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对匈奴的战争,第1张

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得不偿失的

在世界上,规模巨大的战争往往不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而是看谁经得起战争对财政和经济的蚕食。到最后,必定有一方被消耗战拖垮,或者没有了可以上战场的年轻人,或者出不起战争的费用,引起了社会的总坍塌而告负。

汉匈战争到最后也变成了漫长的消耗战,对战争的双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于汉帝国而言,这些战争是得不偿失的。人不是问题,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人员损失比例都高达百分之三十,但汉帝国仍然可以找到源源不断的士兵去送死。

出乎意料的是,汉朝最先被消耗光的资源竟然是马。在卫青、霍去病发动的最后一场攻势中,汉军一共使用马十四万匹,活着回来的不满三万匹。巨大的马匹消耗让汉武帝凑不够足够的马匹发动下一次战役。

除了马匹之外,汉武帝的国库也变得空空如也。作为汉代最喜欢打仗的皇帝,除了征战匈奴之外,他还发动了针对朝鲜、南越(以广州为中心,涵盖了广东大部,广西、越南的一部分)、西南夷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

由于前几位皇帝都采取了和平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继位初年,政府的财政状况异常宽裕,仓库内堆满了粮食和钱币,串钱的绳子断了,钱滚得到处都是,无法详细统计。社会上马匹充足,人们羞于骑母马赴宴。

但这样巨大的财富竟然禁不起几场战争的消耗。实际上,汉代的财政在卫青元朔六年之战后,就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原本丰盈的国库到这时已经消耗殆尽,大司农拿不出钱来应付皇帝打仗。这两场战役造成了汉军兵马十余万的损失,而为了安抚活着的士兵。

汉政府又拿出了二十余万斤黄金进行赏赐,约合二十亿钱,仅仅战争的赏赐就达到了中央官吏俸禄的几十倍。被俘的数万名匈奴人也受到了优待,吃饭穿衣都由汉政府供给。还有正常的战争物资、粮食消耗。

为了应付这巨大的开支,除了拿光积蓄之外,汉武帝只好下诏卖爵,因为卖爵可以获得三十余万斤黄金的收入。买爵的人可以免除一定的人头税,还可以当公务员(吏),甚至当官。这就破坏了汉代官僚系统。

霍去病的两场战争更是消耗巨大,元狩二年之战中,汉政府的财政消耗是上百亿。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前几次战争的总和,是中央政府一年正常财政收入的数倍。元狩四年之战中,战死的马匹又高达十多万匹,而为了奖赏出生入死的战士,皇帝拿出的赏赐高达黄金五十万斤(折合五十亿钱),超过了政府一年的正规财政收入。

到这时,汉武帝已经无力再应付下一场战争了,于是汉匈战争如同虎头蛇尾一样,突然间进入了低潮期。但它的后遗症却一直保留下来,汉武帝为了应付财政问题,不得不建立一系列的国有垄断机构,从自然资源、金融等各个方面敲诈民间,来获得收入。

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造成了汉代经济鼎盛的结束。整体而言,汉匈战争是一场悲剧。两个正在崛起的民族,随着各自变得更加富裕强大,信心满满,冲突不断,最终变成了规模巨大的连绵战争,两败俱伤。匈奴进入了衰落期,而汉代也过了鼎盛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种性质的战争。一种是原有世界崩溃之后,为了将中国重新捏合起来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原有世界崩溃的自然结果。这样的战争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重建,由于前期的崩溃,社会经济已经糟糕到极致。

随着统一进程,社会经济逐渐好转,到了统一之后,全国性市场的建立、和平的维持,经济立刻进入全面恢复时期,带来一次盛世。另一种是不必要的战争,当一个王朝处于稳定和繁荣期时,人们往往被大国崛起的幻象所迷惑,更愿意发动战争。

然而,战争的巨大消耗又会反作用于财政,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导致社会的衰落。汉武帝后期,经过近十年的休养后,恢复了对匈奴的部分对抗,但再也没有赢得巨大的胜利。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由于匈奴内部的分歧。

其左大将军企图与汉朝联合反对年幼的单于,汉武帝派遣浚稽将军赵破奴率领两万骑兵前往接应,却由于左大将军计谋泄露,汉军被匈奴单于围困全歼。这是汉匈之战中,汉朝的一次大败。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遣三路大军攻打匈奴。

在三军之外,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蒙古境内,与匈奴接战,战败投降,其麾下只逃回了四百人。贰师将军(得名于著名的贰师城,也就是现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李广利进军天山,大胜而还,却在回师途中遭遇惨败。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七万大军进攻匈奴,战败投降。经过几次惨败后,汉武帝晚年回顾自己的政策,终于认识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此后,汉武帝再也没有主动向匈奴挑起过战争。

而真正决定了西汉胜利的,是匈奴的衰落而不是汉军的胜利。汉宣帝时期,进行过一次失败的远征。又过了十几年,匈奴内部分裂越来越严重,最多时曾经五个单于并立。最后,呼韩邪单于投靠了汉朝,郅支单于逃往了西部,最终被陈汤所杀。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终告结束。

汉匈百年战争的历史进程

汉匈百年战争是指汉朝与匈奴之间历时130余年的一系列战役。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期间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和战争政策相结合的策略。同时,汉武帝在元朔二年开始修筑汉长城,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工程之一。

第一阶段

是从汉高祖七年至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朝采取了妥协的和亲政策。然而,和亲政策并未能够改善汉匈之间的关系。匈奴背约入侵,汉朝不敢发兵深入,边境地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前198年,汉高祖接受以长城为界的方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汉朝每年向匈奴朝贡丝绸、米酒和粮食直至汉武帝时期。

第二阶段

是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开始,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在马邑之战和漠北之战中,汉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汉朝设置朔方郡并派遣校尉苏建率领十万人修筑阴山甫麓的长城,加强边界的防御力度。汉匈百年战争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汉长城的修建也为中国的防御工程增添了一份重要的历史记忆。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歼灭浑邪王的部队,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四郡。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单于恨浑邪王损兵折将,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汉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

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一生战无不胜,凡六击匈奴,斩俘敌12万余人,收降4万余人。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史载:“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尚(长)何忧乎?’”后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被下狱。

此时李广利正在燕然山乘胜追击,听到消息,恐遭祸,欲再击匈奴,取得胜利,以期汉武帝饶其不死。但之后兵败,李广利只得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数万人,在深入大漠一千余里的境内,没有足够的给养,很难生存。消息传来,汉武帝中止了与匈奴的战争,不复出兵。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对于汉武帝使李广利对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

汉武帝晚年悔过,下罪已诏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此时汉朝大虚,《汉书》:“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汉武帝去世那年,“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而结束。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遣五将军率16万骑兵,乌孙发兵5万骑兵,共击匈奴,取得了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

后记

然而此一胜利是短暂,汉匈真正的战事一直延续三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击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三千华里,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彻底解决汉朝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东汉虽彻底击败北匈奴,但始终无法占领漠北之地,对领土扩张并无助益。另一方面,东汉击破北匈奴,使得鲜卑摆脱匈奴的威胁而壮大,鲜卑取代匈奴成为中国的边患。

一旦吵架 就选第一个 打机场仗或者等一段时间之后 他们就严和了 。我的档都打到450天了,全世界都解放了。都是一枪一刀打出来的,没作弊,三国也打到280天,真打的,就是没按秘籍打现在都不知道咋打了,最火的是最后一群敌人躲在我城池里想打都打不到不知道要咋解决:求助各位大大帮忙解决

汉匈百年战争中:有一个汉朝公主,一人能顶十万大军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为汉匈战争,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指在西汉初年,汉朝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再次战役期间,双方各有胜负。之所以叫百年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经历了130多年。在这一期间,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是和亲政策和战争政策相互存在的。匈百年战争又称为汉匈战争,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指在西汉初年,汉朝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

影响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史学家给出的观点是:首先匈奴失去的历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比如说如今的河套平原,阴山,河西平原等地。匈奴百年来的战争,给汉匈双方无论是从人口还是经济上都在成了沉重的打击。就拿汉朝来说吧,虽然汉朝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严重消耗了汉朝国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几乎使亡秦之事复现。但是匈奴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人口锐减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地,经济基础本来就薄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标骑大将军,他率领着数万大军,进攻匈奴,在当时的陇西一带,大败匈奴,从此匈奴远遁大漠失去了陇西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当时的汉武帝为了进一步的巩固战果,就派使者出使西域,目的就是想拉拢西域各国共同抵抗匈奴。当时的乌孙,是距离匈奴最近,而且也是西域国力最为强盛的一个国家。于是在张骞回汉朝以后就建议汉武帝下嫁公主与乌孙联姻,这样方便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

刘解忧和亲到了公元前101年刘解忧临危受命,踏上了前往和亲的道路。她在到达乌孙以后,为了能够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刘解忧公主努力的学习当地的语言,学习当地的生活习俗。后来刘解忧成功的融入到乌孙这个国家里去,并在里面有一定的话语权。

一人顶十万大军到了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驾崩。得到消息的匈奴趁机卷土重来,接连进犯五原、朔方等地,而且还与车师国结盟,当时的匈奴狂妄不可一世。他们大军压境,要求乌孙国交出解忧公主,并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当时已经在乌孙国有着政治地位的刘解忧公主并不惧怕,她依然上述汉昭帝,在她的建议一下。汉朝联合抗击匈奴。在公元前72年。双方组成20万联军东西夹击匈奴,使得匈奴元气大伤,就此远遁。可以说汉朝北边的威胁基本上消除了。

对于公主的评价她有着过人的远见和出色的政治才能的。公主对于汉朝与乌孙的关系,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而且正是因为解忧公主成功联合乌孙与汉朝夹击并大败匈奴主力,也导致了后来匈奴内部分裂,有一部分亲汉的匈奴开始谋求与汉朝和亲,这也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一个汉朝公主真的能顶得上10万大军了,她为了汉朝的发展,边疆形势稳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古代能一个女子的身份,来完成这些壮举,也算是一个奇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3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