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第1张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The plot of the mother’s day》时,可以先介绍 Sarah 的话语:“Hello,boys and girlsI am Sarah I’m helpul 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ook the meals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而获得的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首先,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

何谓主题意义?比如,学生读到了一篇有关“Active Learning”的文章。该文就如何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并给出了具体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提取出五点建议而没有挖掘到文本深层次信息的话,就没有抓住主题意义。抓住文本的主题意义,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作者是怎样表述的

作为读者,我们要怎样看待,以及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按照上述例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五条建议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概念,学生是否认同,以及五条建议如何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强调“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在知晓文章内容后,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判断,并将所学付诸实践。

基于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层理解,而文本分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文本分析不到位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文本分析时,教师要利用What、Why、How这三个关键词丰富对文章的认识。即不断理解文章“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这件事”以及“怎样说的”,从浅层信息入手,研究作者在表达过程中采用的语言和篇章结构,逐渐深入到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教师要建立“挖掘文本”的意识,鼓励在集体备课时能够与同组教师共同研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教师要考虑活动的设计。

按照布鲁姆(2009)的学习能力分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从浅层次的“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入手,引导学生的思维层级不断深入到深层次的“分析”、“评价”与“创造”。如前面所例举,学生在学习并理解了文段主要内容后,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可以谈一谈哪一条建议适合自己、哪一条不适合自己等。

第三,教师要考虑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如果在一堂课中的反馈仅限于“good”“sit down please”“next one”等内容的话,则不免让人将本节课与“习题课”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这里我们看一个例子:

课堂中,学生阅读了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在父亲离世后顽强拼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提问“What happened to his father”。一名学生起立,回答“He died”。而后,教师用“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反馈。

惊愕之余,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的期待是来自学生的正确回答,但却忽略了课堂中重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情感沟通,让本应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索然无味,情感淡薄。

第四,要考虑学生的思维。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课堂经常存在思维缺失的问题。无论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还是教育界近年来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其含义都非常广泛,绝不仅限于“质疑、批判或是提出反对观点”。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角度而言,只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做事情,就有了思维的成分。只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做事情、说事情,引导学生思考对所学文本是否认同,以及认同或者不认同的原因,就契合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思维不能孤立而谈,要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一项技能中。学生学完词汇后进行分类,体现了思维;学生观察和分析语法现象,总结出语法规律,也体现了思维的过程。阅读学习时,学生在总结、概括、推理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亦是思维。写作学习时,学生力求做到文章逻辑性强,能富有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想法时,仍是思维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目前,我国已明确教育改革方向,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很多读者依然充满了困惑。为此,晨报教育周刊采访了英语教育专家、《典范英语》专家委员会成员霍庆文先生,请他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晨报记者:记得您写过一篇《立学以读书为本》,文中提及阅读是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什么如此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霍庆文:读书本来应该是学校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和方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读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除了教材和教辅几乎没有阅读,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功利,大家往往只看分数,不看素养,一切围绕着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根本没时间读书。

读书是育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借他这句话的后半句为题,写这篇文章,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就是想唤醒人们对读书的重视,回归教育之本。

晨报记者:您认为应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霍庆文:“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英语学科的角度讲,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多管齐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理念上,树立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英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英语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用英语“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外语教育观念,以育人为目的。

二、内容上,大量阅读优秀的英文原版文学作品。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能力,就没有学习能力。大量阅读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学好语言的最佳途径,读得越多,语感越好,知识面也会越广。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英文原版文学作品原汁原味,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材料。

三、方法上,采用“基于英文原版文学作品的整进整出”外语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英文原版文学作品为核心,从整体出发,“整体输入,整体感悟,整体输出”,在“整进整出”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

这三个方面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三大法宝。

晨报记者:您多次讲过学习拼读的重要性,拼读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没有帮助?

霍庆文:当然有帮助。拼读是阅读的基础,学习拼读在于掌握拼读规律,而掌握拼读规律在于突破英语认读的障碍,顺利实现自主阅读,这关系到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掌握拼读规律非常重要,是英语学习的突破口。研究表明,拼读是英语国家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的必修课,能够帮助儿童从亲子阅读快速过渡到自主阅读,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和拼写能力。实验证明,拼读比我国传统的音标教学更直观、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效,我国孩子完全可以和英国孩子同步学拼读,早日突破英语认读的障碍,顺利实现自主阅读,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晨报记者:您在《遵循外语教育规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报告中讲到了领导力,领导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作用?

霍庆文:其实,领导力不是领导的专利,每个人、每个角色都需要领导力。教师也一样,同样需要领导力。从教师层面讲,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层面讲,领导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果教师没有领导力,何以培养学生领导力?

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正确的事情代表了正确的方向,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讲的也是领导力,即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或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仅忽视了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也忽视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学十几年英语,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到头来,绝大多数学生却没能过关,学的依然是“哑巴英语”,这显然是因为没有把握正确的外语学习方向,没有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做了大量无用功。我讲领导力,就是希望教师能重视领导力,提升领导力,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做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英语教师,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新课标、新高考有深层次的理解。基于这个目标,2018年暑期我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提出了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任务。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围绕中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外语这个问题总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有的人质疑是否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外语的必要性,也有的人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掌握一种谋生的工具等等。鉴于类似问题,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坚定英语教育的信念和方向,自觉践行通过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故,本次课程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就是提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

诚如刚拿到手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词赫然入目,新课标一书向每位一线教师传递其基本理念: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过研读新课标,我更加明白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教师从事某些活动,而是要使学生行为方式发生有重大意义的变化。课程目标,本质上是针对教育教学的主体的变化和发展而言的,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明确反映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就是指向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单元教学目标也必须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说明新生的变化。

随着对新课标的更深入学习,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意识到原有的教学思路确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过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的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常以听、读、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意义,而忽略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研读过《2017年版课标》后,对新高考、新课标有了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对以后的英语课堂应引导学生去学习什么,如何学等问题都有了更好的答案。下面我以“Lifestyles(北师大版模块一第一单元)”为例,设计崭新的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可以实现:

1自己的话复述英语国家的几种典型生活方式,并表达自己的喜好。此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结合lesson1 A perfect Day和lesson4 City and Country)

2结合各自家庭情况,参与讨论,了解导致生活压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此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结合lesson2 Relaxing)

3能尊重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会明智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此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结合lesson3 A Volunteer Teacher)

4小组合作,讨论英国茶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此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结合Culture Corner 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

本单元目标在设计初心上,严格围绕四大核心素养设计活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其品格和能力的变化。如上所述,单元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有所侧重的目标,不苛求每节课时都实现面面俱到。该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课,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心里上有些许不适应感,在知识上存在欠缺感,因此这样的目标设计和学生心中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的距离感。作为教师,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放慢教学脚步,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在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的同时,老师积极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切入口,想方设法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引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设计理念,学生会渐渐步入正轨,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发展主体的意识觉醒。

总之,单元目标设计难以对学生“包打天下”,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体现对全体学生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教师既能确保学生的共同进步,又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但是,很多学校、老师把教学的目标放在了应试方面,使得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质教育一题入手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人文素养,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培养 人文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世界的真善美,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滋润了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促使大家成为兼有文化素养,身心和谐的人。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对其相关方面的培养和塑造理应作为教育的首要方向加以重视。当前,高中的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站在学生的的角度来说,英语既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不仅可以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心态、理智情感等的成熟,而且随着对英语学习的深入可以更加方便深入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知识,并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人文教育,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舍弃“人文素养”,也就意味着舍弃了语言教学的本质。1、人文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英语作为高考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潜在的功利性不言而喻。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各类考核和指标致使老师在课堂中单纯地向学生们灌输英语中的单词、语法等相关琐碎的内容,并且通过题海战术来培养同学们的语感,以期对各种题型产生条件反射,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在这样功利性大环境的驱使下,使得英语的交际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忽略了作为语言所具备的进行交流、表达思想的本质。除此之外,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被窄化成了从手段到目标的一个过程,语言本身的生动形象被割裂成一个个语言项目,整个教学只注重了简单的接受性的知识灌溉,却忽视了语言多元化价值、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之所在,从而导致聋哑英语、文化休克等外语教学现状的存在。2、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育中体现人文素质教育(1)利用教材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口从当前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来看,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材的整体编排更加注重内容和目标等的系统相关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内容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包括自然科学、文化百态、情感教育等等。由上可知,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为渗透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利用教材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口,是实施课堂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在课堂的语言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导入人文素养,使教学真正落实,值得教师认真考虑。一方面,使教材中涉及到的对话、文章多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话题挂钩,这样促使学生在进行对话或者文章的学习时,同样也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英语角等活动对某项文化进行专题讲座,来弥补门中涉及内容的局限性。(2)教学模式中与学生采取互动环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这就要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很好的互动环节。一方面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在互动开始之前,老师应该布置话题范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查找、搜集,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文化背景。在互动过程中,老师要进行正确积极地引导、评价,让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很好的交流、探讨,确保课堂氛围的轻松、活泼、生动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这也需要老师做足相关功课,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整合。互动结束后,老师应该结合所讲内容,留下相关作业,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人文素养和学生的现状有效地联系到一起,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对相关知识不能跟深入的去学习掌握,因此借助第二课堂教育的形式开展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活动形式可分为阅读、视听、表演等活动来展开。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们推荐适用性强的英语报刊、电子杂志和文学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来关注其的发展动向,并及时捕获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视听活动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去接触英语原生歌曲、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去领略原汁原味的英语,从而发掘英语所体现的乐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演活动中,通过歌舞、课本剧、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英语在生活学习中的乐趣,寓教于乐,从中了解英语国家在举止言行、待人接物、生活习俗方面与我国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进行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召唤。作为教学者,要在教学工程中行之有效的渗透人文素质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取,苦练内功,做好为人师表,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保持外语教学的开放灵活,与其他学科进行恰如其分的结合,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在人文素养内容方面进行整合。除此之外,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尊严、美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使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中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迫在眉睫。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的核心素养服务于英语学习,英语学习即学习英语,主要讲述学习英语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学习英语贵在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运用多温故。

英语学习过程是一种观察,模拟,认识,识记,思考,记忆等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建议从学单词开始就听写背单词(从简单到复杂),建立起人对英语单词声音形象的条件反射能力。

扩展资料:

学习英语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上好课,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口,笔头作业。

学生并不是个个都清楚地知道,怎样听老师上课,怎样进行复习和怎样做口笔头练习。他们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大多数场合下学习方法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不少学生由于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发生了困难。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是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学生必须运用观察方法,思考方法,记忆方法使自己认识学习内容,学会对它进行比较和区分,分清主次;学会把整体分为部分,把部分归为整体;学会掌握概念,运用概念,进行推理,从而全面掌握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第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即所谓的“专心”。无论是上课,课后复习,或做作业,都要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顺利地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提高了一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符合学生的情况,代表了大多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恐怕不能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可能有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学生不提出来,教师就不知道,因此也就无从帮助他们解决。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时产生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提问,使他们把遇到的问题自己提出来,让教师和同学共同帮助解决,使他们在学习上前进一步。

3、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记忆的规律,对于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记忆的规律,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记忆速度和记忆的牢固程度,与他本人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关,也和记忆的要求,记忆的目的以及信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些学生常常说自己记忆力差,学不好外语。他们一到读英语单词时就感到“头痛”或者一边读,一边不停地为记不住而焦急烦恼。要知道这种“头痛”,“焦急”,“烦恼”的心理状态,正是“记不牢”,“读不进”的症结所在。

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改变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告诉他们学习时要精神愉快,满怀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同时也要让他们集中注意边学边想,积极思维,寻巧门,找规律,把外语学好。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才会读得进,记得牢,记得快。

参考资料:

英语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