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文学启蒙的版本选择(一)

外国经典文学启蒙的版本选择(一),第1张

自从儿子进入小升初的阶段,学校老师就开始发一些文学名著的推荐书目,我开始帮助儿子去寻找这些书籍来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外国名著的中译本版本非常多,因为翻译水平直接决定了阅读的体验,甚至大大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于是我就开始留意不同版本的异同点了。

首先,我不建议阅读任何版本的简写本、少儿版,而应该选择全译本。因为这些简写本只能简述故事梗概,大致体现主要的故事情节。而作为文学启蒙,了解故事情节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我觉得重要性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段落组织、篇章安排,培养文学理解和表达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地理气候、历史传承、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第三个层次则是逐步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想,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应该达到这第三个层次的水平了。

那么,对于各种全译本的选择,我总体感觉,应该力求语言流畅,结构简洁,不需要过多展现高超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因为对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汉语的语法、语言表达习惯也在学习提高过程中,而外语的表达习惯又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尽可能选择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版本。

对于这些名著中译本的选择, 从作家方面看, 英国的狄更斯和法国的雨果,两位都是文学巨匠,但是狄更斯英文原著的句子结构就特别复杂,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而雨果法语原著则有大段复杂的环境描述、心理描述,对故事发展节奏有较大影响,这两位作家的中译本比较难选择。相比而言,巴尔扎克、大仲马、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等作品,原著就简洁流畅许多,对中译本的选择就不用很挑剔。 从翻译家的方面看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作品、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在此之后,郝运、王振孙、周克希等专攻法语作品的翻译,也有相当高的水平。 从出版社方面看 ,总体上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这几家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人民文学出版社更加注重翻译家的选择,大部分选择了名气最响的名家,而我自己则更加偏爱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社对中译本的选择,不是一味追求名译,而是特别注重读感。译文社绝大多数译本,行文流畅、句式简洁,更加接近汉语的表达习惯,阅读理解比较顺畅。因此,在不清楚具体版本差异的情况下,我优先推荐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

下面罗列一下我读过、比较过的不同版本,提出我的版本选择建议。

1 、《简·爱》: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夑译本

《简·爱》长期位列英国文学畅销榜榜首,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发表于1847年。原著语言流畅、描写细腻、故事性极强,对中译本并不挑剔,市面上可以看到的中译本不下二十种,而且大部分都可以接受。

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夑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庆英译本是两个优秀的译本,祝庆英和吴钧燮两位翻译家都出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版本都在80、90年代期间出版,是相同时代的译本。祝庆英译本比较平实而原汁原味,而吴钧夑译本非常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体上更胜一筹。

2 、《傲慢与偏见》:推荐译林出版社孙致礼译本

《傲慢与偏见》的受欢迎程度几乎和《简·爱》不分伯仲,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发表于1813年。原著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哲理,故事引人入胜。市面上的中译本也相当多,由于其语言中反讽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译本的不同风格对阅读有一定影响。

其中,译林出版社孙致礼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王科一是两个优秀的译本,王科一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译本出版于50年代,而孙致礼译本出版于80年代期。王科一译本比较精确忠实于原文,而孙致礼译本更加流畅而生动。

3 、《双城记》:推荐作家出版社宋兆霖译本

《双城记》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品,出版于1859年,以伦敦和巴黎双城故事展现了英法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是狄更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由于狄更斯原文的句子结构极其复杂,因此狄更斯作品翻译难度很大,容易理解阅读的译本比较难找。我读过两个译本,分别是作家出版社的宋兆霖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张玲张扬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也采用了这个译本)。宋兆霖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出生于1928年,《双城记》译本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这个译本对句子结构做了大幅度简化,可读性较强,但是部分细节展现略显不够充分,不过全书的神韵已经非常好了。张玲是著名翻译家张谷若的女儿,生于1936年。她和丈夫张扬合译的这个译本时间上可能略晚一些,总体上比较忠于原文,但是由于句子结构太复杂,阅读流畅度比较差。相比而言,宋兆霖译本阅读流畅度更高,内容更加生动感人。不过,目前我认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双城记》译本。

4 、《雾都孤儿》: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荣如德译本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重要作品,出版于1838年。原书英文名是主人公的名字Oliver Twist,并无明显的特点。《雾都孤儿》这个名字译得特别好,“雾都”是伦敦别称,既切合伦敦的气候特点,更点出了当年伦敦城里五方杂处、鱼龙混杂给主人公命运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孤”字入题,既说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烘托出贯穿全文强烈的孤独感。

我读过《雾都孤儿》两个译本,分别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荣如德译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黄雨石译本。荣如德是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主攻英文、俄文翻译,1934年生,《雾都孤儿》译本大概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荣如德译本行文十分流畅,他在译作《名利场》的前言里,曾说过翻译狄更斯作品难度特别大,一个句子往往得改个许多遍,方能基本可读。读过《雾都孤儿》也可见荣如德对待狄更斯作品的认真程度。黄雨石是老一代翻译家,1919年生,英文翻译造诣很深。不过相比而言,黄雨石译本的文字流畅度和可读性就略逊一筹了。

5 、《远大前程》: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王科一译本

《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的重要作品,出版于1860年。王科一译本大概成书于50年代。《远大前程》对英国社会的阶层划分、家庭出身、奋斗和成就、友谊和爱情方面有清晰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人生思考有较大的裨益。该书以叙事为主,评论语言较少,复杂句子不多。王科一译本语言十分流畅,可读性很强。

6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推荐译林出版社朱生豪译本

译林出版社的《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收集了八部重要代表作品,都是朱生豪翻译,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我就其中的《哈姆莱特》比较了朱生豪和卞之琳两种译本。《哈姆莱特》写作于公元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是朱生豪的译法,卞之琳翻成《哈姆雷特》,这个名字更接近于大家的习惯叫法。朱生豪是著名翻译家,1912年生,短短的一生32年之中,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31部半,成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大家。朱生豪译笔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式,行文通俗易懂、连贯自然。卞之琳与朱生豪是相同时代的,1910年生,是一位诗人,他的译作追求保持莎翁十四行诗的行文特点,对白的断句保持长短基本一致,语言更加漂亮、节奏感更强,但是行文连贯性受到一定影响。

7 、《呼啸山庄》: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方平译本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爱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该书风格独特,虽然作家身处维多利亚时代,但是作品带有后现代主义和意识流的表现特色,可以说远远超前于当时的时代。难怪该书自面世以后,长时间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欣赏和反复研究。

《呼啸山庄》的写作手法类似于叙事诗,用诗一样朦胧的笔法进行心理和环境气氛描写,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逻辑关系描述比较少,因此行文呈现出场景拼贴、思维跳跃、含义隐晦的特点。《呼啸山庄》对翻译的考验很大,我前后读过三个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张玲、张扬译本,基本对照字面直译,阅读起来不够流畅,加大了理解难度。光明日报出版社宋兆霖译本,行文风格做了较大的调整,语言流畅简洁,砍掉了一些细枝末节,主线更加突出,但是损失了一些细腻的内容。上海译文出版社方平译本是最好的一个译本。方平,1921年生,对莎士比亚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呼啸山庄》译本不拘泥于原作叙事诗一样的节奏韵律,句子结构进行了调整,语言表达十分流畅连贯,同时内容细节忠实于原著,完美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意图。译本序言和后记又详细记录了爱米莉的生平,分析了《呼啸山庄》的艺术特点,深入诠释了这本书深受读者关注和喜爱的重要特征。

8 、《名利场》: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荣如德译本

《名利场》是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847年,属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萨克雷是《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十分崇拜的作家,这部作品中,萨克雷将笔触投向30年前英国崛起的过程之中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作家对英国社会阶层发展演变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名利场》故事发展环环相扣、节奏清晰明快,荣如德译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很好的译本。

1 、《悲惨世界》: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郑克鲁译本

法国作品排行榜长期稳居第一的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了。作家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1862年出版了《悲惨世界》,书中详细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底层的悲惨生活,确实十分震撼。

总体上看,雨果作品的翻译难度相当大,夹叙夹议,作家的对人物、事件的背景交代和评论的笔墨非常多,因此故事发展的节奏时快时慢,不同情节线索之间交叉联络,故事连贯性一般。同时,评论的语言也比较晦涩难懂,又大量罗列中国读者不熟悉的历史名人,使得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常常看注释。

《悲惨世界》有两个比较好的译本,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郑克鲁译本,另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丹、方于译本,这两个译本都是可以选择的。李丹和方于1929年结婚,此后就合作翻译《悲惨世界》,一直持续到80年代方于才完成这部巨著的全部翻译校订工作,郑克鲁1939年生,翻译了大量法语作品。两个译本都比较好地解决了可读性的问题,大段的历史评论的翻译都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对来说,郑克鲁译本时间较晚,语言更接近于目前的表达习惯,流畅度更高。

2 、《巴黎圣母院》: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管震湖译本

雨果的另一部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出版,是作家早年的作品。这本书跳开了作者生活的时代,上溯了三百年,描写了十五世纪巴黎的故事,与《悲惨世界》具有共同的着眼点,仍然是描写了底层人民生活。

我读过《巴黎圣母院》两个译本,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管震湖译本,另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敬容译本。管震湖1924年生,陈敬容1917年生,应该说基本是相同时代的。相比而言,陈敬容译本的语言略显晦涩,用词比较克制而显得枯燥一些,句子流畅度不足。而管震湖译本更加流畅通顺,用词偏于华丽而更有感染力,是一个很好的译本。

3 、《九三年》: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叶尊译本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出版于1874年,与《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相比,《九三年》篇幅适中,主题突出,承载的历史简单得多,因此阅读起来就要轻松多了。不过《九三年》的题材却是十分沉重,以1793年这一个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年份,集中反映了将国王推上断头台、不同革命派别之间的斗争、保王党叛乱等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强的震撼力。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叶尊译本行文流畅,通俗易懂,是一个很好的译本。

4 、《高老头》:推荐浙江文艺出版社傅雷译本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的重要作品,成书于1834年,本书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深刻展现了法国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

我读过三个不同的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傅雷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冠尧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王振孙译本。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作品已经达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高老头》是傅雷1944年第一次翻译的,张冠尧和王振孙的译本分别于2002年、2003年出版,充分借鉴傅雷的译本,人名、地名翻译沿用了傅雷译本,叙述和评论的语言,结合当前汉语表达习惯进行了修改,但是总体阅读感受上仍然无法与傅雷译本比拟。

5 、《欧也妮葛朗台》:推荐浙江文艺出版社傅雷译本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中的重要作品,成书于1833年,本书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深刻展现了法国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

与《高老头》一样,《欧也妮葛朗台》的三个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傅雷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冠尧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王振孙译本,比较下来,仍然是傅雷译本最好。

6 、《三个火枪手》: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郝运、王振孙译本

《三个火枪手》,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44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争夺控制权的历史事实为背景,虚构创作了几个火枪手的故事。小说故事性极强,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对我国香港的武侠小说有很强的启发作用。

我读过两个很好的译本。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周克希译本,书名译为《三剑客》,但是正文中仍然译为火枪手,另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郝运、王振孙译本,书名就译为《三个火枪手》。郝运,1925年生,专业法语翻译,王振孙,1933年生,周克希,1942年生,这几位都是长期研究法语作品翻译的,翻译水平都很高。总体上看,这两个译本可读性都很强,文字的简洁优美方面,郝运、王振孙译本略胜一筹。

7 、《夜航》:推荐作家出版社黄荭译本

《夜航》出版于1931年,是《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的另一部著名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黄荭,1973年出生,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作家出版社的黄荭译本文字非常优美,全书都是诗一样的语言,充满生命的赞歌,是一个非常好的译本。

1 、《乱世佳人》(《飘》):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陈良廷等译本

美国作品排行榜稳居第一的就是《飘》了。《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36年。该书从南方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亚特兰大地区的社会生活,气势恢宏、振奋人心。

《飘》最早的译本是傅东华在抗战期间译出的,基本上是与该书在美国出版同步的时期,人名多采用中国姓名翻译方式,如郝思嘉、白瑞德,译文文白相间,今天阅读起来不一定能得到多数人接受。1990年前后,同时有两个很好的译本出来,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本,这个译本沿用了傅东华翻译时使用的名字《飘》,另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陈良廷等9人合作译本,这个译本则采用了**的名字《乱世佳人》。这两个版本都非常流畅,相比而言,上海译本出版社陈良廷等译本更为生动感人。

2 、《汤姆叔叔的小屋》: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家湘译本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代表作,出版于1852年。本书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视角来展开,呼吁废除黑奴制度,正好与《飘》形成对照。故事感人至深,影响深远。

我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两个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家湘译本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李自修译本。本书故事比较简单,语言简洁明了,译本选择难度不大。相比而言,李自修译本字数要多出四分之一,语言不够简洁,而王家湘译本行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一个很好的译本。

3 、《牛虻》:推荐中国青年出版社李俍民译本

《牛虻》出版于1897年,是一本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情节发展连贯,故事引人入胜,矛盾冲突激烈,不得不佩服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文笔。

我读过两个译本,一个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李俍民译本,另一个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蔡慧译本。李俍民1919年生,1955年翻译出了《牛虻》,是我国的第一个译本,后来几经修订,是流传最广、最为经典的一个译本,201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全译本。蔡慧,1931年生,专注于文学翻译,1995年出版了《牛虻》的新译本。相比而言,新的《牛虻》译本还是无法超过李俍民译本的翻译水平。

4 、《窗边的小豆豆》:推荐南海出版公司赵玉皎译本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一本自传体小说,1981年出版以来就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书中的小豆豆,率真、活泼,就像樱桃小丸子,或者是皮皮鲁和鲁西西,充分释放了孩子的天真乐趣。目前市面上最畅销版本就是南海出版公司的赵玉皎版本,2003年出版,译本流畅生动,可读性很强。

5 、《变形记》: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张荣昌译本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完成的中篇小说,卡夫卡的作品一般篇幅较短,思维跳跃,给读者广大的想象空间。卡夫卡的作品,包括中篇、短篇小说,含义隐晦,不容易理解,但是句子结构简单,翻译难度不大。比较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张荣昌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谢莹莹译本、译林出版社的李文俊译本,区别不大,都适合阅读。总体上看,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张荣昌译本语义清晰,行文流畅,是比较好的读本。

查找这些不同的版本费时费力,上面列出来的书,一部分网上可以买到,但也有不少已经没有出版了,只能到图书馆去找。我常常要辗转几个不同的图书馆,很多书还因为借出去了一时找不到。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突然发现长宁区图书馆有一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专柜,那里的书非常全,我一下子惊呆了,仿佛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欣喜若狂了。长宁区图书馆六楼一进门右转,译文社的书全都集中在那里。另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也很全,分别放在各个不同的书架上,按照索书号就可以找到。二号线威宁路站可达,交通非常方便,一楼有咖啡厅,对读者来说真是太好了。

辽阔2018年11月

物外·看见:苏西和她的一茶

苏西是谁?

70后,作家,长居厦门。 

也许你看过她的新书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 ;

或者听说过她的 一茶书房 ,一个书、茶和音乐的「小时私享」空间。

倘若喝过她的 「闽地二十四节气生活茶」 ,你多半会上瘾,从此多了一个美好生活的仪式感。

这个风一样的白羊座女子,

始终 在贴合自己天性的道路上自由地活着。

2013年7月,苏西和朋友们在厦门最后的避风坞——沙坡尾里找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面朝着疍民停泊渔船的小港湾,开出了他们的生活小茶馆—— 沙坡尾一茶 。

这是苏西和朋友们多年爱好的具象出口。身为一个前媒体人和作家,苏西卖过广告,做过品牌策划、旅游规划,但她最喜欢的是茶,是与茶有关的原乡、风物、人情、世故。多年来,苏西一直四处寻花看树,访茶访茶人。

厦门港被称为「海上茶叶丝绸之路」的起点,厦门人最早运茶到印尼,卖给荷兰人。沙坡尾是厦门港最后的遗存, 苏西想在这个地方守候和复原一些关于闽茶、关于生活的传统韵味,也希望在茶里给日常生活一个出口。

一茶之名来自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小林一茶,他有一首俳句:

露水的世啊

虽然是露水的世

虽然是如此

也有「一时一茶,一茶一会」之意。

2019年3月30日,因为租约到期,这个最早的一茶生活小茶馆不得不选择关门,苏西和朋友们在公众号上发表了《那个我们一起看过夕阳的海边小茶馆,要关了》。很多老客人前来与一茶告别,还有几个摄影师也去留下了最后的影像。

苏西说,沙坡尾一茶在避风坞里见证了整个片区的改造—— 它被改造成了一个过去的痕迹点滴不留的假港湾,让不明所以的游客来打卡。 一茶是避风坞里最早的几家店,亲眼看着这一幕幕发生。

这些年来,一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一片港湾的变迁,苏西邀请了摄影师罗联壁、加上自己和朋友们日常的拍摄,印制了一套 沙坡尾二十四节气明信片 ,那24张图景在今日已经消逝殆尽。

但是,也有一些东西被留下来——有些成为岁月的一部分,有些则注入了更饱满的生命力。

前者,就像那么多来过一茶的朋友们。这些年,一茶来过很多名人,他们时常在小茶馆里,喝茶聊天到深夜。比如一茶的好朋友—— 「秘密后院」乐队 ,他们来厦门演出时,也会来一茶一聚,主唱匡笑余还为一茶写了一首歌,名叫《一刹》。 「与人间草木,结永世流连」 ,苏西说,这句歌词太好了,她经常在自己的新书分享会上引用。

而后者,比如最让苏西得意的事情,一茶从2013年开始梳理 「闽地二十四节气生活茶」 的概念和系统,把福建茶里知名不知名的茶都纳入其中,以节气更新、节气茶订阅的方式,介绍推广闽茶。这六年来,许多客人都成为了一茶的朋友,开始跟随着节气喝茶的旅程,把朴素的日子变成良辰。

2018年11月,在避风坞的另一侧, 「一茶书房」 孕育而生,这是一个新的空间形态。苏西和朋友们把「一茶」六年来对茶的理解放入其中,也把他们喜欢的书加到空间里,让书变成了空间的灵魂。 空间里还有一间小小的听音室——灵魂厨房 ,灵感来自另一个主人梁一梦。有书有茶有音乐,就是苏西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她心中理想的精神出口。

2019年4月,泉州的「一茶书房」在巷弄深处开启。同时,厦门的第二家「一茶书房」也在老市区的骑楼上开放了。

6年过去了,虽然一茶一直没有盈利,但苏西和朋友们还在坚持。而她自己在这6年里,结婚、生女,出版新书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 ,这些人生重要的事情,都跟一茶联系在一起。

在苏西的书、茶和一茶空间里,能够读到贴近心灵的味道——与山海草木同喜,与茶味诗情日常,与知己同道往来常聚。

苏西物外推荐︎

「物外人物」

6月1日,我去南京的先锋书店做我的新书分享会,也因此认识了我自2003年开始读她的译著的 翻译家、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老师 ,说起来,一茶和她很有渊源,因为一茶的得名来自于她翻译的法国作家菲利普·福雷的《然而》一书。

黄荭老师译书著文之余,把家里的露台打理得花团锦簇,草木茂盛,她还有个美名曰「仙林花仙子」,我经常看她也是四处寻花,生活在草木的包围之中,觉得十分有趣。

「物外空间」

6月去南京的时候,专门跑去玄武湖里面的 先锋虫子书店 ,书店非常有意思,里面售卖的全是与虫子有关的书籍,连店内的装置都通通和虫子相关,比如书架上有蚂蚁,楼梯的转角有蜘蛛和天牛,都栩栩如生。书店的二楼推窗出去就是无边的湖水,实在太物外了。 

「物外活动」

一茶今年刚刚开始做一个小活动,叫 「我在厦门喝茶」 ,除了恢复原来的节气茶会,还约着一茶的新老朋友到厦门各个有意思的山上野外、各种空间喝茶,比如厦门的虎溪岩、鸿山、植物园、金榜山,我想这个活动应该很物外吧。

欢迎物外的同道参与到「我在厦门喝茶」里,或者如果在其他城市想要组织类似的活动,我们也愿意提供茶的支持。

AnotherEscape物外×一茶礼物

闽地二十四节气生活茶 (24小罐)

原价 720元 , 物外体验价 299元 (限5人)

详情请关注 “物外ESCAPE” 微信公众号。

— — — — Another Escape ————

我们以「物外良好生活」为追求,将推出一系列本土栏目和行动。主要包括——

物外人物:具有「自然精神 / 自我道路的创作者」的故事。

物外空间:提供「精神出口 / 灵感启发」的城市生活空间。

物外活动:「抽离日常生活 / 跟自我对话」的活动。

欢迎您的推荐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46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