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策略,第1张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宋冬瑛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趣是十分重要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言的努力程度,这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主体的情感认同与学习效果相关。积极的情感可以对学习者学习成绩起促进作用,反之,则妨碍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舒曼在其“文化适应模式”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其中个人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外语的态度、动机。因此,设法消除学生那些消极的情感体验(焦虑、厌恶等),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共性和异质,才能达到自觉地与他国文化适应的境界;入境而向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向讳。”把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局面。丰富和改善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营造爱的氛围

爱是具有感染性的,它可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与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只有把爱寓于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才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并因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始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让学生在爱的环境和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开创敢说、爱说、争说英语的好局面。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而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那些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更要善于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倾注更多的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如组织学生活动、评价学生表现等,来引导和促成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互动关系。

2.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激活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例如不要用批评的眼光注视学生;也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自己表现不佳而沮丧,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继而降低学习热情。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生。(2)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美国一位教育家在一次“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的调查中概括出好老师的12个特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学生”和“耐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也在不断增强,鼓励和建议性的话语容易被学生接受,而批评,挖苦或讽刺的话语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注重作业批语的情感投入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业批语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作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提出充满希望的建议。我将批语大致分为三类:(1)对成绩历来很好、作业卷面整洁且正确的学生,只需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等简单褒词来表扬赞赏;(2)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顺便提出希望,这样效果较好。如:“I’m

very glad to see your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I’m very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rapid progress now Thank

you!”(3)对字迹认真但作业却有错,或是作业正确但书写不够工整、认真的学生,我给的批语是:“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If only be more careful!”;“Try again,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Well done! But would you please improve

your handwriting!”

you for your words and help I’m doing well in my English study

I’ll be a teacher like you in the

future”学生的这番肺腑之言我觉得正是作业批语的情感魅力所致,它很好地达到了师生间无声的交流,融洽了师生关系,实施了素质教育。

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体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以它为主线,引发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并出现了很多有关的新教育理论,理念。如:生态教育理论,合作学习,多元智力理论…那么,我们怎样落实新课程?毫无疑问,能否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就是要看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然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要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关注。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

(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则会让学生情通理顺的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然进入学习之境;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新课程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使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新课程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欣慰满足感。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诚至纯的状态下的自然渗透、影响。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三)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的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生态教育学理论”时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所谓的生态教育学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的袒露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的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在生态教育学中有个“限制因子定律”,就你认为,你知道的“限制因子定律”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老师在讲授“合作学习”这节内容时,将我们分成组,然后给一张纸进行实践课,模仿“瞎子,瘸子”生活,进行合作交流,并写出心得。要求:求实,准确,心得有思想,有条理。这样的问题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1、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会让学生情通理顺地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欣然进入乐学之境。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政治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会使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教师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满足感。而且,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诚至纯状态下的自然渗透、影响,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3、会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政治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政治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的一些心得。

1

、以情育情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前提。

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实现“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并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一视同仁地鼓励和引导每位学生发言和提问,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我教得班里,有一位这样的学生,经常在我讲解时或同学回答问题时,情不自禁地“插嘴”。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经很生气和不满,但后来回头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他“插嘴”也只是急切的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他的想法而已,这也是学习的欲望呀,也证明了他投入了学习,没有开小差。于是,当他再次“插嘴”的时候,我转过来认真的倾听并耐心地等待他,对于他精彩的地方给予了表扬和喝彩。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这位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让他产生了积极主动地冲击式的学习欲望,学习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

在课余时间里,当我们面对这些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知道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和他们做朋友。这时,作为老师的我,深入地和学生一起活动和交流,让他们轻松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老师既能共享学生成长的快乐和烦恼,还能借机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真正建立和发展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更是学生的朋友。

尊重学生、鼓励创新,评价多元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政治课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我们的评价就更应多元起来。

2、 教学育情----高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键。

(1)、建设民主开放生成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可预料而打断教学进程的事情,如果老师能民主宽容处理,往往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起到非凡的作用。

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地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分析日本肆意歪曲事实、篡改教科书的事实。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地袒露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放下历史包袱,正视历史事实?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作者简介:王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须由于它的重要地位而迈出新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但并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说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显得犹为重要。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写的导语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设置的导语是:“同学们,你知道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什么吗?你又曾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父亲的背影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学者朱自清的亲清散文《背影》,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亲情。”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的深情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二、加强学习主题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启动情感的闸门,才能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个体,他们的价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评价标准不同,而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谓“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组合,使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利于学生经理情感过程,并由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后果产生愉快的体验,促使学习情感逐步丰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以《桂林山水》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你们去过桂林、欣赏过那儿的山水美景吗?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吗?想去看看吗?”于是,笔者就像一名导游,把学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畅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录象,还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这样,学生愉快地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对这节课的欣赏和朗读,促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因为桂林山水秀丽的风景而惊喜、激动,陶醉在其中。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4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四、言传身教,体会情感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教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溶进讲课之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盛情并茂,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感情,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共振,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此情此景,学生就不仅仅是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接受教师的影响。总之,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习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传导的主导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会迈出可喜的一步。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5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