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小区分类管控措施
1、对连续3日以上无新增阳性感染者的小区居民,分时错峰在小区内流动;连续5日以上无新增阳性感染者的小区居民,每户每日一人外出;连续7日无新增阳性感染者的小区居民,严格落实“一扫三查”后方可有序流动,严禁非本小区人员进入。
2、针对中高风险区域,严格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执行管控措施。高风险区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落实“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
3、针对涉疫小区,对阳性感染者所在单元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管控措施。
4、针对阳性感染者迅速转运救治,对阳性感染者的共同居住者及共同工作人员及时转运集中隔离,对流调判定的、风险传播可控的其他人员实行3天居家临时管控。
5、高中风险区严格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规定的频次开展核酸检测。
6、涉疫小区管控单元实行“3天2检”,小区内其他单元按照常态化核酸检测规定实施。
7、“无疫小区”按照常态化核酸检测规定实施。
8、对非涉疫小区居民确需跨县区流动的,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在小区与单位间“点对点”往返;对离兰人员,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前往目的地,严防疫情外溢。
兰州解封最新通知
甘肃疫情最新消息
2020年即将过去,我们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大团圆的热闹气氛,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失去往日的安宁,多少人为了阻止疫情的传播,都被隔离在家,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期盼相聚的日子里,却无法相拥,分开的是距离,拉近的是彼此之间的心,我们隔离的是病毒,相互之间的爱永远都不会隔离。
2020年即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即将成为回忆,将烦恼抛弃,让快乐继续,愿你演好自己的人生戏,让美好的明天变成不会落幕的喜剧。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烦恼是过去的,快乐是现在的,辉煌是将来的,忧愁变成了昨天,开心只属于今天,幸福将陪伴明天,隔离是短暂的,相聚是永恒的,友情是永远的,祝愿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的美好幸福安康。
人活着其实不容易,既要经历风雨,又要品尝辛酸苦辣,大风大浪闯过,大悲大喜受过,有失去的,也有得到的,有付出的也有回报的,无论怎么疼痛我们都要承受,无论怎么苦怎么累,我们都得要坚持。
纪委抗击肺炎疫情《条例》在线学习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x市纪委监委《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业务学习的通知》要求,以及我委的学习安排,我在参加防疫工作之外,认真学习了xxx纪检监察信息的业务学习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的总则部分和《中国***问责条例》的前十三条。精读细学后,深受启发。心得主要有:
《纪律处分条例》对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步调一致发挥着重要任用。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纪律部队”,一定要用好这一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上当示范、作表率,做《条例》的虔诚学习者、合格的宣讲者、积极的践行者,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坚决贯彻稳中求进基本工作方针,在接续奋斗、实践锤炼中担当尽责。
修订《条例》本身就再次宣示了中央反腐败斗争不会变风转向的顽强意志和坚定决心,营造出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的浓厚氛围,体现了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的鲜明导向,是对全党一次生动的纪律教育,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要心怀畏惧,行有所止。作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新《条例》,一定要有强烈的底线思维,旗帜鲜明地激浊扬清、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守住不可逾越的红线,决不能在纪律规矩上放纵自己。
首先要树立“基线”,把自律意识树起来。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
其次要明晰“底线”,把纪律挺起来。要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第三要亮出“红线”,把纪律执行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只有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有效保护党员干部不犯错或少犯错。
《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条例贯彻党章,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要传导责任,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学习体会
疫情防控监督检查期间,按照区纪委监委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通过手机平台学习了组织部同志们提供的业务学习专题版学习内容,本周主要学习了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内容虽以前学过,但在这特殊时刻,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学习,感慨也更多。
一、纪律保证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
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们都舍家抛业的冲在一线,值守的值守、消杀的消杀,但在监督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单位及个人存在侥幸心理,对区委的部署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这就需要通过问责来倒逼主体责任的充分发挥,学好纪律处分条例就能在问责主体和问责情形上游刃有余。这次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村设置的卡口晚上无人值守,对于此问题,是只追究值班人员责任,还是要追究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这个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纪律处分条例,并精准的进行运用,充分考虑效果,对推动工作的效果,建议相关部门对村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提醒谈话的处理,以督促此村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并严格落实区委相关部署要求。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定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纪律处分条例更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在不断学习条例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变得更加清晰,只有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工作按照区委及区纪委监委的要求去做,不搞变通、不走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工作中更要踏实,不做巧官,不搞眼前花,扎扎实实的把工作做好。
下一步按照安排,继续学习条例,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不断提升自己的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学习心得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因此,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对于《条例》应当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始终保持***员的本色,始终牢记***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领会《条例》主要内容,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现将本次新《条例》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条例》的学习有着深刻而重大的意义。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时代性,具有针对性。标志着我们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党的章程,纯洁党的组织,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教育党员遵纪守法,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为我们共同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自觉学习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条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二是《条例》学习要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对于《条例》的学习不应当是孤立的、片面的,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学习《条例》的同时应当联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
三是党员干部应该以《条例》为戒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心存侥幸放松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一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不足之处,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时刻牢记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时刻以条例中的规定不断提醒自己,从内心深处敬畏党纪国法,始终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视其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以法之严、纪之肃敲打思想和灵魂,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为营造和保持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党员中的模范。
四是应将《条例》认真学习贯彻,强化监督检查。《条例》的学习固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重要的是将其精神彻底贯彻。“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践行贯彻《条例》精神,不仅仅要加强学习,还要有合理高效的监督机制与其配套作为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章,全面贯彻党内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始终保持***员的先进性,坚持做一名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纪检监察干部。
党员学习抗击肺炎疫情心得体会:致敬抗疫一线的勇士们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心得体会5篇2020学习彭银华医生感人事迹心得体会5篇精选学习李兰娟先进人物事迹心得感想党支部书记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2020党员观看《国家监察》学习收获感想5篇2020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0篇精选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14名优秀记者,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风采和责任担当。那你知道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1
历时3年,17名记者,跑53个小区,写61个版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再次走向全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今年继续举办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6月23日14:30,巡讲活动将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最近3年,大河报记者团队接力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8年的系列追踪报道,获得中宣部表扬和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网络直播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将代表河南媒体同仁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讲述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据了解,记者杨书贞去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层层选拔跻身“全国30强”,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杨书贞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北京、石家庄、太原、商丘、新乡、洛阳等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先后走进新华社、北京大学等单位,与宣传文化部门、当地党政机关、高校师生分享《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河南新闻工作者努力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河南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2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1996年。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18年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2007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 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问责政府现场直击”见报后,在全省激起强烈反响。被问责的陈县长此后被调任巿环保局局长。不少人戏称我“一篇报道挑落了一个县长”。3年后,“不打不成交”的陈局长在接受本报回访时这样说道,“问责的具体日期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他更发自内心地说,发展经济一定不能给当地留下污染的烂摊子。这样的转变,何尝不是对新闻价值的最好肯定
直面热点,直击痛点。回望近20年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因为她,可以说是我历经磨难才得来的。
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怀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赶到江浦的江滩上去采访,乡间小道,一路颠簸,采访结束,我发现自己流血了……而这一次失去孩子,带来此后多次怀孕不顺,成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准备再次怀孕,医生却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因上次流产损伤严重,可能怀不上了”,顷刻间如五雷轰顶,短短几天,我的双鬓竟然长出了白发!
意外的是,在悲伤焦灼中,我却怀上了。然而,快七个月时,这个让我满怀期待的孩子忽然早产了,我哭着请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最终孩子仍离我而去……
两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怀孕失败。
那些年,领导同事都劝我多注意休息,但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却让我不愿懈怠:我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挤出时间看中医,天天喝苦涩的中药,常常背着医院代煎的药包去出差……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8年,距离我第一次流产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个月为代价,才换来了这个心肝宝贝。
孩子出生的刹那,我发誓一定要将全部心力扑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儿出生6年来,我6次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荣誉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儿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女儿惊喜地扑上来,“妈妈,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
此爱绵绵,此憾千千。虽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儿还是给了我最好的回报。此刻,我的脑中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的女儿,看到床的另一头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过来悄悄哄我:“妈妈,我不跟你睡一头,其实是怕爸爸脚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3
行车加走路4个小时,来到广西目前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看一线干部群众如何战天斗地;翻越崇山峻岭,追寻“自治区优秀***员”黄景教的足迹;走访毛南族的村村寨寨,与毛南族群众分享整族脱贫的喜悦……6月8-14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一批采访团记者,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上林县,俯下身子,做 脱贫攻坚 故事的倾听者、记录者、参与者,用图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
“脚力”锤炼没有终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前往的第一个贫困村,是大化雅龙乡胜利村。通村三级路在大山间盘旋环绕,一个个“回头弯”让人心惊胆战。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记者们采访和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故事——新闻特写《一个极度贫困村的前世今生》、通讯《养殖肉牛扶贫 让群众“牛”起来》等稿件,将胜利村的脱贫故事和变化娓娓道来。
在现场,记者们看到,为了不影响旧房改造进度,当地政府请人将建材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运过塌方点,再通过三轮摩托运进屯里。弄豪屯老蒙的梦想被记者们用各种新闻语言“讲”成了故事——老蒙是弄豪屯贫困户,他的梦想就是既能住上新房,又能让十几年前耗时数年才建起的石头房也留下来。板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诉求,从资金、人力、物力上全面扶助他们建起了新房;同时从留住乡愁出发,保留了如今还结实的石头房子。老蒙终于圆了安居梦。
好眼力发现好故事。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4年多,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记者如何避免眼力“疲劳”发现好新闻采访团记者紧扣中央和自治区的最新精神,紧盯活动宣传重点,挖出了一个个好角度,写出了一篇篇好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环江和毛南族成近期报道的热点。在按既定路线采访的同时,采访团记者主动将目光对准正在建设的贵南高铁,从高铁建设促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角度,采写出了一个个好故事——下南乡的谭晓琼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广东务工,就到家门口的贵南高铁项目五号合拌站应聘,经过技术培训后,她成为一名搅拌机操作员,学得一门过硬的技术;川山镇东山村一片120亩荒地,由于高铁施工便道的修建成了黄金宝地,村民们将其开发成扶贫产业园,种上旱藕、毛竹等,拓宽了增收路子。
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养蜂产业已屡有报道,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广西日报记者将三个产业“串”起来看,敏锐地发现三个产业都有完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写成了角度新颖的采访手记——《利益联结好 产业快步跑》。
好脑力写出新高度。7天行程下来,广西日报记者农芝深受教育。在都安的深度贫困村,“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不屈精神让她惊叹;在环江,贫困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牛羊养殖、种桑养蚕等产业,让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人民群众是时代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农芝深有感触。年轻记者张安然,以前对脱贫的理解,就是让贫困群众变得有钱。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她结合所见所闻,不断感悟思考,对脱贫有了新认识:脱贫不仅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贫困群众变得更自信更勤劳,精神上的“富裕”与钱包里的“富裕”都一样重要,她以“青年记者一线行VLOG”的形式,采写了《储存希望的一个个水柜,“长”在大化深山里》《记者“桃花源”里失联3个小时,被一只“致富牛”扯住了……》等生动的报道。
好笔力让故事更精彩。全团记者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舟车劳顿,用群众的视角和语言,写出一篇篇鲜活的、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佳作。《家有读书郎 贫穷不会长》,讲述都安下坳镇高王村残疾家庭蒙炳周坚持让3个孩子读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故事;《“四两”拨“千斤”》用民间俗语为标题,形象阐述了粤桂两省区协作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所产生的强大引领示范作用……
6月14日,在上林县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分拣、包装鸡蛋外运。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巧干。此行采访,记者们所行之处,见证和感受着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勠力斩穷根的决心和勇气,坚信广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指日可待。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 观后感 心得4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10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10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武警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平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回族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10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观后感心得5
我觉得从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把新闻实事求是的报道出来。从节目的十个优秀记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她们在分享她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们的眼里都放着光,她们都很深情。我在想,她们在调查在采访这个故事的时
候,她们应该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们都参与了其中,她们都引起了共鸣,她们都被感动了,因此她们才能说出来感动更多的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西藏电视台的记者泽仁拉姆,她在去采访的途中险些遇难,险些为了新闻事业而牺牲,由此我能看出记者对采访的态度和信
念,我也能领会到一个好记者所该有的担当。其次,比较触动我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记者,她提到了“融媒体”,是的!我们这个时代所需
要的人才就是这种全媒体型的人才,可发掘新闻线索,可联系,可采访,可编写,可报道,可录像……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全媒体人才。我对习近平所说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养全媒体的全方位的新闻人才!而作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新闻生产的一系列知识,多思考,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脑子能想,手能写,肩能扛,脚能走。最后,我们要做人民的记者,用平实的语言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深入老百姓,参与到老百姓之中,与老百姓引起共鸣,最后我们始终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