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情感隔离?

为什么会产生情感隔离?,第1张

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遇到自己难以解决并会使我们陷入焦虑的事情时,使用情感隔离,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解脱感。

这是情感隔离的成因和作用。但是,被隔离的情感(事情)不会凭空消失,隔离只是作为一个缓冲的中介,问题总要解决。 

所以,不要过分依赖情感隔离,否则久而久之会养成喜欢逃避的坏习惯。要勇于正视自己的情感,一点一点地让自己重新进入情感之中。关键在于接纳自己。

告诉自己:“焦虑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情感的体验不会降低我的价值”、“我很难受,但事情正在渐渐转好”。注意,情感隔离只是一种工具,滥用是有害的,但也不应视若牛鬼蛇神,合理适度地使用才是健康生活的方式。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情感应激状态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自我保护,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感受到外部打击时,会自然而然地护住关键部位,头,胸,而情感在受到强刺激时,会选择逃离,封闭,自欺欺人, 麻木不仁等各种方式以保证不面对意想中的伤害或刺激。

人的精神应激或感受力是有迹可循的,喜新厌旧就是其中之中,楼主所讲述的小说情节,如果小说只是情节离奇,叙事立意无深处可挖掘,那么就只在初看时因新奇而引发短暂关注,之后就会在雷同的过程,乏味的铺排中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而长期浸*在类似的氛围中,开头知尾,就会失去对同类小说的兴趣。这也许就部分解释了楼主所说的无兴趣再读小说的原因,市面上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的确令人扫兴,这也是为什么精品之所以被传承的原因所在,深度阅读,每一次都能使读者有新发现,这才是经典的本质所在。

至于创作力,那涉及的因素更多。通常而言,创作来源于感知,重在积累,也就是作者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是心灵的书写,是生活的感悟,是思想的分享。如果无法感悟,那作品就没有灵魂,无法用语言展现,那只能是私人的珍藏,不能拿来共享。写作,虽然不必非要撕裂自己,爆出皮囊下的小那种批判,但作者自身的感知与领悟就是作品的魂,因而作者自身迟钝或迷失时,作品自然是零乱的。

在浮躁中无意识地随波逐流才是迷失,而能保持自我意识地漂流就是伺机而动,这其间的区别就在于楼主自身是否认清自己。在阅读的代入感同样如是,沉迷式的无法自拔只是书痴,能进能出,物为已所用才是阅读。

情感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 二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后者也可以被称之为缺乏共情能力。

有些人在面对自己的亲人逝去的时候 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 表现出多大得悲伤 就像正常人一样 吃饭睡觉做事 没有像其他家属一样 哭的死去活来。这就是使用了情感隔离 有些人能够笑着说自己悲痛的经历 脸部表情与事实产生得效应完全不一样 这种也是隔离的表现。

正视它吧 我们要去看见和允许自己的这些心身反应 关注自己的内心 认识 理解和接纳自己 学会表达 尝试在生活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人为什么会变冷漠?

有人这样回答:人之所以会变的冷漠,其实是有时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少让自己受些伤害。经历了一些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会有意地隐藏自己的情感,让人感觉自己很冷漠。

这个回答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冷漠的人,忽略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他人的感受,并非是隐藏,而是毫无感情。面对他人的悲惨故事,冷漠人的会无动于衷,同样,面对自己的悲惨经历,同样无动于衷。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带大家了解一种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有什么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有意地不跟情感保持接触,以避免焦虑。通俗地说就是让情感麻木,人活着慢慢变得傻,麻木的过程。就事论事、遗忘,都是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是无处不在的。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冷漠。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

听了悲伤的家庭悲惨故事,有些人在笑。这些人就是隔离了情感。有时候,笑的人反而是太痛苦。笑嘻嘻讲自己的早年创伤,是隔离的表现。这些人实际可能并不幸福,不抽烟时骂抽烟的,抽烟的时候特别享受;当了教授就骂教授,是日常生活情感隔离的表现。

有的人在谈话时使用隔离的情况很多:有的人笑咪咪地诉说痛苦的经历,表情完全与诉说的内容不相符。启用隔离防御机制是为了让人感觉舒服一点。

对于情感隔离,我们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全部隔离。有时候,我们面对的现实是非常坎坷和难受的,但这并没有压倒前进的趋势。我们允许情感隔离的滋生,但是,绝对不能被情感隔离控制自我!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分学派范畴的心理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面对不太好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比如压抑,焦虑,恐惧……,内心使用的隔离痛苦的应对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也是人启动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有很多,在应激状态下,防御机制只要启动,一般不只是一个,会呈现多个的防御状态。

常见防御机制如下:

一、情感隔离

原生家庭中,父母有情感上的强烈冲突,母亲会有很强烈的情绪,父亲无回应,或者回避时,就是情感隔离。我们说“无回应处心是绝境”,父亲不接招,妈妈就会更加崩溃,很容易就把情绪丢给孩子。孩子接不住妈妈的情绪,也会使用父亲的方式应对母亲丢来的情绪。表现好的是不关我的事的状态。

情感隔离就是不好的防御机制吗?我们换个场景,在职场中经常会有“情感隔离”,在职场中,面对压力,或者困难,甚至冲突,遭遇被指责被否定的情况,我们启动的“情感隔离”防御机制,会让我们暂时的屏蔽掉痛苦,像一个社会人那样,还是得前行,当下会因为用情感隔离,而冷静的处理接下来的工作,而不是意气用事。所以“情感隔离”并不能用好或者坏来评价。

在一个悲伤的团辅中,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中,有一个女生却在笑,团队成员对这个女生是不接纳的,甚至有指责,指责她很麻木。老师问这位女生,你过往正是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你不能面对这个场景,不愿意去体验这份悲伤,所以你一直在笑,对吗。老师用的“面质”的方式问女孩,女孩停止了笑,进入沉默。

情绪是钟摆,隔离得多了,钟摆就不能动了。当同样的情绪能量,相同场景来的时候,就会使用异常,变形的应对模式,麻木是情感隔离,进入不了悲伤,不能共情,都是情感隔离。

逃避不好的情绪,身边的人觉得我很有亲和力,其实是我扮演出来的人设。真正对事情感知是麻木且冷漠的。我找心理师咨询了一下,他告诉我这叫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封闭自己情感断绝与外界的来往,如果两人之间发生了情感上面的隔离,说明你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了问题。两个人的相处能否体验到双方彼此的情感,关乎到这段感情能能否继续走下去。孤僻是一种典型的情感隔离,就是通过避免和别人发生任何交流来阻止自己和别人建立关系。他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而心理防御是为了避免自己免受伤害。

      在精神分析取向的防御方法中,首先讲到情感隔离,指个人在某种不愉快的情景中将自己隔离开,避免焦虑与不安。情感隔离是潜意识层面的,不为我们平常觉知到的防御机制。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相对原始的,不是很成熟的防御机制,但是原始不意味着就是不好,就是我们要摆脱掉的意思, 前一阵子疫情期间,曾奇峰和武志红对话中,身处武汉的曾奇峰老师在被问及有没有感觉到焦虑时这样回答,我感觉还好,可能我采取了情感隔离,曾老师的坦荡真实,纯粹的可爱。

    我次听课老师讲到一个心脏搭桥的老教授,他十分喜爱自己的小孙子,每个周末都要见这个孩子,孩子来他家,上窜下跳,吵吵闹闹,不一会,他的心脏就受不了了,于是他约定,孩子每次来只能玩一个小时,然后必须带走。这位教授他是研究心理学的教授,所以他懂得怎么意识化的使用情感隔离的方法进行自我关怀,如果他不懂心理学,那他可能要么想孩子想的很抑郁,埋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要么勉强让孩子一直在一边玩,身体撑坏了,躺医院里埋怨熊孩子太闹腾,埋怨孩子父母没管好孩子,影响自己的身体和心情,甚至破坏亲子关系。他做到了一种平衡,享受天伦之乐和自我身体保护的平衡。

        面对教育孩子的受挫,失落,抑郁,焦虑,当我们能够觉知到自己负面情绪已经出现快要Hold不住了,不妨让自己与隔离一段时间,交给其他家里人带孩子,为自己获得一些喘息的时间,我们自己先自我关怀,做点让自己更快乐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获得心灵的滋养,才可能有足够的养分养育我们的孩子,不要让自己透支,甚至枯竭,避免我们一不小心就控制不住负面情绪,攻击性向外可能伤害孩子或家人,攻击向内也容易焦虑抑郁伤害自己。我们有喘息的权利有享受的自由,请心安理得的安排上,你不必为此内疚,好妈妈不是724小时在线,好妈妈不在追求陪伴时间上,更在陪伴的质量上!要努力让自己身心愉悦,温暖慈悲,更好的爱自己和他人。

            看见即疗愈,一亩园和您一起,让自己身心愉悦,温暖慈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1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