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中国人的情感符号 针对这一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中秋,中国人的情感符号 针对这一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第1张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破折号 引号 省略号

毋庸置疑,鲁迅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哲理和精湛优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倍受读者的青睐。其作品有的能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能唤起人们反对愚昧、残暴、虚伪和自私的决心;有的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腐朽反动的封建制度和封建 文化 。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精练生动、构思的巧妙独特、思想意蕴的含蓄深厚,以及形神毕肖、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与作者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不可分。鲁迅作品的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一、破折号的运用之巧妙

鲁迅的破折号用得灵活,使读者阅读后受益匪浅,思索未尽。其用法有以下几类。

1、作冒号用,有时还与冒号同用。“然而同窗们到院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中的破折号有冒号的作用,用于提示各自的下文。

2、表示注释或补充。“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祝福》)。这里的破折号是对前面整句“什么时候”意思的解释补充。

3、表示声音的延长。“小柱——你坐着,不要到这里来。”“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的背后‘哑’——的一声大叫;……”(《药》)以上两处表示华老栓和看杀人的人们的声音的延长。此外,还有表示意思的转折、插注、启迪思维的作用。

4、表示总括收束上文。“……改为一味求神拜佛,忧古伤今——却也是事实。”(《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这里的破折号就表示总括收束上文,说明中国人并没有全部失掉自信力。

二、引号的运用之精心

引号在鲁迅的杂文中,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窥视到反动文人、反动政客的无耻嘴脸,用于小说和 散文 中,反映了“我”对童年和乡村生活的思念之情。其作用如下:

1、能够创造讽刺氛围。“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这里的“抛给”加上引号,启迪读者深思,营造了幽默讽刺的氛围,有力地揭示了主子与走狗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强占了辽东,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友邦惊诧”论》)上例是一组排比句,其意思更能理解、更能剖去“友邦人士”的画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省略号的效果之奇特

在鲁迅的作品中,省略号用得最多的是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省略号的运用有十多处之多,有以字传神、字字显意的艺术效果,其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1、表示思索在进行。“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例句反映说话断续,表示赞赏后思索新问题。“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两处省略号,造成了 句子 间较大的空隙,表现了孔乙己在短衣帮的“攻击”面前,为达到替自己辩护、反对对方的目的而极力思索。“打折啦怎么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喝酒人在思索事情的结果,由于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人们对他的实情不关心,“许是死了”是喝酒人思索后想出来的,从而反映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周围群众的麻木。

2、表示思维的跳跃。“读过书……我便要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我便考你一考”是孔乙已经历了思维跳跃后说出来的。

3、表示内心的矛盾。“跌断、跌、跌……”这里表示话未说完,反映了孔乙己想说下去,找不到适当的话为自己辩解的矛盾。

4、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你怎么这样凭空误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当酒客故意揭孔乙己偷东西时,他要极力争辩,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打断了。另外,《故乡》中省略号也用得颇具心计。“这一点干青豆是咱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剧中的省略号是对话省略,传递人的神情,从而使读者想象到中年闰土来看望“我”时,那种因地位不同而感到拘谨,又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像样的礼品而难堪的神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较之于直接描写闰土的难堪神态,更令人感触深切。

以上是对鲁迅作品中三种标点符号运用的分析。综上所述,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用得恰到好处,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起到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鲁迅的作品之所以艺术成就高超,不仅在于语言的驾驭、人物形象的刻画、思想意蕴的提炼上,而且与独具匠心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文学的属性归结为三个方面:意识形态性、审美属性和语言属性,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从审美的属性方面来说,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亦然。从意识形态的属性和语言属性方面来说,文字正是以想象的方式,通过语言媒介而构筑的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性形象来体现它的意识形态性的;而从想象性方面来看,文学作品虽然是作家在想象中构筑的世界,但是它又以种种手段反映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因而文学的想象还涉及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总之,从文学的属性出发,文学具有着形象性、真实性、情感性和符号性这四个特征。

情感符号是视听符合,情感符号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学说。现代西方美学家s.K.朗格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是表现情感的符号。主要观点包括: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符号化思维和行为创造了人类文化。符号有两类,即代表语言的推理情。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也有人说,文章的本质就是表情达意,其作用的发挥也就是感染与说服。“情为文之经”、“感人者,莫先乎情”、“艺术即感情”等,好的文章必须表现某种强烈感情,对读者有强烈感染,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要达此目的,作者就要始终处于某种感情状态,才能由己及人,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联系到高考作文,其“基础等级”标准里就有一条,即“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是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的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这里面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抒发出内心的真实情感,二是抒发自然,不过分夸张,不矫揉造作。那么,作文时,究竟如何捕捉动情点呢?下面,我们拟从四个方面谈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一、热爱生活,体察悟情是前提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凡情种种,不管如何演绎,我们能叫出名的,大体也都归结到这些方面。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包围在这样的情感场中吗?做学生的为成绩喜怒哀乐,做家长的为子女喜怒哀乐;视野再高远一些,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欢欣鼓舞,也为破坏民族团结的“台独”“藏独”“疆独”等败类而怒不可遏。所以说,只要热爱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实关心”,认真观察生活,用心体悟生活,我们是不难体验情感的丰富滋味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情从何来?从生活中来。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也只有热爱生活,细心体察感悟身边周围的种种情感,才能够培养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动情之处。所以说,生活阅历愈丰富,其情感体验亦愈丰富。作为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其情感体验不一定都是直接的,那么,间接的情感体验无疑也是重要的。阅读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使学生体悟情感的有益渠道。翻开语文课本,扑面而来的,到处是炽烈而激荡的情感,不待教师阐析,学生亦可直接感悟些许。《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令人扼惋,《西厢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让人欣慰,祥林嫂让人下泪,《荷花淀》教人振奋------展开画卷,沉浸其中,涵咏其中,哪能不心旌摇荡,情感勃发呢?二、丰富情感,抓住要害是基础情感丰富,触发情感的媒点也就多了起来。思乡念家,望月怀远;建功立业,鹰虎振志。一草一木可洒泪,丝风片雨当欣慰。宇宙人生,让我们动情的物事真是太多太多了。如果从文体上去归结这些动情点,这当中亦有不同的侧重。如文学作品的动情点在人物,在情节,在作者及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之情感,比较显明。我们就从记叙文、议论文及写景文的动情点上谈起,看这些文体该如何抓住其各自的要害,去捕捉动情之处。(一)记叙文的动情点记叙文是通过记叙具体的、真实的人物和事物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其动情点就在人、事两端,但由于“人因事显”“事因人生”,所以,人和事浑然一体,不能割裂分开。要想使人和事动情,得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人和事的性质要清楚。尽管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要表现出来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吧,既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相应的好恶之感。第二,人和事的经历过程要完整。人生或事情的过程曲折、完整,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充分流露出来。第三,人和事的结局要可知可测。结局可知可测,情感才有着落,才能深化。街亭要“失”,林冲要上梁山,人物的性格才更鲜明突出,激发人的悲愤之情才更充分。第四,人和事的描叙要生动形象,突出细节重点,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很好地造成对人的情感的冲击。(二)议论文的动情点首先,观点要明确。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议论就是对人对事表明观点,亮明立场,不能模棱两可,分不清主次,看不出究底,让人无所适从。其次,道理要正确,正确的基础就是求真务实。《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人们常将“情”“理”并称,凡事讲究“合情合理”。“合理”了,才能说服人,打动人,理直气壮,情感充沛。再次,论据要新颖有力,论证要严密周全,这也有助于令读者动情。耳目一新的论据能让人怦然心动,老生常谈的论据则令人顿觉陈旧死板。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的论证让人拍案称好,而那些结构松散,思路混乱的文章则让人读得稀里糊涂,不明就里。(三)写景文的动情点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近人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欣喜,“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伤悲等等,情由景生,莫不令人心潮起伏,情感激荡。景的明丽阴暗,雄浑小巧,繁茂残缺,自然人为,都能牵扯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把握景的不同特点,揣摩景后那一双眼睛和一颗心灵,即可捕捉到动情之处。另外,要准确捕捉写景文的动情点,对沉淀千古的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也应该有所把握。如“明月”的思乡念家,“杨柳”的惜别深情,“冰雪”之忠贞高尚,“哀鸿”之苦痛流离等。这些意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特定情感符号,每吟咏起,就会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意油然而起。三、匠心独运,恰到好处是关键上面,我们其实只谈到了“知”情与“捕”情,至于作文时如何表达这种情,并且最终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这就需要运用到必要的表达技巧了。(一)内容上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突出时代精神为主旨。我们可以义正词严的表达正义,我们可以豪情满怀的追求理想,我们可以情真意切的歌唱爱与奉献;我们也可以感伤生活的些许无奈,揭露人性的某些阴暗,抨击社会的某些不公等,内容充实,思想健康,关注现实,责无旁贷,就一定能够打动读者。(二)技巧上匠心独运,恰到好处1、情不可遏,直抒胸臆悲喜交加,爱憎分明,于叙事评人后,直接抒出,以情激情,干脆利索。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有时候,直接抒情显得空洞、外露、直白,那就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了。比兴譬喻,外景和内心融合,加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了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文章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3、细节生动,渲染真实一滴水里见大海,半瓣花上说人情。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只有将微小的细节生动的描述出来,才能使文章真实感人。《背影》感人至深,其中父亲爬上爬下站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令多少人泪眼模糊;一部《红楼梦》有多少精细微妙的心理描写啊。4、以小见大,升华情感作文能够以小见大,由己及人,对朴实的生活情感进行升化提纯,让情感的热流中闪耀出高尚的理性之光,无疑将更感染人。杜甫的“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爱千秋,鲁迅先生因《一件小事》无情剖析自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5、排比反复,强化情感排比反复都能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情感,且形式整齐,增强文章的艺术美。排比可运用句子,也可用于段落。6、设问反问,引发想象反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但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设文具就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能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也能够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7、对比突出,善用人称对比显示差异,差异打破平衡,情感的起伏也在所难免了。今昔对比、贫富对比、美丑对比、顺逆对比等,都可引起情感的波动。第一人称真实生动,第二人称亲切关照,人称的巧用,也能使感情加深增厚。8、联想想象,丰富情感仙境梦境等美好境界,往往表达人们对美好的无比向往之情;未来之情则将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能将情加倍的表达出来。如汉乐府民歌《上邪》一诗中,抒情主人公设想“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爱情何其坚贞!窦娥的三桩誓愿更加重人物的悲愤之情。四、积多储广,新颖别致是保障应该说,能够把真情实感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是会感人的。但是人生有限,情感无垠,人们能捕捉到的情感毕竟有限,而那些微妙复杂、不易捕捉甚或尚无名称的情感何止“千种(风情)”!许多“神秘”的无名情愫感受恰就隐藏在大千世界和艺术中,当人们一旦与它们相逢,无名感情可能会迅速被唤起,被调动,被激发,这就会让人情感激荡。因此,只有我们对感人的素材多积广储,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给读者以震撼。同时,积多储广,在使用的时候就有选择的余地,就能够舍劣存优,把那些新颖别致的素材用上,点燃读者的感情火炬。最后,积累这些感情素材的时候,倘能够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则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像爱国、思乡、清廉、正义、勤奋、节俭等,了然于胸,灵活运用,将会使文章情感充沛,涤荡心灵。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加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达作用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有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句子的结构、语气,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而忽视了标点符号在情感上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欠下面试以文学作品为例,就标点符号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及效果加以分析 一、标点符号是情感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文中,对语言和达意的差异作了这样的比喻:“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也就是说,语言和作者的情感之间“只能近似”而不能画等号 语言若较好地完成交际的任务,必须具备语义信息和情感信息两大要素语义信息即言语主体要传达的客观内容,情感信息则是帮助语义信息的表情、神态、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据西方语言学家一项研究结果证明: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只有35%的信息是通过单纯的言语来实现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言来表达的(态势语言指包括体态语言在内的情感信息的综合)这足以说明情感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语言形式不同,负载情感信息的方式也不尽一样作为口语,它可凭借说话人声音高低、语气强弱、神态变化、情绪波动以及体态动作来实现语义、情感信息的传递但若把口语内容用书面语言的形式作如实记录,那么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语言符号,很难再现说话人的全部情感信息这不能不说是书面语言的缺憾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恰恰弥补了书面语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语主体的心理轨迹如: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 “父亲!父亲!” (鲁迅:《父亲的病》) 这段对话,语义信息非常简单,但情感信息却很复杂其中多个叹号的运用,对再现当时的情和境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了衍太太在不停地提醒、命令、催促、责备;一方面,在父亲弥留之际,表现了儿子心理的紧张和不知所措:由一个叹号到两个叹号的变化,在一声高过一声中,有唤回父亲的急切心情,更有病情急转直下不可挽回的紧迫这里的叹号不仅再现了当时的情势,而且也使人领略了一段生死离别的人间真情又如: “我……我……我丢了佛来恩节夫人的项链了” (莫泊桑:《项链》) 这是玛蒂尔德从夜总会到家后,发现项链不在时说的一句话作者没有对人物的神态、情绪及心理反应作任何描写,但我们从两个表示语音断续的省略号中,不难得知玛蒂尔德慌张的神色、懊丧的表情、骤变的情绪、惊惧的心态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一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它的表达作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二、标点符号是表达情感的需要 朱光潜先生说:“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所以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人类情感世界是极其复杂的,而书面语言又只能得其“近似”,因此,很难把语言主体的内心世界丝毫无爽地展示出来这种言不及义的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最能表现情感的句子也很难把当时作者的心理世界全都展示出来相反,看似无声之言,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词句却往往更能客观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穷之意,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能收到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如: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曹禺:《雷雨》) 这是鲁侍萍在周萍责问“你是谁”时说的一句话此处的破折号起到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侍萍见到周萍后的激动,又有对他们兄弟相见竟如仇敌般厮打的痛苦、对自己儿子周萍的失望,更有三十年日夜思念萍儿、一旦见面又不相认的无奈这个破折号交织着复杂的人类情感,展示了鲁侍萍这个人物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一破折号的妙用,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其实,标点符号不仅能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情绪的跌宕、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某些标点符号去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如: “原来如此!……”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个叹号和一个省略号的综合运用,蕴含了作者深沉而愤怒的思想感情:有听到柔石等被害的震惊,有对反动政府卑劣行径的愤慨,又有对杀人者暴行的控诉省略号中包含了难以倾诉的愤怒、仇恨和对死难者的痛悼之情这里的标点符号,胜过了千言万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人们常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来形容浑然无迹的感情世界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在此时就充分发挥了“意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时,借助标点符号这个情感信息的载体,就能探求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这个“黑匣子” 三、标点符号具有表达上的个性特征 任何情感的抒发,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表现的标点符号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语境而单纯地介绍标点符号的作用,那么,这实际上只注重了标点符号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标点符号的个性特点,其结果只会是收效甚微因为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及表达效果往往表现在一定语境下的个性特征上 事物都有共性、个性两个方面正如人,都有“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的属性,但我们从不否认一个具体的人和另一个人的个性差异标点符号也是如此即使一个标号和点号,也有着值得重视的共性特征,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忽视标点符号的个性特点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表示同一用法的标号或点号,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而负载的情感信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如: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切地呼唤: “周——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老舍:《断魂枪》) 上面两段引文中的破折号,从共性特点看,它们同是语音延长的标志,但它们表达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前一例中,作者在深情地呼唤中,在情感的淋漓抒发中,表达的是对周总理的挚爱和深切的怀念,反映的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后一例中是小说中河间孙老者在看完王三胜武术表演后说的一句话该句在语音延长中,透视给读者的是嘲讽的口吻,传达的是挑战的信息,表现的是对王三胜武艺的轻视和不屑对于负载如此丰富情感内容的破折号,如果只停留在表示语言延长的共性分析上,显然有失客观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借以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

别人哪里找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3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