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个怎样的城市

温州是个怎样的城市,第1张

温州,浙江省地级市,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温州人在外做生意多,华侨也多,让温州人的潮流和消费走在国内前列,起码不输绝大多数二线城市,温州人总体上也非常大方爽快,个人感觉这方面感受比浙北好太多。

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温州的生活成本。而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也导致城市规划留下不少遗憾。城市化不足,也导致温州周边城镇分散、杂乱,农民出身的中老年人很多素质蛮差。

温州山水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丝毫不输一些国内知名景区,周末去周边游山玩水非常惬意。但是,温州没能把旅游打造好,外地人基本不知道,旅游配套与管理也有所欠缺。

温州也保留了一部分古城,仔细逛很有意思,但保护地并不好,没有修缮,显得有些破败。

总体上,温州人、温州社会都很不错,但温州城市没能跟上温州人和温州社会的发展,是一大遗憾。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翁垟镇地团村南宅组(今乐清市长林社区殿后村)。

南怀瑾6岁开蒙;7岁时还吃奶;11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乐清第一小学上学,他不爱吃饭,小病不断。一次,南怀瑾和邻居孩子吵架,互骂脏话,父亲一气之下,把他推进门前小河沟里。

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他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他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他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之后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1936年,他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

1943年,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焕仙闭关期满,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他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这以后,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一次,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又成了他的妻子,婚后的南怀瑾因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

国民党从舟山撤退时,占用了义礼行公司的船,他血本无归,一夜之间负债累累。两女两子先后出生了,他不得不栖身于基隆海滨一个陋巷里,挤在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的小屋里。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他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他常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少人购买。[2]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他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多名是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

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3]

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

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

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4] 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5]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邀来主持了禅学讲座。此次活动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由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他还将自己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并且“南禅七日”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6] 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7]

2006年,南怀瑾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消息。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太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以上内容摘自。

气候是温和的,冬天是不下雪的,夏天是经常刮台风的。

人情是很贵的,伴娘是有一桌的,酒席是要提前一年定的。

房价是不跌的,嫁人是要趁年轻的,老婆是娶不起的。

搬家要选吉时的,鞭炮要打很响的。

年轻夫妻家里很少开火的,饭摊生意很火的。拜年中华搭五粮液的,年前都会涨价的,礼品回收生意很好的。

酒是要劝的,买单是要抢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朋友多是可以挈挈篮子的。

电视频道是不多的,百晓是讲新闻的。

招工广告是很多的,工人是很难找的,人人都想自己当老板的。

川菜是流行的,餐馆是遍地的,吃饭要预定的,晚了没位置的。

雨伞是海螺的,降火吃左金丸的,买药认蔡利济的。

书吧是开不久的,看书的人不多的,演出要赠票的,掏钱基本很少的。

孩子是三医出生的,月里姆是要预定的。

名校争着往里挤的,大学拼命往外考的。

车牌是不要4的,房子是不住13层的,电话号码里的8是多多益善的。

男人是要扎台型的,面子是看很大的,皮鞋佬是很有钱的。

媛子儿很爱美的,化妆品销量节节高的。

老娘客是无敌的,上街是穿睡衣的,讲话是像吵架的。乞丐满街都是的,写字磕头会卖艺的,唱歌还会假唱的。 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温州人讲普通话的。

小巷信河街找的,鼓楼是卖毛线的,书画淘沧河巷的。

瓦市巷很多好吃的,散讲要选松台山的,跳舞在广场上的。

绿化是不怎么的,楼间距是很窄的,自家客厅又是很大的。

装机有数码城,建材有装饰城,百货在小商品城,生活便利还有当家人。

马路是不宽的,大灯是基本不关的。宝马是满城跑的,悍马还是不少的。

堵车是经常的,停车会被乱收费的,管理也管不了的。

开车经常乱调头的,轿车都怕出租车的,出租车敌不过巴士的。

机场没有国家拨款的,上机要靠自己走的,铁路也是自己建的。

温州商会遍布全球的,温州人开过世界大会的。 酒店是自己入住的,宾馆是打双扣的,扑克是打敦煌的(敦煌牌扑克)。

游戏打茶苑的,**看0577的,现在出了通吃的,打牌还说温州话的。

羽毛球场地很难打的,元旦要跑马拉松的。

腐败要去江滨路的,情调选塑门街的。

有钱去华侨的,工薪逛时代的,省钱走走纱帽河的,没钱只能去洞里头的。

咖啡是喝券的,咖啡厅有炒螺蛳的,酒吧会卖水煮的,拉芳舍开到了西藏的。快餐还有多美丽的。

柿子是东皋的,板栗是荆州的,海鲜是炎亭的,四季柚是马站的,半山腰还长荔枝的,番薯枣是茗岙的,春天还能看油菜花的。

平阳有黄牛骨的,鲨鱼宴要去蒲岐吃的。

雁荡是有四个的,农家乐是无数的。

牛奶是一鸣的,啤酒是双鹿的,西点是桂香村的。

冰淇淋难忘九山湖的,香烟抽中华的,白酒是五粮液的。

鸭舌吃初旭的,熏鸡买腾桥的,松糕是矮人的,鱼丸是强能的,双炊糕是李大同的,酱油肉是自己晒的。

海鲜暴好吃的,麦饼是永嘉的。

杨梅是茶山的,王老吉是很火的,洋酒掺着饮料喝的。 Twins是森马的,周杰伦是邦威的,蔡依林是高邦的。

西服是很多品牌的,打火机是走向世界的。

电器城是乐清的,汽摩配是瑞安的,永嘉很多皮鞋厂的,发廊是遍天下的。

模式这儿创建的(温州模式),经商这里第一人的(温州人是领取全国个体工商执照第一人),

反倾销敢打官司的,品牌武林门烧出来的,生意人是满世界跑的,炒房团这里出发的。

(乐清)细文刻纸是被总理夸过的,黄杨木雕要看乐清人刻的,木活字是瑞安的,藏书在玉海楼的。

梅雨潭是朱自清夸的。

国学要看南怀瑾的。

刘基当了宰相的,谢灵运创了山水诗的,《琵琶记》是高明写的,王十朋是乐清的,王羲之是当过太守的,叶适创了事功学的。

苏步青是温一中的,曾联松(国旗设计者)在瑞安中学的,永嘉出了郑九万的,毛陈冰感动了全中国的。

小说读琦君的,汤唯跟着李安的,周韵是姜文的,香港有个曹众的,李慧珍也不输声音的。

黄豆豆是玩舞蹈的,夏煊泽是打羽毛球的,不能落了朱启南的。

富豪榜上温州人很多的,黄伟是最有钱的(2007年福布斯富豪榜,黄伟以275亿美元身家列温州富人之首)。

廊桥看泰顺的,最高峰在白云尖的,好水找楠溪江的,夜景看雁荡山的,海岛是南麂的,雾凇要看四海山的。

文成有红枫古道的,壶穴要看铜铃山的。

三垟湿地能坐画舫的,泽雅古代是造纸的,现在还能漂流的。

露营要去渔寮沙滩的。灵霓海堤连着洞头的,海霞的故乡在那里的

  南怀瑾是当代国学大师。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三十多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人物生平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翁垟镇地团村南宅组(今乐清市长林社区殿后村)。

  南怀瑾6岁开蒙;7岁时还吃奶;11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乐清第一小学上学,他不爱吃饭,小病不断。一次,南怀瑾和邻居孩子吵架,互骂脏话,父亲一气之下,把他推进门前小河沟里。

  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他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他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他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之后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1936年,他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

  1943年,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焕仙闭关期满,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他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这以后,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一次,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又成了他的妻子,婚后的南怀瑾因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

  国民党从舟山撤退时,占用了义礼行公司的船,他血本无归,一夜之间负债累累。两女两子先后出生了,他不得不栖身于基隆海滨一个陋巷里,挤在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的小屋里。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他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他常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少人购买。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人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他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多名是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

  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

  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

  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

  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邀来主持了禅学讲座。此次活动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由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他还将自己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并且“南禅七日”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

  2006年,南怀瑾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消息。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讲学参禅设帐收徒

  辗转赴台,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古籍经典,同时担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一些撤退去台的国民党高官,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及杨管北等人都前来执经问道。

  去台初期,南在台北设立"十万禅林台北道场",成立"东西精华协会",另在新竹县设"十万禅林峨嵋道场",教导众生打禅。后来他在台北、北投、汐止、高雄等地多次举行禅七法会,杨管北、周宣德、叶曼、张尚德等名流均曾参与,主要功课是禁语、打坐、参禅、行香。

  倡导复兴中华文化

  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他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在台港两地往来阐述传统文化。后来,他又在台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为两岸贡献

  1998年,南怀瑾在香港定居不久后,当年在成都军校的老同事、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副主席贾亦斌突然找上门来,几个月后又介绍中央对台工作负责人杨斯德与他接上关系。南怀瑾在两岸政治圈中人脉广泛,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且能与台湾最高***对话,被选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分,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

  建议书内容如下:

  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问题,适逢汪道涵先生、杨斯德先生、许鸣真先生等与苏志诚先生等,先后在此相遇,广泛畅谈讨论。鄙人所提基本原则三条认为:双方即应迅速呈报最高领导批示认可,俾各委派代表详商实施办法。如蒙双方最高领导采纳,在近期内应请双方指定相应专人商谈,以期具体。如未蒙批示认可,此议作罢。基本三原则三条:1.和平共济,祥化宿怨;2.同心合作,发展经济。3.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48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