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有哪些及运用

叠词有哪些及运用,第1张

1、叠词有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这些叠词出现在《匆匆》,初中课文,作者:朱自清。

2、《威尼斯》(朱自清)中叠字叠词的运用。

第二自然段,用叠词干干净净来形容威尼斯的天空,使人对威尼斯空气清新、蓝天澄澈明净有了具体印象。形象性和音乐性。

3、《长亭送别·叨叨令》中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4、《琵琶行》中叠词叠字: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这些词语的运用的效果是: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扩展资料

巧用叠词——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之一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尤其是叠词的灵活运用,更是他文章的一大闪光点。

叠字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一箭双雕。朱自清先生是巧用叠词的行家,在他的《荷塘月色》等散文中,用了多处的叠词,丰满了作品的艺术形象,令人爱不释手。

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广度,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把丛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相信读过朱自清先生的作品的人都深有体会。

脉脉的流水中,用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的脉脉一词修饰缓缓流过,不留下一丝声响的流水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无声也漫溢着情意,让人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阴森森的小径,淡淡的月色,以寂静的氛围,衬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真是所谓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啊!

以上叠词的使用,使读者感受到那种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地,使读者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叠字的使用虽然要讲究技巧,但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它的关键还是在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真假和深浅。如果假情浅意,则无论怎样费尽心机,仍然只能写出失败之作;相反,如果真情深意,只是随心而发,随笔而出,也自然匠心独运,用得恰到妙处。李清照《声声慢》词起调十四个叠字之

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成功的经验主要也就在于真切而深刻地表达了女词人国破家亡夫死得细腻而丰富的心曲吧!

叠词表达效果:

1,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zhidao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2,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版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艺术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权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4,韵律回环, ——富有音乐之美。

5,特征突出, ——具有强调作用。

6,表达感情, ——使其更加深刻。

7,拟声叠音, ——仿佛身临其境。

1 叠词念着顺溜,听着悦耳。这个就是@黑色菠萝说的音律上的美感了,我觉得人们的听觉会本能地对重叠的音节和音素给予特别的关注,既因为它的重复,也因为它有一种特别的一唱三叹的音乐美。这个可能在《诗经》表现得最明显了,因为是民间歌谣或者是祭祀的乐歌,所以一定要是朗朗上口的。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不论其意境与词句的美妙,光是念在口中,听着声音,便觉心生喜爱,所谓含英咀华,口齿含香,大抵也不过如是了。

2 叠词能够深化形象,凸显对象。比如馒头举的绿油油的,黑乎乎,比单纯的绿和黑都更能让那种颜色显得分明。比如喜滋滋,乐呵呵,比单纯的喜乐都能让那种情绪显得鲜活。比如神神叨叨,漂漂亮亮,比单纯的神经唠叨(木有神叨这个词)和漂亮都更能让那人显得立体。至于整体效果而言,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把牵牛的路远迢迢,织女星的的皎洁明亮,银河的微波荡漾,两人的遥遥相望无语凝噎,表现得如此入髓入骨,叠词的深描形象,大概可见一斑了。

3 叠词能够更婉转悠扬地表达更曲折深刻的感情,让词语对感情的表达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更进一层。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馒头问题里所举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回环往复,哀戚缠绵。再如我印象很深刻的中学课本上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我读到“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一句真的就仿佛如那盼着夫婿归来的女子一般心心念念期期艾艾柔肠寸断。中国古诗词向来推崇含蓄之美,含蓄而见深刻,我想这就是叠词的妙处了。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声声慢寻寻觅觅》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言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鉴赏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摘 要叠音词的运用,能达到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的效果;在摹状拟声绘色上,叠音词对景物特征可以做出传神的描绘;在抒写情感上,叠音词可达到细腻生动、绵密曲折的表达效果;有时叠音词可起到加深程度、强调范围的作用;几对叠音词连用,可以增强气势、强化氛围。

关键词叠音词 表达效果 节奏 氛围

在高中阶段,无论是平时的检测还是高考,对诗歌及散文中的叠音词表达效果的考查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的总结。

一、叠音词的运用,能达到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的效果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再别康桥》

简析:“轻轻的”,表露出作者与康桥的难分难舍,烘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这里,叠音词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也是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盛传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二、在摹状拟声绘色上,叠音词对景物特征可以做出传神的描绘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春闺思》

简析:这首诗里用了两组叠音词。“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它们共同渲染出一种融融骀荡的无尽春意。当然,此处读起来也是和谐流畅的。

三、在抒写情感上,叠音词可达到细腻生动、绵密曲折的表达效果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

简析:但就诗歌开头来说,以“寸寸”状微云,“丝丝”摹残照,渲染了气氛,奠定了基调。而“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一句则把送别之情表达得真挚深切而细腻生动。“望望”即望了又望,不断地望,痴情地望,词人与心上人的无限挚情已经尽寓其中。“山山水水”,表明对方路程的遥远与艰辛,其中隐含着深深的关切之情。“人去去”,写心上人越走越远,而词人的心情亦随之愈来愈沉重。“隐隐迢迢”,指对方的身影已消失于山水暮色之中,可词人依然伫立远眺,不愿离去,此时离情别绪已被推至巅峰。

当然,叠音词也可表达欢快亲昵等情感,并不仅限于表达凄情冷绪。

四、有时叠音词可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朱自清《荷塘月色》

简析:这里有两处形容词的重叠,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很静”、“很薄”。当然从表达效果看,它们还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

五、叠音词还可以强调范围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贺《社日》

简析:这首诗没有正面描写社日的场面,而是捕捉了一个“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细节,从侧面写出了社日的欢乐场面以及农民开怀畅饮的形象。其中“家家”强调了范围之广,强化了热烈的场面。

六、几对叠音词连用,可以增强气势、强化氛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简析:这里,词人连用七个叠音词,极其生动地刻画了自己丧夫后孤寂凄苦的心理状态。“寻寻觅觅”,寻而又寻,词人不相信丈夫已经死去,恍惚中仍觉丈夫还在,于是不停地寻觅。然而人死后不会复生,这残酷的现实,使词人觉得眼前景况是那么地“冷冷清清”,毫无生气。于是,“凄凄惨惨戚戚”之情油然而生。七个叠音词的连用,读起来音韵和谐;另外,也形成一种气势,强化了凄冷的氛围。

当然,以上谈的叠音词的作用,在一首诗里或一篇文章里也常常是综合出现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分析。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朗朗上口,丰富音乐;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2、一些重叠的词模仿声音,非常逼真。一些重叠的词表现出运动和丰富的含义。一些重叠的文字渲染了气氛,仿佛它是真实的情况下,诗歌中重叠词的作用。

作为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可视化。诗中字的运用,足以使自然场景或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3、是确切的性质。这些词可以被模仿,可以被复制,达到修辞效果的描述,从而使图像更精确。

4、音乐性。折叠可以使诗的韵律和谐、通读、朗朗上口;这听起来很好。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于叠词的句子:

1、能够听到你弹出如此娓娓动听的琴声我就算是少活两年我也愿意啊。

 

2、我这辈子都没有听过如此娓娓动听的歌声了。

 

3、教室里传来了娓娓动听的朗读声。

 

4、房屋的木材被熊熊大火烧成了木炭。

 

5、我和史朵夫一同坐在熊熊大火旁边,快活地吃起正餐来。

 

6、试图将熊熊大火中的遇难者救出的徒劳举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