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中,萧何、张良入世家,为什么韩信入列传?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入世家,为什么韩信入列传?,第1张

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例的记录制度。总的来说,《史记》分为本纪(十二个,主要用来记述帝王生平和政绩)、世家(有三十篇,主要记载的是重要诸侯国和一些汉代的诸侯、权贵兴亡史)、列传(有七十篇,记述一些重要的人物事迹,还有最后一篇自序)、表(十篇,记述历史上一些大事)、书(记述一些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方面的事情)。除了十二本纪之外,对于何人入选世家,何人入选列传,作为一部非官修史书,《史记》中多了几分个人感情色彩,多了一份司马迁本人对人物的喜怒哀乐。

《史记》中,除了书这个体例是记载制度方面的内容,其他的基本都是围绕人物为中心去展开,至于什么人该添加到什么体例,司马迁大体上是按照上面这个标准去执行的。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而这个例外,一来是因为政治影响,逼得司马迁不得作出特殊调整,二来则是因为司马迁个人的对人物褒贬喜恶。首先来看萧何张良所在的世家,能够入世家人无非是两种,一是自己本身就是诸侯王,一个是这个诸侯王有后代。而列传的标准则很简单,只要这个人曾经做过伟大的事情,比较出名,就会加入。

本着这个标准,我们再来看萧何张良。这两个人都是对西汉建立创史记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功臣。张良祖上是韩国的贵族后裔,身份显赫,之后因功劳被封为侯王,而萧何因为西汉开国的首功也被封为候。这两个开国功臣被列入世家之列,合情合理。但是对比之后就会发现,韩信曾经也是作为候王的,而且论功劳,他比张良萧何对于西汉的建立,功劳更大,作用更重要。那为何司马迁要将韩信列入列传一类?其实很好理解。

一来,韩信本人是作为一个罪人的形象在汉朝历史上存在的。韩信最后被萧何和吕雉合计杀死,给出的罪名是谋反之罪。封建社会,谋反之罪有多严重,不再多说。且不论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了,单就整个汉朝历史上,韩信这顶谋反罪名的帽子是脱不掉了。司马迁是西汉的司马迁,韩信谋反是铁案,司马迁不得不尊重这一“事实”。二来,司马迁本就是传统的读书人,对于忠义之事,极为看重,韩信谋反之事司马迁内心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有很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在里面。

  首先,《史记》善于描写人物,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致入微。《史记》是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全书有一百一十二篇人物传记。这些人物都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给人予无限的鼓舞和钦敬。比如《项羽本纪》里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其开始“学万人敌”一直到乌江自刎时的“无言见江东父老”。处处都体现了司马迁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1)。注意细节刻画,极力描摹人物的神情口吻。在描写项羽时,首先写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而学剑又是半途而废。说书剑不足以学,后学兵法,又只是略知其意。而在观秦始皇出游时却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就此短短的两个细节就把项羽这个豪放不羁,胸怀大志的形象展现出来。

  2)。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鸿门宴》通过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天真、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而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利用项伯度过难关。精细老练、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3)。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感染力。项羽被困于垓下之时,兵败被围,四面楚歌,已经是处境悲凄了。可是作者还加入了项羽的慷慨悲歌,“美人和之”使悲愤之气更盛。

  其次,《史记》的人物带有浓厚悲剧性色彩。《史记》描写的人物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悲剧人物。就项羽来说,本来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勇武过人,所向无敌,为人率直磊落,不善于也不屑于使用计谋,加上他刚愎自用,残酷暴烈,因而最终遭到了失败。作者是将他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来描写和歌颂的,对于这样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而又在短短的时间里骤然覆灭的人物悲剧人物,作者是抓住了他一生中的三件事来表现的。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写他的叱咤风云,勇冠三军,一举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的人物。鸿门宴写他坦率、天真,以“不忍”之心轻纵敌手,以至于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和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写他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后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要他渡江,他不愿忍辱偷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东渡,终于从容不迫地把头颅送给了敌人,自刎而死。突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性格。

  再次,《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不是客观的记录历史,而是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1)。《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有的是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也是很多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突出表现了一种悲壮的美。

  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项羽本纪》最后的太史公曰。评价项羽的失败源于自身的缘故。也极具抒情色彩。

  3)。语言古朴、雄浑。气势沉雄。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

  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评价分明

  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史家之绝唱。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也就是说,这么多史书,数你文采好。

无韵之离骚。离骚,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鲁迅自己是这么评价的,“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说史记跟离骚比,就差不押韵。

另外,鲁迅讲这两句话之前,还有一个总体的判断,合起来叫“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中,融入了其很多的个人情感,虽然说他的作品一直被称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记录,但其实一个人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是很容易受到主观以及客观方面影响的。

在作品创作的时候里面也会反映出个人很多的主观印象,当然司马迁在创作《史记》这一部作品的时候也并不例外。比如说他在创作的时候就融入了他很多个人的情感,因为司马迁早期个人的经历并不顺利,所以在作品之中,他对当时的社会形态进行描述的时候,就加入了自己很多的主观因素。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他从小便跟随他的父亲一直四处进行游历,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独自游历完全国的很多地方。在旅行的途中,他接触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因此对于这些人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感触。

再后来司马迁的个人遭遇也非常的心酸,在他为自己的朋友上奏辩别的时候,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最终他自己却被除以重刑。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司马迁当时本人是因此感到非常的痛苦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使得他对于当时的君主专制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因此在作品描述之中,大家也会发现,当他在讲述到这方面的知识时,也带有着个人很强的批判性。在作品之中他描述的时候,讲述了太多关于他个人的内心感触。

《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司马迁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1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