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菩提树下歌词歌词是什么意思

胡德夫菩提树下歌词歌词是什么意思,第1张

歌词的是在菩提树下乃清净自在觉醒之地,意思自在静心自醒。

菩提树下》是收录在胡德夫2017年12月16日发行的专辑《时光》,这首歌的歌词是已故台湾诗人周梦蝶所作,胡德夫在与周梦蝶的遗作管理人取得版权后重新谱曲,以歌吟诗。这首歌的意境深邃而又凄美,而它的mv也恰到好处地将这种意境表现出来,你会看到胡德夫只身一人在荒漠里弹唱,而放眼之处是无垠的沙漠。荒芜之地徒有几棵菩提树,而他所弹奏的钢琴上竟有一条自在畅游的金鱼,我想它的生命力不止来源于那一小水缸,也来源于胡德夫那极富生命力的歌声吧。胡德夫菩提树下整首歌词以中国风世界风的创作手法,表达了菩提树下轻松愉悦大自在的禅悦心情,表达了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菩提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意外地发现在结果的菩提树下使自己头脑格外的清醒,佛教思路更加的清晰,才悟出佛教。创办佛教以后释迦牟尼把此树命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从此菩提果实成为了佛门的圣物。

有一种声音,能开启你的心灵智慧,有一种声音,是对娑婆世界的呵护,更给我们带来宏大智慧和吉祥,让我们一起散播慈悲、散播爱。唤醒灵觉之真心,由自性内修之灵识音声,不仅在起心动念间传逹欢喜之心印,更可藉由“音声”运转五行之气。

歌词:

一颗颗纯真的心灵

里边盛开 圣洁的小花

在菩提树下 一张张纯净的面容

祥和充满 愉悦的成长

在菩提树下 一阵阵欢乐姬籂灌饺弑祭鬼熄邯陇的歌谣

忘了童年 如箭的飞逝

菩提树上的新芽,在风中摇摆,一片片地像风铃。

静躺在菩提树下望乾净的天蓝;看飘游的云朵,然後在风中睡著了……,

梦里,三会讲堂院子里的菩提树,是周日佛学班童心的记忆盒… …。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处:唐·慧能《菩提偈》

全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菩提偈赏析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598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599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0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1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2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3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4html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http://wwwsdmynjcom/post/20605html 以上内容参考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根据歌词的意境,就是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里所描写的情景,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洛阳的繁荣昌盛。由于他反对佛教,认为贵族的施舍浪费,以及国家对佛教的扶植影响了赋役收入和兵源,所以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贵族的奢华进行了大量讥刺。

爱如菩提这首歌表达的意思是创作者传递爱的唯美歌曲。

《爱如菩提》

《爱如菩提》是一首表达、传递爱的唯美歌曲。在演出现场,胡量用深厚的唱功把歌曲诠释的非常大气完美,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华语乐坛“气质男声” 胡量,拥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超强的完美演绎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被业界誉为“美声+通俗演唱第一人”。

胡量一直富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这种情节也随之展现在他的音乐作品当中,众多以大爱为主的歌曲都被观众所喜爱,广为流传。

歌词

爱如菩提

我就在你的身边

只想用一生相伴

不求任何的渴望

只想闻到你的香

爱你如爱我自己

把你放在我心上

经轮随风转啊转

你的爱啊永相伴

啊心儿啊

啊菩提啊

让我化作一滴甘露

为你散落人间

啊心儿啊

啊菩提啊

让我化作一盏明灯

只为黑夜为你点亮

爱你如爱我自己

把你放在我心上

经轮随风转啊转

你的爱啊永相伴

啊心儿啊

啊菩提啊

让我化作一滴甘露

为你散落人间

啊心儿啊

啊菩提啊

让我化作一盏明灯

只为黑夜为你点亮

啊心儿啊

啊菩提啊

让我化作一盏明灯

只为黑夜为你点亮

只为黑夜为你点亮

意思: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菩提偈:

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菩提本无树 (六祖惠能大师四句偈中的一句)

表达了自己的内心非常的平静,

表达了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种好的感受,当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就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的意义,当你能够理解到这个世界的变化的时候,就会让你变得更加的有趣,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你整个人的心都非常的安稳,这些东西都是你所渴望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8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