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好书推荐内容简短

三年级好书推荐内容简短,第1张

三年级好书推荐内容如下:

1、《窗边的小豆豆》。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2、《丁丁历险记》。这本书是由比利时连环画大师埃尔热倾其毕生心血精心创作而成的一部系列文学经典巨著。书中讲述了一个名叫丁丁的年轻记者和他忠实的搭档——小狗米卢,以及他的伙伴们——阿道克船长、向日葵教授、侦探杜邦兄弟一起周游世界各地,惩恶扬善,历险探奇的精彩故事。

3、《格列佛游记》。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

4、《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英国儿童文学大师达尔是20世纪小读者们喜爱的作家,这部童话借助孩子们喜爱的巧克力等糖果展开奇妙的幻想故事:查理等5个孩子幸运地得到了藏在糖果包装纸下面的金票,有机会参观了神秘的旺卡先生那个世界上最出色的巧克力工厂。他们在参观时看到种种奇迹,也经历了种种奇遇。

5、《海底两万里》。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就是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作为儿童读物,在众多孩童的童年时期都对海洋充满了向往的科幻小说。

  安迪·沃霍简介

  1962年的好莱坞,爆炸性的新闻是著名的影星玛丽莲·梦露在家中自杀,她的死因至今仍旧时时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而就在梦露死后的一个星期,纽约出现了一幅梦露的肖像画,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的照片印在了画布上,这在当时的纽约十分时髦。它的作者就是安迪·沃霍。

  安迪·沃霍(Andy Warhol)是CIGE的常客,作为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他用丝网制作的著名形象,从玛丽莲梦露到毛主席,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有意义的艺术作品。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艺术家的象征,他的作品几乎被每一个重要的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

  沃霍是现代艺术的英雄或反英雄,因为正是他将艺术消失的仪式之途,艺术中所有的伤感,其否定性的通透和对其自身真实性的无动于衷,推向了极端。这位现代英雄呈现在艺术中的不再是崇高,而是商品世界的冷嘲。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以马奈为首的所谓“1863年的一代” 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主义艺术的确立的话,波普运动在1960年代的出现,则表明现代主义艺术已经走向终结。经历了百年风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最后一个主要流派(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及其理论基础(由格林伯格倡导的先锋派形式主义)于1950年代开始走向崩溃。十分巧合的是,正是在整整一百年后的1963年,安迪·沃霍、詹姆斯·罗森奎斯特、克莱斯·奥登伯格、罗依·利琴斯坦、汤姆·韦斯曼、罗伯特·劳申伯格、亚斯珀·约翰斯、金·狄尼等一代波普艺术家终于有机会在落杉矶举行的杜尚回顾展上齐聚一堂。虽然这些艺术家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思想不尽相同,但他们显然分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作为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与电子传播时代的艺术家,他们应该同现代主义分道扬镳了。

  虽然波普一词是英国人(批评家阿洛威和艺术家汉密尔顿)的发明,但波普艺术在本质上就属于美国的产物(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谈)。尽管奥登伯格、约翰斯、劳申伯格和利琴斯坦等在美国率先走上了波普艺术创作之路,但波普艺术所代表的艺术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却要等到安迪·沃霍在六十年代自实用美术进入“纯艺术”领域后才全部显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位小个子的捷克裔美国人以其创作和生活方式彻底颠覆了现代主义传统。

  安迪·沃霍于1928年9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捷克移民家庭。长久以来,沃霍先后声称自己出生于克利夫兰、费城或匹兹堡。可是,根据斯特恩和普林顿所著《安迪:一位美国人的传记》一书中附录的出生证明,沃霍应出生在宾希法尼亚州小镇弗洛斯特城。但是,沃霍坚称那份出生证明是伪造的。我们知道,客死他乡的美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家詹姆斯·惠斯勒也曾隐瞒过自己的出生地。但这里的不同之处是,惠斯勒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无所依附,而沃霍则想显示其与置身其中的文化的亲近。事实上,沃霍的父亲在1912年才由捷克移民美国。他很快就在宾州煤矿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先是作建筑工,后来也曾下矿井采煤。不过,他要等到九年后才能把妻子接到美国,这足以证明第一代移民生活的艰辛。沃霍的父亲在卧病三年后于1942年去世,留下妻子和三个儿子。为了生计,沃霍曾跟卡车卖过水果并在小杂货店当过店员。沃霍于1945年进入匹兹堡卡内基技术学院学习艺术,准备在毕业后当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在暑期于百货商场打工时,他参与了一些橱窗设计工作,同时有机会看到了一些著名时装杂志。这些东西不仅使他有了对于时尚的感觉,同时也向他展现了一个与其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1949年,沃霍在一位朋友的怂恿下前往纽约闯天下。尽管初到那里的沃霍拘谨腼腆而又衣着寒酸,但运气却不错。到纽约后的第一个夏天,沃霍就得到了一个机会,为《魅力》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成功是纽约的一个工作》画插图。而这第一件作品的主题似乎已经预示了沃霍未来几年的创造内容和生活道路,那就是作为恋物崇拜对象的时装广告,以及作为个人野心和追求成功之象征的梯子。不久,沃霍便搬出寄居的朋友家,在一百零三街和曼哈顿大道附近租了一套地下室公寓。在那个地方,住满了初到纽约的年轻人,而且个个雄心勃勃。在随后的几年间,沃霍拼命地工作,并多次搬家。他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为I米勒公司创作的时装鞋系列,另外一些商业广告作品也开始经常出现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如《纽约时报》、《魅力》、《时尚》、《纽约客》等。这时,他已经为曼哈顿商业艺术设计界所接受并迅速窜起。

  1954年,沃霍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在1956和1957年,他又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他的第一次个展是1952年在纽约休格画廊举办的《安迪·沃霍:根据卡波特作品创作的十五幅素描》。1956年,其作品入选在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近期美国素描展》。为了处理日渐增多的设计业务,安迪·沃霍公司在1957年成立。大约在1958年,沃霍在莱克辛顿大道和八十七街处买下一座四层的房子。这样,在不到十年间,沃霍便已经成功地在纽约站稳脚跟。他有稳定的工作,很不错的收入,宽敞的住房,交游甚广,且小有名气。

  不过,沃霍并不满足,现在他需要的是进入所谓严肃的高雅艺术领域。在当时的纽约,以莫里斯·路易斯和肯尼斯·诺兰德为首的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已经崛起,而约翰斯和劳申伯格等早期波普艺术家也已红极一时。特别是后者的突然走红和财源滚滚令沃霍羡慕不已且按捺不住,就象他对朋友说的:“这我也行。”可是,沃霍进入“严肃”艺术家圈子的过程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简单。最初,他想由卡通式绘画创作入手,但很快就发现,利琴斯坦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更重要的是,纯艺术界似乎不太愿意接受他。例如,虽然利琴斯坦的作品已经得到普遍承认,但沃霍创作的类似卡通绘画却遭到所有纽约艺术经纪人的拒绝。又如,尽管约翰斯和劳申伯格是沃霍倾幕的对象,而且他们与沃霍的创作道路和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沃霍与两人结识和相交的努力却未能得到即时回应。双方共同的朋友安东尼奥对沃霍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你太时髦,这令他们感到不舒服。而且,你是一位商业艺术家,这也令他们不舒服。虽然他们也曾从事过这种创作……,但他们是为了生存,因此甚至不在那类作品上署名,而你却大张旗鼓地得奖。”

  的确,从一开始,在沃霍身上就有一些同以往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截然不同的东西。例如,

  梵高蓬头垢面,甚至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沃霍却戴银色发套,还为自己的鼻子做了整容手术;高庚可以离开巴黎去大溪地去寻找创作的源泉,沃霍一旦离开曼哈顿商业区就无法进行创作,甚至无法生活;较沃霍稍早一些的“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艺术家波洛克仍然离群索居,整日满面愁容,沉默寡言,但沃霍出入于一切社交场合,性情随和,讨人喜欢。据其朋友卡利的回忆,沃霍一周常常出席五六次聚会,有时一个晚上就要赶两三个活动。他喜欢有钱也喜欢花钱,善于敛财也善于理财。因此,自浪漫主义时代以来,现代艺术家所呈现的那种作为一个外在于不欣赏其才能的社会中的落魄、孤独、愤怒的艺术家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于沃霍。从始至终,沃霍对于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文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和性,置身于“后期资本主义文化”或“消费社会”中,他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并且热切渴望着得到这一文化和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对于他的朋友利桑比的问题,“你是否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沃霍答道:“不,我更愿意作一个名人。” 在这方面,他的确成功了。于是,便有了利桑比那多次为人引用的名言:沃霍以善于知名而知名。

  在1960年代初,沃霍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艺术发展的方向,这就是波普艺术的必然兴起。他也意识到了一夕成名的机会就在眼前,其需要的只是创作的主题,不同一般的主题,以及推出其作品的方式,不同一般的方式。1961年,沃霍在洛杉矶首次展出了他的坎贝尔汤罐头系列,三十二幅同样的罐头“肖像”。当时的反应并不特别强烈,何况那是在加州,沃霍需要的是在纽约一举成名。以下为广为流传的沃霍首次纽约展览的产生经过:

  沃霍同纽约一家画廊主人谈举办个展的事。沃霍说:“我必须要搞点什么名堂出来。卡通画太晚了。我必须要搞出点真正有冲击力的东西,那将与利琴斯坦和罗森奎斯特的完全不同,完全是我个人的,看上去不能与他们的有任何相似。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你能给我出个主意吗?”画廊主人掏出她的钱夹,拿出一张两元钞票说道:“安迪,如果你给我画这个,我就给你安排一次展览。”

  沃霍立即接受了这个主意,回去便画出了《八十张两元钞票》。此幅作品于1962年在纽约展出,即时引起一片轰动。沃霍不无得意地说道:“将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钟。”同年十月,他的作品被收入在纽约西德尼·詹尼斯画廊举办的重要展览《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者》。我们在一开始列出的大部分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大都参加了此次展览,沃霍终于成功地进入了纽约的“高雅”艺术界。

  随后几年,他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推出《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二十五个彩色玛丽莲》、《玛丽莲·梦露的嘴唇》、《红色艾维斯》、《三个艾维斯》、《桔**的灾难》、《十六个贾桂琳·肯尼迪》等作品,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特别是他的玛丽莲·梦露、艾维斯·布莱斯利、伊丽莎白·泰勒等明星系列作品尤具象征意义,它们成为沃霍童年梦想的移情写照。1964年,沃霍在巴黎举办了首次欧洲个展,展出其作品《花》的画廊就在当年陈列莫奈《睡莲》的画廊斜对面。随后是多伦多、科隆、斯的哥尔摩、柏林、伦敦、米兰等地的展览,沃霍一跃成为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他变得更为忙碌,除了绘画创作,**成为其主要创作媒介之一。另外,除了接受各种媒体的访谈,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学纷纷邀请他去讲课,而他讲的是:“波普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做成任何事。” 社交当然还是其主要活动,不过,在1960、1970年代,他的社交圈子的确不同以往。首先,他的工作室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交中心,或更正确的说,一个梦幻世界。大学生,青年画家、演员、模特、滚石乐歌星、地下**制片人、艺术经纪人、杂志编辑等等都聚集在那里,其中不乏吸毒者、同性恋者和各种变态者。可能同具有同性恋倾向的沃霍过于惹人注目有关,在沃霍所制作的影片中扮演过角色的狂热女权主义者索兰纳丝曾向他连开数枪,险些要了他的命。大难不死的沃霍并未因此有所沉寂,反而因之在亚文化群体中名声大振。当时文化艺术界的主将也纷纷到访,画家约翰斯等先后参观了沃霍的工作室,制片人波斯基于1965年在那里举行聚会时,客人中有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和诗人阿伦·金斯堡。与此同时,他开始被真正的上流社会所接纳。他结识了《时尚》杂志的主编戴安娜·韦莉兰,成为时装设计师哈尔顿家中沙龙的常客,那里的客人有影星伊丽莎白·泰勒、舞蹈演员和音乐剧明星丽莎·米妮丽。在白宫,他被介绍给亨利·基辛格。卡特当选总统后,沃霍获邀参加卡特在家乡举行的聚会。在他交往的名流中还有加拿大总理杜鲁多的夫人玛格利特、芭蕾舞王子鲁道夫·涅鲁耶夫和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等。这个时期,沃霍的主要作品是一系列的名人肖像,其中包括一批自画像。其实,沃霍本人可能已经成为美国所产生的最知名艺术家,他的面孔可以被成千上万从未进过画廊和美术馆的普通民众立即辨认出来。此时,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对父亲说过的一句话,“爸爸,我将来会变得非常有名。”

  马戈特·洛夫乔伊说:“对于大众来说,沃霍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创作创造了一种新现象——作为明星的艺术家。” 诗人约翰·尧则指出,沃霍与其他艺术家(如安德鲁·怀斯)的区别是,后者声名昭著但很难说是声名狼藉,沃霍则可称既声名昭著又声名狼藉。 但不管你用声名昭著也好,还是声名狼藉也好,沃霍的确成为了一位文化英雄,一位超级明星。就此而言,在1950、1960年代的美国画家中,我们可能找不到可与沃霍相提并论的人物。也许,在诗人金斯堡和小说家卡波特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沃霍的影子。

  沃霍的成功与影响力,或更准确的说,沃霍现象,随即也成为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探讨的主题。即使在今天,沃霍的名字仍然不断地出现在所谓后现代主义的论说中。而早在1968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沃霍就曾说道:“如果你想知道有关沃霍的一切,只要去看我的绘画、**和我的外表就可以了。而我就在这里,在表面后面什么也没有。” 同沃霍的整个生活、创作和思想一样,这段话难免有哗众取宠的成分在内。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沃霍的外表后面并非一无所有。同样,在沃霍作品的表面后面也肯定绝非一无所有。不过,它却的确道出了他本人的创作和整个波普艺术的形式特征与表达方式的一个基本方面——摒弃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度感及一切相关观念。因此,这段为人们反复引用的名言仍然是我们理解安迪·沃霍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沃霍的创作题材,它是沃霍艺术的直接外在表达。大致而言,其创作题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常消费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坎贝尔汤罐头绘画系列、可口可乐绘画系列、布里洛肥皂和汉兹蕃茄酱装置系列等。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大多是最为平淡无奇,但却可以为所有美国人一眼辨认出来的日常消费品。以坎贝尔汤罐头汤为例,沃霍本人即是吃这种到处可见的廉价食品长大的。同美国平民大众一样,他可能在这红色商标的罐头食品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在选择这一题材时,沃霍显然想避免传统艺术对于作品所传达信息或内在意义的依赖。沃霍自己曾谈道:当时他“在寻找某种能够显示空洞无物的本质的东西,而坎贝尔汤罐头就是这样的东西。” 可是,如后面将谈到的,正是种“空洞无物”使沃霍的整个创作具有了某种“形而上学”内容。

  沃霍的第二类主要题材是名人肖象系列。他们包括**明星、流行音乐歌星、政治家、文学家、及沃霍本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玛丽莲·梦露、艾维斯·布莱斯利、伊丽莎白·泰勒等明星系列。不同于以往的肖像画,沃霍的大部分名人肖像都不是根据自己对对象的观察和认识创作的,而是依据**剧照、报刊照片或招贴画等复制而成。例如,沃霍所有的玛丽莲·梦露肖像皆基于梦露在影片《尼亚加拉》中的著名剧照而创作。这幅出自吉尼·康曼之手的摄影作品本身展现的就是一个性感**明星,而非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事实上,沃霍本人是知道这一点的。他在见到梦露后曾对朋友谈道,“她的银幕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她是那样腆静。” 这清楚表明,沃霍是有意识地选择已被大众传播媒介定型,因而已为公众接受了的偶像形象作为其肖像作品创作的基础。

  除了日常消费品和名人形象,沃霍还创作了一系列与社会暴力行为与事件相关的作品,即《灾难》和《死亡》系列。其中有表现社会动乱的场面,汽车相撞和飞机失事事件,有执行死刑的电椅,自杀用的绳子等。它们大都直接来自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最有名的例子有《一百二十九人丧生(飞机失事)》和《红色种族骚乱》等。不过,如杰米·詹姆斯正确指出的:“虽然这些绘画明显反映了美国一个动荡时期的现实,但如果认为《灾难》系列绘画的创作出自于试图评说社会现实本身的动机则是一个错误。” 的确,在这类作品中并不存在任何“悲剧”因素或“抗争”意识。它们也令人震惊,但那只是来自于这类题材以前从未在艺术中得到如此明确的表现而已。对于沃霍来说,他选择这些题材的主要动机可能是着眼于其“传媒性质”,既它们易于产生轰动效应。“热门的”题材和“冷漠的”色彩显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这样,沃霍的创作题材已经清楚显示了其艺术的主要内容,既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它们正相对应的是战后美国社会的三个主要特征: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通过这类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沃霍试图消除所谓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先锋艺术与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或者用布赫的话来说,“博物馆与百货商场”之间的界限,从而使艺术成为某种可以为所有人立即理解的东西。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沃霍本人曾明确表示:“我并不改变传媒,我也不在我的艺术和传媒之间做出区分。我只是为我的作品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我相信传媒就是一种艺术。” 事实上,沃霍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内容同大部分波普艺术家并无区别。概括而言,方便食品、品牌产品、广告招贴、**海报、城市街道、高速公路、超级市场、电视、**、卡通连环画等构成了所有波普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不过,较之其他波普艺术家的作品来说,沃霍的作品却产生了更为轰动的效应和更为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原因是,以独特的形式和创新的技法,它们更为清楚地展现了波普艺术的内在美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

  关于沃霍作品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后面再谈,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作品的形式和技法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就此而言,沃霍作品最引人注目之处即是其非艺术性,他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排除了作品中一切传统美学的、艺术构成的和自我表现的形式因素。虽然,非艺术或反艺术是整个波普运动的一个共同特点,但在这方面,没有谁能较沃霍更为断然和彻底地割断了与以往艺术的联系。这就是何以当利琴斯坦已为纯艺术界接受以后,沃霍创作的类似卡通绘画却曾遭到所有纽约艺术经纪人拒绝的原因。卡特·拉特克利夫显然看到了这里的原因,他指出:“利琴斯坦笔下的波普形象是以极为典雅的方式绘制的,而且,在俗丽的内容下面,它们展露了西方绘画传统在形式技法方面高度成熟的变异。因此,……他与现代主义大师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实,在劳申伯格和约翰斯等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沃霍的作品显然不同,它们不仅在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绘画的主题,而且在表现形式上抹除了传统绘画的一切痕迹。的确,也有一些批评家试图找出沃霍与以往艺术家的联系。例如,瑞纳·克罗尼就认为沃霍曾受到马蒂斯的影响,但正如利桑比正确指出的,“对于沃霍来说,马蒂斯的令人着迷之处在于,他可以将一张纸随便撕一撕,然后再粘到另一张纸上,结果就有了一件被认为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作品。”

  事实上,在沃霍的绘画中总是有一种令人感到不安和烦扰的东西,那就是它们似乎不是绘画,但你又说不出它们何以不是绘画。传统西方绘画的基本形式因素在沃霍绘画中几乎全部失去了意义。其素描的线条还算流畅有力,可在象《三十二个坎贝尔汤罐头》这样的作品中,线条已经失去了任何表现力。在《玛丽莲·梦露》等作品中,色彩仍然是一个主要因素,但除了色块对比的强烈以外,我们已经找不到色彩的微妙变化与颤动。在《花》等作品中,笔触全然消失,质感也就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在现代主义画家种种形式创新之后跃动着的狂暴激情和隐含着的执拗理性质询似乎全部消失不见了。简言之,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面化或无深度感构成了沃霍作品的基本形式特征。

  在《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一书中,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在凡高的《一双农民鞋》和沃霍的《宝石粉时装鞋》之间做了一个对比,以说明了沃霍作品中的这种平面性的意义。詹姆逊认为,凡高和沃霍创作的鞋子正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前者显示了“以农业灾难、乡村赤贫为特征的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以使人精疲力竭的耕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人类生活世界,一个还原为其最为残酷、危险、原始和边缘化状态的世界。”后者则来自于“舞厅或舞会,上流社会时装或性感时装杂志,”其显示的是一个珠光宝气的商品化世界。更重要的是,凡高用油彩将那“单调乏味的农民客体世界有意和狂暴地转化为纯粹色彩的最为光彩夺目的呈现,它被视作一种乌托邦的姿态,一种补偿行为,其最终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感官乌托邦领域,”并因而向观者诉说着其背后广阔的生活世界,吁求着对其自身的阐释学解说(如海德格尔的著名诗意读解 )。沃霍那由照片复制而成的时装鞋则带着负片似的的暗淡色调毫无生气地陈列在画面中,就象它们摆放在橱窗中时一样。它们“再不能以凡高笔下鞋子的任何直接性向我们讲话……实际上,其根本就不对我们讲话。就内容而言,我们现在面对的是远为明确的在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二者意义上的恋物崇拜。”最终,这种形式的平面化或无深度感造成了感染力的消褪。

  詹姆逊已经看到,这种感染力的消褪或物的商品化在沃霍的人物主题作品中表现的最为清楚。在这类作品中,“玛丽莲·梦露等明星被商品化和转化为自身的影像。” 就表现形式而言,沃霍的肖像作品只取面部特写,而且通常远远大于实际生活中的尺寸。但是,他从不对表现对象做细致刻画,只是突现其认为重要的特征。就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来说,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眼睛、性感的嘴唇和金色的头发。显然,它们正是传媒所加以夸大和渲染并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性感特征。在沃霍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中,有一幅《金色玛丽莲》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在这幅作品中,一小幅梦露肖像被置于一个阔大的画面中央,形象本身已经含糊不清,却仍然能够被一眼辨识出来。值得注意的是,画像周围的背景全部用最为单一的金色涂满,从而使整个画面失去了任何表现意味和深度感。如果将其同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早几年创作的《玛丽莲·梦露》作一比较,这一点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在德库宁的作品中,尽管梦露形象的美已不再是表现的重点,但画家却以独特的手法凸显了其丰腴的体态。斯德拉·斯蒂齐说,“德库宁将这位好莱坞‘招贴女郎’视作史前生殖女神的对应形象。二者都有着性感和丰满的躯体,也都象征着她们各自代表的社会的性感观念。” 不过,在德库宁作品的浓艳色彩和有力笔触后面,仍然隐含着画家本人的情感和认识。这使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梦露吗?画家为什么要将她表现成这个样子?但《金色玛丽莲》则不同,其处理手法清楚表明,画家无意于表现任何心理学的或传记性的“深度”或“洞察”概念,并明确地拒绝老生常谈的“个性”或“性格”概念。相反,沃霍精心地剥除了表现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将其转化为单纯可见的“物”——影像的再现。用罗兰·巴尔特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将明星(玛丽莲、丽兹)冻结在其作为明星的形象中,再没有灵魂,不过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形象的状态,因为明星的存在状态就是一个偶像。” 面对这样的形象,我们再不感到需要询问自己有关美或丑,现实或非现实,超验或具体一类的问题。在《金色玛丽莲》中,那金色的背景立即使我们想起中世纪的圣像。的确,如同中世纪人面对圣像时已经停止一切疑问,根本不会怀疑上帝的无形存在一样,《金色玛丽莲》使现代人不假思索地膜拜在这位性感女神的影像面前。

这世间万物的事情,还是让人难以捉摸的。比如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要么没有,要么就是有了捎带会害人。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世上偏偏有看似荒诞不经,却让人没脾气的事情。有一位这么女子,拿着一幅画,声称这是大风刮来的。女子最开始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就找专家鉴定。专家不相信这世上有这样的好事情,打开后一鉴定就信了。这幅画是什么来头?背后有着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呢?

这位女子得到这幅画,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早些年她的一个好友外出方便,什么意思大家都懂。恰好当天风比较大,把这么一幅画刮过来了。但是最开始的时候,这幅画并不是刮到了这位女子的手中,而是刮到了女子好友的手里头。后来,女子好友有难,急需用钱,就找女子帮忙。女子也是大方的借了钱给好友,如此一来,这幅画就抵消了那笔债务。女子碍于情面,也没有说什么,得来一幅画,说不定还真就是名画。

刘继卣作品

女子这幅画,可是不简单。一只猴子落在柿子树上,看起来栩栩如生很淘气的样子。专家听说女子这幅名画的来历,表示不信有这样的好事情。可是事实如此,女子确实是这样说的。女子也是个实诚人,对于自己的话也是很谨慎小心,看起来不是那种闪烁其词的人。专家拿来鉴定,打开后信了。专家毕竟是行家里手,是不是真的,大眼一瞟基本上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刘继卣

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

专家表示这幅画的落款是刘继卣,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位大师级人物,是我国连环画奠基人,然而仙逝多年。提起连环画,人们想到的是范曾,其实不然,真正的连环画大师是这位大师刘继卣。小编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小学课本上《武松打虎》的插图就是刘继卣老先生的大作。另外,大家比较熟悉《大闹天宫》、《鸡毛信》等都是出自刘继卣之手。刘继卣的父亲刘奎龄那也是一代宗师,可以说是书画世家。

刘继卣画的这幅画是1973年,当时他的创作状态尚且不是巅峰。所以,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幅画是名画真品。这么一来,大家就又比较担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幅画的价值。这幅画由于女子最开始不懂怎么一回事,用玻璃框裱着,那玻璃框又是比较小,所以落款处及盖章处有十分明显的折痕,并且雨水侵扰甚至于上边还有小虫子叮咬。原本可以卖出天价的刘继卣画作,最后以5万多收场。

刘继卣作品估价

但是艺术品有一个特征,就是收藏空间比较大,升值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这位女子手里拿的这幅大风刮来的名画,放在手里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性。你说这世上的事情,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还真就有大风刮来的一幅名画。专家一开始也是不信这世上有这好事,可是专家鉴定打开后就信了。其实,像这样的无意间捡漏的奇闻异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在垃圾堆里捡到名画等等。大风刮来跟那些五花八门的来历比起来,也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管在什么样的年龄,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把动人的故事用不同的画幅呈现出来,这种艺术更加吸引人,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把故事画在墙壁上的本领。它被我们称作笔画,代表着一个国家深厚的文明。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这种绘画是我国最早的连环画,以故事画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故事画有各自的表现形式,作为我国古老的故事情节绘画内容,敦煌的壁画有哪些迷人的艺术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故事选材的多样性,是敦煌壁画中故事画的突出特点,也决定了其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初期以神话人物为主:宗教神人,图腾动物

古代社会发展初期,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非常有限,生产力落后,社会并不稳定,所以把大部分安全感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所以早期的故事画很难见到现实中的人物。壁画中的神话人物带着夸张的成分,有的甚至是人兽结合起来的形象。他们在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具有某方面的超能力。甚至能控制天象,掌握着天下人在意的任何物质。宗教里面的人物在这里也比较多,通过描绘他们的身世,与教义的结合以及在人世间做出的贡献等来展现出一段完整的故事,里面还有人物所遭受过的磨难。

从这种类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代表图腾的动物,也是这一时期运用比较多的对象,它在故事情节中一旦出现,就带着新的希望和光明,是人们非常喜欢描绘的事物。

2后期逐渐世俗化:贵族人物,日常生活

当集权国家不断强大的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在汉以后,壁画故事的人物越来越接地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异域中的王室们,一家人的生活场景。又可以看到贵族的生活,大多数以展现他们生平事迹为主。

用文字记载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故事,用壁画来展现文字里面的内容,必定是一个庞大的卷轴。画面中呈现的一般是主人最重要的事迹,经过精准的情节刻画,可以看出主人优良的品行和功德。“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预放湖中鸟”。

在唐宋时期,故事更加偏向于民间,百姓喜欢的大型娱乐活动经常出现在画卷当中,比如马球,荡秋千等各种体育活动。一个故事画中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它不仅有主角,还有许许多多的配角。车夫走卒,大量的随从,包括街上的小贩都是画中的人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在现实生活的支撑下更加饱满,人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壁画中的故事变得更加有魅力,这也是它能够一直影响人们几千年审美艺术的重大原因,从古时期的壁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艺术取于生活的道理。

二、内容表达上的艺术性,是敦煌壁画故事画审美价值的核心,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容,表现出盛唐人民辉煌的精神文化

1悲喜皆从画中体现:源于现实,高于生活

小说**当中展现的故事情感,是一个核心力量,它直接决定着艺术的质量和吸引力。如果一个故事能让诸多观赏者产生共情,那它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千年前的壁画已深谙此道,墙壁上的画不仅能讲述故事,还能向人们传递一种情绪。悲伤的故事很容易感染人,通过大幅的画面来表达压抑心痛的情感,并非易事,不过这并不能难倒壁画创作者。他们把这些情感大部分聚集在人物的面部之上。

从紧皱的眉头,大大的眼睛中,人们可以读出人物痛苦的心情,另外借助具有寓意的事物和颜色来渲染气氛。欢快的故事是一种明亮的点缀,这在壁画里面也有很好的体现。这里的人物眉梢和前者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面部肌肉线条的紧绷程度也与前者有较大的不同。站在画作面前,你的身心变得轻快起来,这是艺术带给人们的特有传达力。

除了表达人物情感故事内容之外,高于生活,给人带来丰富想象空间,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类绘画也在壁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和其他作品相比,它的作者必定拥有极高的想象力,他把人生道理用充满趣味和神秘性的情节表现出来,里面的角色是经过加工之后得到的,和现实生活相比,这里的故事场景更奇妙,所以就更加能吸引人。

另外它表达出的思想是深刻的,让人看完壁画之后,有良久的思考空间,这种壁画不仅能给人美的欣赏体验,还能把人生经验和道理复刻在里面,是非常高级的艺术形式。

2细节刻画,手法独特

和其他绘画形式相比,故事性的壁画面积大,画中的事物整体比例大,和在纸上创作相比,它在把握整体结构上更有难度。每个时期针对这种特有的绘画,技艺方面不断成熟。描线是它的特有技艺,非常适合篇幅大的作品。这种方法很早已经产生,但是运用形式有一定的差别。人物的身型在描线阶段已经初步确立,他的胖瘦高矮会根据每一个人的性格身世有不同的表现,也和当时的时代审美有着重要的关系。

“为言不益,则美不足称”,衣物也是重要的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各个阶层的人物,衣物有较大的差异,人们从衣物和装饰的华丽精美程度可以大概推断出他的地位。

在当时等级分明的社会,这样的表现形式非常重要,尽管不同的人物出现在同一幅画中,看似平等,实则在位置,身体姿态,外表装饰上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需要通过细节来观察,比如头上多出的一个配饰,可能是其他人物没有的。从细节来刻画,是作者在没有动笔之前,可能已经安排好了。

三、敦化壁画之中的故事画,具有高度完整的故事性,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版的连环画,对于后世话本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出现,具有启迪作用

1绘画起承转合,灵魂安排情节

一个有始有终的作品,才能让人更加熟悉作者的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当壁画要表达一个故事的时候,同样需要表达故事各个特有的阶段。

你可能难以想象,巨幅的画作,需要从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来交代,据此我们可以猜测出当时的故事画,必须要先有一个草稿图,它就像一个剧本一样,安排每一个画面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是否能引人注意,就要看它的开篇阶段了。

高潮和结局在里面占有灵魂的位置,它们能让故事立刻饱满起来,变得更有张力。几十米的长度可以把一个故事很好的讲述出来,故事越长,所要占据的墙壁长度就越大。

我们站在它的面前,像是在欣赏一个完整的动画片,不需要帧数更改,只需要移动步伐,一步一景,用脚步推动故事的发展,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所以在欣赏壁画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你不愿意错过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更不愿意错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每一个艺术细节。

2创作难度极高,技艺持续攀升

对于充满故事情节的壁画来说,它的诞生必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里面可能凝聚了匠人多年的心血。纸上的画作,面积较小,整体计划的时候视野能够触及,出错的频率较低,一旦发生,挽救起来相对好做。但是壁画在打造壁画之前,样稿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经过反复审核之后才能开始动工。

画面的高度决定了这是一件体力活,在高处移动是个不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古代人们来说,创作难度极高。它不仅是对艺术造诣的考验,也是对内心体力的很大检验。当把人物放大处理之后,各个笔触都不能马虎,想要在底色上面更改是件难事,所以一气呵成非常重要,这对一个人的画工有很大的考验。

除了钻研绘画工艺之外,他们还需要研究图画的保存。壁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底稿需要一直保存,一旦需要修复就要拿出多年前的样稿来补充。它的创作难度这么大,各个时期的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传承它,足见壁画闪光之处,故事类型更加丰富,在前辈的经验之上不断攀登,是传统技艺者们的精神在不断地支撑流传。

结语:

壁画中的故事展现对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它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处理故事情节,如何从人物面部和动作来展现内心世界。

这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和传承是后代要做的事情,除了学习技艺之外,通过现代科技来让这些珍贵的作品在大自然中更好地流传,同样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攻克,让我们的璀璨文明能够照耀到更多的中华子孙。

纪清和

纪清和(19396—)河北东光人。擅长版画、油画。1958年军校毕业后在某军政治部任美术创作员。辽宁**制片厂美术室主任,二级美术师兼导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纪清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东光

出生日期:19396

职业:美术师

代表作品:《一茬新苗》、《杨靖宇将军》、《战友》等

主要作品及获奖

油画《一茬新苗》、版画《灯火辉煌》入选全国美展;

版画《杨靖宇将军》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

《战友》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

美术片导演及美术设计《少女与魔鬼》、《夸父追日》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人物事迹

有着40年连环画创作经验的版画大师纪清和激动地说:“看到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连环画作品,能将自己都已经丢失了的三十几年的画稿收集起来,我真的非常感动,连环画的魅力太大了。”

连环画,通常又被称为“小人书”,是很多人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环画册中的故事情节也让人在多年后依然难忘。据了解,连环画创作最早始于我国汉代,当时就有刻在砖上的单幅人物故事画,唐代开始出现连环画的雏形,当时画的格式非常自由,有些已用连续性的绘画来表现。元明时代,小说、戏曲发达,因而有了连环画插图。建安虞氏所刻《全相平话三国志》是第一部以插图形式出现的连环画。清代又产生了单页的连环画故事画(即年画),一个故事印一张或印二三张。清末,随着石印技术的输入,出现了“回回书”(小说的每篇,每一回都插图)。光绪二十五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朱芝轩绘制的石印《三国志连环图画》,使连环画得以迅速发展,“连环画”一词亦源于此。

,21岁的陈光镒被搪瓷厂解雇,失业在家。为谋生路,经人介绍陈光镒曾为著名学者魏聚贤代抄《辞源》文稿。为生活所迫,做过菜贩和倒卖过蔬菜,间或在家也画过小印刷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很快,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也在上海全面爆发,战火也延烧到上海一带,当时的上海出现了全社会全面支援抗日的热潮,当时的街头有许多的小报贩在叫卖一种抗日小画报,生意很好但报纸的内容却很贫乏,这些报纸被陈光镒看到后,他决定自己自绘自印抗日小画报,做到既赚钱又抗日的目的。一举两得。很快,他就出版了一份名为《全面抗日画报》,出版后销量还不错,通过出版这份小画报,也锻炼了陈光镒的绘画技艺。他也学会了界画。不久,经人介绍陈光镒结识了上海滩上的老连环画家何伯良,何伯良看了陈光镒的绘画后,鼓励他参加连环画的创作并愿意帮助出版,陈光镒受到何伯良的鼓舞,很快就画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狮儿》,全书共280幅,没想到出版后销路很好,接着他又再接再厉画了连环画《牛》,很快引起读者的注意,从此,陈光镒就以画连环画为职业,正式走上连环画的创作之路。当时,陈光镒看到上海滩上其他画家绘画的连环画种类很多,有的销路很好,有的却不行。他决定把自己的绘画题材定位在诙谐有趣,滑稽搞笑方面。没想到一举取得成功,奠定了自己在上海连环画坛上的地位,逐渐拥有了一大批喜欢和关注自己连环画的爱好者群体。

同时,他也与另外三位驰骋上海连环画坛的画家一起,被大家共称为上海连环画界“四大名旦”之一。解放前,陈光镒为抗争不法书商的垄断,曾自办过光益书局。也曾开馆授徒,教授社会上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学习绘画连环画,著名的画家颜梅华就曾投师陈光镒门下学画。他为上海滩多家私营出版机构绘画过多部连环画作品,多以引人发噱的题材取胜读者,他绘画的滑稽题材的连环画最能吸引儿童读者。至今给老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高产而勤奋的连环画家。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陈光镒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度被迫停止自己心爱的连环画绘画工作,于七十年代中期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退休,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老画家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陈光镒宝刀不老,又相继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全国其他出版社绘画了不少连环画作品,如:《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林则徐禁烟》、《淀宝潭》、《黄道周与洪承畴》《佘赛花》(上、下)、《穆桂英招亲》等一大批连环画。为繁荣和开创连环画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精力。 1991年9月5日陈光镒不幸因病医治无效,一代连环画大师溘然逝世于上海,享年77岁。

四十不惑,就是到了四十岁,没有人愿意再霍霍你了。

四十岁是个分水岭,年青的,二十几岁的孩子觉得你是大叔,年长五六十岁的大叔可能还得觉得你挺年青的,说白了,就是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不愿意带你玩。

这在看书上也能看出来,年纪小一些的,少有捧着本书安静的坐在哪里看的,要么是某音游戏小视频,要么在追网络小说什么的,四十多的看什么,看漫画,人家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咋还看小孩的东西呢;看连环画,人家说年纪不大咋就开始怀旧了呢。尴尬不,你说看点啥,看职场小说?咱也没那实战空间啊。干脆别想了,尴尬就尴尬,自己玩,爱看啥看啥吧。

其实手里的书,少有能拿的出手的,虽然进入纸片圈子很早,但是手头拮据,买的书并不多,很多都是大陆二手,藏书的一半还是得益于书友的厚赠。可能我是唯一一个不靠藏书,靠扯犊子混成老纸片的,这说明纸片圈是个很纯粹的地方,并不势力,不会因为你没有啥所谓的硬货就看不上你。在这现在这个讲求攀比的社会中,特别珍贵。能进纸片圈,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所幸也经历过根据地辉煌时期的小尾巴,虽然那时候没写过啥书报,但看得很多,根据地里大多数的书报都看了,虽然看得多忘得多,但也能记个皮毛。这也是后来在各群里一般啥话题都能插一嘴的本钱,在各群里也差不多混了个脸熟,当然这是我自以为是的。

手里的漫画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当然后面有时间就再来一篇聊一聊,今天想聊的是连环画,我觉得好看的十部作品,不论版本,只说作品,因为我手里的版本并不出彩。

一、钱笑呆、汪玉山《穆桂英》

这书由被誉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钱笑呆和连环画名家汪玉山共同创作,曾获得全国连环画绘画评比二等奖。这书版本众多,小精最高时溢价到二千多块,没错,是一本,其他版本宣纸版、大精、收藏本、阅读本……,我手里的是一套32开平装本,64开阅读本和典藏的60开本。

我初见此书便被精美的线条迷住,简直爱不释手。下面一句错用百度评论:此书借用了传统绘画大面积留白的构图方式,运用传统山水画的勾勒法完成山石树木等背景的描绘,使画面具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

故事讲述了在辽兵南下之际,杨宗保与穆桂英通过比武打斗相识,互为钟情,于私定婚约后双双奔赴沙场,并在穆桂英的指挥下,宋军攻破天门阵,大败辽兵的故事。

二、王叔晖《西厢记》

王叔晖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先生先创作了16幅本的《西厢记》,专家评价此套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10年后,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后来,王先生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值得一题的是,大师还绘制过一套《西厢记》邮票。

我的这本书是连环画出版社古代戏曲故事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书说实话大多可能因为没有原稿,印得一塌糊涂,难得的是本书印刷非常清晰,把大师细腻的线条呈现的非常完美。

《西厢记》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三、丁斌曾、韩和平《铁道游击队》

这套书一套10本,在连环画中非常有名,百度中是这样介绍的:这套书是上美现实主义题材开先河之作,采用实地写生,也是一部纯线描作品。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创作一等奖、文学脚本二等奖。出版以来,共再版20次,重印47次,累计印发3652万册,是中国连环画出版史上再版次数最多、印刷质量最高的现实题材连环画,成为中国连环画的经典之作。

我这套书是从书友中收来的一个人美社出版的套装中拆出来的,布纹纸封面,内页采用锁线胶装,印刷清晰,此书版本也比较多,大精和32开平装的随手翻现在价格也比较高。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经过很多的**电视剧演绎过,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期间,鲁南临城、枣庄一带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运用智慧和勇敢,配合正规部队,粉碎了敌人种种阴谋,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四、贺友直《 山乡巨变》

贺友直的连环画《山乡巨变》在美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在1963年全国连环画评奖时荣获一等奖。提到中国的连环画,《山乡巨变》是必提的一部作品。上美上一任社长李新说过一句话:《山乡巨变》就是连环画中的珠穆朗玛峰。

贺老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在那个时代,贺友直的连环画、齐白石的变法丹青、林风眠的中西妙合、潘天寿的文人画变体、叶浅予的舞蹈速写、黄永玉的《阿诗玛》版画、李可染的长江写生等,共同构成共和国一代美术浪潮。

贺老在画《山乡巨变》时深入农村与农民吃住在一起,每幅画面都是生动的生活场景,而且贺老善于在画面中安排小道具,将画面盘活。使人在观看画面时能感受画面中的故事。《山乡巨变》原定分上下部,每部三册。由于WG和社会变革原因,只出了四本,也就是只出了上部三本和下部第一本。获奖的是上部三本,不是下部这本不好,而是评奖时这本还没有出版。

五、杨永青《红娘子》

《红娘子》根据姚雪垠著《李自成》有关红娘子的篇章改编,描写了江湖女艺人红娘子造反起义的故事。由杨永青先生绘画,共130页。杨永青绘画的连环画线条饱满,人物造型逼真,对脚本诠释的非常准确。

我这本是人美出版的50开本《古代故事画库》中的分册,布纹纸封面,锁线胶装,印刷十分清晰。

杨永青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人,早年从师上海著名人物画家谢闲鸥先生。擅长版画、中国画、图书插图,发表版画百余幅,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一届理事。

六、贺友直《十五贯》

《十五贯》是王肇歧根据清代朱素臣的原著《双熊梦》改编的。主要描写了明朝时,屠夫尤胡芦借得十五贯钱回家,哄其继女苏戌娟说是卖她所得,苏当夜出走投亲。无赖娄阿鼠闯入尤家,偷盗十五贯钱并杀尤灭口。苏戌娟在投亲途中路遇客商熊友兰。熊恰好身带十五贯钱。昏官过于执以之据,妄断苏熊二人盗财、杀父、*奔,判其死刑。清官况钟监斩时发现罪证不实,越权过问,并亲临现场查勘,最后将真凶娄阿鼠缉拿归案。苏熊二人冤案得以平反。

贺老绘制的《十五贯》在1981年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贺老刻划人物非常妙,能够挖掘人物内在的性格冲突,选取和捕捉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形象进行描绘。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明代江浙一带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犹如一幅幅世俗风情画。

七、黄全昌《打渔杀家》

黄全昌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连环画大师。为浙江镇海人,上海著名画家。擅长连环画、插图。黄老以独特的连环画线条风格自成风格,笔势凌厉,线条硬朗。当年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刚开始觉得画得特别丑,但是后来翻了几次,越看越有味道,渐渐喜欢上了这种风格。当年借猫哥的光,幸福的得到了黄老签名。

本书根据传统戏曲《打渔杀家》改编,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三等奖。萧恩(水浒传中阮小七)与女儿桂英以打渔为生,土豪恶霸丁自燮派人前往催讨渔税,被萧恩打走,并上衙门告官。岂知官绅勾结,反将萧恩杖责。萧恩忍无可忍,和女儿黑夜过江,假借献庆顶珠闯入丁府,杀死丁自燮全家,终于报仇雪恨。

八、《三国演义》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绘制的连环画有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即为上美版,上美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其影响之大,在连环画史上绝无仅有。汇聚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几十人之多,历时数载,全力组织,精心策划,经过几十年的传播,《三国演义》不仅成为连环画的一张名片,也转换成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此书多次再版,版本众多,目前最好版本应该是2014年出版的小精装,这种大套书价格不便宜,我只买了一本删减的阅读本翻看。

九、陈光溢《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的故事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个故事,属于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内容了。陈光溢绘画的《大闹天宫》在50年代中期出版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内,销量超过100万册。陈光溢的风格偏重写实,人物造型让读者耳目一新,动作神态惟妙惟肖。

陈光溢从小来沪学徒,起初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学工商美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他便自编自画一些连环画,随后就以画连环画为生。他别开生面创作的滑稽连环画,名传全国,被誉为连环画 "四大名旦"之一。

十、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在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从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切入,叙写了从湘江到达甘肃哈达铺历时一年的种种艰难曲折的斗争。以独特的构思立意,以精心的人物塑造,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当代视觉的长征。是中国连环画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我这套是人美出的百种红色经典连环画《峥嵘岁月篇》套装中的散本,50开胶装,印刷较好,缺点是这套连环画的跨页比较多,胶装书不能完全翻开观看,这种大画幅的开本大的观赏效果会很舒服。

《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创作历时6年, 完全由沈尧伊一人绘画完成,将原著的47万文字,融汇木刻、石版、铜板等技巧,画成了926幅连环画,其中近一半为跨页画幅。连环画原作使用白板纸,用立德粉自制三层底子,每幅重约05千克,全套画重约500千克。这部连环画中历史真实人物77名,虚构人物23名。其原稿在2006年拍出了1540万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叫小人书,而是改称连环画。而连环画也从最早的普及本变成了收藏品。版本越出越多,开本越出越大,装帧也越来越精美,可是感觉味道越来越淡,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连环画中经典作品当然很多,本篇只介绍十部我自己拥有并喜欢的十部作品,谨做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连友中来。让更多的人看连环画,喜欢连环画,无关版本,只有情怀,这就够了!

韩和平、丁斌曾的《铁道游击队》,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继卣的巜穷棒子扭转乾坤》,画的非常棒。

好看的连环画很多,还记得的有(冬瓜先生),(王杰),(雷锋),(钢铁战士麦贤得),(鸡毛信),(小兵张嘎),(黄继光),(董存瑞),(半夜鸡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大多数人欣赏连环画,偏爱线条(白描)形式的作品,这也是连环画爱好者长期形成的欣赏模式。好看的连环画一般都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故事情节,好看的连环画故事内容丰富精彩,情节有趣,引人入胜,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很多连环画取材于 历史 著名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等。这些连环画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富有传奇色彩,画面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一睹为快。

(二)名家作品,从五十年代至如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连环画大师和美术界高手,如刘继卣、顾炳鑫、王叔晖、贺友直、刘旦宅、华三川、赵宏本、钱笑呆等杰出的连环画名家,他们创作的《鸡毛信》、《西厢记》、《山乡巨变》、《渡江侦察记》、《白毛女》、《十五贯》等具有时代持征和艺术特色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无可复制的连环画艺术丰碑。

(三)、画得好看,连环画的幅面虽小,但其内容包罗万象。好看的连环画首先是思想内容、艺术意涵寓大于小。一本(套)连环画,必须是绘画见功力,富有创造力,连环画是个技术活,它的画幅虽小,但并不逊色于任何单幅大画的创作。可以说,拿出连环画名家的任何一幅单画,都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画得好的连环画应该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应该是绘画写实、精致、质量上乘的吸人眼球的杰作。如《鸡毛信》、《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水浒传》等等经典之作。

连环画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并且起着非常大的革命 历史 和文化传统教育。所有的比较好看的连环画无疑是在这几代人传阅甚广,喜闻乐见的著名题材和绘画精良的名家作品。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山乡巨变》《我要读书》巜半夜鸡叫》巜鸡毛信》《小兵张嘎》《小八路》《小马倌》巜小号手》《小螺号》巜红孩子》巜红日》《红岩》《红旗谱》《敌后武工队》巜铁道游击队》《雁羚队》巜林海雪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刘胡兰》《董存瑞》巜黄继光》巜邱少云》巜罗盛教》《杨根恩》巜杨连第》,巜西游记》《三囯演义》《水浒传》巜岳飞传》巜杨家将》巜西厢记》《木兰从军》《东郭先生》巜聊斋》《兴唐传》……

我认为,好的连环画必须是用写实的手法,用细致的工笔画表现出来,形神聚备。如,刘继卣、王叔晖、墨浪、陈光镒、张鹿山等大师的作品。我是非常讨厌大写意方式的连环画,特别是用夸张的手法 ,神有余而形不足。

我真心地喜欢连环画。他画面干净表现全面看着清楚。《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山乡巨变》等多了。关健是印刷质量。连环画市场巨大,但精装的高大尚是不适合普及的大众人群。以前的小人书在也没有了!质量好,价格便宜,家家户户,城市乡村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想想还是算了说也没用啊!以后再说吧!谢了!

喜欢的连环画家和作品贺友直的《朝阳沟》、《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等,刘继卣《鸡毛信》、《大闹天空》、《水帘洞》,王叔晖《西厢记》,钱笑呆、赵宏本的《三打白骨精》,天津陈冬至的《黄头郎》、《镜花缘》,施大尉、韩硕的《暴风骤雨》等,上海出的老《三国演义》,上世纪八十年的《红楼梦》、《铁道游击队》,河北同时期的《西游记》,人美的八十年代组织的创作的《水浒传》30本,戴敦邦、黄全昌、施大尉、周申、油画家罗中立等,都有参与,当时的最强创作队伍。另有李老十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发表于《连环画报》,何多苓《雪雁》等,赵奇、夏葆元等都有佳作发表,高云的《罗轮赶考》、《长生殿》,沈尧伊的《地球红飘带》等长征三部曲应该是连环画的最后一个高峰,以上连环画都是我个人喜欢的。

杨家将,张胡两位大师之作

我推荐一部连环画,名叫《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

这是一个真实的惊人之举!

1930年,22岁的潘德明怀揣着一颗报国之心,随“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准备徒步走遍亚洲,以此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雪“东亚病夫”之耻。然而刚到达越南时,就只剩下了他孤身一人。潘德明在西贡购买了一辆自行车,毅然独自前行。他游历了柬埔寨、泰国,来到了新加坡。在这里受到许多华侨的资助和鼓励,领事馆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签发了护照。潘德明就此开启了他长达7年的世界之旅。

潘德明的这次旅行,犹如当年玄奘大师的西行之旅,历经艰辛和坎坷。在印度大山中遇到猛虎,险些丧命;穿越科威特的小内夫得沙漠时,遇到一位迷路的阿拉伯人,将自带的水分给了这位路人,自己却差点儿渴死在沙漠中;两次遇到强盗,幸而化险为夷。途径耶路撒冷的一个小镇时,自行车却被人偷走,他只得安步当车,继续向前行进。

潘德明的旅行,受到沿途各地媒体的关注报道,人们无不惊叹这位中国年轻人的壮举。各界名流也都把目光纷纷投向了他。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自己的书斋里接见了这位中国的青年人。在雅典,希腊首相维尼齐罗斯接见了他。在法国,正在此养病的张学良将军邀请他共进晚餐。当他进入德国境内时,居然还受到了希特勒的紧急接见。

潘德明游历了40多个国家,他随身携带的一本《名人留墨集》上留下了一千多不同文字的名人题词和签名,终于在1937年回到了祖国。徐悲鸿在桂林遇见他时,手书题词“丈夫壮志”四个字。不久“卢沟桥事变”

爆发,潘德明将各界人士资助给他的10万美金,全部捐赠给了抗日战线。

这部连环画的绘画作者潘蘅生,就是潘德明先生的儿子,也是我国著名画家。潘蘅生先生历经3年精心创作,完成了这部200余图的连环画作品,再现了他的父亲潘德明周游世界的壮举。该作品曾荣获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1984年,由人民 体育 出版社以32开本上、下两册出版。2008年,又由吉林美术出版社以12开上、下两册精装本出版。

刘继卣、王叔晖、墨浪、贺友直、刘旦宅、顾炳鑫等大师画的连环画非常的好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1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