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主角老黄离世,他是因何去世的?

《最后的棒棒》主角老黄离世,他是因何去世的?,第1张

春节期间本来行动不方便的老黄在家扫地的时候摔倒了,随后就卧床不起,直到去世。

最后的棒棒讲的是在重庆这里,第1批进城务工的农民有数10万人加入了棒棒大军,导演何苦决定拍摄最后的棒棒,是因为看到这群人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是中国第1代农民工,没有知识,凭着一身力气进了城,随后在城市中发展,又逐渐从城市中悄然隐退。

纪录片中的每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片中的大石、老甘、老杭、老黄,每一个人都有非凡的奋斗史。大石在重庆买了房,把儿女送进了大学,自己成了其他棒棒的房东。

老甘、老杭、老黄等人又回到老家,他们最终也都有了自己安稳的晚年生活。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30多年,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

导演何苦

何苦曾经是一名正团级军官,在转业后没有选择铁饭碗,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揣着1300元钱带着自己用2100元月薪过来的婚庆摄影师,走进重庆的自立巷,开始了棒棒生涯。他当棒棒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记录下这一群以苦力为生的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在一年多的拍摄后,推出了这部13集的纪录片,获得网友一致的好评,豆瓣评分96分。

何苦加入棒棒,首先是拜老黄为师,老黄话不多,但是他叫何苦怎么样揽活怎么样工作,何苦说老黄不仅是纪录片的主角之一,还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导师,他没有太多的文化,他用他的力气,坚韧和勤劳教我认识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精神,从他身上学到了勤劳与坚韧,也看到了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尊严。

主角之一老黄

老黄是这部纪录片中的主角之一,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直找不到工作,娶不上媳妇儿,后来入赘到一个养不起小孩的寡妇家,40多岁才生了一个女儿,为了养家糊口,他跑到东北挖煤打工,三年后回家才知道妻子和别人在一起了。

把女儿送到亲戚家里寄养以后就去重庆当了棒棒,一干就是20多年,把女儿抚养长大成家以后,为减轻女儿的房贷负担,已经60多岁的老黄仍然去做棒棒。生病后老黄才回到女儿身边,孩子们很孝顺,很多人提出给予帮助,但都被女儿拒绝了。

棒棒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都没有放弃过希望,努力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底限。

生活在自力巷53号的棒棒,终于在一天接到正式通知,拆迁必须要撤离,此时黄师傅和老杭他们还在商量,到底要不要搬走,此时二房东大石给出方案,做两手准备,该找房子找房子,万一不拆,继续住,说十几年前就是这样说要拆,一直没拆。大家就同意了大石的方案。

结果在大家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来了拆迁队,黄师傅收拾好的两个大包裹,里面有他辛苦攒的2200元钱,还有生活必需品,确切的说应该是黄师傅所有的家当,就那么一瞬间房子就塌了,黄师傅冲进去还没来得及拿出包裹,就被拆迁队维护治安的人员给拖了出来,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何苦的三千元现金藏在枕头套里,还有床底下两盒零钱都没拿出来,老甘也是连衣服都没有穿,就戴着一个工作围裙。

黄师傅难过的第一次当众流泪,看得让你跟着一起哭,前几天刚交了一百元定金新居所的,这倒好钱没了,自然没法过去住了,黄师傅跟何苦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吃饭都是赊账,偶尔一餐可以,长久怎么办?还好二房东大石也同情他们的遭遇,对比来说,大石的生活富裕好多,救济了一百元给黄师傅他们,总算可以凑合几天,这也是艰难的时刻,师徒俩每人每天只吃一顿饭,晚上就睡马路边的凳子上,还要遭受风吹雨淋。

黄师傅每天难过的都要守在自力巷53号的废墟旁,生怕有人进去把他的包裹给拿走,终于在几天的坚守后,有一天老杭的突然出现,让事情有了转机,原来黄师傅跟老杭开始了车轮战术,让拆迁队的治安员几天没有休息好,终于在一天深夜,瘦瘦的老杭钻进了废墟,找到了黄师傅的两个包裹,那一刻让人流泪,老杭的手上流着血,老黄激动地手一直在发抖,半天都没数清楚他的那印象中的2300元,其实是2200元,中间有一张是对折的,黄师傅非要拿出现金答谢老杭,虽然也急需用钱的老杭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答谢金,因为他知道大家的不易。

事情的转机来了,失而复得的钱回来了,起码吃饭吃药的问题都解决了,后来因为黄师傅跟老杭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好多老主顾都不敢用,生怕万一有个闪失那就麻烦了。现实就是这样残忍,你必须要面对和接受。

还好,后来何苦有了发展机会,相对比以前做棒棒的工作,外包工地的活,待遇要好很多,所以其他年长的棒棒也都被组织到了一起,大家一起抱团取暖,生活都有了改善,就连之前遭人讨厌的河南,也改邪归正,也归还了之前借何苦的六百元。

总之,生活在底层的棒棒,人品不容你小觑,我们从内心尊重他们,凭劳动吃饭,光荣!

《最后的棒棒 (2016)》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1234

《最后的棒棒》是华龙网出品的纪录剧集,共13集,由何苦自编自导,该剧于2016年4月28日在爱奇艺纪录频道首播。

该剧根据何苦的亲身经历拍摄而成,纪录了他当棒棒一年的经历,以及他的棒棒邻居老黄等人的爱恨情愁。    

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实在是太局限了,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活动范围,所以才会穷一辈子,所以我认为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开阔一个人的思维。

关于纪录片

《最后的棒棒》是一部纪录片,导演叫何苦,一名自主择业的转业军官。他用亲生体验的方式,拍下这部纪录片,带着我们走进“棒棒的世界”。

在片头,有这样一段话: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三十多年来,有人唾骂他们衣衫不整,影响城市品位,也有人感慨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个新重庆。”山城正在告别肩挑背扛的历史,然而关于棒棒的回忆,却将被定格成永远。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的篇章。在历史的洪流前,每一个棒棒都微不足道,但是回归到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这里,你将看到最固执、最卑微、最矛盾、也是最真实的底层人的人生。

关于棒棒

每一个棒棒,都有他们必须做棒棒的理由。这部纪录片,好在真实,透过这些棒棒,你能看到最质朴的人性。就像老黄这个人,他是善良的,明明自己条件很差,但是看到那种残疾的乞丐,他还是会主动施舍。聪明是种天赋,而善良是种选择。

他也是有尊严的,他告诉蛮牛(导演在剧中的绰号):棒棒要扛在肩上,随便拿根棍子找饭吃的是叫花子,棍子是打狗的工具,而我们的棒棒是干活的,这是最本质的区别。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与此同时,老黄很多时候也是固执的,自私的、让人无法理解的、那种来自底层的恶。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有值得人称赞的品质,但要是换个角度,你也能发现他们那种为了蝇头小利的自私一面。这才是真正的底层生活。

关于穷人

真正的底层人,穷一辈子是有原因的,这并不是偶然。他们也有过创新。去工地的话,他们年纪大了干不了这个活,被老板提前结算工钱,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也做不了,贴标牌因为不认字,贴错地方再次被提前结算工钱。

只有肩上的棒棒,能够支撑他们。现实诸多因素的限制,让他们永远禁锢在自己的思维里,也只能局限在小小的地方,低着头挑着担艰难前行,然后等着被时代抛弃,大概这就是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星辰,有人见尘埃。生活千辛万苦,一直努力不曾放弃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很多地方都看得我泪流满面,我想起我的父母,他们曾经也用自己的肩和手,供我们读书,想为我们挑起一个新的未来。

他们像蝼蚁一样渺小,却也像山峰一样伟岸,他们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这个城市的兴起,他们的肩膀弯下去又抬起来,不过是为了奔赴一个希望而已。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活着,谁也没有高贵多少,生活总是给你一些东西,又拿走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上,有些不平等与生俱来,逃不掉也挣脱不了,但好好活着,是每个人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每个为生活努力的人,都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提到“棒棒”,首先想到的是当年那部《山城棒棒军》,“毛子”“蛮牛”“梅老坎”……这些人物记忆犹新,时隔多年,情节忘记了,但是,劳动人民的乐观幽默却让人记忆深刻,当时看这部剧时,快乐多于悲伤。这部纪录片与其他纪录片相比,有诸多特别之处。

      第一,导演是一个军龄20年的团级军官,他叫何苦,非科班导演出身,自然,他的摄像师也只是一个婚纱影楼的师傅兼职的。他把编剧和剪辑的工作一起做了。

      第二,纪录片主角是在不自知的状态的下被拍摄的。

      第三,何导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纪录的,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棒棒,沉入其中一年多跟踪拍摄的。

      第四,整部剧的画面、转场、特写等镜头,自然比不过专业的了,甚至有的网友说,简直是简单粗暴。虽然如此,这些缺点也掩盖不了它的光辉。

      第五、纪录片的基本特点是纪录,但是,这部剧不仅纪录了,导演(也是纪录片的人物之一)也在带着他们改变生活。这一点,也遭人诟病。

      这部纪录片以重庆即将退出舞台的棒棒为主角。何苦,是纪录片的导演,也以棒棒身份成为其中一员,他拜棒棒老黄为师傅。老甘、老金、河南、大石、老杭,他们都是居住在自力巷里的棒棒。

      这部纪录片看得很沉重,一个行业的没落,就像生命的消亡,必然带来痛苦。只是看谁走在行业的最后,就谁来承受痛苦。 在重庆棒棒行业,当然就是老黄这批最后的棒棒了。

      他们的居住环境,让人震撼。

    他们居住在解放碑附近一个即将拆迁的棚户区内,叫自力巷15号。它的灰黑与破旧和周遭的整洁与亮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存在就像人皮肤上的脓疱疮一样,都想把它一刀剜掉而后快。走进自力巷内,在镜头里,隔着屏幕都觉得是非人生活。所居之处,看不出完整的一面墙,莫说一间屋子了,更不用说卫生间了。破桌子,破窗户,破楼梯……跟着何导的镜头进入他们的生活区,感觉就像从地面进入了蚁穴,如果自己不是蚂蚁,你肯定弄不楚里面的东西,觉得到处是隆起的沙泥,到处都是脏、黑、臭。事实就是,他们确实住在这里,据老黄说,自力巷还是他们住宿条件最好的了,他们就是担心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里住多久。要知道,住在这里的棒棒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由于湿滑、腐朽、黑暗,老黄还从楼梯上摔过一跤。哎,看到这样的居住条件,我还以为是很久以前的片子,结果是2014年才拍的,2018年才首映的,老黄他们以300元的价格租在这里。

      到处建高楼,高楼脚下的蚁穴往往忽略了。

      他们的饮食,感觉还在上个世纪。老黄一周吃一次肉,要肥的。河南,不说肉了,买得最多的就是面条鸡蛋,镜头最多的就是端着电饭锅喝自己煮的稀饭,别人送的稀饭。老甘老金,常常去外边捞人家吃剩下的,就算打牙祭了。不仅对吃没什么高要求,对煮东西的器具也没要求。有次老甘炖肉,想用老黄的电饭煲,线头被老黄藏了,老甘用了一根烧水棒在一个铁盆子里把肉煮来吃了。对吃如此,对安全也没什么要求,用电不安全,用柴火,严禁使用,但他们也偷偷地使用,老黄说,如果起火了,就跳窗户,即使摔断腿,还可以有命活。

      他们的工资,用聚沙成塔来说明他们的存钱愿望吧,但是,又有谁看到沙聚集起来的塔呢?老黄和何苦俩人一个月一共挣了1041块。一天几十块的收入,有时还没有进账。在他们的钱包里,很少看到红色的票子,在他们那里,因为有了血汗,钱有了钱的重量。这份钱,花起来,就像割肉,赚他们的钱,就像逼着他们割自己的肉。老黄生病回家,寻医的路上遇到一个按摩理疗的店子,以免费体验把他忽悠进去,几天下来算账时傻眼了,他们说人工免费,但是材料费不免,总共花费五百多元。老黄只有把自己贴身的钱拿出来,是一个小包裹,透明胶纸裹住的,剥了一层又一层,让收钱的服务员都不禁愣了一下,就像夏天突然进了冷冻室一般,面露难色。老黄一脸无奈,仿佛那剥掉的不是纸而是心,把钱拿出来数了数,也没凑够那五百来块钱。这时老板可能也于心不忍了,把材料费全免了。他们的钱,血腥味太重,商人都心酸了。老杭也遇到骗子,以养老保险为由,被骗了1000多块钱。自从这部纪录片播放后,骗子居然也不忍心,偷偷还了600块钱,还写了封道歉信,并且说以后有钱了再还剩下的。哎,别人靠劳力挣来的血汗钱,骗起来有罪啊!

      他们是重庆的底层劳动者,住着最烂的房子,吃着最差的伙食,拿着最低的工资。有人说,他们可以选择放弃这个职业啊,但是,他们在时代的车轮下,被别人被自己挤压得没有打转的空间。

      在他们身上,都有这些共性:出身卑微,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属于被迫谋生。在这种情况下,这部片子里的棒棒我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以老黄和老杭为代表的吃苦耐劳有理想的棒棒。老黄由于家里成分不好,三十多岁找了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他俩又生了女儿,结果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罚了一千多块钱。后来他出去打工了,这个女人背叛了她,等他回来时,把老黄和女儿一起撵出家门。女儿吃百家饭长大,他呢就开始在重庆做棒棒了,挣的每分钱都是为了女儿,直到拍片子了,他念叨的是,女儿还有二十万房贷没有还。老杭呢,也是不幸。因为老婆丢下儿子跟着别人跑了,他到重庆当棒棒。老杭想找人把那男人给杀了,找到帮手时,他说要一万块钱,结果等钱存好后,遇到小偷,把钱给偷了。他又存第二次钱,等钱存够时,那帮手犯事吃牢饭去了。等到他自己买刀时,杀人报复的心被生活都磨灭了,他觉得,前妻有权利去选择更好的生活。虽然二人都不幸,但是,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他们没有丢掉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向往。

      第二类就是以老甘、老金、河南为代表的好吃懒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棒棒。特别是河南,在这些棒棒里头,最懒的是他,好赌的是他,吃面最多的是他,喝稀饭最多的还是他。他,单身汉一个,像是河南人,有点文化,黑户口,连个身份证都没有。

      第三类就是大石为代表的勤劳命好的棒棒,有家有室,儿女双全,儿孙满堂,女儿还考了大学,做起了二房东。虽然如此,大石善良勤劳。河南七个多月的房租没交,大石也没有赶走河南,他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出工干活。

      俗话说,穷则思变,但是,殊不知,“思”已经被生活固化,不想变,不敢变,没有能力变,这一点在他们身上很突出,再加上由于没有文化和人性遗传的不足,使得“变”就难上加难。何苦带老黄到朝天门去,由于不熟悉情况,两天挣了58块钱,老黄还丢了一个解放碑的单子,老黄就更加埋怨何苦,最终换地方的改变以失败告终。后来,何苦带老黄去工地,一天一百五,最终也因为老黄年纪大而退出。后来何苦去工地,想帮助他们甩掉肩上的棒棒,转战各工地,他们还挣了一大笔。

      生活的不幸,时吗?命吗?老黄一辈子艰辛,好在女儿女婿很孝顺,享了几年福,21年病死家中。老杭为自己打了一口棺材,一生最终的归宿准备好了。老甘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要进养老院了。河南貌似开直播去了,老金没有联系上了,大石劝儿子生二胎去了。

      重庆的棒棒结束了,第一代农民工也该陆续回家安详晚年了。

      肩挑走了一个时代,背磨去了一生,时代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脚印。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讲述了重庆特有的一份职业特色——棒棒,重庆由于是山城,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棒棒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以人力代替车力,为客户挑拉东西,而这种职业,也正是重庆地区特有的一番风景。

在我们眼中是风景,在这些棒棒职业人的生命中,这是生活的枷锁,对了一口食吃,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做的一份苦力活。《最后的棒棒》纪录片中的老黄,正是这众多棒棒中的一员,他的一生虽然辛苦,却活得正直、有滋味,在老黄去世后,众多网友引起了热议,那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这位农村人老黄,学历不高,没有什么文化,做棒棒是他能力所匹配的少数职业之一,他从来不抱怨天公不作美,在工作之余认真生活,质朴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更是被老黄的精神所震撼,将他的人生阅历吸收,视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推杯换盏的生活精彩绝伦,有钱人的潇洒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他们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而现今有钱人的标配并不是浪费,而是更加努力。命运的不公和捉弄,更多砸向了穷苦人家,老黄年轻时就与妻子相离,因为贫穷,自己独自一人抚养女儿,妻子离开后,他来到眼中的大城市重庆,干起了棒棒,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女儿抚养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老黄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却遗忘了自己的人生,他再也不能像20岁时轻松的挑起200斤,腰盘也渐渐佝偻,导演被他感动的是,在老黄眼中没有丝毫怨言,只有埋头苦干。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靠苦力吃饭,而我们的上一辈,靠着汗水生活的人,无论是大城市的劳作还是农村的乡间地头,他们才是人生的践行者,事理的明白人。

《最后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励志纪实**,于2018年8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同名纪录剧集为基础改编,讲述了重庆解放碑自力巷一群平均“工龄”22年的棒棒们的酸甜苦辣和真实人生   。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 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474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