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解释的对 我也认为那些词是大多来形容女人的美貌的 但根据说话人和被赞的人的情况结合来分析,可以说他是在绕着说你帅气
可要提醒的是 你的室友说的都是关于美貌的,所以那么说的只是在说你长得很漂亮,像金基范,崔始源,李胜基,金在中,申慧城,他们可以说有时比女人还要美几分
归鸦表达的思想感情
友人别离与游子思归之情
古来写离别的意象数不胜数,柳、亭、孤舟、飞鸟等等,乌鸦亦是其中之一。《全唐诗》中,表示别离与思归之愁的诗约有29句。唐代诗人严维有一首《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听雁
付秀红
(1)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直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地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2)在这萧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3)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吁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4)“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全力的内涵,高旷的风不断跑不,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仁爱洒向一路云空。
(5)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叫,
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6)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幺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7)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
古诗词中大雁这个意象的由来
乐意为你解答此题:大雁---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哪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芳草、流水、杜鹃、大雁在古诗中的意象是什么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
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
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有诗为证:“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时,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泪,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此为晚唐诗人郑谷之作,以品貌,时节,环境,意象入手,鹧鸪之寓意,所言殆尽。
暮雨黄昏,鹧鸪声里,游子佳人离愁别绪,怎一愁字了得?一曰离别。
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
借以常喻惜惜别情。
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
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二曰悲情。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曰爱情。
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意象如同“燕子”“鸳鸯”。
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借鹧鸪之和鸣,衬“欢不见”之落寞。
诸如温庭筠、李洵之《菩萨蛮》词中鹧鸪皆有此意象,“双双金鹧鸪”、“双双飞鹧鸪”等,不足而论。
四曰相思。
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为以上集大成者。
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愁绪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韵。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二、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树”,由远而近,步步移情换景。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人生就像坐火车,过去的景色那样美,让你流连不舍。可是你总是需要前进,会离开……然后你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看。其实,往往你再也不会回去,流逝的时间,退后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