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了亲密关系中不良的沟通方式,讲的是怎么解决问题。可亲密关系不只是解决问题,还有培养感情。
接下来我们讲两种增进感情的沟通方式:
一种是创造两个人的情感联结,另一种是增加两个人的情感储备。
本篇来讲, 怎么创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
有些夫妻吵得很激烈。当一方最终说出“其实我还是爱我老婆的”或者“我还是爱我老公的”时候,他的伴侣会忽然变成另一种神情,脸上会开始有神采。
说“爱”是很难的。
当你承认自己在心里需要对方、依赖对方、承认对方重要的时候,也就给了对方伤害你的权利。
有时候,你宁愿提醒自己那个人不重要,也不愿意说自己其实很需要他。
可是,承认自己需要对方,是彼此产生联结的开始。
这确实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控,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反应。而这种失控,又强化了人对关系的怕。
对爱的渴望,让人想靠近亲密关系;而对被抛弃的恐惧,又让人想远离亲密关系。
当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对关系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对爱的渴望让人想要向对方敞开心扉,寻求联结。
相反,当亲密关系让人感觉到不安时,内心的怕就会让人陷入到防御的状态,封闭自己,以免再次受伤。
那些争吵的夫妻,他们有很多消极的沟通方式,这些争吵都会导致联结的中断。
可 在亲密关系中,不能以真实的情绪和面目示人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这个难度不亚于在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当卧底。
很多人以为,脆弱是没用的东西,是弱小的表现。可是 在关系里,能够袒露脆弱的人,反而是最勇敢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去面对那种“对方如何回应我和接纳我”的不确定。
不仅如此, 在亲密关系中,脆弱是联结的信号,它代表了信任和接纳。
有个女性在讲述自己对另一半的幻想时说:
“我希望他在外面英勇杀敌,像个盖世英雄,回到家能够跟我讲讲他的害怕,到我这里疗伤。”
其实这也是每个人对家的幻想。 在外人面前,你需要表现得坚强,可是在家里,你需要表现得真实。
那什么是依恋关系中的脆弱呢?比如这些话:
“我很孤独。”
“我很想你。”
“当你怎么样的时候,我很怕你离开。”
“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我觉得你不再爱我了。”
“我在你面前自卑极了。”等等。
当然,每个人表达这些脆弱的说法都不太一样。但是,当你能够把这些脆弱说出来的时候,你就已经准备好跟对方讲真心话了,你已经准备好了跟对方联结。
可以说, 判断两个人有多亲密,是由在多大程度上,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脆弱来决定的。
有个朋友,他妈妈总是会唠叨,可爸爸几乎从来不还嘴不生气。有时候实在被唠叨烦了,也就嘟囔几句了事。
有天他就问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说你,你怎么受得了。”
他爸爸却说:“你别看你妈妈这人表面强势,她其实特胆小。她一紧张,就要开始唠叨了。我早就看出她胆小了,所以每次都让着她。”
能看到妈妈强势和唠叨背后的脆弱,就是这个爸爸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们夫妻一直很恩爱的秘诀。
如果你学习了前面的篇章,就知道这是一种典型的追逃的沟通模式:《为什么TA总是越来越沉默?》而幸好这个爸爸做的很优秀。
很多人不习惯直接提出需求,却习惯躲在抱怨的背后,指责对方不懂自己的心思,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个朋友跟我分享她的经验:
“以前我过节过生日,想让老公送礼物给我,但我总是不说,想等着老公自己觉悟。但是他每次都没什么表示,我就很生气。后来我慢慢学乖了,每次过节之前,我都会跟他说:喂,我过几天要过生日了,我还缺块表,你是不是要表示表示?然后老公就会笑笑,到时候就会帮我买。有时候不仅买我要求的,他还会买点别的,我就会更高兴。”
我就问她:“人家都是觉得老公主动送礼物才浪漫,你要求来的,不会觉得少了点味道吗?”
她说:“不会的。我要求了,他会记得、会答应,这就是在意我。”
像“要礼物”这些需要还是容易表达的,有些跟依恋相关的需要,就非常难表达。因为它太重要,人们太害怕被拒绝了,以至于很多人会提前摆出防备的姿态,来应对可能的拒绝。
前面文章中讲过一个例子,说的是妻子抱怨老公各种事情。可是当我说:“你真正需要的,是不是让老公多陪陪你?你为什么不能直接跟他说呢?”这个时候,这位妻子就变得非常扭捏。
因为怕被拒绝,所以很多人选择用抱怨,包装自己的需要。
另一些需要很难说出口,是因为它背后有人对关系更深的纠结。
《相爱相亲》里有一段情节是:丈夫给妻子买了一辆车,丈夫说退休之后带着妻子走天涯。
妻子坐在新车里,最开始还不相信。后来回忆起了他们的过往,妻子说:“我昨天做梦,梦见一个男人的脸,我怎么认也认不出来。后来我想起来了,那是年轻时候的你。”
说完妻子就开始哭,丈夫就在旁边乐。
妻子说:“你每次都这样,我越难过,你越开心。”
丈夫说:“你在乎我,我当然开心了。”
然后,妻子说:“以后不许让王太太坐这辆车!”
**里这个丈夫是驾校司机,王太太是丈夫的学员,也是隔壁邻居,比妻子要年轻漂亮,所以妻子一直都很在意。
可是 这种妒忌也是一种需要,需要的是确认丈夫只对自己一个人好。但这也是很难说出来的。
你看,妻子表达这个需要之前,用了那么长的铺垫,妻子要很确信丈夫是在意自己的才可以。可是, 如果把难以开口的需要埋在心里不说,或者借用其他容易说的事情来表达,都无法有效地创造彼此的联结。
有时候, 我赞同夫妻从他们的纠纷中跳出来,把不良的沟通方式当作两人共同的敌人。我建议他们给不良的沟通模式取一个名字,讲讲这种沟通模式是怎么危害了他们的感情。
这样,夫妻就有一种站在一起,同仇敌忾的感觉。一旦他们能把沟通模式当作外在于他们的敌人,那他们就能够相互配合解决问题,这反而能够增加他们的联结。
什么时候,你感觉到你的伴侣和你是有联结的?
当时你们做了什么?
下篇,我们讲讲怎么沟通,可以增加伴侣的情感储备。
它们三者的区别已经如你问题补充中阐释的很清楚了,下面我想就联系上,简单的说一说: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但凡为人都会有,只是有些人会暂时的隐藏或丢失,比如某些罪犯。我们之所以不能打动他,是因为没有找对合适的切入点。
情感需要的是平淡与持久,接触地久了,彼此就会生出感情。感情是一种升华了的情感,或高尚或鄙陋,或优雅或猥琐。
感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倘若得不到回应与支持,甚至被拒绝,就会被激起一种因自己的缺陷或条件达不到而采取强制占有的欲望。
上面是一种恶的欲望。当两情相悦,发生共鸣时,好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种干净纯粹的欲望。
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在人生情感的这条主干道上,偶尔出现的有益搅扰或有害搅扰引起我们驻足·逗留·观望的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情绪在线”。
为通过性来连接的情感关系,更容易让人们心心相印,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亲密感。而血缘关系则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就像小狮子长大了就要离开母狮独自觅食,人类长大了也需要离开父母去开创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族群繁衍必定要去的方向。所以负责任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孩子掌握各种生活的能力,为孩子将来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爱情关系里,承诺是相互的,也就是说,两个人同时向对方作出承诺:我承诺今后都要和你一起生活,照顾你,陪伴你,支持你,无论生老病死,富贵还是贫穷,我都不会离开,如果发生了矛盾,我也承诺跟你一起解决问题,而不会离开我们的关系。这样的承诺会让爱人们有安全感,得以在关系里真实表达,这必然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关系发展,让两个人的关系更亲密,更有活力。
然而在亲情里,这个承诺却是单方面的。在传统又漫长的农业社会,这个单方面的承诺是孩子对父母的。在那个时候,社会并不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责任,却非常强调孩子对父母的孝顺责任,社会希望孩子向父母承诺,他长大以后必须要孝顺,要反哺父母,要承担家族使命,要为家庭贡献力量。孩子对父母的单向承诺,很好地巩固了大家族的力量,使得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更强。
当时间来到现代的商业化社会,基于血缘的亲情关系的承诺依然是单向的,只是此时的承诺是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如今的社会,更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教导责任,而孩子对父母的责任,要么仅限于听话学习,要么就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管好自己即可。此时父母对孩子的承诺是,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就会爱你,对你好,照顾好,帮助你成长为有能力的人,成长为可以离开家庭,去创造自己的生命体验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单向承诺,使得大部分孩子都能得到精细的养育,更大概率培养出适合商业社会的人才,很好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爱情和亲情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爱情的发展方向是亲密,而亲情的发展方向却是分离。在爱情关系里,承诺是相互的,然而在亲情里,这个承诺却是单方面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些根本差异,你就能清晰地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