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有教师在教《生命的意义》一课时,讲诉了一段故事: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忽然间离开了缆绳,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和FIASH动画。听歌曲时,许多学生都在啜泣。然后,在音乐声中,教师开始提问:“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二、点拨动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为有情人。首先,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之前,要熟透教材,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其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再用自己的“情”去打动学生,以情动人,这样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喃喃自语,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这样,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便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达到唤起学生情感的目的。再次,教师在点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用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的收效往往出乎意料得好。学生回答中肯、陈述精彩时,教师包含激情地来一句“看,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真正风采!”,学生回答很糟时,来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我吧,给一点鼓励。”……凡此等等。
三、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的爱就像滴滴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语文老师发生矛盾,导致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一上语文课,他就会感觉头疼,不想进教室。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分析到他与原来的语文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走路的姿势,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矛盾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上课不喊头疼了,也爱听讲、爱提问了。
四、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
现在青少年感情匮乏,究其原因是生活的单调而平淡。语文学科的教学,如果没有多少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感性思维,当然最终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应该由家庭与学校配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生活,走向文化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现实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桥梁建筑,让学生近距离观赏桥梁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三十六个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脚本,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其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总而言之,无论从教育教学还是从语文学习等方面来考虑,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之本、教学之源。语文教师应坚持情感教学观,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情感资源,在充满积极情感的环境中,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让学生随时随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感染,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做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您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贯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吗?能举些例子吗?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小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以下几个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和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就很好的树立了学生们的学习信息,也达到了调节学习氛围的作用,学生不单学会了单词,还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到达了知识的交流,经验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时,能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协作,养成了互动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
情感可以激发想象力,使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为了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进行丰富、有趣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Dream Jobs这个主题时,我不仅让学生互相介绍了自己梦想的职业,同时还指出了每个职业的特征。从而引出了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理想和目标,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组织学生运用pair-work, group-work或team-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同坐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间的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同时小组竞赛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一切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学习存在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导语:班主任的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情感激励、启发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灵活运用激励功能,可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产生积极的效果。
班主任的激励方式一、班主任的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反映形式是内心的体验或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情感激励功能,首要难点在于班主任本身是个具有复杂感情的自然人。如何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情绪情感,是发挥班主任情感激励效应的首要条件。
班主任的情感激励效应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语言的情感激励效应主要是指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对事和物所作的叙述和分析,或和学生谈话及接受学生咨询时,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令学生感到亲切和热情,从而真切体会到班主任的关怀和爱护。实践证明,推心置腹的谈话有时可以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终身受益。
如果班主任语言生硬粗鲁,或者对学生的要求若无其事,就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使班主任工作失去意义。非语言的情感激励效应是指班主任通过神态、仪表、情绪、动作、手势等方面的感染力,从而产生一种激励效果。
情感激励作用的发挥,既与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相关,更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和涵养相关。人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样有其外表的表现形态。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彼此的表现形态中窥视对方情感,学生经常会说,班主任今天脸色不好,要当心。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大声训斥、指责,则其效果远远不如亲切地投以理解的目光,或者不动声色地在学生身后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效果来得更佳。
上课后,教室乱糟糟的,往往一个环顾的眼神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情感激励效应的基础乃是情感移入。细心的班主任,在学生因病未能及时请假时,总是先关心学生病情,达到情感的沟通。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正在经历着的某种情感,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使情感移入的渠道保持畅通,才能实现情感效应的最优化。
二、班主任的启发激励
启发式激励就是用启发的方法,激励学生按照教育学提示的要求做。如何才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充分发挥启发式激励的积极作用呢根据自身经验,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会启发激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这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发现正面阐述大道理固然必不可少,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通过一些事例启发,效果就不一样。
一次我讲述了我国现代地质理论的奠基人李四光如何抛弃外国的优厚物质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并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彻底推翻了西方地质学家认为中国式个贫油国的结论,为国家找到了如大庆这样大油区的光辉业绩,之后启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取得了很好效果。再如为了维护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制定诸如班规和学生守则等,但往往未必就能规范学生行为。
我在实践中,通过生活常识入手,启发学生对规则必要性的认识,在学生有所领悟时,再与学生商议制定行为准则,效果就更加理想。二是班主任自身的启发激励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运用启发教育时,不可忽视自身的激励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启发激励意义。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就必须率先垂范。如要求学生为人诚实、正直、表里如一,自身必须待人诚实、正直,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必须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努力钻研教学业务。
三、班主任的期望激励
所谓班主任的期望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期望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一般来说,班主任期望激励的基本内涵,一是班主任如何运用期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班主任如何提高自身的期望值问题。
一是外在目标要合适。期望理论是一种用“外在的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激励理论。班主任在确定“外在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实际,切合学生要求。如制定班级优秀学生的标准,就不能标准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动摇学生信心。学生期望一旦落空,班主任就失去了期望激励的作用。
二是班主任本身对学生的激励力量。班主任能否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激励力量,首先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效价和期望值的高低。班主任为学生所信任,并且信任程度越高,那么他的自身效价和期望值就越高;
反之,班主任不为学生所信任,甚至令学生感到厌烦,其效价和期望值就越低,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纵有最良好的愿望也难以搞好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是非分明,奖罚得当,在自身说错话、办错事时,一定要勇于承当,其效价和期望值才会更高,期望激励效果才会更好。
四、班主任的公平激励
追求公平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现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学生普遍认为班主任待人处事公平,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努力学习;反之就会满腹怨气,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公平激励在班主任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先进评比和奖罚运用方面。
鉴于公平理论实际主要是一种侧重于“结果分配”的理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在总结评比中应用公平理论。评比的目的是总结成绩,找出不足,表彰先进,调动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性。为此,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好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学业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评比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无所谓心理。由于评比名额的限制,部分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没有评上优秀,心里会感到受伤,要通过及时疏导,以确保评比的质量,使学生有一种公平感。
同时,班主任的公平激励应该体现在奖罚中。奖与罚都是提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在使用奖罚手段时,一定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有一个这样的事例,某班班长与班主任时有矛盾,工作配合不好,学生议论纷纷。
到学期末评比时,同学们满以为班长评不上先进了,可是评比结果揭晓后,班长仍然排在优秀学生的第一名。因为班主任知道,他与班长的矛盾都是为工作而产生的误会。正是由于这位班主任严于律己,坚持公道,公平处事,评比效果才很好。当然,对极个别严重违反校规的学生,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是必需的,但处罚的目的仍在教育,做到严中有情,使受到处罚的学生也能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的一番良苦用心。
班主任的激励功能应当并且能够为有声有色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提供宽广的驰骋空间。但“教无定法”,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应根据教育实践,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灵活地变换其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激励机制的激励功能,使其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对于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就化学学科特点而言,为了做到以上几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适时鼓励,激发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鼓励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成功的动力。相反,在学生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寻求失败的原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具有的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情感,争取获得成功。尤其是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情感培养。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以使其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信任学生的原则,适时加强鼓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尤其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更要发挥鼓励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使苦学、厌学的现状转化为“乐学”“好学”。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从心理上接纳教师,在行动上接近教师。
二、情理兼顾,培养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三、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化学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在水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源,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途径和措施等。
化学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化学教学只有密切地与生产、生活联系,树立应用的意识,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地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熟悉的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方面引入问题,学生就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成功感不断增加,又诱发了他们的创造兴趣。学生将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境地。
四、注重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的各种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方式就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引导学生在感叹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总之,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产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学校管理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校管理业绩的根本途径。在教师管理的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方法:
(1)荣辱激励。在教师中开展热爱学校的教育,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辱的荣辱观。
(2)精神激励。通过比、学、赶、帮活动,以促进一个集体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面貌,一旦这种精神面貌成为一个集体的良好传统,将极大地有益于集体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目标激励。在学校中,要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并使其层次分明,责任内容具体,使得师生前进有方向,努力有目标。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学校领导要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有权不谋私利,用权于公心。同时,在师生中还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5)民主激励。尽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但不能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而是干事多听群众意见,办事接受党组织监督。这样,群众就会对学校领导产生信任感,并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6)成就激励。成就能增强人们的信心,能鼓舞人们的斗志。了解学校在前进中的成就,会使师生觉得学校更加可爱,这会在他们心中激起一种自豪感,从而促进学校的工作。
(7)情感激励。情感会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尽量给师生一种愉快感、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从而唤起师生对进一步搞好学校建设的责任感。
(8)物质激励。依据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施以一定的奖赏和鼓励,可以起到推进教学工作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应主张论功行赏,多劳多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9)信息激励。信息可以丰富人的知识,鼓舞人的斗志,并能依据信息的类型,采取适当的行动。在学校工作中,也应重视信息的作用。
(10)比较激励。有比较就有鉴别,正确比较工作中的不足,就可以激发行为,去求得工作不足。在同等条件下,可以经常对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进行比较,在校内突出的就与外校比较,甚至与重点学校进行比较。
在现代科学管理中,要想把学校办好,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掌握激励原理,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各种不同的激励方法。只有这样,师生们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才能永葆不衰。
问题一: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有效的激励手段
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激励必须从激励的起点――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激励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激励、感情激励、信心激励、目标激励、绩效薪金制、肯定与赞美、工作丰富化、参与管理、教育培训等。
激励
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个体受到激发鼓励,达到振作奋发的兴奋状态,是指创设各种满足组织成员需要的条件,激发组织成员的正确动机,使其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关于如何进行激励,众多的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系统的激励理论和方法。以这些基本观点为依据,我们提出以下激励的基本方法。
一、形象激励
这里所说的形象包括组织中领导者、模范人物的个人形象与优秀团队的集体形象等。无论哪一种形象,都能激发员工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达到激励人的作用。为此,企业的领导者应把自己的学识水平、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个性风格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以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激励。同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新人、优秀员工、劳动模范以及工作团队等,采用照片、资料张榜公布,开会表彰发放荣誉证书,在电视、互联网上宣传等精神奖励方式,深入宣传和展现其良好的形象,号召和引导员工模仿学习。
二、感情激励
感情是人们对外界 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和情感两种类型。感情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可以超越物质利益、精神理想和外部压力的影响,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励力量。因此,现代领导者不仅要注意以理服人,更要强调以情感人。感情激励就是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从员工思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给予诚挚的关怀,想人所想,急人所难,与员工建立平等、亲切的感情,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企业的温暖,以此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信心激励
期望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的激励程度与个人对完成工作的主观评价以及工作报酬对自己的吸引力等有很大关系。当个人认为自己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能完成工作时,其工作的积极性肯定很低。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时候是因为工作确实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但更多的时候是由于个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至。他们往往不能清楚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错误判断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在相信自己的员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给予充分的鼓励,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机会和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做好”的信心。员工有了良好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和动力,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正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只要有 ,一切皆有可能”。
四、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设置适当的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激励要求以明确的组织目标为依据,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层层分解,形成各层次、各部门乃至每一位员工的具体目标,各层次、各部门及每一位员工都以目标为标准,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在目标激励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员工个人目标的设置,应结合其工作岗位的特点,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特长、爱好和发展,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使组织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努力。第二,目标必须具有明确性、可达性、挑战性和连续性,借以培养员工创造价值的成就感。第三,无论是组织目标还是个人目标一>>
问题二:激励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的激励。金钱虽不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但它的激励因素是不可忽视的。(2)精神激励。采用的精神激励方法主要有:目标激励法、环境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和奖励惩罚激励法。(3)员工参与管理。是指让员工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4)工作丰富化。也就是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
问题三:管理学中有效激励的方法有哪些 比薪水更有效的激励方法:胡萝卜原则
员工只有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才会竭尽全力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尊重与信任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第一宗旨。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四)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题四:激励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这个其实专门有行销管理的书籍来阐述的,少的话也有一个大章,多的话就是一整本书,几句话很难说的清楚。在此简单介绍下。
激励无非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各自可以分成好几种。 物质激励可以有金钱,福利,礼品等。具体表现形式有涨工资和薪酬,社会保险,各种公积金,年货,台历,节日用品,日常用品等等。
精神激励有表扬,鼓励,升职等。
还有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如聚会、聚餐,旅游等。
一般来说,公司在打拼阶段,应以物质激励为主。待公司进入平稳阶段,精神激励要相对跟上。等公司到达成熟阶段,物质不缺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但是,各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两种激励手段,哪个都不能缺少。激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效率。所以两者都要运用,还要合理运用。
问题五:激励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激励的方式:
给予相应的荣誉;
提高工资;
适当给予奖励;
给予分红或干股;
给予升职;
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权限;
提高福利待遇。
第二,激励体系设计原则:
便于衡量贡献;
适合企业现状;
确实有激励作用;
实施起来比较容易。
问题六:员工激励方法有哪些 作为管理者,要适时的对员工产生一定的激励,有良好的激励才能启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五个技巧1启发而不惩罚 在做某件事之前,要打好基础,以征得他人的意见或同意。在施以激励之前,必须先对人员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明白要求和规则,这样在采用激励方法时,他们才不至于感到突然,尤其是对于处罚不会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启发,而不是惩罚。 2公平相待 宝元通公司是解放前的一家百货公司。该公司完全由考核结果来决定提升与奖励。考核的内容包括意志、才能、工作、行动四个方面,考核每半年评比一次。经过这样的考核,职工就有可能由每月05元的工资一步步往上爬,一直爬到宝元通“九等三十六级”的顶峰。主任级以上职员就是通过这样的考核逐步提升起来的。这一做法的结果是,凡是能力较强而又积极工作的人,在宝元通必有出头之日;凡是考核成绩不好的人,绝无侥幸提升的可能,表现极差者甚至有被辞退或者开除的危险。 充分利用激励制度就能极大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保证激励制度的顺利执行,就应当像宝元通一样,不惟亲、不惟上、不惟己,只惟实,公平相待。 3注重现实表现 西洛斯-梅考克是美国国际农机公司的创始人。有一次,一个老工人违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闹事。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有关条款,他应受到开除的处分。决定一发布,那位老工人立刻火冒三丈,他委屈地说:“当年公司债务累累时,我与你患难与共。3个月不拿工资也毫无怨言,而今犯了这点错就开除老子,真是一点情分也不讲。”梅考克平静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这是公司,是有规距的地方,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定办事。” 在实施激励方法时,应该像梅考克一样,注重激励对象的现实表现,当奖则奖,该罚就罚。 4适时激励 美国一家名为福克斯波罗的公司,专门生产精密仪器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在创业初期,一次在技术改造上碰到了一个难题。一天晚上,正当公司总裁为此冥思苦想时,一位科学家闯进办公室阐述他的解决办法。总裁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便想立即给予他嘉奖。他在抽屉中翻找了好一阵,最后拿出一只香蕉给这位科学家。他说,这是他当时所能找到的惟一奖品了,科学家为此十分感动。因为这表示他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的认可。从此以后,该公司对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人员,总是授予一只金制香蕉形别针。 行为和肯定性激励的适时性表现为它的及时性,在没有别的东西做奖品的情况下,用一只香蕉作为奖品,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当事人的行为受到肯定后,有利于他继续重复所希望出现的行为;二是使其他人看到,只要按制度要求去做,就可以立刻受奖。这说明制度和领导是可信赖的,因而大家就会争相努力,以获得肯定性的奖赏。 5适度激励 有人对能通宵达旦玩游戏者不可理解,但当自己去玩时,也往往废寝忘食,原因何在?游戏机上电脑程序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编制的,那种操作者稍有努力就进,不努力就退的若得若失的情况,对操作者最有吸引力。 游戏机的事例说明了激励标准适度性问题。保持了这个度,就能使激励对象乐此不疲,反之,如果激励对象的行为太容易达到被奖励和被处罚的界限,那么,这套激励方法就会使激励对象失去兴趣,达不到激励的目的。
问题七:领导激励的方式有哪些 激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目标的愿望程度。激励艺术是指领导者在率领团队实现组织目标时给予团队成员的巨大动力,这一动力能够极大地鼓舞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加速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领导的激励,可以使下属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在领导心中的形象;领导的激励,可以满足下属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其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鼓励;领导的激励也是下属工作的精神动力;领导的激励,还能够密切上下级的关系,有利于上下团结,领导激励不仅表明了领导对下属的肯定和赏识,还表明领导很关注下属的事情,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关心。
1形象激励。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领导形象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领导者所处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所决定的。领导者处在众人瞩目的位置上,他既是一个组织领导者,又是一个示范引导者,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很容易引起下属的学习和效仿,下属希望领导者做出表率。因此,高明的领导者很会利用自己独具的形象激励优势,在水平、作风、精神、情感等方面去影响、鼓舞、激励自己的下属。[1]
2赏识激励。就是领导者对有才能、有抱负的群体成员予以重视,对有智力型贡献的劳动者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为之提供实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赏识激励是激励的最高层次,实际上就是满足下属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使下属的自尊感、荣誉感、参与感和责任感都得以满足和实现,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
3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方式,是一定层次的组织对下属的单位和个人授予的一种荣誉称号。被授予荣誉称号,表明被承认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标志着某方面追求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增值,是对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一个有才干、有抱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将起长久的激励作用。
4信任激励。信任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人们在受到信任以后,便能产生荣誉感,激发责任感,增强事业感。尤其当领导者给予的信任与个人的意向、兴趣、爱好相吻合时,下属工作起来,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且是一种享受,并能激发起人们的更大积极性。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利用人们求好向上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激励他们前进,使下级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5榜样激励。榜样是人的行动的参照系。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参照系”,就会把人们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的实现。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榜样不是僵死的“样板”,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从人们的群体行为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被群体公认为思想进步、品格高尚、工作出色的人。只有这样的榜样,才能受到群众的敬佩、信服,因而也就是权威性。
6目标激励。人的需求确定了人行动的目标,人的行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其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和高涨。在领导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应以中等为宜,目标难度太大,容易令人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下属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人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最大。
7能力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下属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工作内容激励是用工作本身来激励下属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激励方式。如果领导者能让下属干其最喜欢的工作,就会产生这种激励。领导者应该了解下>>
问题八:团队激励的形式具体有哪些 物质激励: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物质作为最终的奖励结果。精神激励:就是通过精神层面的奖励(比如名誉、地位、权利)作为奖励的结果。
正激励是以鼓励的方式,手段上是健康的、向上的,主要通过激发人们美好的、向上的更强的向往的方式达到目的。
反激励是以反激的方式,手段上相对是带有威胁性、羞辱性的,主要通过激发人们的危机感和耻辱感等达到目的。
在激励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激励的对象。
激励对象分为己方、敌方、第三方。
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激励去达到让激励对象按激励者的目的行事。
问题九:什么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激励方式,但有些企业激励的效果好,有些却不尽人意。以下是许多企业经常使用,并被证明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激励方式,对你的企业或许有些借鉴作用。
1、物质激励,成果分享。与员工分享成果,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工作及其创造价值的肯定与赞赏。奖金、分红、股权、聚会等都是很好的物质激励。
2、培训机会。给予培训和提高的机会不仅是对优秀员工的一种肯定和激励,对公司来说同时也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
4、授权激励。人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授权就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和能力的肯定。
5、荣誉激励。荣誉直接反映了企业对团队和个人贡献的充分肯定以及高度评价,是满足员工自尊需要的一种重要激励手段。
6、赞扬激励。赞扬激励是荣誉激励的一种形式。多赞扬,哪怕是对员工小小的贡献或进步。对员工的赞扬一定要真诚,让员工感受到重视、尊重和自豪。要知道,表扬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效用却很大。
7、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8、参与激励。一般而言,员工对于参与和自己的利益和行为相关的讨论有较大的兴趣。通过参与讨论,可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效的激励需要管理者掌握好奖励的时机和频率。奖励的时机会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而且奖励的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激励的作用。
摘 要: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了运用激励效应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激励方式 教学管理 积极性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而教学居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而教学工作是由教师来承担完成的,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因此,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学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激励效应,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所谓激励效应,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人的行为规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人蓬勃向上的积极性,鼓励和促进人在工作中朝着更高的境界迈进,起到强化动机与行为的杠杆作用。运用激励效应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目标激励
人的奋斗是为了希望。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教学管理者要为教师制定奋斗目标,使他们努力有方向,前进有动力,苦干有奔头。激励教师有锐意进取的雄心壮志和飓风般的工作气势,认清目标,在这样的激励下期待教师们能有所作为。
使用目标激励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鼓舞性。制定的目标要对教师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能够鼓舞教师信心倍增地去工作。
(2)可行性。目标要对教师具有鼓舞性,并非是脱离学校实际而设计的“桃花源”。它必须植根于学校现实这块土壤上,也就是说,提出的目标必须注意可行性。
(3)阶段性。目标应有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依靠阶段目标的推进而实现。所以,给教师提出学校今后几年的总体目标时,还应提出分阶段目标,使教师领略到实现目标的欣喜之情,更加有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奋斗目标之中去。
2情感激励
教学管理者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交心谈心;要关心教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其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要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尊重教师,爱惜人才,使教师从领导的尊重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从而更加发愤图强;要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相信教师,用人不疑,大胆使用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某些有缺点的教师,量其才,用其能,扬其长,避其短,使全体教师都觉得在领导的信任下工作起来再累也甘心,从而起到“士为知已者死”的积极效应。通过管理者的细致工作和人文关怀,使教师与学校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3奖励激励
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手段。任何一名管理者都会在工作中对自己的下属进行奖赏。可以说,这不会有例外。然而,是不是运用了奖赏就能起到奖赏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首先,应建立一套奖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我们除表彰优秀教师外,还可以分别设立优质教学奖、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奖、教学竞赛奖等单项奖励。
其次,表扬要注意分寸,我们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好事的时候,一定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拔高、溢美之词信口而出。这样对受表扬者和其他教师都没有好处,只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赞扬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再次,多注意在非正式场合的赞赏。赞赏某一位教师,不一定都要在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利用与别人谈论工作或者闲聊的时候,如果涉及哪一位教师,他有某方面的优点或特长,我们就可适时进行赞许,尽管这不是在会议上进行表扬,但教师会同样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当他从别人那里知道领导对自己进行赞许时,他或许会觉得这更能反映领导对自己的看法。
4表率激励
要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就需要管理者带领教师队伍励精图治,并身先士卒,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带头做到,决不能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切切实实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行动来塑造出“富于寻常之中,而立于天地之间”之形象。让教师从领导身上得到教育,从领导身上看到力量,从领导身上受到鼓舞。领导的表率作用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甘愿奉献。作为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加强马列主义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革命信念,增强革命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学校。
第二,要勇于吃苦。各级管理者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与教师们一道,卧薪尝胆,吃苦耐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唯如此,管理中才会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权利不用而显,威信不树而立。
第三,要精通业务。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做到博学多才,精通教学,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听课评课,与教师一道探讨教法,并能在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水平。在“内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面前,教师对教学工作会更加精益求精。
5职称激励
职称评定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的,是影响着教师的切身利益的一个因素。运用职称激励教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其一,抓考评,求实效,力争公正合理。尽管有关部门对职称评定有规定,但作为学校来说,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职称评定实施细则,并通过教师反复酝酿讨论得到认可,以便深入人心。实施细则应充分体现透明度,考核项目尽可能采取量化评定,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严格按照标准,认真抓好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业绩的考评与记载。
其二,重能力,看业绩,打破论资排辈。就目前职称情况看,往往偏重这样两点:一是学历是否达标;二是年限是否达到。我们说学历、年限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以能力与业绩论“英雄”。讲文凭而不惟文凭,讲年限而不惟年限,对那些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我们为什么要对其因文凭不够而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对那些做出了突出成绩的教师,我们为什么要以年限未达到而让其“坐以待毙”?显然,这只会扼杀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不利于人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陋习,敢于不拘一格,大胆选聘人才。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那就是职称评定之后怎样促使教师继续努力,不安于现状,不高枕无忧。现在有些教师一旦获得高级职称以后,就存在着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情绪,觉得无须再努力了。对此,我们还应采取措施,激励这些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再立新功。
6校风激励
所谓校风,是指一所学校共同具有的稳固的作风。它不是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也不是出现于一个短暂的时间中,而是经过长期努力,逐渐形成的群体行为作风。良好的校风,能构成一种优化育人的环境,使每一个成员在无形中受到熏陶。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建设好校风,通过良好的校风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励教师严谨治教,教书育人,让他们感到有紧迫感,不可懈怠,必须把工作搞好。
激励的方法很多,在此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仅从六个方面的正激励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而发挥激励效应,既讲求方法措施,又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而且在对教师管理的实践中,也不妨适当结合负激励措施,以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2]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对学生实施情感诱导,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效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合理地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达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热爱数学教师,热爱数学课堂。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农村中学教育相对滞后等原因,现在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数学能力更差,大多中学生对数学产生惧怕、消极心理甚至是讨厌数学。其突出表现是:对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性,有抵触情绪;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睡觉;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厌学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个瓶颈,解决学生厌学心理刻不容缓。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拙见,供同仁们参考。
施之以爱,让学生对数学老师充满爱与热情
实施情感教学,发挥教育功能,关键是一个“爱”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的老大,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注重教学情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老师充满着爱与亲情。
1、目光——让数学课堂亮起来
目光是一种无声语言,教师把激励、赏识的目光带进数学课堂并投向每一位学生,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感到被信任与尊重,就会激起幸福的情绪,萌动强劲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这种情感义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从而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是最长久的。恰当适时地用目光来组织教学,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
2、语言——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采用启发诱导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发掘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积极性。并适时运用鼓励、表扬、赞许、肯定的语言来激励起学生自信、自觉、自强的信心。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的批评指正,是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爱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要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让他们从情感上认同接纳自己,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与教师的对立情绪,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