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的是无法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痛苦。中华民族对孝道的推崇,这首诗的影响功不可没。
第一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野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辛劳。
第二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操劳。
第三节,“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瓶子里的水干了,是装水的坛子的耻辱。孤独无依的人生,还不如早点儿死啊。
第四节,“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没有父亲什么能倚靠?没有母亲什么能依赖?出门心中忧伤,回来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第五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养了我,母亲抚育了我。抚摸爱怜我,养育我长大,挂念我不肯让我离家,出入家门总会抱抱我。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老天难测要降灾祸。
第六节,“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南山上风紧,大风刮得直响。大家都没有遇到不痛快的事儿,为什么我却不能父母送终。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莪蒿,俗称“抱娘蒿”。匪,同“非”。伊,是。劬(qú)劳,辛苦劳累,后面的“劳瘁”意思相同。蔚(wèi),牡蒿。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罍(léi),盛水器具。鲜(xiǎn),指寡、孤,孤独无依的人。民,人。怙(hù),依靠。衔恤,含忧。鞠,养。拊,通“抚”,抚摸关爱。畜,通“慉”,喜爱、怜惜。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腹,作动词,抱入怀中。昊(hào)天,苍天、上天。罔,无。极,准则。烈烈,通“颲颲”,山风猛吹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bo bo),拟声词。谷,善、好。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卒,终老,这里作动词,指儿子替父母养老送终。
全诗六节,赋比兴交替使用,手法灵活,情感真挚,堪称经典。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节为第一部分,作者感恩父母养育之德,暗示自己不成才,不是好儿子,没能孝顺父母;第三、四节为第二部分,写父母失去孩子和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与哀伤。第五、六节为第三部分,详细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分别来看。第一、二节以“莪、蒿”起兴作比。莪,嫩时可食,外形上以根部为中心,环生发散开去,好像一群孩子围绕着母亲,因此也被称为“抱娘蒿”。蒿与蔚,外形不同,都是各自分开生长,且不可食用。成才的孩子,像莪一样,围绕着母亲,照顾她;不成才的孩子,根本顾不上母亲,毫无用处。元代文学家王磐《野菜谱》中,在“抱娘蒿”后写了这样一首民谣:“抱娘蒿,结得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放。”这也充分说明,将“莪”比喻成母子相依的关系,已经演变成深入人心的民间文学的经典意象。
第三、四节,以“瓶、罍”作比,将接水的瓶子比作父母,将储水的罐子比作儿子。瓶子没有水,是因为罐子没有水;父母没有人赡养,是因为做子女的没有尽到职责。失去了儿女照顾的父母,或者还不如死了。这样的悲切,恐怕只有真正关心父母的子女才有体会。同样,对于子女来说,没有父母作为倚靠,出门心中忧伤,回家之后感觉家也不像是个家。这种痛苦,别说是孤儿,就算是在外的游子,回家也有同感。
第五、六节,作者将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每一个动词后面都跟着一个“我”字。父母对子女的爱,如同画面一样,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不厌其烦,如同哭诉,恨不能报答父母之恩,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上天却思考不怜悯“我”,将他们带走。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只能向天发问:“为什么是我?”
诗经专题第202篇,总第202篇。
《蓼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的一篇。全诗六章,四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此诗第一、二章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螬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全诗以充沛情感表现孝敬父母之美德,对后世影响很大。《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诗经小雅《蓼莪》是描写诗人对父母未能养老的愧疚和遗憾。“生我,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诗中用了九个动词,九个我,这么朴拙的语言,急促的音调描写了父母长养我,教育我,爱护我,保护我、照顾我,挂念我的养育恩德。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一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而这恩德就像苍天一样广大无边,无以回报!
确实,父母的恩德我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以前常听到“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记得小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母亲偶尔回来,回来后也陪伴不多,在学习上也从不夸奖我,他们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所以小时候心里对他们一直都有报怨,觉得他们不爱我,讨厌我。长大之后还会经常怼他们,一说话就对他们很大声,把所有的坏脾气都留给了他们,但他们从来都不会指责我。直到出了社会,有了家,我才突然意识到父母亲的不容易。后来到有了孩子,我更能深深体会到父母以前对我的爱,他们的不夸奖只是不善于表达,他们的不陪伴只是想挣更多的钱,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已。
他们是我的父母,我也是我孩子的父母,有时看着身边的小朋友经常和自己顶嘴,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才猛地惊醒:原来做父母是需要这样的。瞬间就明白了,父母不可能不爱我,如同我不可能不爱我的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也慢慢理解了诗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句末两段表达未能在父母身前尽孝,让年迈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未能尽孝的痛苦和遗憾。而看看今天,我们经常能看到不赡养父母或虐待父母的新闻,如果这些人能读读蓼莪,理解蓼莪,是不是会感受到“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的羞耻?是不是也会有“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痛?
这首诗书我不止一次的因为里面的感人情节而落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训导影响了几千年。在以后日子里,在父母还健在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不要等到“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时再来忏悔。
作品原文
蓼莪
蓼蓼者莪⑴,匪莪伊蒿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⑶。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⑷;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⑸,维罍之耻⑹。鲜民之生⑺,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⑻无母何恃出则衔恤⑼,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⑽。拊我畜我⑾,长我育我,顾我复我⑿,出入腹我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⒁!
南山烈烈⒂,飘风发发⒃。民莫不谷⒄,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⒅,飘风弗弗⒆。民莫不谷,我独不卒⒇!
作品注释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匪:同"非"。伊:是。
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罍(léi):盛水器具。
鲜(xiǎn):指寡、孤。民:人。
怙(hù):依靠。
衔恤:含忧。
鞠:养。
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指怀抱。
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谷:善。
律律:同"烈烈"。
弗弗:同"发发"。
卒:终,指养老送终。
翻译
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牡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空荡荡)
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
南山高峻,狂风发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为何只有我遭此祸害
南山高峻,狂风疾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终养父母。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拓展——蓼莪禅寺
蓼莪禅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王裒所建,乃我国唯一一座孝子寺。千百年来,蓼莪禅寺因天灾人祸屡有兴废,然历代僧人屡毁屡建,其历史上也曾先后得到四位皇帝的六次拨款。到明朝永乐年间香火极盛 , 寺院规模亦达到顶峰,有僧房百余间 , 颇为壮观,乃江南一座有名的古刹。最后一次严重的损毁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现尚存古井一口和石柱雕刻等明朝遗物。
为了保护好历史古迹,并将孝文化更好得传承下去,中华孝道园把蓼莪禅寺遗址修复至明朝永乐年间其最鼎盛的样子。目前寺内有中华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绝笔题写的「蓼莪禅寺」匾额,上海佛教协会原会长真禅大师也为该寺题字「修复太湖蓼莪古寺,弘扬中华文化精粹」。 为了保护好历史古迹,并将孝文化更好得传承下去,中华孝道园把蓼莪禅寺遗址修复至明朝永乐年间其最鼎盛的样子。
中华孝道园是全国唯一一个关于孝文化的园区,以距今有1600多年的蓼莪禅诗为依托,以弘扬孝道精神为主旨,以祭祖文化观音文化为特点,及全力打造一个集寻根祭祖、朝山礼佛、觉悟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后的中华孝道园将成为海外华侨寻根溯源和外国友人了解华夏文化的精粹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中华孝道园它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项传世的工程。我们根据儒释道三家关于孝的论述,结合现代人对于孝的理解。通过文字、语言、雕刻、建筑等造景的物理化为历史树立一个孝的标杆,供后人研讨、传承与发展,并以旅游为载体,全力打造弘扬孝道文化的基地。
年代
先秦
作者
无名氏
体裁
诗歌
出处
《诗经》
本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本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本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本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我们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蒋立甫)
1 关于表达母亲的诗句
2 关于母亲中秋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表达母亲的诗句 1表达母爱的古诗简单四句
1、思母
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2、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瑶池
唐代: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译文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4、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代: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5、鸟
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万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样的生命,没有孰轻孰重的道理。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
2积累一首表达母爱的古诗,急需啊
慈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3描写母爱的古诗
《别老母》[唐 孟郊]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蒋士铨《岁末到家》)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孟冬野失子》)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罗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张谓《代北州老翁答》)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仉端璩《忆母》)
故乡今夜思千里,雪鬓明朝又一年。(高明《琵琶记中国教女》)
4形容母亲的诗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2、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3、哀哀父母,生我劳瘁。____佚名《蓼莪》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____黄景仁《别老母》
5、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____佚名《蓼莪》
8、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____王冕《墨萱图·其一》
9、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
10、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____与恭《思母》
11、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____王建《渡辽水》
12、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3、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____白居易《母别子》
14、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5、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____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6、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____李白《豫章行》
17、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8、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____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表达母爱的古诗有哪些
五言古诗《送母回乡》“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
我尽力了,实在是找不到了
关于母亲中秋的诗句有哪些 1中秋给母亲发的明月诗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中秋节思念父母的古诗有哪些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其中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父母,相亲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作者独在他乡,思念双亲的情感。
3描写中秋思念家人的古诗
《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关于 中秋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麻烦采纳,谢谢!
4“中秋节思念己故母亲”的诗句有哪些
纸钱燃舞寄青烟,阴阳相隔两层天。
后人想闻可收否,墓田含笑开杜鹃。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待月(陆龟蒙)中秋节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句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思江南》方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亿舍弟》杜甫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滞雨长安夜,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6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滞雨》李商隐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经典诗句《渡江汉》宋之问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送吴十九往沅陵》王昌龄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杜牧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5中秋节思念家乡母亲的诗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陆龟蒙)中秋节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句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思江南》方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亿舍弟》杜甫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滞雨》李商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湾
6中秋给母亲发的明月诗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
其全文诗句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wèi)。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qìng)矣,维罍(léi)之耻。鲜(xiǎn)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hào)天罔(王)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清明节前夕,魏老师特邀徐健顺老师为我们讲解《诗经·小雅·蓼莪》,用心良苦,用情至深。第一次听徐健顺教授的吟诵是他的《爱莲说》,声音浑厚,大气磅礴,印象极其深刻。徐教授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让我走进了《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蓼莪》是中国第一首孝亲诗,深切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悼念之情。吟诵整首诗,孝子的痛苦、悲伤、愧疚的情感如诉如泣,对父母的感恩、怀念、歌颂溢满胸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于是以此作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借此百感交集,深深自责自己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接着,声声哭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母“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腹我”,养儿不易,育儿艰辛,操劳一生,我却不能及时行孝,痛苦之情难以诉说。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之本分,是德行。可世人往往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悲伤。忙工作,忙学习,忙应酬,忙得几个月难得回家见见父母,忙得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听着徐老师吟诵着这首诗,我早已经是泪眼婆娑了。我庆幸父母健在,身体康健,我还有行孝的机会。可是心中却深深的自责。曾经因工作繁忙,好久没有回娘家,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说“你爸说他做梦梦见你了,说你怎么不来看看他”,电话这头儿我早已哽咽,心里悔恨不已。掐指一算,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回家了。除了自责与愧疚还有什么呢?赶紧收拾行装回家看望双亲。
在《论语》中,孔子三讲孝道:其一“是谓能养”,其二“和颜悦色”,其三“继志述事”。 这三讲阐释了从物质赡养,到精神敬养,再到道义传承的三重境界。嫁了人,远离家,不能赡养父母,孝顺父母,是谓不孝;闲他们啰嗦唠叨,时不时耍个小脾气,使个小脸色,是谓不孝;为父母继志述事更是没有,是谓不孝。
珍惜拥有,懂得感恩,珍惜眼前人,在父母有生之年,及时行孝,不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给自己留下“民莫不谷,我独不卒”的伤痛,是为人子女的幸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