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__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_柳宗元_刘禹锡_韩晔_凌准_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一件对中唐政治和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刘禹锡和柳宗元试着吃那个斗争的积极参与者和受害者。严重的政治打击,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了不幸,但也成就了他们各自的文学事业。他们不仅是在中唐诗坛上各树一帜的诗人,而且也是进步的政治家和有见解的思想家。
刘禹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继承了荀子人定胜天的的思想,提出天人交相胜的观点,认为天和人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存在着互相区别矛盾又相互依赖、促进的辩证关系。这对他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在长期贬谪中依然保持顽强乐观的精神面貌有着重要影响。刘禹锡的诗歌特别是贬谪期间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的清醒认识。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因此他才能在倍受打击的情况下,百折不挠,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著名的玄都观桃花绝句就是代表: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一首写于被贬十年应召回京之时,诗中借桃花映射二王八司马事件后上台的满朝新贵,因为语涉讥讽,又遭贬谪。后一首诗十二年后再度被召回京时作,作者仍以桃花为喻,嘲笑那些迫害过他们的,政治舞台上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
刘禹锡最令人称道则是他的竹枝词。故而有梦得佳作,多在朗、连、夔、和时。之说。他是唐代一位自觉向民歌学习的杰出诗人,在贬谪期间他较多的接近人民和民间文艺,能吸收其营养,改造和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竹枝词杨柳枝等就是他学习民歌的结果。他一方面吸取民歌语言明快通俗、音节铿锵和谐、表达自然真率的优长,另一方面有利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学修养提高民歌的审美境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为唐代诗歌增添了新鲜
血液。
柳宗元不像刘禹锡那样豪爽开朗,他是一个气质忧郁的人,在逆境中很难使自己得到解脱。他的诗歌,大多是他的贬谪生活及经历的情感记录,表现了一个备受打击的知识分子的悲剧遭遇和精神痛苦。但他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很容易在荒原的环境中触动情思。于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写渔夫与个性的幽怨抒情的抒发结合,就构成了柳宗元这类抒情诗的基调。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其散文创作主要是在贬谪以后,并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其中尤以杂文、山水记和寓言三类文体成就突出。
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记特别是游记的作家。山水游记是他散文中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在他的笔下,状物之态与感悟之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一方面,他用精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形神兼备的景物图画;另一方面,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永州八记和游黄溪记。他的山水游记把魏晋南北朝时期模山范水、繁辞丽句为特征,重客观轻主观的山水散文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立了山水散文在文学史上独立发展的艺术传统。
柳宗元的杂文,见解深刻,立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他的事论善于从对历史事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中,表达先进的政治思想观念。如六逆论。他的时事杂文,善于以小见大,就事论理,借题发挥,从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揭示出各种尖锐的现实矛盾,在简洁的叙事框架中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核。如扑蛇者说等。他还善于运用寓言体构思和用反讽手法写作抒愤杂文。如愚溪对等。
柳宗元的寓言散文重视生动传神的形象描写和讽刺内涵的深刻寄托。他善于对动物进行拟人化创造,既赋予它们特定的人物关系类型特征,又不失其固有的生物特性,栩栩如生而又意味深永。人们既可以从这些形象和故事领会作者对社会政治的讽刺批判旨意,又可以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认识它们丰厚的客观意蕴。他的人物寓言多用类比影射手法,但重点人在对作为喻体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代表作有三戒黔之驴鞭贾等。
刘禹锡与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闲适的忧患意识。他在被贬谪的23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蜀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柳词。
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是比较明快,民歌体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的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
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
高建新
柳宗元的山水诗,多数写在永州十年(805—815)的流放生活中。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
一
柳宗元是在贞元元年(805)在赴邵州(今湖南邵阳)谴所途中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的。司马是定员外的闲官,无事可做。这样,柳宗元就有时间精力接触山水,全力从事著述。他自己说:“自为罪人,舍恐惧则闲无事,故聊复为之”(《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柳宗元短短一生中,有诗文600余篇,在永州的十年中就有331篇,占其全部创作的50%以上。为柳宗元做墓志铭的韩愈说他这一时期的生活:“闲居,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志欲报国却遭贬谪,心情极为愤郁,和当年遭忌被谗的屈原一样,“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他屡屡在诗文中引屈原为知己,作于永贞元年(805)的《吊屈原文》最能表达他和屈原内心的相通:“先生之不从世兮,后之人又何望”,则更抒发了内心的幽独和哀伤。金人周昂说:“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读柳诗》);沈德潜也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都指出了柳宗元的遭遇及创作与屈原的相同之处。
柳宗元是怀着巨大的忧愤来到永州的。永州地处今天湖南南部,与广西相邻,地方虽然荒僻,却有奇丽的山水、绝美的风景;九疑山耸峙其南,衡山余脉盘绕其北,蜿蜒奔腾的湘水和潇水在这里汇聚。永州山陵起伏、河流纵横、杂树丛生,是一块被尘世遗弃的风景胜地。柳宗元自己也称颂永州山水形胜:“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游黄溪记》)。在远离京城的僻远之地,柳宗元初次会意山水美,心灵便受到极大的震撼,获得了深深的慰籍:“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钴鉧潭西小丘记》)。山水审美竟有如此的神奇,也许是柳宗元之始未料及的。
就是这些让心灵震撼和慰籍的山水,许多时候在柳宗元的笔下,却又一扫明丽、灿烂、赏心悦目,呈现了浓浓的悲情和别样的格调。如《与崔策登西山》描写的是他和友人一同欣赏永州潇水西岸西山的独特景色:“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篠”。登上西山极目遥视,眼界顿开,胸襟顿开。但在诗的结尾处,诗人却说:“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山水胜景并不能缓解盘绕的愁肠,还须友情相助,愁情之深重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情形于诗人并不少见:“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深重的忧情悲怀即使是“境胜”、“升高”也不能丝毫消解。《夏初雨后寻愚溪》起笔描写了愚溪清新的景色:“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结尾却落在了“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上,无可奈何之情状顿现。在《愚溪诗序》中,他以溪喻人、借境抒怀,更进一步抒发了忧愤抑郁之情:“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奇峭幽清、无人赏识的愚溪,正是诗人怀抱高才远志却被弃绝不用遭遇的形象写照。再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直旦,寂寞将何言。
诗以有声写无声,映衬山夜的深永、幽寂。诗人倚柱伫立,默默无语,直至天亮,使人想到阮籍及其《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孤绝清高又忧心忡忡,是两位相距六百年的绝代诗人共同的情怀和生存境遇。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中,虽不能说像当年的阮籍“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咏怀》其三十二)那样数着手指头苦捱日子,却也对前途充满了忧虑,对生活充满了幽怨,他自言“拘囚以来,无所发明,蒙覆幽独”(《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南涧中题》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感情: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逝,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身在贬谪、去国怀乡、英雄失路、孤苦寂寞等种种感情,一时间都被“秋气”触发。入目的景色因此染上了一层寒凉的色彩:回风萧瑟,林影参差,羁鸟悲鸣,寒藻独舞。在愁人眼中,入目入耳者皆愁:“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梅雨》)。清人王尧衢评此诗说:“因雨生愁,闻夜猿而更苦;因雨惊梦,听晨鸡而忽醒,此时不胜凄怨矣”(《古唐诗合解》卷八);再如“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入黄溪闻猿》)。明人唐汝询评说:“猿声虽哀而我无泪可滴,此于古词中翻一新意,更悲”(《唐诗解》卷二十三)。“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壁空残月曙,门掩候秋虫”(《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秋月夜病中见寄》),虽未明言愁,但仍使人觉得愁情满纸张、悲不自胜。即使像《渔翁》、《江雪》这些劲健有力、格调高迈、表现诗人孤绝超旷的精神形象的诗篇,透过字表,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无边的孤独寂寞。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奉诏还京,同年三月复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本欲东山再起,实现宏图壮志,谁知旋即又踏上贬途:“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刘梦得分路赠别》)、“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宋人葛立方为柳宗元的如此遭遇感慨不已:“子厚可谓一世穷人矣”,“呜呼,子厚之穷极矣”(《韵语阳秋》卷十一)。长安至柳州道路途遥远,沿旅途景象怪异,充满危险,《岭南行》写到: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明人廖文炳说:“此叙岭南风物异于中国,寓迁谪之愁也。言瘴江向南,直抵云烟之际,一望皆是海边矣。雨晴则象出,日暖则蛟游,射工(一种毒虫)之伺影,飓母(飓风)之惊人,皆南方风物之异者。是以所愁非一端,而华发不待流年耳”(《唐诗鼓吹注解》卷一)。诗中虽然极言岭南风土奇异险恶,诗人不可居留,但诗人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跋涉,跨越千山万岭,于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来到了柳州。一次他登上柳州城楼,想起与自己同被流贬的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四人,写下著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针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汝询评此诗说:“此登楼览景慕同类也。言楼高与大荒相接,海天空阔,愁思无穷,惊风密雨,愈添愁矣。况树重叠,既遮我望远之目:江流盘曲,又似我肠之九回也。因思我与诸君同来绝城,而又音书久绝,各滞一乡。对此风景,情何以堪乎”(《唐诗解》卷四十四)。被斥远方,已苦不堪言,偏又“惊风”、“密雨”,愈加重愁绪,这虽是眼前实景,却渗透着诗人内心的惊惧、愁闷。岭树遮目、江流曲折如宛转之愁肠,又写出被拘求的处境和痛苦的内心世界。山水景物因染上了诗人浓浓的悲情而呈现出了让人惊异的格调和色彩:“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贬居本已凄然,又起思归之情,谁能料到柳城春才过半却如深秋,二月便榕叶落尽、百花凋零,内心的凄苦愈发浓重。王尧衢评此诗说:“羁人最怕是秋,今春半而木叶尽落,竟如秋一般,使我意思转觉迷乱”,“迷乱”不仅有凄迷茫然之意,还有对人生孤独、前途渺茫、盼归无望等种种情事的感怀。
柳宗元的许多山水诗尽管写眼前的景象让他快乐,但结篇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在悲情的咏叹上,或为乡愁、或为孤苦、或为有志难伸:“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南中荣橘柚》)、“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夏雨后寻愚溪》)、“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南涧中题》)……
柳宗元的山水诗满含着悲情、让人感动。宋人蔡启说:“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集,特为酸楚”(《蔡宽夫诗话》)。造成这种满含悲情、“特为酸楚”的直接原因,是坎坷不幸的政治遭遇引发的“忧悲憔悴之叹”。此外,还有几个具体的原因:
首先,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柳宗元被贬永州,担任的是司马之职。司马为五品官,名义上是州长官刺史的佐官,实际上却无具体的职事,属闲官,一般用以安排贬退大臣和宗室、武将。所以后来白居易曾为落职江州司马而伤痛不已,作《江州司马厅记》公开表现自己的不满①。出为闲散无事的司马,对壮志遭受重挫的柳宗元来说,不啻于一种折磨。叶嘉莹先生说:柳宗元“在永州贬所消磨了漫长而抑郁的十年,何况司马一职又是全无实权的一个地方佐吏,因此永州的山水乃成为了柳宗元所有悲愤失意之情的唯一寄托” ②。再加上他行如囚徒的特殊处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指永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缠索,处则若关桎梏。行而无所趋,拳据而不能肆”(《与周君巢饵药九寿书》),于是赏游山水便成为他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他说:“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亭》),“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始得西山宴游记》)。
南楚山水自可抚慰人心,但寻找、接受这种抚慰却是出于无奈。当时曾有人以无忧自得即“浩浩”称贺柳宗元,柳宗元回答说:“子诚以浩浩而贺我,其孰承之乎?嬉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之哀,过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子休矣”(《对贺者》)。这是柳宗元内心世界起初的自我袒露。在别人看来,柳宗元远谪永州,终日游赏山水,无忧无虑,实在是自得得很。只有柳宗元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怎样巨大的痛苦!他说自己怎么能承受得了“浩浩”之名呢?嘻笑之中的愤怒,远甚于睁眼怒视;因哀痛而歌唱,比放声恸哭更要哀痛。谁说自得的外表不是内心强烈忧愁的反映呢?黄震评论这段话:“余谓子厚此言,大痛无声者也”(《黄氏日钞》卷六十)。这正是庄子所说的“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渔父》)。鲁迅先生也说:“长歌当哭,是必在痛定之后”(《纪念刘和珍君》)③ 。柳宗元是那种一边歌哭、一边寻路的人。作于元和四年(809)的《构法华寺西亭》一诗,最能表现他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在永州地势最高处的法华寺建了一个亭子,立于亭上,他看到了动人的美景:“远岫攒众顶,登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诗人精神开朗,忘记了贬谪的忧愁:“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然而接下来却说:“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表明他的乐以忘忧是短暂的,而谪居的苦闷是长久的、难以消除的。结尾两句“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说自己游赏山水不过是无可奈何中的自慰罢了。
其次,永州的谪居生活如牢狱一般,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柳宗元心怀恐惧,不时担心有猛兽毒蛇出没袭击。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柳宗元真实地描绘了永州的状况和自己的感觉: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腹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居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寻幽探胜是与巨大的危险相伴的,涉足野外有毒蛇、大蜂,靠近水边又有毒虫潜伏,伤害游人。偶尔欣赏到美景,也不过像放风的囚徒碰到了好天气一样,略微舒展一下肢体而已。没有人身自由,每日里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有限的活动,这样的生活哪能使人长久舒畅呢?柳宗元第二次被贬的柳州,比起永州来更加遥远蛮荒,自然环境险恶;古木参天,毒蛇盘距,猛兽出没,而且治安情况恶劣。他描述说:“桂州西南又千里,滴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葡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寄韦珩》)。加之语言不通、风俗与中原殊异,更加重了他的愁绪:“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柳州峒氓》)。
由于环境险恶、心情抑郁,柳宗元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他初到永州,正值32岁的壮年,精神健旺,充满朝气。仅三、四年便已“百病所集、痞结伏结,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神志荒耗,前后遗忘”(《寄许京兆孟容书》)。“居南中(指永州)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处在贬窜中,柳宗元时常怀着忧惧、精神压力沉重:“自遣责逐,继以大故(指遭母丧),荒乱耗竭,又常积忧,恐神志少矣”、“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饰,抚心按胆,不能自止”(《与杨京兆凭书》)。柳宗元的健康每况愈下。在去世的前一年,他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与下属喝酒时说:“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可以说,柳宗元是扶着衰弱的病体游览永州、柳州山水的,这不能不影响其山水诗的情绪和格调。
再次,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结果。所谓“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卷一)。柳宗元一贬再贬,身处困厄之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他是怀着巨大怨愤、甚至是忧惧观览山水,山水自然染上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既窜逐,地又荒疬,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格外幽清、寒峭,折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寂寞悲苦。本来峭寄孤耸的山峰在他眼里却如戟似剑,直刺人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牱南下水如肠”(《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明人瞿佑评前者说:“谓子厚南迁,不得为无罪,盖虽未死而身已上刀山矣。此语虽过,然造作险诨,读之令人惨然不乐”(《归园诗话》卷上)。近人杨庶堪也说:“剑割愁肠海上峰,始知愁苦易为工。柳州山水堪供老,万里投荒别泪红”(《论诗绝句》),都指出柳诗善于借物写心、抒发愤郁的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春半如秋意转迷”、“江流曲似九回肠”等。不仅如此,柳宗元的山水诗特别喜欢使用“寒”字。用之形容水者有“寒水”、“寒江”、“寒泉”、“寒流”、“寒川”等。形容花卉草木有“寒花”、“寒英”、“寒齿”等。随处可见的“寒”,不只是一种感觉,更是悲寒心境的外化。
还有一点,就是和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从柳宗元的描述看,永州的自然景观以幽泉、怪石、回溪为多,多在杂草覆盖、灌木丛生的荒僻之地,尚待开发。从著名的“永州八记”看,柳宗元描绘的山水清寒、幽独、奇峭,多是自成格调的小景;钴鉧潭状如熨斗,“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尤于中秋观月为宜”;钴鉧潭西的小丘不足一亩大,上生竹树,有石“负土而出,争为奇状”;从小丘西行百步,就是“水声如鸣环”的小石潭,潭水清冽,全石为底,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袁家渴的景色主要为清澈的溪流和奇卉异草,“有小山山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清人孙琮说:“读《袁家渴》一记,只如一幅小山水,色色画到”(《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评语卷三记)。从袁家渴向西南不足百步,便是石渠:“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水平布其上,流岩织文,响若操琴”;在永州城的西北,是小石城山,高“不过四十丈”,“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些景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清幽峭奇、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可观可赏,但绝少雄浑壮伟、万千气象。就连一峰“特立,不与培塿为娄”的西山,也不过是高百余米的低矮小山。
从地理环境上看,永州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以南,是低山、丘陵和盆地交错的地形,咯斯特地貌较发育,海拔多在3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在100—200米左右。有些时候,柳宗元自己对永州的自然环境评价也不高,他曾说:“永州实为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永州韦使者君新堂记》)。还不止一次地表达对永州山水的厌倦。作于元和九年(814)的《囚山赋》是典型的代表,其时诗人已囚居永州整整十年。在诗人来看,永州山水险恶、土地贫瘠、荆棘丛生、猛兽出没、乱石犬牙交错,是囚禁生命的牢笼:“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最后诗人被迫发出了“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的悲愤呼号!前人评说:“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者。宗元谪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复。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井也,故赋丘山”(《柳河东全集》注)。柳宗元对永州山水是又爱又恨,感情复杂。
从美学范畴上说,永州的山水景观雅致、秀婉、灵动,玉涧珠圆,偏于静态,多数没有空间上的巨大、耸峙、拔地擎天,“美侧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至多是“优美”。它可以给人启悟,引人低回叹惋,但不能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不能激起人的愉快与振奋相混合的情绪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④。车尔尼雪夫斯基这里所说的“美”,指的就是“优美”⑤。所以永州美的山水让柳宗元一见倾心,如逢知己。柳宗元“扬其异而表其奇,略其同而其取独,造其奥以 其秘,披其根以证其理,深入显出以尽其神”(《筱园诗话》卷一),把它们写得千娇百媚、姿态横生,是要以此来映衬朝政的恶浊,显示自己高洁的人格和不甘沉沦的灵魂。正所谓“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评柳文)。
三
乔治·桑塔耶纳说:“自然的景象是神奇而且迷人的,它充满了沉重的悲哀和巨大的慰藉,它交还我们身为大地之子与生俱有的权利,它使我们归化于人间”⑥。永州幽丽的山水触引了柳宗元浓浓的悲情,也给他以巨大的慰藉。试想,如果没有永州幽丽的山水,柳宗元该如何熬过永州长达十年的牢狱般的日子呢?“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永州幽丽的山水因为遭遇了柳宗元才被发现、发掘,展现了永恒的迷人之美。我们欣赏永州山水,也衷心感谢柳宗元,是柳宗元使人和山水妙合无间、血肉相连。
郦道元,前人都认为他是山水游记的鼻祖,明人张岱说:“古今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宗元,近时则袁中郎。”其实,游记的上限还早于南北朝,如东汉马弟伯的《封禅仪记》,以“移步换形法”描写景物,便是后代游记采用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柳宗元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的山水诗,在描写山水景物之后,结尾抒发诗人感受。柳宗元山水诗的结尾流露出儒家思想。因而其山水诗大多呈现儒佛境界。柳宗元的贬滴生活虽放情山水,醉心佛学,但用世之心在山水诗中却时有流露。因为诗人“机心”未忘,并由此带来忧伤与悲愤,这是柳诗中常见的意境。
柳宗元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的山水诗,在描写山水景物之后,结尾抒发诗人感受,柳宗元山水诗的结尾流露出儒家思想,因而其山水诗大多呈现儒佛境界。
柳宗元的贬滴生活虽放情山水,醉心佛学,但用世之心在山水诗中却时有流露,因为诗人“机心”未忘,并由此带来忧伤与悲愤,这是柳诗中常见的意境。
扩展资料:
柳宗元文学特点:柳宗元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意思是: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扩展资料: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 , 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 千山 ”、“ 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 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 孤 ”、“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参考资料:-江雪
呵呵……这个还是蛮多的,我是永州的,记得柳宗元有过这么一则诗:《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中写道: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可见当时他登临游览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宽解胸中的郁闷,他毫不掩饰自己是满怀牢骚来游览登临的。
其中的《初雪》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师说过这是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还有,《夏初雨后寻愚溪》: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但是柳宗元他也不只是写诗抒发郁闷心情,也写了一些表现闲适生活和愉悦心情的山水诗歌,如《法华寺西亭夜饮》、《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法华寺石门精舍》、《溪居》等,
说实在的,我觉得永州还真是因为有个柳宗元而出名呢,我也觉得挺骄傲的呢!
我在高中的母校里有个石碑,上面刻了柳宗元写的一首《大唐中兴颂
》,写的还真不是盖的。
呵呵……祝愿你如果有时间或精力的话,欢迎你来永州玩!我可以免费给你当导游哦!
有读者问小话,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的完成者是谁?
开篇明义,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的完成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山、水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经时代;东汉文学家马第伯的《封禅仪记》,第一次用散文的语言,真实、具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岳泰山的风貌;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唐代的山水诗,可以说是描写山水的一种独特文体。但这些都不属于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但直至中唐时期,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出现,才使以散文为载体的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而柳宗元也成为山水游记的完成者。
那么,为什么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开创者和完成者呢?这里,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一、山水游记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首先,游记作是散文,山水游记的散文特征就将赋和骈体文排除在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山水和游踪的详略描写,如先秦文学作品《离骚》《哀郢》《涉江》,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但这类作品并不能将它们归为山水游记,因为它们不具备散文的特征。
其次,山水游记必须是游历者对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的景物的真实记录和叙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游记是以真实的旅游、游览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游记这种文体的真实性。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也是记录游踪的优秀散文,但由于文中提及的景物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因此也不能将其归为山水游记。
第三、就是游记的独立性。游记是独立的篇章,包含部分描写山水片段的文字自然不能视为游记。
因此像北魏晚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虽然有对河流的的描述,但此书是以《水经》为提纲,记载河流以及与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书中的山水部分不能独立构成篇章。
也就是说,《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的河流记载不能独立成篇,所以不能归为山水游记。
最后,山水游记是由游踪、景观、情感这三个内在基本要素决定的。游览名山大川,记叙行踪、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成文的一条重要路径。
综合考量山水游记的这三个特点和基本要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具有山水游记的以上三个特点,柳宗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完成者。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散文的开创。《永州八记》不仅对永州地区的八处景物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而且结合超然物外的哲理对人生际遇进行了探讨。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在山水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造、思想感情的抒发、游踪的记写、散文语言的创新诸方面,无不达到纯熟自如的程度。
同时,柳宗元把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感悟融入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中,给山水景物赋予了灵性和情感色彩,也给山水游记赋予了理性的色彩,提高了山水游记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完成者和集大成者。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永州)时期完成的,前四篇作于法华寺,后四篇作于柳宗元居住愚溪期间。
二、永州八记的写作时间和成因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到达永州后,居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柳宗元过河游览西山后,写下了在永州的第一篇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
游览西山后,柳宗元过了几天又去了钴鉧潭。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熨斗,古代称熨斗为钴鉧,所以此潭又名“钴鉧潭”。在这里,柳宗元写下了第二篇游记《钴鉧潭记》。
西山之游八天后,柳宗元游赏了愚溪旁的西小丘与小石潭,因而写下了第三篇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和第四篇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后来,柳宗元离开法华寺,选择居住在愚溪。愚溪,水名,本名冉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柳宗元居住在这里后将其改名为愚溪,并把位于愚溪东北的一口泉命名为愚泉。
柳宗元沿愚溪而上,在袁家渴写下了他在永州的第五篇游记《袁家渴》。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柳宗元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来到石渠,写下了《石渠记》;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一个村,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柳宗元在这里写下了《石涧记》。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柳宗元在永州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街道,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来到小石城山,他在这里写下了《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三、永州八记中的景物描写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的这八篇游记,从游西山起笔,引出以下几处美景,一景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
柳宗元的这八篇游记,描写的大多是眼前的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或写奇山怪石,或写深潭游鱼都是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这八篇游记历时六年完成,但经过柳宗元合理的篇章安排,读来毫无时间的隔离感,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似乎在同一时间一气呵成之作,这八篇游记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对自然之美的着力描摹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描写自然之美时,柳宗元通过自身高超的文学修养,融动与静、虚与实于一体,以游记的方式全景式地再现了永州八景。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景物动静结合得十分巧妙。如《钴鉧潭记》中的流水“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在作者笔下,钴鉧潭的流水呈现出奔涌、湍急、舒缓等各种形态,这是极具动感的美。
再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山丘,是“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的状态,这是作者对静物的描写,柳宗元笔下的山丘极具静态的美。
《永州八记》多是对实景的描绘,但也有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在第一篇中,柳宗元如是描写登上西山时的眼前之景:“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这虽然是实景,但柳宗元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的高峻险拔。
在小石潭前,当柳宗元看到水中的游鱼时,他用细腻的文字描摹刻画了游鱼的状态:“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柳宗元实写游鱼姿态,虚写清澈见底的潭水。鱼儿优哉游哉的自由和潭水清澈见底的在柳宗元虚实结合的写法中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这也是一种惟妙惟肖、无与伦比的美,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结
《永州八记》就像一幅连贯的丰富多彩的画卷,将永州秀美的山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这些游记因为优美的文笔,而被人们广泛传诵。
在山水的描绘中,柳宗元把自己的情感同山水结合在一起,行文水乳交融,巧妙自然,文句辞藻优美,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和质感。
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散文大家,山水游记在柳宗元手中大放异彩,他是山水游记的真正完成者
1 柳宗元关于山水的诗句
柳宗元关于山水的诗句 1柳宗元的著名山水诗有哪些
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 高建新柳宗元的山水诗,多数写在永州十年(805—815)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一柳宗元是在贞元元年(805)在赴邵州(今湖南邵阳)谴所途中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的。
司马是定员外的闲官,无事可做。这样,柳宗元就有时间精力接触山水,全力从事著述。
他自己说:“自为罪人,舍恐惧则闲无事,故聊复为之”(《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柳宗元短短一生中,有诗文600余篇,在永州的十年中就有331篇,占其全部创作的50%以上。
为柳宗元做墓志铭的韩愈说他这一时期的生活:“闲居,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志欲报国却遭贬谪,心情极为愤郁,和当年遭忌被谗的屈原一样,“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他屡屡在诗文中引屈原为知己,作于永贞元年(805)的《吊屈原文》最能表达他和屈原内心的相通:“先生之不从世兮,后之人又何望”,则更抒发了内心的幽独和哀伤。金人周昂说:“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
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读柳诗》);沈德潜也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都指出了柳宗元的遭遇及创作与屈原的相同之处。柳宗元是怀着巨大的忧愤来到永州的。
永州地处今天湖南南部,与广西相邻,地方虽然荒僻,却有奇丽的山水、绝美的风景;九疑山耸峙其南,衡山余脉盘绕其北,蜿蜒奔腾的湘水和潇水在这里汇聚。永州山陵起伏、河流纵横、杂树丛生,是一块被尘世遗弃的风景胜地。
柳宗元自己也称颂永州山水形胜:“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游黄溪记》)。在远离京城的僻远之地,柳宗元初次会意山水美,心灵便受到极大的震撼,获得了深深的慰籍:“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钴鉧潭西小丘记》)。
山水审美竟有如此的神奇,也许是柳宗元之始未料及的。就是这些让心灵震撼和慰籍的山水,许多时候在柳宗元的笔下,却又一扫明丽、灿烂、赏心悦目,呈现了浓浓的悲情和别样的格调。
如《与崔策登西山》描写的是他和友人一同欣赏永州潇水西岸西山的独特景色:“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登上西山极目遥视,眼界顿开,胸襟顿开。但在诗的结尾处,诗人却说:“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山水胜景并不能缓解盘绕的愁肠,还须友情相助,愁情之深重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情形于诗人并不少见:“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深重的忧情悲怀即使是“境胜”、“升高”也不能丝毫消解。
《夏初雨后寻愚溪》起笔描写了愚溪清新的景色:“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结尾却落在了“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上,无可奈何之情状顿现。
在《愚溪诗序》中,他以溪喻人、借境抒怀,更进一步抒发了忧愤抑郁之情:“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奇峭幽清、无人赏识的愚溪,正是诗人怀抱高才远志却被弃绝不用遭遇的形象写照。再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直旦,寂寞将何言。诗以有声写无声,映衬山夜的深永、幽寂。
诗人倚柱伫立,默默无语,直至天亮,使人想到阮籍及其《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
孤绝清高又忧心忡忡,是两位相距六百年的绝代诗人共同的情怀和生存境遇。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中,虽不能说像当年的阮籍“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咏怀》其三十二)那样数着手指头苦捱日子,却也对前途充满了忧虑,对生活充满了幽怨,他自言“拘囚以来,无所发明,蒙覆幽独”(《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南涧中题》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感情: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逝,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身在贬谪、去国怀乡、英雄失路、孤苦寂寞等种种感情,一时间都被“秋气”触发。入目的景色因此染上了一层寒凉的色彩:回风萧瑟,林影参差,羁鸟悲鸣,寒藻独舞。
在愁人眼中,入目入耳者皆愁:“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梅雨》)。
清人王尧衢评此诗说:“因雨生愁,闻夜猿而更苦;因雨惊梦,听晨鸡而忽醒,此时不胜凄怨矣”(《古。
2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情诗境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他能成山水游记的一代宗师,必有原因。
柳宗元对大自然山水有?长期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因而能把握?所描写景致的物态,用细腻的笔触简洁准确地把它们描写出来。如《钴鉧潭记》短短的不到二百字的文章,已能生动地描绘出钴鉧潭的风光。可谓精简细腻,形容如画。
在艺术创作上,对作品实在需要「个性」化,只有具体的形象,才能达至逼真感人。柳宗元写山水,善于捕捉个性化的特征。他写山,永州的「高下之势、岈然窿然」(《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丘陵与柳州的峭立挺拔、全无草木的石?不同;写水,每一条溪流,每一泓潭水,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面貌。 钴鉧潭突出其秀美、小石潭突出其清幽、黄溪二潭突出其奇丽「若剖大瓮」、「未若白虹」、「若颏颔断腭」,这些贴切而独特的比喻,正显示出潭水「奇丽」的景色。到今天,钴鉧潭等早已湮没不知所在了,但柳宗元所创造的钴鉧潭等地的形象,却深深印在读过他的山水游记的人们脑海中。
柳宗元也善于在变化中,在动与静的互相榇托里描写自然,笔法不落俗套。例如他写水中游鱼,俶?往来,似与游者相乐,这是写动;但实际却表现潭水的平静和环境的清幽。他写山风冲击溪谷,草树摇曳,也是写动;但却描写出山谷远离尘嚣的静谧。他更善于把静物写成有生命的东西,如《钴鉧潭西小丘记》里描写山石「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罢之登于山」,这就把「死」的山石写「活」了,表现得既具体而又鲜明。愤徘之情,形于文字。
在柳宗元的山水记中,也浸透?饱满的热情。他曾说自己被贬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他在离开永州前不久写《囚山赋》,把永州郊野的「万山」比拟为囚禁自己的「狴牢」。他以这种感情来记山水,表现了他强烈的愤激和不平、理想和追求。这些作品真的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地步。因而它们也像散文诗一样,充满了激情。
3柳宗元在永州创作的山水诗
呵呵……这个还是蛮多的,我是永州的,记得柳宗元有过这么一则诗:《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中写道: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可见当时他登临游览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宽解胸中的郁闷,他毫不掩饰自己是满怀牢骚来游览登临的。
其中的《初雪》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师说过这是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还有,《夏初雨后寻愚溪》: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但是柳宗元他也不只是写诗抒发郁闷心情,也写了一些表现闲适生活和愉悦心情的山水诗歌,如《法华寺西亭夜饮》、《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法华寺石门精舍》、《溪居》等,
说实在的,我觉得永州还真是因为有个柳宗元而出名呢,我也觉得挺骄傲的呢!
我在高中的母校里有个石碑,上面刻了柳宗元写的一首《大唐中兴颂
》,写的还真不是盖的。
呵呵……祝愿你如果有时间或精力的话,欢迎你来永州玩!我可以免费给你当导游哦!
4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5欧阳修和柳宗元山水诗文的比较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的柳宗元(773-819),是中国文学
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尤其在写作山水游记方面,成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
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柳宗元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 天对》回答了屈原的《天
问》,否定天地是神所创造;《天说》、《非国语》、《断刑论》、《贞
符》等都是重要的唯物主义的文献。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
柳”,并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他一生留下了六百多篇作品,大多
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艺术技巧的珍品。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写于他贬谪永州以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
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他的游记文笔
清新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并能曲折表现抑郁不平的感情和对丑恶现实的
抗议。他继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
记的楷模。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
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
《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他描写山水,能写出山水
的特征,文笔简练而又传神。在《钴鉧潭西小丘记》里,他把一个普通的
小丘,描绘得极其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
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
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勾画,仿佛都有了血肉灵魂。
柳宗元写水,写树木,写岩石,写游鱼,无论写静态和动态,都生动
细致,精美异常。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 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感情亦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6关于山水的诗句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关于柳宗元的诗句
柳宗元的诗有: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所愿,前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