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第1张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理解散文的优美,学习使用比喻句。

 2、启发儿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事物,练习使用比喻。

 3、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活动准备:

 1、配乐磁带,录音机。

 2、可利用散步或外出参观、春游的机会,引导儿童观察春季的景色和特征。

 活动建议:

 1、让儿童欣赏配乐散文一遍。

 2、启发儿童谈谈自己对比喻句的感觉。

 3、教师带上相应的头饰,一边表演一边朗诵散文,引导儿童注意倾听散文里是怎样说绿色的书。

 4、引导儿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想象。

 5、让每位儿童选择相应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自己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

 6、玩“找朋友”游戏:用文字配上相应的彩图找出相关的量词:一()树、一()叶等。

 附散文:

 一棵棵树,是一本本书。

 一片片叶,是书上的一页页纸。

 小鸟读书,叽叽喳喳,争个不停;星星读书,睁大眼睛,忽闪忽闪;露珠读书,扑进书里,滚来滚去……

 绿色的书,香香的,开满了鲜花。绿色的书,甜甜的,结满了果儿。

 难怪大家这么喜欢读绿色的书。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围绕诗歌内容,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究自然界奥妙的愿望。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小风车;幼儿自带可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气筒等;幼儿已认识过空气。

  活动过程

 1小实验:风是怎样产生的。

 ①幼儿用手在脸旁扇动,产生风,从而知道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②利用小风车的转动,让幼儿了解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就越大,反之风就越小。

 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如用扇子扇,压打气筒。

 ④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

 2户外观察。

 ①指导幼儿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水的变化,并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学习用诗歌的语句描述出来,如彩球说:“当我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那是风在吹过。”

 ②鼓励幼儿回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风来时引起的变化画出来,教师要布置一个“风来的时候”小画展。

 层次三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抒情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诗歌内容,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

 2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诗歌共有几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结构相同,句子的数量也相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然后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4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①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②请一二名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正确仿编。③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④请部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

 (建议: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幼儿水平做适当调整,如可看图仿编,也可三人联合仿编)

  评析:

 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观察画面,再聆听诗歌朗诵,使幼儿对诗歌内容和画面有了基本的认识。讨论、配乐朗诵、诗歌表演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又帮助幼儿理解了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符号以及它们的涵义,避免了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同时,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幼儿学习作品后,安排一系列有关风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作者笔下的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将文学作品内容加以整合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完成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

 前两层次的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三层次再重点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就使得幼儿的仿编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

 纵观整个活动,目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网络性,体现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要求。每一层次的目标既是前一层次的延续,又是后一层次的前奏,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铺设了阶梯。

 附诗歌: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动物开店的故事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

 2、愿意较大胆地表达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知识经验;

 2、多媒体课件、操作板、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乌龟找朋友。

 小乌龟上山坡(歌唱活动)

 “小乌龟想到山坡的另一边找朋友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朋友都是谁?出发吧!”

 二、小动物开商店。

 1、开店了。

 “在这么多的商店中,你认识哪些呢?”(幼儿说说)

 2、三家店。

 “小动物开的店多吗?在这么多店里啊,有几家店的生意特别特别的好,我们一起看一看。”(ppt)

 “这些店你们认识吗?都是些什么店啊?”(幼儿回答)

 “这三家店是谁开的呢?我把三家店的主人请出来。”(出示三个小动物ppt)

 “这三个小动物用给自己的本领开了花店、气球店、书包店。可是谁开了花店?谁开了气球店?谁开了书包店呢?请你们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下,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说一说。”

 ——花店

 “为什么大象开了花店呢?”(幼儿)

 :说的真对呀,因为大象的鼻子能吸水,长长地鼻子吸满水就想莲蓬头一样,哗哗地给花儿浇水,真方便。

 ——书包店

 “气球店、书包店谁会是店的主人呢?”

 :袋鼠的肚子上有一个大大的育儿袋,这个袋子可以装上许许多多的书。袋鼠呀就可以走到哪卖到哪,它用自己这个大本领开了一家移动书包店。(教师扮演袋鼠)

 ——气球店。

 :河马的力气特别的大,嘴巴也特别的大,吹气球这样的工作需要力气力量大的人,所以河马它最适合。

 ·导盲犬

 “在这么多家店里,还有一家的生意也特别的好。这家店不仅小动物喜欢,而且人也特别的喜欢。哎,这家店的主人是谁呢?”(小狗ppt)

 “这只小狗到底开了一家怎么样的店让小动物和人们都这么喜欢呢?让我们走进去看一看。”

 :这只小狗是一只导盲犬,是专门帮助盲人,看不见的人。这么有爱心的小狗,它就开了一家爱心服务店,专门帮助有需要的小动物和人。(ppt)

 三、小乌龟开店。

 1、讲故事。

 2、小乌龟开店(幼儿猜想)。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猜想、讲述红帽子的多种用途。

 2、乐意帮助朋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红色的鸟窝》、故事。

 2、蜂、蝴蝶、鼹鼠、猫、兔、山雀头饰、红帽子

  活动实施:

 1、提问引出话题。

 教师:如果你有一件心爱的玩具,大家都喜欢,想借来玩一玩,你会怎么办?

 2、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有一个叫丹丹的小朋友她有一顶漂亮的红帽子,但别人向她借的时候,她会怎么不能做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

 (1)倾听故事。

 教师:哪些动物向丹丹借了红帽子?他们用红帽子来干什么?

 (2)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教师:蜜蜂和蝴蝶用红帽子干什么?

 鼹鼠用红帽子干什么?

 猫用红帽子干什么?

 兔子用红帽子干什么?

 山雀用红帽子干什么?

 丹丹将帽子借给别人,心情怎样?为什么?

 3、表演故事。

 (1)自愿结伴,分配角色,选择头饰。

 (2)合作表演故事。

 4、创编故事。

 教师:还有谁会向丹丹借红帽子?他们用红帽子来干什么?

 (1)四人一组想一想、编一编,讲一讲。

 (2)每组选一个代表将编好的故事讲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爱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散文,感受散文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了解春雨和某些植物的特征。

 3学习散文的抒情性语言。学习词汇:落、淋、洒、滴、万紫千红。

 活动准备:

 1准备表现散文内容的,以及有背景音乐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

 2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季花草树木的色彩和形态。

 指导要点:

 1教师边指图边配乐示范朗诵,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2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帮幼儿理解作品的层次。

 3结合作品学习动词"落""淋""洒""滴",知道动词的丰富多样性。

 4让幼儿静心欣赏一遍配乐朗诵后,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听了这散文,我好像看到了……我学到了动词……学到了句子……5引导幼儿用色彩画出绿色的草地、柳树、红色的桃花、杏花,**的油菜花、蒲公英。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同伴讨论,用流利的语言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了解狮子和老鼠鲜明的个性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感受故事形象美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懂得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画面定格于老鼠出现6秒时)提问:画面中有谁?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看图导入活动)二、课件辅助,讲述故事,采用关键中断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画面定格在狮子被老鼠弄醒了19秒),提问;狮子心情怎样?它会怎样做?怎样说?狮子会吃了他吗?为什么?如果狮子吃掉了老鼠,会发生什么事情?

 2、(画面定格在老鼠感激狮子放走了它40秒)狮子真的把老鼠放了,老鼠心里会怎样?狮子相信老鼠会报答他吗?为什么?你们认为老鼠能为狮子做些什么?

 3、(画面定格在狮子被网在网里46)提问:狮子被网住了,怎么办?谁能来帮助他?

 4(画面定格在老鼠出现,说要救狮子60s)老鼠会怎老样救狮子?(引导幼儿想办法)5。狮子得救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1分18秒三、完整讲述故事,深刻理解、体验作品的形象。

 提问:狮子得救了,狮子怎样说的?

 狮子为什么谢谢老鼠?

 当时狮子为什么要放掉老鼠?

 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

 四、引导幼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将外在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提问:你们帮助过别人吗?

 你们被别人帮助过么?

 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心情怎样?

 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要怎样做?

 五谈话结束活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当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向小老鼠一样主动帮助他。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2.狮子从轻视老鼠到被老鼠所救,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轻视别人。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儿童的心理充满了许多好奇的想象,尤其是对天上飞行的小鸟更是有无尽的羡慕和渴望。我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主题。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表述自已看到的画面。

 2、培养幼儿在班级同学面前大胆表达的能力,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倾听其他幼儿的表达,并做出自已的评价。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一段自然界鸟儿飞翔的视频和一段人类利用各种工具在天空中飞翔的视频。

 2、 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图画纸。

 3、 准备一些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1、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小鸟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吧!

 2、教师播放一段各种鸟飞行的视频,3、让孩子们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自已的感受。在每个孩子表达时,教师及时鼓励其他孩子及时进行了评价,勇敢的表达自已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幼儿们对小鸟飞翔的羡慕。)

 二、小朋友们你们羡慕小鸟在天上自由飞翔吗?

 1、教师引出讨论话题:小朋友吗,假如给你一对能使你飞翔的翅膀你想做什么?

 (1) 孩子们先自由说,可以前后桌说,同桌说,和自已的小伙伴说。

 (2) 想说的小朋友站起来把自已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 请大家评一评他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呀。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要部分,重点是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评一评,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意识。在孩子们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给每个孩子表达的信心,并采用发小红花的方式,进行鼓励。)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三、大家说的可真好,有了小鸟一样的翅膀真让人幸福,那你能把你想象的景象用画笔画出来吗?

 1、指导幼儿根据自已的想象画一幅画。

 2、展示绘画作品,并请小朋友描述自已作品所表达的故事。

 3、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

 四、大家都羡慕小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相信我们每个孩子也都喜欢小鸟,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鸟,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呀?(此环节是本课的延伸部分,意在加强幼儿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五、我们人类虽然没有和小鸟一样的翅膀,但我们也借助于人类的聪明才智飞上了天空。播放人类利用飞机,宇宙飞船等工具在天空和太空飞翔的视频。

幼儿期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周围人或事物的影响。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控制力,是我们应该正视并重视的问题,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区别“发泄情绪”和“表达情绪”,“压抑情绪”和“表现情绪”的不同;给他们自由发泄的空间,或是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培养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掌握用语言和表情表达情绪的能力。 一、理解、倾听,帮助幼儿化解不稳定情绪。我们要经常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幼儿通过向老师倾诉,能化解他们不稳定的情绪,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幼儿的感受,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去阻碍幼儿的情绪表达。当我们发现幼儿情绪冲动时,对幼儿的过激行为要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责怪,为幼儿创设一个理解、支持、信任的良好心理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幼儿把某些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幼儿往往会因为老师的理解和信赖,在情绪上变得更有自制力,也能自觉减弱或消除可能要发泄的消极情绪。例如:我班的贝贝是一位经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的幼儿,在班上时时听到小朋友对贝贝发出不满之声,每当听到有人告贝贝的状,我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询问他:“你怎么了,能和老师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通过我对他的询问、观察,发现贝贝原来是个情绪很容易激动的幼儿,他只会用攻击性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所以总是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推人、骂人、揪女宝宝的辫子等等。于是我在一日生活中总是耐心和他交谈,倾听他的心声,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同时教给他正确的交往方法,当他有小小的进步时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他从我的鼓励中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与理解,在这以后的日子里,贝贝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骂人、打人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二、帮助、引导,让幼儿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让幼儿不要用破坏性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引导他们采取被允许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去表达或发泄情绪。我们不仅要让幼儿学习认识各种情绪特征及体验其后果,还要教给幼儿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言语方式,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消极的情绪表达出来,老师将是他们最好的听众;有一次毛毛被爸爸打了,她就画了一只大大的、红红的手,嘴里还嘟哝着:“爸爸今天打我了!”可见绘画也是幼儿情感表达的方式;运动也是一种调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如打球、扔沙包、玩水、唱歌、跳舞等,这些运动也同样会使幼儿表达或发泄其情绪,运动之后孩子会显得格外轻松愉悦,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哭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永久有用的方式,当幼儿悲伤时让他好好地哭一场。以前我任教大班时,有个孩子叫欣然,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次父母回家和她团聚了几天又要走了。欣然眼泪汪汪地来上学,我没有过多地干涉她的情感,只是将她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听她静静地哭泣。因为我知道这时的欣然最希望得到老师的安慰和支持,需要老师紧紧的拥抱和抚摸,我让她尽情释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等她哭完之后,我温柔地告诉她:“欣然,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有老师的爱围绕着欣然,她一直生活得很快乐;我们还可以为幼儿设置情绪角,供幼儿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给幼儿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幼儿有自己的发泄空间,这对培养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极大的帮助。 三、实践、体验,让幼儿在自我训练中学习控制情绪。我们在制定一日活动计划时要做到动静交替,强弱搭配,室内室外相结合,安排丰富的活动内容,使幼儿的情绪在快乐的生活中得到满足。鼓励并指导幼儿从游戏活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学习自制。游戏的趣味性能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和规则的要求。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行为中的诸多不便,甚至体验到任意发泄自己情绪会遭到同伴的排斥,从而通过自我调适,慢慢学习控制情绪。同时,幼儿得到的情绪控制的乐趣(如融洽的同伴关系)也会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情绪控制产生激励作用。设计专门的情感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情绪控制的训练。让幼儿实际面对这些情境作出恰当的反应,获得真实有效的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情绪控制。例如:健康活动《我的心情》,通过让幼儿体验伤心、难过、害怕等情绪,使幼儿知道并学习用合适的方式调节这些情绪。 最后,我们在培养、训练幼儿情绪自控能力的同时也要了解到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执教者、主导者,更是示范者,在培养幼儿情绪自控的同时,我们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幼儿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幼儿才能保持情绪愉快,做事充满信心,与周围人建立更融洽、更和谐的关系,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可见,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学前期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幼儿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为主,而本园以融入绘本元素进行情感教育为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情感教育的实施之后还应该有教育评价,以此来衡量情感教育的成果效率。

   一、情感教育评价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幼儿情感教育评价,因此,我们不得不弄清楚以下两个概念,什么是幼儿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教育评价。

   幼儿是在这里是指学龄前的儿童,特指3~6岁在幼儿园学习的儿童。关于情感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在本研究中,幼儿情感教育是指对3~6岁在园儿童进行的情感教育活动,其中包括自我情绪领域和社会能力领域,自我情绪领域是指对情绪的认知,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乐意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社会能力领域主要是指能够发展亲社会行为,具有自信心、同情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在研究中,幼儿情感教育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指对3~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干预,使其能够认识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并且拥有自信心、同情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什么是情感教育评价,对于评价的概念界定内容较多,笔者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借助相关的标准对客体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教育评价是指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其特点主要有:

   1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有一定程序和系统活动过程。

   2教育评价以一定教育目标或一定教育价值观为依据。

   3教育评价以对评价对象的功能、状态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核心。

   4教育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为手段。

   5教育评价最终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评价对象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决策服务。

   因此情感教育评价可定义为以情感教育目的为依据,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果进行判断,以其来判断教育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能够不断完善,提高情感教育质量。

   二、进行情感教育评价的意义

   为什么是要进行情感教育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进行情感教育评价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在实施情感教育研究之前,我们制定了相应了情感教育目标,预设了情感教育的实施活动,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情感教育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时,便有了方向。

   (二)诊断作用,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幼儿达到某种发展目标,在情感教育活动中也不例外,为了达到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该如何判断是否达到教育目的,便需要评价标准来完成这个检测过程,评价能够诊断我们的情感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鉴别作用,通过对幼儿是否达到情感教育目标的判断,我们可以判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有效,这就使得评价有了鉴别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鉴别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我们情感教育的质量。

   三、如何进行情感教育评价

   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作为一种人的心理机制,一般状态中,我们是很难去进行判断的,所以在幼儿情感教育评价制定中,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不能仅仅靠教师的观察,或者直觉来进行判断评价,而是应该多方面综合评价。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制定情感教育评价。

   (一)来自父母家人的评价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具有良好的情绪表现,建立自信心,富有同情心,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以及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合作。因此评价不能仅仅靠在学校。作为教育者,可以根据实施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发放给家长,请家长给予客观的评价。以大班年龄段的学会自信为例。教育目的是建立幼儿的自信心,了解做自己是最好的。教育者可以在该主题活动结束后设计一份评价表。

   通过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来归纳总结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但是家长的评价不能作为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唯一指标,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来自教师的评价

   作为教师,也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之一,教师的评价也是对幼儿情感发展情况的重要评价指标。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对幼儿的情感发展进行评价,首先是借助评价工具来对幼儿进行评价,就如上面的评价表格,来判断幼儿是否达到教育目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跟踪观察日志,情感的发展最终会表现在行为上,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特别是对一部分情感发展有困难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建立相应的个案观察,通过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幼儿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

   (三)来自自我的评价

   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在情感教育评价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对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来自于家长和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特别是大班幼儿,自我评价的建立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该领域发展情况,还能够激励幼儿朝着我们所预期的发展目标前进,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主题活动中,我们应该根据主题内容,设置幼儿自我评价内容,以幼儿自我评价的方式来判断该主题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如何检测我们所进行的情感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教学内容是否科学,不能从单一的方向进行判断,应该分别从家长、教师、幼儿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加客观地对我们的情感教育效果做出判断,以期能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情感教育成果效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前言: 看到小宝宝们会数数是家长们最开心的事情,但是有的小朋友不管怎么教都不会数,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孩子们尽快的学会数数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数数亲子游戏吧!

  活动目标:

 1、学习1~5的点数,感知4、5的实际意义。

 2、发展幼儿观察、感知和思维能力,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操作材料、黑板

  活动过程:

 一、猜老鼠

 1、(遮蔽、露出尾巴)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小动物的尾巴,这个尾巴怎么样?可能是什么动物的尾巴?

 2、(露出鼻子和嘴巴)他的嘴巴尖尖的还会叫呢!吱吱~他是谁?

 关注:幼儿能否通过相关信息猜出老鼠

 小结:这是一只小老鼠,他有圆圆的耳朵,亮亮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和一条长长的尾巴。

 过度:这是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它很喜欢玩纸头。如果你们有了手工纸你会做什么呢?

 小老鼠可不会用剪刀,他会怎么玩纸头呢?(幼儿想象)

 小结:聪明的小老鼠用它的嘴巴当小剪刀,他会咬出什么东西来呢?

 二、阅读观察

 ◆数字1

 1、小老鼠开始啃纸头啦(嘎吱嘎吱)他啃除了什么呀?

 2、用你的小手做做“1”。一只小老鼠,啃出了数字“1”

 关注:幼儿能否跟随老师做相应动作

 ◆数字2

 1、声音引来了别的小老鼠,现在有几只小老鼠?

 2、两只小老鼠可以用数自几来表示?2在那里?用小手点点看

 3、如果不看数字,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是两只老鼠?

 小结:2只小老鼠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咬出了数字2

 ◆数字3

 1、现在啃出几啦?数字3是几只老鼠咬出来的?

 2、哪里有3只老鼠?(我只看到了两条尾巴,第三只老鼠在那里?)谁来数一数?

 关注:幼儿对的观察能力

 小结:第三只老鼠躲到3的后面去啦,有时候,这些聪明的小老鼠会和我们做迷藏,他们会躲起来,除了数尾巴,我们还要看得更仔细。

 ◆数字4

 1、接下来,小老鼠会啃出数字几啦?(幼儿推测)请你听一听有有几只小老鼠(声音)

 2、数一数,是不是有4只小老鼠?你是怎么数知道有四只小老鼠的?

 3、数字4在哪里?他和其他的数字一样吗?他像什么?(红旗)

 小结:像面红旗444,我们在来数一数,数一个我们就学小老鼠,叫一声

 关注: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情况。

 ◆数字5

 1、这次聪明的小老鼠把数字放在了中间,请你数一数,现在有几只老鼠?

 关注:幼儿点数的顺序

 小结:数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左往右数,数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楚一个一个点着数

 2、他们肯出了数字几?请你们来叫叫看。

 3、5又像什么?(幼儿想象)

 三、操作验证

 1、聪明的小老鼠咬出了数字……请你也来帮助小老鼠找到他的数字朋友

 关注:幼儿点数的情况。

 四、延伸

 1、还有许多的小老鼠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再去找一找,数一数好吗。

  总结 :教会小宝宝们数数有许多种的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呆板的让孩子单纯的数数,若是我们能够将孩子们数数融合到一些的数数小游戏当中,那么对于开发宝宝的智力很有帮助,并且也有利于宝宝尽快的学会数数!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冷暖色,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感知色彩的冷暖,尝试并喜欢运用冷暖色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班中开展幼儿绘画色彩日记的活动,幼儿有通过绘画表达心情的经验。

 2、物质准备:冷、暖色调人物画像欣赏画各一幅;刚煮熟的鸡蛋、冰块一盒,分别放在两个摸箱里;水粉颜色、水粉笔、水粉纸、砂纸、油画棒、彩色泥。

  活动重点

 感知色彩的冷暖,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冷暖色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过程

 1玩“勇敢者”的游戏,感受事物的温度有冷暖。

 (1)出示摸箱,激发幼儿做“勇敢者”参加游戏的愿望。

 (2)以儿歌的形式轮流请幼儿上前摸一摸,并说说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3)请全体幼儿轮流摸一摸两样东西,感受物体的冷暖不同。

 2、感受事物的冷暖色彩不同。

 (1)感受事物的冷色。

 ①你刚才摸到冰块时是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还有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感觉?

 ②哪些颜色会让你有这种冷冷的感觉?为什么?

 ③请你从彩色卡纸中挑出这些颜色,贴在白板的雪人标志下。

 (2)感受事物的暖色。

 ①你刚才摸到热鸡蛋时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还有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感觉?

 ②哪些颜色会让你有这种暖暖的、热热的感觉?为什么?

 ③请你从彩色卡纸中挑出这些颜色,贴在白板的太阳标志下。

 (3)小结冷暖色名称。

 ①这些看起来会有暖暖的、热热的感觉的颜色就是暖色。

 ②这些看起来会有冷冷的、凉凉的感觉的颜色就是冷色。

 3、欣赏冷、暖色人物画像。

 (1)颜色不但能表达我们的感受,还能表现我们不同的心情,看看画家是怎么表现的。

 (2)这两幅画中的色彩一样吗?哪幅是冷色的?哪幅是暖色的?画中人物的心情一样吗?

 (3)分别介绍两幅画的创作背景,介绍画家为什么要使用冷色(暖色)。

 4、绘画心情故事。

 (1)你有让你一看到就感到温暖的人吗?你有让你感到温暖的事吗?你有感到不舒服,或者觉得冷冷的事情吗?

 (2)你想把它画下来,和大家分享吗?请你也像画家一样使用暖暖的颜色或者冷冷的颜色,把你的心情故事画下来。

 (3)介绍三组材料及使用方法。

 第一组使用水粉颜色进行创作,第二组使用油画棒在砂纸上进行创作,第三组使用彩泥进行创作。

 (4)幼儿自选材料组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欣赏我们的色彩故事。

 (1)从冷暖色调的故事中各挑选2~3幅,请幼儿进行讲述。

 看看这幅画是冷色的还是暖色的?听听小画家的故事吧!

 (2)不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心情,老师祝愿小朋友们每天都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参加区美术课题组的学习与研究活动,使我更加关注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关注幼儿内心活动的状况及发展。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彩色心情和色彩日记的活动,幼儿每天将自己的心情进行记录,“我今天是红色心情”、“我今天是绿色好心情”……同时他们也关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时还会相互问一问:“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颜色的?”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有了关注心情的意识,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并能大胆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发现幼儿无论是哪种心情故事,绘画色彩都是鲜艳的、丰富的,不太会用颜色表达不同的心情。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认识感受冷暖色、体会冷暖色与心情关系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并尝试使用冷暖色表达不同的心情,在丰富的画面中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变化。

 活动分三个层次来体验冷暖的不同。首先是摸到的冷与暖,通过摸箱让幼儿从触觉上感受到冷暖不同的物体;其次是看到的冷与暖,将冷暖与不同的色彩进行联想;再次是将冷暖与不同的心情相联系,通过欣赏不同的名画、听画家的故事,来感受冷暖不同的心情。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逐步体验也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我看到妈妈会让我感到温暖。”“我看到国旗会让我感到温暖。”“我躺在床上抱着小熊看着星星我觉得温暖。”……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让我感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温情,并且运用温暖的色彩表达了出来。同时,我也感到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有着一些不那么开心的事情:没有朋友了,害怕学游泳,做了恶梦……孩子们也表达着令他们不快乐的情绪。而帮助他们学会表达,从而舒缓不快乐的心情,也是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通过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提高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技能,学会了多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欣赏孔雀开屏的外形和羽毛图案,体验孔雀的外形美。

 2.能用细密的线条及美丽的图案大胆表现孔雀的羽毛,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制版和拓印活动。

 3.与同伴合作使用工具材料,注意保持共用材料的干净和整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孔雀尾羽的局部

 2 教师所绘版画范画2幅(一幅没画羽毛、一幅画羽毛)、示范画羽毛的视频

 3 白纸、KT板、抹布、铅笔、颜料(稍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孔雀,对孔雀的外形和羽毛图案有所了解

 1.教师出示孔雀尾羽的局部,提问:今天,老师捡到了一根漂亮的羽毛,也不知是哪只鸟掉的,小朋友,你能帮我想想这是谁的羽毛吗?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孔雀的羽毛?(引导幼儿观察羽毛的图案)这根羽毛上除了美丽的图案,还有美丽的羽毛,这些羽毛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羽毛的细密)

 2.出示孔雀,欣赏孔雀的外形美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孔雀的羽毛呢?(出示整张孔雀)

 看,这只孔雀真美呀!他为了吸引母孔雀,把他最美的一面都展示出来了,小朋友你觉得它哪里最漂亮?

 3.出示范画,学用线条和图案来表现羽毛

 师:老师太喜欢这只美丽的孔雀了,所以我帮他画了两幅画像,看!(出示范画)你觉得孔雀会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画怎样的羽毛才好看?(细细的、密密的)教师出示视频示范如何画细密的羽毛。

 二、幼儿制版、拓印

 1.鼓励幼儿作画,交代作画要求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给美丽的孔雀画画像?一起动手试试吧。先用铅笔在KT板上刻画孔雀,在画孔雀羽毛时,一定要轻轻的、细细的。制好版后,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使用刷子和颜料进行上色,注意刷色时朝同一个方向刷,不能来回涂抹,否则孔雀的羽毛就印不出来了。

 2.幼儿制版、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览评价

 师:你觉得哪只孔雀最美,为什么?

 小百科:孔雀(英文名称:Peafowls):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不断更新: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二、活动准备: 木偶,图示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二)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这是一排木偶,这里有小狗,小兔子,小乌龟……

 师这是小狗,它的左边是什么

 2、出示木偶(正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师:现在小朋友来看下小狗的左边是什么呀。

 3、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师:当失误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观察并判断

 师:这是一幅有很多事物的图,他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是相反的。

 2、几个幼儿排成一排,与他们面对面的其他幼儿判断其左右的幼儿是谁。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报纸条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用彩纸设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2、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活动重点:用报纸制作固定成鱼的外形难点:用彩纸装饰鱼儿活动准备:

 1、欣赏过“美丽的鱼”,对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鱼”范例,半成品“五彩鱼”(缺少鱼眼睛)范例。

 3、报纸、彩纸若干,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五彩鱼”范例,提问: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出这样一条五彩鱼(引导幼儿说出用报纸搓成纸条卷成鱼的外形,用彩纸装饰鱼的眼睛、身体、鱼鳍、鱼尾等。)

  二、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制作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制作鱼身的方法。

 教师:我用一张报纸卷卷卷,卷成一根粗棍子,再拧拧拧,拧成一条纸绳子,最后我将绳子两头交叉粘贴,看看变成了什么

 教师:鱼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们可以用彩纸剪成粗细、花纹不同的纸条进行装饰,可以朝不同方向贴。

 2、教师拿出范例讲解装饰鱼的方法。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彩纸剪成三角形、圆形或方形等,既可以作为鱼身上的花纹,又可以作为鱼鳍或用来装饰鱼尾。

  三、难点讨论

 1、教师出示半成品“五彩鱼”,提问:这条鱼少了什么(眼睛。)鱼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师用手指穿过“鱼”的头部并提问:鱼的头部是镂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3、教师小结:鱼眼睛的粘贴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细纸条粘在鱼形轮廓上,横贴、竖贴都可以,再把鱼眼睛贴在纸条上;也可以在剪鱼眼睛时两边各留出一段纸条,然后将它们直接贴在鱼头上。还有其他方法,你们等会儿可以试试。

  四、幼儿制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卷报纸时一定要卷紧;卷成鱼的形状后,尾巴处用双面胶固定;鱼身上的`花纹可以自己设计,颜色可多一些;鱼鳍、鱼尾也要装饰。

 2、幼儿操作。

 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们的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幼儿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鱼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时,教师重复演示一些操作步骤,以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巡回指导时,教师留意幼儿设计花纹的独特想法,鼓励他们把想法表现出来,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固定鱼眼睛。)

  五、欣赏、交流

 1、教师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鱼用线串起来,错落有致地挂在活动室的背景墙上。

 2、师幼集中欣赏、交流。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人为我们大家服务。

 2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3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4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父母、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多媒体课件。

 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蚂蚁,引出故事《口渴的蚂蚁》。

 问题:①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

 ④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

 2师小结:小蚂蚁心中有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我们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去帮助别人。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幼儿园里都得到了谁的帮助?

 2教师出示清洁工。

 问题:①她们是谁?在干什么?

 ②如果没有她们,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3出示交通警察。

 问题:①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4师小结: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安全畅通也非常辛苦,我们大家都要感谢他们,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该送给他们什么礼物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感谢呢?

 三、示范、讲解做贺卡的方法

 1师:有的小朋友说啊,可以做贺卡送给他们,那我们今天就来做贺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已经做好了几张贺卡,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2教师操作,把几张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更好看的像灯笼一样的贺卡了!

 3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待会你们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也可以做不样的,我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较能干,可以做出不一样的?

 4幼儿制作贺卡,教师巡视。

 5展示作品,你想送给谁?说一句感恩的话。

 四、播放音乐《感恩的心》,一起做动作,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童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运用简洁、明快的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丽的秋景图。这幅秋景图正好契合的幼儿的心理,不仅能使幼儿结合生活引发无尽的联想,同时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体验秋天的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丰富词汇:分外好看、黄澄澄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

  活动准备

 秋天美景:花园、田园、果园和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用优美如诗的语言导入。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酸酸甜甜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金黄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就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美丽的秋天》。

 2尝试描述秋天,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兴趣。

 (1)提问:你们见到的秋天是怎样的谁能用好听的句子说一说

 (2)老师也很喜欢秋天的美景,我都把它拍下来了,你们想看吗

 3逐一播放花园、果园、田园的。

 (1)提问:你们能用好听的词句形容这些景物吗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景物都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吗

 4教师朗读散文诗“美丽的秋天”,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提问: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散文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多种教学方式朗读散文诗,比如:播放优美的音乐,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熟悉和理解。

 5游戏

 幼儿带上秋天景物的头饰,让“景物”找自己的家(花园、果园、田园)。

 6自然结束活动。

 老师:你们喜欢秋天的美景吗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到外面欣赏这美丽的秋景吧!

一般来说,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化的美术操作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感知与体验

感知是指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媒介材料的质地及各种性质、要素所造成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造成的意味及符号含义的感受。体验是指引导幼儿通过视、听、触、动觉及言语等多通道方式与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获得内在体验,吸收和拓展相关经验,积累视觉语言和符号的过程。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可以是适合幼儿欣赏的大师的经典作品,也可以是童趣十足的优秀幼儿作品;可以是可视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是相应的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可以是课堂上组织的通过、幻灯、影片等手段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知活动,也可以是幼儿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或对经验的回忆和体验。

总之,感知与体验的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丰富表象经验,以便将其中的艺术语言、符号吸收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甚至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动中。

第二环节: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环节主要是对美术操作技法或各种工具材料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探究与尝试。这一环节通过让幼儿尝试错误,在自我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美术技法或操作材料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探索与发现阶段是幼儿初步尝试与操作材料接触,引发幼儿产生创作意图和愿望,并将自己的意图逐步明朗和实现的过程,这对幼儿以后的创作与表现兴趣及动力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从无目的的操作转向有目的操作,逐渐明确操作意图。如,当幼儿在随意玩泥时,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你在做什么”“你想用它来做什么东西?”“你想不想用泥来变魔术?”等等,让幼儿逐渐意识到可以用泥做出某样东西。当幼儿产生了创作意图后,教师还要适当地指导和帮助。避免幼儿产生挫败感。另外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制作的形象方面要外轮廓简单局部细化。

第三环节:创作与表现

艺术活动是幼儿情感表达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幼儿在逻辑思维、言语表达能力受限的情况下,艺术表现就成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幼儿在对大量艺术作品的感知与体验以及艺术材料特性、相关操作技法等认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创作与表现环节,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创作和表现环节又可以分为艺术构思与设计、操作与装饰两个阶段。

在艺术构思与设计阶段,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创作者先有创作的素材然后根据素材再考虑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创作;二是创作者根据已有的材料或物体形状联想出可以创作表现的具体形象。后者在民间传统工艺品创作中比较常见,如根雕。由于幼儿直觉思维的特点,后一种情况在其操作中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幼儿在玩油泥的过程中,看到团出的球形会说在“做元宵”,看到搓出的长条就说出“做面条”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思维的可变性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由于受思维方式的制约,他们设计不像成人的设计有设计图,却与民间艺人有相似之处,即不存在独立的设计步骤,构思与设计融为一体,甚至构思、设计与制作三者合而为一。

接下来幼儿进入操作阶段,是借助操作材料将头脑中已有的构思与设计进行可视化的过程。在操作阶段,幼儿对美术操作技法或各种工具材料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否则构思再好也无法实现,从而影响到幼儿操作活动的效果。装饰是创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一般可以通过涂色、添加背景或细节刻画等方式进行,一是为了作品的完整性,二是为了作品更加美观。

第四环节:欣赏与评议

欣赏与评议环节是幼儿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如绘画张贴或手工作品摆设的地点,以便幼儿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为欣赏做好准备。传统的评价多是由教师选择和一一出示儿童的作品进行点评,这是一种以成人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我们强调评议应以幼儿的自我介绍及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2、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实施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敏感性。幼儿美术欣赏内容广泛、丰富,不仅包括经典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和建筑艺术,还包括工艺美术作品,以及各种优秀的民间美术品和儿童作品。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艺术素质全面培养的要求,美术欣赏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一般每次可以20到25分钟,而且欣赏活动可以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有操作经验,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环节与实施要点

一般来说,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化的幼儿园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主要可以包括整体感受、形式分析、再次整体感受、心理回忆与构思、创作与表现等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

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

这一步主要组织幼儿围绕作品进行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这时教师应把幼儿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可能地进行直接的描述。这时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欣赏,然后,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在马蒂斯《忧愁的国王》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一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了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好好看!’’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形状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末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初的、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

第二环节:要素识别与形式关系分析

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画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画面形式意味的习惯和能力。所谓要素识别,就是指引幼儿发现和识别作品中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形式关系分析,则是指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统一、变化等形式美的特征。

在要素识别环节,教师可以以“你看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幼儿一开始可能会主要偏重于从描绘具体事物或点、线、形、色等要素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如《忧愁的国王》中幼儿看到了青蛙、老鼠、树叶、人的手、眼睛、小提琴、小婴儿、大石头等很多种事物。说明幼儿的想象非常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但这还只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在讨论中,幼儿还提到“线条”,红、黄、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造型艺术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幼儿把握的。

形式关系分析环节也就是进一步探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美学意味。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涵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幼儿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幼儿在欣赏《忧愁的国王》时,不仅谈到了作品中的树叶形和**,还发现了树叶的枯黄,特别是树叶被表现成飘零、无力、下降的样式,与伤心、难过等负面情绪的联系。

在实际的欣赏活动中,要素识别与形式关系分析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幼儿在识别要素的同时,往往就伴随着各种对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关系的感受。

第三环节:再次整体感受,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这是又一次的整体感受,它建立在幼儿对作品的各种要素及其美学意味的深切感受和讨论之上,它与第一印象相比,应该是更深刻和更到位的。这一步一般会涉及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解释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创作者个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含义等。也可以通过给作品命名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命名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幼儿对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总的感觉,而考虑起名字的理由则能帮助他们整理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这里既有直觉的、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的、逻辑的东西。

第四环节:心理回忆与构思

让幼儿对已欣赏的作品进行心理回忆和对自己将要创作的东西进行讨论、构思,这是承上启下的必要一环。它既是一次欣赏活动的结束,也是创作活动的开始。心理回忆可以采取让幼儿闭上眼睛回忆已欣赏过了的视觉意象的方法,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构思时则可以将心理意象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使幼儿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铺垫。

第五环节:创作与表现

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是纯欣赏,也可以在欣赏后安排幼儿进行创作,这要根据具体的欣赏内容而定。但欣赏后的创作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稍有不同,它既尊重幼儿的意愿,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度,也鼓励幼儿把欣赏的经验结合进来。或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或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作品所表现、传达的情感等。如欣赏《忧愁的国王》后,幼儿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快乐婆婆或伤心婆婆所讲述的故事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0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