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上还没有缓和过来,家长暂时就搁置一边吧,顺其自然就好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和家长走到了这一步。但是不论怎样,按照常规情况来理解,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您的孩子身上,而孩子又不愿意接受,一来二去,这种结局就难免了。
作为家长,大家首先必须要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不能因为他们是您的孩子,家长就拿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肆无忌惮地对他们口无遮拦,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强制他们必须要按照家长的意图来做事,否则就是不孝之子,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人。
有的家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是期望着孩子能够学有所长,但是他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是言不由衷,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却都是两码事,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家长们真正的心意,家长们反而在不断否定孩子努力的同时,也把孩子越推越远,彼此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了。
家长怎么做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家长首先必须要清楚一点的就是,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作为家庭的组建者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天然地占据着优势,这就让他们无可避免的在心理上充满了优越感,也让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说一不二,自认为自己已经为家庭为孩子尽心尽力了,孩子就得要俯首帖耳,对自己恭恭敬敬地,对家长的话全盘接受下来,才是为人之子理应如此该有的品格。
许多家长恰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们现在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家长没有教授过他们的内容,他们自己实际上都已经了然于胸。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家长的高压态势的时候不以为意,反而据理力争,试图为自己辩解。
一旦发生这种事,家长必须要主动冷静下来,主动向孩子示好,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既然大家都清楚家长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作为行走职场几十年的家长们,自然也清楚和孩子进行口舌之争能有什么意义呢?家长不妨主动放低姿态,缓和一下彼此关系,或许就能柳暗花明了。
哪怕现阶段孩子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的,没关系,我们等得起,情绪的缓和和化解总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适应,要不了多长时间,彼此之间的信任又将重新回归,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其乐融融了。
孩子跟父母闹矛盾,外人直接认为是孩子不懂事,这是一个许多年轻人困惑的问题。
根源在于孩子太年轻、太幼稚。
孩子年纪小,阅历少,任性,思想单纯,稍不称心,就和父母生别扭,闹矛盾,甚至大吵大闹。
孩子自己认为满身是理,头头是道,想找个同盟军、支持者,想找一个镇得住父母亲的人说句“公道话”。夺取胜算。
可是,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居,甚至是同乡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指责、规劝孩子,都一致认为是孩子不懂事。
为什么会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一是天下只有父母是最真诚的爱,任何人不会怀疑。
二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算父母有过失,小孩子也无权力指责,这里面有一个孝顺问题,任何人都不允许孩子越红线。况且,和父母闹矛盾,本身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绝不会姑息迁就。
三是孩子吃了几两盐,能懂多少大道理,哪里能和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父母亲比?
四是世上只有爸爸妈妈好,哪有无缘无故和孩子过不去的父母,除非孩子太不懂事。
所以,要尊重父母,不要侵犯他们的权威,更不要伤了生你、养你、教你、疼你、爱你的慈祥之心。
有时候确实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一个家庭如果孩子经常跟父母闹矛盾,旁观者肯定会认为是这个孩子不懂事。如果是一个懂事理的孩子,就算父母有什么不对,他肯定会和父母好好说话,不会和父母闹脾气的,要知道天底下的父母。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过不去的,有可能对某些事情看法不同,但是不可能到了不可协商的地步…… 我在女儿读书的时候,我就和她有约定。如果我们有什么不同意见,绝对不允许在家发脾气。有矛盾可以好好协商解决,如果一时协商不了,就把矛盾暂时搁置一边,等有了再协商的氛围,我们会一起好好协商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在家里经常发生争吵,不仅要影响家庭人员感情,而且给周围邻居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认为,作为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平时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随便许愿。面对孩子提出等要求,自己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个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比较合理的要求,而且可兑现的,父母就要认真地承诺和兑现。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让外人没有机会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经常和父母闹矛盾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 “外人”是成年人, 成年人就喜欢站在成年人的立场,理所当然地把和父母闹矛盾的孩子看做“熊孩子”;如果“外人”也是个小孩,可能也会认为和小孩吵架的大人是“熊家长”。
二、 孩子确实不懂事。 站在自己的角度撒泼耍浑、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分场合、油盐不进、逆反、和父母怼着干……估计即使“外人”是个有素养的小孩,也认为这样的同龄人“不懂事”。
三、 受传统“孝”文化影响至深, 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孩子都应遵从、顺服父母;即使父母错得离谱也得听之任之,不能辩解、不能忤逆,否则就是“不懂事”。
四、我一直认为: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从影子里,可以看到孩子从小到大所养成的素养、心态,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诚信达勤的品格;从镜子里,可以看到父母的三观和作为。
总之,影子也好,镜子也罢, 父母包容孩子每一次的“不懂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孩子越来越减少“不懂事”的行为,父母也就渐渐地变得后半生“无事”。
为什么孩子跟父母闹矛盾,外人什么也不听就认为是孩子不懂事?
自古及今以小犯上,都是大逆不道。孩子和父母闹矛盾,在外人眼里孩子不成熟,幼稚,天真,偏面。而天底下父母没有对孩子使坏,对孩子的爱掏心掏肺。所以父母一般没有错。外人肯定向着父母,不会向着孩子。
事实上真的这样吗?并不是。凡事讲究一分为二。有些父母虽然年龄大了,但不成熟的也大有人在。知识缺乏,不懂教育,不懂得沟通心灵的父母大有人在。
常常教育孩子一说二骂三打。也确有其人。简单粗暴处理孩子问题。
孩子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随着教育学习在某些事上形成正确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父母往往甘拜下风,望尘莫及。
我孙女今年四岁,经常在网上学习。有时说话用词恰如其份。
有一次,她和别的孩子玩。争抢玩具,后来她给我说,爷爷我昨天做错了。小朋友来咱家玩,我不应该和她争,和她抢。我要改正。
第二天,那位小朋友来了,孙女主动把好多玩具让她玩。再也没有争抢的习惯。
我认为教育具有相互性。一个家庭应该民主化,谁说的对,谁讲的有道理,就采纳谁的建议。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采纳。这是大错特错。尤其现在 社会 ,孩子进步快,适应快,善于学习。见解奇特。家长吸收新鲜血液,共同成长才是硬道道理!
许多大人总是简单地以为小孩不懂事,有些时候就难勉误解了小孩,欺负了小孩。
因为在大人的眼中已经形成了孩子永远都是孩子,经历太少还需要依靠父母,有错的可能性太高。所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一反应都会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大人们都始终觉得自己是没错的总把自己当成是过来人,不会去顾及孩子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根本得不到大人的体谅,总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外人听与不听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只要自己不违背做人的原则问题,就不用太在乎外人的看法。行得正坐得端,外人怎么看待没那么重要,维持好自己的家庭关系不让外人看笑话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因为大多数的大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不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他(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不可以反驳。否则就是忤逆不孝。很自大也很可悲的和孩子就拉开了亲情的距离,所以有很多家长都和孩子有代沟。
因为外人也怕自己的孩子跟他闹矛盾时他不会处理,所以只要是孩子跟父母闹矛盾,都一边倒地指责孩子不懂事。
这些外人以及父母其实都是蠢货及懦夫,他们没有智慧及能力去处理亲子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就拿孝道来压制儿女。
孝道的标准是以是否顺从父母来衡量的,与父母闹矛盾,那肯定是没有顺从父母,甚至是忤逆父母,那肯定是不孝的,是不懂事的。
但父母并不是圣人,父母也不是处处都行,事事都对。真正有智慧有担当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及行动。不能一方面望子成龙,一方面又拿孝道来压制儿女。
明事理的父母应该教会儿女懂得感恩的同时,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懂事。孩子不懂事都是因为家长没有教会孩子懂事,甚至家长自己就不懂事。
孩子跟父母闹矛盾,外人最好别瞎掺和。
因为,很多人都固执地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导致他们觉得,姑且不论谁的错,跟父母闹矛盾,本身就是错。
我觉得这是霸王条款。
古代推崇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等伦理,到了现在,依然被很多人奉为天理,像信仰一样,接受不了任何质疑。
我们的 社会 既然都在倡导“平等”“尊重”,我们也该认真反思一下,放下那些不合时宜的执念,努力运用新观念思考问题了。
许多孩子很小,但脾气却出奇的大。 他们总是特别烦躁,容易生气。 当父母抱怨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为了解决孩子的脾气问题,家长需要找出原因。
孩子经常发脾气和烦躁是怎么回事?
1 遗传学
脾气暴躁易怒的孩子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都有脾气暴躁和易怒的情况。 与同龄儿童相比,儿童通常更容易脾气暴躁和易怒。
2不当的育儿方式
过度放纵也会导致孩子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不受控制,而且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父母疼爱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满足他们的需求。 孩子会倾向于利用父母的让步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愤怒。 这种放纵和冷漠会发展出他们暴躁的性格。
3、母子互动中的问题
孩子脾气暴躁,难以控制,也是亲子互动不好的表现。 有的孩子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们的情绪总能被父母接受,自然会表达苦恼、快乐、焦虑、悲伤等; 而其他孩子则用抗拒的方式表达出来。
4 家庭氛围
也可能与家庭氛围有关。 如果家庭气氛平时比较紧张,比如父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吵架等,经常打骂孩子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导致孩子变得暴躁易怒。
5不被理解的烦恼
孩子容易烦躁的另一个原因是大人“不理解”孩子,他们不会努力去理解他们。 孩子们不理解,所以他们很生气。
孩子经常烦躁易怒怎么办?
1正确回应孩子,不要用力打击
当孩子生气时,我们不应该生孩子的气,我们应该回应孩子。 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已经知道孩子生气了,问孩子为什么生气,让孩子表达愤怒的感觉,孩子会好很多,我们要找到一个正确的释放窗口 ,然后我们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2、注意引导
平时要正确引导孩子,认真积极地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把孩子当做朋友来交流,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与他们沟通,让他们 他们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
3练习表达和控制情绪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平复自己的情绪,只有当孩子冷静下来时,他们才会想出解决办法,变得理性。
其实家里孩子多有的时候虽然很甜蜜,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会让做父母的感到心烦。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说如果孩子多了,有的时候家长来不及将这些孩子的矛盾化解开,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彼此之间会吵很多的架。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其实很简单。
一、孩子在家里面吵架的原因无非是几个:孩子们的世界很天真无邪,所以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显得斤斤计较。比如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喜欢哥哥姐姐,而不喜欢他。所以说就是孩子嘛,天马行空的想法确实很多,所以说作为家长要好好的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就是。不管是哪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心里面都是很爱的,因为都是同样的一个爸爸妈妈,所以说不要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多一点。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二、更多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现在的家庭条件已经不如往常一样了,以前更多的家庭都是过年做一件新衣服,长兄穿完给二哥穿,二哥穿完再给最小的兄弟穿。现在不一样了,很多的家庭都是给了老大买了一些衣服也好,零食也好,都要记得考虑好孩子们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冷落的那一个,也不要让他们没有安全感。
三、要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现在的很多孩子,其实说真的,内心是有一点自私的。他们的自私都是表现在内心里面。比如不愿意分享或者,自己喜欢一个人吃独食什么的。所以说要让自己的孩子们学会互相关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们之间还可以会有一个好的牵挂,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想要看到的事情。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间争吵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和互相友爱的品德尚未形成。
网友Viuviu:“我的小孩很容易就跟别的小朋友起争执。很容易就因为别人拿了他的什么东西就会跟别人吵起来甚至动手,这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他被打,我是要教他忍着呢,还是要教他还手?
小朋友容易发生争吵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由于家庭里不良的教育,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况,在生活中强占别人的玩具、图书等物品,而造成争吵。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们就容易发生争吵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受成人和电视的影响,如家庭父母爱吵架,孩子们都喜欢看奥迪曼,过后都会扮演超人怎么去打斗的,电视播出打斗的影片等等。这样也容易形成孩子蛮横粗暴的不良性格,而当电视进入每一个家庭后,幼儿每天用于看电视台的时间很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样板,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了争吵的行为。
孩子为了坚持正确的行为规则,而又无力去说服对方时候,采用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也容易引起争吵。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大人应该采取的对策:
不急于干涉
发现孩子吵架时,先要保持冷静,持中立态度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保留孩子的尊严
如果确实需要对孩子进行明确的批评教育,也不要对孩子的个性和人格作出侮辱式的评判,避免给他人心目中留下坏孩子的错误印象,从而嘲讽、排斥他,使孩子生活在自卑当中。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对错,了解他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帮助他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怎样让婚姻走向崩溃的
1、无力承担自己担负的责任
理直气壮的素取只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当一个人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只有索取的本能,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除了困了闭上眼睛睡觉,这是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饿了,需要有人喂他食物,渴了需要有人给她饮水,无聊的时候需要有人陪伴、交流、对话、身体的爱抚。
他唯一可以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就是哭,用哭声换取父母的关注。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按照生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慢慢的成长起来。这个时候,人们知道任何事情想要得到,首先要付出,如果还是凭着本能去索取,去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结果只能是求而不得,被人嫌弃。
可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思想并没有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依然停留在孩提时代。即便人到中年,思想却也如孩子般幼稚,无力去承担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2、习惯性的束手无策
能够独立承担责任是成熟的第一个标准,成长的必要步骤就是充分发展能力,能够承担起对父亲、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
在漫长的童年时期,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凡事都替孩子解决,就会阻碍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停滞不前。许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们应该拥有独立人格的时候仍然纵容孩子对成人的依赖,人为的阻碍了孩子的心智发展。
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孩子将会在未来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却束手无策。不成熟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一旦遇到矛盾和困难,就习惯性的转头寻找向自己的父母,以求得到帮助和支持。
他们在婚姻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照顾,只要一吵架,就回娘家。采取这种方式的人,不止是女人,男人更胜一筹。除了真的愤怒,就是对娘家的依赖性,不能独立的面对矛盾和问题,然后把矛盾带回家里。
3、思想上的不成熟
不成熟的行为把父母,以及很多不相关的人牵扯进来,继续干涉自己的情感,就像没有结婚之前一样,全家齐上阵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多权益,于是整个家庭都陷入到愁云惨雾中。
即便不回娘家,因为幼稚,因为思想的不成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越简单粗暴,大吼大叫,拳脚相向,自以为是,总希望对方让着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却从不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不成长,就会依然认为自己的一切索取都是理直气壮,与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结婚的女人,就像不幸地嫁给了一个大麻烦。
不成熟的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幼稚行为展现得更加频繁,对家庭成员冷漠,将狐朋狗友的需要看得比自己家人总要。因为幼稚的男人会觉得妻子走了可以再找,朋友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不成熟言行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造成了情绪压力的频率是惊人的,而且也经常表现出作为丈夫和父亲角色的不成熟。
4、幼稚的表现
这两种类型代表的不成熟大量存在,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强悍是伪装出来的,这样的男人认为成熟就是要隐藏自己的感情,假装冷酷深沉,他们不允许也不接纳旁人的拒绝和观点,这就是他们幼稚的表现。
他们不能接受旁人对自己不成熟行为的评价,也不能忍受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对方造成的损害。没有能力去担负压力承担责任,动不动就喝酒发泄,但酗酒对舒缓情绪全然无效。也许等他们到了四五十岁时,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可是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对家人、妻子、孩子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
而且他们的身体状况大多很糟糕了; 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别人来照顾,以至于难以适应任何成人的生存状态。有些不成熟的人幡然醒悟的时候,想要改变自己和朋友和亲戚的关系,却极其艰难。
5、成熟意味着给予
成熟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一个不成熟的人终生都在索取,因为他不相信自己能够给与自己需要的东西,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去争取。
在亲密关系里,成熟意味着: 我爱你,是我的事,我要对爱负责,如果我付出的这份爱得不到回应,我也不会怀疑自己的价门。
不成熟的状态是: 我爱你,你也必须得爱我,如果你不爱我那就是我没有价值,我不值得你爱。不成熟的男人就像孩子的思维,总是处在一个极端,今天你给有给我想要的东西,你就是不喜欢我了。
不但质疑自己,也怀疑别人,在亲密关系的人异常疲惫,对方没有证明自己不爱你的权利,你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必须要爱你。你的价值需要通过对方来证明,那是别人的价值,不是你的。不成熟的人渴望得到一段亲密关系,他会像孩子一样立马情绪化,不开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成熟会使人关注如何让别人的生活更加愉快。
6、无形的枷锁
有了这种意识,就能够扩大一个人的视野,增加他看问题的角度,使他更加富有同情心。事实上,不断索取的人永远不懂得给予带来的享受,他们的局促不安、贪得无厌以及紧张的情绪让他们总是处在不健康的状态,疾病不断。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爱,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让关系里的人感到窒息。不成熟的人有情绪压力和情绪诱发病不是因为众多的麻烦,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处理这些麻烦。
而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和方式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一个五十岁的男人只要和妻子发生争吵,就会去找自己的妈妈,这不仅仅是幼稚,也是一种悲哀。最悲哀的不是年华易老,而是满头白发时,才发现自己错在了哪里。
年过潘岳才三岁,还见星星两鬓中。
纵使他时能早达,定知不作黑头公。
7、成长成熟的心态
心智成熟跟年龄的关系并不是太大,就像少年郎也能持重端庄,而满头白发如三岁儿童的行为却招人耻笑。不能够以成熟的心态,和有效的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不同状况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让亲密关系营造出最大的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将压力最小化,这就是成熟。
亲密关系的不幸,或许有各种因素,但是由于思想不成熟带来的麻烦概率更大。
我得到了什么
我得到的要比你多才行
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如果总是在婚姻关系中这样要求对方,而不是相信自己给予对方的能力,满足自己的独立。这样的婚姻需要成熟的学习,平和的心态,一切的不满就会慢慢迎刃而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