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歌词什么意思

阳关三叠歌词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一:阳关三叠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

@作词:(唐)王维

作曲:赵咏山

演唱:殷秀梅

渭城朝雨徘岢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霜夜与霜晨

遄行 遄行

长途越渡关津

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 历苦辛

历历苦辛宜自珍

宜自珍

渭城朝雨徘岢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复相辅仁

感怀 感怀

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

谁相因 谁相因

谁可相因日驰神

日驰神

旨酒 旨酒

未饮心已先醉

载驰S 载驰S

何日言旋轩辚

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 寸衷难泯

无穷的伤感

尺素申 尺素申

尺素频申如相亲

如相亲

噫 如今一别

两地相思人梦频

鸿雁来宾

问题二:阳关三叠歌词 《阳关三叠》歌词

《阳春堂琴谱》:

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徘岢尽?蜕崆嗲嗔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渭城朝雨徘岢尽?蜕崆嗲嗔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渭城朝雨徘岢尽?蜕崆嗲嗔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叹商与参。寄予丝桐。对景那禁伤情。盼征旌。盼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殷。情最殷。情意最殷。奚忍分。奚忍分。

从令别后。两地相思万种。有谁告陈。

(此版本《阳关》为凄凉调)

《风宣玄品》: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须忆重还当遂志,莫因此别便伤神,前程万里鲲鹏运。名位三台雕鹗伸。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渭水自潺。祖饯临岐一晌间。执手笑谈辞故旧。转头重叠是云山。牵衣更把瑶琴束。折柳休将玉液闲。分携不独长亭别。曲栏杆外是阳关。

渭城微雨洒青莎。客路无尘景物多。念我邀朋同一饯。劝君须尽酒三螺。忽闻绿柳鸣鹦鹉。又见苍松卦薜萝。行色匆匆留不住。回头不忍意如何。

渭城微雨洗青山。柳绿花红万物鲜。翠袖唉留行客住。青莎柔衬醉人眠。离情默默重斟酒。话别匆匆暂歇鞭。可惜何戡诚意切。不分重叠唱阳关。

渭城晓霁碧天晴。弱柳垂青花绽红。道义养充方静定。功名引惹又西东。举头渭水陈情处。执手阳关话别中。饯酒劝君须饮尽。离忧何苦即忡忡。

晓雨初情出渭城。同临渭水送君行。菱花琐碎荷花整。草穗高低麦穗平。美景鲜妍宽眼界。新诗奇巧快心情。劝君酒到休停手。唱彻阳关几断声。

新情晓出渭城西。花柳争妍鸟乱啼。酌酒慢留临路马。停鞭遥听叫村鸡。丈夫志欲功名遂。君子心期道德齐。聚散往来今古有。阳关回首莫凄凄。莫凄凄。

西出阳关屡送行。渭滨渭水几浑清。秋天云外闻征雁。春日林间听巧莺。曰交曰朋皆老去。或卿或相半凋零。故人为友何戡在。又与殷勤唱渭城。

阳关三叠唱无休。一句离歌一度愁。南去北来无了期。离思嬴得恨悠悠。

《西峰重修琴谱》:

渭城朝雨徘岢尽?蜕崆嗲嗔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最深。不忍分。情最深。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挑行里的那沙头。酒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渭城朝雨徘岢尽?蜕崆嗲嗔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伤情。伤情。送我。送我故人。送故人。送故人。送别。送到长亭。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切转深。不忍分。不忍分。送别。送别。终送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琴学入门》: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S,载驰S。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

问题三:阳关三叠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深沉的惜别之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古琴歌曲。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评价

清《钦定词谱・卷一・阳关曲》: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译文: 按:这也是七言绝句,唐朝人送行的歌诗,所谓“三叠”,不是演唱方法。苏轼论述“三叠歌法”说:“旧传阳关三叠,然而今天的演唱者,只是把每句再叠而已。若是就整首而言,则又是四叠,这都不对。如果每句唱三遍来对应三叠的说法,则杂乱且不合节奏。我在密州时,文勋长官到密州公干,他说得到了古本的《阳关曲》,声调宛转凄断,和先前常听到的不同。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这才知道古本的‘三叠’是这样的。到了我在黄州的时候,一次读到白居易的《对酒诗五首》中有‘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并注明: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用这个来检验。如果第一句再叠的话,则这一句是第五声,现在是第四声,那么就可以确定第一句不叠了。” 查阅元代的《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 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和苏轼的论述吻合,一起附录在此。

原诗已饱含深沉>>

问题四:阳关三叠 歌词 阳关三叠

作词:(唐)王维 作曲:赵咏山

演唱:殷秀梅

清和节当春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霜夜与霜晨

湍行

湍行

长途越渡关津

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

历苦辛

历历苦辛宜自珍

宜自珍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

泪滴沾巾

无复相辅仁

感怀

感怀

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

谁相因

谁相因

谁可相因

日驰神

日驰神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草遍如茵

旨酒

旨酒

未饮心先已醇

载驰

载驰

何日言旋辚

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

寸衷难泯

无穷的伤悲

楚天湘水隔远滨

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

尺素申

尺素频申如相亲

如相亲

噫 从今一别

两地相思入梦频

闻雁来宾

musicbaidu/song/481956

问题五:《阳关三叠》歌词的译文 清和的时节正值初春。

渭城朝雨徘岢 一场朝雨使渭城的空气变得湿润。

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雨把客舍的屋瓦和路边的垂柳清洗的颜色分明。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再干一杯香醇的美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然等你西出阳关以外,就再也见不到知心的朋友了。

霜夜与霜晨 一路要经历霜雨的苦楚。

遄行、遄行 跋涉啊!奔波呀!

长途越度关津 长途行进一站又一站。

惆怅役此身 身心充满惆怅。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 经历离别的痛苦与艰辛。

宜自珍、宜自珍。 一定要珍重自己的身体啊!

第二叠

渭城朝雨徘岢 一场朝雨使渭城的空气变得湿润。

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雨把客舍的屋瓦和路边的垂柳清洗的颜色分明。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再干一杯香醇的美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然等你西出阳关以外,就再也见不到知心的朋友了。

依依顾恋不忍离 依依不舍难以分离。

泪滴沾襟 泪水浸湿了衣襟。

无复相辅仁 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好朋友了!

感怀、感怀 伤感啊!怀念呀!

思君十二时辰 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

商参各一垠 但是天涯海角各自一方无法相见。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怎么办?谁又能改变这种局面呢?

日驰神、日驰神 只落得每天心往神驰、寄物愁思。

第三叠

渭城朝雨徘岢 一场朝雨使渭城的空气变得湿润。

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雨把客舍的屋瓦和路边的垂柳清洗的颜色分明。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再干一杯香醇的美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然等你西出阳关以外,就再也见不到知心的朋友了。

芳草遍如茵锭 清香的小草象席毡一样铺满野外。

旨酒、旨酒 美酒啊!干杯呀!

未饮心已先醇 还没有喝,心却已经先醉。

载驰S、载驰S 装载好的马车即将奔驰上路。

何日言旋轩辚 不知哪一天你才能驾车回来。

能酌几多巡 >>

问题六:阳关三叠的歌词 《阳关三叠》琴歌歌词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丹饮心先已醇。载驰S,载驰S,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问题七:古曲阳关三叠的三叠是什么意思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三叠

问题八:阳关三叠怎么解释 阳关三叠 又名《阳关曲》、《谓诚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这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流似。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 ,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如:“思君十二时辰”、“鸿雁来宾”等,加强了惜别的感觉。 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都不相同。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 ,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和“历苦辛”等处都多次反复,情意真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

问题九:《阳关三叠》中“三叠”是什么意思 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有《送元二使安西》诗,歌词明白如话但又情意深长,当时便广被传唱。因首句“渭城朝雨徘岢尽保又称为《渭城曲》。因最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称《阳关曲》。后被谱为琴曲,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琴曲《阳关三叠》,因将原诗重复并发展为三段而得名。

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吧。

原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如下:

渭城清晨的一场如酥小雨,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像我这样的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情谊,以及对远行者的关爱和体贴)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供参考。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代的大曲歌词多采用五、七言绝句或截取律诗四句,以反复咏唱的叠唱方法,尽情发挥诗中意趣。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大文学家苏轼就曾经说过他听过两种不同曲谱的演奏。但是此曲在元代以前的乐谱已经无存了。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收有《阳关三叠》琴曲谱,为所见最早的谱本,但与唐代乐谱是否有关,难以考证。

  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行,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4]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有《送元二使安西》诗,歌词明白如话但又情意深长,当时便广被传唱。因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又称为《渭城曲》。因最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称《阳关曲》。后被谱为琴曲,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琴曲《阳关三叠》,因将原诗重复并发展为三段而得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1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