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读书笔记之五——慈悲与爱

《佛陀传》读书笔记之五——慈悲与爱,第1张

1感受有三种——好的、不好的和两种都不是的,三样的根都来自身心的领会。感受就像其他物质和精神现象一样,有生有灭,感受不是恒常的。几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对实相的错误见解。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来破除无明的。

2舍离佛和目犍连的才智、勤奋和领导能力使他们成为僧团的佼佼者,他们与乔陈如和迦叶合作,组织和领导僧团。

3唯一不会退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美丽的生灭正如其他现象一样。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

4重聚:佛陀回家了。乞食是一种帮助比丘锻炼谦卑和一视同仁的修行。受穷苦人施予一个小小的马铃薯,与受帝王的美食供养是无异的。

5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佛陀先静下来一会儿,以感受一下在座的众宾客,然后缓缓说道: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人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人们困在内里,不能自拔。必须看清楚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

6戒、定、慧——在觉察之道上,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致平和与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

7生命不只有痛苦的一面,也有美妙的一面。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妙一面的感觉。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名利消失得很快,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

8爱里生苦——爱之中确实隐藏着痛苦的种子。慈悲之爱,是没有分别心与执著的。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9.父王安详离世。

10正如一个少女在香水中洗过秀发后获赠一串莲花或玫瑰花时的兴奋,女子也可以受戒出家。

11僧团分裂了——经师、戒师之争,佛陀出面,争论仍未止息。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快。

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纷争。我们要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四大戒是:不*、不盗、不杀和不要在未证道前夸耀自己已证道。有人讥笑佛陀和他的弟子不劳作,佛陀答道——我们把信念的种子播在致诚的心田上。我们的犁是细心专注,而我们的水牛就是精进的修行。我们的收成则是爱心和了解。没有信念、了解和爱,生命里便只有痛苦。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我们称它们为四无量心。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独自修行并不代表不需要同修的支持。与同伴作无聊的闲谈或言说是非肯定对修行有损,但是得到同修道友的支持对修行却使非常重要的——同修良伴。佛陀用一首偈语总结他所说的——不要追逐过去。不要迷失于未来。过去的不再。未来的未来。彻视生命的当下,此时此处。行此道者,安稳自主。我们必须今天精进。明天已太迟。死亡随时将至。哪有商讨之宜?智者称赞那些日与夜专注生活的人为更殊胜之独处者。《独处殊胜法经》

12拈花微笑——佛陀以极其温柔高雅的姿态把莲花拿在手里。每个人都转过头望着迦叶尊者,只见他在微笑,他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过佛陀和他手里持着的莲花。佛陀开示——与一朵花的接触,就是与奇妙的实相接触,也就是与生命本身接触。

13终止内心的暴力——五种妨碍解脱的障碍:欲念、嗔恚、渴睡、激动、怀疑。五蕴: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七种导致正觉的因素: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舍离妄法。四圣谛:苦的存在、集而成苦的原因、苦的破灭、灭苦之道。这些全都是心识产生的物象,亦即万法之本。《四念处经》

14央掘摩罗——大海虽无边,回头却是岸啊。

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即是佛陀唯一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像世俗的感情那样有选择的给予。佛陀的感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一切众生都施与帮助,而不舍一众生。

佛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平心。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耶输陀罗在花园欢快的荡着秋千,她想起了悉达多王子充满爱与关怀的眼神,一见为之倾倒的笑容,和如旋律般悠扬的声音。

而此时,她的父母善觉王和甘露王后在讨论着他们的心仪女婿。 甘露王后喜欢悉达多,而善觉王喜欢提婆达多。

这天,悉达多和提婆达多一同前来天臂城。

悉达多和提婆达多分别向向善觉王和甘露王后问安后,提婆达多拿了一盆荷花走向耶输陀罗要送给她。

耶输陀罗并没有接过提婆达多的荷花,而是转向问悉达多:你没有东西送给我吗?悉达多。

悉达多笑着说: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接着,他从怀里拿出一朵荷花,送给了耶输陀罗。耶输陀罗开心的收下了。并对提婆达多说: 你的这些花,还是留给你吧。

提婆达多不服气,问道,这花有何不同?

耶输陀罗说: 花没有不同,但情意不同。你的花都是仆人们采的, 而悉达多的花是他自己采的。你看,他的脚上还有泥呢。

甘露王后立即吩咐人为王储殿下浴足。 耶输陀罗欢快的拉着悉达多走了。 提婆达多愤愤地盯着他们离去。 善觉王对提婆达多提起他猎杀豹子的事,这才让提婆达多高傲地扬起了头。

耶输陀罗和悉达多来到河边,悉达多就在这里沐足。

耶输陀罗说: 我听说你安排一位宫妓和拘萨罗的信使成婚。

悉达多眼里泛着光芒说: 是呀, 他们彼此相爱。

耶输陀罗说:这么说,你现在懂得爱情了?

悉达多说: 一点点,可还是缺乏经验。

耶输陀罗娇羞的跑开了。

晚上,悉达多带耶输陀罗回到了迦毗罗韦。他在水池里点满了烛灯,迎接耶输陀罗的到来,烛光闪烁,分外美丽。

耶输陀罗说:既然你学会了表达情感,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你知道爱,告诉我,什么是爱?

悉达多说: 你说的对。爱浓于水,比光明更灿烂。释放于双眼,没过心灵,让言语芬芳。那就是爱。 爱随处可见,在藤曼和灌木中,在大海和河流里,天鹅彼此跟随是爱,青蛙季风中的鸣叫也是爱。

耶输陀罗打断他说: 再说说,爱降临人间又会怎样?

悉达多说: 使人无所畏惧,甚至为爱人献出生命。

耶输陀罗说: 那你会为我献出生命吗?

悉达多说: 是啊,当然, 你可是我的朋友啊。

耶输陀罗不解:朋友?没有别的了?

悉达多说: 还有什么?牧儿?

耶输陀罗哭泣着跑开了。

悉达多不解的自然自语: 时而笑着跑开,时而眼泛泪花,我不明白, 你到底想要什么?

耶输陀罗回到了寝宫。这时,正好拉什卡经过,看到耶输陀罗在哭,便问她是不是悉达多说了什么。

耶输陀罗说:他什么也没说, 没有说出我想听的话。

拉什卡问她想听什么?

耶输陀罗说:就是我很想你,我很爱你。但是悉达多说的只有知识。好像他从未经历过爱。

拉什卡让耶输陀罗随她来,带她去看一件东西。

原来,那是悉达多亲手为耶输陀罗做的雕像。

耶输陀罗抚摸着雕像,激动的落泪。

拉什卡说: 有些人, 不擅于用言语表达感情,却并不意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王储殿下都不知道他是多么爱你。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纠结不已,这时候其实就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解惑了,而在佛教中就非常多这样的例子,佛教的哲学是非常的具有道理的,想要明白其中的智慧,也是需要自己去动脑思考的,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难陀是舍卫国城里一位富翁的独生子,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难陀聪颖绝伦的智慧,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就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非常怠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别说下床走走,就算起身坐一会儿也不肯。

富翁看着儿子这麽善解经论的道理,便邀请外道六师如富兰那这些人来家里教导难陀。在一顿丰盛美味的宴席之后,富翁便对富兰那等人说明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情形,希望他们能调教这位生性怠惰的儿子;于是,几位外道师就随着富翁一起来到难陀的房间,没想到难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富翁看着儿子这麽不受教,苦恼地以手托住双颊,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是释迦牟尼佛化导众生的时代,佛陀经常不分昼夜观察众生,只要发现有苦难的众生,便慈悲前往为其宣说佛法,使能心开意解,远离烦恼与痛苦。此时佛陀遥见富翁正为孩子忧愁不已,便和比丘们一起来到富翁的家里。说也奇怪,难陀一见到佛陀,便立刻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并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并且呵责他赖床、贪睡,又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因为难陀非常尊敬、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恶习深深自责,并生起惭愧忏悔的心。

最后,佛陀赠予难陀一根檀杖,并且告诉他:“你今后如果能够勤奋,那麽你只要稍稍用心扣打这檀杖,它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乐声结束后便能看见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宝物。”难陀听了佛陀的话,立刻试着扣击这根檀杖,果然听见了美妙的乐声,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宝物,欢喜得不得了,便在心里想着:“我现在不过是稍微努力一下,竟然能获得这麽多好处,如果以后更勤劳,一定会获得无上的大利益。”

从这刻起,难陀一改赖床好睡的个性,他甚至邀约众人一起去大海采集宝物,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满载而归。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及诸比丘。佛陀因而再度为难陀宣说种种佛法的道理,难陀听得法喜充满、心开意解,立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并且发大誓愿:“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众生之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令得解脱;无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盘者,令证涅盘。”难陀发完弘愿后,佛陀听了微微一笑,口中并放出五色祥光。

这时随侍在侧的阿难尊者看见佛陀微笑,恭敬请问:“如来尊贵庄重,一向不随意笑,现在是什麽因缘让佛陀微笑呢?”佛陀问阿难:“你可有看见懒惰的难陀入海采集宝物、满载而归,还以饮食供养佛及众僧?”阿难回答:“是的,看见了。”佛陀继续说:“难陀再经过三阿僧只劫的未来世中,就能成佛,佛号精进力,将会度化无量的众生,我因此微笑啊!”在座的僧众听闻佛陀此番开示,都明了精进的重要性,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佛陀有感情吗?佛弟子都希望将佛陀神化,说佛陀跟人不一样,感情是很污染的,感情是很烦恼的,佛陀应该没有感情。不是的!佛陀是很有感情!佛陀的感情是对一切众生都施予平等之爱,他的感情就是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爱之上是慈悲,慈悲之上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陀的爱,佛陀的感情,是很难用凡夫心衡量而能明白的。

什么叫“同体大悲”呢?这是说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如拔除自己的痛苦一样。我救济你,你要好好爱惜啊,下次我就不一定管你了;可是,佛陀的大悲不是这样的。比方我的手烂了,长了烂疮烂肉,好臭哦!但是,因为是我的手,我要好好的保护它,好好洗涤,好好敷药,我不会嫌弃它,因为这是我的手、我的身体,我当然要爱护。对一切众生,哪怕是陌生人,你如果想:“他跟我有关系,他就像是我身体肢节的一部分”,这是视人如己的悲心,就叫同体大悲。学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可以先观想把彼此立场调换一下,假如我是你,推己及人,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就容易生起了。

佛陀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为父亲担棺,你说他没有感情吗?我当初在写《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最欣赏佛陀对感情表达的方法──非常清净,非常圣洁,真是不着痕迹的感情。

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二年,回到他的故乡,跟父王、诸兄弟们谈话,曾做过他王妃的耶输陀罗急着想见从前的丈夫,已经等得非常焦急;怎么还不来看我呢?好不容易,佛陀来了,耶输陀罗妃想:他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骂一骂这个忘恩负义的薄情人。但是,当她一见到佛陀那种慈悲庄严的样子,耶输陀罗妃立刻跪下来。当我写到这一段时,我也不禁挂念:佛陀怎么办呢?因为他是佛陀,他不是一般的人呵,成就觉道的佛陀,已经不是耶输陀罗的丈夫了,他要如何面对耶输陀罗呢?但是,伟大的佛陀真是了不起,他对耶输陀罗说道:“耶输陀罗,对你,我是很抱歉的,但是,请为我欢喜,我对得起一切众生,我成就了佛道,我是佛陀了。”这种话既能安慰耶输陀罗的情绪,又能表达一位觉悟者的立场,一般人即使有心想学,恐怕也很难做到这样慈悲和智慧两全的境地!

我已几十年没有见过我的母亲,我很希望能把她接到日本见一面,终于,她来了,在日本成田机场,因为有几十年没见面,远远地,我心里就想,这是不是母亲呢?当她近我的时候,已经像要大哭一场的样子,毕竟是分别几十年的母子相会啊!但是当时的情况不同,我立刻跟她说道:“这里不可哭,跟我来!”;那是飞机场啊,哭什么?我那时候,仿佛看到她要落下来的眼泪,马上又收回去了。我的意思是:要哭,也要到房子里面才哭,不管什么样的情感,最重要的,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情绪,自己要能驾驭,要能控制,才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佛陀为生病的弟子拿茶拿水,为年老的弟子穿针引线缝制衣服,佛陀是有感情的,那种纯真的感情,佛教里称为“慈悲”。

《善生经》主要有两个译本,关於夫妻相处部份,分别如下所述。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4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