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尊和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它们会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和尊严,可能会感到无助、无价值、自卑、沮丧、失望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动力,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人同时失去了自尊、尊严、害羞、害臊、羞愧、羞耻、尴尬和不好意思等情感,那么他可能会变得完全不自信,无法与人交往,缺乏社交技能,避免与人交流和互动,甚至可能导致自闭等问题。同时,他可能也会变得麻木、冷漠,对周围的事物毫无感觉和热情,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因此,保持自尊和尊严、害羞和害臊、羞愧和羞耻、尴尬和不好意思等情感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这些情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例如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重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信心和感觉。同时,也可以尝试与亲友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动力。
时间过得的真快。转眼间,我的心理学课已经中断学习两个多星期了。在感叹时间过得快的同时,也有一种因未能持续做一件事,而带来深深的负罪感 。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为一句话激励着自己: 即便做的不好,也要持续做下去 。
在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问题,可能不是出在你有没有方法?有没有方向?会不会做上。而是,当你具备所有的时候,却没有持续做下去。即尴尬又无奈。
或许,能找出很多不做这件事情的理由,然而,拍着良心问自己,难道真的挤不出这20分钟的学习时间吗?究竟自己是真忙?还是用忙作为借口,来逃避持续学习这件事呢?
我想后者的因素占比更大吧!
虽然在持续做的时候,未能感觉到明显进步。但在未持续的这段时间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退步,甚至退到了无知的境地。
还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还有机会纠正错误,今天重新把心理学课再捡起来,争取一鼓作气,完成本次课程的学习。
这次我们要,弄清楚自尊和自尊心这两个概念 。
1网上有很多关于自尊和自尊心的解读,不过在青音姐看来,这些都是瞎掰,灌鸡汤。
2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因为学了几个心理学概念,就盲目的套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正所谓“君子不器”。
我们不要盲目的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要给别人贴标签。而是要更多的看到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情绪流动,自己来帮助自己成长。
3在自尊的定义中,有一个很通俗的概念:说自尊也称为自尊心或者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 比较 而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的原因,自尊还包括,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的期望。
4当我们听到 比较 的时候,一定要高度警觉,因为比较是一个大坑。
5那自尊更准确的定义是什么呢?
所谓自尊,就是自我价值感,是自己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受到社会的比较,他人的评价,以及自己做事成败的自我肯定的影响。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不被集体、社会和他人暂时的尊重,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偶尔被群体排斥,可能偶尔没有被群体所接纳,那么他就没有自尊了吗?
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高自尊的人是不跟别人比的。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成长就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6最后的结论:
也就是说,自尊是自己给自己的,但是自尊心,是要求外界如何对待自己。
所以,在生活中,那些自尊心强的人。会活得特别的拧巴,因为他迫切的要求外界,给自己强烈的尊重。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都特别在意自尊心这个东西。并且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时候真的能达到,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能伤害到自己。
我以为,那是别人在侵犯自己的自尊,以为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现在才突然明白过来,那不是自尊收到伤害,而是自尊心在作祟。
而真正的自尊,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得到的,可见概念清晰是多么的重要。
7在最后,青音姐说了这么一段话,也是本节课程的核心(值得慢慢品味):
所以, 自尊越低,自尊心越高;自尊越弱,自尊心越强 。
总结 :
弄清楚自尊和自尊心,还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弄明白,自尊是从何而来?自尊心太强的表现以及危害?并且,如何去改变,建立自己的自尊体系?
1、喜:包括喜爱、喜悦、喜好、喜欢、高兴、快乐等情感;
2、怒:包括愤怒、恼怒、发怒、怨恨、愤恨等情感;
3、哀:包括悲伤、悲痛、悲哀、怜悯、哀怜、哀愁、哀悯、哀怨、哀思等情感;
4、乐:指欢乐,身心愉悦,充满幸福的一种情感;
5、惊:指惊咤、惊愕、惊慌、惊悸、惊奇、惊叹、惊喜、惊讶等情感;
6、恐:指恐慌、恐惧、害怕、担心、担忧、畏惧等情感;
7、思:指思念、想念、思慕等情感。
六欲:
1、食欲:生理本能由于饥饿而产生的想吃东西的欲望加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想吃好、吃多、吃巧、吃奇、吃美的欲望;
2、性欲:生理由于发育成熟而本能地产生的一种想与异性触摸接触、发泄能量的欲望加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想猎奇探幽、排遣郁闷寂寞、甚至为了达到某个数目而想往异性的欲望;
3、情欲:七情导致的欲望。比如喜欢就能导致想与某人朝夕相处交朋友的欲望;愤怒可导致想打击报复的欲望;悲伤可导致自虐、自杀的欲望;惊奇可导致探险的欲望;恐惧害怕可导致求安全的欲望,如装防盗门、找靠山、请保安、结婚生子女等;思念可导致想回家、想重逢的欲望。
4、占有欲:本能地为扩充活动范围、排除干扰、争取自由而产生的想据为己有的欲望,如殖民地、私有财产、夫妻等是占有欲导致的一种结果;
5、求知欲:好奇心引发的对未知领域和未知世界向往探索、想弄清究竟的一种欲望;
6、出类拔萃欲:这是想得到社会承认的欲望。人人都不愿默默无闻,不愿被社会遗忘在某个角落,人人都想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出人头地,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羡慕。于是就有了出类拔萃欲。
人的情感分为好多种,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甚至还有一些介乎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而在这些情感中,范围最广的,应该属友情这一块了。
看过一期视频,就是关于探讨友情的,叫《荒野会谈》,由李雪琴、李松蔚、章若楠、席瑞、李浩源五个人组成的讨论小组,在荒野中搭了一个帐篷,煮上一壶茶,一起讨论人生和朋友。
在节目中,他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上,也运用了心理学的知识去概括和定义。
不得不承认,专业的书读得多真的是好啊!都是硕士博士出身的人,说出来的话比一般人就具有更高的水平。
比如,他们在讨论朋友时,提到了“朋友有提供情绪价值和提供实际帮助两种,哪一种更有价值?”
李松蔚认为,他需要的是后面一种朋友,就是朋友之间,有事说事,没事可以不联系的一种关系。
这其实跟他的年龄和性格有关。80后的李松蔚,从小就不喜欢社交,他宁可自己抱一本书在墙角看,也不愿意去跟别的孩子玩。到大了,他自然认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朋友,比什么都重要。
相反,席瑞的观点就跟李松蔚不太一样,他认为可以要能够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但同时,他也需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因为这一类的朋友能够让他快乐。
这样的观点其实也没有错。世上的人,性格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而人在社交关系里,所需要的对象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人说可以不需要社交吗?其实也是可以的,因为有人就这么做,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在对朋友的定义上,我们通常把能够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定义为“关系铁”的那一种,因为能帮、肯帮是很难得到的一种朋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都会有自己的难处,有时候或者想帮也有心而无力。
但是这样的朋友关系,往往需要知根知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对彼此的认可,只有这样,一段“铁”的朋友关系才能成立。
能够达到这样的朋友关系,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现代的人,自我意识都非常强烈,如果没有让他能够认为需要帮助或者他愿意去帮助的人,是很难让人主动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李松蔚所需要的朋友类型正好契合他的性格特征,或者本身,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而席瑞所愿意得到的那种“提供情绪价值”的朋友,事实上在生活中更多一些。在社交圈里,也许有很多人并不具备能够帮人的条件,但他却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愉悦,让别人获得开心和快乐。
这种朋友其实也很重要。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很多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很焦虑的,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这种压抑的心情得不到舒缓的话,人就有可能会得病。
若是他正好遇到一个能够带给他开心和快乐的人,让他的心情能够得到有效的减压,我想这种帮助跟那些提供实际帮助的人,作用是一样大的。
有时候,提供实际性的帮助的人或者并不需要高情商,因为他只需要给钱,给方法,给资源就可以,可是带给人情绪价值的人,绝对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他所给予的那种东西是无形的,却又是恒久的。
从精神层面来说,提供情绪价值的意义要比提供实际帮助要多一些;而从生活的现实来说,提供实际帮助,又比提供情绪价值的作用会更直接更有效果一些。
自尊自信自负健康的情感是自我控制的激励因素和动力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意识中的内容,主要研究现在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以及内在情感对外在表现的影响,一些敏感情绪不及时进行调节会出现心理类疾病问题。
自尊作为自我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的广泛关注。自尊也有一定的表现。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尊的表现,欢迎阅读。
自尊的主要定义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当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时,就会感到高兴,这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尊的快乐。
(2)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不可以无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我们不要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要自尊,还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傲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骄傲自大,它们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十分有害。
自尊的表现1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2如何培养自尊心。
(1)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
(2)懂得知耻,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适度自尊。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3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4要克服自负、自卑、自弃等心理。
自负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自弃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5掌握增强自信心的 方法 ,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自信有助于成功,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天也都在进步,找到这些进步和长处,会增强自信心。
(2)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自信心。实力,是支撑自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6了解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如,我们从学会走路,就有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7认识自立的意义。
自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人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8知道培养自立品质的方法,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1)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人生。
(2)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要学会独立地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3)自己解决自己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4)大胆投身 社会实践 ,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自尊的意义1它使人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理解
2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一个知耻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并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怎样对待我们的不足和缺点: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一个人拥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2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虚荣的含义及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儿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一尊重他人是他人的要求
1他人点滴的赞美与欣赏,是我们充满了做人的自豪与快乐
2我们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能共享自尊的快乐
3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为什么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因为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为什么要做一个宽容豁达的人:
1承认世界因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批评
2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地享受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的个体差异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和为什么会引起,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比如憎恶的情感,如果它指向危害国家利益,破坏国家财产的人和事,那这种情感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指向批评过自己缺点的人,或在能力和人品上都超过自己的人,那这种情感就是低下的情感。评价同样一种情感,要分析其倾向性。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程度。能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现象引起的情感则缺乏深刻性。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舞台上的时装表演时所产生的情感,即美感,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而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只是图新鲜、凑热闹来看演出,这时他表现出的情感即是快感,就是一种肤浅的情感。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并相濡以沫的情感是深刻的情感;而萍水相逢或酒肉朋友之间的情感,则是肤浅的情感。同一种情感能深入地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