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过你真正的痛苦,但是从未看见过你真正的快乐!
这句台词是《士兵突击》里,有个战友送给许三多的,他让许三多快乐一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快乐一点。
他让许三多笑一笑,许三多露出两排大白牙笑了,但是笑比哭还难看。
有的人就是不快乐,或是快乐不起来,他的苦是从心底泛起来的,是溢出来的,是不经意就冒出来的。
世界上的人如果以快乐和不快乐分,一种就是快乐的人,一种就是不快乐的人,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很少。
刘敏涛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总是在别人特别高兴的时候,她会很失落,掩饰不住的失落、落寞的表情。
甚至会背着其他人掉眼泪,问其原因,是说自己的血压升高,身体不舒服。
我们能感觉到她的不快乐。
《浪姐三》的那英,她的快乐很容易感染人,她的不快乐就是一嗓子怼。
张蔷,卷毛假发一戴,一个玩音乐的摇滚女王就出现了,她的快乐也是从心底流露的。
有些人的快乐是表面的,有些人的快乐是从心底荡漾开来的。从心底荡漾来的快乐最能感染周围的人。
李雪琴,脱口秀演员,讲自己爸妈离婚自己需要安慰母亲的经历,讲自己谈恋爱的经历,讲自己抑郁症求治疗的经历……每一段经历,我们看到了洒脱,但是这都是她内心黑洞的一部分。
马丽讲自己减肥的经历,因为减肥需要忍着不能吃东西,到最后觉得生活,觉得表演都失去了意义,减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黄渤,讲自己成名前的心酸往事,被要账的人堵在家门口砸门,假装自己不在家,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这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心里的黑洞太大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黑洞,我们毕生都在填这个洞。
我们内心的黑洞,有的是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父母爱的缺失。
有的是自己的经历击打的。
有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也许是日积月累留下的痕迹。
这个黑洞一旦形成,将很难再抚平。
遭遇情感背叛,我门将很难再建立信任;
遭遇父母差别对待,我们将很难同等地去爱别人;
遭遇严苛的管教,我们会敏感;
遭遇放任不管,我们会刻意做好引起别人的注意
遭遇厌弃,我们会刻意讨好
…………
我们能去做任何一件事,也甘愿去做任何一件事,但是就是填不平我们洞,即使填平了,也会有痕迹。
总有一些既阳光又快乐的人,他们就像一道光,我们既羡慕这样的人,也想要靠近这样的人。
靠近后发现,他们其实也如我们一样,他们的内心也有黑洞。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黑洞没有吞噬他们的快乐,没有吞噬他们的自信。
他们用自己创造的快乐,每天在填埋那个黑洞。
他们的黑洞在吗?
在。
但是这不会影响到他快乐享受人生每一时刻的乐趣。
我们羡慕这样的人,我们仰望这样人,我们也想做这样的人。
阴郁的我们,带着自己的洞,一边治愈,一边填埋,一边推搡着自己。
走进阳光,走进快乐!
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5月4日,一位天使降落人间。
她是《罗马假日》中淘气的皇室公主Ann,
是《蒂凡尼的早餐》中高贵也天真的Holly,
也是《窈窕淑女》中聪明的Eliza……
纯真无邪的脸庞,小鹿般无辜清澈的眼神,优雅脱俗的气质,善良高贵的心,她的美让人们无法忘记她的名字——奥黛丽赫本。
多数关于赫本的信息都是她的时装,她与纪凡希的不朽友情,她在晚年为饥饿儿童做的事情。她性情温和,微笑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被公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出现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与时尚潮流。
除了美貌,赫本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很难想象这样优雅的女明星能够放下明星的架子走到最艰苦的地方,给贫困病弱的孩子母亲一般的爱。以致于她在世时被称为 “天使在人间” 、 “被上帝亲吻过的天使” ;她离世后,被誉为 “赫本以后人间再无天使” 。
然而,被誉为“落入凡间的天使”的赫本内心却有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她觉得自己太瘦,嫌自己的脖子太长、鼻子不够挺直,脚也太大了。即使她尊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后,她依旧内心羞怯。每次需要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演讲时,她还是像第一次上台那样有些颤抖。
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巨大的情感黑洞,这个黑洞更是影响了奥黛丽的婚姻。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但赫本的两次婚姻却仿佛跨进了同一条“河流”,后一次婚姻似乎是前一次的延续。
即使被众星拱月,万众瞩目,赫本对待爱情却十分小心翼翼而谨慎。她的第一次恋爱发生在她的21岁,对象是29岁的英国富商詹姆斯汉森。
汉森是个英国贵族,家族拥有正在扩充的庞大产业,他是继承人,走在由富有向更加富有的路上。他也是个时常混迹女演员群体的花花公子,一直不想成家,认识了当时只是个夜总会小舞蹈演员的赫本后,他终于开始考虑结婚。
因为想和他结婚,赫本甚至都不是十分想去参加《罗马假日》的试镜。但当时她被所属公司强迫去参加试镜,没想到一试被惊为天人,事业上出现了她意料之外的一帆风顺,前途锦绣的情况。虽然如此,她仍然想着一结束这两部戏就结婚,于是与汉森订了婚。
在演出《金粉世界》之初,赫本的表演是不令人满意的,因为她天天晚上出去与汉森约会(那时汉森的家族正在拓展北美事业),没有功夫琢磨台词与演技。直到导演对她下了严格的命令,她才开始郑重对待。赫本的确也是个好演员,她一旦开始努力,收效果然巨大,不久,该剧就轰动了百老汇,于是她开始巡回演出。
赫本那时十分年轻,才23岁,人生刚刚开始。她迷上了表演,很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这个时候,家庭被她放到了后面的位置。虽然在罗马时,她订做了婚纱,但是她在行动上却一再推迟婚期。最后,她终于解除了与汉森的婚约。她说: 在她专注于事业的时候结婚,对汉森来说是不公平的。 赫本虽然渴望像普通人一样有稳定的婚姻生活,但却因为各方面原因,她只能当机立断结束一段她看不到结果的爱情。
赫本与她的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的相遇是在1953年8月20日《罗马假日》首映式结束后的晚会上。费勒和赫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和赫本一样,都很瘦,外表上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他们都会多种语言。他们都是以舞蹈演员的身份开始表演生涯。费勒的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西班牙人,和赫本(父亲爱尔兰,母亲是荷兰贵族)一样是欧洲血统的混血儿。有人说他和赫本在一起的相片更象兄妹而多过象夫妻。费勒患过小儿麻痹症,左手臂瘫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恢复了四肢的灵动。他是那种赫本一直佩服的意志坚强的人。
他是个天才,他精通多国语言,有名牌大学学历(这在当时的好莱坞很罕见),他出过书,喜欢讨论深层次的东西。他不愿意别人把他当作演员,他认为自己应该是导演或是制作人,事实上,他确实也兼有那样的身份。不过天才都有些地方很让人们不喜。在同事眼里,费勒独断专行,精明狡猾,为人欠缺和善,与赫本南辕北辙。难怪有很多人认为他们不是佳偶,主观地认为费勒在欺骗蒙蔽赫本,占有控制她,沾她的光。
在拍摄《翁蒂娜》同时关于费勒控制赫本的谣言也开始出现,一直伴随他们整个婚姻历程。通常传媒与舆论都会厌恶“抢走”偶像那个人。就象大家声讨李亚鹏玩弄王菲,认为王菲耍了小帅哥谢霆锋等等。这是影迷歌迷的可爱与媒体的可厌之处。这种私事都是两个人心知肚明、你情我愿的事,隔那么远的旁人参合其中干什么。赫本是个有主见的人,就算是费勒控制她,也是因为她接受了他,才会有他控制她的可能性。就象了解赫本的霍顿所说: “ 我想,是赫本乐意让费勒感觉他在影响她。”这是因为爱产生的宽容,她愿意让这个男人感觉到他可以支配她,是一种对所爱之人的母性的纵容。 只是费勒本身的性格不给人好感,使自己总处于言论的下风。
而那时的赫本作为好莱坞的一颗新星,上升速度快得目不暇接。她本人来不及适应这一切,如果身边有个人能够指导她,保护她,对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费勒就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他对赫本有着极度的控制欲与占有欲,他控制并安排着赫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作息,与他们夫妇吃过饭的人都表示费勒对赫本十分紧张。他的视线几乎不离开赫本,总会温和而坚定地命令赫本“吃这个,不要吃那个”,规定着她的一举一动。与其说这些是对赫本深深的爱,不如说是极端地控制。
费勒与赫本都是很有才华的两个人,然而两人的结合让人索然无味,给人好感的是赫本,不讨好众人的是费勒,既然他已经给人一人自私,独裁,“捞赫本油水”的印象,那么他俩的爱情就很难被人看好。
赫本在与费勒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里,所选的影片量少而质精,多数都是优秀作品,他俩的结合,成就了赫本更大的辉煌,却毁灭了费勒。赫本越是纯洁高贵,费勒作为背景就越委琐无色。他们本来是个家庭,是一个整体。在众人眼里,赫本是正面,费勒是反面。正面是赫本的绚烂,反面是费勒的黯淡。外界残忍的压力必然会导致这个整体塌陷崩溃。自视甚高的费勒不会满意自己的处境。而赫本虽然一直在尽力弥补这种裂痕,小心翼翼维护费勒的自尊,一有机会就会不惜一切去帮助他。但她如日中天的灿烂与费勒日渐衰微的黄昏之势象朝相反方向奔驰的列车。在众人潜意识里对这种场面的喜悦中,他们难挽家庭的颓势。
赫本想挽救婚姻,夫妻两个的问题是微妙的,日积月累的。在大势上呈现失败,小地方上的努力也无济于事。赫本的又一次流产,她的精神也崩溃了。1968年他们终于宣布分居,赫本在去地中海旅游的时候认识了她的第二个丈夫,意大利精神专家多蒂博士。 14年的婚姻终于宣告结束。
结束与梅尔·费勒的婚姻之后,为了维护第二段婚姻,避免再失败,赫本宣布息影 。 她对真挚的朋友格里高利·派克说: “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烈、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然而,上帝又再次给她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赫本的第二任丈夫意大利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带给了她更多的情感伤害。
多蒂比赫本小9岁,自称少年时代就是赫本影迷,并曾发誓长大后要娶赫本为妻。多蒂在与赫本出游希腊途中邂逅,熟悉后迅速展开攻势,深陷在婚姻失败痛苦中的赫本被多蒂的热情和关怀打动,以致不顾母亲反对和年龄差距,作出近乎草率的婚姻决定。赫本吸取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对纷至沓来的片约视而不见,安心相夫教子。
她说: “我终于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了,今后我要专心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但赫本很快痛苦发现,多蒂对婚姻远不如自己忠诚。多蒂具有意大利人特有的浪漫情怀,甚至在赫本在瑞士待产期间便已恢复单身时代的社交习惯,混迹夜总会和脱衣舞厅。他和一群香艳女演员彻夜厮混的消息成为报纸头条。
面对丈夫不绝于耳的风流韵事,赫本选择了隐忍,并将所有感情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并试图用宽容收回丈夫的心。但在婚姻走到第十个年头时,多蒂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忍耐总有限度,赫本对婚姻彻底死心,于1981年黯然结束第二次婚姻。
从英国富商汉森到美国演员费勒,再到意大利心理医生多蒂,不难看出,赫本在年轻时代的择偶标准一直是那种带有野性,好斗,有点花花公子味道的男人。这可能就是赫本的一个死穴。
她父亲就是那样一个人,她从小就对父亲喜爱有加,亲近非常。父母就经常争吵,就在她六岁时,她的父亲突然不告而别,从此,父亲成为了母亲抱怨最多的男人,母亲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他,抱怨他的不辞而别,抱怨他没有尽到丝毫男人的责任。父亲的离开,给奥黛丽的内心造成了永久的创伤。 她内心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从父亲不辞而别的那天起,她就冥冥中开始了一场“寻父之旅”。
为她写传记的作家斯波托叹道:“ 据她自己说,她在这个世界上最想要的东西就是爱和被爱。” 赫本的这种强烈的情感需要,使得她奋不顾身地投身到她所能抓住的每一场恋爱中。
对于赫本来说,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她承认, "我出生在一个有很多小孩,有很多爱的家庭,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很爱很爱他 们。有一次,在市场上,我想从婴儿车里抱一个小孩子,让我妈妈很尴尬。"后来vogue杂志采访她,她说,"是什么使得两个人快乐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我需要很多的爱,爱与被爱,真正的爱。我全身心的投入,剩下的就靠天定。
汉森、费勒、多蒂每一个那么地浪漫多情、放荡不羁,充满着雄性魅力,是每一个少女青春期最想要的白马王子。我们长大了,早已过了把爱情当作人生全部的青春期,明白了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还要考虑着工作、安全感、欲望、花心等等。而赫本却始终没有长大,她一直在迷恋着她眼前的白马王子,奋不顾身地投入她的爱情,她把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每一次的恋爱都当做最后一次,因为她的付出是如此之多,所以她同时也期望对方这样爱上自己,可惜却没有人能接受她这样剧烈的爱。
在赫本的晚年,命运给她仁慈地安排了一个灵魂伴侣——温和的绅士罗伯特·沃特斯。1980年的沃特斯沉浸在丧妻之痛中难以自拔,与婚姻失败的赫本同病相怜。他们很快对彼此敞开心扉。互相了解之后的二人惊讶发现彼此有如此多共同语言,很快成为挚友。赫本曾对朋友这样形容沃特斯: “我已经找到精神上的双胞胎,愿意与此人共度一生。”
在之后的岁月里,赫本和沃特斯真正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是如此和谐,以至从未想过用一纸婚书来维系伴侣关系。也许饱经沧桑的赫本已经明白情感的真谛,她淡出影坛,远离尘嚣,与蓝天白云、田园风光相伴,将全部精力用于儿童慈善事业,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恬静的一段时光。
至今留在人们心中的赫本,仍然是豆蔻年华时的面容,和那瞬间令人屏息双眸。她的高尚与优雅,永远不会衰老
赫本的一生仿佛就讲述了一位天使在人间寻找童话般爱情的故事,然而直到晚年她才得到一段温和的馈赠。她也终于因为那天使般的笑容,与丰富坎坷的一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我有经历过情感内耗,他还是我的初恋!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了,才发现离开他我的人生就好像得到了解脱一样!
所谓的情感内耗,通俗来讲就是舍不得离开对方,在一起又太累!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情感内耗模式,糟糕的是很多人的感情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跟我初恋在一起的时候,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谈恋爱吧,所以会忽略他的那些缺点,异想天开地认为他会改变,自己可以等到他变好的那一天,多天真啊!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结果就是我无数次的失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把自己都变得麻木了,差点让我自己都变成让最讨厌的人了。
他是那种自私又敏感的人,嘴上说着以后的美好计划,要攒钱以后去干嘛干嘛,现实中却是把钱都花在游戏上,甚至沉迷于游戏耽误了工作!说怎么怎么爱我,经常查我的手机,还精神质的幻想我跟别的男生有不正当关系,真就很无语。
后面之所以会离开他,是彻底死心了,那天我生日他没有任何表示就算了,我买了三只大螃蟹和两个菜,想着两个人好好吃一顿,我先把大闸蟹给蒸好了,端出来的时候他就直接吃了,我以为他会留一个给我的,结果等我把其余两道菜都煮好的时候,大闸蟹只剩下他吃完的那堆壳了。
当时我就心寒了,他直接开始炫另外两道菜,还问我怎么不吃,是啊,我哪里还吃得下呢……吃完之后他又忙着打游戏了,看着餐桌的一片狼藉,我都不知道自己维持这段感情的意义是什么,我提了分手,他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毕竟我之前也说过很多次,他跟往常一样只是说了几句好话。
这次我直接走了,把他****都拉黑,他发过短信打过电话求复合,甚至借用别人的电话打给我,软硬兼施,我干脆换了新号码,回去给你当免费的保姆吗,真是可笑。
离开后我仔细审视了这段感情,其实我们两个人都存在很大问题,他是内耗型人格,思虑过重喜欢猜忌,做抉择犹豫不决,他跟我在一起也不开心,可他也不愿意分开,在互相折磨着。我是讨好型人格,明知道他是这种人还妄想通过自己改变他,我应该找的是本身就没有这种缺点的人,跟我三观一致的人。
如果你正在经历着情感内耗,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1、把自己作为生活的重心
不要把过多的期望寄托在对方身上,把爱情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把对方当成最重要的人,说明你已经陷入误区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把提升自我作为最重要的事,而不是依赖对方,或者幻想通过对方来实现什么,还不如自己去努力更实际。
2、耐心沟通,看到另一半的核心需求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好好沟通产生的矛盾,学会看到对方的需求,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方不懂你要的是什么,你就直接告诉ta,看不到对方想要什么,就直接问,总比你盲猜要好,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你们的感情会有好的走向。
3、掌控自己的情绪
不开心就要说出来,错误的方式就是对情绪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隐忍和习惯性抱怨都是在内耗❌应该就事论事,停止那些没用的抱怨和指责,让矛盾浮出水面,让能彻底解决问题。
4、寻求身边人的帮助
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的,可以跟你最要好的朋友倾诉,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对方给你一个意见参考,还有一些特别让你纠结的事一定要跟对方说,让对方综合帮你分析这件事情,很多时候能够让你醍醐灌顶。
明知道两个人走下去是不会幸福的,又基于过去的种种原因不舍得分手,其实一段感情走到这个地步,情绪和身体都是在超额投资,每一天都在内耗中度过,很不值当。最后希望各位姐妹及时停止情感内耗,学会注重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吧~
梁 言相劝: 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类人的存在,他们叫做“黑洞”。
无论他们怎么掩饰,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自始至终无情吞噬着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的 健康 、幸福甚至生命,直至生命中重要的人以及家庭等组织熵增无序而亡,有时也包括自身。
他们可能看起来令人可怜,也可能在外人看来甚至充满温暖,但其思维和行为模式,将其黑洞本质控制得丝毫不差。
“黑洞”人士的根源在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这个“自我”的存在或实现,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只要你在乎他们,你就会中了他们的“吸星大法”,你的有序便会成为无序,熵减便会成为熵增,绝无侥幸。
“黑洞”人士以自我为中心的根源,或许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基本的足够的爱,其内核是黑暗的冰冷的扭曲的。
“黑洞”人士保持“英雄本色”的绝佳武器是深植内心的懒惰和恐惧,不肯改变自己,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外部。生命状态为“停止生长”,生命属性为“阻碍他人生长”。
对于生命中重要的人,我们要警惕由于自己的原因让他们成长蜕变为“黑洞”,更要通过增强自身爱的能力和能量,防止自己成为“可怕的黑洞”。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心理学的“黑洞人格”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威德(Katherine Warburton)和比尔·戴维斯(Bill Davis)在2006年提出的。他们的研究表明,一些人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极端的人格类型,被称为“黑洞人格”。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控制欲、冷漠、缺乏同情心和无情等特征,他们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却没有任何内疚或道德上的约束。这种人格类型的人通常很难被改变或治愈,因为他们缺乏意识到自己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没有内在的动机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尽管“黑洞人格”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心理学术语或人格类型,但这个概念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