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
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情感美文
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情感美文,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有同学,同学之间留下的情谊是很美好的,因为一起奋斗一起学习的日子会让人很怀念,下面分享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情感美文。
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情感美文1孙锭根:昌逵桂兰同学心系同窗,情真意切,让我倍感亲切!四十周年班庆乃众望所归期盼已久的盛事,热议已久矣!想当年一群素昩平生的年青学子齐聚一堂风华正茂!
而如今再聚首时却已一晃近半个世纪,都是花甲之年了然不少同学如今已经是事业有成硕果累累成了名家学者了当然大部分同学可能都像我等退休在家儿孙绕膝忙于家务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欢呼一起来分享一起来高淡阔论一起来家长里短,让我们一起来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让我们再来疯狂一次吧!聚会一次,即能追回青春一步啊!
叶子: 啊锭,你的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让我们很感动!同学情,深似海,无论走过多少岁月,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成就有多高,无论现在有多少好同事好朋友,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同学情!我们期待着相聚的那一天!期待着几十年之后的重逢的地点定在深圳!
这段聊天记录来自我的大学同学,一批由50后学艺术同学的微信群,话语中充满激情和浪漫,充满了对大学毕业后的首次全班聚会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在这个同学微信群里,有位高权重的地方官员,有享誉中外功成名就的大家学者,有桃李满天下的园丁教授,更多的是勤勉踏实扎根基层的文化使者在这里,不论你身份高贵与普通,地位显赫与平凡,一旦进入这个大家庭,彼此就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同学同学是没有血缘的亲情,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
抚今追昔,同学情结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有过一段风雨同舟的经历,一段亲密无间的兄妹情缘,一段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尤其是我们这批50后学艺术的同学,我们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命运多舛,青春蹉跎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天地打拼,练就了刚强坚毅的性格和意志然而,我们又是幸运的,正赶上打到四人 帮,知青返城大学恢复高考的大好时光对于经历过苦难的莘莘学子。
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雯诚的心愿,格外珍惜大学苦读求学的时光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专业功课的学习中去校园里,我们有过欢声笑语,成功喜悦,有过苦恼焦虑汗水和眼泪时间虽短,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酸甜苦辣的轶闻毕业后我们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各自工作岗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家虽然身处全国各地,但同学之间都会利用出差,旅游,探亲和看展览演唱会观摩等便利,看望和走访老同学每一次的相逢和见面,都格外的亲切和喜悦,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情让人羡慕,其他同学也会分享这份快乐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和我一样,同学们都已步入老年先后退休,在享受天伦之乐家务劳作保健养身之余,有的还老骥伏枥发挥余热挥毫泼墨笔耕不慑伏案读书奋斗不止通过微信获悉,不少人还在自学第二专业,有的还卓有成效正如老同学,老大哥彭开天说的美术和音乐有内在相通之处。
学了可相得益彰我至今很珍惜当年跟熊老师学音乐的宝贵时光,这对我美术的提高很有作用我在表述我对美感的感受时就经常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比喻,别人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随着微信平台的扩大与完善,进入同学群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逐渐聚拢到齐,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追思情谊互通信息切磋技艺分享喜悦好一派朝气蓬勃,活泼热烈的气氛身处此情此景,50后的我们,仿佛都有返老还童,青春焕发的感觉岁月可以催老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永远年轻的`心态最后请让我向大家道一声,同学珍重,静候佳音。
同学是相濡以沫的挚交情感美文2同学情是真挚而难忘的一种情谊情感散文
同学,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同学情,是真挚而难忘的一种情谊。
同学情,似一壶陈年老酒,无论在何时何地开启,都会浓香四溢,令人沉醉不已。
同学情,象一杯茶,甘醇略涩的味道,让你慢慢品尝,你会感觉到一股清香的甘甜,萦绕于你舌尖,让你回味无穷,让你迷恋一生。
遥想当年,我们迈入同一所中学校园。我们在那里相遇、相识、相知,我们互帮、互助、互爱、互勉共进;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漫步校园林荫道,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嘻笑打闹,一起分吃一份饭;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纯真烂漫,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段日子永远叫人无法忘怀,那段友谊永远值得珍惜,那一段段的经历更加让人怀念与追忆。
后来,因种种原因,我未能完成初中学业就被迫辍学,不能与你们同进高中同读大学。但,与你们相处的那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和你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脑海里,永远存在我的记忆里,存在了我的生命里。
你们也不曾忘记过记我。阔别二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聚会,你们也邀请了我。当我们重聚一起时,那一张张熟悉而略带陌生的笑脸,一双双紧握的双手,一个个温暖而激情的拥抱,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眸,都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激动与喜悦,更多的是关心与关爱。
你们当中有老师、医生、高管、白领,还有的是领导干部、经商精英,各行各业都有你们能干的身影。虽然你们个个都那么优秀有出息,但你们并没有瞧不起我这个曾经的一班之长,现在的不出息。记得当时你们在还为我唱起了《老班长》,我感动的泪水汹涌而至,感激的话语无法言表。这,就是我们同学的情谊。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各自的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都有过辛酸苦辣,有过喜怒哀乐,有过烦恼与忧愁,有过成功与辉煌,有过失败与秃废,但不管怎样,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我们人生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经历了丰富的人生,感悟了生活的别离,更懂得了世间的真情。
但,不管岁月怎样流失,生活怎样变故,世事怎样更迭,不管岁月给我们留下多少的沧桑与艰辛,我们的同学之情却难以磨灭,难以忘怀,永远珍藏在你我心中。
同学,我的好姐妹,好兄弟,除了家人以外的至爱至亲,我一生都难以忘记,愿地久天长的友谊,陪我们一起走过人生四季。
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原载1927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7期)
--------------------------------------------------------------------------------
航船中的文明
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 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 “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但从那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 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其词若有憾焉”,你们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声明,)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的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的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是非之心”,虽然“人皆有之”,而撑船经商者流,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也着实亏他们了。中国毕竟是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呀!——
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五六分城市气。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刺刺的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①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的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的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呜呼,可以风矣!
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于是乎书。
①原注:“一块儿”也。
1924年5月3日。
#能力训练# 导语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烦恼困境的时候,总是会来翻找一些励志短文查看,每一次看完之后总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力量。下面是 考 网整理收集的简短励志美文欣赏3篇,欢迎阅读!
篇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题记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集专权于一身,可是他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若不把百姓装在心中,那么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们现代人更是如此。毕竟,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我们总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和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什么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篇二:舍得的哲学
舍和得,乃两个相对的概念。最初的“舍得”一词,出自《了凡四川》,传入中国后,迅速和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学。
世上的一切事务都是相对的,有舍才有得,要得必须舍。比如,一个人乘船过江,船上放满了半生得来的财宝,可船至江心要沉了,怎么办只有一个选择:舍财宝,得性命!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猎人被饿狼穷追不舍,他们都有枪和沉重的黄金。但枪中都没有子弹。过一条河时,两人分开了。其中一人舍不得黄金和枪,结果倒下了;另一个舍弃了黄金和枪,和恶狼斗智斗勇,活了下来。舍弃身外之物,得生命。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己为公,舍贪婪得,舍名利得清静,舍一切非分之想得脚踏实地做人……这都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
“舍得”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得到而很少去考虑舍弃。古人说过“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种辩证思想,正是说了舍和得的关系。
你劳动,你要舍力气才能得收获;你学习,你要舍时间才能得知识;你经商,你要舍本钱才能得回报;你做官,你要舍安逸才能得一生辉煌。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名人,取得了留芳千古的功绩。他们都对“舍得”二字有把握和领悟。包括事物也是如此。蛇在蜕皮中长大,金在沙砾中掏出,树也要经过剪枝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处事的艺术。的确,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篇三:让凝固的音乐流动起来
这世间有一种你看不见的音符,从古老的金字塔尖顶上神秘地越过,从史前巨石柱威严的阵垒中淌过,从泰姬陵对称的镜面上划过,从檐牙高啄的苏州园林中跳过。
变化莫测的音符,只有在蜿蜒起伏的山岭中才会奏出长城雄曲,只有在江南水乡中才会奏出小桥流水。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力量让万物各展其才,不要妄想占领别人强悍的领地,我们要演出的是一场华丽盛大的交响曲,而非野鸭上树那令人咂舌的滑稽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人们喜欢称建筑为流动的音乐,然而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建筑挺立在适合它的土地上,它便是最美的花朵,最流畅的音乐。
贝聿铭——中国一代伟大的建筑师,最为人熟知的设计作品便是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完全对称的几何构型,华丽地展示着它的理性之美,但要将它建在中国水乡恐怕会大打折扣,不伦不类。
流动的音符淌过小山美真子的藏室,便幻成了一曲“世外桃源”。阁楼艺术和日本“影子文化”融为一体,百分之八十的部分埋于地下,远望恰如一座山峰,和绿茵葱茏的群山奏出一曲流动的旋律——这便是贝聿铭的惊世杰作,文化在其特有的背景中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
若要把这一朵朵镂空阁楼放于沙漠,那岂不是暴殄天物
特定的人,特定的背景才能烘托出秀的艺术。
和着名印度女建筑师哈尔德那种夸张奇特的构思相比,我更喜欢玛格丽特·希尔芬迪,她善于将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体。你看那科尔伯格大厅,完全由自然取材,却成就了一番美妙的画面。再看斯沃茨摩大学联合科学楼,那种对称美让人叹为观止,理性和科学在此闪光。每一个凝固的音符都是和众不同的,无数个特别的音符奏出流动的交响!
祖父 后园和我 ----摘自[呼兰河传] 萧红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三
偏偏这后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它们一齐都没有从前那么健康了,好像它们都很疲倦了,而要休息了似的,好像要收拾收拾回家去了似的。
大榆树也是落着叶子,当我和祖父偶尔在树下坐坐,树叶竟落在我的脸上来了。树叶飞满了后园。
没有多少时候,大雪又落下来了,后园就被埋住了。
通到园去的后门,也用泥封起来了,封得很厚,整个的冬天挂着白霜。
我家住着五间房子,祖母和祖父共住两间,母亲和父亲共住两间。祖母住的是西屋,母亲住的是东屋。
是五间一排的正房,厨房在中间,一齐是玻璃窗子,青砖墙,瓦房间。
祖母的屋子,一个是外间,一个是内间。外间里摆着大躺箱,地长桌,太师椅。椅子上铺着红椅垫,躺箱上摆着朱砂瓶,长桌上列着座钟。钟的两边站着帽筒。帽筒上并不挂着帽子,而插着几个孔雀翎。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孔雀翎,我说它有金色的眼睛,总想用手摸一摸,祖母就一定不让摸,祖母是有洁癖的。
还有祖母的躺箱上摆着一个座钟,那座钟是非常希奇的,画着一个穿着古装的大姑娘,好像活了似的,每当我到祖母屋去,若是屋子里没有人,她就总用眼睛瞪我,我几次的告诉过祖父,祖父说:
"那是画的,她不会瞪人。"
我一定说她是会瞪人的,因为我看得出来,她的眼珠像是会转。
还有祖母的大躺箱上也尽雕着小人,尽是穿古装衣裳的,宽衣大袖,还戴顶子,带着翎子。满箱子都刻着,大概有二三十个人,还有吃酒的,吃饭的,还有作揖的……
我总想要细看一看,可是祖母不让我沾边,我还离得很远的,她就说:
"可不许用手摸,你的手脏。"
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挂钟,挂钟的下边用铁链子垂着两穗铁包米。铁包米比真的包米大了很多,看起来非常重,似乎可以打死一个人。再往那挂钟里边看就更希奇古怪了,有一个小人,长着蓝眼珠,钟摆一秒钟就响一下,钟摆一响,那眼珠就同时一转。
那小人是黄头发,蓝眼珠,跟我相差太远,虽然祖父告诉我,说那是毛子人,但我不承认她,我看她不像什么人。
所以我每次看这挂钟,就半天半天的看,都看得有点发呆了。我想:这毛子人就总在钟里边呆着吗?永久也不下来玩吗?
外国人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我四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见过一个毛子人,以为毛子人就是因为她的头发毛烘烘地卷着的缘故。
祖母的屋子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很多别的,因为那时候,别的我都不发生什么趣味,所以只记住了这三五样。
母亲的屋里,就连这一类的古怪玩艺也没有了,都是些普通的描金柜,也是些帽筒、花瓶之类,没有什么好看的,我没有记住。
这五间房子的组织,除了四间住房一间厨房之外,还有极小的、极黑的两个小后房。祖母一个,母亲一个。
那里边装着各种样的东西,因为是储藏室的缘故。
坛子罐子、箱子柜子、筐子篓子。除了自己家的东西,还有别人寄存的。
那里边是黑的,要端着灯进去才能看见。那里边的耗子很多,蜘蛛网也很多。空气不大好,永久有一种扑鼻的和药的气味似的。
我觉得这储藏室很好玩,随便打开那一只箱子,里边一定有一些好看的东西,花丝线、各种色的绸条、香荷包、搭腰、裤腿、马蹄袖、绣花的领子。古香古色,颜色都配得特别的好看。箱子里边也常常有蓝翠的耳环或戒指,被我看见了,我一看见就非要一个玩不可,母亲就常常随手抛给我一个。
还有些桌子带着抽屉的,一打开那里边更有些好玩的东西,铜环、木刀、竹尺、观音粉。这些个都是我在别的地方没有看过的。而且这抽屉始终也不锁的。所以我常常随意地开,开了就把样样,似乎是不加选择地都搜了出去,左手拿着木头刀,右手拿着观音粉,这里砍一下,那里画一下。后来我又得到了一个小锯,用这小锯,我开始毁坏起东西来,在椅子腿上锯一锯,在炕沿上锯一锯。我自己竟把我自己的小木刀也锯坏了。
无论吃饭和睡觉,我这些东西都带在身边,吃饭的时候,我就用这小锯,锯着馒头。睡觉做起梦来还喊着:
"我的小锯哪里去了?"
储藏室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我常常趁着母亲不在屋我就打开门进去了。这储藏室也有一个后窗,下半天也有一点亮光,我就趁着这亮光打开了抽屉,这抽屉已经被我翻得差不多的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了。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趣味了,就出来了。到后来连一块水胶,一段绳头都让我拿出来了,把五个抽屉通通拿空了。
除了抽屉还有筐子笼子,但那个我不敢动,似乎每一样都是黑洞洞的,灰尘不知有多厚,蛛网蛛丝的不知有多少,因此我连想也不想动那东西。
记得有一次我走到这黑屋子的极深极远的地方去,一个发响的东西撞住我的脚上,我摸起来抱到光亮的地方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灯笼,用手指把灰尘一划,露出来是个红玻璃的。
我在一两岁的时候,大概我是见过灯笼的,可是长到四五岁,反而不认识了。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我抱着去问祖父去了。
祖父给我擦干净了,里边点上个洋蜡烛,于是我欢喜得就打着灯笼满屋跑,跑了好几天,一直到把这灯笼打碎了才算完了。
我在黑屋子里边又碰到了一块木头,这块木头是上边刻着花的,用手一摸,很不光滑,我拿出来用小锯锯着。祖父看见了,说:
"这是印帖子的帖板。"
我不知道什么叫帖子,祖父刷上一片墨刷一张给我看,我只看见印出来几个小人。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花,还有字。祖父说:
"咱们家开烧锅的时候,发帖子就是用这个印的,这是一百吊的……还有伍十吊的十吊的……"
祖父给我印了许多,还用鬼子红给我印了些红的。
还有戴缨子的清朝的帽子,我也拿了出来戴上。多少年前的老大的鹅翎扇子,我也拿了出来吹着风。翻了一瓶莎仁出来,那是治胃病的药,母亲吃着,我也跟着吃。
不久,这些八百年前的东西,都被我弄出来了。有些是祖母保存着的,有些是已经出了嫁的姑母的遗物,已经在那黑洞洞的地方放了多少年了,连动也没有动过,有些个快要腐烂了,有些个生了虫子,因为那些东西早被人们忘记了,好像世界上已经没有那么一回事了。而今天忽然又来到了他们的眼前,他们受了惊似的又恢复了他们的记忆。
每当我拿出一件新的东西的时候,祖母看见了,祖母说:
"这是多少年前的了!这是你大姑在家里边玩的……"
祖父看见了,祖父说:
"这是你二姑在家时用的……"
这是你大姑的扇子,那是你三姑的花鞋……都有了来历。
但我不知道谁是我的三姑,谁是我的大姑。也许我一两岁的时候,我见过她们,可是我到四五岁时,我就不记得了。
我祖母有三个女儿,到我长起来时,她们都早已出嫁了。
可见二三十年内就没有小孩子了。而今也只有我一个。实在的还有一个小弟弟,不过那时他才一岁半岁的,所以不算他。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后园虽然让冰雪给封闭了,但是又发现了这储藏室。这里边是无穷无尽地什么都有,这里边宝藏着的都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使我感到这世界上的东西怎么这样多!而且样样好玩,样样新奇。
比方我得到了一包颜料,是中国的大绿,看那颜料闪着金光,可是往指甲上一染,指甲就变绿了,往胳臂上一染,胳臂立刻飞来了一张树叶似的。实在是好看,也实在是莫名其妙,所以心里边就暗暗地欢喜,莫非是我得了宝贝吗?
得了一块观音粉。这观音粉往门上一划,门就白了一道,往窗上一划,窗就白了一道。这可真有点奇怪,大概祖父写字的墨是黑墨,而这是白墨吧。
得了一块圆玻璃,祖父说是"显微镜"。他在太阳底下一照,竟把祖父装好的一袋烟照着了。
这该多么使人欢喜,什么什么都会变的。你看他是一块废铁,说不定他就有用,比方我捡到一块四方的铁块,上边有一个小窝。祖父把榛子放在小窝里边,打着榛子给我吃。在这小窝里打,不知道比用牙咬要快了多少倍。何况祖父老了,他的牙又多半不大好。
我天天从那黑屋子往外搬着,而天天有新的。搬出来一批,玩厌了,弄坏了,就再去搬。
因此使我的祖父、祖母常常地慨叹。
他们说这是多少年前的了,连我的第三个姑母还没有生的时候就有这东西。那是多少年前的了,还是分家的时候,从我曾祖那里得来的呢。又哪样哪样是什么人送的,而那家人家到今天也都家败人亡了,而这东西还存在着。
又是我在玩着的那葡蔓藤的手镯,祖母说她就戴着这个手镯,有一年夏天坐着小车子,抱着我大姑去回娘家,路上遇了土匪,把金耳环给摘去了,而没有要这手镯。若也是金的银的,那该多危险,也一定要被抢去的。
我听了问她:
"我大姑在哪儿?"
祖父笑了。祖母说:
"你大姑的孩子比你都大了。"
原来是四十年前的事情,我哪里知道。可是藤手镯却戴在我的手上,我举起手来,摇了一阵,那手镯好像风车似的,滴溜溜地转,手镯太大了,我的手太细了。
祖母看见我把从前的东西都搬出来了,她常常骂我:
"你这孩子,没有东西不拿着玩的,这小不成器的……"
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重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所以她说我是并不十分严刻的,我当然是不听她,该拿还是照旧地拿。
如诗的父亲母亲(青年摘抄)
古 城 初 中 冯 桂 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醉心地读着父亲和母亲这一部壮丽的诗篇。我读得很苦、很累、也很幸福……
我从母亲乌黑乌黑的秀发读起。一根一根地数,一页一页地读。就像儿时仰着小脑袋数着天上的星星,数到今日我就再也数不清了!
我从父亲饱满壮阔的额纹读起。一条一条地数,一页一页地读。悄悄流逝的岁月在您的额头上刻下了纵横交错的“山川”。我渐渐地读懂了那道道山川都饱含着岁月沧桑的含义!
我痴痴地读着我的父亲和母亲。从春到冬、由秋到夏;从清晨到黄昏,又从深夜到黎明;我在炎炎赤日下读、我在风雨雷电里读。读得好苦、好累、好心疼的时候,沉淀在心底的泪水便蓄积在眼里,流出了一个夏季、哭成了一个雨季。泪水和雨水淋湿了我千百遍、千万缕的思绪,也潮解成为了我心中最美丽的诗句。
母亲很勤劳。母亲平凡得犹如乡间石子路上的一粒石子,质朴得犹如山间一泓不加任何成分的甘泉。父亲好忙碌。三、四月春播,九、十月秋收,起早贪黑,日渐消瘦的身影换来了我一日日的丰满。我执着地追求着,渴望有一日走进父亲和母亲的诗境,一遍遍体味诗韵的蕴意,一次次接受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母亲的诗像山间潺潺的溪流,温柔、清亮,让人陶醉。
父亲的诗像林中提拔的青松,高大、健壮,让人钦佩。
母亲的一头斑斑白发在田野写成了弯弯的问号!
父亲伟岸的身躯在风雨中定格成了触目的惊叹号!
父亲不是诗人、母亲不是诗人,我也不是诗人。但父亲的脊梁就是豪壮的诗篇,母亲的根根白发贯穿其中。他们最终成为了一部辉煌的人生史诗。
父亲的诗、母亲的诗,相互交融,汇成了一组世间永无休止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诗篇!
母爱夜无眠
朋友的生意,突然遭到灭顶之灾。他试图挽救,做了许多努力,结果却欠下更多的债。当债主们几乎将公司的门槛踏平时,心灰意冷的朋友,决定躲回乡下。
乡下有朋友的老家。家里有他七十多岁的老母亲。
躲在乡下的朋友,似一只不安且绝望的老鼠。他每天上午去村尾的河边发呆,下午和老家一个同样失意的朋友在客厅里喝酒。那是真正的“喝酒”,两个人几乎不说一句话,只是往嘴里灌酒。偶尔说两句,也是鸡毛蒜皮,不着边际。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继续喝酒或者蒙头大睡。他很少和自己的母亲说话。他发现母亲好像总是很困,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房间里睡觉。有时母亲在凳子上坐着,也会倚着墙睡过去。也难怪,母亲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
他不敢把生意赔钱的事告诉母亲。他不想年迈的母亲为他担忧。他只是对母亲说,累了,想回来休息几天。
朋友真的很累。他甚至想,或许自己会彻底放弃以前的事业,就这样躲在乡下,过一辈子。
朋友在老家住了两个月。正是冬天,老屋里潮湿阴冷。有时他坐在客厅抽烟,会发觉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他把目光迎上去,母亲就笑笑说,你没事吧他说没事,母亲便不再说话。他发现,母亲眼里,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和不安。
那天朋友又一次喝多了酒,晚上起夜,怕惊动隔壁房间的母亲,便蹑手蹑脚披了衣服,没有开灯。当他推开卧室的门,一下子便愣在那里。他发现,客厅的长凳上正坐着自己年迈的母亲,披一条毛毯,被苍白的月光照着,正瑟瑟发抖。
他开了灯,问母亲,您这是干吗呢
母亲说,没事……睡不着,想些事情。
朋友告诉我,那天他一夜未眠。他隐约感觉,母亲肯定有事瞒着自己。
第二天,在朋友的追问下,母亲才极不情愿地告诉他,她想看着他,她怕他出事。
母亲说,你十八岁的时候,失恋了。那次你拿了刀子,狠命地划自己的手腕,记不记得
朋友当然记得。的确,他曾经闹剧般地自杀过,为一个女孩。他一直把那次自杀事件,当成自己年幼无知的冲动。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母亲说,生活不顺心吧你回来,我知道你肯定有事。……欠别人钱了……不怕,多大点儿事……
朋友告诉我,那一刻,他的眼泪夺眶而出。是啊,他有什么事,能瞒过敏感的母亲呢这世上又有谁能像母亲一样了解他呢其实,仅从他的一声叹息里,母亲便能够准确地猜到他的处境了。
而年迈的母亲怕他干出傻事,竟然在漫长的冬夜,在阴冷的客厅,偷偷守护了他两个月!两个月,母亲竟没有在任何一个夜里睡过一分钟的觉!
第二天朋友离开了老家。临行前,他拥抱了自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朋友告诉我,那是他第一次拥抱母亲。
现在,朋友的公司仍然不景气,债也仍然没有还完。但他告诉我,他每一天都在努力。除了成功,他别无选择。
他告诉我,其实,出人头地、衣锦还乡、体现价值、实现理想,这些都成为次要。之所以拼命工作,之所以一定要成功,只因为他想让自己的白发亲娘,在每一个夜里,都能睡一个好觉。
赵萍摘自《特别关注》
有好几篇,前边几篇都是高考作文,长度800字左右,最后的是我收藏的其他美文,希望能帮到你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触摸都市
都市是工业文明的骄傲,是人类栖居于地球之上费尽心力完成的得意之作,火树银花可造就不夜之天,灯红酒绿亦酿成不眠之夜。这样巧夺天工的杰作,怎能不说它是地球与其他蒙昧星体相区别的智慧璀璨的标志?
可是风行于上个世纪的香港乐队就曾吼出过一句:“问哪方是我家土——求讲给我知!”一曲《爆裂都市》表达了对有“东方之珠”的美称的香港都市的深深质疑。是的,经济繁荣的背后或许有道德沦陷的危机,物质充盈的背后或许也滋长着欲壑难填的痛苦,人才济济百卉含英的盛成景象中,人们又何尝不忍受着竞争的残酷与疯癫?我虽成长于一个小城市,却也能味出那都市高度繁华中的无奈。
都市是智慧、是财富,更是人的群体。纵然有罪恶,有诱惑,有不公平,有种种污人视野的黑暗,我仍坚信,只要都市人还未妖魔化,只要都市人守住心中一方净土,都市就依然有一方纯净的天空。
如若不信,你可以去都市昆明。莫先陶醉于四围春色,我要首推的是“翠湖观鸥”,也别先去惊艳那红嘴鸥群盘旋碧湖之上的美态,我希望你看的是那旁边一尊光华沉静的墨金的铜像——吴庆恒,一位平凡的都市里的老人。他生前用几百块钱的退休金负担起成群红嘴鸥的生活,自己只用饮料瓶装茶水加几个干馒头果腹。死后,摄影师有心在湖边搁了一张老人生前喂鸥的彩照,于是群鸥惊起,凄厉的鸣叫为老人吊唁,霎时感动了整个昆明——敬意与感动,垒成一座铜像,而铜像亦如一滴水折射出都市人心灵的七彩光辉,老人的无私与恬淡,生人向往推崇这种品格的信念,经济腾飞的背后未曾消亡的道德、温情和爱。
都市依然是都市,它依然高歌猛进吹着工业文明的号角,但它绝不止一种色彩、一种声音。我敬佩史怀哲从欧洲繁华至极的都市中走出来,走进非洲贫穷的乡间皓首行医,也感激着曾在杭州东站为排队不便的我热情地去买了块豆腐干而不求任何报酬的卖地图的小姑娘;我能理解海子从北京城走出来,走进麦地时的热情与苦涩,也记得绍兴市的石板桥下乌蓬船里老船夫亲切的招呼悠闲的微笑……
触摸都市,它瑰丽多彩。你可以去看它闪烁的智慧,你可以去羡叹它积聚的财富,但切勿忘记的是都市的主体——人。同是有情之人,可爱之人,可敬之人。就此而言,都市与乡村,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禅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纤尘。
当五祖弘忍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毅然把宗位传给了慧能——这个曾被称为小蛮的弟子,也缔造了六祖慧能普度千人的神话。
时常想象这是何等的境界。弘一法师曾经“看山是山,看云是云”,修道士年,“看山不是山,看云不是云”了,只是,这诸般困惑,又如何释怀,却也言不尽了吧。
春来草自青,何等的智慧。然而,却总不为人知。
我们都不小心踏上了一列飞速疾驰的列车,“咔嚓——”带我们驶向一个时代。一个纷乱的脚步踩碎了梦想的时代,一个嘈杂的声音湮没了平和的时代,一个无止的欲望充斥内心的时代,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每个人都如受激了的公牛,东突西奔,掠夺般的赢取自己的身份、地位,多少人每日渴求着一步登天,五百万的大奖仿佛就在眼前,每日的生活如同沸了的水,用蒸挣白汽宣告自己的精彩,却于一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然而,人活一世,这是你想要的生活?争名夺利,急功近利,摆不开“利”的诱惑,洗不去“欲”的侵染,殊不知,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总也到不了。
平日里我总爱读一些清净的文章。苏子也曾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其中,让人静心体会顺其自然的诸般智慧。庄子也曾说“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人的指挥不可泯灭。世殊事异,唯平心静气,谦和相待,才能从那列疾驰的列车上脱身,去感受风衣影动,斗转星移,春来草自青的沁人心脾。
南怀瑾大师笔耕不辍,粗茶淡饭,日日清贫,却几乎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因为它,多少人褪去了贪嗔痴,无数的名誉,赞誉不自觉地便向其涌去。怀瑾大师是不在乎的,可他越不在乎,那就越多。且不说他不屑于出山,如若怀瑾大师下海经商,试问,普天之下,又会有多少人能与其相媲美?有时,春来草自青,不必刻意追求雕饰,平平静静,安安稳稳,该来的,总会到来。
捧一本禅宗之书,坐在青青草地,绿汁侵染了衣服,平心静气,却也可以惬意而幸福,不必有那暴戾而又刻薄的心,不必去急功近利,春来草自青,该来的,总会到来。
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顺其自然,平心静气,斯已矣……
悠 悠 千 年
静静地,就这样悠悠千年了。
坚固的桅杆早已腐朽,饱满的帆布也已落幕,俊朗的大副熬成年迈的船长,粗糙的甲板布满岁月的沧桑。
悠悠千年,除了海上的明月,也许什么都变了。
我们记得在普希金流放途中汹涌澎湃的海洋,《致大海》在他胸中抒臆了千遍而最终传唱千年;我们记得在海子屋前那温静祥和的海洋,春暖花开的愿望在希望的国度种下而结下了悠悠的信念;我们向往着“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我们记挂着“死海里已是千帆相竞”的语句,我们在这悠悠千年中呐喊出一种情感,我们在这广袤深邃中启迪无穷智慧,千百次,那雄浑的海成为人们自由、希望的载体,成为人们向往憧憬的源泉。
海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在悠悠千年中倾听智者的心声仁者的絮语,那些智慧的金沙化为人生淡淡的盐味……
我们登上鼓浪屿来眺望不远的金门,我们心怀挂念祭奠归根的落叶,我们读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明白乡愁早已不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们在这头,血脉相连的亲情在那头……
悠悠千年,我们共过患难,我们期待结果。我们之间只有那浅浅的海峡,我们心中都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情。
海是一位沉静的智者,在悠悠千年中从不说一句,却早已把浓浓的思乡与血脉之情汇成静静的波澜,在人生的海岸上慢慢地冲刷。
面对大海我们想起了一年前印度洋的惨剧,面对大海我们悲伤于埃及沉船的损失。我们期待探索海底无限的资源,我们疑惑百慕大诡异的失事,我们争夺海事权,我们扩充海岸线,我们在孕育我们成长的摇篮里肆意展现欲望与贪念,腥风血雨洗去大海慈祥的面目,它发怒了,它惊起了,它不再庇佑我们,它更像一位严父让我们惊愕。
悠悠千年,包容并不是过度的溺爱,悠悠千年,仰望与感恩是诚挚的朝拜。我们无法征服,唯有信仰,唯有仰视,唯有尊重。
悠悠千年,我们沐浴在“海阔任鱼跃”的博大之中;悠悠千年,我们感慨于“海上生明月”的浓浓乡情;悠悠千年,我们看见欧洲的崛起,美洲的富强,我们看见中西文化的交融,我们看见海洋经济的来临。
就这样,当那些智慧,情感与享受溶于静静的涛澜,化为一点点咸一点点涩的淡淡海水,你会明白,千年悠悠的锤炼,练就的是一种别样的品格,那是一种历经世事的淡然心境。
不必打开的画幅
张晓风
“唉,我来跟你说一个我的老师的故事。”他说。
他是美术家,七十岁了,他的老师想必更老吧?“你的老师,”我问,“他还活着吗?”
“还活着吧,他的名字是庞熏琹,大概八十多岁了,在北京。”
“你是在杭州美专的时候跟他的吗?那是哪一年?”
“不错,那是1936年。”
我暗自心惊,刚好半个世纪呢!我不禁端坐以待。下面便是他牢记了五十年而不能忘的故事。
他是早期留法的,在巴黎,画些很东方情调的油画,画着画着,也画了九年了。有一天,有人介绍他认识当时一位非常出名的老评论家,相约到咖啡馆见面。年轻的庞先生当然很兴奋很紧张,兴匆匆的抱了大捆的画去赴约。和这样权威的评论家见面,如果作品一经品题,那真是身价百倍,就算被指拔一下,也会受教无穷。没想到人到了咖啡馆,彼此见过,庞先生正想打开画布,对方却一把按住,说:
“不急,我先来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几岁出国的,第二,你在巴黎几年了?”
“我十九岁出国,在巴黎待了九年。”
“晤,如果这样,画就不必打开了,我也不必看了,”评论家的表情十分决绝而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十九刚出国,太年轻,那时候你还不懂什么叫中国。巴黎九年,也嫌太短,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西方——这样一来,你的画里还有什么可看的?哪里还需要打开?”
年轻的画家当场震住,他原来总以为自己不外受到批评或得到肯定,但居然两者都不是,他的画居然是连看都不必看的画,连打开的动作都嫌多余。
那以后,他认真的想到束装回国,以后他到杭州美专教画,后来还试着用铁线描法画苗人的生活,画的极好。
听了这样的事我噤默不能赞一词,那名满巴黎的评论家真是个异人。他平日看了画,固有卓见,此番连不看画,也有当头棒喝的惊人之语。
但我——这五十年后来听故事的人——所急切的和他却有一点不同,他所说的重点在昧于东方、西方的无知无从,我所警怵深惕的却是由于无知无明而产生的情无所钟、心无所系、意气无所鼓荡的苍白凄惶。
但是被这多芒角的故事擦伤,伤得最疼的一点却是:那些住在自己国土上的人就不背井离乡了吗像塑胶花一样繁艳夸张、毫不惭愧地成为无所不在的装饰品,却从来不知在故土上扎根布须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整个一卷生命都不值得打开一看的,难道仅仅只是五十年前那流浪巴黎的年轻画家的个人情结吗
但是被这多芒角的故事擦伤,伤得最疼的一点却是:那些住在自己国土上的人就不背井离乡了吗?像塑胶花一样繁艳夸张、毫不惭愧的成为无所不在的装饰品,却从来不知在故土上扎根布须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整个一卷生命都不值得打开一看的,难道仅仅只是五十年前那流浪巴黎的年轻画家的个人情节吗?
轻模样,道寻常
北京 屈占秋
而事情果然就那样子发生了。
风住尘香,袖口香寒。黄昏总有一种令人迷失又令人绝望的美。干净,抵人心。霞光看上去是那种很近的远。弥弥诺诺的光线,细腻的喜欢,就像是波西米亚毛毯般的温暖……
有那样一段时间,我过着一种异常平静的日子。裹在长长的黑色毛衣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样子。这样的生活,就如一个人的桑巴舞,看似美丽,却温度不足。不过过得还算好自为之。然而这世事有时候实在会让一个人走上他原本并不情愿的道路,就像冬天我们不愿穿得那么多,夏天我们又不愿穿得那么少。可是天气,这是上苍的意思。
在真正经历之后,才明白,有些东西,真的不可以拿来消遣,拿来铺张的。朋友说速战速决是好事。深一脚浅一脚挣扎着一路走来,发现那些当初看来难以打发的岁月和青春,它在离去。若无其事地离去。剩下你一个人在记忆里面打打杀杀,白刀子进去想要忘记,红刀子出来却意外地想起。也或许就像谁说的,“时间仍在,是我们飞逝”。良宵抱影,多少岁月,轻描淡写。心字香烧,年华似水,匆匆一瞥。诚如人言,只给教训,不给代价,多好。只怕两样都给。
出发太久,故事太长,各人有各人的咸淡,早已无从说起。通常,我都是这样打发自己的。何必添愁惹恨呢?是不够勇敢也好,是束手漠然也好,当时总是值得的。很多东西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理会,因为终于发现自己还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记忆如水,终会流失与指缝。我想有一天我必定会坦然的说,我终于不再那么执着。
雨后的葬花天气,我喜欢一个人走走。雨滴未干,如同我的心迹。你不知,你不知,我的浅尝辄止。你不知,你不知,我的欲罢还休。
有一部**叫做《海上钢琴师》,故事的最后天才钢琴师这样说道:“让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我开始感到惶惶然。他说只有在海上他的指尖才能弹出那样诡妙的灵魂之音。他说宁愿葬身海上。而结局他也确实如此。他说岸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他出生在船上,一生未曾上过岸。信仰在梦在,有何不可呢?自己选择走出来的路自己不要挑剔不要嫌弃。花未开全月未园,一切,都还有圆满的余地。
不清楚自己有没头没脑地说了些什么,朋友板上钉钉地说要给我纠正很多陋习,听了欣慰。突然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做人存几分天真童心,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我们哭我们笑,我们打拼我们闹,而我们最终想找的,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有个诗人叫聂鲁达,他说: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
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生活一各种花里胡哨的方式教会我们种种,或温和或野蛮,纠缠不可避免,疼痛也无法抗拒,只希望百转千回后我们灵魂的质地也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样,清晰,勇敢,坚强。。。。
珍惜
我们喜欢一件旧物,往往是因为它记载了旧时的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状态或是一桩难忘的事。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那些与我们相视而笑的人,那些与我们相伴相随的物品,无疑是与我们有着某种缘分的。就像一首歌唱的:“是哪一阵风,让你飘进我的生命,为什么要一定是你而不是别人呢?”
人生就是不停地相识与告别,这里有太多的难以割舍,有太多的不堪回首。生活是仁慈的,你总有机会乘上新的列车;生活又是严酷的,我们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每个人都有来路,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的意义在于,带给我们人生的经验与情感的体验,以及其中蕴藏的往日的温情和生命的力量。人类的回忆颇似天国的炼狱,往事在其中或死亡或复生,而重生的都多半以美好的面孔出现,这大概也是人类的天性使然。而过去的无意义则在于,在时间的道路上我们是无法回头的。过去只是飘过的一片云,只是错过的一班车,你哭也罢,笑也罢,它都听不见了。
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曾飘过动人的笑容和惊鸿的一瞥,但多半仅仅是飘过而已。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不如古人,因为今人生活的流动性太强,而机会又似乎太多,因此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痴情”便也成了稀有的感觉。常常是,有了悲伤,不知可与谁诉说;有了喜悦,不知可与谁分享。许多人奔波到老,却发现身边只剩下陌生人。而“红颜知已”“莫逆之交”似乎都成了遥远的传说。我们笑古人太迂腐,却不知古人也在笑我们:寒夜中,可有红袖为你添香,可有称得上朋友的人与你对饮到天明?
生命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珍惜它,它就珍惜你。记得一位老者说过:“在你年轻的时候,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爱情,因为在年老时,你将记得这些温柔。”真爱的事业和真正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都值得我们温柔地相待,因为那种感觉是永远都无法复制的。这世界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你不好好珍惜,它便会离你而去,包括机遇,包括爱情,包括生命。
在这个充斥着功利主义和末世情结的时代,也许雄心常常遭到误解,真诚常常遭受伤害,理想主义似乎也无处可逃,但总还有那么一些“落伍者”怀抱着济世度人的心剑、无怨无悔的真挚和等待真爱、执著信仰的情怀,并固执地相信总有一束花朵在为之守候,漫长的等待仅仅是在铺垫彼此相逢的路,在艰苦的跋涉后,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心中的梦想。
秋风虽冷,但遮不住满目的新奇;春雨朦胧,却也停不下征人的步伐。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你是否已经凝聚了生命的渴望,并已走在了去往心灵“圣山”的路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