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的壳;生活特征可以从食性、成年周期、移动、繁殖等方面来讲。
一、蜗牛的具体特点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二、蜗牛的生活特征
1、食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和真菌为食。大部分的蜗牛是食草动物,喜欢吃各种植物的叶子和茎。而有一些品种的蜗牛则是肉食性的,会吃掉死去的动物和腐肉。
2、成年周期:蜗牛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不过大部分只有2-3年的寿命。其成熟的时间取决于品种和环境,一般需要1-2年达到成年期。
3、移动:蜗牛在移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会收缩和放松,弹性的脚足帮助它们向前爬行。由于蜗牛的运动速度极慢,一般只能在短时间内移动很短的距离。此时,蜗牛的壳可以提供保护,当遇到危险时,蜗牛会缩回壳内等待。
4、繁殖:蜗牛是卵生动物,一般会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繁殖。有些品种的蜗牛会通过自体受精来繁殖,也有一些品种是雌雄异体的,需要交配后才能产下卵子。
蜗牛的栖息环境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
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
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ɡuǐ)!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我开始敬佩它了,于是用的耐心仔细看它往上爬。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它转过小脑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说:“你看到了吗?我成功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一天,蜗牛和蚂蚁说起话来。蚂蚁骄傲地对蜗牛说:“你看看你,爬得多慢,再看我,比你跑得快多了!”
蜗牛摆出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说到:“虽然我比你爬得慢,但你知道吗我不用像你们这样,找到了食物还去找自己的房子。我找到了食物,吃饱了,直接缩进壳里睡一觉。你还--”刚说到这儿,蜗牛就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蜗牛为什么会哈哈大笑起来呢
原来,蜗牛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这只蚂蚁上次以为蛋壳可以吃,结果一咬上去,牙齿给弄没了好几颗。
蜗牛好不容易停止了笑,开口说到:“我们来玩游戏,我缩进壳里,你来想办法把我从壳里弄出来。”
结果,蚂蚁想出了很多的办法都没能把蜗牛从壳里叫出来。最后,蚂蚁回家翻了翻百科全书,看见上面写了一些关于蜗牛的事,发现了一行字:蜗牛碰到了水就会伸出头来。
蚂蚁马上回到蜗牛身旁,打了一桶水,到进壳开口的地方,蜗牛马上出来了,蜗牛对蚂蚁说到:“小蚂蚁你还挺厉害的嘛!“
象牙塔与蜗牛庐比喻极其狭小的领域。
出处:鲁迅《二心集·序言》:“只记得在有一个大学里演讲的题目,是《象牙塔和蜗牛庐》。大意是说,象牙塔里的文艺,将来决不会出现于中国,因为环境并不相同,这里是连摆这‘象牙塔’的处所也已经没有了;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
词语解释
1、象牙塔原是十九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1804~1869)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2、蜗牛庐:据《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东汉末年,隐士焦先“自作一瓜(蜗)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至天寒时,携火以自炙,呻吟独语”。
蜗牛和蟋蟀故事
蜗牛和蟋蟀故事1从前,有一只蜗牛和一只蟋蟀。蟋蟀总是笑话蜗牛爬得慢,后来,它们俩就来了一场比赛。
蜗牛经过小溪的草地时,蟋蟀正好在津津有味地吃嫩绿的草。蟋蟀嘲笑蜗牛,说:老蜗牛,你可真像80岁的老爷爷啊,走的可真慢,呵呵!蜗牛才不服气,说:那我们来比试比试。蟋蟀说:好。于是,蟋蟀叫醒老树上的小鸟,说:小鸟,我要和蜗牛比赛,你当裁判行不行?好啊!小鸟叫到。话音刚落,小鸟用锋利的嘴巴啄了一条起跑线,吹起哨子。
开始比赛了,蟋蟀已经蹦的很远了,可蜗牛,才没刚刚开始走,蟋蟀就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做起了美梦,而蜗牛还在坚持不懈地爬。蟋蟀醒了,看到蜗牛快到终点了,就拼命地跳,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蜗牛已经到了终点。小鸟宣布:获胜者是蜗牛。蟋蟀很后悔,早知道不应该嘲笑蜗牛了。
原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进行对比,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
蜗牛和蟋蟀故事21蟋蟀和蜗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蜗牛和一只蟋蟀。蟋蟀总是笑话蜗牛爬得慢,后来,它们俩就来了一场比赛。
蜗牛经过小溪的草地时,蟋蟀正好在津津有味地吃嫩绿的草。
蟋蟀嘲笑蜗牛,说:“老蜗牛,你可真像80岁的`老爷爷啊,走的可真慢,呵呵!”
蜗牛才不服气,说:“那我们来比试比试。”蟋蟀说:“好。”
于是,蟋蟀叫醒老树上的小鸟,说:“小鸟,我要和蜗牛比赛,你当裁判行不行?”
“好啊!”小鸟叫到。
话音刚落,小鸟用锋利的嘴巴啄了一条起跑线,吹起哨子。
开始比赛了,蟋蟀已经蹦的很远了,可蜗牛,才没刚刚开始走,蟋蟀就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做起了美梦,而蜗牛还在坚持不懈地爬。
蟋蟀醒了,看到蜗牛快到终点了,就拼命地跳,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蜗牛已经到了终点。
小鸟宣布:“获胜者是蜗牛。”蟋蟀很后悔,早知道不应该嘲笑蜗牛了。
2蟋蟀和蜗牛的故事点评
蟋蟀和蜗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进行对比,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当然每个人的短处,只要自己去努力改变,相信短处也会变成长处。不努力也会想蟋蟀一样将长处变成短处。
我听李堂主的悦读江湖所讲的“触蛮之争”有感。
原文: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日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嘀!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尚然若有亡也。
译文:
戴晋人对魏王说:“有一种小动物叫蜗牛大王,你知道吗?”
魏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叫触氏。有一个国家位于蜗牛的右角叫做蛮氏。时不时的两个国家因为争地盘而战,动辄有几万人都战死了。胜了的一方追逐败了的一方追逐半个月才回来。打的激烈不激烈?”
魏王又不傻,笑着说:“这是假的吧?”
戴晋人说:“您给我个机会,让我跟你证实一下这个事儿。这个事儿是真的。东西南北,上下四方,有没有尽头?”
魏王说:“没有尽头。”
戴晋人说:“让您的心胸在无穷的宇宙里遨游一圈,然后再返回这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然后看待各个国家似乎可有可无的样子。还值得一提吗?”
魏王说:“是这么回事儿!”
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叫魏国,魏国的都城是大梁,大梁之中有王,就是您。您想,您和那蜗牛触角的蛮氏有区别吗?整个的魏国,在整个宇宙当中,那不就相当于一只蜗牛吗?魏国的都城大梁,不就是蜗牛身上的一个触角吗?大王,您不就是相当于那个蜗牛头顶上那个蛮国吗?有区别吗?”
魏王说:“没有区别。”
戴晋人说:“好啦,我走啦。我讲完了。”
魏王在那里怅然若失。
当我与别人发生一点小矛盾,想要吵架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个“触蛮之争”,想起广阔的宇宙,想起众多的行星,想起还有一个中国,还有一个小小的我。这时气也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感觉怅然若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