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少儿舞蹈教学创新方法》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由此可见,导入技能起到了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曲径探幽的境界。
二、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必须按着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都是有其科学性的,是应该训练的。但如果让孩子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训练,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训练效果不会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刺激及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舞蹈课,也许有人会说,无需激发兴趣,其实并非如此,上舞蹈课和其它课一样,同样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要不断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同样需要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但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没有达到让学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氛围显得枯燥。那么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含蕴,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不同年级的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溶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相应的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每节课都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同时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谐调、准确,进而有表情地展现“儿童语言动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我有意识地选择富有情趣的、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动作形象和音乐,把单一练习,组合在“小鸭子”、“小松树”、“友谊的花朵飘万香”的音乐中,使孩子们在欢快的境遇中感知藏族舞蹈的退踏步、东北秧歌的跳踢步的特点和解决学习节奏感及反映能力的培养,使原来的单一练习赋予感情的内涵,孩子们喜欢练习了。又如:把小跳步组合在“兰精灵”的音乐之中,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自我感情的抒发中接受了舞蹈的训练,并且很快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再如:教学中我不拘泥一格,注意把握学生情感,调控课堂环节。其中藏族踢踏小组合“开火车”。只有一个基本步贯穿始终。我先让孩子们边回忆火车运行有规律的节奏,“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边用小脚踩出节奏,然后拉起手来像一节节火车一样运行起来。再分别走多种队形上山、下坡、穿山洞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模仿火车有节奏的运行中,长到膝盖松驰的脚踏点,掌握藏族踢踏舞风格的基本要领,接着再找基本步的踏点OX XX,重拍时把脚抬起来。此外注意用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来启发和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教黎族小组合“赶海去”时,我通过深悟“语境”,巧设情境诱发其情感的方式,来达到感染学生,使其爱学。赶海是在海边拾贝壳、捡海菜、这是居住在海边的孩子们乐于做的事,因为这既是游戏又是有收获的劳动,在这个组合中,并没有具体的拾贝壳、拣海菜等动作,而是表现他们在去赶海的路上急不可待的愉悦心情。因此,在教此组合时,我通过出示挂图、播放切合语境旋律的音乐的同时,先讲一个故事说明赶海的内容,让孩子们想象出,在画册上或银幕上看到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落日余辉中的美丽形象,带着憧憬的心情来学。学习汉族小组合“小蝴蝶”时,动作简单,主要是踮起半脚尖轻盈地走碎步,我让学生们张开双臂模仿小蝴蝶舒展着斑谰多彩的翅膀,时而飞翔在万花丛中,时而滞留在花上吸吮花粉,让他们沉浸在美丽的想象中做动作,充分表现他们自己对大自然天真无邪的爱……这样的做法,均是让孩子们在松驰、愉快、饶有趣味的气氛中学,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教学成效则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在舞蹈课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语境”产生情感共鸣,那么,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就把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训导技术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间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信息交流的顺畅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信息交流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重视接收学生获得知识的反馈;既要及时地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又要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
我认为,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例如:我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通过示范讲解后,使学生模仿理解,再由学生自行参照挂图自由练习,掌握动作规格。我及时进行察颜观色,力图借一斑而窥全貌,果然我发现有个别同学手臂动作僵直,眼神也不灵活,显然是没能掌握“眼随手动”的要领,随后我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进行检测:即播放一
段乐曲,让学生随音乐即兴想象表演形体动作,其中要把新课学过的“女双手位”穿插展现出来,结果有人由于动作不规范而显得拘谨,我立即进行“点拨”最后用分组竞赛评比的方式进行激励巩固,使之对本节学习的舞蹈动作进行强化训练,结果各组均获“优”。这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斯所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查任务的成功或失败。”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犹如从中看到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使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如:我在组织学生排练舞蹈《大山里的孩子》时,由于担任领舞的女孩对山村生活及山村人家境状况了解程度不深,缺少情感体验,不能恰当地把握“山妞”这个人物表情、动作,几经训导都不能令人满意。女孩急得躲在一旁,默不作声,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引导她感悟这个舞蹈的“语境”,也不忙于为她做示范,而是给她讲清山村生活及山村孩子渴望读书的“素材”情调,让她自己在情感的体验中捕捉具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启发她想象家境贫困的孩子们要上学学习的心情,提示她要精心地照镜子练习表演的神态。之后,再对其进行悉心训练。结果上台演出相当成功,一举夺得省少儿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使我体验到,延时反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也不乏优点。其实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的结果告诉给学生,显得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够,其感知是肤浅的。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地“一槌定音”,而要循循善诱,舍得在此花时间,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提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补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的认知中醒过来,获得知识的印象最深刻,保证优化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少儿舞蹈?如果认为少儿舞蹈是儿童跳的舞,或者是儿童看的舞,均有失偏颇。一般认为,少儿舞蹈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描写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观点、心理去观察儿童世界,反映儿童的心理状态,尊重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充满儿童情趣。
一、 把握少儿舞蹈的特性
(1)年龄特征差异明显
少儿舞蹈的特殊在于具有教育的方向性。高尔基曾说:“每一个进入儿童文学的作者都应当考虑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否则他的书就成为没有用的书,儿童不需要,成人也不需要。”可见,学龄前的幼童、小学生以及初中学生,因为年龄不同,各自的心理、生理的成长和发展都不相同,形成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也不相同。因此,儿童舞蹈必须与之相适应。儿童舞蹈必须具有“童心”,以儿童之眼光,看儿童之世界,得儿童之趣味。
(2)非常注重兴趣性。
儿童舞蹈当然不能光从兴趣出发,采取兴趣主义的态度,但只要是儿童舞蹈,就一定不能没有兴趣。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看,凡是具有新奇的、动态的事物和环境,都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奇)产生兴趣,譬如异乎寻常的大萝卜,会跳舞的胖胖的小企鹅等等,很多儿童舞蹈都喜欢取材于此,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3)要求特别生动
为什么孩子喜欢孙悟空、猪八戒、唐老鸭、黑猫警长?因为他们生动。不生动、沉闷的东西,绝对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提不起他们审美的热情。鲁迅在《社戏》中描绘了他小时候看戏的情形,可作为我们的参考,孩子们喜欢看热闹,有趣的武打,丑角斗乐,而对于只唱不做的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于是“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二、 深入儿童世界
少儿生活是美丽的、充满阳光的生活。少儿舞蹈编导首先应怀着一颗童心去观察少儿生活,熟悉少儿感兴趣的事物,读懂少儿表达感情的方式,了解少儿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捕捉少儿走进生活的姿势和步态……从中广泛积累创作素材,厚积而薄发。
通俗地讲,一个好的少儿舞蹈编导,就是能见别人所不见,得人所不得。如刀美兰的《水》,汲水、洗发虽为常人所司空见惯,但却没有像她那样的发现。为了能提高见别人所不见、得别人所不得的能力,我以为,其一,必须保持编舞者自身新鲜活泼的童心;其二,随时留意、注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能化为美妙的儿童舞蹈动作和形态;其三,具有创作的激情;其四,熟悉甚至精通儿童音乐。
三、 舞蹈作品要情真艺美趣浓
艺术是情操教育,以情动人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点。情由人和事所产生,儿童是儿童舞蹈作品的主体。因此,我们讲的“情真”是指儿童的真实感情,也就是强调儿童舞蹈必须反映儿童的真实感情,而不是成人的,或者是成人强加给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并具备少儿的特点,以利培养少儿良好的品德,鼓励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真实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是产生美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艺美”。只有当编导用舞蹈艺术特有的结构方法、表现手法,通过塑造的舞蹈形象把真情善意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美,离开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是枯涩的,不会受人喜爱的。只有当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溶为一体时,它才能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产生美的效应。
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的所作所为常常违背成人的思维模式而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人们把它称之为“童趣”。童趣来自儿童的生活,出自儿童的本性,不能有半点矫揉造作,是发自孩子们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童趣”有如作品中的“人参汤”,看后使观众振奋、提神,回味无穷。
“雨打小伞喇喇喇,放学之后赶回家。路上发生了件新鲜事,小雨伞呀小雨伞,你真伟大。”路上究竞发生了什么事呢儿童舞蹈《小雨伞》,还未开幕就抓住了观众的心,把他们带进了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了。 在淅沥细雨中,一群女学生,背着书包,打起了蓝色透明的雨伞,在雨中一边赶路一边嬉戏,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潇酒的舞步,把这些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雨停了,她们放下雨伞,踏着积水寻乐。突然,暴风雨又来了,她们又急忙聚在一起,在连成一片的雨伞下抗击着大风大雨。这时一位坐轮椅的少年慌忙冒雨向前,雨水无情地向他洒去,正当他无可奈何之时,突然感觉到头上的“雨停了”。其实,不是雨停了,而是在他头顶上升起了一片蓝天――由蓝色小雨伞组成的晴天。望着四周露出的张张笑脸,他也会心地笑了,笑得是那样开心,那样甜蜜,“爱”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雨停了,天晴了,彩虹映蓝天,淘气的女孩们藏在雨伞后,突然都不见了,少年坐在轮椅上拿出了画板和彩笔,要把这最美好的时刻,永远保存在自己的画上。当他入神地作画时,轮椅又动起来了,那群可爱的女孩又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精巧的结构,丰富的内涵,优美动人。
四、对舞蹈语汇要适当突破
舞蹈属于空间线形过程中的视觉艺术。它的基本元素是肢体语言。每种风格的舞蹈都由各种不同动作加以踏、跑、跳得以体现。而各种风格的舞蹈又有其基本的动作,如藏舞中的踢踏步,新疆舞的旋转,彝族中的蹬脚拍掌,它们都是个性鲜明的舞蹈动作。创作者的聪慧之处应该表现在舞蹈作品的微妙的连缀动作的过程中。
在《花之唱》中,编导在舞蹈语汇方面做到比较大的突破。它的创作原形是宋祖英《爱我中华》,在那部MTV中,宋祖英在花丛中进行欢歌启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于是编导选择了五彩缤纷的绢花作为道具,以不同的色彩来代替祖国各民族的少儿。在动作的编排上,没有拘泥于民族舞蹈的特定动作,而是把各民族的动作精心进行张弛快慢的改编和巧妙适当的连接,少儿舞者加以对花束的旋转,拉伸,使得动作活泼生动更加新颖有趣。再如《回家》,那是一部歌伴舞的作品,作者没有把动作局限于一贯反映回家的肢体表现中,而是把舞者设定为麦苗的形象,用麦苗成熟以及随风摆动,来表现歌者回家的愉快心情。而在舞蹈语汇上,以手臂动作的变换来表现麦苗的种种状态:成长,摇曳等。并且让表现者以歌唱者为中心,随音乐的起伏对动作进行张弛有度的变换,从而表现回家这一温馨的主题,让观众产生共鸣。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造型定位的编法,音乐前奏时,孩子们摆出造型:如拉匀勾、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无形中就把观众带入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另外也用队型的变换来表现麦浪的此起彼伏,借以抒发歌者回家时起伏澎湃的心绪。实践证明,在捕捉闪光的形象表现时,还要注意不拘泥于原有舞蹈语汇的框架,要适当加以润色和突破。
此外,少儿舞蹈应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动作强度很大、难度很高的技巧。因为儿童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不宜运用成人舞蹈的动作要求去规范,从而避免儿童过分疲劳,心脏负荷过重,尽可能有歌有舞,以歌伴舞,兼顾娱乐性和游戏性。 总之,少儿舞蹈一定要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并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杨建
少儿舞蹈作品的内容是其所反映的客观生活现象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一般来说,少儿舞蹈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五个因素组成的。一、题材,是指少儿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所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素材不等于题材。它们的区分是: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所以它只能是人口的来源和基础,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题材又分为广义的题材和狭义的题材两种解释。广义的题材,指少儿舞蹈作品表现的生活范围,如历史题材、现代题材或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少儿舞蹈作品中具体表现的生活现象。以舞剧《高山下的花环》为例,从广义讲,它是现代题材和军事题材;从狭义讲,它是表现了以当代战争为背景,赵蒙生、梁三喜等不同的人物面对战争的不同心态、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展开的矛盾冲突。由于舞蹈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它的擅长和局限,所以,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比较强烈的动作性。这是由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来说,缺乏动作性的题材,用舞蹈语言来表现困难就比较大(当然不是绝对的)。其次,舞蹈题材应富有激动而饱满的感情。这也是由于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舞蹈是人类情感最激动时表现形式,它最能表现别的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情感内容。因此,我们说,舞蹈题材就具有动作性,但是,又绝不是凡能动起来的题材都适合舞蹈,而只有既具有动作性又具有激动饱满的情感的题材才是适合舞蹈表现的。二、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是少儿舞蹈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少儿舞蹈作品的主题,是舞蹈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概括和提炼而得出的结晶,也是舞蹈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少儿舞蹈作品的主题,是舞蹈作者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长期的观察体验后形成的。舞蹈作品的主题一经形成,它在整个创作中便居于主导地位,并贯彻于创作过程的始终;同时,它对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动作语汇的运用,都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题材和主题,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题材是舞蹈作者从大量生活素材中筛选提炼出来的,在少儿舞蹈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的可以被观众形象感知的人物的行动和生活场景;而主题则是通过这些人物的行动和生活现象所表现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和思想倾向。三、人物,是少儿舞蹈作品主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少儿舞蹈作品最大量、最经常表现的内容就是人——各种不同思想、情感、性格的人以及他们的各种行动,是通过各种生动的人物的舞蹈形象来表现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在少儿舞蹈作品里,也有不少是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如神仙、鬼怪以及自然景物中的花、鸟、兽、风、雨、山、水等,这些舞蹈形象尽管其外形是人的夸张和变异,但归根到底表现的还是人,是人的境遇、人的情志。一池荷花,迎风摇曳,是表现中国人民的高洁;一群孔雀,登枝开屏,显示出傣族姑娘美丽;大雁翔空,是表现蒙古族人民热爱自由的豪放;猴子掰包谷,是表现彝族同胞的风趣性格;至于那龙腾狮跃、红梅傲雪,更是洋溢着民族的精神,透露出民族的风骨。舞蹈作者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表达舞蹈作者的情志。少儿舞蹈中的“物”即是人,是“人化了的自然”。四、情节,是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变发展过程。少儿舞蹈作品的情节,是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发展过程组成的。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发展的历史。在戏剧性少儿舞蹈(舞剧)中,由于有人物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有较大跌宕起伏,动作性强。在叙事少儿舞蹈(情节舞)中,情节事件虽然比较简约单一,但其安排应巧妙合理,如能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就能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五、环境,一般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舞蹈中的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生活场景和时间、空间的氛围。舞蹈环境和氛围,既可借助于舞台美术——灯光、布景、道具的光线、色彩和声音营造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通过群舞的队形画面的移动、变化,引发出观众的艺术想象,创造出舞蹈的环境和氛围。如《荷花舞》,从荷花女在舞台上以圆弧形为主的不停顿移动的画面,形象地表现出一群荷花盛开在碧静的湖水中的特水中的特定的环境。
少儿可以学习的舞蹈有很多,就拿当下流行的少儿街舞来说。
少儿街舞采用最适合少儿跳的街舞音乐和节拍,将目前最流行的街舞,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动作编排,节奏欢快,简单易学。它不像广播体操那样沉闷枯燥,活力十足的节奏会让心情变得很轻松,跳着跳着,自己就变成了开朗活泼的阳光宝贝;它也不像传统舞蹈那样,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都不能改变,而是大家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1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
2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节奏,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4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
5可以让孩子们保持思想敏捷,克服不爱动、不爱说话、孤癖胆怯而且 可以培养小孩自信、乐观、坚毅性格。
6在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更有机会成为舞蹈明星甚至成为全面的小童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