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父姒鲧,母女志。有史书记载,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唐尧时封为夏伯,称伯禹。这种说法不可信,果真如此,禹岂不成了舜帝的太爷了。由于禹治水有功,后世尊其为大禹。
尧帝时,鲧奉命治水。由于鲧采用堕高堙庳的错误方法,导致九年治水无成。唐尧派舜去视察,发现他没有一点成效,就在羽山(今江苏)将鲧处死。还有一种传说出自《山海经》,说鲧由于治水无功,就到天帝那里偷取息壤用来填堙洪水,被天帝发现后,派祝融杀鲧于羽山的荒野。据说鲧死后三年尸体不腐,用吴刀剖其腹,化为黄龙,这就是禹。舜帝即位后,仍然任命禹为司空,继续负责治水工作。
禹是一位聪明能干、办事勤谨的人。他接受治水的重任后,就带着契、后稷、伯益、皋陶等助手迅速地投入到紧张的治水工作中去了。在治水的过程中,禹总结了父亲的失败原因,认为治水不能铲高填低,而应该顺应地势的高低,高的填高,低的浚深,才能疏通水道。禹就像一个几何教师一样,终日揣着规、矩和绳子,穿梭于山间水畔。现在我们所说的丈夫一词,据说就是从大禹治水而来的。因为大禹身高一丈,脚长一尺,大禹就用他身体的尺寸来丈量大地的。大禹治水时,传说得到云华夫人授神鬼之书,并派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神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i。由于禹一心扑在治水的事业上,从二十岁接受任务开始,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在涂山结识了一位叫女娇的美女,就和她在台桑结婚了。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此后,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大禹终于驱除了水患。
《淮南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大禹治水时,准备打通轩辕山(今河南),就变成一只大熊挖山取土。他事先和女娇商量好,如果听到鼓声,女娇就给他送午饭。有一次,大禹化做大熊,正挖得兴起,不小心踏在了鼓上。女娇听到鼓声,就拖着怀孕的身子给大禹送饭。到山上,女娇左顾右盼,没有见到丈夫的影子,只看见一只大熊在那里奋力挖掘。因受到惊吓,欲逃。大禹见女娇受吓,来不及变回原形,就向女娇追去。女娇于嵩山下化为石,大禹力唤妻儿,石裂而生启。
舜年老时,由于大禹治水功劳卓著,深得民心,迫使舜帝通过民主选举,共推禹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遂继舜而为帝,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称国号为夏后,故称夏禹。
大禹即位后,有三苗起兵进犯,禹亲自率兵平息了战乱。于是四方归之,辟土以王。禹就在涂山大会诸侯。左丘明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当时的盛况和大禹的威隆,同时也说明了大禹当时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今安徽怀远涂山有禹王庙和禹王村,传说就是禹大会诸侯的地方。
涂山大会后,禹把九州各牧贡献的青铜,铸成九鼎。《左传》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供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是说禹收集天下之物,象之形而铸之鼎,让老百姓能分清神灵和鬼怪。后来鼎就成了的象征。据说大禹平定三苗后,南方的防风族表面臣服,实际上暗中独霸,不听从大禹的统领,最后大禹当着各诸侯将防风氏处死,从此各方诸侯无不慑服。这就是行使皇权暴力的表现,与铸九鼎一样,隐约可见国家威信的建立。夏禹征服各部落后,实行任土作贡的政策,各部落酋长管理自己的部族,每年按土地宽广和肥瘠的情况向夏后缴纳贡赋。所以,夏禹实际上是夏王朝的奠基者。
夏禹在位四十五年,后东巡狩于会稽而死,葬于会稽山(今浙江)。浙江绍兴有禹陵和禹庙,禹陵碑刻有大禹陵三字。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很多。山西河津有禹门口,相传就是大禹用神斧所开;河南禹县有禹王锁蛟井,相传就是大禹降服水怪蛟龙的地方;黄河三门峡上游有禹王庙,相传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奉祀的;四川《巫山县志》记载:斩龙台,治西南八十里;错开峡,一石特立。相传禹王导水至此,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台名:斩龙。
有些史书评论,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大禹治水,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有人考证洪水的有无或大禹是否治过洪水,甚至是否真有大禹其人,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夏启,姓姒名启,夏禹的儿子。关于启名字的由来有两种传说。前面《夏禹》中说过,启因石裂而生,故名。另一种说法是女娇分娩不到十天,大禹治水经过自家附近,有邻居将这个喜讯告诉他,希望他能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大禹说现在正忙着治水,哪有时间回家啊。邻居就说那您给儿子起个名,我们转告女娇。大禹不假思索,说,那就叫他启吧。大概是治水启行的意思。
《史记·夏本纪》说,夏禹原本选定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没有这个王命,还没到那一天就呜呼了。后来,又改以伯益为继承人。过了七年,夏禹死了,情况发生了变化。《孟子·万章上》记载: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大禹去世后,那些朝觐和打官司的人不找伯益而找启,那些歌功颂德的人不颂伯益而颂启,都说启是我们天子的儿子。虽然占了他老爸不少面子,但也可见启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盛隆,有如葵花向日。孟子把这件事归结于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是不太准确的。其实大禹从内心里来说,是希望将帝位传给启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已出现了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势必被世袭制所替代。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启即位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伯益是东夷人,他看到人们都向着启,心里很窝火,就召集东夷族向启杀过来。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激战,启打败了伯益。另外,当时的有扈氏对启开创世袭制表示反对,要求启退位与伯益,并起兵叛乱。夏启就在甘泽誓师,说: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说:六军将士们,我在这里告诫各位:有扈氏无视五行洪范,废弃三正。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奉上天的旨意去讨伐他们。由于启的军队纪律严正,赏罚分明,士气如虹,一举击败了有扈氏,稳定了政权。
镇压叛乱之后,启就效法他父亲大禹当年大会涂山的办法,在钧台举行大会,召集各族首脑,大开盛宴。这就是《左传》说的夏启有钧台之享。河南禹县有夏台,传说就是钧台大会的遗址。后来,启建都阳翟,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启的政权进一步巩固后,饱暖思*欲,经常饮酒作乐,歌舞游猎,生活开始腐败起来。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位,发生了冲突。启就将小儿子武观放逐到黄河西岸,于是武观率众叛乱。启派遣彭伯寿出兵西征,活捉了武观,启一怒之下将武观处死。
不久,启因为荒*过度而病死,在位二十九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而为夏王,迁都斟(今河南偃师)。河南偃师二里头存有夏代宫殿建筑遗址,据说就是太康遗址。
太康从小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既没见过祖父大禹治理洪水的辛劳,也没见过父亲启南征北战的功绩。耳濡目染的只是夏启无止境的巡游畋猎和无度的奢侈挥霍。太康当了夏王后生活荒*,朝政废弛。他经常带着妃子们到洛水打猎,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朝。他的五个弟弟看到这样,就写《五子之歌》进行劝谏。《史记·夏本纪》提到过此事,但没有收录这首歌。《古文尚书·夏书》收录有《五子之歌》,经考证,不像先秦作品,疑为王肃伪造。因为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写成的,所以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人就沿用五子之歌来作为臣子的劝诫之辞。白居易《与元九》有闻五子洛I之歌,则在夏政荒矣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正当太康沉浸在游玩围猎的时候,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侵入。后羿是唐尧时以善射著称的羿的后代。羿是唐尧时的英雄,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使得大地龟裂,河流干涸,老百姓苦不堪言。羿就用他的神弓神箭射落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老百姓。夏禹时,羿封于I(今河南濮阳)。启在钧台大会时,后羿曾来朝贺。他看到启号令万邦,威风凛凛,心中羡艳不已,一直企图篡夺王权。太康的失政,给后羿提供了篡权夺位的良机。他利用夏民对太康的不满,夺取都城,不许太康回来,自己做了君长。左丘明说自I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过几年就忧郁而死,在位二十九年
天地之神
作者: 快乐人间
简介: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也许,这个世界的事本就无所谓对错。 上古时代,大禹治洪水,量大地,分九州,平定天下,协和万邦。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万民莫不称颂。然而风云突变,鬼王后土突然作乱,掀起一场大浩劫。
《诗经》的主要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 燕飨 怨刺 战争徭役 婚姻爱情 《诗经》 的现实精神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 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 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 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 业的贡献。《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陕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绵》写古公亶 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陕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皇矣》先写太王、 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 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 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 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 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如《生民》这样写后稷出生时的神奇经历: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 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 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姜 嫄弃子的原因歧说很多。这种描写,使后稷的诞生,充满神话色彩和人类童年 的纯真气质。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就经受了种种磨难。后五章写后稷懂得耕作, 栽培五谷,在农业上取得很大成就,又创立了祀典。全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周人 始祖后稷一生的事迹,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其他祭 祖颂歌,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 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 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 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 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 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 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 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 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 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如《周颂·丰年》是秋收后祭祀祖 先时所唱的乐歌,诗中这样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丰年多黍多稌,亦 有高廪,万亿及秭。”《载芟》、《噫嘻》中则写了“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的盛大劳动场面。《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 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 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像《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 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 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 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 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 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 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 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千百年后的读者, 不仅能了解到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的生活状况,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 和痛苦。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 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 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其第一章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 我,示我周行。
这样的欢聚宴饮,热闹祥和。群臣赞美周王,并进谏有益的治国方策。周代 上层社会,很多场合都有宴饮,燕飨诗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击。周代是农 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 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 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 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 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 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 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不仅祭祀、燕飨等诗中直 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而且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如《诗 经》一些作品赞美贵族阶层的才德容仪,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 抨击失德违礼之辈不如禽兽:“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
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 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 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大雅 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昂》,小雅中的《节南山》、 《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等等, 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 《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 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这些 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在周室 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 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 感叹身世遭遇。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如《民 劳》、《荡》,旧说是召穆公谏厉王之诗,《板》旧说是凡伯刺厉王之诗,《桑 柔》则是厉王时大夫芮良夫所作。在对执政大臣的讽刺中,作者深怀对社会现实 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如《荡》 第一章直接谴责厉王,其他七章都是托文王指斥殷纣王的口吻讽刺厉王,借古讽 今,指责厉王强横暴虐,聚敛剥削,高爵厚禄,滥用威权,政令无常;并告诫厉 王:殷鉴在夏,夏桀之亡国是殷纣王的一面镜子,表明周鉴亦在殷,殷纣之亡国 又是厉王的一面镜子。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 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
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 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 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 《节南山》是家父所作,讽刺周王用太师尹氏,以致天下大乱,太师尹执掌国柄, 却为政不善,做事不公,不亲临国事,而委之于姻亚,欺君罔民,无所忌惮,以 致天怒人怨,祸乱迭起,民怨沸腾,而他却仍不鉴察和警戒。诗歌的内容是专咎 尹氏,但末章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其规讽所向, 又在幽王。诗人是把太师尹之乱政与幽王之昏愦联系起来了。《正月》是失意官 吏所作,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统治者的残暴,怨恨上天昏愤,对小人充斥朝廷、 人民处于危难绝境熟视无睹,悲悼周王朝的沦亡。《十月之交》是日蚀和大地震 后,王朝官吏叙事抒情之作,讽刺贵族统治阶级扰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 聊生,国运将尽,并慨叹自己无辜遭受迫害、谗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雨 无正》是侍御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 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王事,群臣百官亦皆畏 罪不肯进谏,而自己辛勤王事,却受到谗毁。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 小雅中还有一些诗,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如《巷伯》就是寺人孟子 遭人谗毁后抒发愤懑之作。诗人愤怒地写道:“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由于遭受迫害,生活处境艰难,因此,在诗 中感怀身世,诉说人间的不平,如《北山》是一位士子所作,抒发其被繁重差役 压迫的不平和愤慨。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起头的对比句,揭露大 夫分配差役不均,以及士在当时的处境和地位。小雅中的这些诗,针砭时政与大 雅有些诗相同,但更多的是将笔锋集中在奸臣佞幸者身上,言辞更为激烈,情绪 也更为怨愤。
国风中也有一些与“二雅”性质相同的作品,但与“二雅”中对宗周倾覆, 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不同,而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 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提出质问:“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揭露了剥削者的寄 生本质。而《魏风·硕鼠》则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残,使人民陷入绝 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国风中一些针对具体人,具体事 而发的讽刺诗,直接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耻丑行。如《陈风·株林》讽刺了陈灵公 与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乱私通。诗中并未从正面写此事,只是说陈灵公到 夏姬之子夏征舒封邑株林游玩,他驾车停息于株林,在株林吃早饭,说他本意不 是找夏征舒。言在此而意在彼,讽刺了陈灵公的可耻丑行。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 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 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 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班师回朝。宣王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 秬鬯等,召虎乃作召公簋,铭记其事。《常武》写宣王命大将南仲征伐徐国,集 中歌颂了王师的威力。如第七章写王师行进迅猛异常,势不可挡,用一连串的比 喻,将王师的声威、气概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小雅·六月》写尹吉甫 奉宣王之命,北伐玁狁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 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 中表现军威声势,如《小雅·采芑》写大臣方叔伐荆蛮之事,突出写方叔所率队 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 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皆来请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 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 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 同的风格。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 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 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 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 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如末章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 悲,莫知我哀。
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 说《采薇》还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豳风·东山》反映 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 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 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 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 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 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 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 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 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 体现。
如果说在战争诗中,除了厌战思乡之情外,还有少数激奋昂扬之作的话, 《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 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唐风·鸨 羽》第一章: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 有所?
由于“王事靡盬”,致使田园荒芜,人民不得耕作以奉养父母,怨恨之极而 呼苍天,揭示出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 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 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其第二章云: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 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 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 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诗经》战争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 军威,还是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 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 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 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 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周南·关睢》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幕之情,前 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 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 慕的诗,《诗经》中还有不少。这种爱慕发展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密约,如 《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 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 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郑风·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 念,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躇徘徊,“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这种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尽管在东门之外,有众多的美女,诗人却并不动心,想到的仍是自己所爱的 那个素衣女子。
正是由于《诗经》中抒情主人公对爱情如此热烈执著,因而一旦爱情遇到挫 折,就感到特别痛苦。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代那样深受封建礼 教的压制束缚,但已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齐风·南山》)了。有时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如《鄘 风·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 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 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诗经》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 如《周南·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 貌,祝愿她出嫁后要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而《郑风·女曰鸡鸣》则写了一对 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 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这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 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 为数不少。《邶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的妇女,因妾得宠而 失位,无可告诉,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 妻的名义,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另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 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 中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 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 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 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 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诗经》305篇作品包括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如《王风·黍离》描写故国 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总而言之,《诗经》 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 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 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 画卷。《诗经》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 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 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 “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 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 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箴戒国君大臣,抨击政治弊端, 讽刺背德违礼,斥责宵小谗佞,身处乱世的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腐朽、黑暗、 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而其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作品 反映现实的深度。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 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 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诗经》的形式特点——重章迭句。
安得奋翅翮,
邦危坏法则。
婉娈晋阳京,
瑜佩升青殿。
新城柳塞空,
婚娶殊未毕。
快快悟灵龟,
乐燕凌芳岁。
安期入蓬海,
邦国方含垢。
婉娈南陌头,
瑜佩升青殿。
新条窣草垂,
婚嫁乖前志。
快意且为乐,
乐哉弦管客。
安危俟明哲,
邦邑光峨峨。
婉娈晋阳京,
瑜佩升青殿。
新城安乐宫,
婚嫁不婴心。
快马不能追,
乐燕凌芳岁。
安得长不老,
邦牧今坐啸。
婉娈潇湘深,
瑜佩升青殿。
新城柳塞空,
婚嫁不离村。
快马不能追,
乐燕凌芳岁。
安可辞固穷,
邦家万世昌。
婉态不自得,
瑜佩升青殿。
新妆下翠楼,
婚嫁复如何。
快意乍四顾,
乐喧丝杂竹。
安得长不老,
邦牧今坐啸。
婉娈芙蓉闺,
瑜佩升青殿。
新巢封古树,
婚嫁不离村。
快饮无不消,
乐毅方适赵。
望采纳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恃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大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托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于卿。勉之!”徙封安乐乡侯,邑六百户,又赐阶三子爵关内侯。祐以嗣子不封,病卒,又追赠关内侯。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以阶弟纂为散骑侍郎,赐爵关内侯。嘉尚升迁亭公主,会嘉平中,以乐安太守与吴战于东关,军败,没,谥曰壮侯。子翊嗣。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也。祖父实,父纪,叔父湛,皆有盛名。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举茂才,除柘令,不行,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除萧、赞、长平令,父卒去官。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
时太祖议复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正渭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群对曰:“臣父纪以为汉除肉刑而增加笞,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著劓、刖、灭趾之法,所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也。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伤人,或残毁其体而裁剪毛发,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则永无*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干之属,虽未可悉复,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汉律所杀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余逮死者,可以刑杀。如此,则所刑之与所生足以相贸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杀之刑,是重人支体而轻人躯命也。”时钟繇与群议同,王朗及议者多以为未可行。大祖深善繇、群言,以军事未罢,顾众议,故且寝。
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欢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进封颖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是时,帝初莅政,群上疏曰:“《诗》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道自近始,而化洽于天下。自丧乱已来,干戈未戢,百姓不识王教之本,惧其陵迟已甚。陛下当盛魏之隆,荷二祖之业,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则有仇党,有仇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不可不深防备,有以绝其源流。”太和中,曹真表欲数道伐蜀,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日,群又以为宜诏真还,帝从之。
后皇女淑薨,追封谥平原懿公主。群上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修之俭,赢、博有不归之魂。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惧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且(由)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静则天下安,动则天下扰;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帝不听。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富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帝答曰:“王者宫室,亦宜并立。灭贼之后,但当罢守耳,岂可复兴役邪是故君之职,萧何之大略也。”群又曰:“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犹非其壮丽。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夫人之所欲,莫不有辞,况乃天王,莫之敢违。前欲坏武库,谓不可不坏也;后欲置之,谓不可不置也。若必作之,固非臣下辞言所屈;若少留神,卓然回意,亦非臣下之所及也。汉明帝欲起德阳殿,钟离意谏,即用其言,后乃复作之;殿成,谓群臣曰:‘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岂惮一臣,盖为百姓也。今臣曾不能少凝圣听,不及意远矣。”帝于是有所减省。
初,太祖时,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其弘博不伐,皆此类也。青龙四年薨,谥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群功德,分群户邑,封一子列侯。泰字玄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嘉平初,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征西将军郭淮与泰谋所以御之。泰曰:“麴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淮从泰计,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战,不许,将士困窘,分粮聚雪以稽日月。维果来救,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进率诸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
淮薨,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后年,雍州刺史王经白泰,云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求进兵为翅。使凉州军至枹罕,讨蜀护军向祁山。泰量贼势终不能三道,且兵势恶分,凉州未宜越境,报经:“审其定问,知所趣向,须东西势合乃进。”时维等将数万人至枹罕,趣狄道。泰救经进屯狄道,须军到,乃规取之。泰进军陈仓。会经所统诸军于故关与贼战不利,经辄渡洮。泰以经不坚据狄道。必有他变,并遣五营在前,泰串诸军继之。经已与维战,大败,以万余人还保狄道城,余皆奔散。维乘胜围狄道,泰军上邽,分兵守要,晨夜进前。邓艾、胡奋、王秘亦到,即与艾、秘等分为三军,进到陇西。艾等以为“王经精卒破衄于西,贼众大盛,乘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陇右之害,过于腹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谓。姜维之兵,是所辟之锋。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姜维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今乃与战,使贼得计,走破王经,封之狄道。若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我之所恶也。而维以乘胜之兵,挫峻城之下,锐气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兵书云:‘修橹,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后已’。诚非轻军远入,维之诡谋仓率所办,县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也,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逐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皆愤踊。维始谓官救兵当须众集乃发,而卒闻已至,谓有奇变宿谋,上下震惧。自军之发陇西也。以山道深险,贼必设伏。泰诡从南道。维果三日施伏,定军潜行卒出其南,维乃缘山突至,泰与交战,维退还。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阪。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经叹曰:“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冶城垒,还屯上邽。
累累硕果亭亭玉立,绵绵宏图日日春来
磊落尝许君,亭亭千万里。
累征期旦暮,
累榭空留月,
硕鼠既穿墉,
果枉东瞻唱,
亭亭南轩外,
亭子春城外,
玉立无气力,
立极万邦推。
磊磊落落桃花结,婷前闲立画秋千。
少数历史人物是受到很大争议的。比如昭和天皇裕仁,他在任64年,从骚乱的战争时期,到战后的和平年代。他统治时期包括经济大危机,无条件投降,外国占领,民主改革,稳定和平,空前繁荣和崛起为世界大国时期,更显著的事实是,他在东京审判时期逃脱了所有的罪责,能够又在战后又统治了四十四年,他长期保有王位是他令人惊异的生存技巧的证据。但是对于他怎么能够从不承认任何对战争的道义、政治和法律上的责任是一个巨大的秘密和自相矛盾的荒谬的说法。
当然,关于裕仁的批判是很多样化的,在任何意义上他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实上,他没有任何意义上他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实上,他没有任何个人的记述已经公开,这增加了这种神秘性。据称他保存了一生的私人日记,但是日记从来都没有公开过,因此,直到今天这种争议仍在蔓延,裕仁的形象是:“一个和蔼的内向的人,学者化的和文明的和平的男人,他发现自己被战争和征服扭曲。”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但是显然过于简单化,这种说法相信他是反对战争的爱好和平的人,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或者有力量去阻止战争。
一些人已经宣称裕仁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天皇,是一个菩萨,他过着平静和朴素的生活,曾经为他的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了巨大的同情。换言之,目前更多的,基于最新解密的文件作出的研究显示出裕仁是一个获得充分信息的,有判断力的和头脑清醒的天皇。他知道怎么样行使他的权力,他知道在需要的时候表示不悦,他经常和建议者和官员商议,举行了无数次的所谓“御前会议”。在幕后召开联络会议,他不是一个对自己权力和影响力一无所知的人,有证据显示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不容辩驳的。作为日军的最高统帅,他下达了执行战争计划的最终决定,没有他的支持,战争计划不能得到实施。
裕仁天皇的案子由于以下几个因素变得复杂:1)他的身体的仪表和个人的性情,2)日本社会阶级构造和天皇系统之内的无责任的系统,无疑从仪表和性情上来看,裕仁和邪恶的天才阿道夫•希特勒一点都不象,与希特勒刺耳的声音,外向的丰富有力的语言和善于表演的能力相反,裕仁是羞涩的,局促的,和内向的。几乎不公开露面和发表演说。他缺少一个居住伟岸的仪表,就象他所羡慕的祖父明治天皇那样的仪表,很多人注意到,裕仁身材矮小,声音尖利,没有巨大的智力和想象力,他有轻微的驼背,穿厚底鞋。当他1921年准备国家旅行的时候,他的亲信担心他的健康,因为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个人的不安全感和紧张。
此为遗嘱漏段,在上段之前最新的关于裕仁的研究是由赫伯特•P•比卢斯在最完整的有效资料基础上完成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的断论是严厉的。比克斯写道:“他,裕仁实际上比绝大多数认为的要活泼得多,精明得多,有力得多……在他统治的最初22年里,(1924-1945)他行使了巨大程度的影响力,无论何时他面临选择时都不是软弱无力的,他深深懂得什么不该说,该做就做”裕仁的帝王术做得很好,由于他是人民和国家既定的领袖,他的第一个特权就是保住王位和统治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得不说裕仁是一个成功者。
在他的早年,裕仁受到了乃木将军的巨大影响,他是日俄战争的英雄,他保护年幼的裕仁,教导他“俭约,优雅,耐心,男子汉气概和在困境中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尽责和尚武在乃木将军对理想君主的设想中同样重要,在乃木的指导下,裕仁很早 就认识到他身体的孱弱,他需要通过勤奋的工作来克服它。”尽管裕仁离乃木对于理想君主的想象还相差很远,他以巨大的热诚对待裕仁,据说在听到明知天皇驾崩的消息时,乃木将军和裕仁见了面,和他讲了3个小时,问了他在乃木担任校长的学校里学到的所有的东西,在这次长时间的会见中,裕仁不动声色的坐着,生怕如果他烦躁会让他的老师失望,在这个回结束之后,乃木将军和他的妻子双双切腹,当裕仁听到这个消息时候,他和他的三个兄弟都不一样,抑制住了情绪,眼泪在他的眼睛中流出,他几乎不能说话,他不能控制他的情绪,尽管感事实上他曾经被 训练不表现出情绪,
在乃木将军的安排下,裕仁的课表是精心设计的。每天四个小时的晨练,接着用午餐裕仁通常一个人吃西餐,喝一杯牛奶,在下午进行礼仪训练四个小时,接着进行身体练习和军事练习。裕仁还接受了大量的儒家教训,强调统治者应该对人民是仁慈的人民应该对于高于他们的人显示忠诚,每个人都知道他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在他的成年时期,年轻的内向的裕仁发展出对昆虫和海洋生物的爱好,这变成了他终身的爱好。
裕仁的仪表,特别是在老年时期,激励了KANJI ISAMU 宣称裕仁是“裕仁是有同情心的皇帝,他只是在裕仁80岁的时候见过裕仁一次,那时他在皇宫接受被授予的荣誉,”KANAJI被他对瘦小的,谦逊的天皇的崇敬震惊了,在KANAJI充满热爱的记述中,他写道:‘从佛教角度说,可以这样说,天皇有一种SANYATA或者说是 四大皆空的表情,我人列的感觉到这个木素的率直是天皇人格的关键’深思之后,KANAJI断言,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评价昭和天皇,天皇用他的绝对的春节让他如此让人感动,这个不自私的天皇,他的谦虚包含着对他人,婶婶的同情,我相信这个菩萨。太难以知心,先热那,KANAJI教授完全忽略逗乐亚洲太平洋战争和以裕仁的名义导致的数白完人的留学。
裕仁在1975年获得了另外一个轰动的成功,他在著名的迪斯尼世界会见了米老鼠,米老鼠站在他的身边,年长的微笑的裕仁塑造了一个诬害的,热爱和平的天皇的形象,无意,他在战中对军国主义官员和建议者是无助的。
很多人闲谈关心裕仁基本上是一个慈善的人,他渴望和平,但是被战争的风暴支配了,另一方面自从他出生从来就被鼓吹为是日本政府和宇宙的中心,尽管名义上是立宪君主,但是他是一个神圣的皇帝,太阳女神天照女神的直系后裔,明治宪法宣称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保存和保护天皇的皇位,反对敌人,天皇不得不能够显示出他不会犯下任何罪行,也不能犯下任何罪行。为了确保他自己的生存,裕仁天皇他的建议者不得不被限制用直率的方式表达他的观点。
即使他在很多问题上有强烈的观点,他几乎从来不向他建议者以外的小圈子透露任何信息。“塑造天皇”的任务在裕仁有着幼年和成人早期最重要的影响,控制他的情绪,尽量少说话,总是作出最高领袖的姿态,使他能够隐藏在面具后面,这让裕仁参与战争决策变得模糊和暧昧,例如,在决定性的执行袭击珍珠港的计划的御前会议中,裕仁引用了他祖父明治的一句著名的句子,宣称:“虽然我把周边海域当作我的兄弟,但为什么波涛如此汹涌?”他让他的官员们和建议者去思考他真正的感情,他的陈述经常听起来象特尔斐神谕的表述。它们是模糊的,能用多种方式理解,因而,他忠诚的官员们,象TOJO(车条)和其他人,不得不学会观察他的态度和表述还有身体运动去理解他真正的意图,另外,他也显示出对天皇强烈的责任感,通过站在雨中视察学生和士兵,为了理解关于政府和国家的问题,他经常忽略身体的活动和快乐,(或者翻译为他经常不顾身心的匹配和愉悦而为了关于政府和国家的问题)
用最赞美的看法来描述裕仁是一个和平的人,HONJO(本庄),裕仁的首席侍卫长,记录了裕仁对日军武装侵略中国的反应;“我相信,国际正义和良好信义是重要的,我要为保持国际和平而奋斗……”但海外的军队(关东军)不听从我的命令,不计后果的扩大事态,他们似乎想通过军事力量制服中国,这引起了我无尽的痛苦,这可能导致大国力量的介入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毁灭……当我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夜不能寐,真正的事实是,不容质疑的是,裕仁能够严厉地惩罚和警告不服从他的官员,但他没有这样做。
与裕仁是一个慈善的无力的和平主义者相反的观点是他拥有宪法授予他的巨大的力量和权威,根据那时的皇帝制度,天皇掌握着最高统治权,他不是如一些人宣称的纯粹的傀儡首领和军队的傀儡。他被1889年宪法赋予了决定性的权力,“宪法宣称天皇是不可打破的神圣的世系的继承者,由男性继任,政府根据这个原则服从天皇的领导,它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帝国的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明治宪法11条规定“天皇有陆军和海军的最高领导权”第12条规定“天皇决定陆军和海军的组织和和平”第13条规定“天皇有宣战权,媾和权和签署条约的权力”他也有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颁布天皇饬令取代法律,任务和解除国家大臣和其他官员的权力,甚至,政府官员要发誓对天皇忠诚,必须服从和尊重天皇的意愿。
即使有了这些看起来无限的权力,在日本社会背景里,天皇仍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他必须训练自己谨慎地和深思熟虑地行动。他的神圣性不允许他作出任何的错误,以至于失去官员的尊敬,他必须学习用微妙的方式使用权力,比如建议,以委婉的语言表达,警告,质疑,或者使用意味深长的沉默,事实上,他可以通过直接的询问让他的内阁解散:首相,你怎么做,解散了吗?到这一步时,他的首相和内阁将考虑自动解散。
赫伯特•P•比克斯和IROKAKA DAKICHI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多次表明,裕仁的军事顾问们告诉了他所有的战争计划和策略,从1938年1月到1941年12月,裕仁召集了八次御前会议讨论战争计划。
裕仁参加了并做出了所有的重要的决定,裕仁不能毫不理会发生的一切。他对日本战争初期取得的胜利是热情洋溢的,在掌玺大臣(木户)KIDO的日记里这样描述裕仁得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胜利时的喜悦。
天皇笑得象一个孩子:“战争军事”他说:“几乎过于田连的看进了我们嘴中,爪洼前线的敌人在万隆宣布投降,现在我们的军队正在进行荷属东印度部队的投降谈判,泗水的敌人已经投降了,缅甸前线的敌人已经放弃了仰光。”“他太高兴了”
以上一段为小字部分。
也许开始时有一些勉强,裕仁不久就陷入战争的狂热之中,变成了一个主战的天皇,当日本军队继续向东南亚进军时,即使裕仁没有发动战争的责任,但是他推迟了战争的结束,造成了日本和亚洲受害国数百万生灵涂炭,有近一年时间,面对走向战败,他激励他的陆海军将领们去获的一个最终的胜利,以确保更好的和平局面,在这个时期,又有150万日本人被杀,可是裕仁最忠心的官员,前首相东条英机在东京战争罪行审判中犯了一个暂时的错误,他揭示了这样的事实:“没有一个日本人敢违抗天皇的意愿”这番话引起了法庭的震惊。这意味着天皇无疑与战争责任有着根本的牵连,——如果这番陈述成立的话,但是因为麦克阿瑟决定让天皇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卷入战争审判,东条英机在美国首席检查官KEENAN的引导下,修改了他的说法,因而,直到今天,战争责任问题仍然未解决,天皇以战争责任。也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但是,天皇无战争责任可能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允许裕仁仍然在位四十四年,重建日本为世界经济强国,另一方面,它妨碍了日本道义的增长,道义责任和历史的非正义问题,有日本侵略引起的回过头来困扰今天的日本尽管他不断进行否认,过去的罪恶不会消失,令人遗憾的是裕仁天皇的的在日本投降时发布的召令中,他并没有提到任何的背景,内疚和战争责任。他否认日本的侵略。宣称对美英宣战是“为了确保日本的自卫权和东亚的稳定”日本不打算“侵犯东亚各国的主权进行领土扩张”,因此他不承认任何不正当行为,也不承认犯下任何战争罪行。
但是最近世界的发展,比如亚洲国家的民主化,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已经强调了这种需要,需要某些国家采取道义上的行动。承认他们自己犯下的明显的历史罪行,道义和正义的问题越来越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引起关注。”很多的日本市民已经认识到他们需要承认日本过去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有这种闲谈国法的最接触的怠工表是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他写道:“日本和日本人必须为与亚洲的和解努力,一般说来,在我们现代化的历史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侵略战争是踏的顶副,我们失去了作为亚洲一员的权利,并且要在没有恢复这项权利时继续生活下去,没有和解,我们不能根除对待我们的邻居的包吨感情,这种感情让我们的关系不真实。”
大江继续用强有力的语言写道:“日本与愿意反省过去,不仅仅在道义上让人生厌,也阻止了日本 亚洲扮演合适的角色。”
比克斯在他的结论中指出,日本和美国在秘密进行的消除战争责任问题的行为上有其他的目的,因而让日本全面反省它最近的历史是有困难的,最后,裕仁天皇拒绝承认他的战争责任,在他的作用下,数百万人死亡,同时日本军队以他的名义在中国,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太平洋沿岸国家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暴行,他面对他的人民和世界的能力显示了他相当程度的精明和不诚实,裕仁在投降后11次会见了麦克阿瑟,想要获得保护,防止其他盟国把天皇作为战犯的企图。
裕仁天皇在他的一生被他自己的顾问和官员包围和保护,后来又被美国保护,美国需要他和他的国家作为冷战中对抗苏联和中国的盟友,结果,他在1975年访问美国受到欢迎,一个记者问他战后日本的变化有何价值,他给出了不详,答复。天皇回答说:“我认为各种各样的人对战争结束有很多种观点,从最宽广的角度看,我不认为战前和战后有任何变化”这似乎暗示着天皇和他的人民没有在战争经历中吸取任何教训,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悲伤的评论。
最近,1990年12月,裕仁驾崩之后,明仁天皇继位,新天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当他被问及战争时,他答道:“我这一代人已经在没有战争的状态下生活了很长时间了。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去反思战争”这是天皇家族再次借机回避这个问题,裕仁变成日本民众压制战争历史的象征。所以他的儿子明仁天皇继续扮演他父亲否认历史的角色,认为日本遗忘历史是不正当的,因而,在战争后期,使天皇逃避向战争责任的密谋导致天皇家庭对在战争中丧失的数百万生命缺少任何内疚的感觉,天皇家庭在战争中的中心角色必须追究,要用功于2000年12月国际妇女战争罪行审判:“不可侵犯的”裕仁天皇在死后被审判,当首席法官麦克唐纳宣告裕仁对二战中日军性奴役妇女负有责任,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