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最有禅意的句子

睡莲最有禅意的句子,第1张

睡莲最有禅意的句子如下:

我就如那一株睡莲,开在安静的夜里,清风阵阵,星稀月朗。有谁看到我静夜里的美丽?我知道在明天,早晨初升的日头,会照亮我晶莹的泪珠儿,在我的睫间闪烁;早晨的薄雾,迷漫包裹,如同我披在肩头的那件薄衣纱衾。

这时,我仿佛又听到了,深沉的二胡曲《睡莲》,情感,思恋,忧伤,一下子涌上心头。你默默无闻的来,你静静无声的走,轻轻地、轻轻地沉降在湖水中。雪花飞舞,你的残叶折茎,还在湖水的冰层中,闪耀着你的光彩。睡吧,美丽的睡莲——我的睡美人。

睡莲,俗名“子午莲”,又称“睡美人”。多么优美的名字,多么优美的花朵,你醉倒了多少情侣,你温馨了多少夫妻。“出淤泥而不染”,纯真清洁,给人以神往。莲花托浮在湖上,满池的情缘,是那样的清廉。难怪佛祖打坐,首选的是莲花宝座,真情是那样的高雅。

看着眼前满池盛开的睡莲,我不禁为这些美丽的“出水芙蓉”而陶醉。自古以来,睡莲在人们心中永远是美丽高洁的形象。

睡莲的美真是名副其实,它比荷花小得多,花瓣有红的、黄的等颜色,紫红娇艳,霞映澄塘,极为艳丽。它的花蕊是**的,健美挺拔,一丛丛一束束地挤出花瓣,绽开轻盈的芳香。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看到一些句子,中国语言的意义非常的多,有很多我们常用来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的场景表达的意义不一样,以下分享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1

 1、莲花儿开,莲叶儿摆,开在心上,开在脑海,随风自在,露珠摇摆,若隐若现。

 2、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心若磐石,也敌不过过眼云烟,一念心静,一念浮华,莲落红尘,几人可渡。

 3、今生,今世,莲心不染,只为等你,等你轻轻路过我所有的芳华,并且妥帖收藏,免我苦,免我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4、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

 5、心如莲花,才能一路芬芳,无论经历多少变迁,依然从容淡定,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只为心中的那一缕清芬。

 6、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

 7、今生,今世,莲心不染,只为等你。

 8、莲,朵朵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点缀圆池,亦可怜。

 9、今生,我愿学莲,守着余下的温情,修行一段慈悲的光阴,护佑身旁所有的至爱。

 10、孑身独处淡然行,烦恼万种皆是空,守一点心梦的灯光,听一曲心灵的悠扬,让灵魂在无边的黑暗中沉淀后,幻化为清澈的溪流,我愿意如莲洁来洁去,自生自落。

 11、愿做菩萨那朵莲,沐佛光,净禅心!积佛缘,得福报!

 12、心灵的平静才是人生真正的平静,身入菩提海,心似莲花开,胸无火冰欲,月到风自来。

 13、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

 14、心中若有美,处处莲花开。

 15、瓣瓣莲花,片片含香,不为炫耀自身的美丽,只为静静地绽一缕芬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争不抢,虽满池娇羞,出水芙蓉独自开。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2

 01、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02、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

 03、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南北朝《西洲曲》

 0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0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0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

 07、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08、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宋·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09、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10、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温庭筠《莲》

 11、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元·丁鹤年

 12、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皇甫松《采莲子》

 13、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

 14、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梁·吴均《采莲曲》

 15、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欧阳修《渔家傲》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宋·朱淑真《新荷》

 1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李白《采莲曲》

 19、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宋·秦观《采莲》

 20、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宋·张耒《江南曲》

 21、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22、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宋·杨万里《红白莲》

 23、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宋·何应龙《采莲曲》

 24、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唐·孟郊《乐府三首》

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微信3

 1、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钱氏池上芙蓉》

 2、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鹧鸪天赏荷》

 3、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4、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5、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7、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8、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咏新荷应诏》

 9、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

 10、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水仙子咏江南》

 1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2、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古风》

 13、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

 14、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15、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渭川田家》

 16、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7、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18、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祝英台近荷花》

 19、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蝶恋花》

 20、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咏荷诗》

墨痕的禅意是:历经磨难,终于大彻大悟,人生是一场旅行,当下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墨痕》讲述了一位画家为突破自己,决意跋山涉水,行走天地,找寻画之真谛的故事。墨痕歌词表达了至纯至高的感情,表达的是此爱至深、至大、至真。

达到了深爱如醉、大爱如痴、的爱之境界,只能用我的行动证明你是我一生的真爱。如诗如歌如画。

赏析

画家的笔下,几簇蔷薇繁花似锦、三两文竹清丽脱俗,妙手丹青,跃然纸上,散发淡淡墨香。而那挥洒自如的山水背后,其实有着观者看不到的聚散浮生、情深缘浅。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历经人生四季、离别漂泊,画家终领悟一幅画的价值不在于精湛画技、身份尊贵或生活富足,而是执笔之人画中所投入的情感。

即便是那“伤心一抹”,亦是疼痛释然后化作的感动。原来那描绘山水万物的墨痕,不只是墨的痕迹,更是墨的伤痕。而歌中的最后一句,亦是珂矣对有缘人美好未来的祝愿与期许:编舟载月,载你到这晴好的山河。

  佛经是佛教的教法教义,被当做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指南。佛经中有很多有禅意的句子,阅读佛经就是思考经文对自己的意义,将经文内化为自己身心的修持,你认为哪个句子最有禅意呢?那么本期的佛教文化,为你解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出处是《六祖坛经》上的,当年五祖为了考证哪个徒弟有资格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叫他们各写一个诗偈做检验。于是六祖慧能大师就写了此偈。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佛性如同明镜一样,虽然空无一物,却能如日光朗照,让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本来是清净无染的佛性,却因为我们的各种颠倒妄想把我们的天真佛性遮蔽了。从总体来说这个偈子见到了佛性的体,没有见到佛性的用,悟到了一半,后来再次听五祖为他讲述金刚经,当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才恍然大悟,见到空性之后还要发菩提心把佛性用出来,不然就堕恶空了,于是重新写了一个偈: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最后一个何期自性即是我们佛性的用,能够生起成千上万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这就是发菩提心,菩萨六度万行,成佛的必经之路。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菩提本自性,是说众生皆有佛性,佛性皆在自心,只是经历累劫,无明妄动,有所偏爱,中贪嗔痴毒,处烦恼中,心随境转,迷失于境中外相,做诸业障,于是菩提自性如乌云遮蔽,终日不得见。但虽然不见,它仍然在那里。 性净是菩提。去除诸业障,自然菩提性现。只是这业障是数十亿年积累下来的,层层遮蔽,很多都成了习性。俗语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就是指的习性很难改变。业力虽不可思议,习性虽难改,并非不能改,只不过要难行要行,坚定不移。从现在开始时时行六波罗蜜,终可以去除业障,见诸本真。 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菩提本自性,它就在那里,不是可以修作来的,它是我们成佛的基础。修行,是要去除业障和偏爱,菩提自现。另外。修行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要去除分别、二见。非相非非相,相中有佛,相亦非相,本自不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空即是色的意思是最根本的空其实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涵盖了一切,包括所有的感知举例来讲,我们这群人沿着时间轴在前行,任何一种可能性都铁定会发生的。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人心中的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善恶循环。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这句话是从懒融禅师的偈子里摘出来的,以对“意修”作个注解。懒融禅师的偈子很好,大家都喜欢引用,大多引用四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完整的偈子是八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做功夫正在用心时,却不见有念可起,就是“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拐弯抹角大谈佛教名相,劳心费力;直指心源,不说余话,便没有那么繁琐、那么沉重。这就是“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大道无形、真心无相,虽然无形无相,却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事事物物虽然都是它的妙用,觅它本身却又了不可得。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大乘佛学本来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敢精神,这是佛教救度众生脱出苦厄积极入世的一面。如民间最常说的“十八罗汉”即是已修成正果,但不住涅槃的人物,他们受释迦摩尼佛祖的嘱托,常住世间,为众生福。 这里指出学佛者的修习,并不仅仅是消极地克制欲望情感,而是在于积极的磨练意志,激发志气。这种佛学精神发扬到革命事业中,就是要彻底去除一切私欲。只有这样,才能勇往直前,没有任何缚累牵挂。对于革命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威胁危险,不但不可惧怕,而且要视为磨练激励的好机会。佛门常说,有因无缘不能结果。如果说普救众生是因的话,那么艰难困苦即是缘,只有因缘和合,修行人才能开悟,也才有可能取得正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0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