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们到哪里呀是什么歌

姑娘你们到哪里呀是什么歌,第1张

《姑娘你们到哪里呀》是一首民间歌曲,最早是在南京地区广为流传的,后来成为了全国流行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旋律轻快,非常容易上口,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渲染力。由于其旋律和歌词的吸引力,这首歌曲经常被用于各种场合的演唱和表演,深受大家的喜爱。传说,《姑娘你们到哪里呀》是一首咏春歌曲,源于清朝末年一位叫岳林的武术家。岳林在练武的时候,常常唱这首歌曲以调整呼吸,他的徒弟则从他那里学到了这首歌,并流传下来。后来,这首歌被改编成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版本,成为了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总之,《姑娘你们到哪里呀》这首歌曲简单易学,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和传唱。

《西厢情歌》原唱是陈明真。《西厢情歌》是一首唐琳作词、胡伟江作曲的流行歌曲,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题为情侣之间的爱情牵绊和相思之苦。这首歌曲被广为传唱和喜爱,旋律优美动人,传递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情感。陈明真以其致命的爱情弯曲和感人的演唱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歌迷的喜爱。扩展:《西厢情歌》这首歌经历了多次改编和演绎,包括舒淇版、孙燕姿版、莫文蔚版等,展现出不同风格和情感的呈现。这首歌曲对于华语流行歌坛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死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领袖毛泽东,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

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交响诗《 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赏析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冷,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河水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采用狩猎的号角声和乐队浓重厚暗的音响来塑造森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阴暗、广袤和神秘莫测森林的联想号角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奏出: 转瞬间,号角声在沃尔塔瓦河水的喧嚣声中消失一个乡村民俗场面出现了,这是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表现热闹喜庆的乡间婚礼 乐声渐渐远去,静谧的夜幕降临了月光下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音乐中,长笛和单簧管奏着起伏波动的音型,竖琴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荡漾、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 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 最后,沃尔塔瓦河来到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所有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久 滔滔河水依旧向前奔流,并渐渐地消失在远方

  作品内容

  斯美塔那曾为《沃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了如下文字:“……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

  乐曲为e小调 6/8拍子 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 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 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 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C大调: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奏比经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村民在举行婚礼的欢闹场面,C大调、2/4拍子: 音乐逐渐转弱,管乐宁静柔和的和弦恰似夜幕徐徐降临,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的慢板旋律,好似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降A大调、4/4拍子: 黑夜逝去,沃尔塔瓦河主题在黎明中出现。 乐队运用宏大的音响,描写了河水在经过斯维特扬峡谷时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冲击着岩石崤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景象。终于,滔滔河水冲出险境,景色拥然开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由开始时的e小调转为明朗的E大调出现,它显得更加宽广妩媚动人。 尾声中出现了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乐章中“维谢格拉德”(现捷克首都布拉格前身)动机,这史诗般庄严的主题,象征着捷克的光荣历史,E大调、6/8拍子: 最后,音乐逐弱.宛似河水从容地向远方流去……

  作者介绍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24年3月2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波西米亚的Litomysl(现属捷克共和国)。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成为李斯特挚友。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SocietyatGothenburg)指挥。并在此居留5年。1859年其妻去世。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沃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1884年5月12日因梅毒逝世于布拉格。 斯美塔那生活在奥地利专制政体崩溃后捷克开始复兴的时代,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音乐充满忧郁的民族风格,吸收了民族舞曲的节奏特点,具有捷克人民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顽强斗争精神他一生写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交响诗和歌剧是最突出的创作领域, 重要的作品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交响诗《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哈康·亚尔》,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达利波》、《里步舍》、《两个寡妇》,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

  我的祖国简介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作于1847---1879年间,是在作曲家耳聋以后写成的杰作,整部套曲由六首交响诗组成这六首交响诗各自独立,但又统一在一个总的构思中,各交响诗之间在形象与肢体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套曲中,作曲家通过史诗、历史、神话和人民的生活,多方面地反映和描绘了捷克的山河,赞颂了捷克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六首交响诗都分别立有标题,在每首交响诗中,作曲家还注有文字说明,以启发听者的想象力和帮助理解乐曲 第一首交响诗《维谢格拉德》 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第三首交响诗《萨尔卡》 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第五首交响诗《塔波尔城》 第六首交响诗《布朗尼克山》

  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随笔:闲话民歌

 民歌是民间的流行歌曲,很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与民族的风格特色。历史悠久,通俗性强。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随时信手拈来随口编唱,约定俗成,水到渠来,不必遵守什么创作的条条框框,自由发挥,灵活应答,或者慷慨激昂,或悠扬顿挫,或娓娓道来,不拘形式,不拘泥意境,朴实无华,用词多生活现实的比喻等等。

 民歌是雅乐发展的基础,高雅艺术如不从民间小曲俚语民歌中吸取营养,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不少成功的艺术家便深入民间采风,把民歌从深山老林,乡村荒野,田间果园里采集、加工、整理出来,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力。

 当年的王洛宾深入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采集了大量的新疆少数民族曲调,像热瓦甫、木卡姆曲调等。创作了大量的新疆民歌为人们喜爱传唱,成为一代歌王。他创作的新疆民歌,具有强烈的当地民族风格,曲调欢快,明亮,活泼,歌词亲切,简明清新,率真、诚恳、直率用的都是当地普通人的口语。当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性格开朗豁达,说话单刀直入,善于比喻,幽默。这与当地流行的口头传诵的阿凡提人物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让人觉得亲切可爱,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难舍难分,令人难忘。如他创作的《马车夫之歌》、《美丽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等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就是吸取了当地民歌的特点所创作出来的。

 内蒙古民歌表现为深沉粗犷,悠远豪放的风格。这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色相一致。这马背上的民族曾显露出多少英雄豪杰,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样的雄才大略人物。吃牛羊乳肉的大草原上的人们在马头琴声韵的熏陶下,哺育出多少个出色的民歌手。像胡松华,德德玛,和如今的腾格尔等。无论个人的唱法不同,但在唱腔上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深沉、粗犷、悠远、豪放的这一草原上马背民族的风格特色。像**《草原上的人们》中所唱的民歌《十五的月亮》也是那么深沉优美。

 当年**乐曲的创作者雷振邦深入到西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出**《阿诗玛》、《五朵金花》插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这无不运用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民歌俚曲,使得**更加深动受人喜爱。插曲和**配合的相得益彰,处处体现着民歌的地域性和民族风俗的艺术风格特色。

 地处东北边疆的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的民族风格特色则以喜庆欢乐为特点,歌舞悠扬色彩明亮,给人以欢欣鼓舞快乐喜庆的景象。像《桔梗谣》,《阿里郎》等。

 各地的民歌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习俗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内涵的差异,因此给人以色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感觉。江苏民歌俚曲,就具有江南水乡的清丽淡香秀美的特点。如《茉莉花》,《太湖美》,《拔根芦材花》等。还有清丽悠扬动听的西藏民歌,反映出雪域高山民族的注重情感的流露的清馨感来。翻身农奴对解放他们的人们,真情实感的流露,表达在民歌的唱腔和字列间。培育而出像才旦卓玛,等一批优秀的民族歌手来。

 当然港澳台粤的民歌则以地方方言,有着丝竹般的清丽雅韵,曲调婉转,流畅水淋,富于拖韵脚的特色。这和当地方言有关。港粤台在海边和热带受海风椰韵的影响,所以语言带有热带的风韵语句尾部带着很浓的拖韵。比如饭很好吃的啦啦字就拖得很长,语句热水的和金属韵味很足。这一民歌唱法(闽南语),演义成流行歌曲,培育出不少流行歌手。像邓丽君,徐小凤,高胜美,韩宝仪,刘德华,梅艳芳等等真是群星璀璨,耀人眼目。

 台湾民歌则独辟蹊径,民歌也有特色如《天黑黑》《那鲁湾》等歌曲。受民歌影响下产生的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亲切可爱,也深受大陆民众的喜爱。还有广西的民歌俚曲,歌手《刘三姐》很受人们的喜爱。还有陕北的民歌信天游,风格高亢悠扬等,民歌有着天生的与人的亲和力。

 我们翻开世界音乐史都可以看到民歌在其间闪耀着灼灼的光辉。难怪有人说,音乐是陶冶人类灵魂的精灵。不管国界与地域的不同,音乐民歌都可以把不同的民族和不同肤色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做到心心相映。民歌经过艺术家的收集,加工,凝练后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民歌的好听就在于他的地域性的差异和来自于民间生活,富有民族特色的缘故。如苏格兰民歌《苏格兰蓝铃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意大利民歌《桑塔露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哎哟,妈妈》,俄罗斯的民歌《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等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民间文化生活特色。

 后来的好莱坞大片也引进了不少民间歌曲,如《魂断蓝桥》中的《友谊天久地长》和《红河谷》插曲就是苏格兰民歌。还有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插曲《游击队员之歌》“啊,朋友再见”等等都被世界各地各民族人民所喜爱。

 综上所述民歌的创作离不开本民族的生活土壤,当艺术家们把各民族的民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无不惊叹,这五彩缤纷的民歌艺术的美丽,优美动听。让民歌来陶冶我们的情感与心灵。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愉悦,欢快!把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一扫而光,沉浸在民歌艺术的美感中沉醉而忘却自我

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随笔:喜欢上民歌

 八零后的人应该喜欢的是流行歌曲,我想我应该算是个异类,我很喜欢民歌,我觉得民歌的魅力,在于它来自乡土,乡土气息的民歌,有泥土的芳香,带着家乡的味道,像一杯香醇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第一次接触民歌,是在家乡教书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要培训一名音乐老师,当时我年龄最小,特别钟爱那台老式的风琴,经常在放暑假的时候,我一个人越脊,跳到办公室弹风琴玩,后来校长知道了这事,就圆了我的梦,把那台无人问津的风琴,抬到我的小办公室,并委派我去学习音乐知识,当时我乐坏了。

 第一次上音乐课,主讲老师是位退休的老音乐教师,他风趣幽默,一曲《走西口》让我大跌眼镜。这之前,我片面的认为,民歌是老头,老太太唱的玩意,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它的独特魅力。原来民歌的魅力,在于它的抒情,那种直白,淳朴的心灵呼唤,一下子唤醒了人性内心沉睡的情感,那种原始的,纯粹的情感哗啦啦倾泻一地,于是,你有一种想要表达内心的的冲动感: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老师唱完这首歌的时候,开玩笑问我,这首歌怎么样,要不要唱给离别的男友。我回答,这首歌比周杰伦的《双节棍》强多了。当时我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想起了离别的男友,想起了那个月亮的晚上,我含泪的目光,没有挽回他决绝的脚步,在离别的那天,不记得说了多少情话,在他坐上开往南方的大巴车后,我追着大巴车摇酸了手,最终的结局也如歌中所唱,一去不回头。

 更想起,那一年,我堂哥新婚不到一个月,就要出去打工了,堂嫂几天前就看着堂哥掉眼泪,临走的那晚,她家亮了一夜灯,鸡还没叫五更天的时候,厨房里就燃起了熊熊灶火,她给堂哥煮了二三十个鸡蛋,烙了大饼,她生怕堂哥路上不舍得买吃的,所以尽可能给堂哥多准备路上的口粮。

 那个早上,堂嫂一手提着鸡蛋,一手拉着堂哥的胳膊,在冬霜满地的清晨,眼泪汪汪地把堂哥送到村口,眼看着大巴车来了,堂嫂紧紧抱住堂哥放声大哭,鼻涕一把泪两行,眼泪顺着堂哥的脸颊,流进脖子里·····村上一起去打工的哥们儿看了哈哈大笑,冲着堂哥挤眉弄眼地说:“华子,你这新婚蜜月还没过完,你舍得走吗,到外面想小妹妹了咋个办呀!”堂哥听了脸红了,咧着嘴巴一个劲地傻笑,笑着笑着眼睛红了,笑着笑着低下了头,他轻轻地拍着堂嫂的背,小声叫着堂嫂的小名儿,泪珠儿滚落……

 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打工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了封闭的乡村,在大都市里过上了游鱼一般的生活,不知道在灯红酒绿·霓虹闪烁之处,吼一声:哥哥你走西口!心底是否如我一般,唤起那最初,最淳朴的情感喜欢上民歌。也真正明白了,民歌来自民间,口口相传,情感朴素真实,不做作不浮华。在唱民歌的歌星里,我最喜欢歌手阿宝,他的演唱动心动情,第一次听他唱那首陕北民歌

 《想亲亲》我一边听一边笑,歌词的大意如下:

 想亲亲想的额手腕腕软

 拿起个筷子饿端不起个碗

 想亲亲想的额心花花乱

 煮饺子额下了一锅山那个药

 头一回毛妹妹你呀你不在

 你妈妈劈头打了我俩锅盖

 想亲亲想的额心花花乱

 三天额没吃吃下一颗颗饭

 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

 妹子你爱不爱受苦的那个人

 这首歌唱出了小伙子想女孩子想的吃不下饭,拿不起碗,在农村老家人们比较封建,那时男孩女孩即使订了婚,也不能随便见面,不然会被别人讲闲话,农村人很要面子,有伤风化的事,是做不得的,哪怕只是见个面。我记得,大姐订了婚后,妈晚上就再不让她出门,有一次姐夫晚上来找姐,就在我家房后,用砖头敲我家墙,我妈听到有动静,跑到房后虽然没给姐夫俩锅盖,却翻了他几记白眼,事后对大姐说,告诉他,再跑来打断他的腿!

 现在我姐夫提起当年事,就会打趣地说,当初啊,一门心思往你家跑,白天在田里干活,拿着锄头往你家哪个方向望啊望,一亩豆苗,除掉半亩,无心干活啊,盼啊盼啊,没想到盼回家一个母老虎,可叹当初我还神魂颠倒,真不知道你哪里好。哈哈……我姐就说,当初咋不让我妈用锅盖拍死你!

 “大姑娘美着那个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这边的苞米它已结穗微风轻吹起热浪我东瞅瞅西望望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这是一首很有风情的东北民歌,给人以热情的想象,乡村女孩子对情郎的想念,与爱情的渴望,当然,这是歌老的掉了牙,但音乐的魅力,不会在时光中搁浅,每次听到这是首歌,在茫茫的大都市里,总会有一种想念故乡一望无际的庄稼,浪漫多情的乡村姑娘,在玉米田里约会的情景,我也会想起,自己也曾和小男友在玉米田里追着跑,踩倒了玉米苗,被二叔骂得狗血喷头,后来我好多天都不敢和二叔说话。

 如今,身处大都市,我是一只寂寞的游鱼,总会在午夜里,听一曲老掉牙的: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清凌凌的水,大雁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嘴……思乡的心,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前尘后世里,尽是乡村时光的记忆,纵然,故乡现在很发达,没有低矮的草房,但思念的心依然是汹涌而至……

 所以,民歌与我来讲,是一种来自对乡村的怀念,乡村的记忆,它很老,很土,带着黄土地的色彩,让我在喧嚣的城市,有一份可以寄托的情怀。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歌不同于流行歌曲,它经久传唱,耐得住岁月打磨,而流行歌曲固然好听我亦不排斥,但总觉得它像快餐。一首好的民歌,就是一段时代的缩影,一份充满温馨的情感,那些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随笔:民歌与乡村

 乡村有魂,萦系着村魂寨胆的就是民歌。民歌是乡村的精神胎记。

 在乡村里,悲欢苦乐,生老病死,都要借用歌声来表达,这样的歌唱,是爱与哀愁的倾诉,有族群传统价值观的述说,也有个体对生命、爱情的憧憬、愉悦、忧伤、失落……

 民歌的故事,散落在大树脚,小溪边,山梁上,心坎里,响亮在一个个晴晌的路口,又被一拨又一拨人带去了远方。在陌生的城市里让汗水浸泡的日子,民歌清醒着,寂寞着,也痛苦着。

 乡村正在衰落,人群不断地往外走,人气的式微直接带来乡村的空寂和落魄,一些传统的乡村习俗已经在日渐疏离中被生生地崩断。一方面,乡村在城镇化浪潮的波及下,原有的族群内部联系肌理、亲友纽带在被动的流动中,变得日渐疏远、陌生。另一方面,城镇式的生活方式,迅速占领乡村的社交平台,人们越来越适应甚至依赖消费型的生活方式,原有的朴素、节俭为荣的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不仅存在生活景象上的凋敝,还有精神上的“瑶琴不复,山水空余”。乡村里最旺盛的精神作物就是思念和回望,在这样的氛围里,民歌的根最是扎得深,扎得稳。

 民歌是乡村俗常的鲜活记忆。在时光泛滥后湮没了一座座村庄的乡土上,民歌让乡土在葆有梦想的同时,还生长着淡淡的忧伤,给村庄提醒思念和疼痛。

 费孝通先生那一代人,特别是那个时代从乡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对乡村最是深情。费先生认为乡村社会的美好,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乡村社会里,唱歌不仅是情感寄托,而且能够消解生命的困惑,如一首民歌唱道:“唱支山歌来解闷,喝口凉水打湿喉。凉水解得心头火,歌声解得忧愁人”。乡村的时光,在这样的歌唱里,变得纯净、舒朗,人们的心里,会从歌声中享受到生活的阳光。

 贵州黔东南是民歌盛放的沃土,这里的“道德歌堂”和“民歌法庭”,人气不错,这是民歌主动融入当下的一种时代表达,既葆有了民歌的根脉,又找到了民歌契入新时代的创新路径。这也是黔东南各族人民“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美其服”的最好体现。

 民歌有自己的生存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哪怕是微弱的,却未曾停歇,民歌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没有歌唱的日子,乡村的心事是空落和焦灼的,山村的歌喉容易被贫乏的空洞填塞,曾经生动的乡村俚语迅速被抽离,变得干燥、黯哑。这样的日子,山村的心情被寂寞挤压得有些低落,但失声的歌喉依旧保持着歌唱的姿势。

 民歌与乡村,曾经是一支嫩芽上的两枚互生叶片,相互映衬而葱茏,当它们只能以寂然的姿势无言相对时,民歌依然对乡村一往情深。

 找到民歌,就能寻找到我们的故乡。

看过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随笔的还看过:

1 关于音乐的散文

2 关于感情散文

3 散文随笔的主题

4 关于感情方面的散文

5 关于军人情感散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6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