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约定俗成是指广州话。例如“粤语影视”、“粤语广播”、“粤语翻译软件”所用的粤语就是广州话。
“客家话”是广东梅州等地区的方言。
如果不懂客家话的广州人,和不懂广州话的客家人,虽然同是广东人,但在语言上完全不能沟通。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客家的意思就是客而为家,他们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所以称为客家人。而日本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非常热衷于研究客家人的文化,他们对客家人非常的敬佩,他们认为客家人具有天生顽强的民族自尊心以及爱国保守的精神。在日本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客家人的书籍与论文,可以说,他们对客家人的认识是从一个一无所知到刮目相看的过程,客家在日本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词,只要是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的,基本都知道客家人。
在1932年爆发的淞沪抗战中,当时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非常顽强,经过33天的奋勇战斗,迫使日军三易其帅,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研究发现上海这支十九路军基本都是客家人,于是更加吸引了日本人对客家人的研究,在昭和7年12月时,日本情报部出版了《广东客家民族的研究》,里面明确的指出客家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日本人认为客家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很难融入其他的民族,斗争心很强,有排外的思想,而且日本人认为客家人战斗是以“排外思想”做为斗争基础,由于客家人在清朝时受到民族压迫,因此把这股排外思想转化为了斗争思想,因而特别的顽强,也特别的保守。
在日本人看来,我们中国人是不具备团结精神的,只有客家人有这种民族劲,所以特别值得研究,他们认为客家人在广东的政财界拥有强大的势力,很多的共军都是客家人,比如说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等手下的部队基本都是客家人,三个人的部队加起来总共有十五六万人,客家人先通过武力进入财政界,在进入金融界,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军队势力。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流传千载的天籁之音,“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采内涵,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同是客家山歌而同中有异,如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马山歌,腔调不同,仅梅州就有100多种腔调,但都是曲调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十分动听;演唱艺术上继承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
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和鼓舞斗志,用它来交流感情,联络友情,娱乐身
山歌节盛况
心,如:“山歌紧唱心紧开,井水紧打紧有来,唱到青山团团转,唱到莲花朵朵开。”但是,旧封建时唱山歌层层受禁,只在山林田间唱,从50年代起才发展到大庭广众中唱,唱到北京及至海外。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中心,客家山歌流行,素称“山歌之乡”,哺育出许多著名山歌手,先日有刘三妹,刁嫂子等,现代有余耀南、汤明哲、陈贤英等。“东教场里搭歌台,八方歌手逞歌才。梅州客家山歌好比梅江水,源远流长滚滚来”。为弘扬客家文化,梅州每逢中秋举办山歌节,大打山歌擂台,非常热闹。
酒俗文化
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摘自《三明侨报》)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客家社会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客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过年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江西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同为“河洛郎”,只是迁徙时间上有不同。
客家人源自北方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因为战乱等各种原因不断南迁,几次规模较大的南迁如下:第一次是“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北民南迁。第二次是唐代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时期,北民南迁。第三次是宋代靖康之耻时期,北方大量百姓南迁。第四次是蒙古征宋时期,在鄂、皖、赣等在地客家人继续南迁。第五次是明末清初的客家人西进运动,从赣闽入川,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量客家人入台。第六次是太平天国运动后,因为起义发起者为客家人,导致客家人在起义失败后不少继续南渡到海外。
那么,几次北人南迁中,为何客家人分布在赣南、闽北、粤东区域呢?这和古代交通路网结构有关,古代南北交通要道走向为:河南洛阳——湖北襄阳——湖北荆州——湖北江夏——江西九江——江西南昌——江西赣州——再入闽、入广。这也是几次北民南迁中,江西赣州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入闽、入粤的客家人几乎都得通过赣州中转。
从时间上推测,相对于闽粤,江西赣州应该是最早迎来客家人的地方。从风俗上,闽粤两地更靠近海洋,加上客家人与在地人风俗融合中,各地都略有不同。在江西扎根多年,又深处内地的赣南客家人可能在语言、风俗上略不同于闽粤两地客家人。
我来讲下,首先我了解的可能有失偏颇,仅代表我个人认识,请各位朋友请多包涵
客家人总数约为8000万人,海外约有1500万人。主要分布在两广、江西、福建、香港、澳门等地。海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
江西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赣州、吉安的部分地区,还有宜春的铜鼓,总人口大致800多万。
而广东的客家人多达2100多万人,分布也很广泛,当然主要集中在粤东北等地,以梅州为中心。
赣州为什么有“客家摇篮”之称?那是因为古时交通以水陆为主,而赣州有黄金水道赣江,赣江可贯通长江交通大动脉。而赣州毗邻闽粤,有“据五岭之要会,扼粤闽之要冲”的地理位置。
而客家人的先祖来自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什么会南迁?自然是躲避战乱。千百年,在各个 历史 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乱何其多。大的从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到唐代未期的“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再到北宋未年的“靖康之耻”。
所以,每一回的战争灾祸,来自北方的客家先祖,大多沿着这样的迁徙路线:先到湖北襄阳――湖北荆州――江西九江――江西赣州。
而江西赣州早在唐代开元四年,名相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驿道全线竣工。使赣州成为南来北往的大通道。也成就了赣州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江南名州地位。再加之赣州境内丘陵起伏,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自然也吸引了无数南迁的客家先祖在此前来恳荒,繁衍生息。
而客家先祖在赣南落脚后,为什从大规模又南迁到福建和广东?其一:那是在黄巢起义那段时期,因为,南昌、吉安、赣州相断陷落。为避战乱,所以又有大批量客家先祖溯章、贡二江或梅关古驿道跨南岭,入武夷进入粤闽。
其二:随着众多北方迁徙人口南下赣州,人口大量聚集,就会产生个物资紧缺的问题,而这物资恰恰是,每日不可或缺的食盐。而广东、福建地处沿海,不缺盐,且两省也有迁徙人口早在那边安置,于是又有大批量的人,转迁广东与福建。
至于,有人说同是客家人,怎么江西客家人讲的客家话,广东客家人表示听不懂?这是因为赣州客家有老客与新客之分。老客可理解为唐宋时期南迁赣州的客家人;而新客是明清时期,从广东、福建又迁回赣州的客家人。
为什么新客,老客有语言差异?就是因为,新客在广东时进行语言融合。由此看出,在广东为什么客家话会出现地区差异?就是跟广府、潮汕、或雷州话进行了融合有关。由此, 这就可理解赣州的新客表示,可以和广东客家人语言交流的解释了。
当然,客家人都有个很好的特征,民风淳朴,待人客气!很重视教育,因此在广东,客家人走上从政道路的人很多。千百年来,客家人名人辈出,像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要了清廷半条命,其主力还是广西的客家人为主。而且在海外,客家人也声名远播,梅州就是中国的四大侨乡之一。
客家人,勤奋、刚正、坚韧,敢于打拼,让我们来保护客家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今夜“涯系客家人”!
江西与两广客家的几点差别:
一、说话:词性语序相同,但俚语各异,初听不会,久听可通;
二、 情感 :好客尚读相同,但江西客家待客己近中原,广东客家待客渐被港澳和外国同化,广西客家待客近越地和壮地,客家风情正浓;
三、锐性:抱团认亲相同,但江西客家锐性如同多年枪头己被磨圆;广东客家锐性尚存,但渐被广府同化,进入成熟做地主行列,客家锐性减弱;广西新客入桂百年,正有锐利十分之相,抱团争地打拼锐意进取,代表是玉林市上千万客家人,有如新枪锋锐,更象少年长成,拼劲十足,但犯事也多!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是赣州的客家。首先要说明的是,赣州客家本身就要两大派系。一个是老客,这些客家比如赣县,南康,于都大部分地方的人说的客家话。这些老客家,口音有点像当今山西陕北方言的语调,和广东大部分客家人说的语调不同,但是实际上是可以懂的。一个是新客,这些客家人包括上犹,兴国,南康小部分地方,乃至吉安泰和,遂川等地,大部分都是清朝初期从广东回迁到江西的,这些客家人的客家话,95%以上是和梅州兴宁,惠州等地相同。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在深圳,和这些地方的客家人都说客家话。
江西客家人是,宁卖祖宗厅,不卖祖宗声。广东客家人是,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客家不以区域划分,会讲客家话的在一起就是自家人,很亲切,酿豆腐是客家人的最爱,待人童叟无欺,做买卖不短斤少两,开手离砣。自家人帮衬自家人。
阳江有客家人,交流顺畅,防城港有客人,台湾有客人。
江西与广东的客家人没有什么不同,惟一不同的是所谓的老客(主要位于赣州以北)完全不知自己是客家人,不说移民声(客家话),也听不懂,自古以来也不认同是客家人,无围屋,祠堂也和吉水一路相同,语言与客语相差巨大,也不同于赣语,无酿菜,口味酸辣,习俗与客家也不同,主要为唐末黄巢流民围赣州时,随岭南五府节度经略使第四代康公张熙退居赣州北上犹以东吉安以南兴国以西的一片区域,并世居此一地域达千年之久,当然有迁湖南的,也有迁江浙一带的(做官从军或做生意)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年夜饭中午吃,中午过年。客家人是在清末广东土客之争以后迁来赣南的棚民,客家话我们叫移民声,我们说的叫土话(唐时中原官话)虽然也是移民,但一般认为是本地人。
我是江西赣州南康区人,九六年第一次出广东珠海打工,那时是一个不锈钢制品厂,我在抛光打磨这些,虽然特别累,但很开心。
那个厂在珠海圆明新园旁,老板是客家人,里面所有的工人也是客家人,都是广东龙川,在哪里上班有家的感觉,家人们对我特别好,我说话和他们说的客家话基本一样的,我们交流就客家话,不要普通话,虽然我第一次出门,但那些广东龙川的家人们对我像亲兄弟一样,特别温馨,我们说的客家话也一模一样的[赞][赞] ,在遥远的珠海遇见这么多家人一样的兄弟,特别温暖,也感恩我的兄弟们
虽同属客家民系,但两省的客家话已经不能互相沟通了,基本是鸡同鸭讲。我在广东碰上很多江西所谓的客家人,但他们说话我一句听不懂。我们广东本省客家之间口音是有不同,但基本交流是没有问题的,饮食差别就更大了,广东客家不喜吃辣,江西客家爱吃辣。
我是江西赣州客家人,江西客家人和广东客家人有何不同呢我觉得有以下不同:
第一,形成的时间不同, 历史 上客家人经历的五次大迁徙,大多迁移到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客家人先到赣南地区聚集后,其中一部分客家人定居赣南,一部分人则继续往南进入广东,甚至下南洋流向全世界。因此,从时间上来看,赣南地区的客家人略早形成于广东地区的;
第二,风俗习惯的略有不同,虽然同为客家人,但是如今客家人已经分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并且江西和广东同为南方丘陵山地,两省之间的客家人 历史 上受地理环境影响并没有太多交集,生活在各地的客家人,把各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到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中,因此虽然全世界所有客家人大体上的风俗习惯都十分相似,但是也略有不同;
第三,语言略有不同,散落在全世界的客家人非常庞大,江西和广东的客家人,身处于南方丘陵山地的各自村落,相对闭塞,久而久之,加上和本地原住民的融合,语言上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比如江西赣州的客家人和广州梅州、惠州的客家人,有些词语是相同的,有些词语就不同,并且广东的客家人受广府话的影响越来越大。前段时间和来自广东惠州的客家人交流就发现有些话双方都能听懂,有些不能听懂。
以上是我总结的江西客家人和广东客家人的不同之处,大家觉得还有哪些不同呢,欢迎补充!
身居赣南的客家人与珠江流域的二广客家人及福建的客家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同为一系。以本人所在当地的“地名志”上了解到的人口迁移,大部分人口来自于福建,广东,及本省区域。也有本地人迁移广东四川等地,当然这些都是很久远的年代根据各家的族谱的记载,祖上从何处迁居此地,在此地繁延了多少代人,居住了多少年代。按族谱里的介绍,没有任何一支客家人是原住民,都是迁居而来的,从本地的地名志上获知最早迁居此地的一支是在北宋时间,也就一千年左右。按地名志上标注的说明,本地人从福建迁来的占了六成左右,从广东迁来的占了二成,从本省邻县迁来的占了二成。所以客家人都是同为一系,只是迁移地的不同,居住的行政区域有别。
1一日,鱼去行街,突然有一只癫古拿等刀企阿鱼面前,鱼吓啊喂死,尽走尽叫,癫古又尽局,局鱼局到一只死胡同,鱼敏死定野,癫古把刀拿啊鱼面前话:换鱼局崖!
2 参布夜满人偷涯地腊里计番暑务里?打把鬼,短命鬼,杀千刀计,想死呀脉计?
3一只贼古偷捉老鸡嬷,盲前捉到就奔主人家看倒,主人家问巨做麦介,贼古佬就话:“涯想拔条鸡毛来划牙齿”
4 在一个暗摸西嗦介夜埔头,你邀涯去捞街,来到转角边,突然一只人骑辆烂摩托陇啊过,你吓倒叹叹遵,尽命拍心肝头:哎呀!闲险噢,命都争滴底奔几收嘿喽!
5 中秋快到了,涯唔知送脉怪奔疑好,介只腌鸡又唔太,鸡乱又爱生春,所以想打两条老虎坐火箭去看阿里疑, 唉计脖瘟猪麻又走水,牛又矛人掌,脉唔得闲阿里,真介脉唔好意思哦
6 如果你闷的话可以用客家话高声唱歌:哦来哦,收烂铜烂铁烂胶鞋哦!牙膏管里鸡卿衣!笨基脚锄烂铁答哦!酒暗汽油暗有就拿出来哦!告咸鱼揽角麦牙糖哦~!
广东话是客家话、潮州话、粤语以及各种广东方言的统称,香港人习惯把粤语称为广东话。你所指的广东话应该也是粤语吧?!
可以简单对比一下粤语和客家话大体上的区别:
1、声母韵母声调数量不同:客家话声母19个,韵母74,声调6个;粤语综合音声母20个,韵母50个,声调9个。
客家话实际音节多于粤语,发音更丰富。
2、粤语有一些声母是中古汉语所没有的,而客家话的声母全部包含在中古汉语的声母内。
3、客家话在内的汉语中常见的三等介音i,在粤语中极少。
4、客家话的声调是最接近中古汉语声调的,只比中古汉语多一个声调。中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阴入、阳入”。客家话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去、阴入、阳入”,只是平声分化出阴平和阳平两声,比中古汉语多出一个声调。粤语的声调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多达九个声调。
5、客家话继承了中古汉语和“疑母”和“日母”,保留了大量疑母字和一些日母字;粤语有少量疑母字,但没有日母字,大多疑母字和日母字在粤语中对应的辅音是喉音“j”、零声母“y”和“n”。
6、粤语喉音和圆唇音非常多,给人感觉粤语是靠喉咙和嘴唇发音为主,而客家话感觉靠口腔和发鼻音的。
广东方言分类很多不知你要知道的是哪种?下面是广东方言的分布,我建议你最好能认识一个广东的朋友,向他请教。
粤语
标准粤语(白话)
珠三角本地粤语(土白话)
粤西粤语
广东客家话
梅江客家话(四县客家话)
东江客家话(海陆丰客家话)
韩江客家话
粤西客家话(崖话)
潮汕话
韩江潮汕话
练江潮汕话
榕江潮汕话
海陆丰潮汕话
雷州话
方言区归属有争议的语言:
惠州惠城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