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关于鸟的诗句的意向

陶渊明关于鸟的诗句的意向,第1张

1陶渊明飞鸟意象

试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 辽宁电大 张素华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的东晋刘宋易代之际,素有“田园诗人”之称。

他的大部分诗作往往都运用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在他吟咏的如“飞鸟”、“青松”、“孤云”、“秋菊”等自然景物中常常寄寓特殊的含义,使之都不再作为简单的物象进入诗歌,而成为蕴含诗人意绪、心态的意象,从而组合成特殊的诗歌意象系统。其中“飞鸟”这一形象又有别于其他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是主体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

“飞鸟”形象的探讨对我们研究陶渊明的历史时代背景,陶渊明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同时,对“飞鸟”形象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理解陶诗及其隐逸心态,同时也为全面探究魏晋士人心态提供一条线索。

陶渊明一生中始终贯穿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也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愤懑。对鸟的吟咏与歌颂贯穿着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全部过程,从现存的陶集中写“飞鸟”有14处,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

他笔下的“飞鸟”形象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充分展示了他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清晰完整地勾勒出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灵历程。对于这样一个“于世事也没有遗忘和冷淡”1的隐逸诗人来说,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还是与时事紧密相联系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改变,几度出仕和归隐的经历,使陶渊明的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不同时期诗歌中的“飞鸟”形象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诗人复杂情感的形象再现。

下面就从陶渊明生活的不同时期着手对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试作分析。 一、倦鸟与欢鸟——心怀两端徘徊时期 陶渊明一生中几度沉浮,几度仕隐。

他反反复复出仕为官的十三年中(29岁—41岁),始终为自己的出路,即仕与隐的问题所困扰。仕与隐的多重原因揭示了他的心理矛盾,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诗歌中留有鲜明的印迹,他以“飞鸟”这一意象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陶渊明虽然早年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但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2“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3可见他的抱负很大,希望自己将来能“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象尧舜盛世一样。

但他生不逢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极其腐败,这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统治者对分散割据的政治局面听之任之,不思进取,而朝臣们又都为个人利益谋划篡权夺位;在用人制度上,门阀制度盛行,士族阶层把握政权,压制贤能,时代风气不正,虚伪浮华之风盛行,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而陶渊明这个刚直汉子追求真率、崇尚自由,再加上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4不愿与浊世苟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这种社会和政治的腐败使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在他时仕时归的十三年政治颠簸生涯中,充满了矛盾和苦闷。当“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占据他思想上风时,他几度从政,但从政又使他感到疲倦:一方面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走,一方面又为官场的是是非非而感到“志意多所耻”5。

陶渊明生活在内忧外患、祸乱不已的年代之中,在这种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他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因此陶渊明又希望能够归隐故里,去过一种远离尘嚣的安静生活,这在他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的参军途中所作的诗中有所体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6陶渊明以鸟自喻,鸟儿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林间,飞翔于高空,那么自己也应当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过“息交以绝游”7的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是“鸟倦飞而知还”的倦鸟,“鸟倦”——“倦鸟”是被情思化、人格化了的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他以鸟代人,以鸟之迟出早归喻自己刚刚出仕又旋即归隐,表达出他立志归隐,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都要“守旧辙”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伴随着归隐之际的孤寂与苦闷、探求与无奈。 当陶渊明追求“质朴人生”,“个性自由”的思想居于上风时,他又几度归隐。

当他归隐时,田园之乐满足了他“质性自然”的个性与志趣,于是他笔下的“飞鸟”也成了“欢鸟”,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时他以欢鸟的形象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8“鸟”“欢”——“欢鸟”。在作者笔下,鸟即是我,鸟欢即是我欢,我与物相融,全然忘我,乃至无我。

在这里神游于物,又神随景迁。作者以不加雕饰的言词,冲淡洒脱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悠远宁谧,一派天籁的境界。

借欢鸟的意象抒发出自己作为倦鸟归林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就这样,想“大济于苍生”而又不愿与浊世苟合,想清。

2陶渊明诗中鸟的意想的意义

简单说就是两个,一是对早期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二是对自由隐居的向往 展开: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鸟在陶渊明诗中主要是逍遥容与,自由自在的象征。

陶渊明笔下的鸟大致有三种:自由快乐的飞鸟、受困牢笼的羁鸟、日暮还巢的归鸟。因天性淡薄自然,不喜拘役,所以诗人无疑企羡喜欢无拘无束的飞鸟:“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 其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2](《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天空是如此广阔浩瀚,无际无涯,而鸟儿只要轻轻展翅,就可以轻松地抵达任何渴望的地方,没有任何欲渡无楫,欲过无翼的烦恼,此时此际,作者的心灵必然与鸟翅一起飞翔,突破现世的坎坷和羁縻,走向无限和超越。可堪在此联想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超然远逝,扶摇万里,陶诗的气象虽然没有如此恢宏壮阔,但对自由翱翔的渴求却有所不同。

其二是受困牢笼的羁鸟意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五首》之一)鸟本来属于自然天空,即使它生活在金丝笼里,没有为食粮奔波流离的艰辛,但这又怎么可以比拟在天空中飞翔的快乐,在此我们从反面感受到了生命自由的珍贵。

陶渊明的仕宦之路不正是这种羁鸟的可怜状态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却为了生存,为了所谓虚妄的理想淹留在官场,给灵魂带上了枷锁,时时感到压抑和拘束,不由得对田园生活充满了梦想憧憬。 最后也最常见的就是归鸟的意象,隐喻了陶渊明对精神家园的留恋和皈依。

陶的《归鸟》有四首:“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鸟儿众声相鸣,或飞或栖,或远或近,无不悠然自得,快意自在,最重要的是当日暮西山之际,都会找到自己的旧巢去安然栖止,再不用担忧险恶的矰缴。明笔写鸟,实际上不过是作者神与象会,自剖心迹,表明渴望离弃红尘,高蹈世外,游心与天地自然的思绪。

写归鸟的诗句还有下面这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饮酒二十首并序》)“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岁暮和张常侍》)“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於王抚军座送客》)“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十三首?其一》)在对倦鸟知还的反复吟咏中,不难体会陶渊明对“吾庐”,也即精神田园的眷恋和热爱,煎熬漂泊的心灵就此有了依止之处,回到了柏拉图所谓灵魂的故乡,从此可以酣然入眠,无忧无虑。

一、陶渊明前期功业追求与鸟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带给他的局限,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功勋仅亚于王导,史家把陶侃与王导相提并论,比做周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的周公和召公,说:“陶士行(侃)据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导)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 又说陶侃“望隆分陕,理则宜然。”

渊明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确实也不能目陶渊明为寒门了。

考诸陶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命子》诗中,诗人首先缅怀了祖先的光辉历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又对曾祖陶侃的功业与人格高度赞美:“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踌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再如《赠长沙公》诗中,称自己的家族为“令族”,并将长沙公引为自豪,称其为“实宗之光”。

[3]诗曰:“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寒门士人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

因此,对于陶渊明的门第观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

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标,在六朝时代,这两者更强烈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

3陶渊明诗中鸟的意想的意义

简单说就是两个,一是对早期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二是对自由隐居的向往 展开: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鸟在陶渊明诗中主要是逍遥容与,自由自在的象征。

陶渊明笔下的鸟大致有三种:自由快乐的飞鸟、受困牢笼的羁鸟、日暮还巢的归鸟。因天性淡薄自然,不喜拘役,所以诗人无疑企羡喜欢无拘无束的飞鸟:“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 其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2](《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天空是如此广阔浩瀚,无际无涯,而鸟儿只要轻轻展翅,就可以轻松地抵达任何渴望的地方,没有任何欲渡无楫,欲过无翼的烦恼,此时此际,作者的心灵必然与鸟翅一起飞翔,突破现世的坎坷和羁縻,走向无限和超越。可堪在此联想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超然远逝,扶摇万里,陶诗的气象虽然没有如此恢宏壮阔,但对自由翱翔的渴求却有所不同。

其二是受困牢笼的羁鸟意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五首》之一)鸟本来属于自然天空,即使它生活在金丝笼里,没有为食粮奔波流离的艰辛,但这又怎么可以比拟在天空中飞翔的快乐,在此我们从反面感受到了生命自由的珍贵。

陶渊明的仕宦之路不正是这种羁鸟的可怜状态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却为了生存,为了所谓虚妄的理想淹留在官场,给灵魂带上了枷锁,时时感到压抑和拘束,不由得对田园生活充满了梦想憧憬。 最后也最常见的就是归鸟的意象,隐喻了陶渊明对精神家园的留恋和皈依。

陶的《归鸟》有四首:“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鸟儿众声相鸣,或飞或栖,或远或近,无不悠然自得,快意自在,最重要的是当日暮西山之际,都会找到自己的旧巢去安然栖止,再不用担忧险恶的矰缴。明笔写鸟,实际上不过是作者神与象会,自剖心迹,表明渴望离弃红尘,高蹈世外,游心与天地自然的思绪。

写归鸟的诗句还有下面这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饮酒二十首并序》)“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岁暮和张常侍》)“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於王抚军座送客》)“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在对倦鸟知还的反复吟咏中,不难体会陶渊明对“吾庐”,也即精神田园的眷恋和热爱,煎熬漂泊的心灵就此有了依止之处,回到了柏拉图所谓灵魂的故乡,从此可以酣然入眠,无忧无虑。

一、陶渊明前期功业追求与鸟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带给他的局限,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功勋仅亚于王导,史家把陶侃与王导相提并论,比做周朝夹辅王室分陕而治的周公和召公,说:“陶士行(侃)据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导)为分陕之计,江东可立。” 又说陶侃“望隆分陕,理则宜然。”

渊明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确实也不能目陶渊明为寒门了。

考诸陶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命子》诗中,诗人首先缅怀了祖先的光辉历史:“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又对曾祖陶侃的功业与人格高度赞美:“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踌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再如《赠长沙公》诗中,称自己的家族为“令族”,并将长沙公引为自豪,称其为“实宗之光”。

[3]诗曰:“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这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时代潮流。寒门士人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跻身于世族高门的行列,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计地善保家门、发扬宗族之光。

因此,对于陶渊明的门第观念,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

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标,在六朝时代,这两者更强烈地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溉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

4陶渊明飞鸟意象

试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 辽宁电大 张素华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的东晋刘宋易代之际,素有“田园诗人”之称。

他的大部分诗作往往都运用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在他吟咏的如“飞鸟”、“青松”、“孤云”、“秋菊”等自然景物中常常寄寓特殊的含义,使之都不再作为简单的物象进入诗歌,而成为蕴含诗人意绪、心态的意象,从而组合成特殊的诗歌意象系统。其中“飞鸟”这一形象又有别于其他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是主体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

“飞鸟”形象的探讨对我们研究陶渊明的历史时代背景,陶渊明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同时,对“飞鸟”形象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矛盾、复杂的思想性格,理解陶诗及其隐逸心态,同时也为全面探究魏晋士人心态提供一条线索。

陶渊明一生中始终贯穿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也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愤懑。对鸟的吟咏与歌颂贯穿着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全部过程,从现存的陶集中写“飞鸟”有14处,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

他笔下的“飞鸟”形象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充分展示了他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清晰完整地勾勒出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灵历程。对于这样一个“于世事也没有遗忘和冷淡”1的隐逸诗人来说,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还是与时事紧密相联系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改变,几度出仕和归隐的经历,使陶渊明的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不同时期诗歌中的“飞鸟”形象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诗人复杂情感的形象再现。

下面就从陶渊明生活的不同时期着手对陶渊明诗中的“飞鸟”形象试作分析。 一、倦鸟与欢鸟——心怀两端徘徊时期 陶渊明一生中几度沉浮,几度仕隐。

他反反复复出仕为官的十三年中(29岁—41岁),始终为自己的出路,即仕与隐的问题所困扰。仕与隐的多重原因揭示了他的心理矛盾,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诗歌中留有鲜明的印迹,他以“飞鸟”这一意象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陶渊明虽然早年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但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2“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3可见他的抱负很大,希望自己将来能“大济苍生”,把社会治理得象尧舜盛世一样。

但他生不逢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极其腐败,这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统治者对分散割据的政治局面听之任之,不思进取,而朝臣们又都为个人利益谋划篡权夺位;在用人制度上,门阀制度盛行,士族阶层把握政权,压制贤能,时代风气不正,虚伪浮华之风盛行,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而陶渊明这个刚直汉子追求真率、崇尚自由,再加上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4不愿与浊世苟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这种社会和政治的腐败使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在他时仕时归的十三年政治颠簸生涯中,充满了矛盾和苦闷。当“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占据他思想上风时,他几度从政,但从政又使他感到疲倦:一方面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走,一方面又为官场的是是非非而感到“志意多所耻”5。

陶渊明生活在内忧外患、祸乱不已的年代之中,在这种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子们缺少一种精神依傍,也缺少生命的保障,还何谈实现政治理想!他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存方式寻找新生活的想法。因此陶渊明又希望能够归隐故里,去过一种远离尘嚣的安静生活,这在他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刘裕的参军途中所作的诗中有所体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6陶渊明以鸟自喻,鸟儿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林间,飞翔于高空,那么自己也应当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过“息交以绝游”7的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是“鸟倦飞而知还”的倦鸟,“鸟倦”——“倦鸟”是被情思化、人格化了的意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他以鸟代人,以鸟之迟出早归喻自己刚刚出仕又旋即归隐,表达出他立志归隐,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都要“守旧辙”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伴随着归隐之际的孤寂与苦闷、探求与无奈。 当陶渊明追求“质朴人生”,“个性自由”的思想居于上风时,他又几度归隐。

当他归隐时,田园之乐满足了他“质性自然”的个性与志趣,于是他笔下的“飞鸟”也成了“欢鸟”,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时他以欢鸟的形象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8“鸟”“欢”——“欢鸟”。在作者笔下,鸟即是我,鸟欢即是我欢,我与物相融,全然忘我,乃至无我。

在这里神游于物,又神随景迁。作者以不加雕饰的言词,冲淡洒脱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悠远宁谧,一派天籁的境界。

借欢鸟的意象抒发出自己作为倦鸟归林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就这样,想“大济于苍生”而又不愿与浊世苟合,想清高自。

5陶渊明诗多写“鸟”以寄情,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一意象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潇散发露的时代。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此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实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相关,渊明及魏晋士人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表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变得尤为突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渊明的自然追求与鸟大有关联。与玄风盛行相表里的,是魏晋诗文中,鸟意象出现得比率明显增加。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说是有其深刻时代内涵的。

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周易》之《中孚》、《明夷》、《渐》、《小过》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这里的鸟大体上象喻着坚贞自守、远遁自晦的高蹈情怀。《诗经》中的鸟意象更是不胜枚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谐;“交交黄鸟,止于棘”,则暗示了不得其所的意味。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主流群体的个体自由。两种鸟的原型意象,陶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渊明思想之转变实可以以鸟意象一以贯之。

1 形容鸟儿伤悲的句子

1: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2:幸福是赤脚踏青,夏日清风,是秋日私语,是隆冬的火炉!3:鸟,是我最喜欢的动物。

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上长满了米**的羽毛,摸上去毛茸茸的。一张小嘴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歌。

4: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无耳朵的生物。

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5: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6: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无则《百舌鸟二首》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8:我家有两只小鹦鹉,它们都非常可爱。其中绿鹦鹉是。

1: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2:幸福是赤脚踏青,夏日清风,是秋日私语,是隆冬的火炉!3:鸟,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上长满了米**的羽毛,摸上去毛茸茸的。

一张小嘴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歌。4: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

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无耳朵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

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5: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6: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无则《百舌鸟二首》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8:我家有两只小鹦鹉,它们都非常可爱。

其中绿鹦鹉是我的最爱。它的身体毛茸茸的,红艳艳的嘴巴像一个弯钩,灰色的小爪子会紧紧抓住木棍。

鹦鹉吃东西可有趣啦!9: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现状的接受与肯定及由此带来的快乐!10:原来燕子是在垒窝。它们飞到水坑边,嘴里叼着一些泥,又飞回屋檐下。

只见燕子站在刚刚打底的窝前,小心翼翼地把泥放在垒过的缺口上,仔细一看,吱吱德叫几声,又飞走了。就这样,两只燕子穿梭似的一会儿飞来,一会儿飞去。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疲倦了,但是燕子毫无倦意,仍然干个不停。11: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13: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伤悲就是那两条铁轨14: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沙子渐少,一个纯粹的戈壁滩出现在根鸟的脚下,它使根鸟更加觉得世界的荒凉。

他向西走着,陪伴着他的,只有他自己单薄的影子。他让自己什么也不想,也不让自己加快步伐,始终以一种不太费劲的步伐,不快但却不停地向前。

有时,他想给自己唱支歌,但那些歌总是只有一个开头,才唱了几句,就没有再唱下去的兴致了,于是那歌声就像秋天的老草一样衰败下去。根鸟骑在马上,向西张望着。

这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尽是乱石,它们使人想到这里每逢山洪暴发时,是洪水的通道。

那时,洪水轰隆轰隆从大山深处奔来,猛烈地冲刷着石头,直把石头冲刷成圆溜溜的,没有一丝尘埃。根鸟低头一看,立即看出了当时洪水肆虐时留下的冲刷痕迹。

晚风阴阴地吹拂着根鸟,使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失魂落魄 聚精会神 小心翼翼 震耳欲聋 竭尽全力 歪歪扭扭 司空见惯15:胭脂香散。

漫卷幽帘。曾书愿与此女共人间。

16:草地不广,只有几株矮小的树,树上的叶子也不多,有的也已经黄了。然而,草永远是那么的碧,那么的绿,也为校园增添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我来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淌了下来,两眼直视天空,天很蓝,在它的衬托下,发现了一只鸟。17: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描写鸟受惊的句子 60句描写鸟受惊的句子 60句。

韦庄《台城》18:那些天鹅用粉红色的脚掌划着湖水向前游,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只白色的帆船在水中荡来荡去,又像天上的朵朵白云映在水面上。19:今天我上爷爷家去玩,爷爷给我捉了一只小鸟。

它有一身黑灰色的羽毛,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对绿豆大的小眼睛,黄黄的小嘴,细长的小腿,可爱极了。20:甜如浸蜜,让人倍感舒适,心旷神怡。

21:大雁兴奋得一路高声歌唱,低声吟哦,简直像小孩子,争抢着投入母亲怀抱。根鸟是在人们的簇拥之下走到自家的院门口的。

他把马拴在院门前的树上,推开了院门。在院门发出一阵沙哑的声音的那一刻,根鸟心中飘过一丝凄凉。

从前的院门声不是这样的。它怎么变得如此艰涩?院子里的景象,也缺乏生气。

他在院中站了片刻之后,才朝虚掩着的屋门走去。22: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23:鹦鹉长的非常逗人喜爱:一个圆圆的脑袋正“东张西望”,那黑葡萄似的水灵灵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好象在探视这是什麽地方。

弯钩似的尖嘴巴“唧唧唧唧”“唱”个不停。它一身翠绿缎子似的羽毛,像穿了一件绿衣服似的。

尾巴似一把打开了一半的小纸扇,我的小纸扇,我对它便'一见钟情'。24: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

25:芙蓉鸟睡。

2 关于写鸟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无可耐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杂树生花,草长莺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lt;声声慢>>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lt;如梦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商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凄凄鹦鹉洲

飞鸟尽,良弓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lt;无题>>

鹦鹉能言,不离于禽

3 想找一些关于鸟之诗好看又感人的句子

与你远离那繁华悲伤,我们从此告别了过往,

飞鸟张开时光翅膀,经历了无数风雨阻挡,

来到她身旁,谁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有梦的晚上。

我们追随风的方向,遥远飞行地老天荒,别彷徨。

在初遇的那地方我们曾眷恋不已梦想,

面对迷惘也不要放弃了希望, 就像是盛开的花对

阳光不变的那信仰, 天空里早已留下了永恒的神话。

在夏天的操场,静静地眺望, 在远方,连绵不断,

是回忆之间的海洋, 穿过云端,是谁的天~堂,在召唤, 她在寻访,那沉睡千年的梦想。

与你远离那繁华悲伤,我们从此告别了过往,

飞鸟张开时光翅膀,经历了无数风雨阻挡,

来到她身旁,谁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有梦的晚上,

我们追随风的方向,遥远飞行地老天荒,别彷徨。

在告别的那地方我们都无法放下悲伤,

挥一挥手留下的是美丽愿望, 就像是逆风的帆对

海浪不屈的那坚强, 天空里早已留下了永恒的神话。 在秋~天的晚上,静静地回想, 在远方,

挥去不散,是我们彼此的希望,穿过云端,

是谁的天堂,在召唤, 她在寻访,

那沉睡千年的梦想。

与你远离那繁华悲伤,我们从此告别了过往,

飞鸟张开时光翅膀,经历了无数风雨阻挡,

来到她身旁,谁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有梦的晚上。

我们追随风的方向,遥远飞行地老天荒,别彷徨。

与你远离那繁华悲伤,我们从此告别了过~往,

飞鸟张开时光翅膀,经历了无数风雨阻挡,

在我们身旁,她的目光,飞翔在那个有梦的晚上,

我们追随风的方向,遥远飞行地久天长,不返航。

4 描写鸟的诗句大全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塞下曲〉

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5 有关鸟的诗句,智谋,心情的成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感时花涧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月》1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3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盂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1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12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3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14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1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16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 17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翁森《四时读书乐》)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感到惊讶。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

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

(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暗送秋波:指女以目传情(秋波:秋水清澈明净,比喻明亮的眼睛),喻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精神沮丧,心情忧伤(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

形容交情不深。 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百爪挠心:一百只鸟兽的爪子在心里抓。喻指痛心,担心,伤心,心情不安。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不动声色:话音和表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动。

多形容冷静、镇定。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

不分你我。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露声色:思想感情不从语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停止(已:停止)。

多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

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无着落,事情不好办。 不省人事:省:知道。

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鄙视、憎恨或畏惧。

插科打诨:穿插进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表情。

痴男怨女:沉醉于情爱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苦丧着脸(苦脸:愁苦的面容)。

形容忧愁苦恼的脸部表情。 愁眉锁眼:双眉紧锁,眼皮下垂。

形容忧愁苦恼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洁鲜明,富有情趣。

楚楚动人:鲜明整洁,洒脱出众,使人觉得生动可爱(楚楚:鲜明整洁,洒脱出众的样子)。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捶胸顿足:敲打胸口,跺着双脚。形容悲伤、悔恨的情态。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

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打情骂俏:相互假意打骂,借以调情。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惭:害臊,惭愧)。 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抵足而眠:脚碰脚地睡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多愁善感:善:好(hào)经常忧愁,容易感伤。形容感情脆弱。

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恩重如山:恩情像山一样深重。 儿女情长:青年男女恋情缠绵,难分难舍。

耳鬓厮磨:鬓。

1 关于写雁的诗句

关于写雁的诗句 1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2 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

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3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4 有哪些描写雁的古诗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沈如筠(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做《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 有关雁的诗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6 两句描写雁的诗句

1《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2《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3《鸿雁》先秦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6《扬州早雁》唐李益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7 描写雁的诗句和成语各10句

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谢宗可的《雁字》颇具待色: 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 一画写开湘水碧,半行草破楚天青。 云笺冷印虫书迹,烟墨浓模鸟篆形。 题尽子卿心事苦,断文无数落寒汀。

唐代诗人韩愈《鸣雁》也有“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

成语 : 沉鱼落雁。

雕心雁爪。

雁影分飞。

雁过拔毛。

鸿雁哀鸣。

雁塔题名。

鸣雁直木。

鱼尾雁行。

断雁孤鸿。

鹰拿雁捉。

谢谢采纳!

8 写雁的古诗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鸟》

白居易

谁道①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②打枝头鸟,子③在巢中望④母归。

词语注释

①道:说。

②莫:不要。

③子:小鸟。

④望:盼望。

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释意

谁说这群小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万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样的生命,没有孰轻孰重的道理。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9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