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过多,负面情绪过多,与焦虑症有什么关系

思虑过多,负面情绪过多,与焦虑症有什么关系,第1张

思虑过多会引发忧虑,忧虑过多就导致焦虑的产生,而焦虑也是负面情绪的一种。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就强迫自己一定要外出去帮助一个人,当自己帮助到他人之后再去思考我还是很“丧”吗?如果真的还是很难受,那就接受自己的难受,让自己大哭一场或许会好受很多呢?

你的负面情绪过多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吗?如果是的话,建议您可以换一个交友氛围,或者尝试让自己独处一段时间,看看喜剧、纪录片、吃吃甜品之类的,实在开心不起来,那就吃两个嘛~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埃蒂·本-西蒙说:“缺乏睡眠所触发的大脑机理,与让我们容易焦虑的机理是一样的——影响的是大脑负责处理情绪的部分以及负责管理情绪的部分。如果我们长期睡眠不足,这会让我们感受到较高水平的焦虑,可能导致我们患上焦虑症。”

报道称,当参与者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他们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减少。

大脑的这个区域与杏仁体直接相连,帮助控制负面情绪。

例如,如果我们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该区域就会发挥作用,而这个区域的活动减少与焦虑水平增加存在关联。实验中,该区域活动减少最多的参与者的焦虑水平增加也最多,这表明在失眠与焦虑的关系中,情感控制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2

工作的烦恼和压力是很平常的,建议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处理负面情绪,以免堆积后再发泄自己会接受不了。

已有研究发现,消极/积极情绪反应性作为情绪反应性的两个重要维度,与个体的焦虑有着密切关系;且积极情绪反应性调节消极情绪反应性与焦虑的关系。

注意控制作为意志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个体的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且注意控制也能调节消极情绪反应性与焦虑的关系。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积极情绪反应性和注意控制这两个调节因素,是以独立的方式,还是以交叉的方式(overlapping)调节消极情绪反应性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的。

3

每天摄入过多的负面信息

如果我每天花1小时刷微博,我可能会摄入30条各方面的负面信息;

一周210条,一个月接近1000条,一年就是12000次负面情绪的冲击。

最近6年,我一直是微博的重度用户,而越来越多的让人焦虑、恐惧、愤怒的信息,让我成了被负面情绪感染的重度患者。

大幅减少负面信息的输入

如果你下班后,在餐馆等上菜的时间打开微博热门, 映入眼帘的第一条消息是这个:

此时的你心情可能在愤怒、焦虑、恐惧之间任选其一。

你可能怒骂这种遛狗不牵绳的人,骂网红好看的皮囊内心的肮脏;

焦虑孕妇肚子里孩子的健康状况;

恐惧自己哪一天也怀上孩子了,在大街上遇到大狗怎么办。

然后下一条消息是这个:

你怒骂现在的老师心里还是这么变态吗?!(瞬间想起小时候被老师用木棍打的画面)

焦虑孩子心里会不会留下什么创伤,从此像自己一样对老师和学习产生错误的偏见;

恐惧哪一天自己的孩子遇见了这样的老师该怎么办。

这时候菜端上来了,注意力也不再放在这家店新出的招牌菜上,放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上。本来的挺好的心情,可能就被这两条微博搅合没了。

我不是说这些新闻本身不对,它的正面价值是曝光了暴力行为,批判素质低下的人。

不是所有人能抵挡的这些消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看手机或者刷此类新闻和文章的次数。

那么如何处理过度的负面情绪?

扩展阅读:心理专家指出:控制负面情绪最有效的方式是“丢垃圾”

最近频繁听到身边的人说这样的话:“我是男的,特别逼。”

或者,“别理谁,他精神错乱,精神分裂。”

耳朵里听着就心里不舒服。

“被迫”和“分裂”这两个词最初来自于对精神疾病的描述。其实真正的心理疾病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简单。

今天决定做个科普(严肃脸),看看你有哪些典型的精神疾病误读。3354当一种精神疾病被过度误读的时候,对于真正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是一场灾难。

先说你经常听到的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1强迫症

典型的误读:我通常是相当强迫性的。肯定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曾经被人嘲讽,拿它开玩笑总是显得特别有趣。

“我经常把指甲啃得很短,不然我不会开心;不清理手机内存我是不会开心的。如果我的桌子不整洁,我会不高兴。我不能忍受我的书页的角。我一定是强迫症。”强迫症就像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给自己增加了一点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当一个真正的强迫症患者跟人说话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从小就有强迫症,哈哈,真巧,你也有强迫症?”这种事情不用担心。"

这个时候,强迫症患者一定是心碎了。因为这种被调侃,被当成笑话的“强迫症”和折磨死他的“强迫症”是完全不同的。

用轻松的语气谈论强迫症,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

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强迫症及相关障碍被划分为单个单元,包括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拔毛癖(trichotilomania)、搔抓(skinscratch)障碍等。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所以患者很痛苦却无法摆脱。这和调侃中提到的小“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完全不同。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过一些轻微的强迫性思维或行为,比如不断思考第二天的面试或约会而暂时不去想,或者关好门窗反复检查。而在强迫症患者中,这种思维或行为会更加持久,令人苦恼,明显无理取闹,还会对日常活动产生明显的干扰(钱,2006)。

他们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患者会在他们身上浪费很多时间,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不仅如此,它们还会极大地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无法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真正的强迫症是什么样的。

强迫思维的例子:

我总是有一些“可怕”的想法。一想到男朋友,我就想他死;我妈下楼梯的时候,我会希望她滚下去摔断脖子;当我姐姐说她要带她的孩子去海滩时,我会希望他们都被淹死。

这些想法快把我逼疯了。我爱他们:为什么我还希望这样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这让我变得野蛮,感觉自己像个鄙视社会的疯子。也许我死了比“诅咒”我爱的人更好(钱,2006)。

强迫行为的例子:

28岁的已婚女人,怕犯错,怕弄脏,怕受伤。她怕倒掉的水溅回脸盆里,只好拿起水一遍又一遍地倒。

她还有反复洗手、检查、数数等症状。就算她知道没必要,就算她不想,她就是没办法。

后来她的症状逐渐加重,连袜子都不敢用手碰。冬天气温只有七八度的时候她都不穿袜子,怕真菌弄到手上,让她得妇科病。怕人家咳嗽吐痰;我害怕玻璃,甚至害怕戴眼镜的人、铁器、钉子等。看到这些,我一定要守口如瓶,尽量避免以后出门。

在参加治疗之前,她过去六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洗衣服。她无法继续工作,也很少出门。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她想去工作,但因为生病而不能去(李飞、史增杰、张亚林,2015)。

可见强迫症一般都是很严重的,我们健康的话很难真正体会到他们的痛苦。

2焦虑性障碍

典型:你最近压力太大了吗?

焦虑症是另一个容易被“看不起”的障碍。生活这么累,肩上的担子也很多。谁没焦虑过?

的确,正常的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它甚至对我们有一些“好处”。例如,如果我们明天有一场考试,我们今天感受到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努力地准备。

正常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一种情绪表达,是人在面对潜在或现实危险时会产生的情绪反应。

这些焦虑往往是由某些原因(考试、就业等)造成的。),一般都可以理解,比较温和。

但是一旦谈到焦虑症,我们可能就不能这么掉以轻心了。

成人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惊恐障碍。

一串名字看起来令人震惊,的确如此。焦虑症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普遍。17%的18~54岁美国人(约1600~1800万人)有焦虑症的经历。

所谓病理性焦虑包括这些特征:没有明确的引起焦虑的因素,引起焦虑的因素与反应不成比例,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

这和正常的焦虑完全不同。焦虑症不仅是一种慢性病,容易复发,而且非常容易与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共病。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焦虑症,不要小看它。

3精神分裂症

典型的误读:分裂?分裂成几个人格?

当我们听到“分裂”这个词时,我们很容易想到人格分裂。

这个概念大家太熟悉了。毕竟这种心理疾病很有戏剧性。从**到小说再到电视剧,人们都喜欢选择这个题材进行创作。

但是,精神分裂症与人格分裂无关。

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多重人格障碍”,一个是“精神分裂症”。

首先,对于“多重人格障碍”,更专业的表述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这种障碍的核心症状描述如下(张道龙,2014):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描述为(超自然力量)所拥有的一种体验。

身份的瓦解涉及到明显的自制力和自控力的中断。

伴随与情绪、行为、意识、记忆、知觉、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变化。

其实这就是我们在《致命ID》等**中看到的神秘多重人格。

那么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呢?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

正常人具有对环境刺激进行适应性感知、体验和适当反应的能力,而精神病人“接触现实”的能力受到损害,使其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钱,2006)。这样的病人通常不能照顾自己。

在精神分裂症这里,“分裂”是指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与客观现实的分离和不一致,而不是指任何器质性分裂样病变。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平均发病率为024(钱,2006)。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与“多重人格”有很大不同。其主要症状包括思维联想松散、妄想、异己体验、幻听、冷漠、神经质。具体来说,他们有言语障碍,思维敏捷,各种妄想(如杀人妄想等。),幻听,听到别人说自己,命令自己等。有时甚至出现幻视(钱,2006)。

所以精神分裂症虽然严重,但患者并没有“分裂”成很多人格。

最后,我想说:

当然还有很多经常被误解的心理/精神疾病,除了这三种。

比如自闭症,根本不是“不爱与人交往”那么简单,也不是“天才病”,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先天性障碍。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往往承受着很多社会的不理解。

幸运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精神疾病。很多以精神疾病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和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描述也比较准确。

不滥用精神病的名义,是对精神病患者的一种尊重。

参考资料和材料:

1李飞,石增杰,张亚林。(2015)《理智胜过情感》手工治疗强迫症一例报告。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9卷3期,178-181页。

2钱益铭。(2006)变态心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张道龙。(2014)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没有什么能真正伤害到你。 严重的焦虑状态之后,让我明白一件事。没有什么能真正伤害到你。 那些令你焦虑恐惧的念头伤害不了你。那些人伤害不了你。他人的否定,不认同,贬低,中伤依旧伤害不了你。 萦绕在你脑海中让你挥之不去的,隐忧地,烦扰你的那些恐惧,对未来之事的焦灼,灾难性后果的预设,各种风险和极端的可能性,只是大脑对你的欺骗。它甚至骗过了你的躯体,杏仁核对身体发出了警报,你正在面临很大的危险。其实你所害怕的事很大程度不会发生。 不要焦灼。 沉下来,安定下来,静下心来。 呼吸。 情绪来临的时候不去反抗,任它蔓延到你的躯体,大脑,去观察,去体验,你可以质疑它,但不要去回应它。 感觉和体验很重要。 智识,经验,思想不重要。 活在想法和思维之中,生活会变成一个囚笼。思维会禁锢你,道理会捆绑你。 不要用头脑去做事,用道理去活着。巴菲特说,要尊重你的感觉。情绪来临的时候,不去拼死抵抗,就让它像水一般流走。

作者:Hello-BJ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1311505/answer/29486534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很多朋友都表示,自己好像越发容易焦虑了。机会越来越少,「卷王」越来越多,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但是生活总要继续,负面情绪只会让人陷入不断怀疑自己的漩涡。今天知乎答主就为大家分享一些能够有效摆脱焦虑情绪的方法。自我诊断答主 @DrM 分享了 12 个能够认清自身焦虑的建议: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工作中经常和焦虑打交道,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我这里给出 12 个要点。 注明:如果你长时间、频繁地体验到显著的焦虑,先去做个诊断,这里的技巧不一定适用。 1、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是人类在特定场景下会体验到的正常反应。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焦虑。换做其他人来面对你当下的情况,TA 非常有可能也会感到焦虑。感到焦虑的你不见得就有什么问题。 2、焦虑并不一定就会带来负面的结果。 有大量研究证明,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提升我们的思维活跃度、让我们更加警觉有能量,一定程度的焦虑会带来最佳的工作或学习表现。 3、焦虑和压力感觉起来差不多,但是背后的工作机制并不同。 很多时候你感到焦虑,其实是因为自己压力过高,这是外界环境的问题。这个时候你需要给自己减压,减少工作时间,推掉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闲下来,甚至换一个环境。 4、血糖过低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体验到了焦虑。 有的时候我们过于忙碌会忘记按时吃饭,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过分紧张、头脑发晕、情绪失控等。当自己焦虑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最近一次进食是在什么时候,如果已经三四个小时没进食了,先去吃点东西。 5、焦虑容易导致逃避行为,事实是逃避行为的确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也就是焦虑感的减少)。 但是在长期来说逃避行为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焦虑不断增加。当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逃避,先解决自己最想逃避的问题,往往就不焦虑了。 6、焦虑往往来自于对自己设立过高的标准。 高标准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标准脱离现实那就会导致问题,比如害怕自己会失败而拖延。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请考虑主动降低自己的高标准。把一件事情做好并做到 80 分,和想做到 100 分但是因为焦虑没有完成相比,前者显然更好。 7、请谨记,人没有办法预测和控制所有的事情。 这至多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但不符合现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冒风险,基于目前自己掌握的情况,做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意思。 8、有的时候我们焦虑是因为目前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 没有办法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你再分析再运筹也是无果。这个时候,不要马上做出决定,把选择留给未来的自己,因为未来的自己会有更多的信息,会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去评估这个问题。英语里我们说:「 leave it to your future self 」。 9、焦虑上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杏仁核被触发,处于「火红」的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让脑前额叶活跃起来,就会降低杏仁核的活跃程度,进而减少焦虑。如何启动脑前额叶?用语言描述问题,用文字写出来,和别人讨论,制定计划,做客观分析。 10、焦虑容易导致呼吸急促,而呼吸急促会维持我们的焦虑状态。 很多惊恐发作的患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呼吸过速」的现象。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时,问问自己是否呼吸过速?如果是的话,请把呼吸的速度降下来。可以考虑做「 4-4-4 」呼吸(吸气 1234 ,呼气 1234 ,在下一次吸气之前憋住呼吸 1234 ,如此重复,重点在于呼气后吸气前的憋气)。 11、当你体验到非常高的焦虑时,你的杏仁核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 这个时候你的脑前额叶完全下线,没有办法有效地处理问题。那就不要做无用功,不如先去处理其他任务(比如生活杂事,总是需要处理的),等焦虑情绪平复下再来解决主要问题,也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 12、人在焦虑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会下降。 但同时思维又非常快,会出现「手跟不上脑」的情况。这个时候减少环境干扰就非常重要了,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每次只需要熬过一分钟。英语里我们说:「 one thing at a time, one minute at a time 」。   「用做而不是想」答主 @小杨吃书 认为,「用做而不是想」,是对抗恐惧与焦虑的有效办法: 今天看到罗翔老师的一段话: 「我其实跟大部分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有恐惧,有抱怨,有深深的迷茫。所以最后我要退回到的就是,如何去对抗我的不确定,如何去对抗我的恐惧,那就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用做而不是用想,来对抗这种恐惧,对抗这种焦虑。」 看到这段话,会想到,不要害怕焦虑与恐惧的出现,要明白这是人的正常情绪,像罗翔老师这样活得通透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情绪出现,所以要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出现。 那如何去对抗这种情绪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做好该做的事情。 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说,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想出来的。 我们很容易陷入想太多的困境中,最后发现自己想了半天什么结果也没得到。 因为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检验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大家都会背,但是真正理解的人很少。 这也是我最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个问题,可能了解了某个知识点,以为自己理解了,但其实只有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用自己学到的这个知识解决问题了,才会有一种「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啊」的顿悟的感觉。 不管听过多少道理,没有通过行动变成自己的经验,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懂得。 不管你读过多少行为改变、习惯养成的书,如果不实践,就基本不可能把行为改过来。这也是瑞达利欧在《原则》中最后一章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中强调的。 比如我之前看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课程,但是始终没有下笔去写。其实每一个想要写作的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始终下不了笔。这个原因很简单,永远不开始,就永远不会面临自己的失败。 当我写作之后,就会在写作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很多问题。文章目的不明确、主题不清晰、结构及思维混乱、口语化太多、不会起标题,再加上不停地自我否定,时间不够用等各种问题都会出现。 但这依然是我今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去输出自己的思考,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友,尤其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励,让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另一方面意识到了暴露问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真的很重要。 因为不写作,就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不与人沟通交流,就永远不会出现沟通的问题;不去学习新事物,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落后。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会写作,就把以前看过的书,听过的课回顾一下,结合自己的写作真正去运用。 输入不够,就加大输入量,看书、听课、跟人学,想想怎样更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素材库。时间不够用,就会想怎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写作也会增加自己对于生活的敏锐度,会更加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和身边人,会习惯性去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比如我一开始可能没有想太多,比如写什么内容,需要什么素材,专注哪个领域,给别人传递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我就会不断去思考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中,我就明白了罗翔老师说的「用做而不是想」,来对抗恐惧与焦虑。 先做起来再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有了 60 分,才会有后边的 90 分、100 分。日日不断之功,日日比前一日好一点点。 慢慢来答主 @张君 认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急不来: 我明白的道理是:苟住慢慢耗才是人生常态。 最近也跟一个同学聊到做事情太着急太焦虑的问题。我觉得是这样,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接收的效率提高的实在是太多了。 各种影音,各种信息呼呼的往脸上招呼,以至于让让我们有了一种错觉,就是:我们任务改变是很快的。 我们看电视剧里,**里,是不是都是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人家那是电视剧、**啊,这么短时间,要讲一个故事出来,这故事还得跌宕起伏,当然看着过瘾了。 但是照着电视剧、**规划自己的人生,这可就问题太大了。 实际上,在步入社会的这几十年来,真正影响人生走向的,就是那么几次选择。一个人,一辈子的重大选择,一辈子也就几十个。就这个数量级。 比如选了什么专业,什么职业,什么枕边人,去了哪个城市,跟了什么老大,之类之类的。 而至关重要的选择,大多数普通人,都不超过 5 个。我们就用 5 个能深刻影响你人生走向的选择来说。 我们就说你 20 岁- 60 岁,这 40 年的时间里,你有 5 个影响人生走向的重大选择,那么粗算平均一下,你多少年会有一个重大选择?8 年。 8 年,朋友们,8 年在这里打字,可以弹指一挥间,可以一笔带过,但是 8 年,是多么长的时间啊。初三,高中 3 年,大学 4 年,加一块是 8 年。8 年短么?真的不短。 换句话说,你的人生发生突破性改变,在你的生命长河里,也就是那么几个瞬间。几个闪烁点而已。 剩下的时间,真正的常态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大多数都是重复和枯燥。 这才是真相。 但是大家不喜欢枯燥,大家喜欢改变,大家喜欢神转折,大家喜欢尽快看到效果,大家喜欢过山车式的剧情。 但是这种东西,在真正的生活里,真的没有。 用我自己举例,我的一个突破性改变的契机,是我跳到了互联网公司,这次换工作,让我开启了人生新纪元。 但是我为了能达到「转行」的要求。那背后我是在广告公司做了白天黑夜吭哧吭哧地干 3 年啊。 这 3 年,我从一个普通的每月挣 3000 块的执行人员,变成了月薪 25000 的项目组长。我睡觉跟猫头鹰似的,起得比鸡都早。 没有这些努力和积累,我能得到这个高手如林的互联网机会么。我当时到了互联网公司之后,发现我身边的同事,一水的清华北大复旦交大。 我是 28 岁的时候创业的,这也是一个我的重要人生时刻。同样,这只是一个结果。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个改变呢。 在互联网公司当社畜那几年,公司 10 点上班,我都是 7 点到单位上班的,晚上 11 点走。 我练习了讲课,我学了运营,我学了市场,我学了设计,我了解了开发。我把这些技能点吭哧吭哧的凑齐了,才搭了这么一个吱吱嘎嘎的破车,开了起来。 没有这些技能的支撑,我能创业么,真的不能,少哪样都不行。创业所需要的技能点,是一个环形结构,少了哪一环,都会有一种难受的卡壳感。 别总想着尽快改变,人生重要的改变,其实就是结果而已,在这些改变之余,你要做的就是枯燥的积累,这个过程并不令人心动,也不会有人看到你。 你只能苟住慢慢耗,一点一滴,一分一毫的积累。 你要去补全技能的缺失,你要去看书,你要去见人,你要去学习。这样,当有好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抓得住。一句烂大街的大俗话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确实如此。 明白什么道理之后就不焦虑了?——苟住慢慢耗才是人生常态。 当你和别人都在做同一件事,ta 着急而你不着急,你就拥有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人们对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感反应,是人们对压力、不安和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它通常是短暂的,可以被特定的事件或情境所触发,例如面试、公开演讲、考试等。焦虑情绪通常是可以控制的,而且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是指持续的、过度的和无法控制的焦虑感,通常超出了日常担忧的范围。焦虑症通常不是由特定的事件或情境所触发的,而是持续存在的,可能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焦虑症的症状包括担忧、紧张、恐惧、不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出汗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交互动和工作能力。

总之,焦虑情绪是正常的、短暂的和可控制的,而焦虑症则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心理障碍,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支持。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有焦虑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治疗。

许多人的焦虑来自对未来的担忧或对过去的后悔。然而,一个重要的道理是,一切都是暂时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它们都会过去。专注于当下,珍惜当下的生活,可能会减轻很多焦虑和压力。

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外部的事物,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反应。了解并接受我们所能掌控的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减轻无谓的焦虑和担忧。

接受不完美的现实:完美主义者往往会焦虑于自己无法达到的标准和期望。但是,一个重要的道理是,完美并不存在,我们需要接受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不完美之处,学会宽容和接纳。

重视自己的情感健康:认识到情感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关注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道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想法。如果你感到非常焦虑,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与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家交流。

接受现实:接受现实,包括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并放下对于未知或不可改变的事情的担忧和焦虑。明白有些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放下过度担忧和过度控制的心态,可以减轻焦虑。

正视和管理情绪:允许自己感受情绪,包括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要抗拒或压抑情绪,而是学会如何与情绪相处并管理情绪。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技巧、情绪释放等方式来处理焦虑情绪。

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采用理性思考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力,制定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可以减轻焦虑。

注意自我护理: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同时,给自己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进行自我关爱和自我调解,促进身心健康。

寻求社会支持:与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焦虑,寻求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寻求建议、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安慰。

你好,我是心理小小师,带你走进科学心理!

首先,要认识下自己的情况是不是焦虑症。焦虑症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不真实感。一般来说焦虑症是一种统称,是指一种较强烈的内心不安,过度担心和恐惧的心理状态,这种焦虑状态往往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症,惊恐障碍等等。所以,我不知你的状态是否符合焦虑症的特征。如果想要确认还需要到医院确认一下。

其次,如果只是自己认为的焦虑症,而医院没有诊断为焦虑症,这可能只是平常的焦虑症状,但没有达到焦虑症的程度。对于焦虑症状而言,其实广泛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焦虑症状本身并不都是坏事,事实上,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焦虑症状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比如焦虑会让人有紧迫感和危险感,这就会让人对于一些事情有及早的计划,更多的思考,只是如果超过一定的度,才会让人承受不了,甚至压垮。所以如果只是一般焦虑,不用过于担心,可适当运用一些调节方法进行调节。

再次,假如真的确诊为焦虑症,建议要积极治疗,不能消极应对。一般来说,焦虑症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积极治疗基本都能康复。但如果久拖不治,焦虑症可能会伴发抑郁症状,从而让病情变得复杂化。抑郁症状过于严重有时可能会出现所谓的不真实感,或者说幻觉的出现,主要是幻听和幻视的出现,也就是你所说的不真实感,或者说叫精神病性症状。真的如此,病情就更严重了,治疗起来会更困难了

最后,建议对于心理上出现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应对,及时调节或治疗。一般情况下,对于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焦虑症状,可通过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进行调节,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音乐放松等。任何病情,防微杜渐,提前调节和干预最重要的,千万别让它由轻别重,不要养虎为患。如果对于情绪调节方法不明白的,也可以联系我,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

焦虑症患者会有不真实感,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真实感才造成了你的焦虑,因为焦虑的产生,是你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造成的,也就是你没有真实感的,现实存在的心理冲突,而是一种预期的,也等于是莫名其妙的,或者是虚无缥缈的一种期待性的恐惧,可以这么说,造成焦虑症的原因就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造成的,并没有发生的事而感到担心恐惧,这也被称为漂浮焦虑或者是无名焦虑。

许多来访者来到我这里咨询,通过评估和他讲述的情况,有许多并不是焦虑而产生的,也就更谈不上是焦虑症患者了,其实他们所有经历过的这些事情,都是产生的一种情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那就是烦恼,而烦恼与焦虑是不相同的,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情后悔和对现状不满,这不等于是焦虑,而是烦恼。

而焦虑是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也就是焦虑症的患者一般都在等待中某些不好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而产生的恐惧,也就是不论什么事情,总是害怕会出现最坏的情况和最不好的结局,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造成的焦虑症,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能让患者产生焦虑症的。

比如客体性焦虑,又分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客体焦虑,另外一种是继发性客体焦虑,焦虑症的患者并不是因为某些客体的出现或者再现所能够引起的焦虑,而是因为这个客体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感到担心恐惧引起的焦虑,才能被称为焦虑症。

所以在心理治疗上,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让焦虑症患者能够认识到此时此刻此地的现实存在,通过逐步的改变态度来体验现实而获益,更主要的是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随时随地的生活为生活目标,不要将注意力去瞄准那些不能够真实的感觉到的东西,也就是那些预期的恐惧和担心,因为那些东西,既没有发生也不存在于现实,而是你的一种预期和担心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而现实存在的是需要你面对的。

因此焦虑症患者一定要改变生活上的态度,虽然这有点难,但是必须坚定的克服各种困难,把现实的生活认真的对待,将一些没有发生,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思维当中逐渐的消除掉,因为正是这些脱离现实的东西,才让你产生担心和恐惧造成的焦虑症。当你回到现实中来,能够认识到真实感的存在,也就是你所能感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现实性的存在,你的焦虑症也就康复了。

焦虑症会有不真实感吗?

感觉不真实叫做“现实解体”,常见于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可能出现于任意一个焦虑障碍的背景下,也可出现于其它精神障碍(例如,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物质使用障碍)中以及某些躯体疾病(例如,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前庭的疾病,胃肠道疾病)。

物质使用障碍指的是滥用酒精、毒品或其它麻醉剂。前庭的疾病指的是耳部疾病。

很多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惊恐发作,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原因造成的。不放心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需要具有以下13种反应中的4项以及以上,才可以定义为惊恐发作。

1心悸、心慌、心率加速。2出汗。3震颤或发抖。4气短或窒息。5哽咽感。6胸痛或胸部不适。7恶心或腹部不适。8感到头晕、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厥。9发冷或发热感。10皮肤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11现实解体(感觉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12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13濒死感。

突发的惊恐发作可以出现在平静或焦虑状态。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然后恢复如常。

你如果只有一种“感觉不真实”,很可能是焦虑引起的。长时间的焦虑实际上是个体身体肌肉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就和你遇到危险时,身体迅速警觉,进入到备战状态一样。不同的是焦虑让人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不得休息,导致身心俱疲。

从而导致各种躯体症状,就是身体会变得虚弱,脾气变得暴躁,经常出冷汗,无缘故的恶心,眩晕等。现实解体也是其中之一。现在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但痊愈效果不理想。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往往效果非常好。

这里是第三奇迹为您回答,希望帮助到您。

心理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 社会 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绝望,多少家庭濒临崩溃,而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症状多么复杂,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些所谓心理疾病为什么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这怎么可能解决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问题。道理一说都明白,所有负面情绪本来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大家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只能把生命解决掉,这就是很多人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不需要解决的。无论生活中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人生就是一场戏,何苦这么认真,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我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这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尽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言归正传,这些所谓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又是什么呢?如果如果我们弄明白了这个,所有所谓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

有人说,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你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谓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低能量状态的幻想。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你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能量。有了则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过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你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么呢?根源在于错误的三观,追求了错误的价值。当前,可以说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错误的。追求物质,各种欲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而非索取。由于这些错误的三观,导致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所说、所行都是冲着欲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都一定有一个欲望。还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我们所有的欲望和负面情绪都是负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最终正能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我们以负能量为荣,以正能量为耻。这不就是现在 社会 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我们得了所谓心理疾病,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而大家都在选择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有人想去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其实倾述又是在释放负能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有人希望靠药物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你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你们的那些在负面情绪下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你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你,都是比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外面谁都没有错,都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你你害你、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错误三观的结果,和你的心理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你的心理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你。

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你错了,让你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执着,都有一个欲望。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欲望。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伤害过你,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知错改错,从当下开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欲望,放下物欲执着,孝敬父母,爱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真谛,回归人的本性,这些正能量越来越多,你的未来自然就会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还孩子自由。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 游戏 和色情网站,也别再用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

很多人都说放不下,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时候都的放下,没有谁能把它带走。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没有选择,也没人能帮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一切可能的发生!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帮己。

朋友,你好,

焦虑症会有不真实感,但是心理疾病的患者千万千万不要一直去关注自己的症状,每次去关注它,就是在强化它一次,导致心理和身体的痛苦越来越大,从轻度最后转化成重度就是这个原因。

目前传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无法彻底解决心理问题,甚至越治越严重。 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有可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就像吃止痛片一样,药劲一过,症状又来了,继续痛苦,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这样耗下去呢,我们宝贵的生命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需要咨询师陪伴,花费巨大,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如果找精神病科医生吃药调理,效果甚微,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吃过的人都能体会到越吃身体越差,脑子像坏掉了一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语言能力下降,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解决问题。

内心充满了负能量(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导致思维和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总是往负面的消极的方向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这才是目前所有得心理问题的根源,想彻底解决心理问题唯一的方向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心理学—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理论可以彻底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其中就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躁狂症、双相 情感 障碍、神经衰弱等等心理问题。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已经彻底治愈了超过200人,不管症状有多么严重,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都可以彻底治愈。很多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问题都在短时间内治愈了,真的不用吃任何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后不会再复发,并且比以前生活得还 健康 快乐幸福,彻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终生服药、不可治愈、容易复发”等等这些让人陷入绝望境地的错误观念,真正能帮助患者获得重生。看到世界上那么多亿患者到处寻医问药,耗尽钱财和精力,一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天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真的是不忍心。我是经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痛苦的人,能理解心理问题患者内心的痛苦,所指的方向绝对是正确,就看你们肯不肯相信了,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正确的道路,因为心理疾病真的真的可以彻底解决。祝所有处在心理困苦中的人早日获得 健康 、快乐、幸福的人生。愿世界上所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确的方向,早日摆脱困苦,获得 健康 快乐幸福的人生!

是的,焦虑症病人最大缺陷就在于他活在了过去和未来,却从不认为当下才是生命最真实的全部,他忽视了真正应该拥有的,而去思虑那些飘渺的,几乎不存在,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真是说他本末倒置,杞人忧天也不为过,但他们就是如此,活得一点没有真实感。

心理师凌哥:焦虑症是真实的疾病,而焦虑症的症状对当事人来说,也是真的。其焦虑的对象就不一定是真的了,一般来说都是经过自己猜疑的长期加工的结果。

焦虑症会有更真实的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感

总体来说这种真实感就不真实了

会有这种感觉到的是比较常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7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