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初中生活的情景剧剧本

表现初中生活的情景剧剧本,第1张

表现初中生活的情景剧剧本如下:

《初中生活的点滴》

人物角色:小文,小明,小张,小李,小王,老师等。

场景设定:初一(1)班教室内

情景剧情节

第一幕:

(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老师也进来了)

老师: 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听到铃声就知道要上课了吗?

小文: 老师,不管铃声响没响,我们也不得不上课啊!

大家都笑了起来。

老师: 好了,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呢?

小明: 数学?

小李: 英语?

小张: 物理?

小王: 地理?

老师: 都不对,今天我们要上……(停顿一会) 生物课。

第二幕:

(生物课上)

老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小文: 我知道,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

老师: 很好,小文,你对这个知识点已经很了解了。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或者疑问?

场景突然变了,大家都走到讲台前,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小明: 老师,我刚才Google了一下,发现鱼也有呼吸系统,不知道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小张: 对,老师,我听说有些鱼不是通过鳃来呼吸的,而是通过皮肤。是不是这样?

场景突然停了下来,所有人都期待着老师的回答。

老师: 很好,小明和小张,这是你们对知识点深入探讨的一种体现。确实,有些鱼是通过皮肤来呼吸的,和人类的呼吸系统区别很大。但是,我们现阶段是要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所以我们先学好这票知识再来了解其他的生物。

第三幕:

(中午,学生们在食堂就餐)

小张: 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课啊?

小李: 我们下午社团活动,你忘了吗?

小文: 对对对,我加入了音乐社团,背谱也不容易啊。

小明: 那我呢?我没有加入社团,是不是很无聊呀?

小王: 没事,我们一起玩吧。校园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说着说着,大家开始踩着碎步一路前往球场)

第四幕:

(学校球场上)

小明: 大家来踢球吧,我可是球队的主力!

大家: 好啊!

场景变成了大家在踢球玩耍的画面。有的人很专业,有的人则闹得很欢,就算是落败,也展现出连败三游的精神!

第五幕:

(日暮,所有人开始回家)

大家慢慢走出了学校,匆匆各自回家,心中充盈着满满珍贵的青春无限感慨。

小张: 真好啊,能够一起在学校里玩耍,一起探讨知识点。

小明: 是啊,初中生活还真不错。

小李: 但是,学习压力也很大啊,还有考试,作业,听课等等。

小文: 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小王: 就算是成绩不好,也不要紧,我们还有明天啊,我们可以在失败中得到更多的成长。

大家都听到了小王的话,心中突然间开阔了起来,他们都暗暗下定了决心,好好学习,好好玩耍,勇往直前,不畏挫折。

整个剧情结束,大家带着满心的欢笑和感慨,向新的明天迈进。

选择初中生情景剧剧本的注意事项

1、选题要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共鸣和兴趣,同时也要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2、剧情要富有情感和温度,能够打动人心,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反应和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展现出初中生的朝气蓬勃和热情活力。

3、剧中对话要体现出初中生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知和需求。剧情可以涉及到一些校园文化、校园生活的经验和体验。

4、剧情可以融入一些真实的情境和场景,比如学校的教室、操场、食堂等,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社会事件和热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社会。

5、剧本可以融入一些校内的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等,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6、剧本的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和理解水平,同时也要充满活力和动感,在激发同学们兴趣的前提下,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7、剧本的演出要求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和能力,对演员的动作、表情、台词等都要进行适当的考虑,让演员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和潜力。

在玩吧查看心动时刻,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打开玩吧游戏软件,在专区的页面选择心形图标。

2 在打开的心形列表中,选择其中的“心动时刻”。

3 进入心动时刻页面后,即可查看自己和其他用户的心动时刻。

以上就是玩吧中查看心动时刻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又是一年秋招季结束,近日关于95后求职的话题忽然就上了微博热搜榜,“95后求职不问工资”一度成了网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比起稍长的90后们,这代与互联网行业共同成长的95后们,凭借着互联网,有着更多接触信息知识的机会,从也使得他们对社会职业的了解更为广泛和多样。所以,在工作的择取上,这代95后们也必定更为新潮与多元。

95 后求职现象下 , 看社会观念的更迭

有面试官表示,有95后求职时会询问关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的事情,像“有没有员工的活动场所,比如健身房”、“有没有下午茶”,甚至还有95后询问“同事会不会一起吃鸡、打王者,或是玩一些玩吧APP之类的 社交 小游戏”。他们觉得,有这样的办公氛围的公司企业,会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人事关系也会更加和善友好。在很多95后看来,找工作不再是为了谋求“饭碗”,而是更多的去匹配自己的兴趣和向往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新生代的求职者与过去单纯追求“高薪”的求职者最大的不同了。

其实,“95后找工作不问工资”的背后,潜藏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他们不再以单一的“薪资”来作为“实现自我”的衡量标准。可能在询问健身房和工作环境的潜台词里,有着95后对企业平台价值及取舍的自我衡量和判断标准——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的企业平台,必然也能提供出优越的员工成长空间——良好的工作休闲,一方面是企业实力的彰显,另一方面也是员工成长进步的必备条件。保证好员工的休息空间,就是在保证工作创造的有用价值。

有人说不问薪资的95后们是“低欲望”、“佛系”的群体,然而这其实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体现——不再“唯利是图”,不再以社会公认的薪资高低标准来定义成功与否,这批95后真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社交心理满足带来的职业安全感

舒适的办公环境能为个人提供表达和社交的空间,工作不应该只是沉浸在单调乏味的投入中,还是需要有愉悦和放松的身心才能更好的开展。95后对于工作环境需要,其实正是满足他们对于社交心理的需求的所在,也是带给他们职业安全感的一种体现。

从所接触和认识的95后们身上能体会到,他们其实大都是乐观向上的一群人,作为网生代人群,他们其实也乐于参与到现实的活跃氛围中的。虽然沉浸于网络,但并不是忽视现实,只是相比现实,网络的自由表达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空间,能有更多机会去表达自己的,甚至还满足了他们最需要的社交需求。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他们,能将自己游戏里的好友发展到现实中去,比起不了解互联网的人而言,他们对于交友的选择方式上变得更加广泛和自由。作为90初的笔者就曾被95后们安利过一款在线交友类的游戏——玩吧app“剧本杀”,

这是一个可以在线语音的游戏,起先根本没接触过这类扮演游戏的我瞬间就被吸引了。参与游戏的玩家虽然大都是陌生人,但游戏刚一开始,玩家们就像是老相识般的进入了愉快的聊天氛围里。跟随着游戏剧情节奏的发展,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起来,一方面扮演剧情角色的同时,还结识了不少的有趣的好友,甚至游戏结束意犹未尽,还能继续加好友私聊,着实让笔者体验了一下95后们痴迷的在线交友乐趣。

玩吧app“剧本杀”这类游戏之所以能风靡95后人群,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这类游戏里可以获得交流沟通的机会,能扩充自我的认知范围,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而假如企业单位想要抓住这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就可能需要从转变自身的观念入手,构建出多元的环境氛围,来适应95后们的需求。毕竟世界是我们的,也终将会变成他们的。

传统相声《醋点灯》台词

甲 嗬!咱们哥儿俩老没见了!

乙 可不是嘛。

甲 您还在那儿住哪?

乙 没搬家,还在那儿住哪。

甲 在哪儿住哪?

乙 不认识啊,还在XXX住哪。

甲 您贵猪圈?

乙 贵猪圈?

甲 称呼您家里人哪,不是问……

乙 称呼人有问贵猪圈的吗?称呼贵宝眷。

甲 瞎掰,珠、宝不是一样嘛!

乙 您这都不像话。

甲 这个请您多原谅,我说话有点儿颠三倒四的。

乙 您的事由儿不好?

甲 我是刘备的媳妇——

乙 怎么讲?

甲 没事(糜氏)。又没事,家里人口儿又太多。

乙 您家里有多少口儿人?

甲 我家里要论个儿论口儿就论不过来了。

乙 那您家论什么呀?

甲 论“打”。

乙 您那儿都是洋袜子?

甲 你们家才是背心儿哪。

乙 人有论“打”的吗?

甲 人多可不就得论“打”嘛。

乙 您家有多少“打”呀?

甲 九“打”,一百零八口儿。

乙 您这是说瞎话,哪儿有那么些人的呀。

甲 您不信,我算算您听听。

乙 您算,我给您记着。

甲 头一“打”吧,我母亲有没有?

乙 有。

甲 这么说你也有?

乙 谁没有母亲呀。

甲 这有一口儿了吧?

乙 有,您往下算。

甲 我娘、家慈——

乙 这么算哪!

甲 我的生身母、我爸爸的媳妇、我媳妇的婆婆、我孩子的奶奶、我丈母娘的亲家、我大舅的妹妹、我二舅的姐姐、把兄弟的干妈、外甥的姥姥,这不就一“打”了吗?

乙 就你妈一个就算一“打”呀!您再算这第二“打”。

甲 我媳妇有没有?

乙 有。

甲 我的老婆、贱内、拙荆、糟糠、我们内助、我们屋里那口子、大姨子的妹妹、小姨子的姐姐、我兄弟的傻子、丈母娘的闺女、我妈的儿媳妇,这不就两“打”了吗?

乙 您可真能算啊。这第三“打”呢?

甲 我爸爸。

乙 几个?

甲 这就一个。

乙 这个你怎么不算一“打”了?

甲 算一“打”呀,算出俩来就得打起来。说真的,我家才四口儿人。

乙 都是谁呀?

甲 我、我妈、我们孩子、我媳妇您……大嫂子。

乙 您别这儿喘气行吗?您家人口不多呀。

甲 人口不多,事情可不少。

乙 怎么?

甲 我们这一家子,没有一个讲理的。您拿我妈来说吧,越老越糊涂,让我养活着!

乙 多新鲜呀!不让你养活着,让谁养活呀?

甲 就算让我养活着,您拿这吃饭说吧,隔长不短吃顿就得了,有天天吃的吗?您说这事多新鲜。

乙 这事不新鲜。谁家也是一天两顿饭。

甲 我也得挣得来呀?我媳妇也跟着凑份子,不老不小的也吃我。

乙 不吃你吃谁呀?

甲 最可气的就是我们这孩子,睁眼就饿,不是要吃就是要钱,一睁眼就“爸爸给我一大子儿,我饿了”。“你又饿了,头五月节你没吃饭吗?”

乙 头五月节吃饭到现在呀,那哪儿受得了哇!

甲 像我那个家庭,逢节过年吃顿就够瞧的了。

乙 好嘛!我都没听说过。

甲 这孩子还麻烦。“您给一大子儿。”“你不知道这两天没钱吗?”

乙 你就给他一大子儿。

甲 一大子儿一大子儿的要?

乙 一个小孩子。

甲 你还小哪,你站这儿比我也不矮呀。

乙 我呀?

甲 “去去!当院玩去。”孩子到当院子玩去,我生了一肚子气,街坊在当院正吃早饭。你们吃饭就吃饭吧,没事儿吃饭还比赛。东屋那个寡妇老太太带着儿媳妇吃包饺子,还是加大的包饺子。

乙 你见过什么呀?

甲 西屋里吃炸酱面。北屋里的也跟他比粗——炖肉烙饼。要说我们这屋子也不含糊。

乙 氽丸子,大米饭。

甲 就这么愣着。

乙 怪不得瞧人家吃好的你生气。

甲 大人愣得起,孩子饿不起。您拿我们这孩子“盐汤儿”来说吧。

乙 您这孩子怎么叫盐汤呀?

甲 流到哪儿哪儿咸(嫌)。

乙 甭问,这孩子人缘儿够好的。

甲 跑东屋瞧嘴去了。他们刚一剁馅儿,我们孩子就在那儿站着。怎么擀皮儿,怎么包,怎么煮,怎么吃。馋得我们孩子俩眼瞪得跟包子似的,站在那儿直咽唾沫。

乙 这点儿起色。

甲 我们孩子嘴又甜,管东屋的老太太叫奶奶;“奶奶,您锅里煮的那是什么?”您就知道我们这孩子多开窍儿。连包饺子都不认得。我们孩子问到这儿了,要像那明白的老太太,您给端过三百五百的那有什么呀。

乙 三百五百的呀,人家娘儿俩才包多少呀!

甲 就算你给端过几十个来,我们绝对不能嫌少。

乙 凭什么呀!

甲 不但她不给,说话她还惹你生气。“什么呀?包饺子,好吃着哪。去玩吧!留神烫着。”你说这话多可气。我们孩子瞧瞧怕烫着,你们从锅里头捞出来往嘴里搁不怕烫着?

乙 嗐!

甲 咱们忍气,只好管管自己的孩子。我过去给孩子一巴掌:“家去!你瞧了半天了,她不给你!没吃过是怎么着?”孩子说话给我露脸:“是没吃过。”

乙 这话露脸呀?

甲 “那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不就是包饺子吗?外边是皮儿,里边是馅儿。那东西不能吃,吃多了拉稀。”

乙 您这叫什么话呀!

甲 我这是气她,反正是我不吃她也甭打算吃消停了。老太太一句话把我气坏了:“姑娘,晚上咱们还吃这个,这两天上火了,泄泄肚也好。他倒打算拉稀哪,也得拉得了呀。”气得我半天没言语。一赌气揪起我们孩子:“不是没吃过吗?走!跟我来,上北屋里去瞧吃炖肉烙饼的去。”

乙 这瞧嘴也换换!

甲 我媳妇在屋里直说闲话。“进屋来吧!别跟外边散德行了。瞧瞧,人家那屋里也不是怎么啦,咱们这屋里也不是(即“也不知道是”,口语中省略了“知道”二字。)怎么啦。咱们这屋里倒不错,山后的蝎子——饿着(恶蜇);炒葱——瘦了;洋车上马路——没辙。”我说:“饿着你还起哄哪?”我媳妇说:“嫁汉嫁汉,就为穿衣吃饭;不为穿衣吃饭,嫁你何干?”我说:“此言谬矣!娶妻娶妻,你就得挨饿忍饥;不能挨饿忍饥,怎么算髽鬏儿夫妻?”

乙 你还穷出理来了。

甲 我妈这地方也不对呀,火上浇油,在旁边也说闲话:“瞧瞧,瞧瞧,没儿子我倒不挨饿,有儿子我倒扶起饿来了!”我说:“妈,您这地方就不对了,您别起头给您儿子熏呀!哪顿饿着您来着?不就……”

乙 不就今天做饭晚点儿吗?

甲 “不就这礼拜没吃吗?”

乙 嚯!一个礼拜没吃了?

甲 我一想我这男子汉大豆腐……

乙 大丈夫。

甲 到那时候我也就成了豆腐了。何必没事在家里穷吵恶斗的?我说:“你也别挤对我,我出去奔奔去。今天,明天,后天,我拿 家一千块钱来咱是夫妻;要没有这一千块钱,咱俩是初七。”

乙 初七干吗呀?

甲 初七我的房钱。

乙 那你想着给人家。

甲 说完话我甩袖子往外就走。看起来还是髽鬏(抓阄)儿的夫妻呀,比抽签儿的强得多。

乙 又要上了。

甲 我媳妇看我模样不好,紧追慢追追到门口,照着我后背就一把。

乙 把你揪回来了。

甲 把我推出去了。咣当!把门插上了:“三天?你想吧!今天晚上你不回来,明天我就打主意。”说完了我后悔了,三天挣一千块钱,泥钱儿也干不了呀!我越想越难过,我还活着干吗呀?不如一死!

乙 往宽处想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甲 谁管我,谁不是东西。

乙 你不死你才不是东西哪。

甲 你让我怎么死?

乙 你爱怎么死怎么死。

甲 我抹脖子。

乙 抹脖子得有刀呀!

甲 没刀!我回家取刀去,那不是找麻烦吗?丧荡游魂地遇到天桥儿,真是冤家路窄!

乙 怎么?

甲 有一个摆破烂摊的老头儿,地下扔着破鞋破袜子,旁边搁着把切菜刀。这哪儿是刀呀,简直是我的对头!有心买又没钱,我真急了,过去把刀拿起来了,刃冲外背儿冲里搁在脖子上了。

乙 刃应该冲里。

甲 刃冲里要是拉着我哪?

乙 你没打算死呀?

甲 没打算死我拿刀干吗呀?

乙 我哪儿知道呀。

甲 问问这刀有主没主儿。要是有主儿,我死后让人家跟着打官司呀?冲老头儿一瞪眼:“这刀谁的?”把老头儿吓得直哆嗦;“那刀呀,没主儿。”我一听没主儿好办了,把刀一夹扭头就走。

乙 干吗呀,把人家刀拿走了?

甲 废话!人家那把刀也是将本求利来的。这是跟老头儿闹着玩。绕个弯儿再给——

乙 人家搁下!

甲 卖了!

乙 卖了?

甲 卖了四十枚。我这儿还饿着肚子哪,死也得落个饱死鬼?买了半斤烙饼,十六个子儿,买了十个子儿的羊头肉,两大枚买了串糖葫芦,买一大子儿卤虾,喝了一子儿豆汁,还吃了两碗老豆腐。

乙 您这叫什么吃儿呀?

甲 吃饱了,喝足了,还剩一大枚。这再死还晚?抹脖子!

乙 你就抹吧。

甲 抹不了啦。

乙 怎么?

甲 没刀了。

乙 是呀,刀你都吃了!

甲 我非抹脖子呀?我不会跳河呀!

乙 那你跳去吧!

甲 我出了永定门,站在桥头儿上一瞧这护城河呀,上边水往下边流,一眼看不到底。往后倒退三步,往前一跑一闭眼,就听扑通一声——

乙 你跳里了?

甲 我扔里一块砖头。

乙 扔砖头干吗呀?

甲 这么说您对跳河没研究?

乙 我研究这个干吗呀?

甲 这是试试深浅。

乙 那怎么知道?

甲 砖头往里一扔,水扑通一响,那是深;叭喳,那是浅。

乙 您扔这砖头哪?

甲 就听扑通一声。

乙 深。

甲 就冲这深……

乙 跳。

甲 不跳!

乙 怎么不跳呀?

甲 那么大河我一个人死,那多闷得慌呀。找您做个伴儿您去不去?

乙 我不去,你临死还拉个垫背的呀!

甲 我非得跳水呀?我不会上吊呀?

乙 你拿好主意怎么死没有?

甲 我一直奔东南了,进了大沙子口。到了安乐林,有一片树林子。我瞧了瞧四外一个人没有。真倒霉!在我眼前扔着根儿连儿绳,找了棵歪脖树,把绳子往树上一搭,挽了一个扣。一揪绳我就哭了,我说:“天哪,我的天哪!”(上韵)

乙 空!哐!你要唱呀?

甲 我不亚如万把钢刀攒于肺腑,扬子江心缆断舟崩,万丈高楼失脚,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乙 你要唱《杜十娘》啊?

甲 我家有白发娘亲,绿鬓妻子,未成丁之幼儿。我是母老、妻娇、子未成年。我娘今年八十多了,想不到(唱)“白发人反送黑发人。”

乙 又要唱。

甲 我媳妇不到三十岁,我死后不知道又嫁给谁了。

乙 那你就甭管了。

甲 我儿子今年刚七岁,什么话都会说了。先生,比您还聪明哪。

乙 他没我聪明。嗐!有那么比的吗?

甲 最让我伤心的,我今年都三十二了,我连一任总统都没做过呀!

乙 就是你呀,想瞎了你那两只好眼。

甲 吊吧!人不该死,正行有救。吊了俩钟头会没死,您说这新鲜不新鲜?

乙 你是脚没悬起来?

甲 悬起二尺多高哪。

乙 吊脖子上?

甲 吊脖子呀。

乙 您吊哪个脖子?

甲 脚脖子。

乙 脚脖子呀!吊四个钟头你也死不了。

甲 您说吊哪个脖子呀?

乙 吊这个脖子呀。

甲 吊这脖子多难受呀。

乙 不难受就死了?

甲 死了我还怎么吃饭哪!

乙 你没打算死呀?

甲 干吗呀,你惦着我死了好扒我这大褂呀?

乙 我干吗这么不开眼呀。

甲 常言说得好:“愣在世上挨,不在土内埋。”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我这人乎!

乙 您不用煳了,烤着吃吧。

甲 干脆不死了。

乙 根本就没打算死。

甲 好容易进了永定门,夜里十一点了,走到鲜鱼口口儿上,天就十二点多了,该着,我的运气来了。

乙 什么运气?

甲 鲜鱼口儿把口儿路东瑞林祥正卸货哪。净是皮的,都是直毛。狐脊的、狐嗉的、狐脑门、海龙、水獭。那位学徒的也搭着困迷糊了,一扛这包袱呀,从车后头掉下一卷皮袄来。这卷皮袄呀,扔着卖得卖四百块钱!

乙 那你就捡去吧。

甲 捡去?人都在那儿瞧着你捡?你刚一毛腰人家过来了:“这是我们的。”你说你给人家不给?

乙 那就不给。

甲 不给人家,报你明火。

乙 那你就走吧。

甲 走?哪儿找这事去呀!我蹲在电线杆子后边瞧着,你们瞧见我认了,瞧不见就是我的了。我等了没十分钟,货卸完了,车往北去了,他们把门上上,电灯灭啦。嗬!我这喜欢呀!我过去双手一抱——

乙 抱起来了?

甲 喀哧就一口。

乙 皮袄怎么咬人哪?

甲 哪儿呀,一条大黄狗!这狗咬我了,我一嚷,正赶上厨子出来倒土,上来就给我一个大嘴巴。“咬你?是得咬你!它在那儿睡觉你抱它,它不咬你?我还告诉你,我们这儿三天丢四条狗了。”

乙 得,拿你当偷狗的了!

甲 我说:“我不是偷狗的!”他说:“你甭费话!”铆足了劲踢了我一脚,由鲜鱼口儿把我踢到大栅栏里去了。

乙 好嘛!这人成皮球了。

甲 我进了珠宝市,见着一个狐仙显圣。

乙 哪儿有狐仙呀?

甲 我看见了嘛。

乙 什么样?

甲 青袍白大领,尖翅乌纱,还掖个鞭子,直冲我点手(点手儿,有语云:“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手自来。)。我赶紧趴地下磕了仨头。“敬鬼神而远之”,此之谓也。

乙 您就别转了。

甲 一抬头,狐仙不见了!嗯,刚才没有,这会儿谁搁那儿的?

乙 什么呀?

甲 正通银号台阶上搁着白花花一摞现大洋,好几十块呀!我这份儿喜欢就甭提了,右手让狗咬了,拿左手捡。

乙 捡起来了。

甲 喀哧又一口。

乙 怎么洋钱也咬人哪?

甲 哪儿呀!黑狗白鼻梁儿。

乙 不对呀,不是抓仙呀?

甲 哪儿呀!就是那条狗。

乙 狗怎么会穿青袍呀?

甲 这是一条黑狗。

乙 那怎么白大领?

甲 它不是白胸脯儿嘛。

乙 不是还带着尖翅乌纱吗?

甲 那是狗的俩耳朵。

乙 还掖着鞭子哪?

甲 哪儿呀!狗的尾巴。

乙 不是还冲你点手儿哪吗?

甲 它啃骨头把牙塞了,拿爪子往外扒拉那块骨头哪!合着我给狗磕仨头。

乙 你都穷花了眼了。

甲 我越想越生气,捡砖头砍它。一摸软忽忽的。

乙 砖头?

甲 摸到屎上了!一生气把屎抹在鞋上了,拿鞋砍它。狗一闻鞋上有屎味,把鞋叼跑了。

乙 得!又丢一只鞋。

甲 光着一只袜底追狗,好容易把鞋追回来了。干脆回家,有什么话再说。这可不是咱们哥们儿吹,我家街门我敢叫。

乙 这不新鲜,我们家门我也敢叫。

甲 到了门口:“开门!”我媳妇一听是我的语声,吓得直哆嗦,没开门就央告我。

乙 怎么央告你来着?

甲 “等着吧,死不了的缺德!”

乙 这叫央告呀?这叫骂。

甲 一开门,我媳妇说:“回来了,我的郎君呀!”

乙 我瞧你不像郎君,像狼狈。

甲 我瞧你像白眼儿狼。有这么说话的吗?我说:“好说,小娘子。”

乙 你们俩要唱《断桥》呀?

甲 我媳妇说:“回来了,我的女婿。”我说;“我叫庞各庄。”

乙 我叫高亮桥。

甲 “回来了我的夫哇夫哇。”我说;“你夫(孵)什么呀?你没瞧我这儿脱毛哪吗?”

乙 你们两口子怎么还开玩笑哪?

甲 您不知道,我们两口子就指着逗哏吃饭。

乙 你别理我了。

甲 一进门儿我说:“媳妇,上屋怎么不点灯呀?”“点灯呀,没油。”“我给人家熬夜剩的那四根儿蜡头儿哪?”“四根儿蜡头儿,妈吃了一根儿,孩子吃了一根儿,剩下的我吃了。”

乙 嗬!这家子饿得吃蜡头儿。

甲 我说:“把油瓶子给我。”拿着油瓶子,摸了摸兜里还有一大子儿。出了门,一听小铺的钟打两点了。这钟点儿,别说打一大子儿油,打一斤他也不开了。起飞智,顺我们门口儿往小铺跑,跑到门口儿一边说一边喘,嘴里胡说八道:“掌柜的!掌柜的!快开门。”把掌柜的给叫醒了。“买什么明天买吧,我们都睡了。”“掌柜的,您一半儿卖一半儿行好。我也不愿意这时候买,我媳妇坐月子了,我得了个大儿子,您得了一个大侄儿。我买的东西太多!五十斤小米,五十斤黑糖,一百个鸡子儿,三十个子儿挂面,五刀粗草纸,五刀细草纸。我先给五十块钱,差多差少明天再说。”掌柜的一听从铺上蹦下来了,三天也卖不出这么些东西去呀!掌柜的披着衣裳刚要开门,我说:“您先把小洞开开吧,先把钱给您。我还得请人家去哪。”掌柜的刚一开洞,我把油瓶子送进去了:“先来一个大子儿油吧。那个鸡子儿、挂面、黑糖都不忙,我媳妇还没养哪,养的时候再说吧。”把掌柜的气得直哆嗦,这个骂呀:“这甭问,一定是隔壁XXX,黑天半夜哪儿闯丧去了!”拿着油瓶子奔油海,插上漏子,四两一墩,咚咚咚三墩。我赶紧回到家,摸着油灯往上就倒,哗!洒了一桌子。

乙 这不是糟踏东西吗?

甲 反正是白来的。划着洋火,滋、滋拉,滋、滋拉,两盒洋火会没点着。

乙 油不好?

甲 哪儿呀,掌柜的一生气给打了醋啦!

本文转自昌龙社区·中华昌龙网:http://wwwcclercom/bbs/ShowPostaspPostID=572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5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