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请并茂,堪称创举。试分析这十四个叠字表现感情的层次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请并茂,堪称创举。试分析这十四个叠字表现感情的层次,第1张

《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试分析这十四个叠字表现感情的层次。

答:在情感表达上有三个层次:第一,通过写外在的动作,表现词作主人公空虚怅惘的心态;第二,通过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第三,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这样把词人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不想要那么多的话自己挑一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叠词连用,显示了词人高超的文字功底,这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用词极具韵味,音韵声调明白流畅,为全词定下一个感情基调,直接大胆与委婉含蓄抒情笔调的结合,使全诗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出了时节忽暖忽寒,难以保养休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哀愁,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解词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可见词人内心的愁绪之多。在表达效果上,寄托了词人寂寞愁苦的情怀。“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仿佛是以前曾经飞过的那些大雁,睹雁思人,勾起了词人对亡夫的思念,蕴含了思念的愁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憔悴损”写得并非是菊花的陨落,而是词人自身因忧伤而憔悴损瘦。词人喻指自己像黄花,孤苦无依,内心极度愁苦,面对国破家亡、丈夫死亡的悲惨现实,极写了愁苦惨淡之情。此时正值菊花盛开之际,即便菊花满地,但是词人却因忧愁无心赏菊,蕴含了词人内心幽微的情感,表达了词人无心赏花、惜花将谢的忧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怎么才能熬到天黑?以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词人一个人孤独凄凉的情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到黄昏时刻,绵绵细雨一滴滴地落在梧桐叶上,这种境况和韵味仅用一个愁字怎能包括得尽。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情感的繁杂,通俗易懂的语言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意味,李清照独特的言愁艺术也在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词妙用叠字,开头的七组叠词,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起来愁绪满怀,余味无穷。整首词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韵味,描绘了词人自身凄凉孤苦、彷徨无依的境遇。在情感的表达上,这首词给人一种层层推进的感觉,可以说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极强。

《声声慢》词成于北宋将亡,自己流落异地之时。全词寄托了词人愁苦无助的惨景。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此词的妙处,非三言两语可以言表。

(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三)藉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纵览该词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里,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有一副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纵览李清照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一生吧,她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练,是炼狱的铸就!国愁,家愁,情愁,她时而被夹在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终造就了她——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

歌曲《声声慢》表达的感情:对物是人非的惆怅,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对另一半的无限牵恋。

《声声慢》是一首加入了流行元素的中国风歌曲,由邓福如演唱,何官锭填词谱曲。收录于阿福首张专辑《原来如此!!》中,是第四波主打歌。

相关信息:

2010年,阿福演唱的《声声慢》被电视剧《包青天之七侠五义》选做片尾曲,被影迷观众评为唯一能与《新鸳鸯蝴蝶梦》媲美的片尾曲。次年5月,阿福首发专辑《原来如此!!!》,并发出正式版的《声声慢》,即在原曲的基础上加了开头与结尾。

她是台湾甚至是华语流行乐坛中少有的在唱腔、咬字以及歌路上能够独树一帜的女歌手。她以网路歌手的身份出道,却跳脱了大众对网路歌手认识的框框,这才是她能够在网路上一炮而红的关键。不夸张地说邓福如在当时的出现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股清泉,有一种透心凉的感受,个性、独立、特别成为了她的标签。

声声慢指的是宋代李清照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主要写的是作者自身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2、名家点评

朱靖华《李清照词鉴赏·〈声声慢〉赏析》:这首词在艺术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把握了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滚雪球”般的推进描写。

女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每一个波澜起伏,全与客观景物的更迭发生密切的配合,一句扣紧一句,一事沾连一事,在心境与物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把愁绪愈积愈浓、愈结愈大,最后达到难以遏制的地步,而使人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