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爱丘山是他的隐士情怀。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世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
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陶渊明的《桃花园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和〈〈五柳先生传〉〉等四篇作品。所选的这几篇作品中,都体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纵观陶渊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后辞彭泽县令,过隐居生活,无不体现了他“淡薄名利,厌弃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躬耕自资,热爱田园”的高贵精神品质。
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译文: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正是他这种精神品质的基础,是陶渊明隐士情怀的统帅。陶渊明具有“性本爱丘山”的隐士情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窥见到这一点。
扩展资料
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
我认为两者都有,首先他的主要感情是消极的,因为中国文人讲究进则达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独善其身自古以来都是文人的第二选项,陶渊明与同期的文化名人及官场朋友相比,显然是少了一分圆滑与灵活,最终导致他的辞官隐居,陶渊明的作品中并没有讲述官场生活影响了他个人的创作天赋,但是却大量暗含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至少可以说明离开官场并非因为对于文学上的追求,而是因为官场生活带给他的压力之大。使他只能“出淤泥”却不能在淤泥中不染的生存。
在这些大量的消极思想中,他仍然有一些积极思想值得我们学习,那就陶渊明自己身为一个文人那种纯粹的情操,这份情操,既是淘生存的目的,也是淘生存的结果,也正是这份积极的情操,使得陶渊明在食不果腹,靠老农救济度日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堕落到与酒为友欢唱“酒里乾坤大”,仍然能够写出”采菊东篱下“
综上所述,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对外部社会充满消极思想,但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又饱含积极向往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