗主要情感,第1张

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3 表达对归隐山居和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6 歌颂劳动生活,抒发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二、赠友送别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2 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

3 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4 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5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6 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三、边塞征战诗常见思想感情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赞美祖国河山

2 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 描写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 抒写战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 表达报国无门的哀痛,壮志难酬的哀伤

6 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批评边将无能,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思想感情

1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乡愁

2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3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五、闺怨相思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 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3 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

4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

5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6 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7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8 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六、闺怨相思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 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3 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

4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

5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6 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7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8 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

(一)

人,总是不断的告别过往,总在犹豫中选择新的方向

每个人活着,所有的心灵都有依托,否则人生索然无味。有人喜静,将心托付清风明月;有人喜闹;将心放逐波涛海浪;有人情深,将心浸在风花雪月里,为不能掌控的聚散,做着疲惫的心伤;有人情浅,游走在红尘的四季风景里,永远云淡风轻。

选择,徘徊,微澜的心,转换一泓清澈明净的水,滋养着情缘,饶了千千结,却被花开花落轻易打开。一生憔悴在风里,就像一枚深秋的红枫,在无人过问的山岗,独自诉说的相思。世间所有的因缘深不可测,我们不知道从哪个喧闹的城,迁徒到今天陌生的地方,如同走进江南沉睡的一场梦,一个过客,轻撩小巷的一角记忆,巷里人被封存在故事里,自己永远是那个阅读者。

许多人,许多事,梦着就好,倘若贸然唤醒,不但惊扰了别人的平静,更搅乱了自己的安宁。也曾想过剪一段梦中的画卷,绣一朵并蒂莲,只是这世间所有缘分,不一定恰如心意。一首歌,一句话,让心生牵念,也许不是想,也不是念,但一份皓月造就的情感已经碰触了心弦。不经意间停留,甚至梦里遇见,相守,离别尘世太多的无奈,谁来见证没有墓碑的那份情。

在注定的故事里,所能做的就是存一份美好,用一颗柔软的心,拾起一枚叶,夹在过往的日记里。或在某个落着烟雨的黄昏,撑一把伞,幽幽的走过青石的巷口。或在一个深秋的午后,沉醉于枫叶漫天的色彩里,剪一段诗词的记忆。待到老去,回首,轻轻的叹息,一丝忧伤的甜蜜,欢喜着,那个美好的梦里,醉着,只为那段不可挽回的往事

都说水滴可以穿石,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经得起那么漫长的等待,人与人的相处,在于缘分的长短,在于缘分的深浅,当情淡爱薄时,多深刻的誓言都会破灭。谁会陪着谁地老天荒,过眼云烟的情感,渐行渐远的繁华,落下的第一滴泪,各自仓促的完成人生的错过,你有你的港湾,我有我的归宿。

(二)

我自问是个安静的人,向往一种宁静中的淡泊,可亦常常被尘世的纷扰,刺痛一颗易感的心。都说性情中人天生爱做梦,只是沉在梦中的人再久,也有清醒的一天。如同别离,我们用整颗心来珍惜时光,时间还是将你我抛弃,在无处安置的回忆里各自圆满不尽忆起儿时随母亲去一座早已不记得的寺庙,那个隐居深山的高僧定定了看我几秒,说“这是佛家的孩子,带着慧根”从此让我记住了自己。

对于一个寻常的人来说,佛迷离虚幻,千丝万缕的牵绊,又往往寄于佛的宽厚慈悲,那份空灵成了生命的向往。时光的线,会随意念,剥开俗世的繁复,我们苦苦寻觅的安宁就是自己的内心,也许昨天的不幸,成就了今天的幸福,在红尘乱世里,独自清凉。

都说一个人入了佛境,会忘记时光。不知冷暖,不知饥饿,没有悲喜,没有过去亦没有未来,他们会忘了从何而来,甚至与自己相关的一切都会忘记,思想里只有晨钟暮鼓,菩提禅境。只觉的自己端坐云端,看千帆过尽时光流转,如此决绝,也许在我骨子里早已告别了过去,只是在某个时刻,那片风景里,在心底里留下深刻的一笔。

梦里的桃源,一滩静水,一弯明月,一声蝉鸣,一个背影,一缕炊烟,没有纷争,无须记住时光往来,只在云深处,挽一朵浪花,填满所有的空虚;扯一朵白云,将所有的心事裹住。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品桂花酒,冬吟梅花雪。这样的简洁,让心灵似水般洁净无尘。

佛家的孩子,曾经那个淡如浮云的一句,让我向往着可以避风的世外桃源,素朴的自然,褪去了人世间所有瑰丽的色彩,在一禅一悟间享受简单;在一山一水间清洁明净;在一花一草间宁静慈悲。让功名利禄弹做白纸,让往事分付秋红,用青灯经卷印证一无所有的淡泊从容。

(三)

这颗心在禅中,对茶充满了感谢。

茶,浸泡着过往的心迹,是现象,是文化,是往事

茶,在我生命里留下亲切的记忆,偶起波澜,也归于沉寂。结果在我跋涉劳累的时候,它让我再次感受生命的节律和温度。

品茶,恍若含着冰雪,那清洌的感觉让人为之心颤;那香,又如山谷中的幽兰,透着暗香。正如青春逝去之后留下的诗一样,静静的等待演绎美丽和回忆,封存在心中的往事在论香品香中氤氲一片,茶,苦中带香,慢慢的成了生命中的珍藏,即变尘满面,鬓如霜,也掩饰不住一路风尘的芬芳;或许是在这茶里,看到了苍生,为那辗转的心肠;深埋的情愫,如画卷铺开的展览,记录每一个人的思念;或许是因为茶的美好,与禅一来一往中体会人世的沧桑,仿佛琵琶语,嘈嘈切切,隔着岸

喜欢茉莉花茶,美好的回忆,尽管有些伤感,那香气扔是香甜的,一种平凡的香,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特点,没有形象,可是茉莉有名字就有了一切,她的品质朴素而圆满,在一阕优美的民歌中香变天涯。

父亲喜欢茶,小时候常常看着父亲泡的茶,在器皿中舒展、沉浮、飘荡、聚集、令人联想起在人在红尘之中的遇见,寻找,离别。相拥父亲说,泡茶,非得专心才渐得其味,若一时一刻掉以轻心,它便在不知不觉中淡下去,那茶便被辜负了,每一道绽放的风景便是被混肴错过,个中滋味便寡然了。

喜欢喝父亲的茶,常常他沏好后来不及喝,就被下学的我一股脑咽下,父亲总是温怒的说“有你这样的女孩子吗?”看着父亲的样子我常忍俊不禁,时间久了父亲也渐渐习惯了。记得有一次父亲的保温杯破了个口,露出里面的水银,父亲吓唬我,你小心喝了就会死的。受到惊吓的我一晚上睁着眼睛,生怕一闭眼就壮烈了。后来好些天我再不碰父亲的茶。长大的我有一次跟父亲说起这些,父亲哈哈大笑

现在想想那些一家人怜惜的时光,让清贫的岁月有了温暖。

一个人的思念,一个人的回忆,翻开照相簿,依然能找到父亲当年的那个茶杯,依然能感受父亲的爱与包容,眼泪也常常因为有太多的沉淀,而有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如今,我大把的喝茶,喝出一种意境,一种精神,在自己红尘往来中,悄然渡过岁月的长河

茶如禅,没有尘埃,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经得起世间的诱惑,任凭风烟弥漫,在一盏柔情里,细数光阴的淡定。

茶如禅,没有繁复,在尘世的过往中,经得起轮回的等待,任岁月褪去了容颜,在日出日落里,做一个从容不惊的过客

  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以下是我整理的禅意的语录78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千里迢迢的路途,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依旧有沉重的现实要去面对和承受。所有的感情都会逐渐地平静和淡忘,可是这一刻,相近的灵魂在一起。潮水,温暖的阳光,寂静的风,还有记忆。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

2、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率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

3、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恍惚之间总有东西在慢慢流逝在慢慢改变。常常在开始的时候,幸福已经相伴,可我们未能发觉,往往要等到走完一个轮回,回到原点的时候才蓦然醒觉。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看你是否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4、生活里的磨砺很多,不只需要我们一个友好的态度,还要需要我们一个坚韧的勇气,生活中,很多细小的问题,换个角度,或者稍微忍一忍,你都能笑着处理好。心态是调整出来的,笑着看世界,世界会还你一份好心情。

5、生活里无论坎坷、还是平坦,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也没有人替你做出决定,人生走过去,自己却必须走出烦恼的围墙,必须面临选择和放弃,也不必要为每一次选择而沉重,也没必要每一次放弃而悲伤,在疲惫不堪的时候,才知道觉悟,为时不晚。

6、时光越老,人心越淡。经历了太多让我懂得了"淡"的美,也领悟到了"淡"才能走的更远。花朵开到极致是凋零;故事演绎到高潮是结局,所有的繁华过后,必将用清冷来偿还。凡事淡一点,不困于情,不纠于心。花未全开才最美;红楼未完才悱恻;淡淡相守才久远。

7、让你成熟的,是经历与磨难。让你幸福的,是宽容与博爱。让你心安的,是理解与信任。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呐。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更精彩。

8、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堪忍尊者

9、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妄除,妄除则真显。(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10、雷音遍众刹,演法深如海。

11、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12、阿弥陀佛有时在外叩我们的心门,让我们放他进去;有时在内,打开光明殿,请我们人他的宝殿。可怜我们要么如防盗贼一样,将弥陀拒之门外;要么如游魂游荡在黑暗荒野,不肯进佛的殿,也是自己把自心流放在心灵殿堂之外。心人不了自己的殿,如人回不到自己的家,如何不痛苦、不孤独、不流浪?

13、痛苦不过是一种选择,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面对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自由意味着生命的弹性,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饱满、富有,就要在人生的考题上果断划掉痛苦这一选项。

14、平常运势好,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对外没有太多需求,来去相对自如,上不求人,下不欺生,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

15、不留心教典,饶勇猛精进,定成魔外。

16、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

17、与诸众生世间、出世间种种乐事而为依止。"四十华严"卷二十七

18、所以,只有把握当下,享受当下的人生,才能切身感触到幸福的喜悦。

19、喧闹中的孤单,要么是一种真孤独,要么是一种真宁静。

20、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21、逆水行舟,越能感知水的存在。越是苦恼,越有可能契人佛性慈悲。

22、若人发菩提心,以有所得故,于无量阿僧祗劫修集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当知是人不离生死,不向菩提。

23、佛语:"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后念不生,前念自灭。"迷惑的 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兴起时,能如红炉点雪,顿作消溶,就不会生起 迷执。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脑中的垃圾,心灵净化了,自然就能透彻 天上地下的一切。心中明了了,一切也就顺了。

24、生命中"万般带不去",然而人们习惯性地奔赴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顶生王的苦累,不断地索求,最终回首时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得到。

2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是自己埋没自己。

26、佛言: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四十二章经》

27、在生命的点与点之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狐追兔,兔子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28、只有以身作则,方能教化别人。

29、赢得祝福,解除诅咒!人要收集助力(阳气),消除阻力(阴气)。说对方不好是收脏,看对方都好是聚灵。看人不对就是把别人不好的东西收到体内,那就是病毒!看人好就是收集阳气,随时补充好的能量!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佛,就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反之你把他看成傻瓜,就只能得到傻瓜的结局!

30、"平淡"字面正如其意,简单朴素,就如白开水一般,没有大风大浪, 也没有风风火火。

31、我不共世间作诸诤论,然而世间于我强为诤论。所以者何?诸知法者,不与他诤,离我我所,共谁为论?

32、真正的无价之宝,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钻石之类的东西,而是爱心 与慈善。当我们给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及时的帮助时,我们就 得到了无价之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不要只为自己 着想。

33、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在磨难的泥泞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那些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是备受磨难、备尝艰辛而最终为上天所成全,得建丰功伟业。

34、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善用生命良能。

35、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

36、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37、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38、佛语有云: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为人生七苦。

39、烦恼即是菩提。——证严法师

40、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沉浮、动荡、放逸、无法安静……世间人,都是无事找事,心从来不让他闲着,总是胡思乱想。累时想休息、宁静一点儿,又耐不了安静,向往热闹,心从来无安宁的时候,费心劳神,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刻薄自己。

41、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42、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人常乐官;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花。

43、结婚后,他天天见到你,睁开眼你就在他身边,闭上眼你还是在他身边。

44、赠人以善言,重如珠玉;伤人以恶言,甚于剑戟。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遵从佛的教诲,恶人也不舍弃,极恶之人也要想办法帮助他回头。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对恶人没有一丝毫恶意,这是自己得大受用,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

46、生活就是一场修行,给你磨砺,让你变的坚强;给你离别,才会感知聚的喜悦;给你苦,才知道什么是甜;经历失去,让你懂得拥有时珍惜;经历失意,让你学会从容的选择,给你缺憾,才能领略完美的涵义,苦乐离合,留一颗佛心!花开花落,留一份珍重!一路走过,一路安然,一路喜乐,一路菩提花香。

47、一生要经过很多驿站,只要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正在尘世烟火中,百味尝尽,都会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尘世间的一切,来了开怀拥抱,走了挥手作别。

48、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49、淡定是一味良药,它能够熄灭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一个"淡"字,一边是水,一边是火,水能克火,水至火灭。淡定,看似消极退让,实则是一味降压消火的妙药。淡定,能让浮躁的心灵趋于平静,能让冲动的魔鬼消弭于无形。淡定的人生,不浮躁,不呆滞,不狂妄,不自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50、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51、珍惜这个词,透着几许沧桑,必然有所得失,人就这么一生,不要去过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所以让我们从快乐开始!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做错了,不必后悔,不要埋怨,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来重新来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下次会走得更稳。

52、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修正自己的缺点。

53、淡淡的雨幕纤柔飘渺朦胧了一方古香墨韵聆听屋檐上滑落的滴答细语殷殷切切如同一泓清泉在心中摇,那是一条安静的路,那是一朵温婉的花,光阴与流水,花开花落,风起云涌,多少前尘旧事,多少妖娆与繁华,深深缠绵在岁月深处。

54、命运因坦然而美丽。"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坦然地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我们的一生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坦然造就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彰显美丽的生命。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坦然,是困苦中的一份自信!

55、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枝头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玉兰是雪白的,木棉是粉红的,丁香是淡紫的……春天是柔和的:春雨在竹叶上跳动着,随风飘洒的细雨如烟、如雾、如纱、如丝,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春的旋律。春风是和煦的: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吹得百鸟都放开了歌喉尽情鸣啭,吹得百花都睁开了眼,在春风里摇曳、轻摆。

56、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断减少的过程。

57、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个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58、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59、学佛不是我要比谁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学佛不是要发现外在有一个神 ,而是发现自己的自心本性,学佛不是茫目追随,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无分毫伤害的心,一种利他的心。

60、世上有很多众生每天都在帮助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学习正确的做人方式,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当生命无常到来时,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了。

61、佛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相反的,他承认居士和比丘都可以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乐趣。

62、人类的品性与情感如爱、慈、悲、恕、忍、义、欲、憎、恶、愚、慢等,都用不著宗教的标签;它们并不专属于任一宗教。

63、佛曰: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64、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65、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66、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67、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

68、你经历过坎坷,我承受过打击,生活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样,猝不及防的意外,难以预料的伤害,都会出现在人生中。

69、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作为,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70、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

71、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众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72、禅诗·《半窗松影半窗月》: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石屋清珙

73、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74、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75、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76、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77、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香海禅心

78、终于,你解开她的密码, 却不是用你的名。

现代诗中的哲理诗貌似很少了,禅诗倒是挺热门的。这个问题还真没有思路过,搜索了一下有个博客里面说得挺全面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19630102vgtjhtml

共同之处:

二者都思考、感悟宇宙真理、生命真义和人生真谛,蕴含智慧和哲思,给人以启迪。

不同之处:

1、在表达内容上:禅的本质是一种启发人“自识本心”的生命哲学,它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态度对待人生与世界。其根本精神内核正如正如燕子回时所言,即“‘自由’和‘自在’,‘平等’和‘慈悲’”。现

代禅意诗,就是以禅为思维和审美方式,以生命本体为思考和感悟对象,以现代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表达生命存在深层次感悟的具有禅境界禅意味的诗。现代禅意诗更注重的是认识生命存在的本相,觉悟生命存在的真义,提升生命存在的境界,追求生命的自由与智慧,彰显生命的自然心性,获得生命的彻底解放。而现代哲理诗是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睿智的思索和深刻的体察,它更多的是注重表达人生哲理和揭示生活真谛,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

2、在观照方式上:中华民族传统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以物观物。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现代哲理诗在观物方式上大多是以我观物。而现代禅意诗的“观物”方式,则是迥异于这两者的禅定直觉,它不是观物论,而是直觉论,讲究一种自然而然的顿悟,它的关键是保持心灵的空灵自由,即“以寂照圆融的全方位心性方式‘审视’世界——它秉持主体视点失落、情感消亡和直接进入对象里头做直觉体验等三大特性”(陈仲义)。

3、在表现手法上:相对而言,现代禅意诗在禅意的表达上更注重的是呈现,这种呈现是一种直接、直观的细节呈现,在这种貌似客观的细节呈现中,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一种直觉体悟,让人可触可感,又难以言传。正如铃木大拙在他的《禅与生活》一书中说:“当我举起手时,其中有禅。但是当我说我举起了手时,便没有禅了。”而现代哲理诗在哲理的表达上更注重的是表现,着重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刹那间”富有诗情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带有较强的经验认知和主体意识。

4、在审美特征上:现代禅意诗更注重意境和韵味,具有空灵、静定、妙觉、通达、随顺等特征。而现代哲理诗虽然也重视形象表达、意境营造,讲究理、象、情三者有机结合;但因大多是以我观物,总体更偏于理性和理趣,具有较为浓厚的理性色彩,“思”的痕迹较重。

5、在艺术功能上:现代禅意诗不仅能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思考感悟宇宙真理、生命本相和人生道理,而且能给人以宁静和愉悦——使读者在一种审美体验中感到身心安静和快乐,还能启发人的向善之心——使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慈悲爱心。给人启迪、宁静、愉悦,启发人善心,这是现代禅意诗最为明显的艺术功能。而现代哲理诗更多的是给人以启迪,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这是其主要艺术功能。

酬唱送别之情

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思乡怀远之情

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例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咏物感遇之情

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例如:王安石的《梅》,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情爱婚姻之情

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例如: 白居易的《长恨歌》,诗句:在天愿做比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闲适恬淡之情

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例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边塞行役之情

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例如: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 关于花开花落禅意的诗句

关于花开花落禅意的诗句 1有哪些关于花开花落的诗句

化茧成蝶的想不到,只是给你弄了花开花落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蝶恋花 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葬花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己亥杂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 相见欢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 蝶恋花。

春景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苏轼 蝶恋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令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2有哪些关于花开花落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忘了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忘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忘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忘了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花开

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陆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

昨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忘了。

3关于花开花落的一些句子,悲伤唯美的

1、菩提树下,花开花落,终究是满城菊花残,满地殇,满目凄凉。

2、当拥有时好好珍惜,当失去时不会惋惜。花开花落,我只能会珍惜。

3、自那个曾经走散的年月,你在诗意的等待中,在情感的流放中,守着一树树禅静的花开花落

4、遇见你,是我人生中最美的点缀,因你的陪伴,我不再孤单,愿与你漫观云卷云舒,静看花开花落。

5、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在季节的交替中有多少的擦肩而过一错过就陌路天涯。

6、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缘来缘去。

7、自古白衣书生皆惜花,荷花兰花紫熏衣。花开花落花恋花,情深情浅情多情,予独爱兰。

8、花开静谧无声,但是它的芳菲会使我们伫足停留;花落悄然无息,或许它的那份飘逸使我们凝眉深思。

9、看到了花开就会想到了花落,悲不免从心起。

10、花开花落也如这爱情、这婚姻、这人生,都是起伏不定的,都是有着有一个过程,然后归结到一个结果。

11、几度春去秋来,几度花开花落。冷暖变幻,时光飘摇,在这美好的年华里,我们终是错过了许多许多

12、花落还会再开,水流仍剪不断,流年一去不复返,看那漫天飘飞的落花,印迹着我们那曾经走过的青葱岁月。

13、花开花落自有时,一切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人生亦是如此。

14、夕阳西下,几度花开又花落。时光荏苒,带走了那飘零散落的花,亦带走了我们那如梦的年华。

4推荐一些关于花开花落,悲伤唯美的的句子

1 陌上流年,且吟且行,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山和水可以彼此相忘,星与月可以流光相皎。一个人也可以去看细水长流,待到莲花开尽后,得一世清欢。

2 花开花谢有定时,为何花开人喜,花落人悲?开到茶靡时,心中的寂落,又是为的那般?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尘世暧暧,何以得淡淡清欢?淡看缘来缘去,此中亦如是。

3 花烟花漫天飞,我为谁妩媚?不过是醉眼看花,花也醉。流沙流沙漫天飞,我为谁憔悴?不过是缘来缘散,缘如水。

4 青春的园子里,花团锦簇,闭上眼睛,我只怕一瓣一瓣都是你。

5 让眼神蓄满渴望,穿越无边的清风月光,把心,用温暖缓缓地照亮。风,吹过西窗,穿越弄堂,把水袖轻摇,醉一地泪伤。谁,起舞轻弄,让花儿凋谢得如此匆忙。谁,犹抱琵琶,半遮了音里的轻狂。心,失落,慢慢地数,逝去的过往。

6 关于那些已经消失的爱,你已经不是我的春暖,却可以是另一个人的花开。

7 相遇的瞬间,夏花开放;分开的永远,蒲草秋凉。当你在我的记忆里,随风成雪;当你在现实世界里,漂流四方。

8 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9 回忆就像一栋拥有很多扇窗户的楼房。有的窗户晒着冬日的被褥,一轻拍就是一片尘埃;有的窗户种满了花,一开窗就是一阵芬芳。

10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天涯传绝音。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11 只要有花可开,就不允许生命与黯淡为伴。

12 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

13 花开了,我便画花。花谢了,我便画我自己。你来了,我当然画你。你走了,我便画一画回忆。

14 花开,不是为了陨落,是为了后来……

15 花落花开花常见,落花开花花争艳,无花无果花酒伴,想花自有花花看,追蝶弄花花粉散,赏花眼里无花贱,花谢亦是花磨难。

5有关花开花落的诗词谁有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6关于花开花落的诗词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玉勒雕鞍游冶处。

淡烟流水画屏幽,乱红飞过秋千去,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泪眼问花花不语。 泪眼问花花不语,无计留春住, 门掩黄昏?杨柳堆烟。

宝帘闲挂小银钩,

晓阴无赖似穷秋。 雨横风狂三月暮,楼高不见章台路,帘幕无重数,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自在飞花轻似梦三毛的诗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自在飞花轻似梦

摘要:禅源于印度,盛行于中国。从中唐开始,禅宗由农民禅逐渐向文人禅转化,诗学与禅学的结合也日渐紧密,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局面:以诗寓禅,以禅入诗,诗禅合一的禅境与诗境相谐和的现象。本文即拟从禅境与诗境的相互沟通、相互借鉴方面,以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例,分析“禅意诗”将禅宗的心性观和诗歌的意境美相融合所呈现出来的“人境俱夺”的境界。

关键词:禅境;诗境;以诗寓禅;以禅入诗;人境俱夺;《江雪》

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以来,就与中华文化不断地相融合、相适应,尤其是禅宗,是“纯粹中国宗教的产物”,是“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哲学”。魏晋时期,由于僧侣和文士的交往增多,出现了诗僧这一特殊群体。此后诗僧俊彦辈出,从中唐开始,禅学与诗学结合的轨迹已随处可见,柳宗元、刘禹锡、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诗论都与禅学相挂钩。宋代更是推波助澜,颜羽《沧浪诗话》的问世及影响,宣告着禅学与诗学结合的巨大成功。禅学与诗学的结合,对于诗来说,在意境和风格方面受禅宗的影响最大;而禅宗亦受到诗的影响,如以诗的形式象征地表达禅机、禅悟,既含蓄,又文雅。

诗与禅,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其作用和归趣,显然是不同的。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范畴,却在它们发展鼎盛的唐宋时代,两者自然而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以诗寓禅和以禅入诗相济的禅境与诗境的显现与谐和。从此,诗使禅意美化,禅使诗意深化;禅境因诗而有迹可循、耐人寻味,诗境因禅而意味无穷、浑融超脱。正如元好问诗所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而柳宗元 《江雪》这首小诗,诗意、禅味俱全,人、境两俱夺,正是此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实在还有具体分析和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 禅境与诗境

禅,是梵文音译“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如汉魏时便常译为“静虑”

“禅定”,转义为禅宗之禅。在佛教禅观学派中,禅定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它要求修持者息

杂虑,心专注于一境,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欲存静,厌离生死,久之则达到身心轻安、精神愉

悦、关照空寂明净的状态,就可从世俗苦海中超脱出来,获得一种大智慧,即所谓大彻大悟。”

(蒋述卓语)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到唐代,中国禅宗创立,一反印度的禅定法,主张见性

成佛和明心见性说。在修行方法上,反对坐禅,如南禅之宗的慧能大师,便主张“顿悟”,“顿见

真如本性”。禅宗与禅定之学虽然在理论和修行方法上所持观点不同,但都追求心灵的彻底解脱和

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佛法大意的心悟上,禅宗仍持“禅定、静虑”之说。只有能静能悟,才能明

心见性成佛。因此,禅境就是“通过静虑去欲的禅观或者是顿悟见性直觉关照活动所达到的那种万

念俱灭、物我等同、梵我合一、生死无别、动静无异,宇宙万有处于一种通达无碍、圆融一体的绝

对无差别、绝对自由的境地。”(蒋述卓语)

诗境,即诗之境界,亦或意境,近代王国维标举“境界说”,朱光潜亦采用之。可以说,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首先是“意”与“象”概念的提出,继而是唐代“意象”范畴的广泛使用,但意境说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境”的概念的提出与使用,这标志着意境说的初步形成,加之唐诗丰富的创作实践,终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境生于象外”、“境,象外之象也”,这个概念是在中唐时候提出来的,这与当时禅境与诗境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是分不开的。诗境有许多种,如按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划分,诗境便有二十四种风格;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大体划分,则有“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在朱光潜看来,“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诗的境界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因此,诗境不仅是一种艺术化形式表达,也是一种艺术化境界的追求。因了这境界的追求,诗歌引禅智慧而悟入;因了这形式的表达,禅借鉴了诗之方便之门。

虽然禅与诗在作用和旨趣上是大不相同的,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想通之处。首先,都注重内心的直觉体悟,颜沧浪所标榜“妙悟”是也。修禅在于顿悟,若一味坐禅,则易陷“理障”、“法执”,反而迷失心性;写诗更是凭直觉感知意象,于电光火石间激发灵感,将诗人之全部情感外化。其次,都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也是禅境与诗境的一个共同目的。禅宗之旨是明心见性,虽开文字方便之门(所谓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但意不在文字上,而于文字外见境界;优秀的诗歌其诗境往往超乎诗句所承载的涵义而呈现出不可言说的言外之意。正是在求真见性、获取自由等方面,禅境与诗境想通,禅的方式往往就是艺术的方式,禅的境界往往需要艺术的表达,禅便进入了诗;而诗的境界往往也具有禅的意趣,有时候还需要禅意来开拓诗境,诗便接纳并且包容了禅。

前面讲过,禅学与诗学,一为宗教,一为文学,其最终目的是不同的。而诗歌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要和禅学那样达到所谓的禅境,还要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艺术处理方式,一首好地诗歌必须二者得兼。因此,禅与诗,更多的是禅对诗的渗透,诗对禅的吸收、借鉴、引用;禅取诗的形式,作为一种方便之门的工具。李泽厚指出:“无论庄、易、禅(或儒、道、禅),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学。中国哲学思想的道路不是由认识、道德到宗教,而是由它们到审美。”例如,禅学与诗学的结合,有不离文字的禅言诗、不立文字的禅意诗和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的禅趣诗,但从美学角度来讲,禅言诗则只有诗的形式没有诗的意境,算不得好诗,但对于禅学来讲,它的境界较后两者相比倒似更高。在了解了禅学和诗学的相通和不同之后,我们下面看一看以诗寓禅和以禅入诗的相关情况。

二、 以诗寓禅

虽然印度佛典亦有偈颂,形式上象中国的韵文,但并没有诗意。从汉译佛典开始,便开始借中

国诗歌的形式,但正如玄言诗般“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从唐代开始,这一切发生了显著化,因

为诗歌进入了中国的鼎盛时期,更重要的是大量诗僧的出现,他们借诗以说法、启示和传教,尤其

是禅宗的盛行,直接催生了禅意诗的空前繁荣,给后人留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以诗寓禅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用诗句来表达禅宗修行所达到的境界。为方便故,这里我们引李泽厚一段评论来简单说明一下。“禅宗常说有三种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经破法执我执,似已悟道而实尚未的阶段。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描写在瞬刻中得到了永恒,刹那间已成终古。在时间是瞬刻永恒,在空间则是万物一体,这也就是禅的最高境地了。”这里,从禅悟上讲,由外到内,未悟时的彷徨无措、无迹可寻,这还是门外汉阶段;初悟道时“花自飘零水自流”,不执着于佛法、己我,内心清明但似有一股淡淡地忧伤,未能达到澄澈、太一境地;而“一朝悟罢正法眼”、顿悟之后,则为真正得道,与天地、宇宙相往来,游于太虚之外,飘然而遗世独立。从诗意上讲,借用诗句来表达禅境,诗禅相通,可以透过诗句来体悟禅道,首句为“有我之境”,人与物不相隔,可以清晰的读出满山的落叶和无计可施而现出窘态的拜访者,境界不过平常人级别;次句为“无我之境”,人与物两相隔,正是较第一境为高也;末句无我境、无人境、无物之色彩境,空空荡荡,一片混沌天地,天地宇宙间诗句正是天地宇宙间境界。

以诗寓禅,禅通过诗的形式来表达禅境,同时也使禅境美化,从而添加了一些艺术元素,达到了如宗白华所说的那样“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于此同时,也使禅进入诗畅通无阻。

三、 以禅入诗

以禅入诗,简而言之,主要包括以禅为诗和以禅喻诗,细言之,则包括从诗歌创作心理到诗评

论的一系列诗歌活动。以禅为诗,就是将禅引入诗歌创作,包括禅语、禅宗典故、禅味的山林气、

禅境的哲理化;以禅喻诗,就是用禅宗的观点来论诗和评诗,具体地说,就是以禅理论诗理,以禅

趣说诗趣,以禅法说诗法。唐宋之时,大多数诗人深受老庄影响,且与禅宗教徒来往密切,皆能好

禅,又加之“禅与诗,用心所在虽二,而心之作用则一;了悟之后,禅不可言说,诗必托诸文字,

然其为悟境,初无不同。”(钱钟书语)既然诗禅不二,那么诗人援禅入诗,便是自然事也。

前人不论是关于以禅为诗还是以禅喻诗都已有精辟的论述,我既无新资料亦无特别新意,因此此处不再赘述,今简要论述一下诗家以禅入诗为诗歌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题材的山林化。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中那些意境空灵的诗作多是山水诗,这是与禅宗分不开的。按理说,山水意识的兴起是由老庄道家思想开始的,可是当时文士却津津于玄谈、清议。实际情况却是“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禅学融合了老庄思想,以禅理入诗,以禅学关照方式作诗,从而促进了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歌的独立和兴盛。其次是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大量的引用禅宗的偈颂、语录等形成的语言风格。这里面好像有一个矛盾,那就是中国诗歌好端端的为什么会选择一种通俗化的语言风格。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一方面说明了禅宗在当时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人士大夫尤其偏爱;另一方面是因为六朝骈体之文追求华丽灿烂文锦被视作一种俗,按照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原则,采用平淡通俗的语言,显露深邃的禅意,应该是当时的一种潮流,然后作为诗歌文化习惯沿用下来。最后是诗歌发展的哲理化趋向。这个特点最是明显,引禅入诗,而禅宗中的偈颂、语录等都是饱含哲理的语句,诗人们在此过程中倒不是全盘“拿来主义”,而是与中国传统诗歌相结合,使禅理诗化,形成了两宋时期流行的“理趣诗”。可以说,自从诗与禅结合开始,就一直没有分离,并且携手并肩一直走到今天,诗中有禅境,禅中有诗境。

四、人境俱夺:《江雪》

上面我们大体分析了诗与禅、诗人与禅僧、诗境与禅境等之间的一些相互关系,却基本没有举例来做具体分析,这方面我们主要是考虑诗是完整的一首诗,而联系又是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决定单独取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做一个综合分析。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政治上的苦闷不得伸展,“兼济天下之志”已是遥不可及,于是整天和自然为伴、山水为伍,徘徊于佛寺禅院。一方面醉意于山林,一方面又借佛禅以排遣,他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而《江雪》就是此时的一部作品,这首诗历来为人所喜爱,传颂至今,仍是诗家之名篇。苏东坡云“殆天所赋,不可及也”,范晞文评价道“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江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黄周星曰“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

1. 清赏《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鸟飞绝、人踪灭,既是指一种状态,发生了的事或结果,也是一种过程。语词强调的重点不

同,解读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不管哪种,寂静的氛围铺天漫地,一横向,一纵向,镜头由远到近、由散视到确定聚焦点。孤舟上承寂静之态,下启思考之境;蓑笠,开始点睛,莫非是下雨?独钓二字表明,舟是孤的,人是独的,一人一舟倍添冷清;一个雪字揭晓了答案,原来是下大雪;一人一舟一江雪,怎不令人心寒?一股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气倾泻而出。是孤独,是清高,是冷清,是不甘,是无奈,还是清高?一江寒雪,鱼是钓不上来的了,怎么办?心灵安处是吾乡,没鱼也罢,索性钓雪,钓得起一竿纯净。

一首小诗,代表的也是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柳宗元在他的诗中表现了什么精神、追求一种什么境界呢?众说纷纭,不过大体如吕国康总结的那样有四种:“一是清高孤傲说,一是佛禅说,一是政治批判说,一是希望援引说。”笔者认为,后两种似乎不大可信,政治批判一说,牵强比附当时政治环境,《永州八记》亦是同时期作品,怎么不见得是批判政治呢?且此诗中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相关证据可以证明;希望援引一说,这显然是受姜太公钓鱼典故的影响,认为“世人皆醉我独醒”,希望如姜太公般被重新启用,然仔细分析,亦觉不妥,既然要革新光靠自己是不够的,再说柳宗元以前也居其位过,何以要“独钓”呢?这只不过是附会,几率渺茫,柳公不是那种不切实际之人。前两种各有道理,但是都显片面,柳宗元是“以儒释佛,儒理佛义融合为一体”的思想观,因此他笔下的诗也必与此息息相关。

2. 诗之意境美与禅境观

正如在前面我们所提到的那样,诗境与禅境是相通的,而柳宗元的这首《江雪》更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诗的意境美和禅境观时便不单独来谈,而是放在一起。这首诗从意

境上营造出一种寂静、空灵的形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于一种矛盾上的和谐统一;这首诗还

借用了佛家“飞鸟喻”的譬喻方式,来表达寂静状态下的禅境观;这首诗写出了冷清、空寂的禅

境,因此被常常引用来说明“人境俱夺”的状态。

① 寂静之境,空灵之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运用反衬手法,静中点动,动中寓静。

上面我们提到有两种解读方式,现在看来,更应该偏重于第二种解释,是一个从发生到完成完整的过程。由动后静,鸟飞、人行,之后一切恢复平静,唯独只有一个老翁孤舟独钓,正好衬托出了渔翁傲然独立、孤芳自洁的形象。借景抒情来表现人物形象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但这里的写人不独是诗人的境遇、心态等的自我写照,而是和歌德的《浮士德》一样,彰显着一种“浮士德精神”,而这里则是对寂静、禅定心态的坚守,超脱人生而遗世独立的追求。

鸟飞绝、人踪灭,呈现出一大片的空境,千山、万径是有,以有之多衬出空之大。“空故纳万境”,而这空灵之境不仅是物的空灵之境,同时也是指诗人之心是空灵的。空是禅悟的一个基本概念,心无挂碍、了无牵挂,则已经破除了法执、我执,达到了身心超脱之境。从而“摆脱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牵绊,呈现出一种不可言喻的禅悦。”

② 飞鸟喻

《江雪》这首诗境界幽僻,旨趣深远,立意清冷孤寂,是一首山水诗,但非

一般意义上的山水诗,而是以佛家飞鸟喻入诗,别有深意的禅意诗。前面我们提起过禅言诗、禅意诗与禅趣诗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指出禅意诗是这三类诗与禅结合艺术成就最高的,既得禅的心境,又得诗的意趣,而《江雪》便是一首杰出的禅意诗,“不立文字”而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达出它所蕴藏着的诗境和禅境。这种禅定、寂静的境界是和佛家的“譬喻”有内在联系的。

譬喻,就是“托此比彼,寄浅训深”,以此来帮助信众喻解抽象难懂的佛理。飞鸟是许多佛经中均可见的一个譬喻,张节末在其《禅宗美学》中列出了它的出处。“《增一阿含经》卷十五《高幢品》:‘或结跏趺坐,满虚空中,如鸟飞空,无有挂碍。’《涅槃经》:‘如鸟飞空,迹不可寻。’《华严经》:‘了知诸法性寂灭,如鸟飞空无有迹。’”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飞鸟喻”,就是以飞鸟作为喻体,以飞鸟高飞远逝之后了无痕迹来比喻缘起缘灭,一切诸法终归于寂灭。

我们再回来看《江雪》这首诗,“鸟飞绝”正是鸟高飞远逝后无有踪迹的体现,与下一句一起渲染出了空静的氛围,缘起缘又灭,不驻(住)于心,这也就好理解诗歌后两句渔翁不为寒雪所动而依然在江中独钓的缘故啦,既然心已经达到寂静之境,又怎会理会外界自然之变故,采取的是一种禅观的态度,“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一下,从诗歌的“起承转合”角度看诗的结构,第二句并未承接首句意思而铺设开来,而是采用平接手法,第三句不得已要兼收承与转之大意。这种处理方法我认为有两种妙处:一是呈现出一幅幅画面,即不是像一般诗那般紧凑,而是以一幅幅意象式画面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随之而来的是寂静、空灵、清冷的意境形象,尽得“诗中有画”之妙;一是由镜像平铺到突然聚焦,正如禅宗在直观思维中当下顿悟,把读者由意境之境领到禅境之境。佛家讲“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鸟飞喻亦是如此,通过譬喻而达到一种寂静的禅境状态。

③ 人境俱夺

“人境俱夺”是佛家“四料简”之一,所谓“四料简”是临济宗导引学人悟入的四种方法,是

一个佛学概念,指的是佛学境界,包括“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

俱不夺”。“人”是主观存在,“境”是客观存在。临济创立“四料简”的目的是为了破除对我、

法二者的执着。在佛学应用中,“四料简”是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

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三境界说放在一起的,“夺境不夺人”和“夺人不夺境”与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相对应,其它两两对应。

人境俱夺的境界,即破除我执和法执,前文以诗寓禅中引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时提起过,柳宗元的这首诗也是破除我执、法执,人境俱夺的一个典型例子。人境俱夺的含义好理解,可是在佛家中,这种境界并不是最高的境界,那么这首诗何以还被常常引用呢?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柳宗元的独特审美感。这是一首诗,是一种艺术表达,不仅需要佛禅那般悟入,还要写出,即王国维所讲“既需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难度上增加了一个程度。更重要的一点是,柳宗元虽自幼好佛,然是儒家“文以明道”的倡导者,兼济天下之心与独善穷身之意往往矛盾,但终究在矛盾中前进,使之趋向于谐和而非弃之一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江雪》这首诗,有空观,有禅境,却依然不改其志,“孤舟独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枯寂、清冷之境,一种人境俱夺之境。在这里,与其说是柳宗元不能体悟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人境两不夺”的境界,倒不如说是柳公的一种个人坚持,一方面真实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表现对人世的留念与坚守,不悲世,不厌世。

诗与禅相结合,既是诗家之幸,亦是禅家之幸,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同时也将文人士大夫与禅宗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修行的境界到了,二者皆能“无意于佳而无不佳”,正如《江雪》一诗所显示的境界一般。故曰:“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禅俨然”。

1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关于春天的诗句(有赏析的和解释)

关于春天的诗句如下:

1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3有关春的诗句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寄人二首(其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4十句关于“春”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5关于描述正道和无尘的禅意诗句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6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唐) - 《题都城南庄》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 (唐) - 《叹花》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谢灵运 (南北朝) - 《入彭蠡湖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 (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 黄庭坚 (宋) - 《次元明韵寄子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 (唐) - 《咏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 (唐) - 《春晓》燕燕飞来,问春在哪里,惟有池汤自碧 - 姜夔 (宋) - 《淡黄柳》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 欧阳修 (宋) -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 (宋) - 《春日》。

7关于春的诗句大全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金门答苏秀才》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6、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初春小雨》 7、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8、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9、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1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12、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清明二首》 13、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5、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16、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17、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2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2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2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2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2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27、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3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宋·苏轼《春宵》 3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东方虬《春雪》 3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3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3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落日忆山中》 39、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送祁昂滴巴中》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41、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42、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 4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唐·杜甫《登楼》 47、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4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月》 49、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50、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远怀舍弟颖观等》 5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中行乐词八首》 5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己亥杂诗》 53、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感春五首》 5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5、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5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张 栻《立春偶成》 57、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古诗兰若生春阳》 58、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59、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满江红》 60、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61、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 62、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63、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懈恋花》 6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明·汤显祖《。

8古诗中的关于“春”的诗句所表现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

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出处,即屈原《离骚》中灵魂的告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3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