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咏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与苏轼同登进士。曾巩在文学上主要以散文知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他的文章非常有名,而诗才常被人忽视。曾巩的诗做得也很好,其七绝清新简练,有王安石的风致。

这首诗写柳絮趁着东风,到处飞扬,铺天盖地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抓住了柳絮的特色,使之性格化,借以讽刺那种得志便猖狂的现象。

作者借助歌颂美好的事物而抒发内心的情感独白,说明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久远的报员情怀!值得诗人颂扬的不仅仅是特定的事物,而且借助一些景物向世人传达出非凡的志向和爱国爱家爱人的深厚的情有独钟!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2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