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夫妻吵架的原因 1、总是诉苦 这或许就是许多婚后男人们的心声了吧,女性成婚之后就总喜爱滔滔不绝的跟恋人重复同一个问题,这些小作业在男人眼里或许并不重要,不过许多妻子都以为如果细节都处理欠好的话,那就简单引发成为大事了。其实这就是女性心思细腻的一面,作为他的丈夫,你是否应该好好体量妻子的啰嗦呢。 2、任何一方过于沉迷游戏或手机 喜爱玩手机和游戏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不管是吃饭、聊天、逛街仍是处理合理作业,许多年轻人都脱离不了手机的视野。如果在婚姻生活中,任何一方总把更多时刻和精力花费在玩手机和打游戏上,肯定会让另一方感到恶感。 3、什么事情都靠我 尽管说保持婚姻是夫妻两边的职责,不过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分计较自己支付的总比对方多,这样就简单导致心思发生不平衡感。特别是你面对大压力的时分,你心里面的不平衡感简单被迸发成为对立的引火线。 4、只知道事业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情况下,白领加班都是常事,为了家里的经济开支愈加松动一些,婚后男人在经济上的职责并不少,因此由于作业繁忙而忽视另一半的感受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他的妻子,婚后女性或许应该给予更多体谅,应该懂得站在他的态度剖析一切事业。 新婚夫妻经常吵架怎么办 1、明白新婚夫妻吵架都是在磨合 不管你们讲如何解决吵架的问题,首先第一点你要明白,这只是新婚夫妻都要面临的磨合期,并不是不爱了或者结婚后他就变了之类。不管是多么相爱的男女,只要走进婚姻,一定会有这样的磨合期的,而就是这写磨合期,让两个人哪怕是在一起吃顿饭都能吵的不可开交。 2、别比较婚姻与爱情的差距 当然了,在新婚的时候夫妻俩吵架,彼此一定会很伤心的,尤其是女性,觉得结婚前你对我那么好,什么事情都依着我,刚和你结婚,你就开始和我吵架,你真不是个人之类,这些念头一定会在女性心里无数次的闪现,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女性越发对男人产生怨恨,彼此能不吵架嘛。 3、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是结婚很多年依然如此的夫妻,个人觉得没必要沟通,要是能沟通好早就沟通了。但是新婚小夫妻不同,新婚小夫妻一旦在出现矛盾的时候不沟通,只会让问题越发严重,要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可就真的无解了。吵架归吵架,吵完之后坐下来两个人沟通一下,把问题说明白,把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话都表达出来,然后找出好的解决办法。 4、将家里的琐事分工明确 新婚小夫妻吵架的原因有时候真的很奇葩,比如老公占据遥控器,老婆霸占电脑不给,或者不洗碗不做饭不拖地不洗衣服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让新婚小夫妻无限的争吵。那么,不吵架的时候把这些事情写在纸上,根据彼此的工作情况决定分工,只要做好的分工,那么彼此就要遵守,这样一来哪还有那么多可吵的 5、不要相互跑娘家诉苦 夫妻俩吵架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然后是一顿诉苦,他是个自私的渣男,她是个被宠坏的娇娇女等等都会说出来,而身为孩子的妈妈,能不气愤吗彼此的父母一搀合进来,小矛盾变成了大问题,可能连回旋的余地都没了呢。所以说,小夫妻吵架就吵架,吵架的时候关上门,更不要跑回各自娘家诉苦。 6、吵架时彼此“休庭处理” 夫妻俩约定好,在下一次吵架的时候,只要感觉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了,那么赶紧第一时间喊停,并且另一方也要将马上遵守,彼此两个人把矛盾进行“休庭处理”。然后坐下来各自喝点水休息一下,就算你们想吵,估计也没吵下去的精力了。 7、忍不住吵架的时候先紧闭嘴巴两分钟 不管是男还是女,在忍不住要和对方吵架的时候,马上把自己的嘴巴闭紧,哪怕只是两分钟。这两分钟的时间里你不要说任何话,也不用看对方,而是捂紧嘴巴闭上眼睛一动不动,或者找个沙发顺势坐下闭上眼睛,对方会被你的动作吓一跳的,可能还以为你心脏不好呢,哪还敢和你吵架啊再说了,忍耐两分钟,真的就会觉得没有吵下去的欲望。 新婚夫妻总是吵架的原因是什么2 新婚夫妻为什么总吵架 新婚夫妻总吵架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三观不合、缺乏沟通和一方付出较多等。很多新婚夫妻一吵架就容易闹僵,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吵架归吵架,最怕的是伤害了夫妻感情。刚结婚相互之间还不适应,在磨合阶段;因为男人不懂得谦让,谦让她,不就吵不起来了?一个男人应该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在妻子吵的时候闭嘴,让她发泄完,等情绪平稳了,你再心平气和的把你的道理说出来。一个男人,如果像个长不专大的孩子一样,为和妻子争个你高我低,图一时口舌之快,那能不吵架吗?成功婚姻的秘诀:相互尊重对方的差异。要体谅、理解、包容对方。男人和女人是来自不同星球的,男人理性,女人感性。如果希望两个人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意见和相同的愿望,这是很可笑的想法,这种事情事不可能的,也是不受欢迎的。去适应,而不是改造你的配道偶。 生活压力太大导致的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需要很大的开支,一个家庭的和谐重要都是以物质为基础,一个没有物质奠定基础的家庭争吵是难免的,有房贷、车贷、孩子的抚养、老人的赡养和平时生活开销,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可想而知的压力是多大,其实要做的是理解双方,因为挣钱都不容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 三观不合导致的 所谓的三观不合,就是指人的价值观不同,在同一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观点不同。所以常因为观点不同,夫妻间就会产生了矛盾,甚至是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出现了争吵。以一定要学会宽容和忍耐,因为多给对方一些宽容和忍耐不是认输,而是一种爱的表现,也会让对方觉得在这事上无理取闹是太无聊的事情。 缺乏沟通导致的 夫妻之间缺乏沟通容易造成很多婚姻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想要婚姻幸福,夫妻就要多多沟通增进感情。夫妻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而相互信任是夫妻感情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它的相互关系都是建立在以信任为基础之上。 一方面付出较多导致的 尽管说保持婚姻是夫妻两边的职责,不过不管是哪一方都不能过多计较自己付出的多少,如果过多地计较就会导心里发生不平衡,心里的不平衡迸发出对立的导火线。所有不能总是诉苦,也不要计较过多,两个人在一起既然结婚了就要做好在一起一辈子的打算,如果因为交流问题伤了感情是不值得的。
夫妻之间就得有争吵啊,其实在争吵的过程中也能诞生感情,比方说你们两口子吵架了,然后是肯定会和好的,不可能一次吵架就黑了这桩婚姻吧,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个互相了解渗透的过程了,这次吵架知道他是什么原因了那就是对对方的一种了解,了解的越深,矛盾就越少了
为什么夫妻总是因为小事吵架?从潜意识的角度说,要么是控制欲太强,要么是太过于理想化。
什么是潜意识呢,通俗的来说,就是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未被察觉的一种心理活动。
控制欲太强的人在对待二人之间的关系时,就会表现得格外强势,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嵌套在对方身上。
如果他不能做到如此,或者是超出了自己所掌控的范围内,控制者就会变得格外焦躁不安。
因此在一些小的事情上,如果对方不能够按自己所说的去做,他就会漫无目的的去指责对方,甚至觉得他做的就是错的。
面对自己的伴侣,人们特别容易把对方过于理想化,错误地认为对方就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
如果一旦他所做的偏离了自己所想的样子的话,这个时候当事人就会觉得他变了,心里就无法接受。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情绪,他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那么夫妻总因为小事吵架,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建立独立的人格
我们为什么总是想要和对方吵架,其实是潜意识里想要去改变对方,认为对方做的就是不对的。
想让他们朝着自己所设定的理想化的形象而改变,但是却忽略了对方究竟想要什么,也容易导致关系的破裂。
那些想要去改变对方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独立的人格,或者是说对自己不自信。
与其在小事上和对方吵架,想让对方改变,不如一开始就改变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去瞻前仰后的思考。
我们应当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独立的人格能够让我们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
同时能够帮助我们去应对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牢牢地锁定在对方身上,依赖对方的同时又折磨着他。
我们发现那些能够将小事处理得很好的人,那些具有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很少会因为小事生气。
二、相互“涵容”的认同
心理学上将夫妻之间的包容,称为彼此之间的“涵容”。
双方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解对方,能够认同对方才,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在这种小的事情上发生冲突。
看似两个人吵架是因为一件小事所引起的,其实其中夹杂着更多复杂的情绪,就像是一开始我们提到的,两个人争吵会因为一件事而迁移到更多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涵容”思维,去包容对方的缺点,去认可对方,而不是在一次次的吵架中让对方妥协,然后逼他认错。
这永远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只会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地走向恶化。
夫妻之间争吵是很正常的,毕竟两个人之间会因为意识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所以要想避免在小事上争吵,就需要认同法彼此之间的差异,在保留相互的边界同时,又懂得去尊重对方。
情侣之间吵架的根源多数由琐事引发的。其争吵可归纳为:
1、事情发生的原因不过是一件小事,有些事很做作,不牵涉基本原则问题。好像就是小题大做。
2、这种由小事情引发的争吵,核心是指责对方“你不够在乎我”、“你不够爱我”、“你不在乎我”等。
3、吵过一阵子之后,再回忆起这次争吵,你基本上都忘了你们为什么争吵,也忘了那件让你爆发的事。
一场争吵通常是由这一点引起的。
回首往事,连你自己也不懂,那时你为何如此难过。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心情也是十分激动。送礼物给朋友或女友,他们也许会建议:“男孩儿不懂事,不用操心,学会忍耐。”有的朋友也许觉得你做得不错。
因此,你真的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因为我做得太多?因此,我们总是在小事上争论?但是,并非每一件作品都是没有道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多数情况下,如果男孩一直问你:“是否喜欢我?”,“心中有我。”
那怎样解释这种情况呢?没有被对方理解、逃避或者拒绝自己的感情需要。男女对恋爱的感情需要各不相同。女孩子需要陪伴、安全和依赖,而男孩子需要被尊重、体贴和理解。
在感情方面,双方在感情上的集中程度最高,对这些感情的需要就越强烈,要求就越高。这时,感情还没步入稳定期,双方都不安全,并且对对方缺乏安全感的情感和反应十分敏感,极易被对方的言行影响。
自然,他们会为小事讨价还价。恋爱中,如果正常的感情需要常常被回避和忽略,这实际上是一种冷暴力。
首先,他并不理解你的需求。也许是你在表达与交流中的问题。
举例来说,由于缺乏安全感,他选择惹麻烦来博得别人的关注。这句话并不可取。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使别人失望。争吵时,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要盲目地指责对方。
您可以告诉对方您希望他做的事情,但是不要泛泛而谈:“我希望您更爱我,更在乎我。”但是更好的建议是明确的:“我希望你在工作之后多陪我,不要只是玩游戏。”男孩子只有一个。越是详细的表述,他们就越知道要做什么。只要你懂得表达感情,不给他们一步,他就不会怎么哄你。
其次,他逃避甚至无视你的需求。
假如只是偶尔,你会明白他当时的情绪也许不太好,但是如果这持续了很久,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真心爱着你。想象一下,或许在热恋中,你会因他的冷淡和鲁莽而爆发。你们经常在小事情上对他提起,并教他如何去做。可是,他一直很冷淡,他只好责备你。您能做得太多。
没有所谓的直男解释。你们没必要自欺欺人。说明他确实没有足够的爱你。
你期望得太高这在爱情经历较少或更严重的人中很容易出现。由于受种种单恋及短片的影响,大家对爱有着各自的幻想与向往。但是,老实说,我们对理想爱情的幻想,实际上却不值一提。把爱的美好一面放大是很容易的,却忽视了爱的真实。
厌倦的人想找个有意思的人恋爱,而缺乏爱情的人则想找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相爱,但是,也许只有厌倦的人才能找到厌倦的人,而缺少爱的人才会吸引缺乏爱的人。
想象中的另一半能让我们满意,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他也可能缺乏你所缺乏的东西。当我们有了自己预先设定的爱情模板和理想外貌后,那你就经常会这样说:“他怎么能这样做?”“他应该这样…”有些夫妻在经历了稳定期之后,也许会慢慢地学会容忍和理解。
有些夫妇如果不能接受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就会因小事而越来越吵。感情会变得愈来愈糟糕,最后分手。因此,不要给对方过多的期待与幻想。我喜欢你,我也喜欢你。爱情为你带来了限制,需要交换。需要一个宽容、体贴的伴侣。
问问自己,你是这样的一个伙伴吗?女孩总喜欢细节,细节能反映出许多事情,但是对细节过于追求也是另外一种捡芝麻丢西瓜的感觉。还有一种就是女孩子常常将一件小事与爱等同起来。
举例来说,你今天走路时,放开我的手。
难道你没有足够的爱我?你们忘了我们在一起的周年纪念-你们是否不再爱我?这类琐事一旦陷入爱河,就极易影响女孩子的感情。
男的爱不爱你,其实很容易区分,你看他愿意给你钱,要乐于给予时间,乐于接受感情。假如你爱他,但就是觉得他是不怎么体贴,不怎么温柔,这时,你要权衡一下,在面临一些大事情的主动权,不要放弃,而要学着去教导和指引。
找寻快乐,不如经营快乐,爱上一个人不仅要努力,还要有缘分,天意。珍爱你身边的那个人,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
世上的人虽然多,但是雨夜里陪你回家的,其实只有一个。
对于长久生活在一起的人来说,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夫妻吵完架就变成了仇人,而有的夫妻越吵感情越深。夫妻吵架,有的人把他当做家常便饭越嚼越香。有的人把他当做洪水猛兽,极力避免。吵架这件事如果好好处理,就是婚姻的润滑剂。中国有句古话,”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要学会如何“吵架”
第一,吵架不要说过激的话。
吵架不代表一味的挖苦对方,刺激对方这样只会伤害到对方。起不到情绪的宣泄以及原因的探索。其实吵架也是一种交流与沟通,通过吵架夫妻可以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告诉对方,讨价也是一种坦诚布公的交流方式,不过比较激烈。
第二吵架不能记仇。
夫妻吵架讲究实时性。今天这个问题就今天吵完架就能解决。不要想着记仇,也不要想着跟之前的事情纠缠在一起。吵架也不可以翻旧账,一直想着他之前没有做好,举一反三,只会让这个吵架的氛围更加的不愉快。没必要一直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一个问题解决了,就不要再想这个问题。生活总是向前看。夫妻吵架也不可以牵扯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孩子。如果牵扯到孩子,那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其实吵架只要找对方法,夫妻的感情也就会越好
夫妻之间的吵架不一定全部都是谈虎色变的。有的时候吵架也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多的交流,更好的沟通。在如今生活节奏如此快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慢下来好好沟通。尤其在夫妻之间也会体现。吵架也是一种沟通的方法。掌握了方法的吵架只会让夫妻双方都更加的了解对方,不会产生陌生的感觉。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 脸书无疑是现在人频繁使用的社交网路工具之一,你能想像一整天不上脸书、不在脸书上分享吗?当看到别人回应的点赞数不如心中预期,还会出现失落、焦虑感?为何会如此?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负向情绪呢? 动机影响期待
不同情绪反应来自不同动机 使用脸书有许多种方式,有些人会很频繁地报告当下的生活大小事,有些人则是较少做分享,却很积极地在他人的分享文下留言回应他人,有些人根本没有仔细看,把手指按一下赞当作是「已读」来使用。
财团法人天主教圣母圣心会怀仁全人发展中心临床心理师杜长龄说:「其实,使用者最初的使用心态与想满足的需求为何,也就是他们心理为什么会想要这么做,包括分享文字或照片,都会影响到他之后会如何去看待所得到的回应与结果。」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反应,与其最初的不同动机与预期效果有所关联,以使用脸书行为为例,每一个人使用的动机不同,就会影响之后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
何谓动机? 动机满足与否,影响正或负面情感体验 动机(motive)一词指的是一大群会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诸多目标、渴望或需求。动机可能是意识层面或是潜意识层面的,当动机获得满足,人就会经验到正面的情感;当动机受挫时,一个人就会经验到负面的情感。
人际动机:人际亲和类vs 成就自我类 学者Baken曾提出,如果以概念化的方式来看人际动机,会假定在这个阶梯式层的顶端有两个非常宽广又抽象的类别,分别是「人际亲和类」(munalmotive)与「成就自我类」(agenticmotive),所谓的「人际亲和类」是一种想要与一位或多位其他人之间有着无我连接(selfessconnection)的动机,追求社交的动机也包含了结识新朋友或为人们做些好事等;而「成就自我类」则强调自己是一个与其他人有所区隔的独特单位,希望自己能与他人是不同的,甚至包括了某种想对他人有所影响的渴望,这个渴望一开始也属于人际层次(如,获得赞同、避免批评)。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外在行为常来自于多种动机的结合 难用行为推论其动机 《人际观点心理病理学》一书提及,许多的外在行为并非来自单一动机,而是诸多动机的结合;例如,一位乐于给他人建议的人可能基于不只一项理由那么做,他可能认为这么做可以表现出自己有能力且见闻广博(成就自我类)、能够影响他人(成就自我类)、能跟其他人产生连结(人际亲和类),因此,我们很难以单纯就外在的行为结果观察,推论出某人的初始动机。
做出相同行为,不一定拥有相同动机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知道同时有两个男生计画在本周邀约同一位女性,他们两个一定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渴望亲密行为的动机吗?答案是「不一定」。其中一个人可能想追求亲密(追求人际亲和动机),而另外一个人可能是想获得这位女性的羡慕或钦佩(成就自我动机),一个目标本身的意义通常是模糊的,只有当我们在动机阶层上找到该行为的位置,才能理解某人做出此行为的意义;简单来说,即使不同人做出了相同的行为,并不表示他们拥有相同动机,得到的相同回应,也不表示他们的动机都有被满足。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按赞数不如预期,好难过?! 在脸书上分享照片或经验后,脸书上的朋友都不按赞或是赞数不如自己预期,有人觉得不以为意,有人却会因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同的情绪反应?除了上述不同动机会影响到之后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之外,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基本上,人都会想寻求他人认可或赞许,因此当他人对自己有所回应或正向回馈时,心中很自然地会因此产生愉悦或满足的感觉。
人格、个性的不同会出现不同情绪反应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进一步指出,每个人的性格或想法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举例来说,有些人向来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对他们而言,可以很轻易地做到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与回应;有些人则是本身就比较容易感到焦虑,社交技巧上也没有那么成熟,以至于他会出现倾向利用比较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关系,例如,使用利用网路媒介进行人际沟通就属于较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他感到特别自在,不过,当脸书上的回应不如他心中所预期时,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
低自尊者对他人反应越敏感 此外,有些人较为退缩、低自信、较缺乏自信心,有这样人格特质的人,可能也会容易出现对他人的反应非常在乎的情况,对按赞的次数是否达到心中预期,也会特别的敏感;甚至会出现想要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心态。「真正严重的个案,甚至会出现越频繁使用脸书,对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深陷其中而对真实的生活造成困扰。」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说。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 使用社群网路媒体的可能心理状态人际间的互补 如前所述,如果一个人的人际行为是源自于动机,那么对方的反应可能使这个动机获得满足或受挫。举例来说,当A君对B君夸耀有关自己的事时,A君在做的其实不只单单在列举自己的成就而已,A君其实在请求B君「欣赏我、尊敬我、敬重我」。如果这个沟通正确传达至B君,若双方就会有同样的了解,B君会给予欣赏或尊敬A君的回应表现;然而,在现实的状况中,B君也有可能没有察觉到A君的渴望而出现不同意或不回应A君的情况,因而会使双方都产生挫折感。
人际验证的概念 有时候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尊,因而会创造人际互动加以确认或反驳有关对于自身的假设;例如,自恋型人格的人常想引起他人的钦羡,以「证明」自己是受到他人爱慕的。
社会支持 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人们将自己的问题告诉其他人以寻求社会支持,而一般对方的反应都是安慰的话语,社会支持会提高接收者的安适感。人的困扰也可以分为「人际亲和类」与「成就自我类」,对于问题的回应也可区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情绪支持」与「自尊支持」,前者提供温暖与结盟,后者提高了一个人的胜任感。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使用与满足理论 Katz与Blumler等人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的基本假设为阅听人是「主动」、「理性」的,不同人会因为不同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需求,产生不同期望,进而选择不同媒介暴露其中,以求从中获得满足。学者Palmgreen也对原有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加以修正,将其应用到新的传播科技上,指出以下几点:
1满足具回馈性。 2个人的需求具有社会、心理的动机起源,导致不同效果。 3满足的获得是在「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个人特质」的交互作用下产生。
使用与满足理论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对媒介的思考方式,强调阅听人是「主动的阅听人」,他们知道自己是基于何种社会、心理需求与目的,主动找寻使用媒介來满足自身需求,而非被媒介所影响控制。
展示表演典范 学者AbercrombieandLonghurst提出在展示表演典范(Spectacle/PerformanceParadigm)中,使用媒体的阅听人具备以下4个要素:
1花大量时间进行不同媒介消费。 2媒介完全渗透到日常生活,人们是活在一个「媒介渗透」(meida-drenched)的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皆受其影响。 3当代社会就是一个表演社会(performativesociety)。 4使用媒体的阅听人由展示(spectacle)与自戀(narcissi )相互影响。自戀者从别人眼中的反射(reflection)建构并维持自我认同。
简言之,真实世界与萤幕间的界线已模糊,使用媒体的阅听人已经跳脱出以往被动的角色,表演成为要件,主动的为了被注视而表演,AbercrombieandLonghurst延伸了心理学者所指陈的自戀,认为自戀不只是个人的心理狀态,更是整体社会文化现象!使用媒体的阅听人认为自己就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无时无刻皆被注视著,更借由使用媒体建构起自我认同。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 焦虑感由何而来?何谓焦虑感?焦虑情绪从何而来?所谓的焦虑(anxiety)是指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会促使我们做出某些反应与行为的紧张状态,焦虑也会有让人害怕的感觉,却不容易找出真正害怕的对象;所谓情绪(emotion)常由特定原因所引发,原因可能来自于外在因素,也可能来自内在因素,经由这些因素的 ,人体会出现生理反应。
新闻短波:脸书当机50 分钟,脸友焦虑「与世隔绝」 不少人每天都会用脸书,全球脸书大当机,大家哇哇叫,有人说无法上脸书感觉很焦虑,像是与世隔绝了!脸书花了快50分钟全部修复,网站公司编辑表示,半小时要在脸书上一则新闻讯息,遇到脸书大当机,工作停摆。网站编辑蔡**:「只要是没有在说话的时间,大概都在(脸书)上面。」网站编辑主任李冠颉:「我觉得我有种资讯恐惧症,心里非常焦虑,好像与世隔绝的样子。」脸书罕见的全球大当机,一当就50分钟,让很多脸书重度使用者很焦虑。(资料来源:TVBS)
我有脸书焦虑吗? 为什么一整天不使用脸书好像会觉得怪怪的?甚至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谈到,人类都有社交需求,脸书这个平台是满足人类社交需求的工具之一,但是,若将自身全部的人际需求与满足全都寄望在这个平台,并期待获得全然的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失衡的状况,进而出现较为负面的情绪。
如何检视自己已经有脸书成瘾?或只将脸书当作一个分享获取资讯或自我纪绿的平台呢?杜长龄临床心理师提供以下3自我检验指标,做为参考:
指标一: 强迫性 所谓的强迫性指的是个体想法上已经知道或觉察自己已经耗费过量的时间在使用网路媒介,但行为上却无法改变,甚至无法自我停止,就是会一直继续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在使用网路媒介。
指标二: 耐受性 原本可能一天只会花个2小时在脸书上,但使用的时间与频率都越来越长,发现一天2小时不够,可能进而会花乘以倍数的时间在脸书上,还会因为那么做而感到身心获得放松。
指标三:对真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在虚拟网路世界的一切或使用网路媒介,对于本身的真实生活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影响,却又无法停止,仍继续频繁使用。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如何处理脸书焦虑? 自我负责的理念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其实网路媒介是否过度使用,最终要回到自我负责的理念,如果使用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出现了上述成瘾的行为,就要思考要有所改变,过程中,也要修正与重新调整自己对网路媒介的过度期待。
别让脸书成为自我满足的唯一媒介 此外,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变得只依靠脸书这个媒介获得自我满足?如果是,是不是太过单一了?」杜长龄临床心理师建议,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其他多元化的管道来满足人际归属的需求。
热爱分享孩子的生活点滴,我错了吗?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谈到,许多家长在有了孩子之后,成为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与孩子朝夕相处,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他们的生活主要重心,社交圈也会因而改变,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他们也许无法像没有孩子前那么自由地参与社交聚会,因此,他们也会很希望透过脸书这样的分享平台寻找人际上的连结与满足自身的需求,了解以上的心理状态,能够让我们对许多家长会不断在脸书上分享孩子生活细节点滴多一些同理。
孩子是某种自我的延伸 有些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在脸书上PO出十几则有关孩子状况的文章与照片,在个人使用媒介抒发记录的自由与让脸书上朋友产生反感两者间,究竟该如何拿捏呢?有时候看到朋友分享教养孩子的方式似乎是错误的,留言回应是不是只会引起无谓的争执笔战?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认为,其实,有关教养孩子方面的问题一直是跟人最深层、最真实的那个自我紧紧相扣的,这一点可以从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上就能理解,我们也可以说,孩子几乎成为了他们自身的某种延伸,也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回应时,先思考与对方关系的亲疏远近 至于看到朋友分享教养孩子的方式,与自己所知有所违背时,究竟该不该留言回应?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认为,在留言回应前,不妨先想想看彼此过去的交往经验和对对方的认识程度,评估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是不是能够让对方接受有这样的交流互动?
谁来按赞?脸书焦虑与成瘾! 脸书竟成为夫妻吵架的导火线?有妈妈提到,自己很热衷为孩子做纪录,每次出游必帮孩子拍照,打卡上传脸书,爸爸却常常说:「出来玩可不可以好好玩就好,为什么要一直拍个不停?」夫妻间因而产生争执!
脸书有其正向功能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脸书其实有其正向功能,人透过书写与抒发不仅可以获得踏实感,且在这样的纪录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出现很多对自我的觉察与反思,可以让自我有机会进行内在的整理,因此,用书写方式来纪录生活其实是有益的。
夫妻间可商讨出一个规则 上述情境中,首先,妈妈要先了解究竟先生感到不悦的部分是什么?若先生只是不喜欢妈妈都在拍照,那么妈妈可以试着与先生好好共同商讨出一个规则,不见得要变成全有或全无(往后出游都不拍照)的结果。
把握时间与家人互动相处比纪录更重要 此外,或许先生在意的并非单纯拍照这件事情,也许先生在意的是妈妈总是在拍完照后又很急切的要马上上传分享或是回应脸书上的朋友,这么一来,可能会让先生觉得妈妈人在心不在,甚至与家人相比,妈妈似乎更在乎网路上的社群,因此感到不悦;或许先生所希望的只是家人能够一起好好享受当下的天伦乐,若是如此,也是对妈妈的一种提醒,比起要捕捉到孩子每一刻的可爱神情动作立即纪录分享,或许在真实生活中好好把握跟家人的相处才是更重要的。
杜长龄 现职:财团法人天主教圣母圣心会怀仁全人发展中心临床心理师 学历:美国BostonCollege咨商心理学硕士 经历:台大儿青精神科研究助理、美国圣伊丽莎白医学中心住院心理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