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的三字“秘诀”是什么?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的三字“秘诀”是什么?,第1张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三字“秘诀”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几年由选择题型过渡到简答题型,试题对考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逐步加强。这一类试题也是考生容易失分的试题,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往往感觉到无从下手,在答题时抓不住要害,大多是不着边际地写一通。笔者通过对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研究,总结了答题的三字秘诀——“象”“情”“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此作一介绍,以飨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

综观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命题者命制的古典诗歌鉴赏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无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三字秘诀中所说的“象”即“意象”。也就是说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是什么。“情”即“情感”。“法”即“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古典诗歌时,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三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找表现手法,三品思想感情。下面就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审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的外界客观事物,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例如,张籍在《秋思》一诗中,“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宋祁的《木兰花》这首词中,“觳皱”“客棹”“绿杨”“红杏”“斜阳”“花间”把生机勃勃、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欧阳炯的《江城子》这首词中,众多写景的意象中,“无情水”和“姑苏台上空有之月”最为典型,它们暗指六朝统治者荒*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晏几道的《鹧鸪天》一词,“杜鹃啼鸣”这一意象始终贯穿整首词中,它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把钥匙。李白的《听蜀僧俊弹琴》中“一挥手”“万壑松”“碧山暮”“几重秋云”是写琴声的非常重要的意象。杜庠的《赤壁》中“水军”“长江”“兵销炬影东风”“萧声夜月”“荒矶鸥鸟”这些意象为作者抒情奠定了物质基础。梅尧臣的《东溪》中“眠岸有闲意的野凫”“著花无丑枝的老树”抒发了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恬淡闲适的情趣。苏轼的《红梅》通篇以“红梅”为描写对象,把梅花这一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青山”“绿水”“江岸潮涌”“风抚船帆”“海日”“乡书”“归雁”把那种春意盎然、时光易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写得无以复加。李白的《菩萨蛮》中“平林”“寒山”“高楼”“玉阶”“宿鸟”“长亭”“短亭”烘托了游子思归的氛围。朱淑真的《秋夜》中离愁别怨意境的营造,“凉床”“月影”“梧桐”“愁情”功不可没。柳中庸的《征人怨》中,“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杜甫的《江汉》乃高中语文课本上选的名篇,题目设计者以“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让考生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更是对诗歌的意象青睐有加。

二找表现手法。所谓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当谈到意象时,就不能不说到意境,简单地说,意境就是作者营造的抒情艺术氛围,如果把意象比作珍珠,意境就是装珍珠的玉盘,表现手法则是串起珍珠的彩线,情感则是珍珠在读者心灯照耀下的熠熠生辉的光环。表现手法,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把寄托自己的情感的意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高考出题人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能力的一个重点。例如:张籍在《秋思》一诗中“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描写可谓是寻常中见奇崛。宋祁的《木兰花》这首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巧妙拟人,境界全出。苏轼的《红梅》通篇以“红梅”为描写对象,拟人手法的运用,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与“潮平两岸失”里的“阔”跟“失”哪个更好,以及李白的《菩萨蛮》中“玉阶空伫立”的“空”好在哪里,都是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的典型例子。苏轼的《蝶恋花》中“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也是炼字的典范之作。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中“疑有碧桃千树花”中以视觉写听觉,通感手法的运用,别具一格。总之,诗人为了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总要精心构思,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段,达到抒情这一共同目的。要么是即景生情,要么是间接抒情,要么是直抒胸臆,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借物隐喻,要么是注重细节,要么是巧用修辞,要么是炼字显意,要么是对比衬托,等等,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品思想感情。诗言志,诗含情。说白了,诗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无非是,作者写作的意象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罢了,当然抒发的情感也各有千秋。因此,我们要求考生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要“知人论世”。有的诗人抒发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有的则是游子思归、念家思亲之意,有的是友谊长存、知音相知之思,等等,不以而足。高考命题人若问张籍在《秋思》一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让人不难想起思乡之情。晏几道的《鹧鸪天》一词,“杜鹃啼鸣”这一意象无不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梅尧臣的《东溪》中“眠岸有闲意的野凫”“著花无丑枝的老树”抒发了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恬淡闲适的情趣。

总之,我们只要在鉴赏感知诗歌时,抓住以上三个方面,认真总结,反复练习,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这方面,取得高分也不是高不可攀,因为高考选择的诗歌大多都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家没有多大争议的诗歌。最后,祝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取得优异成绩!

诗歌是文学上的一种文体,是人类内心情感所释放的窗口之一。只有细细品味,才会感受到藏在诗歌深处的灵魂的跳动。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诗的欣赏起兴于意象。自古以来“飞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赋意象。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在诗歌中飞鸟不仅化作爱恨情仇的象征,还寄予着诗人迥异的心境与纷杂的世事。

关键词:

诗歌;飞鸟;意象

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意象是诗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中国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

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这种“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汉乐府民歌。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作为全诗的起兴,以喻夫妇二人离别。这在全篇中遣词巧妙,在文首以孔雀作为意象抒发对爱情可悲可叹的情感。而在文末“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鸳鸯双飞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结尾,抒发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而“飞鸟”的出现不仅渲染气氛更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在传统诗歌中,相爱之人不能相守,我们则称之“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劳燕分飞”恰恰是这种悲欢怨爱无法聚首的离别典型。

此时的“飞鸟”正是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起兴对象,所兴之物对全诗起到了联想、想象的作用。无论是雎鸠、孔雀还是鸳鸯,无一不是以飞鸟来展现爱情,或凄苦、或幸福、亦或是哀怨的情感。恰恰正是这一振翅的盘旋,一低头的眼眸,一哀伤的浅叹,才造就无数爱情题材里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情飞鸟。

满腔抱负的大鹏鸟

不同时代放飞不同的“飞鸟”。早在先秦时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飞鸟”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此中的这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身上背负着却是寻常鸟儿无法想象的远大抱负,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自由与理想有极度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切无疑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生于充满奋勇向上精神的唐朝,满怀抱负的他以大鹏喻己,畅快淋漓的写出:“其辞曰:……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此辞赋中的大鹏源于《庄子·逍遥游》的'“鲲鹏”,虽与庄子不同,但却不谋而合同样是理想之情下的产物。

李白深刻描绘了“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大鹏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想要振翅高飞的崇高人生理想与实现自身伟大抱负的宏伟愿望。后来的仕途中,李白在官场失意,受到朝中权贵排挤,即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也没有心灰意冷,在其诗歌中仍运用大鹏展现自身拼搏抗争的精神。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时的大鹏鸟虽然已经不再似在《大鹏赋》中的那样目空一切,勇往直前,但是仍然带着希望东山再起的的昂扬斗志。到了晚年,当真是力不从心,但临终之际,他仍在高呼“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辞赋中的大鹏鸟带着壮士未酬的决绝直冲九霄云外,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即使被折断羽翼,仍热报国情深!

从以上辞赋中我们看到,大鹏在诗人眼中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英雄,他能感受到大鹏恢弘的翅膀与绝尘而去高飞的背影。大鹏鸟即是李白,他一生的宿命就是功成,名遂,身退。而振翅高飞、神游天外的鹏鸟形象无疑不是李白上下求索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在他的诗歌中大鹏鸟始终是奋勇向上、满腔抱负的最好传达者,代替他用自己的羽翼在历史上化作一曲千古绝唱。

乱世悲歌的惊心鸟

“飞鸟”的意象汇集着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人生、历史、现实丰富而复杂的思考与反映,不仅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更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颇具个人的独特风格,在古典文学创作的大河中仍然闪闪发光。飞鸟一面飞出了当时世人对实现伟大抱负的强烈情感,另一面也飞出了在复杂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坎坷的命运与长存的国仇家恨。

在大家所熟知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作者何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杜甫当时所处山河依旧,但长安不在的社会现实里。困于时局,见花开时落泪,听鸟鸣却更加揪心,内心百感交加,以“感时”、“恨别”花鸟更添迷惘忧愁,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怨恨的意境之中,以乐景写哀情来表现自己强烈的国恨家仇。诗中哀怨的飞鸟意象,尖利的鸟鸣使诗人更添悲苦之情,这才道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千古名句!诗者多舛的命运与强烈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使他不由得又陷入无尽的哀怨悲伤中来,埋怨无情的鸟鸣更使人心惊。

这种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飞鸟意象,也深刻体现在阮籍的《咏怀诗》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当时时局动荡不安,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安睡,诗者内心彷徨幽怨。虽与清风,明月做伴,但孤鸿的哀嚎,翔鸟的尖鸣却更添愁苦。独自彷徨徘徊,更是以孤鸿,翔鸟作为自身真实的写照。是独自徘徊无人可诉的内心的煎熬与痛苦,还是在当时黑暗的统治下,以尖利的鸣声来表达内心的不羁与对虚伪世事的蔑视!又如其《咏怀诗》之四十三首:“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此诗以鸿鹄作为感情强烈的喷发点,道出对现实的不满、孤寂处境的苦闷,而在那动荡不安的天空下徘徊飞翔。阮籍一生写鸟的诗歌数量之多,通常都是以比兴来借“飞鸟”抒发其惊惧苦闷的心境,“借鸟达情”也是他一贯的手法。

杜甫与阮籍二人诗中的“飞鸟”在一鸣一翔中喻己、喻人、喻情、喻景中成为千古绝唱,在诗歌中自成一体。我们在诗人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与世间万物中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乃至身临其境的深处在当时社会的局势中,从中读出了诗人的愤懑,读出了诗人的温度,读出了诗人的生命。

向往自由的田园鸟

“飞鸟”有时也是归隐田园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后来世人所崇仰的一种人生追求。“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早期诗歌中,“飞鸟”意象多用来表达对“大济苍生”的丰功伟绩。在《杂诗四首》其三云:“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就表达了积极入仕的理想追求。当时局势复杂,陶渊明受到官场上的强大冲击,于是将自己比作羁鸟,不禁感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后对官宦生活的无尽矛盾令他开始充满了对田园的向往与依恋,最终壮志难酬的陶渊明写下了心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了自己的自由王国。其后期作品主要以田园诗歌为主,涉及飞鸟意象的多达三十几首。

隐居后的陶渊明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此鸟非彼鸟,困于官场的羁鸟化作了自由象征的飞鸟。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自得的精神世界。山林中充斥着朝霞与雨露,在傍晚黄昏时分,鸟儿轻快的结伴回巢,鸟声啁啾,呈现一派生机盎然、远离俗世的田园风光,最终道出诗人“心远地自偏”的心声。而诗中的“归鸟”正是这样一种从容自得的生命归属,更显诗人陶醉其中,田园风光跃然纸上。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能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自由。

总结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飞鸟意象作为当时诗人所特有的一种思想感情,始终伴随着文学创作。诗歌中有如爱恨情仇的爱情鸟,壮志难酬的大鹏鸟,忧虑不安的乱世鸟,再到向往自由的田园鸟,都是不同的“飞鸟”意象,它们在起兴的同时又承载着诗人本身的情感,无论是以“飞鸟”咏全诗的通体比兴,以鸟喻己,借以言志;还是仅以“飞鸟”作为陪衬,直抒胸怀,点缀全诗;都是在创造着情与鸟的相互融合的鲜明的意境。

诗人的感情与表达的诗意密切相关。愉悦时,看崇山飞鸟万物生机盎然。乱世时,阴山凄雨尖鸣万念俱灰。诗人以“飞鸟”传情,情又反衬“飞鸟”,恰恰是情景契合无间的诗的境界。飞鸟是一种本原的生命,它既是合乎自然法则,又是展现内在之美,独具个性的诗化形态。每一种鸟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感情,代表着众生万象的情怀,这无疑不是诗人抒发情感最好的诗歌意象。它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我们所看到的,更是其展现的人生意义与人格价值,在史诗中仍然闪现着无尽的光辉。

1 关于群鸟飞的诗句

2 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

关于群鸟飞的诗句 1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和诗句 ~~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和诗句 ~~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含有“飞鸟”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畅当:《登鹳雀楼》)

仰戴星月观云间。飞鸟晨鸣。声气可怜。(曹丕:《燕歌行》)

朝蹋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白居易:《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李白:《少年子》)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飞鸟是古代诗词常见的意象,或作为自由的象征,或作为场外的观察者寄托情感,或作为使者参与到全诗情感的构筑之中。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有些甚至达到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上面提到的“诗佛”王维“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而陶渊明的诗歌有大量飞鸟的形象,这一系列飞鸟形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蕴, 寄予了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说这些飞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不同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陶 渊明将自己内心的憧憬与失落、欢娱与苦恼、闲适自在与孤独苦闷,都寄予在了笔下飞鸟的形象上。将飞鸟这一特定形象,用以传达出内心的感触和情怀,使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高鸟”、“倦鸟”、“归鸟”、“羁鸟”、“孤鸟”、“精卫鸟”、“失群鸟”、“有托之鸟”等。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纷繁的飞鸟意象去把握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4描写鸟儿飞的句子有哪些

1、鸟儿飞不远了,天空变得低了。感慨为了天空的鸟儿,也为了天空下的我们。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即使我们有一对能够触天的翅膀也要退化了。那时落满一地的羽毛将被风吹散,同时吹散的还有我们年少轻狂时做的梦。

2、这里水草丰茂,常常有鸟儿飞来。

3、阳光洒向新海,彩虹穿进新海,鸟儿飞进新海,艺术照亮新海。

4、鸟儿飞向天空地姿态很有绅士风度。

5、一只鸟儿飞,越过快乐领,看到欢乐谷,途径幸福泉,喝下吉祥水,衔朵幸运花,唱支祝福歌,飘进手机里,祝你天天快乐!

6、清风吹,鸟儿飞,快乐今朝笑微微;细水流,鱼儿游,忘记烦恼和忧愁;祝福心,朋友心,愿你舒心,顺心,永远开心!

7、花儿芬芳,感谢雨露的滋养;鸟儿飞翔,感谢天空的宽广;鱼儿欢畅,感谢溪水的流淌;你我成长,感谢父母的育养。爸爸、妈妈,感恩节到了,祝你们幸福安康!

8、春天到来生机现,百花齐放多壮观。蜂围蝶阵舞蹁跹,鸟儿飞翔在蓝天。美景不会天天在,珍惜时间成功来。愿你生活幸福春常在,四季鲜花开不败!

9、你的思想将从你乌黑的眼眸中飞出,像鸟儿飞出窝巢

10、窗外鸟儿飞,窗内人儿睡。鸟儿飞过窗,人儿睡的香。春分虽犯困,切勿整日睡。睡多人憔悴,容颜准倒退。若要人儿醒,短信祝福送:春分快乐。

11、小路旁的树们投下另人愉快的阴翳,鸟儿飞过,翅膀扑棱的声音里满透着年代的久远。

12、鸟儿飞,花儿笑,劳动节日要来到;桃花开,小草绿,工作烦恼都忘掉;风儿吹,阳光暖,五一假期别闲短;轻轻松松过五一,快快乐乐每一天!

13、鸟儿我的鸟儿飞吧不要垂翼吧,对于你这里没有希望没有恐惧,没有消息没有低语没有呼唤,这里没有家没有休息的床,只有你自己的一双翅翼和无路的天空,鸟儿呵我的鸟儿听我的话不要垂翼吧。泰戈尔

14、二月雨水甘露降,春雨过后万物旺。柳絮吐芽鸟儿飞,千葩百卉分外香。雨水洗去你心烦,快乐喜悦绕你转。生机怏然多精彩,生活美满快乐园。愿你雨水勤耕耘,得来幸福花儿开!

15、船儿行累了,就会找到港湾,靠岸休息;鸟儿飞累了,就会找到大树,养精蓄锐;你若走累了,朋友就是你的港湾,你的大树。愿短信为你送去温馨快乐。

5描写"群鸟起飞"时姿态不同的句子有哪些

1、在这鸽群里,我最喜欢一只长着黑白相间羽毛的鸽子。每次去王军叔叔家看鸽子时,我都忍不住要摸摸它那柔软光滑的羽毛,特别是它脖子上的一小圈绿色的绒毛,就好像围了一条绿丝绒围巾,摸上去十分舒服。

2我忍不住把它从笼子里抱出来,它惊恐地挣扎着,用恐惧的小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说: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发现它头上的羽毛又短又密,摸一摸,滑溜溜的,它肚子一起一伏,腹部的羽毛又松又软,摸起来还热乎乎的。

3我家收养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它很可爱,羽毛也非常美丽,而且它的眼睛很明亮,听爷爷说那是一只比赛的鸟。不过它的头受伤了。

4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只有1;2克重,只有小手指肚大小。如果把一只小蜂鸟放在手心里,根本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今天我终于在一幅放大了100多倍的蜂鸟彩照上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它的确是一种美丽而神奇的小鸟。

5黑色的羽毛中含有乳白色的羽毛,嘴角和爪子呈通红色,尾巴像剪刀一样,如出鞘的利剑一样,把空气切开一个缝隙在天空飞扬--燕子。

6小鸟的头部两侧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小眼睛,嘴巴长长的,上面是它的小鼻孔,它的爪子上有几个小指头,指头上还有几个白色的小背,那大概就是它的指甲吧。

7爷爷家有一只活泼机灵的小鸟,它浑身的羽毛五颜六色,配上**的嘴巴和橘红色的爪子,真是美丽极了。

8啄木鸟不像夜莺那样能唱出婉转动听的歌也不像画眉鸟那样美丽,只有尖尖的嘴和一身红色的羽衣;也不像布谷鸟一样能提醒农民伯伯做好丰收的准备。

9成千上万只自鸥在金箔似的夕阳余晖里穿梭翻飞,交织成一片交响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血红色的火焰,令人为之目眩神迷。

10今天我在我们学校的松树上看见了一只小鸟,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像一副墨镜,它背上的羽毛和腹部的羽毛它脖子前面的羽毛更像一条领带,它还时不时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11起初,我一有空就去逗小鸟玩,觉得小鸟很可爱。可是没过几天,小鸟渐渐消瘦了,那活泼可爱的样子也没了。

12乌鸦,虽然歌声不及百灵和黄莺,身体比不上健壮的老鹰,说话不如喜鹊会说,美丽更比不上鸟王孔雀……但他的心灵却是最美的,愿所有的鸟包括人都能像乌鸦一样有着一颗金子般美丽的心灵。

13它们全身漆黑漆黑的,眼睛碧绿碧绿的,羽毛蓬松起来,好像燕子的雏儿。它们好像在雨中苦练飞翔,一会儿飞上楼顶,一会儿飞上树枝。我发现一只小鸟已经淋湿透了,仍然在坚持练习。我觉得它们不怕苦不怕累,很勇敢。

14蜂鸟的羽毛艳丽极了。全身的羽毛几乎是宝石蓝色,腹部的羽毛是淡**的,上面还点缀着小蓝点,多像穿了一件好看的衬衫。

15这只小鸟非常可爱,肚皮雪白,圆鼓鼓的,尾巴向上翘起,羽毛并不多,但很长,颜色搭配得很好看,有点儿白,有点儿黑,还有点儿灰色,尾巴尖尖的还带着一个小黑点。

6关于写鸟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鸟的古诗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关于一群鸟飞的诗句 1 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和诗句 ~~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关于写鸟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鸟的古诗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有关鸟飞在天空的诗句有哪些

1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拼音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翻译所有的山里都不见有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都不见有人在行走。

2 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拼音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翻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3 宋·徐俯《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拼音shuāng fēi yàn zǐ jǐ shí huí ,jiá àn táo huā zhàn shuǐ kāi

翻译以前成双成对的燕子也该回来了。岸边桃花开得沉甸甸都贴着水面了。意思是春天怎么还不快点来。

4 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拼音niǎo fēi fǎn gù xiāng xī ,hú sǐ bì shǒu qiū

翻译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5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拼音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gū yún dú qù xián

翻译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4 描写小鸟飞的句子

D1一只鸟儿在树枝上动摇着,身后留下枯黄的鸟巢。深秋傍晚。风吹得树枝和树叶沙沙地响着,像是交响曲,它将树叶高高地卷起,又地重重落下。鸟儿抬起了头,深秋了,注视着天空。它想和其它的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着,去感受阳光的温暖,雨露的甘甜,去看望大地的美丽,大海的胸怀。

D2我常常在想,鸟儿是怎样才学会飞翔的?是天赐它们一双翅膀吗?它们在原始之初,同其它生物一样,匍匐在大地上的。一定是面对强于几十倍、几百倍的猛兽的追杀,猛然间,发现了辽阔的天空,于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向往、渴望、挣扎和奋斗,以无数的鲜血、失败和牺牲为代价,才飞到天上去!

5 描写鸟儿飞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鸟儿的优美句子 1、燕子啾啾的叫着在天空里飞来飞去,寻找吃的东西,完了又停在房檐,用嘴壳刷洗它们的毛羽。 2、那只小鸟全身都是绿色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很像蜂鸟,却比蜂鸟大很多。 3、两只小喜鹊站在树枝上,正你一声我一声地鸣叫着。 4、一忽儿,翅膀碰到浪花,一忽儿,像箭似地冲向阴云,它在叫着,而在这鸟儿的勇猛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5、成群的白鹤从远处河岸向上飞冲,灌木丛生的荒原上奔腾着一阵阵方向不定的狂风。 6、猫头鹰的身子像鹰,脸部像猫,眼睛如铜铃,嘴巴似镰刀,脚爪呢,就像锋利的铁钩,样子威武极了。 7、最漂亮的要算小鸽子的羽毛了,又黑又灰,像穿着一件花色外衣。 8、喜鹊是高明的建筑师,它的巢建在高大乔木的枝上,是用多杈的枯树枝筑成的,远看是个圆球形,结构很讲究,巢顶部有个用树枝搭成的盖子,巢口开在侧面。 9、黄鹂的巢十分精致,多筑在高大的阔叶树上,形如深杯,悬挂在树梢的水平方向树枝上,如同摇篮一样,然而却十分坚固。 10、走在林荫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耳边传来一阵悦耳的鸟叫声,叽叽喳喳的,像在议论什么大事,又像在欢迎我的到来,还像在开一场音乐会。

11、鹰在长空翱翔,它孤傲,绝不拉帮结伙,它孤傲,从不在污浊的大地久留。 12、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3、老鹰是众鸟之王,能领导整片天空,在群鸟之中永远是最抢眼的。 14、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15、鹦鹉的脖子上有一圈米**的绒毛,像是戴着美丽的脖套。 16、一群孩子仰望着天空,盼望一只知春鸟,唱着短促而悠扬的歌飞来。 17、麻雀那玛瑙似的小眼睛,圆圆的像珍珠,机灵地探视四方,一旦发现危险情况,使会忽地飞起来,飞到别处去回头瞧着。 18、一群小麻雀互相结伴嬉戏着,叽叽喳喳连飞带跃飘下来。它们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轻盈地跳跃着,小巧玲珑的身影在地上闪动。 19、小鹦鹉尾巴又细又长,上半截是绿色的,下半截是黑色的。因为它从头顶到翅膀上的羽毛有一条一条的黑斑,像老虎身上的花纹,所以又叫“虎皮鹦鹉”。 20、鹦鹉起飞时,如同一只坚强的雄鹰在高空翱翔。扇动翅膀时,像舞蹈演员在翩翩起舞。在地上行走时,就像是高雅的**在走基本的时装步,好像是在显示自己是鹦鹉中的皇后。

21、这只小鸟非常可爱,有一身翠绿翠绿的绒毛,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滴溜溜转,好奇的望着我们大家,小嘴巴尖尖的,一双锐利的爪子又红又细,虽然很小巧,但强劲有力,把老师的手抓得生疼生疼的。 22、雄鹰有矫健强劲的双翼,可以不受羁绊地自由翱翔于天际,浩瀚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它的眼底一览无遗;飞翔于天地风云之间,自然有说不出的力量和勇气。 23、布谷鸟每隔两三天就回来一次,总是在阳台上东瞧瞧,西瞅瞅,停留好一阵子才肯离去。 24、鹰,它的嘴巴很怪,上面的嘴唇弯下来,象一把掏火的钩子,一对机警的圆眼睛,白里泛黑。 25、一只小鸟全身都是绿色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很像蜂鸟,却比蜂鸟大很多。 26、海鸥闪电般从云端俯冲下来,在接近水面的一刹那,突然像羽毛一样轻盈地飘落。 27、啄木鸟那又直又硬的长嘴,像把凿子似的,敲打着树干,笃笃地像敲打着指挥鼓。 28、它的嘴像钉子一样尖利,身体像葫芦紧致有型,尾羽像一把尺那样笔直,有力的腿像牛筋那样充满弹性,眼圈大而蓝,目光深沉。 29、一只猛鹰平张着双翅贴地而飞,忽然在空中停住。思索片刻,又忽地扑动翅膀,箭也似地斜刺天空。 30、画眉鸟额头呈现棕色,头顶至上背棕褐色,自额到上背有宽

阔的黑褐色纵纹,纵纹前段的颜色比较深,往后部会逐渐变淡。 31、吸木鸟有像听诊器一样的钢嘴,通过敲树作声,它能准确地判断并寻捕蛀虫。 32、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 33、这只小鸟的身体小小的,一身黑灰色的羽毛,圆圆的小脑袋,一双透亮灵活的小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尖尖的小嘴,还有一对淡**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树枝。 34、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

6 描写鸟的诗句古诗大全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7 关于鸟的诗句和成语

1、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鸟》。

译文: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

2、翼翼归鸟,晨去于林。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归鸟》。

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春望》。

译文: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4、笨鸟先飞

意思是: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5、一石二鸟

意思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6、惊弓之鸟

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求10个意象和关于这10个意象的诗句

1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 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 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 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 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等。

6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 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 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 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 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 思。 7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 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 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 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0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 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

3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46465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4十五句有象征意义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5意象的诗句

关于意象的理解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个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

即“意”与“象”。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

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们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

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

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

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物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花开花落,鸟宿鸟飞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

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儿,“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由于具备了“:人性”,即人的心理和情商,所以,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其实弦外之音,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发辅丹滇柑鄄纺殿尸东建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

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当然,很多作品中,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一首物象诗,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 有时意象重心在“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看似单一的物象描绘,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

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言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

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但就作品此时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事象即事件,事物,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怎能就被看。

6关于常见诗词的意象,

1、明月: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例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

3、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例子: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子: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5、青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例子: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子: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7、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子: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8、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子:“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例子: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例子: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例子:“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1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子:《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12、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例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3、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子: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4、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例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5、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子: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16、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例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写出下列有关各种意象的诗句或者名言各一句

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秋: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冬: 落日风沙长暝早,穷冬雨雪转春迟。------唐·李频 《朔中即事》

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山: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唐·杜甫《秋兴八首》

木: 四绝堂前万木秋,碧参差影压湘流。------唐·齐己《怀道林寺道友》

游子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珍惜时间: 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唐·杨巨源 《春日有赠》

  试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

  辽宁电大 张素华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的东晋刘宋易代之际,素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大部分诗作往往都运用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在他吟咏的如“飞鸟”、“青松”、“孤云”、“秋菊”等自然景物中常常寄寓特殊的含义,使之都不再作为简单的物象进入诗歌,而成为蕴含诗人意绪、心态的意象,从而组合成特殊的诗歌意象系统。其中“飞鸟”这一形象又有别于其他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是主体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飞鸟”形象的探讨对我们研究陶渊明的历史时代背景,陶渊明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同时,对“飞鸟”形象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理解陶诗及其隐逸心态,同时也为全面探究魏晋士人心态提供一条线索。

  陶渊明一生中始终贯穿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也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愤懑。对鸟的吟咏与歌颂贯穿着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全部过程,从现存的陶集中写“飞鸟”有14处,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他笔下的“飞鸟”形象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充分展示了他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清晰完整地勾勒出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灵历程。对于这样一个“于世事也没有遗忘和冷淡”1的隐逸诗人来说,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还是与时事紧密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改变,几度出仕和归隐的经历,使陶渊明的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不同时期诗歌中的“飞鸟”形象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诗人复杂情感的形象再现。下面就从陶渊明生活的不同时期着手对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试作分析。

  一、倦鸟与欢鸟——心怀两端徘徊时期

  陶渊明一生中几度沉浮,几度仕隐。他反反复复出仕为官的十三年中(29岁—41岁),始终为自己的出路,即仕与隐的问题所困扰。仕与隐的多重原因揭示了他的心理矛盾,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诗歌中留有鲜明的印迹,他以“飞鸟”这一意象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陶渊明虽然早年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但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2“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3可见他的抱负很大,希望自己将来能“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象尧舜盛世一样。但他生不逢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极其腐败,这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统治者对分散割据的政治局面听之任之,不思进取,而朝臣们又都为个人利益谋划篡权夺位;在用人制度上,门阀制度盛行,士族阶层把握政权,压制贤能,时代风气不正,虚伪浮华之风盛行,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而陶渊明这个刚直汉子追求真率、崇尚自由,再加上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4不愿与浊世苟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种社会和政治的腐败使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在他时仕时归的十三年政治颠簸生涯中,充满了矛盾和苦闷。当“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占据他思想上风时,他几度从政,但从政又使他感到疲倦:一方面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走,一方面又为官场的是是非非而感到“志意多所耻”5。陶渊明生活在内忧外患、祸乱不已的年代之中,在这种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他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因此陶渊明又希望能够归隐故里,去过一种远离尘嚣的安静生活,这在他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的参军途中所作的诗中有所体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6陶渊明以鸟自喻,鸟儿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林间,飞翔于高空,那么自己也应当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过“息交以绝游”7的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是“鸟倦飞而知还”的倦鸟,“鸟倦”——“倦鸟”是被情思化、人格化了的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他以鸟代人,以鸟之迟出早归喻自己刚刚出仕又旋即归隐,表达出他立志归隐,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都要“守旧辙”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伴随着归隐之际的孤寂与苦闷、探求与无奈。

  当陶渊明追求“质朴人生”,“个性自由”的思想居于上风时,他又几度归隐。当他归隐时,田园之乐满足了他“质性自然”的个性与志趣,于是他笔下的“飞鸟”也成了“欢鸟”,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时他以欢鸟的形象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8“鸟”“欢”——“欢鸟”。在作者笔下,鸟即是我,鸟欢即是我欢,我与物相融,全然忘我,乃至无我。在这里神游于物,又神随景迁。作者以不加雕饰的言词,冲淡洒脱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悠远宁谧,一派天籁的境界。借欢鸟的意象抒发出自己作为倦鸟归林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就这样,想“大济于苍生”而又不愿与浊世苟合,想清高自守却又难舍济世情怀的陶渊明,不断地在矛盾、痛苦的漩涡中辗转,在仕与隐,丑恶的现实与美好的田园生活对比中徘徊,陷入了一心处两端的徘徊境地。在“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9中,他便以因找不到合适居住处而悲愁的“边雁”自况自己,形象地抒发了自己一心处两端而“两端”皆不是的两难处境。这正是他思想上的矛盾,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力变革,并且看不出变革的希望,遂采取了“独善其身”的逃避办法,由此必然获得自甘寂寞、安于现状、洁身自好以至退隐归田的结果。

  二、羁鸟归林——田园生活追求时期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初仕到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彭泽令归隐,十三年的仕途坎坷,使他不仅饱尝了仕途的痛苦,而且也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所以在长期的出仕与归隐的思想矛盾与斗争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并从此不再出仕。

  陶渊明在居田前期其主导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便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如王廷箴先生所说:“陶渊明的一生是为实现‘大济苍生’的志愿而奋斗的一生。”10陶渊明从出仕到归田,只是改变了他实现志愿的途径,而没有改变志愿本身,他是以另一种方式,即赋著诗文表达他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陶渊明的归隐只是在“邦无道”的时代和社会中“独善其身”,顺应自然。

  归田暂时满足了陶渊明“质性自然”的个性要求,陶渊明四十一岁辞彭泽令归田之初所作的《归去来兮辞》无异于他终生归隐不仕的宣言。这篇辞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中写出了归隐后,陶渊明过着“或植杖而耘耔”“临清流而赋诗”的清淡生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本。这位早年怀着“感物愿及时”11的理想而步入社会的陶渊明,在坎坷的仕途上往返颠簸,但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腐朽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社会的污浊混乱,终于逼使他走上了与统治集团相决裂的道路,最后怀着满腔的愤懑不平,又重新回到了那时时令他遐想、留恋的大自然的怀抱。

  《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当时诗人四十二岁,这时隐居的决心已定,新的生活安顿下来,诗人对比往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懊悔。他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象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南野际”以下转而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象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了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情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像一幅素描,极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宁静。炊烟依依,是那样悠然自得,与诗人的心境完全契合。“狗吠”二句,以动写静,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最后四句对全诗做了总结,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向来苦于仕宦,而现在自己这只久困于“樊笼”中的“羁鸟”终于得归“旧林”,这自然把诗人与田园生活、农村景物相依相融的怡然自乐之情,借“飞鸟”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其喜悦之情不言自见。诗人又在“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12诗句中,以悠然自得的情怀表达了人各有志,而自己独乐于流览群书的淳朴的田园生活观。能够全面展示陶渊明这一时期悠然心境的诗是《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顽,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反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陶渊明终于归田了,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找寻到本真诗意生存后的渊明,其笔下的鸟就是这样一种形象。这首专门咏鸟以自况的抒怀咏志诗,抒发了他自己归隐田耕的喜悦情怀和充实而愉快的田居生活。归鸟的一举一动无不与诗人自己的遭遇相一致:归鸟也曾振翅而飞,而且能够“远之八表,近憩云岑”,但随着环境不利于飞鸟生存的方向转化,归鸟只能“翻翮求心”,“岂思天路,欣反旧栖”。去林而返的归鸟正是诗人自我的化身。他最初为了实现自己的豪情壮志而出仕,最终却因“世与我而相违”不得不归隐田园。“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与“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13,所表达的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是一致的,即他在内心深处反抗尘俗却并不逃避人生,奉守着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而不流于粗鄙玩世的人生哲学。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

  当然,陶渊明之回归并非是草率、赌气、任性式的选择,而是经过理性的抉择与判断。从中可见其人格涵养的力量。叶嘉莹先生对陶渊明的这一段寻觅的过程,有过诗意的分析:“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以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世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上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14归鸟形象成为诗人超越人生,追求自我价值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象征体,饱含着诗人全部的情感。对归鸟生命形式的写照,实际上正是他对自我生命形式的思考,肯定“归鸟”也就是肯定自我的选择。

  三、孤鸟栖林——生活归宿反思时期

  陶渊明在归隐之后,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劳动,逐步地接近了人民,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另一方面,他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晋末朝廷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宋文帝元嘉三年(426),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看望他,这时陶渊明已饿了好几天了,起床都困难了,檀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答道:“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15檀赠以粱肉,陶却明麾而去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骨气,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归田后期的生活相当艰苦,虽然能够摒弃浮名,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16不能说不是困扰陶渊明的一个实际问题,而这一时期朝廷的征召又被他拒绝了。这一切引起了陶渊明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再认识。他全面地思索人生,总结自己,决定遵循先师孔子“忧道不忧贫”的遗训,并坚持到底。而且事实上少年的豪壮使他回忆,家境的穷困使他烦恼,衰病的来临使他苦闷,政治的变化使他慨叹。理想抱负的无法实现,陷于乱世,渺无知音的失落和对死亡体验与言说,使他趋于苦闷和孤独,思想上表现得比较消极。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越清醒,这种苦闷、孤独之情就越强烈。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时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其四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情感: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失群而终归宿于孤松的“飞鸟”,实际上用以比喻经历了人生坎坎坷坷而终于归隐田园的诗人自己。“失群鸟”的“独飞”喻诗人之独处;“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17相辉映,喻诗人寻找自己的真正归宿,追问自己人生价值与人格理想时的心理矛盾;“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喻苦闷侵袭着诗人,使他忍受着漫长无期的煎熬。这里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鸣叫于林间的欢乐之鸟了,而是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政治苦闷和理想的孤鸟。陶渊明是并不甘心隐居的,他的壮志一直埋藏在心里,并且关心着社会现实,诗里时常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饮酒、采菊,看似潇洒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慰藉,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归鸟由“相鸣而归”“众声每谐”18变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其情态与遭遇正与诗人心灵深处的种种孤独体验达到了“形”与“心”的默契,艺术地再现了陶渊明的凄凉心态和“吾驾不可回”19的坚定决心。

  陶渊明始终忧患于自我人生价值无法实现,隐居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这使他处于孤寂、苦闷并试作自我解脱和安慰的不安与凄楚的状态中,孤鸟形象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那颗不安的灵魂的形象化表现。这种孤独而凄苦的形象在历代不遇文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曾以“鸷鸟”自喻;空有壮志,遭遇坎坷的曹植在“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鸣”中寄托情志。陶渊明笔下的孤鸟与前代文人笔下的孤鸟共同构成了怀才不遇,知音难求的不遇文人形象,不仅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声和要求,而且还传达出他在所处时代的需求和渴望以及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其社会环境决定了他的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正如十七世纪法国悲剧作家拉辛所说的那样:“社会是一头猛兽,它会踢蹴蹦跳,除非你能用它的语言对它讲话……否则一个人就不能不随波逐流。哲人圣贤也是生活在猛兽群中的人……他们假如不愿意被裂为齑粉,那么他们就只能缄口不言,退居到自己的小天地中,袖手旁观那些被雨淋泥溅的人,而自以能洁身自保为庆幸。”20陶渊明也是一个不得不缄口不言的贤者,而“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又使他趋向于无限的矛盾和痛苦,这在他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中“猛志固常在”就有所体现,诗人咏赞了精卫和刑天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空怀报负而无从施展的慷慨不平的心情。因此,他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只能靠诗文的方式“借物引怀以抒之”,以达到渲泄的目的。

  综上所述,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无论是虚写还是实写,都不是客观的写景材料和仅供人们观赏的景象,而是浸染着主观情感、兴发主体人生多种情绪体验的一种媒介,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意象,含蓄地展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与理解,这也是我们研究者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1 关于鸟的诗句和意象

关于鸟的诗句和意象 1古诗文中鸟的意向

古诗文中鸟的意向 鹃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魄等。

《华阳国志·蜀志》载:“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子规鸟鸣,蜀人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也许因此,人们总是把杜鹃声与“悲伤”、“思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来未抵人间离别。”词人用杜鹃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伤感之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声声,仿佛呼叫着“不如归去”,然而,迁客却仍要远行,这是令人何等的伤情?作者正是借子规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愁心。表达了对友人受贬的无限同情。

燕 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而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 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望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秦观《减字木兰花》:“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鹧鸪 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黄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马何处,烟草凄迷,鹧鸪啼。”

“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的叫声,也是**的心声。“鹧鸪啼”,含蓄地表达了情系郎君,翘首盼郎归的心情。

乌鸦 乌鸦全身黑色,人们对它常有厌恶之感,常用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飞集在敌人庙里的乌鸦争食剩余祭品,祭鼓频敲。

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收复中原的不满。 黄鹂 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这个叫做意象,是中国古诗文常用的~~~。

2古诗中以鸟为意象的诗很多,求助几句

(一)、苍鹰。

杜甫青年时代写过一首诗《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风鸟,毛血洒平芜。”

诗人通过描绘画鹰来抒发他那疾恶如仇的激情和搏击云霄的壮志。首联点明画鹰,矫健不凡的苍鹰挟风带霜,虎虎生威,使得洁白如雪的画绢上仿佛突然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

颔联、颈联描写苍鹰的神态。耸身抓兔,侧目传神,光彩照人,气雄万夫,几个简单而逼真的细节活画出苍鹰严阵以待,跃跃欲试的形象。

尾联顺势收笔,抒写心志:何时才能展翅云天,搏击凡鸟?何时才能搏杀平芜,大获全胜呢?诗歌题画赞鹰,借鹰喻人,发乘风思奋之心,抒疾恶如仇之志,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二)、飞鸟。

《春望》前四句这样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前两句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林木苍苍。画面破败萧索,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

后两句写春望所感:国破家亡,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意境凄惨悲痛,读来令人心惊肉跳。

显然,两联四句,前后关涉,诗人意在以山花泣泪,飞鸟惊心来表达自己离乱伤怀,满目凄凄的忧患之感。《南邻》写朋友山居生活的幽雅情趣。

前四句“锦里先生马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写客人来访,主人素面尘心,热情相接;儿童笑语相迎,天真可爱;小鸟阶除啄食,不惊不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纯真本色;一切都是那么历历在目,活灵活现。

足见友人一家老小甚至包括温驯可人的小鸟多么淳朴、厚道,多么和平、友善。从这些大摇大摆,悠然啄食的小鸟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静谧和友人生活的隐逸幽雅。

《绝句二首》(其二)则对比着色,以乐衬悲。“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两句几乎就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驰的艺术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飞鸟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画面绚丽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三四两句却流露出岁月荏苒,归期遥遥的漂泊之感,情调凄楚哀怨,无可奈何。

显然,一二两句的乐景铺设是为了反衬三四两句的思归伤感。洁白耀眼,光彩照人的水鸟负载着一颗漂泊流浪归思沉重的心! (三)、孤雁。

《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首联点题,孤雁不饮不啄,执着一念,且飞且鸣,其声凄惨,其影孤单。

思念同伴,拼命追寻,悲壮中透露出一份热烈,一份执着。颔联巧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

“谁怜”反问,渲泄滚滚诗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份离乱伤怀不正如孤雁的哀哀长鸣吗?颈联描写幻觉,刻画心理。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涯,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鸣响。这两句血泪文字以虚写实,亦幻亦真,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四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孤雁,孤单困苦却飞走哀号,处境险恶却苦苦追寻,卑微渺小却心比天高,这是一首孤雁念群,悲中有壮的赞歌,这是一曲披露心曲,挑战人生的赞歌。

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四)、白鹭。

《绝句四首》(其三)写草堂远眺的新春美景,抒发作者欢快明朗、轻松愉悦的心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二两句精选景物,巧妙着色,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图景。

首句写春回大地,绿柳成阴,黄鹂成对,婉转啼鸣,呈现一派生机,颇具喜庆意味。次句写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成行,直上青天,凸现一种空灵,暗示一片天机。

上下两句不管是婉转歌唱的黄鹂,还是姿态优美的白鹭,也不管是抽芽吐绿的翠柳,还是空阔明朗的青天,无一不流露出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我们几乎可以说,面对如此大好春色,诗人童心未泯,诗性大发,要像黄鹂一样歌唱春天,要象白鹭一样自由飞翔!杜甫的另一首诗《漫成一首》也写白鹭,情趣却迥然不同。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全诗写夜泊之景,意境宁静安谧,朦胧幽美。第三句写江岸白鹭。

皓月银。

3鸟的诗句,分析诗歌中的鸟意象 简短一些( ⊙ o ⊙ )啊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4有关鸟的诗句及文化意蕴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5古诗文中鸟的意向

如果是像喜鹊有代表吉祥之类的代表就是 高兴、吉祥之义

想乌鸦、杜鹃代表的则是孤独、思乡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6诗经中关于鸟的意象有那几个方面

这是一篇很费神的论文,要求你必须熟读诗经。但是你如果是应付而已的论文就随便写写。

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就是借鸟抒情之物。

二、而诗经中《诗经》记载了哪些鸟呢?按出场先后,它们是:雎鸠、鹊、鸠、燕、雉、雁、鹑、鸨、黄鸟、鹭、鹈鹕、仓庚(鸧鹒、黄莺、黄鹂)、?(鸤鸠、杜鹃)、鸱鸮(枭)、鹳、鵻(鹁鸪)、脊令(鹡鸰)、隼(鹞鹰)、鹤、鸒(乌鸦)、鹑(雕)、鸳鸯、鹙、鸢、凫(野鸭)、鷖(鸥)……

三、在那河洲的草木深处,两只雎鸠互诉衷肠。连绵不绝的关关声中,“窈窕淑女”的身影在那人的眼前挥之不去。雎鸠呀,雎鸠,你可知道有人的心已被刻骨的思念日夜磨损么。这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这里的鸟指窈窕淑女。

四、总的来说:一是象征力量和勇敢,主要反映在服饰威仪的审美追求;二是婚姻爱情的象征,取之于鸟的双对出入、自由飞翔以及相依为命的美好景象;三是以鸟的不同品性,象征社会人群中圣贤或恶人;四是用鸟的细微,象征孝子的拳拳赤诚此外还有许多切合主题表达的特殊意象,丰富了的艺术形象宝库,又成为含义明确的语汇被人们至今广泛使用,如鸢飞戾天、鸿雁哀鸿等

所以建议你论文的提纲:

一、意象解释

二、诗经中出现鸟的地方。你自己找。有多少出,多少篇。写个总的概述。

三、根据自己的归纳,然后列举几类意象,(上面已经说明)分类查找资料。说明。

四、进一步升华。

7含鸟的诗句 鸟代表着什么含义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3、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

鸿雁(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后来用“鸿雁”代指传书的信使(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或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往往抓住此特点,抒发感时之情。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鹤:隐者的伴侣。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鹊:喜鹊,多指报喜者。

另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指飞禽。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鸟:指凤凰、鸳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指归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指林中春鸟。

8中国古典诗词中飞鸟的意象

1;闺 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

雁在诗中被誉为信使。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致,一往情深。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2;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传说雁在正月就开始北归,雁在本诗里被赋予思乡的游子。

这是一首构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乡之作。据说作者写了这首诗后,南朝陈人看了一、二句,觉得薛不会作诗而加以嘲笑;等到看了三、四两句便立即夸赞说:“真是名不虚传的诗人。”它好在什么地方呢?试看,归念早于花开之前,归时迟于雁归之后。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这一写,就把想归又不能马上归的着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归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且,又是以雁归作衬托,更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人们常用最后两句表达思乡之情。

1 关于风意象的诗句表达愁

关于风意象的诗句表达愁 1关于风的诗句的意象和列句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夜风袭来,孤客梦醒,再也无法梦回家园,这是何等凄苦之情。却用“好风”来说,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都写到了秋风,风吹过,花飘落,雁南飞,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只有思乡的情。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条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愁苦的情怀。

“风潇潇,雨潇潇,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等等,这许多的诗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读来无限凄凉,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三、以风展现豪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又是悲壮的风。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这样的风是气势,是力量,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四、以风彰显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风把阴霾一扫而光,带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动力,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时,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古诗文中有关“愁”的意象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捣衣”和“砧声”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月亮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3急需一些以风为意象的诗

春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秋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冬风si=4东风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

4古诗中描写愁的诗句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来源于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和悲欢之后,仍然不能忘怀那十年前于长安呼风唤雨的得意,虽然它早已是过眼的烟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5古典诗词中用什么意象写愁

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僧仲殊《南柯子。忆旧》

3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 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 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便营造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 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的那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啼春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 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已《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 写得淋漓尽致。

五 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六 借“皓月”写忧愁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

作者借助皓月洒下的清辉,营造出清冷的意境,同时,很自然的将难以排解的忧愁流露出来,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

七 借“斜月”写忧愁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词人借助斜月这一意象,在点明长夜难眠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婉的气氛。于是,早对故旧往事的执着追怀中,抒发了缠绵的忧愁和感伤之情。

此外,还有借助“秋月”“素月”等意象,来抒发词人心中的无限感伤和凄婉惆怅之情的,这里不再例举。

总之,古人把那份悲愁的情愫,寄寓空中不同姿态的月亮。无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素月”等等,在古人的笔下都含悲带愁,通过这些意象,使那多愁善感的一个个古人跃然纸上。

-----------以上复制

但我觉得诗歌中的意象太多了 要依具体语境来判断的

同一物体 比如“叶” 在不同的诗歌中会带有不同的寓意的

还是要多看些例子 重点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境为好

6有哪些表达愁苦意象的词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7关于愁的古诗,最好有意象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95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