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0—7岁

人生七年:0—7岁,第1张

序言:我是一个生命探索者,很想搞清楚生命到底是咋回事,于是我开始了一系列的学习,史坦纳的《人智学》,中国的《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印度的瑜伽以及西方心理学,清一新教育的心理、行为和思维教育,结合个人的生命体验,思考、感悟以及生活观察,于是有了《人生七年》的学习笔记,一方面梳理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为有缘人提供一些人生参考和认知角度。

是为序!

一、华德福系统中的“0—7岁”

华德福教育把人的发展分为7年一个阶段,并且认为人有身、心、灵三个组成部分,心灵层面包括三个功能:思考、情感和意志。思考包含着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情感包括感官知觉、七情六欲,意志力可以是动物式的本能反应,也可以是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它们分别与人体的三个系统相关联:思考与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应、情感与心脏和循环系统对应、意志与肢体和新陈代谢系统对应。

0—7岁儿童的生命特征

1、儿童的身体已经成形,内部构造还在进行中,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有待完成细微的区分,一直到7岁左右,器官的内部构建工程才完成,使身体成为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为将来的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2、儿童的大脑处于沉睡状态,四肢随时随地在运动,生命的能量主要发育四肢系统,在身体的行动意志上,如果身体的运动未能得到充分满足,他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会受到一些影响。

3、儿童主要通过模仿成年人来学习,包括语言、行为以及潜意识活动,而不是说教和命令。

4、儿童的整个身体犹如一个“感觉器官”,全面接受外界的一切,成人是用眼睛来看东西,幼儿的身体就像是眼睛,是他心灵的“感觉器官”,他的心灵是通过身体来接受外界的事物。

这个阶段的生命发展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

0-3岁的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模仿成人说话、做饭、打扫卫生等;

3-5岁,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开始出现,他们的记忆力是成人的40倍,比如把花生当成船、汽车等,想象的物品都是生活中见过的;

5-7岁的孩子在做和玩中开始思考,开始做有计划的游戏。

简而言之,0—7岁主要发展孩子的四肢系统,在家务、运动中让四肢得到充分舒展。

二、易经系统中的“0—7岁”

复卦代表人0岁到7岁的生命状态。

复卦的上卦是“坤”卦,下卦是“震”卦,即一阳来复,生命是在母亲的腹部孕育出来的。它的卦象是上面五爻是空,下面一爻是实,越空越能成长,儿童出生后体重迅速成长,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一般到3岁就可以简单地生活自理,7岁就能自立。

坤卦代表房子,震卦代表作用,这说明儿童在世界有立足之地是在家庭完成的,能够走路,生活自理。

小孩生下来落地以后,在妈妈怀里抱着,接着学会爬、在地上滚,这些用的都是腹部;七岁以前的小孩儿,不是在地上爬就是在地上滚,这些行为本身都与“坤土”有关,坤土代表母亲和土地。人在“复”卦的状态下,还离不开母亲,小孩跟母亲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也同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因此儿童天生喜欢泥巴、沙子,这都与“土”有关。

三、个人感悟与观察

当儿童这个阶段的四肢系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时,20年后,他会非常渴望发展这部分能力,比如我们经常听到21—28岁的年轻人说:找到一个地方施展手脚,在一个平台↑大展身手,或者在家庭里与伴侣打架,严重点形成家暴,又或者啃老,行动力弱等等,与四肢系统有关的事,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当然只是我个人化的观察与思考。

我一个大学同学,他27岁时,徒步西藏以便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发展四肢系统啊。为此我专门咨询了他,小时候很少与人打架,也没做过家务,跳舞被人取消后就不做了,可见四肢系统未能充分发展,成人后感觉内在有股动力去发展这部分生命。

身体协调能力差,不会跳舞,动手能力弱,徒步一点就累的年轻人,或许童年时四肢系统未能很好发展,想做某事时,成人觉得麻烦、碍事等,无意间剥夺了儿童这部分能力。从这个层面来说,不做家务,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很悲哀,四肢发育不良。

现代社会就是这样个情况,孩子能做的事太少啦,家长也不让做,把本该发展四肢的生命能量用于发展大脑,看电视,玩IPAD,打电子游戏等。

再回想之前实践的清一新教育,针对0—7岁的儿童,我们主要让孩子生活自理,有时小被子要叠好几次才算合格,打扫卫生啊、洗内裤、小袜子、鞋子等,这些事都是为了充分发展他们的四肢系统,还有每天3个小时的跑桩、翻滚、爬行等运动,都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四肢系统。

综合上面的教育学原理以及我的实践与观察,0—7岁的儿童最重要的事就是发展四肢系统,避免人造物的污染,避免大脑的开发。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北京华德福乐知学堂好。根据查询问一问网显示:华德福教育它通过艺术、音乐和体验的方式,打动人的情感和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无意识,整套课程设置围绕人的生命成长规律悉心展开。北京南山教育体系完善的不够好,而且口碑一般。北京华德福乐知学堂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投入到积极地研究和实践中。

        华德福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幼儿在55~7岁之间,有一段被比喻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幼儿会在此阶段经历很多的蜕变和发展:身体的快速增长、意志力唤醒、未来的情感萌芽、清醒意识出现、想像力蜕变为想象力、未来的思想出现、思考第一次演变……等等。 这些会导致幼儿空前的危机感、挫败感,产生“无所事事的状态”,所以有人称之为“无所事事期”。

        究其因,最重要的还是: 伴随着幼儿身体快速发展,其沉睡中的意志力被唤醒了,这样,加上之前被唤醒的思考、情感,精神世界的三股力量就同时强烈的作用在幼儿身上了!

      其中,思考层面,由图景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情感上有榜样模仿转向追随权威,意志力主导的行为举止是否合乎“标准”也在考验着每一个幼儿。很显然,三者完美的融合下的行为举止,是需要时间的。

    多年幼儿涂鸦画观察的我始终坚信,会在涂鸦中见证这个“巨大的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在一个5岁八个月男孩 近期一系列 涂鸦画中看到了。

      说实话,日期最早的这张涂鸦一开始被我忽略了。 但是 它却准确形象地显示了男孩灵魂三要素初次融合的时间、曲折过程。

        画面包括两部分,一个小孩儿和一个黑框。小孩儿的头部最上端也是黑色半圆形,和右边的黑框里的内容巧妙对应。黑框里三股力量融合后,曲折前行,最后合为一个完整的圆圈(即:自我)。更为精妙的是,三股力量也做出了颜色标记:蓝色力量是深沉的代表刚刚被唤醒的意志力,红色力量正是血液循环系统唤醒的情感,最后一个就是理性的没有任何色彩的思考了。

  接下来……

      外层的这个大大的方框就是正在快速发育的躯体,上边有头,下面有还没发育成熟的下肢(只是两根线)。然后就是伸向四周的众多的上肢了,这是很多五岁后孩子涂鸦画中常见的形象。这些犹如“千手观音”的上肢,很形象的说明了“刚刚唤醒的思想和意志力磨合下的行为举止的不协调性”!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肢体动作上的冲突特别多,而且更多的还是无意识下发生的。

再看下面……

        这张涂鸦更好玩,它表明:当人处在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对立时,焦虑的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行动)!  图中的两个小人(思维/情感)此时正是背向而座!

        至于如何应对这段困难时期,华德福教育里有许多好的策略,不再多说。

        在西安岭德的华德福教师培训之后,我只是零散的写了一下感受,并没有很系统的记录下这次的培训收获,因为我觉得,培训过后的那种激动,让很多东西还没有沉淀下来真正属于自己,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留下来的才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吧。

        大学混了四年,到毕业的时候,突然懵圈了,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统统不知道,就好像掌舵的人突然弃船了,留下了我这只小船在风浪中飘摇,撞得头破血流。我才惊恐的发现,原来我是没有‘我’的,那‘我’去了哪里呢?还是根本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我开始寻找答案,一层一层的往回找,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哪一层出问题了呢?看了很多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希望能找回‘我’以及不让自己的下一代重蹈复撤,曾经我以为我找到了答案,但是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她跟我以往对儿童的认知又是如此的不同,我又开始看很多育儿类的书籍和文章,想再一次寻找答案,但这次却失败了,反而愈加的迷茫和焦虑…… 

        感恩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惠惠和麦麦,她们用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帮助引导着孩子,也带领着我们家长共同来学习这一理念。再一次,我又很安心的以为我又找到答案了,但我又错了……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同,那为什么孩子是不一样的呢?后天的教育是如何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要给孩子提供适合成长的环境和支持,那孩子他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又是如何学习的呢?什么样才是适合孩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父母的自身成长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那父母又该怎样成长?在哪方面成长呢……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似乎都能说出点答案,,但似乎又不只是那个答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个‘所以然’只有深入去了解,才能接近吧。

        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和他刚出生几天的妹妹,当他们俩单独呆在房间的时候,他对妹妹说:"你跟我讲讲我们那个世界的事情吧,我离开那里太久了,已经不记得那边是什么样的了。"这是Ina奶奶在培训中跟我们分享的一个小故事,她用这个故事诠释了孩子们都是来自于另外一个灵性世界,在那里他们已经长成,拥有了‘吾’,他们只是经由父母给予的物质身来到了这个现实世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应该是一颗颗有生命力的不同的种子,而不单单只是一张张千篇一律的白纸,等着我们印上色彩。在孩子0到7岁这一成长阶段,通过模仿和自由玩耍,他的生命力主要用于构建物质身,而不应该用于智性学习;在华德福学校,7到14岁的孩子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把情感带入学习中,这才是用‘心’学习。情感中住着道德,把情感带入思考,只有思考与情感均衡发展了,才能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关于教育,有太多的理念,太多的研究,太多的争论,我们只能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关于华德福,我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了,我想,一直保有热情和好奇的学习实践它,便是我最好的成长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