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在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印象派在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张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吹短笛的男孩》,又称吹笛少年,1866年 ,160x98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马奈 法国 《吹笛少年》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权威评价:19世纪60年代,刚刚摆脱第一任老师库图尔的权威的马奈,又遭到同时代人的不理解,他在沙龙中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他在室内作的与实体同样大小的人物绘画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遭到许多批评,例如这幅《吹短笛的男孩》,被1866年的官方沙龙展的评判委员会拒绝。  这幅画表现一个皇家卫队的年轻轻骑兵正在吹短笛,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画家在他的肖像画中常常使用的这种中性的不可触知的背景,是受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画家,尤其是贝拉斯克斯和牟利罗的启迪,马奈不久前去马德里旅行期间,对他们大加赞扬。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游行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冷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纽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马奈的同时代人指责这缺少厚度,处理过于简单,像是厄比纳尔城印出来的天真的民众像。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很像扑克牌上的人头像和日本的铜版画。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今天普遍受到好评,这幅画是马奈对很少被印象派画家画的军队主题的一个无视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 马奈简介: 马奈Adouard Manet(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是亨利·凡汀·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画作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人,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们视为大师。这些画家比马奈年轻10岁左右。尽管马奈得到了这个尊称,尽管他与这些年轻画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由于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他从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给沙龙评审委员会审查。他参加沙龙的运气时好时坏:有时他成功地被接受,如当他于1861年在沙龙上展出一幅名为《弹吉他的人》的画作时(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时又被轻蔑地拒之门外,如当他于1866年向沙龙提交一幅名为《吹短笛的男孩》的画作时。 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莫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法国印象主义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是由现实主义引出来,又是从现实主义开始走出去的,形成了另一种流派。当现实主义绘画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七十年代日渐衰落的时候,印象主义就出现了。使得二十世纪起始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各个流派。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现实主义是从画室走出来的,可它发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而印象主义也是从画室走出来的,但它所发现的却是情感、色彩和变化万千大自然。印象主义画家是由大自然的科学原理来进行表现的各种色彩构成的,也就是说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也不是仅仅因为一些画家个人主观兴趣追求,而是通过大自然科学上的成就提供了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比如太阳能所产生的光波与视觉的关系、光线与色调的关系等,都有了初步的成果,画家们初次知道了光学的物理性能与视觉中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色调不过是视觉在适宜的光波刺激下产生出来的光谱。也就是说印象派的画家们借用了自然科学中的光学原理,把光作为绘画的主人,认为大自然中一切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气候、环境、日夜朝暮都是在不同光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同色彩。

  印象派绘画的画家,他们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性是很薄弱和狭窄的,往往是偶然的。他们还常常以习作代替创作,以感性代替理性。印象派画家在发展风景画方面是有贡献的。在描绘自然风景时,他们追求着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从而使风景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有清新、明亮、丰富多彩的特点。还有就是印象派通过作品反映物和光所产生的印象。印象派还趋向于更快速以及更现代的绘画手法,风景不再只是作品中简单的背景点缀,而成为画作的主角。当然还不会仅限于这一点,它也是一种对描绘“愉悦”的现实的渴望,通过当时的娱乐活动、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对光线和瞬间无尽的探究。

  马奈的《奥林匹亚》,这幅画充分显示了马奈的独创性,虽然马奈并不具备德拉克罗瓦式别开生面的想象力,但他的独创性在于自由的观察方法:“创造形象”的原则和唯己是从的绘画风格。该画结构基于响亮的对比:明亮的前景与暗绿、暗棕背景的对比,裸体的奥林匹亚与着衣的黑妇人的对比。这种无透视感,无阴影层次,以至少了“体积和空间深度”。然而,它却令人不能它对无动于衷,它的色调对比和形象将强烈的作用于观者的想象力。它不是自然的模本,也不是美的典型,它是属于马奈个人的。是马奈独创的。尽管我们不能把形式主义的这笔帐完全算在印象派的身上,但是使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脱离,则与印象派特别是与后印象派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的画家有雷诺亚等等。

  雷诺亚为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题材描绘巴黎生活的喧哗景象和气息,画作色彩鲜丽、节奏明快,画面洋溢幸福感与美感,因此有“快乐画家”之称。他认为绘画不是智性思考的活动,直觉与技巧是绘画的精神本质。然而,他的作品就有《煎饼磨坊的舞会》和《雨伞》的佳作。

  新印象派的产生与科学中的有关光色原理的新成果分不开的。而色彩现象不仅在于光与光谱本身,还在于感觉上的分割、互补与综合,这也就是生理反应。他们依据十九世纪初新出现不久的光色科学原理,将物体本身包含的丰富色调先分割开来,然后用光谱中的三原色互补原则,再一笔一笔将色彩点到画面中,所以人们称新印象派为“点彩派”或“分割派”,又称为“科学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画家对印象派不满,认为印象派在用色上还不够科学。于是他们提出新的主张:首先是废除在调色板上的调色,主张把原色一点点地用科学的规则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这就是毕沙罗所说的“以光学的调色代表颜料的调色”,再者是主张画面具有永恒和稳定的特点,不是瞬间的。所以,也就可以把这种印象派叫做科学印象派。在新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修拉等。

  修拉是位创新精神的画家,并且将光与色的表现,他与师辈印象派的技法有很大差异,所有的色彩都不随意点上去的,而是经过分析分割、互相搭配,以及科学的方法平匀交点到画面中,就如他画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就是以这种技法创作的作品是描写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日下午,人们在公园游玩的情景。修拉在这幅作品中已全面使用“点描法”和印象派的画的笔触有很大分别。让人要从近处看可见到全画均以原色的细点组成,没有线条和色块。可是在远处看又可见到完整的形象,而且由彩色的细点组合成一片新鲜悦目的色彩,比一般在调色盘上混合的颜色更鲜明强烈。此作品整体给人一种亮丽、新鲜和愉快的感觉,而画中如真似假的景物又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是一幅成功的新印象派代表画作。还有一幅是《马戏团》同样以彩点技法创作的佳作。

  后印象派是由于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他们认为印象派过分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所以主张艺术应该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他们的这种写意的手法是和日本版画及东方艺术的影响分不开的。而后印象派重视的是自我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为后来的野兽派、表现派和立体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塞尚看作是“现代绘画之父”。应该在形式上后印象派要比印象派走得更远,使艺术脱离现实生活。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是塞尚、高更、梵高。以下就是分别介绍他们的不同画风风格以及代表之作:

  塞尚是法国著名的印象主义画派的画家,又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其艺术原则成为现代“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绘画的先导,因而有“现代绘画之父”的称号。他爱画静物和风景,尤以静物最有名,他的构图设计注重形式,通过强调平面性深入的层次实现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从而统一构图以外,他还夸张各个棱角、各种曲线以及自然中形式给人的各种错觉。因为当各种形体相互近时,看起来常常是歪曲变形的。这种变形方法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它能传达对事物的感情。然而他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独创、热烈的激情,说明他已脱离传统的学院派绘画,也有别于当时流行的印象主义,而预示着一种新艺术的出现。印象主义是追求真实地再现自然,追求瞬间印象和光与色。塞尚虽然也重视色彩,但不大注重光,他追求的是实在的形体和永恒的视觉,他认为自然万物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相似。他对景与物的这种独特体积感的理解与表现,成为后来毕加索立体派的先导理论,他的独特的主观与造型色彩等的见解,也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印象派画家们。后来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不过塞尚的绘画仍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观念,因此严格地说,他只是一把打开现代艺术的钥匙。他也画人物画,他的画不太重视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的刻画,与他的静物画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其中也有非常洗练、生动传达个性特征的作品。表现自己的主观想象则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基本依据。后来许多现代流派都受他的启发。例如:《玩纸牌的人》的作品是着眼于色调和体积的关系和以光色构图为基础的统一风格,他借助冷暖色交替推移的方式构成对象。他还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穿红马甲的孩子》、《红椅上的塞尚夫人》、《静物》等。

  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他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社会,包括传统的艺术趣味。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他的画描绘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美——质朴的原始美。他以及的热情非常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高更的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高更的绘画风格也与众不同,他用不加调和而并置的色彩来表现海岛居民的生活,不强调明暗变化与立体效果,以浓厚色调平涂和装饰性构图创造一种原始性氛围画面,给人以潜在生命的蠕动感,一种永恒性、象征性,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气息。在他晚年时,创造了著名的大型油画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表达了他一生的坎坷迷茫和苦闷的心境。他喜欢自由自在而又热情地去画画,使他创造了许多表现土著人风俗的杰作:《海边两少女》、《玛丽亚礼赞》、《土著女人》、《大溪地妇女和鲜艳的芒果》、《手捧水果的女人》、《不列塔尼农妇》、《游魂》、《高更的夫人》等。

  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他学画起步较晚,他是荷兰人,并且到过巴黎,当时有一股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使他大开眼界,竭力想冲破印象主义的局限性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由于他关心人,要求自己的艺术有益于人,所以不管他运用怎样“任意的色彩”或夸张的造型,他总是注意对象内在的生命,注意人物的性格及其思想。所以他画的穷苦的劳动人民,但是寻找他思想的模特也是不容易的。即使后来被病魔缠身,梵高仍然大量作画,不断地从自然那里吸取素材,把对生活的热情转化为画面中的色彩,用他那常人所没有的火焰般发疯的感情来描绘翻滚的麦浪、旋转的太阳、醒目的林道、可怕的乌云、即使的风景,把他心中的那个永恒燃烧着的自然,用他燃烧着的感情和画笔勾画出一副副奇异非凡的色彩交响画。他的艺术很像中国画中的泼墨上水,他也的确从日本画与中国画那里吸取了许多养分,形似与否是次要的,燃烧的感情表现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打动每位观画者的关键所在吧。难得的可贵是他对绘画的热爱超过了他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故乡荷兰的风格,亦有法国画坛已流行起来的印象主义的影迹。他留下的流传百世的不朽作品:《向日葵》。其它作品如:《吃土豆的人们》、《夜间咖啡店》、《自画像》、《星月夜》等。

  现代主义的起源,在“后印象主义”中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然而,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敏感地关注到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他们深受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也就出现了象征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

  象征主义是强调不以客观现实和观察为准,而以更富主观性的推理或情感想象为表现内容。象征主义艺术家本能地直觉到,深刻的真理不可能得到直接表现,而只能通过特定的象征、神话或情感氛围间接地表现出来。象征主义绘画努力追求不加说明的直接情感效果,认为情感与观念一致,线条与色彩一致。"形式之和谐与理念之合理的一致,决定了装饰之美与精神之美的一致",而色彩则能达到思想的中心,综合的线条和色彩能够表现思想。在象征主义中,高更的绘画方法倾向于象征主义,因此也就影响了一些画家。被认为是象征主义主要代表的画家有:莫罗和雷东等。

  莫罗是象征主义绘画的中心人物,他大胆地使用象征符号,而且不怕触及最怪诞的题材。他以描写神话和宗教题材的充满情欲的绘画著称,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妖艳而邪恶,画中充满了异性的冲突、生与死的谜语、善与恶的寓意。莫罗作的《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这幅画中披着薄纱和珠光宝气的莎乐美,手指着施洗约翰被斩下的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与莎乐美冷艳的人体互为映衬,创造出一种奇异的气氛:莎乐美的面容被描绘得庄严而严峻;*荡的舞蹈,必然会唤醒年迈的希律王麻木的感觉,她那眼神集中、双目像一个梦游者那样瞪视,但她既不看颤抖着的小君主及她的母亲--那个残忍的希腊罗蒂,她此时正冷酷的凝视着莎乐美,而莎乐美则行若无事。画家把官能的美感和灵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的描绘极为细致,莎乐美身上的饰物和薄纱被画得极富质感,环境既真实又充满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雷东法国杰出的象征主义画家。从1870年直到他50岁的时候,他一直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作画,他的木炭素描和平板画发展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画面带有强烈的梦幻色彩,人体或者人体的某一部分被和植物,动物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揉合在一起。他的作品《独眼巨人》属于艺术创作第二时间,这幅画表现了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画面上这个独眼巨人正从地下爬出来,他用一只眼睛觊觎着深埋在地层里的一个裸体女性。这个裸体女性是欢乐的象征,但她似乎还在沉睡,巨人的野蛮凶猛的心灵中也依然存在着欲望和欢乐的要求。雷东用这个巨人的形象来象征生命的原始欲望的巨大力量。然而,与象征主义相比,表现主义对主观性的强调更其极端。同时也与凡高艺术最为接近的"主义"就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把直觉看作是认识世界唯一的方法;在绘画方面,题材选用孤独的人生、内心的悲愤、极度的痛苦,艺术表现使用刺激的颜色、动荡的线条、粗野的轮廓、夸张的变形,表现一种阴暗、低沉、恐怖和神秘的气息。代表人物有蒙克、康定斯基等。

  蒙克是一位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最重要的作品《呐喊》,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形似成形婴儿的小人张着口从桥上跑来,远景是海湾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滚动着的血红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颤和恐怖,仿佛整个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后来在谈及此画时说:“我和两个朋友一起走着,夕阳西沉,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止住脚步,黝黑色的海峡和道路显示着血与火一样的光舌。朋友走着,我却一个人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感到了自然强烈的呐喊。”他还有的作品:《病孩》、《母亲之死》和《在灵床旁》等。

  康定斯基早期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但都以对色彩的感受为特征,许多是以叙事的童话性为特点的。这些童话,是他早年所感兴趣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怀旧。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是搞新印象主义的图案和色彩,而后又在更加自由奔放的野兽主义里涉猎了一番。在《构图,2号》里,骑手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案之中。此时,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意的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象“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大约在1910年,他画了一幅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水彩。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大概这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个例子。这幅画是不是康定斯基画的第一幅全抽象绘画,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但是,毫无疑问,是他给了这一类型的绘画以原动力。他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在第一次涉足于抽象之后,就再继续坚持这个方向,但在1912年的作品《带黑色的弓形,154号》中,特定的主题和视觉的联想都消逝了。这幅画中所显示的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是色彩和形状的互相冲突和紧张,犹如某种星际大战似线条的冲突和紧张。从这一点出发,艺术家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杰作。在这里再介绍一下1914年他的大型季节系列画《秋》和《冬》。《秋》的色彩更为浓重得当。《冬》在小碎色块的加速运动和旋转、交错、飞溅式的线条方面更为活泼、生动。艺术家通过表现手法,甚至是抽象手法的描绘力量,提示了季节的某些特征。

  到1920年,康定斯基还是继续以自由抽象的手法作画,这是他大约在1910年首创的。他在莫斯科追溯往日的岁月,他开始在一些绘画里搞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1921年,还是接着搞几何图案,并进入了他生平的另一个主要阶段。康定斯基受过马列维奇、罗德琴柯的几何抽象和构成主义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尽管从自由形式变成了以规则、僵硬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白线,232号》,是一件过渡性的作品,主要的色块,是以一种松散的和气氛性的手法来处理的。但这些色块被一种很强烈的直线条图案和规则的曲边色块所强调,使作品有一种受几何形控制的轻快感。圆是一个中心母题,从192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乐于此道。大概这是可以用来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的主题,而且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吧。个人的抽象幻想,是他后来那些年的主要出发点。有时他把小而自由的形状,任意散布在统一的色彩背景上;但又一些时候,便回到一种尽可能少的要素安排,好象是在净化他的手法。康定斯基最后的一批绘画表明,现代艺术中一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才。

  野兽派不论在笔触、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都越出了当时的画风常规,奔放狂野,被一位批评家诙谐的称作野兽群,野兽派由此得名。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他们的领袖人物是马蒂斯,他学习东方绘画、非洲雕刻和工艺品的表现手法,主张用大色块和粗犷的线条构成变形夸张的形象,追求单纯化的装饰效果。

  马蒂斯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他的这幅画《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充分反映了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虽然此画的色彩极其浓重和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还有的作品有《生活的欢乐》、《红色中的和谐》等。

  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进入第二阶段就是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毕加索、布拉克等。

  立体主义重要创始人是毕加索,宣称要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表现形体内在的看不到的结构;他在平面绘画中,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然后将他们相互重叠,极力夸张变形,任意组合或同时展现无数个面;客观世界在立体派的作品中是分裂的、肢解的、零散的,全然不顾对象的具体形态,因而,观众难以理解作品的具体内容。

  毕加索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还有“黑色时期。在“蓝色时期”的作品:《熨烫衣服的女人》、《两姐妹》等;在“粉色时期”的作品有:《扇子女人》、《马上的姑娘》等;在“黑人时期”的作品有:《土耳其装束的夫人》、《斯坦因画像》等。毕加索在其"粉色时期"中显得温和,甚至可说是温柔起来了。裸体,流动演出的喜剧演员,丑角,马戏场面使他有机会把手法变得轻快,把线条变得灵活,把变形加以强调。他的作品使人想到日本幽灵画家。其特点是一种娇柔的感情,含糊不定的笔触,杂乱的魅力以及并非肯定地放上去的,在颜色上精打细算,却几乎没有体积感的形。他还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格尔尼卡》、《卡恩弗勒像》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毕加索就是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的画家。

  布拉克现代绘画大师,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立体主义抛弃了过去的一切视觉,恢复了绘画的自主,使画成为一种建筑,使对象成为某种比现实还要真实之物。在这一行动中,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他的作品有《运鱼船》、《乐器》等。他就是分析立体主义的画家。

  由此可见,法国印象派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是巨大所在。

一、风格方面: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二、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印象派的诞生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

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印象派

印象派的特点如下:

1、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2、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4、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5、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扩展资料:

1、重要地位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2、代表人物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科罗、莫里索、巴齐约等。

3、代表作品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莫奈:《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

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印象派

-印象主义

一、兴起的时间不同

1、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2、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至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一种绘画风格。

二、包含关系不同

后印象派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之对立艺术运动,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比派等等。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皆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 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受哲学及文学方面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入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自我表现。

三、表现手法不同

1、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色效果,过分的最求感受光色,以偶然代替必然。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运用主观的颜色来描绘的客观事物。

2、后印象派完全不一样了,能够先自己主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色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印象派

-后印象派

意义如下: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派画家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

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扩展资料:

代表人物:

1、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2、梵高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印象派绘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