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基本上是写实,是一首典型的军旅进行曲,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雪山行军图。在大雪纷飞、漫天洁白的大环境下,毛泽东率领十万工农大军,高举红旗,渡过重重难关,向着赣江畔的吉安急速进军。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此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那么急迫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当你面对听众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听众的思想倾向,就能很容易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烦躁不安的听众。他们会局促不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不断抬起手看看手表,并急切地渴望着离开。
其实现在我才明白,我能够和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快乐的谈话,正因为我努力地使他们快乐,所以他们尊敬我,赞美我,使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和他们能够进行谈话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怀着一颗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心。
詹姆士·哈威·罗宾逊在《思想的酝酿》一书里,形容幻想是“一种出于自然而最受欢迎的思想”。他接着说道,在幻想中,我们允许自己的想法沿着它们的各自方向前进,而它的方向是以人们的希望或恐惧来确定的;以我们自然的个体成功或幻灭来确定的;以我们的喜、恶、爱、恨、憎、怨来确定的。世上再也没有比我们自己更能令我们感兴趣的事了。
许多人只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让其他的人觉得无聊透顶,所以他无法成为一名讲话高手。这时,你可以反过来做:引导他人谈论他的兴趣、他的事业、他的成就——或者,如果对方是位母亲的话,谈谈她的孩子们。专心聆听他人的谈话,你会带给他人很多乐趣。那么,你将被认为是一位很好的谈话高手——即使并没有怎么讲。
来自费城的哈罗德·杜怀特先生,在上课时举行的宴会上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讲。他依次谈到围坐在餐桌旁的每个人,说刚开始的时候,他自己是怎样的拙嘴笨舌,而现在他进步多了。他回忆同学们所做过的那些演讲,讨论过的那些题目,他还夸张地模仿其中一些人,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现在的《美国杂志》,销售量剧增,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引起出版界的普遍关注。它的诀窍是什么呢?诀窍就在已故的西德达和他的理念上。记得我刚认识西德达的时候,他还是《美国杂志》中的《有趣人物》专栏的主持人,我替他写过几篇文章。有一天,他和我说:
“人都是很自私的,只对自己的生活有兴趣。他们一点也不会去关心政府是否应该把铁路归为国家所有,他们只渴望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获得提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薪水,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假设我担任了这家杂志社的总编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读者提供密切关系他们生活的信息:比如说:怎样保护牙齿,怎样洗澡有益健康,怎样在夏天时保持清凉,怎样找到合适于自己的工作,怎样面对自己的上司,怎样对待员工,怎样购买称心如意的房子,怎样加强记忆力,怎样在写作中避免语法错误等等。除此之外,人们对周围的人的生平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还可以邀请一些富豪,让他们谈谈自己是如何在房地产事业上赚进了上百万美元的;我还可以找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和大公司的总裁,来讲讲他们是如何从社会的底层奋斗到今天有权有势的地位的。”
就在不久后,西德达果真当上了杂志社的总编辑。当时杂志的销路不广,应该说这本杂志在经营上几乎是彻底失败的。西德达接手后,立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工作。结果怎么样呢?杂志的销售量急速上升120万份、30万份、40万份……越来越多!这样的改变,仅仅是因为里面的内容是一般民众所希望阅读到的。没过多久,杂志的月销售量就达到了100万份,而且销售量还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继续飚升。西德达满足了读者们的兴趣,让自己的杂志与人们进行了无声的交流,因此也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一次,艾瑞克·休斯顿在后院与人谈话,而他的谈话却让人觉得,这次的演讲不是油印出来的一份拷贝文件——而是特地为他们准备的。演讲者根据听众所关注的事情和兴趣而讲,听众就不由自主地要去注意了。
一般来说,只有演讲者把自己的演讲与活生生的听众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关联之后,才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也许演讲准备的很周详,也许演讲的内容也是演讲者本身所热衷的话题,然而要真正获得成功,就决不要另外一个因素:你必须让听者觉得,你所要讲的话对他们很重要,不只是你自己对这个话题热忱,还要将这种热忱感染给听众。
著名的演讲家总是热切地希望听众同意他的观点,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明白自己演讲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而是由听众的思想和感觉来决定的。
演讲时,尽快指出你和听众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也不失为拉近你和听众距离的好方法。如果感到很荣幸被邀请了,那就直接告诉大家你的欢愉之情吧。
哈罗德·迈克米兰在印第安纳州绿堡的德堡大学对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他是这样与青年人们开始沟通的。
“非常感激各位亲切的欢迎词,”他说:“虽然我身为大英国的首相,但能应邀来到贵校,对于我来说真的不简单。不过我能感觉到,我现在所担任的政府职位,应该不是各位盛情相邀的主要原因吧。”
接着他还提到自己的母亲是美国人,出生于安纳州,而父亲则是德堡大学的首届毕业生。
“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以能和德堡大学有密切的关系,”他说,“并以能重温老家的传统为骄傲。”是的,麦克米兰用这种方法,立刻为自己赢得了友谊。
通用动力公司的总裁小弗兰克·斐斯在纽约“美国生活宗教公司”一年一度的晚宴上是这样演讲的:
“从各个方面来说,今天晚上可以说是一个让我感到愉快而且有意义的一晚。第一,我的牧师罗伯·爱伯亚坐在听众席里。他的言语、行动和领导,已使他成为我个人、家人以及所有听众的一种激励和榜样……第二,坐在路易·斯特劳斯和鲍伯·史蒂文森两位的中间,又使我非常的快乐……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在他们对公共事业的热忱中表露无遗。”
如果你使用比较奇特的名字,而这是询问得知的,你必须确定它们是否正确无误的,必须确实了解自己使用这些名字的原因,而且只能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来提到它们,当然还应该有节制。
另外,就是你最好在演讲中多使用“我们”、“你”,而不要使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这可以让听众感觉是在亲身参与,使昕众维持在自我感觉的状态中。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演讲者如果想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这是不能忽视的一点。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你”这一称呼。美国医药协会的健康教育组组长鲍尔博士一直很受听众的欢迎,他在无线电和电视演讲中就常常采用这个技巧。有一次,他这样对听众说:“我们都很想知道怎样去选个好医生,获得最好的服务。那么,既然我们都想从医生那里获得最佳服务,是否我们也应该知道怎样才能做个好病人?”
这短短几句话,就把听众们惹恼了,谁想莫名其妙地成为一个病人?所以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帮助自己同听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还有可能造成分裂。
其实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如果能先找到一个与各位听众的共同点,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说服性的演讲中,林肯就能找到与听众共同的赞同点,甚至在讨论高度火爆的奴隶问题时,他也能找到这种共同的赞同点。一家中立的报纸在报道一场他的演讲时这样说道:“在一开始的半个小时里,他的反对者同意他所说的每一个观点。他便从那一点开始往前走,一点一点地,直到最后他几乎把他们全都引入自己的栏圈里了。”
在各种争议中,不论分歧有多大,问题有多尖锐,总是会有某一共同点是能让演讲者和听众都产生心灵共鸣的。
大不列颠首相马克米兰向南非联邦国会的两院发表演讲的时候,南非当局主张的是种族隔离政策,而他却又不得不在立法团体之前陈述英国无种族歧视的观点。他在一开始并没有对这种基本歧异进行展望,而是一开始先强调南非在经济上有了不起的成就,对世界有重大的贡献,然后机智巧妙地提出个人观点,而这个观点是根据真诚的信念而来的。
当时他说:“身为不列颠国的一位普通公民,我渴望给予南非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不过希望各位不要介意我的直言不讳:在我们领土上,我们正设法给予自由人政治前途。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无法在支持和鼓励各位的时候不违反自己的信念。我认为,我们应当像朋友,不论谁是谁非,共同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之世,我们之间存在分歧。”
由此可见,不管一个人多么坚决地想和演讲者意见相左,像这样的陈述,也会使他确信演讲的开诚布公。
要想使别人肯定你的演讲,肯定你的说法,就要在演讲中有真诚的感情和良好的性格,用真诚和魅力来感动别人。
罗马著名的雄辩家昆提连说:“演讲家是精于讲话的好人。”他说的“好人”便是真诚与性格。
摩根也说,性格是获取听众信任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获取听众信心的最佳途径。
有技巧的演讲者,一开始便能获得许多认同的反应。他为听众设下心理的认同过程,使他们朝赞同的方向前进。就像撞球戏里的弹子,将它往一个方向推动后,若欲使它偏斜,便须费些力量;但欲将它推回相反的方向,则要费更大的力量。
心理的形态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当一个人真心说“不”时,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他所说的这个字。他整个人都会收缩起来,进入抗拒的状态。通常,他会有微小程度的身体上的撤退,或撤退的准备,有时甚至显而易见:他的整个神经、肌肉系统都戒备起来,要抗拒接受。
但是,如果一个人说“是”时,是绝无撤退行为发生的。他的整个身体处在一种前进、接纳、开敞的状态中。因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诱发听众说“是”,便有可能成功地捕获住听众的注意力。
获取“是”的赞同态度,是非常简单的诱使他人的信服的技巧,然而,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为,如果一开始不采取敌对的态度,就不足以显出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当激进派与保守派在一起开会时,一会儿工夫就会让对方火冒三丈了。
所以,当你一开始便强调那些听众与你都相信的事情,然后再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让听众愿闻其详,接着再引导听众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反而会更有利。在寻找的过程中,将你所见的清楚的事实,举出陈列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便会被你所引导,进而接受你的高论。而对于这种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他们更能信服。
高明的演讲者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
罗素·康威尔著名的演讲《如何寻找你自己》,先后讲过大约6000次。或许你会想,重复这么多次的演讲,恐怕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演讲者的脑海里了。康威尔博士知道必须使听众感到他的演讲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东西,是特地为他们而做的,因为听众的常识程度与背景各不相同。他说:“当我到了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小镇,我总是先去访问那些经理、学校校长、牧师们等,然后到商店里去同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和他们拥有的发展机会。然后我才发表我的演讲,对那些人谈论适用他们当地的题材。”
在听者和演讲者之间,纽带就是用“诚挚”来维系的。诺曼·文生·皮尔曾有一位牧师朋友,讲道时难以维持听众的注意力。皮尔博士便向他提出一些极有用的建议。他建议这位牧师在每个星期日讲道之前,先问问自己对听众的感受。如果没有对听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就最好不要去面对那些听众。一般来讲,听众们对演讲者的反应是比较快的,那么也就是说,一旦演讲者显露出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会很快就感受出来。所以,演讲者若要赢得听众的敬意与爱慕,谦卑是最好的方法。当你演讲的时候,你就好像是陈列在橱窗里的货品一样,个性里的每一部分都呈现在观众眼前。只要你尽力而为,听众一定会对你报以热烈的掌声,且投以敬意的目光。
但是在这当中,演讲者一定要注意,人类的个性需要爱,也需要尊重,人人皆有一种内在的价值感、重要感和尊严感。伤害了它,你便永远拒绝了那个人。因此,当你爱一个人、尊敬一个人时,如果你告诉他,他也会同样地爱你、尊敬你。
您好! 朋友,很高兴为你解答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需要同时付出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加的完美爱是缘份,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提升,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诚诺。 爱是愉快, 是难过, 是陶醉, 是情绪,是勇敢,是信赖,是诚意,是体贴,是相思,是怀念,是甜蜜,是醇酒,是甘泉,是沉醉,是幸福,是牺牲,是高尚,是奉献,是责任。爱就要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尊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照顾,相互爱戴,有情有义,彼此交心包容又没有排他性,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资产!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 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爱就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是彼此心灵的感应茫茫人海中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或是相亲相爱,这就是缘分,缘分无需等待 ,缘分是人争取的,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努力创造缘分的人,才是最理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缘分来的时候,抓得住它,珍惜它呢!缘分是美丽的,缘分和爱情一样,是个古老的话题,同时缘分也需要精心呵护的,缘分不是诗,但它比诗更美丽,缘分不是酒,但它比酒更香浓。爱是不分距离不分地域的,在缘分的天空里,缘分并不是永远都不会远逝的,珍惜你的缘分,善待你的爱情。莫等失去空遗恨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在相爱的时候要学会珍惜珍惜这段属于你们开心快乐的时光用你的爱去包容他疼爱他因为他属于你在分手的时候要懂得放弃遗忘那段曾经开心快乐的历史用你的爱去宽容他遗忘他因为他不再属于你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真心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才会真的和你永远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爱代表着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爱不是不要回报,而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而对方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对方的幸福就是你的幸福,你应该快乐着她的快乐,幸福着她的幸福!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有的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於你的,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的,人生中有许多种爱,但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有些缘分是注定要失去的,有些缘分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他,用心去感受把!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聆听温馨的音乐,外出散心愉情,看看生活的风景,也是一种惬意快活的方式。多和朋友出去走走逛逛,交流交心交情。日子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有酸甜苦辣,有忧有愁,郁闷寂寞,人生才多姿多彩。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直快乐的,忘记烦恼忧愁、、忘记不开心的事情,和不愉快的、、忘记脆弱的情怀。因此不需太在意的。加油 祝愿您在生命中获得幸福和愉悦,快乐开心(^__^) …`愿您在2010年,天天开怀,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呵呵``~☆⌒_⌒☆“I”-Inject ----投入“L”-Loyal ----忠诚“O”-Observant ----用心 “V”-Valiant ----勇敢 ↓ ↓ ↓ ↓ ☆★☆ ☆★☆ ☆★☆ ☆★☆☆祝☆☆你☆ ☆幸☆☆福☆ ☆★☆ ☆★☆ ☆★☆ ☆★☆
文/乔平
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一首成功的诗词,情与景的调配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如果一味地摹景写物,诗词会显得过于坐实。如果一味的抒情,诗词则显得空洞。只有情景交融,将情感导入景物,这样写出来的诗词才有味道,才能打动读者。
意思就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更替,寒冷的天气使人不愉快,温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畅。客观景物的变化,使人的心情受到感染。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景物又有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是随着景物变化而变化的,诗文是抒发这种变化着的感情的。
也就是说,作家是触景生情,作品是有感而发。“感”哪里来?当然是来自生活。“情”如何生?“生”于“触景”。因此,要有“感”必须接触生活,要“生情”必须“触景”。
无景之情,就会是无病呻吟,有景无情,就是堆砌景物,这样的作品会索然无味。
总结几种常见的导情入景(入物)方法:
1情景一致 ,即将情感寄托在一种相同的景物上。
比如:人聚则月圆,人离则月缺,人愁则终日霪雨,人喜则处处生花。将情寄托在这种类似的景物中,就属于情景一致。
例子:
诏书和春天一起到来,被贬在永州十年的人,突然获得京都征召令,多少年的郁闷,突然一扫而光,但随着心中新的希望,眼前处处是新花开放,这些新花就是感情的化身,新花无穷,正是作者无穷的愉悦心情的寄托,这个就是高兴,典型的情景一致。
再比如杜甫的《宿赞公房》,诗中有一联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旅途相逢,一样是流落天涯,暂且欢聚一夕,陇月也向人团圆了,自然给同病相连的人带来不少安慰。“相逢、月圆”很和谐,物喜人喜。这个也是情景一致。
2情景不一致,景与情冲突
情景不一致,是相反的,往往由物我的冲突,造成悲剧性的内在张力。
比如:鸟双而人单,人老而心壮,水东流而人西去,牛郞织女七夕聚会而我孤单等等……这是有意安排一些与情感相反的景物,让景物起到反衬的效果,从而加强情感的力量。
例子:
杜甫这几句诗,就是以双鸟飞翔与人事参差来做相反的描写,鸟儿犹不失俪匹,人却不如鸟。通过情与景的不一致,物和我的矛盾冲突,使诗的味道更浓。
3以景截情
以景截情,说白了就是一句写情,一句写景,情还没抒尽,便以景截住,让饱和的感情将景渲染的异常美妙。
例子: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
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情和景,事情不如愿,花却照旧开放。
这首诗里“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上句抒情,下句写景,两句看起来似乎不甚相关,但贾岛却将十个字贯联一气,凑合成一幅绝妙的对联。
想归嵩丘草庐而不得,突然迟回漂泊。后面不接着继续说自己的牢骚,却反问一句“身事岂能逐”,言外有许多牢骚。下句又不接着发牢骚将牢骚吐尽,不感叹自己一年又已逝去,而写兰花又已开了。这样用景将情截住,情却直透进景里去了。
诗人有多少对时光蹉跎的怨,可以让人听到他长声的感叹。流光如水,春兰又开,面对春兰,诗人却是个潦倒多病的他乡羁客,这些愁绪,都弥漫在言外。
诗人急促而高声的呼叫“兰花又已开”时,没有一丝快乐,却有许多难以言表的心酸。这个就是以景截情手法的神韵所在。
情与景,不仅是诗歌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其他文体,如记叙文写作,也是重要的技巧之一。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典诗歌鉴赏题,也常常涉及到这样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情与景的知识,无论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是对文学创作都大有裨益。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