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三种形式是?

民歌的三种形式是?,第1张

1、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矿豪迈,和劳动者关系十分密切,号子对劳动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号子有以下5种:①搬运号子(包括装卸、挑抬、推车号子等);②工程号子(包括打夯、打硪、建房、采石等);③农事号子(包括车水、打粮号子等);④船渔号子(包括行水、打鱼、船务号子等);⑤作坊号子(包括打蓝、盐工、榨油、制麻等)。在民歌中,劳动歌产生的最早,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歌谣来减轻股肉的疲乏,来集中注意力……。号子的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他用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号子的结奏极为短促,歌词也比较单一,劳动者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强烈的节奏感。

  2、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山歌产生在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山野放牧,或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山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征:①感情抒发的直畅性;②编唱形式的自由性;③形式手法的单纯性,山歌又分为北方山歌,与南方山歌两大类,北方山歌主要分布在西北色彩区,西北山歌大多集中在几个歌种之中。主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内蒙西部的“爬山调”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等,南方山歌比北方普遍,几乎各地都有,大多以地名称之:江浙山歌,用吴语方言,称之为“吴歌”,客家山歌,湘鄂山歌、西南山歌、南方的田秧山歌等,山歌的声调高亢嘹亮,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容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与向远方喊话口气语调直接相通,而且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率、真诚的情绪与性格。

  3、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特点,小调产生在人们劳动之余,一般有两种场合:一是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小调来泳叹自己的心思,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二是集体娱乐在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时候,用以消遣助兴,小调的音乐表现特点是: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地表现出内心的意思来;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形式比较规整化,修饰化,小调可分为北方小调,南方小调两类,北方小调:1、北方时调,时调是小调的一种是在民间休息娱乐时为消遣助兴而唱的民歌它还常被民间的职业,半职业艺人在城镇市集酒楼茶馆,街头巷尾,游览胜地用来为人们演唱,时调的音乐形式比较成熟,结构严谨、完整、节奏规整,常用乐器伴奏,表现手法也较丰富,汉族地区的时调分布很广,北方、特别是华北色彩区的时调尤为突出,流行最广的,有“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花调”等。2、华北、东北的其他小调《小白菜》这是一首河北一带流传的儿歌,《花蛤蟆》,这是山东菏泽地区的一道儿歌,3、西北的其他小调《揽工人儿难》是一首流行在陕北的长工诉苦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南方的小调有江浙,闽粤台小调、湘鄂、西南的小调等,形式多样,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抒发情感的歌是指从歌曲的歌词中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小苹果》就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作者对爱情的渴望。

歌曲演唱者要能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经验能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

既然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是必须的。

第一,自身音乐修养的提升

什么是音乐修养呢?它是指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度、对音乐技能的掌控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表现等能力。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经在论及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时说:“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如果演唱者的音乐知识单一、艺术修养片面、文化水平偏低,单靠模仿去演唱,那自身的演唱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一定不够。因此,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作品分析能力,以及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情感表达提升的方法

首先,要抓住歌词,理解创作主题。演唱者应该通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主题思想。其次,要抓住风格,明确民族特色。要想准确地将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必须了解歌曲所属的民族特色。光是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另外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又大不相同,例如西班牙民歌以其强烈奔放的吉卜赛舞蹈节奏为特征,而陕北民歌则以秧歌节奏为特征。因此每首歌曲的风格怎样,体现怎样的民族特色,这在歌唱前必须要有所了解与掌握。最后,要抓住旋律,感受作品情感。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与感情上的主要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要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特点:

1、 民族唱法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美声唱法则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上,两者有着不同的渊源

2、 民族唱法源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及山歌等,而美声唱法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3、 民族唱法涉及歌唱的呼吸与共鸣,行腔与润色等,字韵纯正是其审美标准的核心美声唱法则重在呼吸与共鸣,声音的流畅与灵活等方面,"声音优美"是西方声乐的首要标准

4、 它们在咬字上亦有所不同,民族唱法根据他的来源,决定了他民族语言的特点,要求行腔咬字要特别到位,字头,字腹,字尾严格按照13仄进行,且不同地方的民歌须按当地的语言特点发音,而美声由于欧美的语言只有A, O,I,E,U5个韵母,所有行腔都要归到这5个母音上;

5、 在气息运用上,要求也不尽相同,民族的气息在量上相对较小,而美声较大;

6、 在腔体共鸣上,美声要求头腔,口腔,胸腔的的全共鸣,而民族相对集中在头腔和口腔的共鸣;

7、 美声,民族唱法的区别还在于情感表现的不同民族唱法通过表现方式,演唱方式等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而美声更重视的是声音内在的感染力,不需要过多的形体表演,演唱方式的变化,而是通过声音技术等内在的方式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由于以上的不同特点,导致了两者在音色上的差异,美声浑厚,高亢威力而致远,民族集中,明亮且甜美。

联系:

从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来看,两种唱法是并存的,相互融通的民族声乐在教学上对欧洲的歌唱方法有所吸收和借鉴学习一切姊妹艺术唱法的长处,经过消化,为我所用歌唱艺术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已被世界公认,因而,我们在谈论民族声乐时,不能脱离这一现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体现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的理念从事民族演唱应该明确的是,不是西洋唱法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演唱者出了问题,是用西洋唱法演唱中国歌曲时技巧上出了问题中国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师,人称"中西合璧的夜莺"的歌唱家吴碧霞的成功,实质上为声乐界攻克了一道重大学术难题,其意义绝不亚于科学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金铁霖,郭淑珍,成功地让她解开了声乐领域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中国声乐界第一个民声和美声兼容的双主科研究生,也是中国唯一一位既获得国内民族声乐大奖又获国际美声大奖的歌唱家她用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歌唱艺术,她演唱的《春江花月夜》,《包楞调》,《洗菜心》和《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民歌,韵味浓郁,特色鲜明,声音自然,毫不做作,就像一股清泉涌出她演唱的《弄臣》,《霍夫曼的故事》,《夜莺》等颇具难度的歌剧咏叹调,高音甜美圆润,字正腔圆,眉目传情,呈现了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完美的艺术表现在民族与美声中她做到了人歌合一民歌与美声,有着本质的临界线,除了技术上有明显区别,音色不一样外,更重要的是风格的把握再如,着名维吾尔族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在国内举办的系列独唱音乐会中,用意大利语,法语,维吾尔语,汉语演唱了中外作曲家各个时期的作品近2首其中的外国作品有古典歌剧咏叹调,也有俄罗斯浪漫曲她高超的声乐技巧,卓越的音乐表现能力使观众无不为之折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声唱法既适合唱外国歌曲也适合唱中国歌曲,并没有方法上的不同,只要你掌握的是正确的美声唱法,并有准确分辨和感悟语言的能力,你就能唱出真正的,美妙的歌声事实证明中国歌唱家不但能把西方声乐演绎得令西方人折服,而且也能把科学发声方法与中国语言,中国旋律,中国风格完美结合起来,给中国作品,中国神韵以动人的表现几十年来,中国的民族声乐界排洋的思想基本消除,而美声学派的唯我独尊的排民思想也消声匿迹,"土洋之争''渐渐淡化,真正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歌唱艺术应不分唱法,只有风格的区分歌唱者在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要准确地体现出作品所处的国家,民族,时代的风尚,不再是千人一面不管是西洋唱法的民族化还是民族唱法的西洋化,都要取得一种审美情趣的共识,即鲜明的民族风格(不只是本民族的),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相结合

总之,两种唱法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区别。

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百余年,是中国声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几代声乐家在努力建构中国声乐学派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国声乐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景观。从实践经验来看,人们对中国唱法过于狭隘的概念理解,已向更加宽泛的方向拓展。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声乐界的观念、思维方法和声乐理论表达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结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基本趋势,而且也反映了声乐界在理论与实践上,向更为科学更先进更广泛阶段的自觉攀登。企图对声乐现象作出终极真理式的描述和界说,企图指望人们按一种思路去思考,按一种模式去效仿,都是不现实的。“各种歌唱方法、艺术观念、理论学说也应是百花齐放的,在大的目标下,应当允许各种艺术流派百家争鸣,和谐的并存”。(引自冯光钻《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一文)

一、不同民族语言与声乐风格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它受到语音、语体、语境、语势、音节以及词素、词汇和词义内部系统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例如,汉族语言是汉藏语系,是具有多种声调的单音节语言文字系统。单音节即一字一音,每个音节包括声、韵、调三大要素。这种发音意味着汉族民族唱法的歌唱发声舌位较前,较高,声道较短,面积较小。这种“浅声道” 的特征是汉族唱法声音“靠前”的主要原因。汉族语言发音讲究五音、四声,吐字讲究开、齐、合、撮四种口腔形态变化,“声分平仄,字别阴阳、句分辙韵”,这些鲜明的语言特质,构成了汉族民歌音色明亮、声音优美、字正腔圆,韵味浓郁的声乐风格。

藏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文共三十个字母,“除3舌而音3·喉音3·两个字母,发音部位应处于较深的腹部外,其余二十八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基本上都处于口腔最前位置。”(引自马阿鲁《西藏民间音乐基本规律初探》一文)藏语的单字音节(或词)、双音节词,以及三个音节或四个音节组成的词,都具有由重到轻,由高到低的发音特征。因而决定了藏族歌词的韵律与声乐作品的音调,都具有“向下性”的规律。在一拍、一小节两拍之间,两小节之间,一句中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等不同节拍形式上,都按照强到弱、高到低的规律进行处理。其中,十分强调强拍作用。无论是欢乐、流畅、抒情的声乐作品,还是悲凄、高亢、悠扬的声乐作品都离不开强拍的支持。例如,民歌《结下终身的缘分》在每句强拍的推动下,犹如高空中抛落的哈达,又如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飘落,它代表了藏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藏族的山歌、牧歌在起句时,演唱者必须气足力大,常出现连续向上的旋法,但由于每个字的力度向下而发音时值远,不能拖长,因而一些声乐作品经常用易于拖长的韵母衬词,如索、呀、啦等。使其音色明亮、辽阔。犹如直插云霄的喜马拉雅,回荡在天地之间,如演唱创作歌曲《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喜马拉雅》时就要用较靠前的位置,咽部的张力要大些,多用一些混有真声的音色,咬字的位置要贴近上牙,这样就能表现出藏民族特有的色彩。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属粘着性语言,分轻重音,共有二十九个字母,属拼音类型。语音的基本特点是:有元音和谐结构和长元音、短元音、零元音和复合元音结构等。在发音时,元音的舌位靠后,嘴唇呈圆型,使声音浑厚、宽广。辅音有成对的塞音和塞擦音,它们或以清浊对立,或以清音的送气和不送气相对立。以唇、齿、舌在口腔内不同部位着力,使声音轻重分明,顿挫有致。

蒙古族歌唱运用较高的声音位置和较深的丹田气息,利用胸腔、头腔和鼻腔共鸣强度,上下滑动的润腔方法,各种形态的顿挫节奏,以及蒙古族的抛物线型的方法,表现蒙古族粗扩、豪放的民族性格。

蒙古的歌曲就是在蒙古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的尾音的甩腔,傍倚音装饰旋律,语调、韵律、音乐性格、音乐语言等,都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声乐演唱风格。

鄂伦春族属满——通古斯语族,语音是粘着语类型。从音节上看,鄂伦春语属拼音文字,音节较多。它的语言特征是:元音词g/o的保留,辅音连缀,长元音、词属重音。三十三个辅音在双唇的清塞音、舌尖、舌面后、小舌、舌叶、舌面的清塞音和双唇浊鼻音、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后的浊鼻音,以及舌的各部位的清擦音、浊半元音等。元音结构有短元音8个,长元音8个,复合元音11个,以及这些元音的各种变体和元音和谐结构等。鄂伦春族的辅音和元音的特征,使语音在口腔内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阻断气流和口腔腔体的各种变化,呈多种形态,而这种多种型态变化,为鄂伦春声乐的风格形成提供了语言依据。鄂伦春族虽然语言结构单纯,但通过元音和辅音有规律的结合,巧妙地处理词韵的关系,构成了相对词句的头部与腰部词汇第一个字母的谐音关系。这种韵律美、和谐美及抑扬顿挫的语音特色,在鄂伦春族的“未达仁”(山歌、小调)和“吕日格仁”(歌舞中的歌曲)及“萨满歌曲”中,都有充分地体现,其风格是十分鲜明的。例如,《打红围》、《猎场》、《撵鹿回来》、《出色的歌手》、《弹口弦琴的小伙子》、《探心》等歌曲中的歌词中,就运用了“谐头声”、“谐腰声”、“谐尾声”等谐音处理方法,真实体现了鄂伦春民歌风格特征。

二、不同地域与声乐风格

民族声乐风格的地域性体现了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地域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审美情趣。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汉语是主要语言,但是由于汉语分布广泛,在各地域中形成一系列地方变体——方言。语言学家将汉族分为八个方言区。即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区”,以长沙为代表达的“湘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区”,以广东梅县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区”,以及“闽南方言区”和“闽北方言区”。

不同地域的声乐风格与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风格特点都与地方语言的声调调值、语音、字音、韵味密不可分。以“粤语方言”为代表的广东话,字音有九个不同的声调,即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上、下去、下入、中入等。因为字分九声,所以声与声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字的音高靠近六声音阶的5 612 3 5 中的各音。例如,粤语小曲《梳妆台》、《卖杂货》、《玉美人》、《百花亭》、《打扫街》等,都按字调、语调行腔、咬字。

用“粤语方言”演唱的歌曲,由于声调较低,闭口字和平声字居多,构成了鼻音很重,胸、鼻、头腔混合共鸣的特点,下行浑厚,胸腔共鸣多,上行明亮,头腔共鸣较多,字调、声调、口型、音位与粤语方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粤语歌曲独特的色彩和韵味。

吴方言区的苏州话,是该方言区中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方言。苏州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四声调值。

普通话四声调值

苏州话四声调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者阴平字的调值是一样的,阳平字,虽然两者都是升调,但苏州话低于普通话。上声:苏州话调值略低于普通话;去声:苏州话调值降中有升,普通话是降调。“苏州方音的字调除上声(古浊上大都归阳去)外,平、去、上、入都分阴、阳。”(引自章鸣《汉语方音与民间音乐一文》)用苏州方言演唱,常用“里格末吓”等村词,节奏很特殊,重音出现在两头。吴语方言的歌曲以清丽、幽静、柔婉、细腻、抒情居多。例如,其代表曲目《茉莉花》、《无锡景》、《拔根芦苇花》、《太湖美》演唱时,声音要靠前,咬字要贴近舌前和牙,要清丽、柔婉;音与音的衔接要圆,不能有棱角,如《茉莉花》第一句中第二次唱到“好一朵茉莉花”在最高音上,要用苏州方言发“Do”音,因而影响了共鸣的运用,但不能因此喉头开得过大,否则就会失去江南民歌的特色,所以此处要轻轻一带,不能硬唱。

地域性的方言与歌唱风格相一致,存在两个相对层次,即相对于中华民族语言的整体而言,“方言”是区域性的,而在每个方言范围内,又存在局部的区域风格亚层。民间一向有“十里不同音” 的说法,即是对丰富的汉语方言的真实写照。例如,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东北三省,及内蒙部分地区相比,在方言和歌唱风格上都存在明显而独特的区域性风格特征。

山东语言、语音、声调、音位、调值、韵味等,都具有见棱见角,起伏较大,对比性强的特点,如《包楞调》的演唱对比性强,山东风味极为浓郁,远音程的下滑、顿音及八度翻上又逐渐下行的旋法,使歌唱生动活泼、痛快诙谐、开朗直率。由于八度的翻上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进行,因而要求演唱者吐字一定要干脆、清晰,而同音进行的顿音处,更要把腹部肌肉、喉头、气息三者有机地配合好。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中,地形、地貌气候、物产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文景观,以及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关联。

我国的高原地区有新疆、西藏、青海和内蒙古,以及云、贵、川、赣、湘、黔等省的山脉和高原地区;平原有: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长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以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上的一些平原;水系有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三个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三大动脉系统。这种在地形、地貌、自然地理环境和各地域文化风格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各地域的声乐艺术呈现出色彩斑斓,个性鲜明、多层多元和多样化的区域性风格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

1、多层多元

在高原、平原和水系三个地域中,在声乐风格上体现多层多元的总体特征。既有大的地域的总体风格,而又有局部地域内各自不同的声乐风格;既有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格,而又有民族内不同地域的风格。例如,高原声乐风格高亢、悠长、起伏性大、节奏自由,平原:朴实健朗、色彩性强、节奏平稳,水系:委婉曲折、起伏连绵、节奏灵活。

2、融合并存

在高原、平原和水系三个地域中由于民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审美习惯,民族的迁徒、杂居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交流、融合,以及农业、畜牧、渔猎等经济文化的结合,互补、沟通等方式,使得这些地域中的声乐风格相互并存和融合。例如,在内蒙古地区就有“蒙汉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在壮族中就因与不同地域的民族杂居,文化、语言、民歌的交流,出现具体风格笥谕骋环绺竦南窒蟆@ 纾 氨壤 崩嗌礁枇餍杏诠鸨保 址绺衩骺欤 笆 怼崩嗔餍杏诠鹞髂希 址绺裼蒲铮 盎多凇崩嗄媳备鞯囟加校 医 诹恋姆绺袷侵饕 摹R帐醯娜宋囊蛩厥遣煌 贝 囊帐跛 餐 费暗模 颐墙裉焯 加⒌摹缎《 诮峄椤分行∏鄣摹扒弭贼缘乃 队ㄓǖ奶臁保 故且幌戮桶讶舜 教囟ǖ娜宋幕肪持校 谴己竦脑衔叮 邮档姆绺癯晌 纸缪 暗牡浞叮 缈 芬痪洹袄队ㄓā钡奶斓摹坝ā保 加⒂蒙匣 衾慈笄唬 坝ā弊值墓樵希 锰厥獾奈鞅钡暮蟊且衾垂樵希 吞乇鹁哂械赜蚍绺瘛对歌唱家来说,风格个性鲜明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歌唱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歌唱风格,那么不论他的作品多么丰富,都不能具有其它歌唱家的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特殊的美和感染力。有成就的歌唱家都是由于他们具有自己鲜明的歌唱风格,才能对歌唱艺术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例如,男高音歌唱家郭颂在继承东北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他个人主观特点的广大空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与之相适应的歌唱风格和歌唱方法。郭颂的代表作品《月牙五更》、《看秧歌》、《丢戒指》、《茉莉花》、《瞧情郎》、《串门》、《顶牛》和《新货郎》、《大顶子山哟高又高》、《乌苏里船歌》等,以歌唱质朴、豪爽、开朗、豁达为其特点,突出东北民歌的俏、浪、说、趣等艺术特色,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独特的颤音、滑音等润腔技巧,使作品达到情、字、气、声、味、脆、柔、刚的和谐统 一,个人的歌唱风格独特性显得十分突出,将东北民歌和新创作的东北风格的作品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境地。

歌唱家艺术风格个性的形成,既同歌唱家个人自觉的追求和探索分不开,又跟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审美需要对歌唱家的歌唱风格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建国以后,歌唱风格出现了百花竞艳,多姿多彩的局面。在不同阶段中出现了众多的歌唱家多种多样的歌唱风格,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每个时期歌唱艺术的面貌。例如,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演唱的风格是甜润纤丽、娟雅含蓄、萦行牵结,达意深邃的。代表作有创作歌曲《我爱祖国我爱党人》、《捎上一束茉莉花》、《白洋淀风光美如画》等;民歌《对花》、《走西口》和歌剧《向秀丽》、《刘三姐》、《江姐》等不同题材,体裁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她演唱的这些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又体现了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同时在西洋传统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的结合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综合素质的积累,使她的艺术视野非常广阔。她将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声乐作品在流露出个人动人心曲的同时,又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精神的理想之光。李谷一对声乐风格的追求和探索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唱真情,绘真景,情景交融,熔铸出很有表现力的意境。她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我心中的玫瑰》、《迎宾曲》、《花溪水》等作品,充分地展现了她的清新明快,轻逸隽永,细腻贴切、典雅清丽的艺术风格。

每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歌唱家,对声乐艺术的美都有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的感受力,特别善于捕捉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声乐风格独特性的东西。这种和歌唱家的个性气质相连的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能力,就构成了歌唱家风格个性的最基本的东西。例如,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用那“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样的感情。”在歌唱活动中显现出那种挥洒自如,恢宏博大的气势和热烈真挚,强劲刚健的力度,那种纵横万里,奔放不羁的气派。而贯穿其中的主导线索就是昂扬激越的时代精神和豪迈奔放的精神之美。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牧马之歌》、《再见吧,妈妈》、《草原之夜》等不同的声乐作品,他既把握住了歌唱艺术的时代精神的主导流向,同时又体现了歌唱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与表现方法的独特性。

优秀的歌唱家所具有的鲜明突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是从声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示出来的,并且贯串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成为他声乐风格上鲜明而独特的标志。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的作品,既有欢快明亮,洒脱雄健的民族民间歌曲,同时又有韵味绵长,斑澜多姿不同题材、体裁的创作歌曲。在风格上他将西洋的发声法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演唱中,没有一丝生拉硬套的痕迹。那绵延舒缓,含蓄悠远的《家乡寄来一幅山水画》、《地下的星在欢笑》等作品;萧洒豁达、奔放激情的《春风吹》、《牡丹之歌》、《火把节》、《延河战火》等作品;淳厚真挚,意趣盎然的《青松岭》、《边陲》、《潜猎从这开始》等**、电视的插曲,都蕴含着歌唱家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歌唱风格。

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地域和不同个人所呈现的绚丽多姿的歌唱风格,充分体现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精神。在风格形态方面也有鲜明的体现,既有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基调,同时又有多样性的风格变体,可以说是主旋律与多声部的有机统一。

要使民族歌唱风格个性多样化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实现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奋斗目标,必须真正打开视野,真正做到民族唱法各分支系统之间以及与西洋歌唱艺术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沟通。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声乐艺术类型与艺术风格的研究和探讨;一是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圈艺术的比较;三是歌唱艺术家其它文化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客观的因素,以及传统与时代风尚等范围更为广泛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以中国声乐学派的独特风格,去丰富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并在世界声乐艺术的园地里,作出我们的独特贡献,并理所当然地占有一席之地。

打印去吧

1、《担经:包楞调》

歌曲:包楞调

歌手:龚琳娜

填词:民歌

谱曲:民歌

歌词

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太阳哎出来了咦有点儿红,七星北斗金光来闪

星星来太阳紧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大姐来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

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鲤鱼来那个翻花来,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水中来金鱼儿来咦有点儿红

鱼儿双双戏水来中,鱼靠水来鱼水相连

紧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二姐来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

送给三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2、《担经:十三不亲》

歌曲:十三不亲

歌手:何遇程

填词:刘牧

谱曲:刘牧

歌词

朋友们哪要听真,听我唱段十三亲

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我的朋友啊

听在耳里记在心哪嗳嗨吆

父母亲也不一定亲,父母给我们养育恩

满堂的儿女都留不住我的朋友啊

年年都得添新坟哪嗳嗨吆

儿子亲也不一定亲,长大以后结了婚

结婚后都是老婆好我的朋友啊

忘了父母养育恩哪嗳嗨吆

姑娘亲也不一定亲,命中注定是别家的人

长大以后嫁出去我的哥们呀

一年能回几次娘家门,丈母娘亲也不一定亲

姑爷常常来登门,吃完了饭菜一抹嘴儿

他两脚一抬走了人哪嗳嗨吆

丈夫亲也不一定亲,看见了野花起外心

他和女人去跳舞我的哥们呀

回到家里闹离婚哪嗳嗨吆

老婆亲也不一定亲,背着丈夫跟了别人

整天到晚不回家我的哥们呀

忘了夫妻结发恩哪嗳嗨吆

亲戚亲也不一定亲,亲戚都有穷富分

穷也不向那富来奔我的哥们呀

富了不登穷家门哪嗳嗨吆

金钱亲也不一定亲,人活一世情最真

虽说你有千百万我的哥们呀

死后你也带不走半分文

哥们亲也不一定亲,平时喝酒最认真

一旦兄弟遇了难我的哥们呀

一年半载见不着人哪嗳嗨吆

兄弟亲呀那才叫亲,一奶同胞心连心

别看平时来往少我的哥们呀

患难之处见亲人哪嗳嗨吆

姐妹亲呀那才叫亲,你来我往串家门

虽说有点私房钱我的哥们呀

花钱的都是自家人哪嗳嗨吆

五谷杂粮才叫亲,颗颗粒粒养咱身

一年四季离不了我的哥们呀

吃粮别忘种田人哪嗳嗨吆

毛主席最最亲,领导咱们闹翻身

建立人民共和国我的朋友啊

幸福生活到如今哪嗳嗨吆

3、《担经:编花篮》

歌曲:编花篮

歌手:俞淑琴

填词:佚名

谱曲:佚名

歌词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牡丹呀嘛那嗬咿呀嗨

摘,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

牡丹花儿多娇艳,姑娘见了好喜欢

哎嗨哎嗨好喜欢,五彩缤纷,齐争艳

齐争艳呀嘛那嗬咿呀嗨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银牡丹呀嘛那嗬咿呀嗨

4、《担经:挑花篮》

歌曲:挑花篮

歌手:连瑞祥/王高丽

填词:阎灵娣

谱曲:王晋强

歌词

一只花篮挂手梢,春日来把春情找

一只鞭杆绕指梢,春日来把春情找

挂只花篮在树梢,等着哥哥鞭杆挑

眊着花篮挂树梢,妹妹等我鞭杆挑

哥哥追着妹妹跑,一只花篮鞭杆挑

哥哥追着妹妹跑,一只花篮鞭杆挑

月亮下依儿哟,哥哥,哎

妹妹,哎,哥哥妹妹,妹妹哥哥

5、《担经:打只山歌过横排》

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

歌手:二古月/钟美华/钟俊兰

填词:姚荣滔

谱曲:二古月

歌词

哎呀嘞呃,哎呀嘞呃

打只山歌就过横排,哎呀嘞

横排格路上就石皑呀哈格皑

哎呀走了几多格石子路

着了几多格烂草喔嗬嗬鞋

哎呀嘞呃,打只山歌就过横排

横排格路上就石皑呀哈格皑

哎呀走了几多格石子路,你叽晓得啀心肝哥

着了几多格烂草喔嗬嗬鞋

哎呀嘞哎呀嘞哎呀嘞,哎呀嘞

哎呀嘞哎呀嘞哎呀嘞,哎呀嘞

打只山歌就过横排,哎呀嘞

横排格路上就等妹来,哎呀耽搁几多格田中事

你叽晓得啀心肝妹,食了几多格冷饭哟嗬菜

哎呀嘞哎呀嘞,打只山歌就过横排

横排格路上就石皑呀哈格皑

哎呀走了几多格石子路,你叽晓得啀心肝哥

着了几多格烂草喔嗬嗬鞋,哎呀嘞哎呀嘞哎呀嘞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扩展资料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参考资料:茉莉花-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歌曲《杨柳青》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曲《杨柳青》说课稿1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歌曲《杨柳青》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南方民歌的作品,虽然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民歌,但仅停留在音乐体裁的了解上,关于民歌的风格没有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讲,要想体会南方民歌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用轻快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艺术性地表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江苏民歌。

 难点:唱好衬词,体会江苏民歌的特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态,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发挥音乐潜能,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几下几种教法:

 1、视听结合法: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拓展延伸品味民歌的两个环节中,我分别播放了唯美动听的江苏民歌《太湖美》《茉莉花》的Flash动画和活泼风趣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声韵的表象,同时,增强直观性,比较全面清新的了解歌词内容。

 2、对比感受法:对比感受法能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在体验方言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各种的衬词,在对比感受中了解衬词的作用。明晰这首《杨柳青》正因为有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3、体验性学习法:音乐教学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我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两个环节中,请学生充分聆听后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新发现。完整学唱后,创造性地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用“听说唱言”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生在聆听导入、体验方言和歌曲学唱艺术表演两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衬词的魅力,去体会它的趣味性,去寻找难唱乐句,达到高效地学唱。

 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学生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通过交流互动总结出旋律的主音,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习得到江苏民歌的曲调特点。

 3、创造表演、充分体验: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参与歌曲表演。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为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使学生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过程“聆听导入、体验方言”

 开课,我先请学生听一首江苏民歌《太湖美》,在观看唯美动听的。Flash动画中,感受江苏民歌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接下来导入到江苏民歌《杨柳青》的学唱中,初听歌曲后,让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同时,了解这首《杨柳青》是用江苏方言来演唱的,是江苏扬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教学课件中,直观而清晰的再现歌词内容。复听歌曲后,引导学生用强弱对比、快慢结合的方法分别读歌中的衬词,帮助学生去发现、体验、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在品读歌词中体验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个过程“歌曲学唱、艺术表演”

 接下来我在“歌曲学唱、艺术表演”的环节中,又设计了“视唱识谱、填唱歌词、艺术处理、创造表演”四个小环节。在“视唱曲谱”的环节中,学生在视唱旋律后,找一找曲调中有哪几个音组成,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曲调规律是由do、re、mi、sol、la组成,了解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明了江苏民歌大多数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在“填唱歌词、艺术处理”的两个环节中,我采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填唱歌词,以降低学唱的难度,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与指导,更好的以学并教。在艺术处理时,指导学生用美丽的连音和精灵的短音来艺术性的演唱这首歌。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人声,肢体语言,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并对最后一小节加入支声部来增添艺术效果。师生在相互碰撞中,激发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支声部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听说唱言”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轻快活泼声音,艺术性地表演这首江苏民歌《杨柳青》。第三个教学过程“拓展延伸,品味民歌”。最后通过回顾学生知道的江苏民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等环节进行拓展延伸。我先请学生回顾“你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吗?”学生回忆起一年级时学过的《牧童》,还有少数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茉莉花》。这首歌不仅成为江苏的名片,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江苏的省会南京就以《茉莉花》作为本市的市歌,并通过欣赏配有江苏南京著名景点的教学课件《茉莉花》,来激发对江苏民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3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