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如何进行自身效能引导和干预?

媒介如何进行自身效能引导和干预?,第1张

媒介可以通过自身效能引导和干预来影响受众的态度、行为和信念。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媒介自身效能引导和干预的方式:

1 信息选择和呈现:媒介可以通过选择何种信息进行报道和呈现方式来影响受众的观点和理解。媒介可以有意诱导或刻意选择特定的信息,以达到塑造受众观点的目的。

2 框架设定:媒介可以通过给予特定事件或议题以不同的框架和角度来引导受众对该事件的看法。不同的框架和角度可能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观点。

3 强化社会认同:媒介可以通过展示某种社会认同或价值观的方式来增强受众对特定观点或立场的接受程度。媒介可以使用符号、图像、情感故事等手段来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4 娱乐性因素:媒介可以利用娱乐性因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在娱乐中传递特定信息或观点。媒介常常使用幽默、情感化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从而更容易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观点。

5 反复曝光:媒介可以通过在重复的报道中不断强调某种信息或观点来影响受众。反复曝光可以加深受众对特定信息的记忆和印象,从而对其产生持久的影响。

6 互动和参与:媒介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等互动功能来引导受众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通过互动和参与,媒介可以更直接地影响受众的观点和态度,并形成群体共识。

需要注意的是,媒介自身效能引导和干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受众在接收媒介信息时应保持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信息,以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

以下几点:

1、知识获取与认知因素。媒介接触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带来新的认知。根据认知观点理论,人们的行为受到认知、态度和信念的影响,这些认知因素可以被媒介接触影响。

2、情感反应。媒介接触也会引起情感反应。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情感刺激影片时,情绪状态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行为。此外,媒介接触还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衡理论,引发对观众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从而影响其行为。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  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上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已进入电子文化时代。电视机的迅速普及,不仅引出了家庭文化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而且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形成尖锐挑战,引致文化生活和媒介环境的急剧改观。之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的建立与广泛使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描述、信息的记录与传输、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一举迈进了数字化的新时代,人类的信息生产和传输能力达到空前规模。

扑面而来的新媒介时代,让人类不得不面临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是电子媒介的勃兴带来了巨量的知识爆炸,令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是巨量信息的汹涌波涛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媒介技术的急骤变革与演替,预示着人类要承受更大的信息压力。这样一种相互激荡的态势,使信息膨胀与媒介技术革新,如同汽车制造和高速公路建设竞长争高那样,双方都步入迅猛发展的境地。在信息浪潮中颠簸的人们疲于应付,难得片刻的停顿与宁静去面对那需要宁神静思才心有所得的问题。这一切给人类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空前深刻的影响。这些时代性的新问题对人类的文化建设提出了双重诘难与诉求:精神生活的情与理、信息处理的量和质,如何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应如何从哲学层面,对这样的诘难与诉求给予严肃的科学审视与学术回答?

《媒介认识论》力图解决两大问题:其一,媒介文化环境的变迁,曾经在西方发生的大量文化冲突、文化变异现象在当今中国也相继出现,需要我们去正视和深思,需要有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由中国学者自己全面阐释的认识论回应;其二,在媒介及整个文化已成为环绕我们生活的现实的情况下,媒介构成的文化现实不仅成为左右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重要条件,而且它们本身也直接成为认识的对象,学者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刻的研究和解释。

胡潇教授的《媒介认识论》学术专著(以下简称胡著),以人类社会交流媒介发生和演变的历史为基本线索,对语言、文字直到当今的电子媒介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演替逻辑,逐一进行了认识论的分析和诠释,从认识论的视角揭示媒介发生、演变的社会文化机制,彰显媒介发展史中各具体媒介形态之技术方式的思想底蕴和能指、所指的认知与表达逻辑,深化了对媒介现象的哲学研究。一方面是对媒介的认识论研究,具体展示了媒介哲学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又是认识论的媒介分析,具体陈述了认识活动的媒介依托、规制和机理,深化了认知的探索。

首先,胡著展开了对语符媒介现象之认识论思想的历史追溯和阐释;其次,胡著对语言发生史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进行了全新的认识论阐释;再次,胡著依循语符的视、听感性形态之能指功能与主体语言行为的意识关系,对语言和文字的相互衍生现象进行了感知论、思维学的探析,并就内涵能指和外延能指、语义表达和语境言说的关系、机制进行了媒介认识论剖析,使语言、文字现象的发生学、演进论研究更深入一层,进到了对语言、文字衍生共进之文化机制的解释;最后,则是对媒介形态与主体认知位势关系的研究。

《媒介认识论》不仅将问题的研究之根深扎于东西文化哲学之思想沃土中,还自觉采借当代科学的崭新思想范式,用耗散结构、分型理论等复杂系统的非线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书中随处可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视角、新概念、新范式,令人应接不暇,耳目一新:其一是深吸广纳;其二是坚持历史的一贯与逻辑的一致;其三是用哲学的理性之思度量媒介发展进程中的一切新现象和新元素;其四则是万变不离唯物史观之宗。

在新媒介群落给社会带来海量信息,人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疲于奔命,文化的负累和挤迫使大量主体的思维逐渐快餐化、浅表化,《媒介认识论》的推出,意义巨大。它主要表现为下述四方面:一是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宁静提供新思维、新方法;二是本书认真回应西方媒介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尤其是社会意识理论提出的诘难;三是针对媒介在现代条件下的嬗变引发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变革,对媒介表达和分延的逻辑做出了认识论的探讨和解析;四是以积极姿态回答了精神文化生活时代性变革提出的理性究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2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