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人发生冲突,并把她骂人的视频发到网上,违法吗

和别人发生冲突,并把她骂人的视频发到网上,违法吗,第1张

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人格权

公民的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公民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未经当事人允许,擅自将视频上传到网上的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构成侵权行为。个人认为,要从分析其行为目的是否正当合理来区分合法和违法。

其一,依照《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九条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您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实施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系属合理使用范围,即该行为不构成侵权,即为正当。

其二,如果您在主观上有恶意侮辱、诽谤之义,以此种形式用来损害公民的名誉。那么,这种行为构成侵权。按照《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的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吵架后对方拍了视频,可不可以作为证据根据视频的真实情况而定。

对方拍的视频如果是真实记录了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且没有涉及到个人隐私,是属于合法的。但如果掐头去尾,或者经过剪辑,并未客观呈现原来面貌,导致对当事人的错误印象,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涉嫌诽谤罪

诽谤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关系最亲密却也最难以维系,那必然是夫妻关系。近日一男子因与妻子发生争吵失手将妻子殴打致死,让一众网友直呼“又是一个不婚的经典案例”。为何本该是最亲密的人,却往往难以和平共处?夫妻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

一、夫妻不仅是夫妻,更该是彼此最亲密的朋友。

往往有些夫妻在面对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时,总觉得配偶并不如朋友一般理解自己。但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方向思考一下,将配偶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看待。这样既能避免一些“己所不欲、强施于人”的思想,还能从朋友的角度去尊重对方,让对方觉得更为舒适。

二、争吵中没有绝对胜利的一方。

很多人都说宁肯吵一架,不愿冷暴力。但是争吵并非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好方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性格难免存在差异。不要试图改变另一方的思想,毕竟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非要争出个谁胜谁负,那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三、倾听比诉说更重要。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总埋怨自己的另一半不肯听自己,说话,夫妻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但不妨仔细想一下,如果一方在滔滔不绝,另一方始终沉默,那是不是自己说的话另一方并不愿意听,但又顾及自己的脸面,所以保持沉默。遇到这种情况,不如换一下角度,让自己从诉说者变为倾听者,多听听对方的想法。

都说婚姻是一场修行,但我看来,婚姻更重要的是善于经营。夫妻相处,有很多诀窍和方法,但这都需要双方互相体谅、理解的基础上去揣摩,毕竟人生在世须臾百年,有个能风雨同舟的人,不容易。愿天下夫妻都能白首偕老!

1、如经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系有计划、有预谋的实施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根据问题描述,初步看,按照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可能性更高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原则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2、如果经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在实施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过程之中,将受害人殴打致死,则按照刑法234条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处罚。

量刑原则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关于判刑多少年的问题,刑法只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将具体判决刑罚的权利交付于受理案件刑事审判合议庭,由合议庭综合全案,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社会恶劣影响程度、犯罪情节是否极其恶劣、是否取得受害人直系亲属的书面谅解、受害人是否对于自身死亡的后果存在过错,在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内,综上上述原则,结合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做出准确的判罚。

4、补充部分的回答,看了你的描述后,情况比较复杂,初步看,你父亲应当可能会被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追诉,过失致人死亡是指,主观上没有预见或预见了轻信可以避免,所实施的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

受害人率先动手,且你父亲属于徒手攻击对方的嘴吧,非要害部位,如果仅仅是一拳攻击到非要害部位,导致受害人死亡,那么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还是需要综合考虑对方的尸检结果,对最终的定罪量刑作出衡量。你父亲自首,系法定的从轻处罚事由,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原则为3年以上7年以下,情节较轻的,按照三年以下量刑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2条、233条、234条

不合法,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如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吵架可以拍人的视频。但是,拍摄的视频必须是真实记录了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且没有涉及到个人隐私。如果拍摄的视频未客观呈现事情的真相,导致他人对当事人产生错误印象,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则构成侮辱罪,是违法的。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法院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侵犯个人隐私的,可能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应当根据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而定罪属于刑事法律范畴,普通侵犯隐私权行为是够不上犯罪的,只有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导致受害人死亡)才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61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