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愚公移山》的写作特色有哪些?,第1张

愚公移山》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1、故事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的烘托了愚公。

  3、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叩石垦壤、固不可彻、孀妻弱子。

1、叩石垦壤

叩石垦壤,拼音是kòu shí kěn rǎng,意思是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出自《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意思是: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固不可彻

固不可彻,拼音是gù bù kě chè,意思是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出自《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意思是: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

3、孀妻弱子

孀妻弱子,拼音是shuāng qī ruò zǐ,意思为寡妇和年幼的孤儿。

出自《列子·汤问》:“曾不若孀妻弱子。”

意思是: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列子·汤问》中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 愚公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林冲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孙武 )用兵——以一当十

4、( 曹操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诸葛亮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扩展资料

1、愚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常用以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鼓吏之狂,世笑愚公之癖。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林冲的事迹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3、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4、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5、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6、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参考资料

愚公--

林冲--

孙武--

曹操--

诸葛亮--

包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